手卫生管理制度
手卫生管理制度

手卫生管理制度手卫生管理制度1一、目的手卫生是基本的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扬的手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患安全,制订本制度。
二、范围全院各科室员工。
三、标准1、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用速干手消毒剂)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设置流淌水洗手设施;配备清洁剂;肥皂应保持清洁与干燥;盛放皂液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配备干手物品或者设施,避开二次污染;卫生手消毒剂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宜使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消毒剂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手卫生设施的设置应便利医务人员使用。
3、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血液透析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给中心、治疗室、换药室、检查室等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4、医务人员通过手卫生实施规范、相关培训和图示,有义务把握手卫生学问和正确的手卫生办法,保障洗手与手消毒的效果。
在诊疗过程中遵循手卫生原则。
5、院感科专职人员定期对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状况和效果举行监督和指导,持续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6、院感科负责更新本管理制度。
7、各科室每月举行手卫生依从性自查。
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发热门诊、口腔科等部门,每季度举行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的监测。
当疑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准时举行监测,并举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同时立刻上报医院感感染管理科。
8、手卫生设施配置清单(1)基本配置:流淌水洗手设施、感应水龙头、洗手液、一次性擦手纸或消毒小毛巾、手卫生操作示图、各病房至少配置一瓶速干手消毒液。
(2)重点部门配置: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血透室、多重耐药菌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科等需每床配置一瓶速干手消毒液。
(3)手术科室同时配置外科手消毒操作流程、计时器等。
四、相关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313—20xx《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手卫生管理制度2为加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按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手卫生管理制度。
手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基础,是保护患者、医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有效措施。
第二章目标1.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确保手卫生行为规范化。
2. 降低医院内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3. 建立完善的手卫生管理体系,形成良好的手卫生文化。
第三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及其他相关人员。
第四章管理规范1. 手卫生的定义手卫生是指通过洗手、使用消毒剂等方式清除手部的细菌和病原体的过程。
2. 手卫生的时机医务人员应在以下时机进行手卫生:- 患者接触前- 患者接触后- 进行无菌操作前- 接触体液、分泌物或污染物后- 使用洗手液、消毒液前后- 食用前及如厕后3. 手卫生的具体方法- 洗手:使用流动水和肥皂,至少洗手20秒。
重点清洗手掌、手背、指缝及指尖。
- 使用消毒剂:选择含酒精的消毒液,按要求涂抹于手部,搓揉至干燥。
第五章责任分工1.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负责手卫生管理制度的制定、修订及组织实施。
- 定期开展手卫生知识培训和宣传活动。
2. 各科室负责人- 负责本科室手卫生的监督与管理。
- 定期检查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及时纠正不规范行为。
3. 医务人员- 按照手卫生管理制度执行手卫生操作。
- 积极参与手卫生培训,增强手卫生意识。
第六章操作流程1. 手卫生培训- 每年组织至少一次手卫生知识培训,确保所有医务人员掌握手卫生规范和操作流程。
- 通过讲座、示范及考核等多种形式,确保培训效果。
2. 手卫生执行检查- 各科室定期开展手卫生执行情况自查,记录检查结果,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报告。
-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将不定期进行抽查,确保手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
3. 手卫生记录- 各科室应建立手卫生执行记录,记录检查时间、内容及结果。
手卫生制度

手卫生制度手卫生制度1手部卫生管理制度:1、手卫生为洗手,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2、全院必须配备合格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必须用流动水,提倡用洗手液洗手3、重点部门如ICU、血液病病房、血透室、手术室、产房、急诊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以及内镜室,必须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4、洗手液的容器定期清洁和消毒,禁止将洗手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出液器中,必须在清洁,消毒取液器后再添加洗手液5、手消毒剂的包装和洗手后的干手物品(毛巾)或设施应避免造成二次污染6、每个月对重点部门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流行爆发与义务人员手有管时,及时进行监测7、所有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8、医务人员正确掌握洗手及手消毒指征9、医务人员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10、医务人员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手部卫生实施规范一)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洗手指征)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5、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6、进入或离开病房前后二)医务人员洗手的方法1、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2、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4、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5、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7、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手卫生管理规范

