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材中古诗词常见误读音之辨

合集下载

古诗题词牌中几个易读错字的读音

古诗题词牌中几个易读错字的读音

古诗题词牌中几个易读错字的读音词牌也称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词牌中不少字有多种读音,现就部分词牌给以正音。

1、踏莎行,原意指春天在郊野踏青,相传是北宋寇准创制。

寇准和友人郊外踏青时,想起唐代韩翃诗句“踏莎行草过春溪”,即兴作一首新词,定名为《踏莎行》。

“莎”有两种读音:①shā,用于专名,如莎鸡;②suō,莎草,草名。

“踏莎行”中的“莎”是草名,据意应读suō。

2、清平乐,原是祈求海内清平的乐曲,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

“乐”有五种读音:①yuè,有“音乐”、“乐器”、“乐经”、“乐工”、“姓”等意;②lè,有“喜悦”、“喜爱”、“乐意”、“安乐”、“泛指声色”,“姓”等意;③yào,“喜好”之意;④luò,如乐托;⑤liáo,通“疗”。

“清平乐”中的“乐”是乐调名,据意应读yuè。

3、生查子,原指海客乘槎造访天庭之事。

“生查”即“星槎”,“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于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昼灭,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

查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日贯月查,亦谓挂星查”(王嘉《拾遗记》)。

“查”有两种读音:①chá,有“木筏”、“同‘槎’,树茬”、“考察”等意;②zhā,有“抓”、“山楂”、“放纵不拘礼度的人”等意。

“生查子”中的“查”意思是木筏,据意应读“chá”。

4、卜算子,原指卖卜算命。

相传是借用唐代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卜有四种读音:①bǔ,有“占卜”、“卜官”、“推测”、“选择”、“验证”、“赐予”、“姓”等意;②bo,专用于“萝卜”;③pū,象声词;④pú,通“仆”。

“卜算子”中的“卜”意思是占卜,据意应读“bǔ”。

5、将进酒,意思是请喝酒。

“将”有三种读音:①jiāng,有“取拿”、“用”、“扶进”、“扶持”、“行进”、“跟从”、“携带”等意;②jiàng,有“领兵”、“将领”等意;③qiāng,意思是“请”。

古诗词易误读字正音辨析

古诗词易误读字正音辨析

古诗词易误读字正音辨析
1. 《离骚》:“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漢女。

” 误读为:“套套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正音:“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解析:误读的“套套”实为“迢迢”,指远离;“河漢”实为“河汉”,指天河和银河。

2. 《长恨歌》:“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误读为:“转珠阁,低绮户,照无眠。


正音:“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解析:珠是一种宝石,与文中“照无眠”的意境不符。

3. 《将进酒》:“蒿里有丝,五车书成。

” 误读为:“草里有丝,五车书成。


正音:“蒿里有丝,五车书成。


解析:蒿指一种植物,与“草里有丝”的意象相符;“五车书成”意为写作极为精湛,书法如车轮滚动般流畅,与“草里有丝”无关。

4.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误读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震。


正音:“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解析:误读的“震”应为“霜”,指月光下地面的植物叶子上的霜花。

5. 《登高》:“临风听雨来,潇潇难别此。

” 误读为:“临风听雨来,潇潇难波此。


正音:“临风听雨来,潇潇难别此。


解析:误读的“波”应为“别”,指离开此地十分舍不得。

小学生学古诗中的有争议的字音(统编教材1-6年级古诗中最容易读错的40个字音纠正)

小学生学古诗中的有争议的字音(统编教材1-6年级古诗中最容易读错的40个字音纠正)

人民教育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漪先生说过:“做一辈子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

”我们这些做语文老师的,每日如履薄冰。

很多古诗文中的字音讲了近半辈子,到头来竟还教错了!下面,老师就按照“统编教材”古诗文的编排顺序,把我们通常闹不明白的一些古诗中的字音,以“统编教材”为依据,逐一正音。

统编教材·古诗正音1.解(jiě)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一上)解落:吹落,散落。

