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煤矿运输安全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合集下载

露天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最新版

露天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最新版

英文回答: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national laws and regulations, we have developed guidelin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regulations for the operation of open—air coal mines with a view to regulating the conduct of coal mining operations and ensuring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operational personnel. The updated version of the guide needs to be adapted and refined to meet the latest legal and standard requirements. The guidelines include provisions for the operating environment, the management of operators, safety precautions, contingency plans, accident procedures, etc. There is a need to fully consult relevant parties during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to ensure that protocols are rational and effective. This reflects the importance that my Government attaches to the safe production of coal mines and its firm determination to promote safe production and safeguard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rkers.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我国制定了《露天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旨在规范煤矿作业行为,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煤矿运输安全规章制度范本

煤矿运输安全规章制度范本

煤矿运输安全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煤矿运输工作,保障煤矿生产安全,保障矿工生命财产安全,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煤矿企业的运输工作,包括矿井内外的运输作业、车辆管理、驾驶员管理等内容。

第三条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煤矿运输安全管理机制,明确责任部门,明确责任人员,做好运输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运输工作人员应按规章制度执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安全意识,保障运输安全。

第五条煤矿企业应定期进行运输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安全生产。

第六条运输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及时上报,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第二章运输车辆管理第七条煤矿企业应对所有运输车辆进行登记管理,制定车辆档案,明确责任人员,做好车辆日常维护保养。

第八条煤矿企业应定期对运输车辆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所有安全设备齐全,车辆状态良好,安全可靠。

第九条运输车辆应定期进行维修保养,确保车辆性能正常,保障运输安全。

第十条运输车辆驾驶员应持有效驾驶证,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具备熟练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

第十一条运输车辆驾驶员应遵守交通法规,服从指挥,绝不超速、疲劳驾驶、违章操作,确保安全运输。

第三章运输作业管理第十二条煤矿企业应对运输作业进行科学规划,保障矿工安全,保障生产顺利进行。

第十三条运输作业应按照规定路线行驶,严禁越野行驶、乱停乱放、乱竖标语等违规行为。

第十四条运输作业中遇到特殊情况应及时上报,听从指挥,进行安全处理,保障安全。

第十五条运输作业过程中如发生事故,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保护伤员,并及时上报,协助调查处理。

第四章运输安全教育培训第十六条煤矿企业应定期组织煤矿运输安全教育培训,包括安全知识、操作技能培训等内容。

第十七条运输工作人员应参加规定的安全培训,掌握相关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第十八条煤矿企业应鼓励员工主动学习安全知识,积极参与安全培训,提高个人安全素质。

第十九条煤矿企业应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模拟事故场景,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

矿山运输安全技术范本(2篇)

矿山运输安全技术范本(2篇)

矿山运输安全技术范本矿山运输是矿山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矿山运输安全又是确保矿山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尽管矿山运输领域存在着各种风险和挑战,但通过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采取适当的安全保障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护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矿山的正常运营。

本文将从技术角度介绍矿山运输安全的一些重要范本。

1. 安全培训和教育为了确保矿山运输的安全性,矿山企业应该重视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

首先,应制定并实施全面的安全培训计划,包括基本安全知识、操作技能以及应急处置等内容。

其次,应通过组织演练和实际操作等方式,提高人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此外,还应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培训,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不断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运输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减少因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的事故发生。

2. 车辆检查和维护车辆是矿山运输的主要工具,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矿山的正常运营。

因此,矿山企业应制定严格的车辆检查和维护制度,确保车辆在良好的技术状况下运行。

在运输开始之前,应对车辆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包括制动系统、电气系统、轮胎胎压等关键部位的检查,确保故障和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

此外,还应定期对车辆进行维护保养,更换老化和损坏的零部件,保持车辆的良好状态。

通过严格的车辆检查和维护,可以减少由于车辆故障引起的事故发生的风险。

3. 环境监测和防护矿山运输环境复杂多变,存在着各种风险和挑战,如不良天气、道路状况、强风、高温等。

为了确保安全运输,矿山企业应加强环境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和评估运输环境的变化情况。