手卫生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手卫生是指保持双手清洁、无菌的一系列操作,是预防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手卫生管理规范是指在医疗、食品加工、公共场所等领域中,对手卫生操作进行规范和管理,以确保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手卫生管理规范。
一、手卫生前的准备1.1 清洁工具准备:准备洗手液、肥皂、清洁毛巾等清洁工具,确保它们干净、无菌。
1.2 装备检查:检查洗手池、消毒器具等设备是否完好,确保正常使用。
1.3 个人卫生:保持指甲短、整洁,不带饰物,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和手套。
二、手卫生操作规范2.1 湿润双手:将双手用温水湿润,确保水温适宜,避免烫伤。
2.2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取适量肥皂或洗手液,搓揉双手,包括手背、手指缝等部位,持续搓揉20秒以上。
2.3 彻底冲洗双手:用流动的清水将肥皂或洗手液彻底冲洗干净,确保无残留。
三、手卫生后的操作3.1 用纸巾擦干双手:用干净的纸巾或洁净毛巾轻轻擦干双手,避免细菌再次滋生。
3.2 关闭水龙头:用纸巾或肘部关闭水龙头,避免手部再次接触污染物。
3.3 保持手部干燥:手部干燥后,避免触摸其他物品,保持双手干净。
四、手卫生时机的选择4.1 接触污染物后:如接触垃圾、污水、动物等,应立即进行手卫生。
4.2 接触食品前:在食品加工、餐饮等环节,接触食品前必须进行手卫生。
4.3 接触病人前后:在医疗机构、养老院等场所,接触病人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以防交叉感染。
五、手卫生管理的监督与培训5.1 监督检查:建立手卫生管理制度,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2 培训教育:对从业人员进行手卫生操作培训,提高其手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5.3 宣传推广:通过宣传手卫生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手卫生的认识,形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结论:手卫生管理规范是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准备工作、操作规范、后续处理、时机选择以及监督与培训等方面的管理,可以有效预防疾病传播和交叉感染。
手卫生管理制度及措施

一、目的为加强手卫生管理,预防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医务人员、工作人员及患者。
三、手卫生的重要性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之一。
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可以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四、手卫生管理制度1. 培训教育(1)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的培训,提高其手卫生意识。
(2)新入职医务人员必须接受手卫生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 手卫生设施(1)医院应配备充足的手卫生设施,如洗手池、干手机、洗手液等。
(2)洗手池、干手机等设施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3. 手卫生操作规范(1)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污染物品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
(2)洗手时,应使用流动水,按照“六步洗手法”彻底清洁双手。
(3)接触患者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部位,以及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物品时,必须戴手套。
4. 手卫生监测(1)医院应定期对手卫生进行监测,包括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操作规范。
(2)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五、手卫生措施1. 宣传教育(1)通过海报、宣传册、电子屏幕等形式,普及手卫生知识。
(2)开展手卫生知识竞赛、讲座等活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
2. 示范引领(1)医院领导带头执行手卫生制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优秀医务人员分享手卫生经验,促进全院手卫生水平提升。
3. 绩效考核(1)将手卫生纳入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与薪酬挂钩。
(2)对违反手卫生规定的医务人员进行处罚,确保制度执行。
4. 持续改进(1)根据手卫生监测结果,不断优化手卫生管理制度和措施。
(2)关注国内外手卫生研究动态,引进先进的手卫生技术和方法。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手卫生管理制度及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能够有效提高医院手卫生水平,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
手卫生管理制度模版(4篇)

手卫生管理制度模版一、目的和依据为了维护员工健康,防止交叉感染,并提高生产环境的安全性,制定手卫生管理制度,以规范员工的手卫生行为。
本制度依据相关卫生法规和卫生部门的要求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
三、操作规程1.洗手1.1 洗手时,应使用洗手剂和流动的清水。
1.2 洗手的时间应不少于20秒。
1.3 洗手前应去除手上的饰品。
1.4 使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双手。
1.5 洗手后应避免手接触污染物。
2.消毒2.1 非洗手场所,如厕所、垃圾堆放区等,应设置消毒设备,并保持常规消毒。
2.2 必要时,应配备手消毒剂,并摆放在便于员工使用的地方。
2.3 员工应在进入生产区域前,使用消毒剂对双手进行消毒。
2.4 员工接触易感染病原体的工作环境或设备时,应经常进行手消毒。
3.穿戴手套3.1 对于需要直接接触易感染病原体的工作环境和操作,员工应佩戴适当的手套,并按规定更换。
3.2 手套不可替代洗手,穿戴手套前后应进行洗手。
4.培训和宣传4.1 公司应定期开展手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手卫生意识。
4.2 公司应定期宣传手卫生知识,通过海报、公告栏等形式传达相关知识。
四、监督和处罚对于违反手卫生制度的行为,公司将按照公司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并进行相应的监督。
五、附则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所有,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手卫生管理制度模版(2)1. 前言手卫生是一种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感染控制手段,对于预防疾病传播和保护个人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手卫生管理,确保员工和患者的健康安全,制定本手卫生管理制度。
2. 目的本手卫生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医疗机构内的手卫生行为,提高员工的手卫生意识和技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保障员工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3. 适用范围本手卫生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人员,包括医务人员、护理人员、管理人员等。
4. 措施和要求4.1 员工培训4.1.1 所有员工在入职时必须接受手卫生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3篇)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为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1、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医务人员洗手时必须使用流动水设施洗手。
3、手术室、产房、介入诊疗室、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室、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必须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4、使用洗手液,配备一次性干手纸或干手器等干手物品;手术室干手巾应每人一用,用后清洁、灭菌。
5、洗手池池面应光滑无死角,每日清洁。
6、洗手池边应配备“七步洗手图”,并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洗手;手术室应配备计时装置、洗手流程及说明图。
7、手消毒剂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或卫生安全评价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手消毒剂应注明开启使用日期,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____天。
8、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液体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洗手液或流动水进行洗手。
9、当手部没有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10、下列情况应进行洗手或卫生手消毒:(1)当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及周围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11、当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2、外科手消毒时,应先洗手,后消毒;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重新进行卫生手消毒。
13、医务人员不得戴假指甲、戒指等饰物,要保持指甲和指甲周围组织的清洁。
14、手卫生合格标准:(1)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2)是指医疗机构为确保医务人员手部卫生以预防交叉感染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规定。
手卫生管理制度(10篇)