2.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yīn)照水爱晴柔。

(一下)树阴:树木枝叶在日光下形成的阴影,也称“树荫”。

3.遥知不是雪,为(wèi)有暗香来。

(二上)为:因为。

4.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yìng)人。

(二上)应:回应,应答,理睬。

5.天似穹庐,笼盖四野(yě)。

(二上)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见(某iàn)牛羊。

6.远上寒山石径斜(某ié),白云生处有人家。

(三上)斜:古读(某iá),倾斜,偏。

7.知有儿童挑(tiǎo)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三上)挑:用细长的物件拨弄,逗引。

8.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三下)谙:熟悉。

9.返景(yǐng)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四上)返景,同“返影”,指夕阳返照的光。

10.梅雪争春未肯降(某iáng),骚人搁笔费评章。

(四上)降:服输11.嫦娥应(yīng)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四上)应悔:是揣度之词,想必悔恨。

12.日长篱落无人过,惟(wéi)有蜻蜓蛱蝶飞。

(四下)惟:单,只。

蛱:读jiá。

13.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lǜ)未成阴。

(四下)新绿:初春草木显现的嫩绿色。

14-16.最喜小儿亡(wú)赖,溪头卧剥(bō)莲蓬(péng)。

(四下)亡赖:同“无赖”,指顽皮、淘气。

剥莲蓬:去掉莲蓬的外皮。

17.欲将轻骑(qí)逐,大雪满弓刀。

(四下)轻骑:装备轻便而行动快速的骑兵。

小学教材中古诗词常见误读音之辨

小学教材中古诗词常见误读音之辨

小学教材中古诗词常见误读音之辨-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常常为个别字的读音问题而困惑:遇到多音字该读哪个音呢同一诗词中同一个字却在不同版本有不同的读音标注,我们该选哪个呢明明是十分眼熟的字,自己读出来却被别人认为是误读,到底谁是谁非呢面对这类问题,面对这类容易误读的音,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该如何正确而简便地辨析呢?笔者对有关专家的评注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后认为,可以根据“‘老字号’从古、‘特殊字’从今、多音字从义”的三条原则来处理。

一、“老字号”从古所谓“老字号”,是指古诗词的通假字、词牌名专用字、单音节词中含有旧读音(古读音)的字;所谓“从古”,指遇到这些有旧读音的字,若旧读音的读法仍然被现代汉语规范音所保留,我们就应依从旧读音的读法,在今天的古诗词朗读中仍念旧读音。

1.通假字。

古诗词中,我们会发现少量的通假字现象,这些字应读通假字的旧读音。

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古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句中的“见”都是通假字,都通“现”,显现,显露出来之意,因此读“xiàn”,不读“jiàn”。

而在《所见》和《夜书所见》题目中的“见”;“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和张籍的《秋思》中的“洛阳城里见秋风”也有“见”,但这些“见”都是“看见”的意思,并无“显现”之意,不是通假字,所以不读“xiàn”,应读“jiàn”。

亡:《清平乐·村居》中“最喜小儿亡赖”的“亡”,通“无”,因而读“w ú”,不读“wáng”。

柴:王维《鹿柴》的“柴”是通假字。

古代“柴”指有篱落的村墅,也指行军时在山上扎营,立木划定的某些区落。

本诗的题目“鹿柴”是一地名,其“柴”通“寨”,所以应读作“zhài”,不读“chái”。

而在《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中的“柴”字,不是通假字,所以读“chái”。

六年级上册语文18课《古诗三首》易错字词

六年级上册语文18课《古诗三首》易错字词

一、在课文中常出现易错字词1、句中的“州”,读音是“zhōu”,指的是地方行政区域的名称。

可与句中的“舟”进行对比,它的读音是“zhōu”,指的是一种船。

2、在古诗中常出现的另一个易错字词是“君”,读音是“jūn”,指的是对他人的尊称。

但在口语中,也会出现读音为“jūn”的情况,指的是一种植物。

3、还有一个易错字词是“独”,读音是“dú”,指的是单独、独自的意思。

而常将其误写成“犊”,这是另一个字,读音为“dú”,指小牛。

二、易错字词的出现可能会导致理解错误1、在课文《登鹳雀楼》中,“独自”被误写成“犊自”,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产生偏差。