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措施,针对各种不同的环境情况进行预防和处置。

此外,还应加强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如设置合理的防护设施、制定相关的标志和信号等,提高运输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通过环境监测和防护工作,可以更好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并减少事故的损失。

4. 技术设备和装备为了提高矿山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矿山企业应不断引进和更新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装备。

露天煤矿运输安全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露天煤矿运输安全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露天煤矿运输安全技术规范-编制说明“露天煤矿运输安全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任务简况1 任务来源《露天煤矿运输安全技术规范》由国家安全⽣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于2014年下达的计划项⽬,计划号为2014-MT-10,由煤炭⾏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

2 任务来主要参加单位和⼯作组成员源起草单位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接到通知后⽴即组织起草⼩组对本标准进⾏起草,起草⼈员主要为缪海宾、韩猛、王振伟等⼈。

3 ⼯作简要过程3.1 成⽴起草⼯作组,编写讨论稿本标准于2014年9⽉成⽴起草⼯作组,2014年12⽉完成⼯作组讨论稿。

期间,起草⼩组成员通过调研、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及5次内部讨论,3次专家讨论,于2014年12⽉完成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3.2 征求意见阶段2015年1⽉开始征求意见⼯作,在此期间起草⼩组共进⾏3次内部讨论,1次专家讨论,邀请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张延寿等专家对征求意见稿提出相关意见,并加以修改,于2015年4⽉向全国典型露天煤矿、科研等单位17位从事露天开采和边坡稳定性研究与⼯作的专家发出征求意见稿。

3.3 形成送审稿征求意见稿回函单位17家,提出意见单位7家,修改意见总数20个,起草⼩组讨论后采纳20个,未采纳0个。

起草⼩组根据专家反馈的意见进⾏讨论,并加以修改,于2015年8⽉向煤炭⾏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露天煤矿安全及设备分会提交送审稿。

3.4 审查阶段2015年8⽉27⽇~28⽇煤炭⾏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露天煤矿安全及设备分会在沈阳召开该标准审查会,审查通过了该标准。

3.5 报批起草⼩组按照审查会专家意见完成了标准送审稿的修改,修改意见总数5个,采纳5个,未采纳0个,于2016年1⽉18⽇形成了标准报批稿。

3.6 报批稿再报批审查2019年12⽉9⽇,中国煤炭⼯业协会在北京召开煤炭⾏业标准审查会,审查会专家提出修改意见总数6个,起草⼩组成员根据专家审查意见进⾏6次内部讨论,1次专家讨论,采纳意见5个,未采纳1个,于2020年1⽉14⽇形成了标准最终报批稿。

露天矿运输工作的安全要求范本

露天矿运输工作的安全要求范本

露天矿运输工作的安全要求范本露天矿运输是指在露天矿山中进行矿石、矿砂、尾矿等物料的运输工作。

由于露天矿山的工作环境相对较为复杂和危险,因此在进行露天矿运输工作时,必须要遵守严格的安全要求,以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下面是一个关于露天矿运输工作的安全要求范本,仅供参考。

一、组织机构1. 建立并完善运输管理机构,明确各岗位职责和权力,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

2. 配备专门的运输安全管理人员,负责运输安全技术支持和监督检查工作。

3.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习,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人员管理1. 对所有从事运输工作的员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和岗前培训,确保身体健康和工作技能符合要求。

2. 严格执行工作时间制度,保证员工的休息和用餐时间,避免疲劳驾驶和工作失误。

3. 对新员工进行良好的引导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 建立并完善员工安全奖惩制度,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活动,做好安全工作。

三、设备管理1. 采购符合国家标准和安全要求的运输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2. 定期对运输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排除故障和隐患,确保设备的完好和正常工作。