手卫生管理制度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为加强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要求如下:一、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二、对医院职工开展全员性培训,使所有医务人员加强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意识,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及方法,保证洗手和手消毒效果。
三、全院配备合格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如流动水,洗手液)。
四、重点部门。
手术室、产房、急诊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内镜室____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五、手消毒剂的包装和洗手后的干手物品(毛巾)或设施应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六、每季度应对重点部门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流行爆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
七、医务人员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八、医务人员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九、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
不同环境下工作的医务人员,手卫生应达到如下要求:一、Ⅰ类和Ⅱ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菌落总数应≤5cfu/cm²。
Ⅰ类和Ⅱ类区域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普通手术室、产房、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洁净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
二、Ⅲ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菌落总数应≤10cfu/cm²。
Ⅲ类区域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及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等。
三、Ⅳ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菌落总数应≤15cfu/cm²。
Ⅳ类区域包括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病科及病房。
四、各区域工作的医务人员的手,均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附一、洗手指征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5、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卫生管理制度
令狐采学
1、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全院必须配备合格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必须用流动水,提倡用洗手液洗手。
3、重点部门如手术室、产房、消毒供应室等必须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4、洗手液的容器定期清洁和消毒。
5、手消毒剂的包装、洗手后的干手物品(毛巾)或设施应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6、每月对重点部门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流行爆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
7、所有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8、医务人员正确掌握洗手指征。
9、医务人员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10、医务人员正确掌握手消毒指征。
11、医务人员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12、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
手卫生管理制度实施规范
一、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5、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6、进入或离开病房前;
二、医务人员洗手的方法
1、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
2、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7)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5、注意事项
(1)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及配戴饰物的部位等。
(2)洗手使用皂液、在更换皂液时,应当在清洁取液器后,重新更换皂液或者最好使用一次性包装的皂液。
禁止将皂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取液器中。
(3)手洗净后应用一次性纸巾、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小毛巾应一用一消毒。
(4)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三、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进行手消毒
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2、出入隔离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
3、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4、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5、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四、医务人员手消毒的方法
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2、严格按照洗手的揉搓步骤进行揉搓;
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双手达到消毒目的。
4、注意事项
(1)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2)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后应当洗手。
一次性无菌手套不得重复使用。
五、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
不同环境下工作的医务人员,手卫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Ⅰ类和Ⅱ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5cfu/cm²。
Ⅰ类和Ⅱ类区域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普通手术室、产房、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洁净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
2、Ⅲ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10cfu/cm²。
Ⅲ类区域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及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等。
3、Ⅳ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15cfu/cm²。
Ⅳ类区域包括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病科及病房。
4、各区域工作的医务人员的手,均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六、手卫生设施和用品的配备
1、处置室、换药室、病房等应设有流动洗手设施,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2、用于洗手的肥皂或者皂液应当置于洁净的容器内,容器应当
定期清洁和消毒,使用的固体肥皂应保持干燥。
提倡使用皂液。
如使用固体肥皂,应保持肥皂干燥,盛装肥皂的容器保持清洁。
3、洗手后的干手物品或者设施应当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可使用一次性纸巾、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小毛巾应一用一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