2、在《夜泊牛渚怀古》中,“独”被误写成“犊”,也会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3、还有一些学生在阅读《望洞庭》时,会将“州”误写成“舟”,这也可能会导致他们对句意的理解出现偏差。

三、解决易错字词的方法1、老师在讲解课文时,可以特别强调易错字词的区别,引导学生注意细节,在阅读诗句时更加准确。

2、老师还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字词的造句,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更加熟练地区分易错字词。

3、家长也可以在家和孩子一起朗读课文,对易错字词进行特别地标注和解释,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

四、结语通过以上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更加熟练地掌握易错字词,在阅读和理解课文时准确度大大提高。

学会发现和纠正错误,也是学习成长的一部分。

愿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语文课程中,课文中的易错字词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在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见易错字词,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和指导,就容易在学生的阅读和理解中产生偏差。

学生在学习中应当及时纠正并加以区分,以避免对诗歌理解产生错误。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易错字词的纠正进行进一步扩展。

易错字词的出现可能会导致对诗句理解的偏差。

在阅读古诗文的时候,如果学生将“独”误写成“犊”,就可能会对整个句子的理解产生误解。

在《夜泊牛渚怀古》中,“独”被误写成“犊”,那整个句子就成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春独渡牛渚间”,整个句子的意思就会出现变化。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常读错的5个字详解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常读错的5个字详解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常读错的5个字详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车马”。

古人没有“车”(chē)的读音,古人,要念“jū马”的“车”字只有两个读音:一个是jū,押鱼韵;另一个是chā,在诗里押麻韵。

,念xuán。

中国字有时候不止一个读“飞鸟相与还”的“还”音,不同的读音有不同的意思。

还,念huán 时是“还家”的意思,念xuán 时是在空中飞翔的样子,所以这里应该念xu án。

,这里不念第四声wàng,而是平声“欲辩已忘言”的“忘”的读音,当做动词,念wáng。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在这里不念xià,念上声,xiǎ,是诗韵“阴山下”的“下”里的马韵。

,不念yě,念yǎ,也是上声马韵。

“笼盖四野”的“野”,念xiàn。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念cuī。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念jū。

“大漠孤烟直”的“直”是入声字。

“单车欲问边”的“车”,做动词时念qí,如“骑(qí)马”;这“萧关逢候骑”的“骑”里是名词,指一个骑马的人,“候骑”就是在前面防卫、打听消息的骑马的人,所以念jì。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的“看”念kān。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杜甫《房兵曹胡马》“胡马大宛名”的“宛”一般念wǎn ,这里作为国名念yuān。

(完整版)小学教材中古诗词常见误读音之辨

(完整版)小学教材中古诗词常见误读音之辨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常常为个别字的读音问题而困惑:遇到多音字该读哪个音呢?同一诗词中同一个字却在不同版本有不同的读音标注,我们该选哪个呢?明明是十分眼熟的字,自己读出来却被别人认为是误读,到底谁是谁非呢?面对这类问题,面对这类容易误读的音,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该如何正确而简便地辨析呢?笔者对有关专家的评注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后认为,可以根据“‘老字号’从古、‘特殊字’从今、多音字从义”的三条原则来处理。

一、“老字号”从古所谓“老字号”,是指古诗词的通假字、词牌名专用字、单音节词中含有旧读音(古读音)的字;所谓“从古”,指遇到这些有旧读音的字,若旧读音的读法仍然被现代汉语规范音所保留,我们就应依从旧读音的读法,在今天的古诗词朗读中仍念旧读音。

1.通假字。

古诗词中,我们会发现少量的通假字现象,这些字应读通假字的旧读音。

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古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句中的“见”都是通假字,都通“现”,显现,显露出来之意,因此读“xiàn”,不读“jiàn”。

而在《所见》和《夜书所见》题目中的“见”;“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和张籍的《秋思》中的“洛阳城里见秋风”也有“见”,但这些“见”都是“看见”的意思,并无“显现”之意,不是通假字,所以不读“xiàn”,应读“jiàn”。