3. 建立并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规范员工的设备使用和维护行为。

四、工作场所管理1. 明确露天矿运输工作区域的边界和安全要求,设置警示标志和警戒线,防止非相关人员闯入。

2. 保持露天矿运输工作场所的干净、整洁和通风,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3. 加强对露天矿运输工作场所的巡视和巡逻,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确保员工的安全。

五、风险控制1.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更新露天矿运输工作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确保工作的安全性。

2. 严格执行工作许可制度,确保工作的有序和安全进行,防止危险情况的发生。

3. 加强对风险点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和扩大。

六、紧急救援1. 建立并完善紧急救援预案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救援效率。

露天矿运输工作的安全要求范文

露天矿运输工作的安全要求范文

露天矿运输工作的安全要求范文露天矿运输工作是指在露天矿山中进行矿石、煤炭等物资的运输作业。

由于露天矿山的特殊环境和运输工作的特殊性,安全问题一直是该行业中最为重要的关注点之一。

为了确保露天矿运输工作的安全进行,以下是一份关于露天矿运输工作的安全要求范文。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露天矿运输工作的安全进行,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提高运输效率,避免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安全要求。

第二条本安全要求适用于所有从事露天矿运输工作的人员和设备。

第三条运输工作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按照采矿许可证和运输许可证的要求进行运输作业。

第四条运输工作的相关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和考核合格,具备相应的技术和能力,严格遵守岗位责任,熟悉运输工作的操作规程。

第五条运输工作必须按照标准作业程序进行,禁止违章操作,禁止超载运输,禁止无证驾驶,禁止酒后驾车。

第六条运输工作必须按照规定的路线行驶,不得擅自改变线路或越界行驶。

第七条运输工作必须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在良好的状态下进行运输作业。

第八条运输工作必须合理规划和布局运输路线,设置合理的标志和警示标识,确保车辆安全通行。

第九条运输工作必须按照相关安全标准进行作业,保证运输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第十条运输工作必须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确保每个员工都能自觉地遵守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

第二章人员安全要求第十一条运输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掌握岗位职责和操作技能。

第十二条运输工作的人员必须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护目镜、防尘口罩、防护手套等。

第十三条运输工作的人员必须时刻保持警觉,严禁疲劳驾驶或饮酒后驾驶。

第十四条运输工作的人员必须严禁超速行驶,遵守交通规则,禁止危险驾驶和违章操作。

第十五条运输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紧急事故处理技能,能够及时抢救伤员和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

第十六条运输工作的人员必须做到事故隐患及时上报,发现设备故障及时停止运输,保障安全。

露天煤矿作业规程编制规范(报批稿)

露天煤矿作业规程编制规范(报批稿)
起草单位:神华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矿山安全技术研究分院。
起草人:蒋文化、齐庆新、张铁义、李绍臣、王熙宗、姚再兴、张利忠、王俊、鞠兴军、张学超、黄玉凯、李伟、苏慎忠、侯诚达、张周爱、张润廷。
引言
为规范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神华集团)露天煤矿作业规程的编制和实施,促进神华集团露天采煤安全、高效、环保,特编写本标准。
排土工作线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随采剥工作线和排土工作线的推进,设备所做的适应性调整。
6.十一
陈述卸煤程序及安全要求。
陈述大块处理程序。
6.十二
6.十二.1
6.十二.1.1
陈述企业的年度采矿计划。
6.十二.1.2
明确露天煤矿各级领导的职责分工、行使职责的程序。
规定生产各环节职责分配到人,情况汇报,问题处理流程。
6.四.2.1
摘要描述煤的物理性质:颜色、光泽、断口、脆性、节理等。
6.四.2.2
摘要说明水份、灰份、挥发份、硫份及其它有害组份、各可采煤层碳等元素的含量等。
6.四.2.3
摘要说明发热量、粘结性指数、罗加指数、焦渣特征、胶质层厚度、煤焦油产率等。
6.四.3
6.四.3.1
说明地下水赋存情况及补给关系,及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6.一.2
根据露天煤矿自身特点以及当地自然地理、地质条件,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按照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说明规程编制应遵循的原则。
作业规程不应与《煤矿安全规程》相抵触。涉及露天煤矿工程施工及验收的,应符合GB50175露天煤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一.3
6.一.3.1
给出二次爆破、浅孔爆破、冻土爆破、预裂爆破、斜孔爆破、老巷(及火巷、水巷)爆破及轰水爆破等的程序和安全注意事项。

露天煤矿运输安全管理制度

露天煤矿运输安全管理制度

为加强露天煤矿运输安全管理,保障矿工生命财产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本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目标1. 实现运输安全零事故;2. 杜绝重大运输事故;3. 保障运输设施设备安全可靠运行;4. 保障运输人员人身安全。

三、安全责任1. 矿长对本矿运输安全工作全面负责;2. 运输部门负责人对运输安全工作直接负责;3. 运输班组负责人对班组运输安全工作负责;4. 运输人员对个人运输安全负责。

四、运输安全管理制度1. 运输设备管理(1)运输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定期进行检验、维护和保养;(2)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熟悉设备性能和操作规程;(3)运输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排除。

2. 运输人员管理(1)运输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掌握安全操作技能;(2)运输人员必须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等;(3)运输人员应遵守交通规则,不得酒后驾驶、超速行驶。

3. 运输线路管理(1)运输线路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2)运输线路两侧设置警示标志,确保行车安全;(3)运输线路交叉、转弯处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4. 运输作业管理(1)运输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确保作业环境安全;(2)运输作业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改变作业方式;(3)运输作业结束后,必须进行清理,消除安全隐患。

5. 应急管理(1)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2)发生运输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救援;(3)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五、监督检查1. 运输部门负责对运输安全工作进行日常监督检查;2.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运输安全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3. 运输人员有权对运输安全工作进行举报和投诉。

六、奖惩1. 对在运输安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2. 对违反运输安全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露天煤矿运输安全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任务简况1 任务来源《露天煤矿运输安全技术规范》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于2014年下达的计划项目,计划号为2014-MT-10,由煤炭行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2 任务来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源起草单位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起草小组对本标准进行起草,起草人员主要为缪海宾、韩猛、王振伟等人。

3 工作简要过程3.1 成立起草工作组,编写讨论稿本标准于2014年9月成立起草工作组,2014年12月完成工作组讨论稿。

期间,起草小组成员通过调研、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及5次内部讨论,3次专家讨论,于2014年12月完成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3.2 征求意见阶段2015年1月开始征求意见工作,在此期间起草小组共进行3次内部讨论,1次专家讨论,邀请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张延寿等专家对征求意见稿提出相关意见,并加以修改,于2015年4月向全国典型露天煤矿、科研等单位17位从事露天开采和边坡稳定性研究与工作的专家发出征求意见稿。

3.3 形成送审稿征求意见稿回函单位17家,提出意见单位7家,修改意见总数20个,起草小组讨论后采纳20个,未采纳0个。

起草小组根据专家反馈的意见进行讨论,并加以修改,于2015年8月向煤炭行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露天煤矿安全及设备分会提交送审稿。

3.4 审查阶段2015年8月27日~28日煤炭行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露天煤矿安全及设备分会在沈阳召开该标准审查会,审查通过了该标准。

3.5 报批起草小组按照审查会专家意见完成了标准送审稿的修改,修改意见总数5个,采纳5个,未采纳0个,于2016年1月18日形成了标准报批稿。

3.6 报批稿再报批审查2019年12月9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煤炭行业标准审查会,审查会专家提出修改意见总数6个,起草小组成员根据专家审查意见进行6次内部讨论,1次专家讨论,采纳意见5个,未采纳1个,于2020年1月14日形成了标准最终报批稿。