亡:《清平乐·村居》中“最喜小儿亡赖”的“亡”,通“无”,因而读“wú”,不读“wáng”。

柴:王维《鹿柴》的“柴”是通假字。

古代“柴”指有篱落的村墅,也指行军时在山上扎营,立木划定的某些区落。

本诗的题目“鹿柴”是一地名,其“柴”通“寨”,所以应读作“zhài”,不读“chái”。

而在《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中的“柴”字,不是通假字,所以读“chái”。

2.词牌名。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易读错字正音考据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易读错字正音考据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有争议字音考据湘一芙蓉二中姜宇婷一、较为集中的易读错字1.骑正确读音:qí易读错音:jì考据:(1)《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第1019页骑字释义③(旧读jì)骑的马,泛指人乘坐的动物:坐~。

④(旧读jì)骑兵,也泛指骑马的人:轻~|铁~|车~。

在第6版《现代汉语字典》中骑字只有一个读音qí。

(2)《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规定“骑qí(统读)”诗句举例: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北朝民歌《木兰辞》)2.胜正确读音:shènɡ易读错音:shēnɡ考据:(1)《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第1168页胜2字释义(shēnɡ)能够承担或承受:~任|不~。

在第6版《现代汉语字典》中胜有shēnɡ的读音,但释义为“肽的旧称”。

(第1166页)(2)《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规定“胜shènɡ(统读)”诗句举例: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3.为为wéi(《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第1351页)为1释义①做:有~|事在人~。

诗句举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②充当;当作:四海~家|选他~代表。

③变成;成:一分~二|化~乌有。

④是:言~心声|十寸~一尺。

为2释义:被(跟“所”字搭配使用):不~所动。

诗句举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为3释义:后缀。

①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高兴|广为传播。

②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重要|颇~可观。

诗句举例: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另:从平仄来推断——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颈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是尾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材中古诗词常见误读音之辨重庆市九龙坡区教研室陈昌发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常常为个别字的读音问题而困惑:遇到多音字该读哪个音呢?同一诗词中同一个字却在不同版本有不同的读音标注,我们该选哪个呢?明明是十分眼熟的字,自己读出来却被别人认为是误读,到底谁是谁非呢?面对这类问题,面对这类容易误读的音,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该如何正确而简便地辨析呢?笔者对有关专家的评注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后认为,可以根据“‘老字号’从古、‘特殊字’从今、多音字从义”的三条原则来处理。

一、“老字号”从古所谓“老字号”,是指古诗词的通假字、词牌名专用字、单音节词中含有旧读音(古读音)的字;所谓“从古”,指遇到这些有旧读音的字,若旧读音的读法仍然被现代汉语规范音所保留,我们就应依从旧读音的读法,在今天的古诗词朗读中仍念旧读音。

1.通假字。

古诗词中,我们会发现少量的通假字现象,这些字应读通假字的旧读音。

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下《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四下”表示四年级下册。

选自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下同);“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古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句中的“见”都是通假字,都通“现”,显现,显露出来之意,因此读“xiàn”,不读“jiàn”。

而在《所见》(一下13课)和《夜书所见》(三上9课)题目中的“见”;“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三下《语文园地七》“日积月累”)和张籍的《秋思》(五上5课)中的“洛阳城里见秋风”也有“见”,但这些“见”都是“看见”的意思,并无“显现”之意,不是通假字,所以不读“xiàn”,应读“jiàn”。

亡:《清平乐·村居》(五下5课)中“最喜小儿亡赖”的“亡”,通“无”,因而读“wú”,不读“wáng”。

柴:王维《鹿柴》的“柴”是通假字。

古代“柴”指有篱落的村墅,也指行军时在山上扎营,立木划定的某些区落。

本诗的题目“鹿柴”是一地名,其“柴”通“寨”,所以应读作“zhài”,不读“chái”。

而在《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中的“柴”字,不是通假字,所以读“chái”。

2.词牌名。

词牌名的读音是古代词赋的“专利”,因而我们只能尊重古人的读法。

例如:卜: 《卜算子·咏梅》(五上《回顾拓展八》“日积月累”)中的“卜”读“bǔ”。

因为,读“bǔ”的时候有多种意义,其中一项是指“估计、预测”。

而读“bo”只用于“萝卜”一词。

“卜算”是同义黏合词,意思是“估算、预测”。

这里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唐代骆宾王写诗时喜欢用数字,大家都叫他“卜算子”,后来就以“卜算子”为词牌名了。