4 标准编制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我国大型露天煤矿迅猛发展,特别是一千万、二千万以上吨级露天煤矿的建设与生产对装、拉、翻不同采矿工艺下的不同生产环节的安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确保露天煤矿安全、高效、绿色生产是一重大课题,为此我们计划制定这类系列生产环节安全技术标准,试图迈出第一步。

本标准在煤炭行业标准中属首次提出并制定,露天煤矿生产环节运输安全技术又涉及各种开采工艺、不同开采装备、不同地质矿产条件、不用矿型,因此随着标准的执行与我国露天煤矿边坡稳定研究新成果的推广应用,需要不断修订完善,以适应露天煤矿特别是大型露天煤矿发展的需要。

二、标准主要内容本标准正文内容共分7章。

第1章规定了标准的范围;第2章给出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第3章为有关术语和定义;第4章为露天煤矿运输安全一般规定;第5章铁路运输;第6章公路运输;第7章带式输送机运输。

(1)一般规定4.1 露天矿的运输方式,应根据地形、地质、开采规模和范围、开拓方式、采装设备类型及气候条件结合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我国露天煤矿分布广泛,开采条件差异大,因此运输方式宜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选择单一运输方式或采用多种运输方式组合。

4.3 铁路线路划分为固定线路、半固定线路和移动线路。

根据线路使用性质和年限,露天煤矿铁路线路划分为固定线、半固定线和移动线,固定线指服务年限大于3年的线路,包括站场和地面干线;半固定线指移设周期或使用年限等于或小于3年,大于1年的线路;移动线指移设周期或使用年限等于或小于1年的线路,包括工作面采掘线和排土场翻车线。

(2)铁路运输5.1.1 铁路附近的建构筑物和设备接近限界,应符合GB 50090相关规定。

桥梁、隧道应按规定设置人行道、避车台、避车洞、电缆沟及必要的检查和防火设施,立体交叉处的桥梁两侧应设防护设施。

铁路建筑接近限界可以理解为安全警戒线,它是为了保证机车车辆安全顺利地在铁路线上运行,无论通过桥梁、隧道、天桥或靠近线路的房舍、站台、信号设备等,均应安全而毫无障碍,不使机车车辆及建筑物受损害。

建筑接近限界是一个和线路中心线垂直的横断面,为了使机车车辆安全通过,规定在此断面内,除机车车辆和与机车车辆直接相互作用的设备(如车辆减速器、接触网、脱轨器等)以外,其他建筑物和设备,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侵入。

靠近铁路的建筑物及设备,凡与本铁路运输无关的,均应在界外修建,以保证行车安全以及这些建筑安全。

5.1.3 本条是关于露天矿铁路装卸线坡度的安全要求。

铁路线尽头设置安全车挡与警示标志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司机和调车指挥人员了望线路终端或车挡位置,防止机车车辆脱轨或撞向车挡造成事故。

按规定后面还应留有不小于15m的安全距离,在安全距离内不应有建构筑物和设备。

有的矿山曾发生过在尽头线取送车时,由于没有控制好速度,车辆冲出车挡,撞坏尽头线后面的设施的事故。

5.1.4 本条是关于露天矿铁路吊车作业的安全要求。

为保证铁路轨道起重机在坡道上安全作业起见,现场常采取以下措施:1)当坡度大于4‰而小于6‰时,用铁鞋、止轮器、防溜枕木在坡道下方采取止轮措施。

如在曲线上时,止轮器应放在内侧轮下。

2)当坡度大于6‰时,采取上述措施还不够,故强调在坡道下方用机车或列车连挂。

用列车连挂是当接触网停电时,电力机车已越过停电区域的区分器;如用蒸汽机车或内燃机车单机连挂或带列车连挂,可防止轨道起重机溜走。

5.1.7 计算线路通过能力和确定生产设备运输数量时,应考虑矿山运输机械化程度,选择不均衡系数1.10~1.15。

由于各生产环节存在相互联系与制约,加之交接班、线路养护、机车与线路及架线故障、停电、组织管理水平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线路通过能力不能充分利用。