乐:《清平乐·村居》(五下5课)的“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因而“乐”读“yuâ”,不读“lâ”。

3.古代单音节词。

古诗词中,有的两个单音节词语连在一起,很像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比较典型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妻子”和“衣裳”。

在现代汉语中,这是两个双音节词,“妻子”和“衣裳”的后一字“子”“裳”均要读作轻声。

但是在古代,“妻子”两个字分别表示“妻子”和“子女”;“衣裳”在古代也有“上衣下裳”的说法,“衣”是穿在上身的服饰,“裳”是穿在下半身的服饰,类似于今天的裙裤,男女都可以穿。

鉴于此,在本诗中的“子”“裳”作为单音节词,不能读作轻声,应分别读作“zǐ”“cháng”。

上例中的“卜算子”的“子”也是单音节词,是对古代男子的美称,因而不能像现代汉语词尾的后缀词“子”那样读作轻声,也应该读作“zǐ”。

另外,还要注意叠声词的读法。

《春晓》(一下4课)中的“处处闻啼鸟”;《小池》(一下13课)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草》(二下2课)中的“离离原上草”和《宿新市徐公店》(二下2课)中的“篱落疏疏一径深”;《夜书所见》(三上9课)中的“萧萧梧叶送寒声”;“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三下《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三下《语文园地五》日积月累《游子吟》)中都有叠声词。

古诗词朗读中,不能像现代汉语把叠词第二个字读成轻声,而应该读成本音。

因为,有的叠字要单独表示意义,有的起重复强调的作用,而且五律或七律古诗中,各句字数相等,读来颇有节奏感,如果把叠字弱化后读得过轻,就可能给人少一个字的感觉。

因此,叠字一般不要弱化读轻声,而要读出该字的本音。

二、“特殊字”从今在古诗词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字。

这些字,古时有旧读音,而现代却已经没有这个旧读音了,或者这些字按古代的节律规则来说,应该发某个旧读音,但是现代汉语规范音却未收录这个旧读音。

这时,我们就应以今天的现代汉语规范音来读。

我们知道,古诗词虽然讲究音韵节律,但是没有像现在的汉语拼音这样严密完善的记音系统,因而许多古读音追究起来十分复杂,有的已不能准确查考其读法了。

遇到此类特殊情况,我们应该统一到现代规范音的标准上来,这样更便于教学。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斜”字的发音争议是此类问题的典型表现。

斜:《山行》(二上4课)“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按照古代节律,诗中的二、四句的末一个字是“家”“花”,其韵腹都是“a”,因此首句的末字“斜”应该押此韵,其韵腹也应是“a”。

但是现代汉语中“斜”已没有“xiá”的音了,所以这个字只好依从今天的发音,读“xiã”。

“青山郭外斜”(四上《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过故人庄》)的“斜”也因为相同原因,念“xiã”。

还有,“斜风细雨不须归”(四下23课《渔歌子》)中,“斜”也得念“xiã”,如果我们非要将这句的“斜”读成“xiá”就显得太别扭啦。

三、多音字从义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误读音辨析中,除了会遇到旧读音的麻烦外,我们遇到读音困惑最多的当属多音字。

遇到多音字,我们要根据这个字词的意义来判断该读什么音。

例如:挑:《夜书所见》(三上9课)中“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挑”有“tiāo、tiǎo”两个读音。

在“挑动”“拨动”的义项时念“tiǎo”。

这句诗的意思是儿童用竹棍等挑动泥土,翻找地里的蟋蟀,因此,本句中,“挑”字读“tiǎo”才是合理的。

重: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锦官城”的“重”是多音字。

诗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花“重”表现了春雨后花儿“红艳艳、沉甸甸”的红艳欲滴状态,因而这里“重”要读“zhòng”,不能读“chóng”。

而张籍《秋思》(五上5课)中的“欲作家书意万重”,是说家书想要表达的意思很多很多,“万重”,就是“很多层”的意思;王安石的“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前山后处处梅”(三上《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中的“重重”也表示“很多层”的意思。

因而,这里的“重”要读“chóng”,而不能读“zhòng”。

为:王安石的《梅花》中有一句“为有暗香来”。

这里的“为”,有的认为该读二声,有的又认为该读四声,到底该怎样读呢?“为”在本诗中是“因为”的意思,所以应该读“w âi”,不能读成“wãi”。

另外,这首诗里中的“墙角数枝梅”中的“数”也是多音字,在本课指很多枝梅花,因此读“shù”,不读“shǔ”。

应:叶绍翁《游园不值》中“应怜屐齿印苍苔”的“应”字读法也比较混乱,有读一声的,有读四声的。

这个“应”字的读法当结合前两句诗意来确定。

诗的前两句说,大概主人是爱惜这青苔,担心被访客的木屐齿踩坏了,所以,客人虽在柴门前轻敲许久,但却无人应门。

这里,“应”解释为“大概”,也可理解为“应该”,表示揣测之意,含调侃意味。

所以这个字要读作“yīng”,不要读作“yìng”。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五上《回顾拓展二》日积月累)的“应”也同解,同读音,而在《小儿垂钓》(三上《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怕得鱼惊不应人”的“应”,作“回应”之意,因而应读“yìng”。

间:《泊船瓜洲》(五上5课)的首句是“京口瓜洲一水间”,其中的“间”是“间隔”之意,因而读“jiàn”。

这首诗中“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还”,也是多音字,意思是“还乡,回乡”,因此读“huán”。

更:纳兰性德《长相思》(五上5课)“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中的“更”,有的版本标注为一声,有的标为四声,到底谁更恰当呢?“风一更、雪一更”表示一阵狂风又紧连着一阵暴雪,即整夜风雪交加。

因而“更”是表示刮风下雪的时段,而读“gēng”时就是表示时间段的,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可见,这里“更”读“gēng”才恰当。

而另一读音“gâng”,是在表示“更加”时的读法。

在《登鹳雀楼》中“更上一层楼”的“更”是副词,表示“更加”,所以这时该读“gâng”。

剥:《清平乐·村居》(五下5课)“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剥”有两个读音,只有在“去掉外面的皮或壳”的时候念“bāo”,而此处“剥”正好准确表达此义,因此,这个“剥”就念“bāo”,不能读作“bō”。

露:《小池》(一下13课)“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露”字的读音也较难区分。

人教社小语室专家认为,“露”在表示“显现”意义的时候有口语和书面语读法。

用于书面语的单音词、复音词和成语读“lù”,用于口语的复音词中,读“lòu”。

只有少数的用于口语的“露白、露丑、露底、露富、露脸、露面、露头、露相、露光、露苗、露怯、露馅儿、露一手、露马脚、泄露、走露”时读“lòu“,其它的皆读“lù”。

“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露”是书面语单音词,单独作动词用,所以应读“lù”。

兴:《四时田园杂兴》(四下23课)的“兴”,该读什么呢?“兴”,兴致也,因而读“xìng”。

古诗词教学的读音问题十分复杂,我们要多查字典词典和有关资料,学会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具体分析处理,从而准确把握其读音。

──此文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2006年7-8期上今天闲了没事,拿出一本诗集随手翻阅,忽然间想起去年看电视,看到一个类似于《幸运52》的节目,主持人问参赛选手李白的《将进酒》的“将”字怎样念,结果选手读成了“jiāng”,其实《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将”字应念“qiāng”,是“请、请求”的意思。

不光是这个“将”字,在古诗中还有很多字也是很容易念错的。

1、扁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唐李商隐《安定城楼》)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唐李白《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里的“扁”字应念“pi ”,在平水韵中属下平声一先韵,是“小”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