根据上述情况,为生产留有余地,应考虑线路利用系数。

5.2.1 限制坡度是铁路运输重要的技术标准之一,其对线路的工程投资和运营指标都有很大的影响,一经修建就不易改动。

因此,应根据开拓运输方式、机车车辆类型、运量等因素,并考虑充分发挥采掘、排土设备效率,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我国部分露天矿山的限制坡度见表1。

区间线路的平面曲线半径是铁路的主要技术标准之一,其与线路等级、行车速度、地形条件、工程投资、养路维修、运输设备类型及矿山工程要求等关系密切,特别是钢轨磨耗和线路养护工程量以及运输成本随曲线半径的减少而增加。

因此,合理地选用曲线半径,以使曲线半径既能适应地形、地质条件,减少工程量,又有利于养护维修,满足行车速度和设置建筑物的技术要求,做到技术经济合理。

只有在受条件限制时,才可采用规定的最小曲线半径。

表1 我国部分露天矿山的限制坡度5.2.4 本条是关于露天矿铁路道口的安全要求。

道口位置选择,关键是视距。

据统计,在无人看守道口处发生交通事故,因行车视距不够造成的高达30%以上。

机动车驾驶员对道口的侧向视距长度,取决于机动车通过道口的时间及列车运行的速度。

列车速度愈高,要求机动车驾驶员的侧向视距愈大。

列车调乘人员对道口的视距要求更与列车运行速度有关,这是因为不同车速的制动距离是不同的。

对道口的视距要求可参照GB 6389《工业企业铁路道口安全标准》确定。

站内不宜设平交道口,是参照GB 4387《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制定的。

GB 4387《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规定:“不应将道口设置在铁路线群、道岔区和调车作业繁忙的线路上。

”这是因为铁路线群、道岔区和调车作业繁忙的线路,一般铁路占用时间较长,道口设在上述地段,大量的机动车、行人等通过或抢过道口,会严重干扰调车,行人和车辆发生碰撞的机会增多,容易造成事故。

5.2.6 列车在限制坡度的下坡道上,紧急制动距离应为400m。

列车制动距离是指列车于使用制动前以最大规定速度在限制下坡道上运行,由开始使用紧急制动至列车完全停止的最长距离,原煤炭部门统一规定为400m。

限制下坡道是指在规定的列车重量下,列车运行速度受闸瓦压力限制的下坡道。

5.3.5 装车或卸车线应设在平道或坡度不大于 2.5‰的坡道上;对有滚动轴承的车辆,坡度应不大于1.5‰。

本条是关于露天矿铁路装卸线坡度的安全要求。

装卸线设在平道上时,装卸时的安全才有保证。

在坡度超过2.5‰的线路上推动滑动轴承的车辆,容易造成车辆溜走事故。

因此,如果限于各种条件,装卸线必须设在坡道上时,要采取必要的防滑措施,如拧紧两端车辆的手闸,止轮器、防溜枕木在坡道下方牢固地固定车辆、防止车辆溜走,以保证列车安全。

5.3.6 本条是关于露天矿铁路调车作业的安全要求。

一般矿山铁路具有站线坡度大,有效长度短,曲线半径小等不利因素。

如在同一线路的两端同时调车,易造成撞车事故。

因此,禁止在同一线路两端同时进行调车作业。

线路上停放的车辆,一般无人管理。

如果车辆是停放在纵向坡度大于2.5‰的线路上,一旦遇到大风或邻线行车震动等外力作用,易使车辆溜车而造成严重后果。

(3)公路运输6.1.2 本条是关于露天矿道路设施安全规定。

1)设置防护堤是为了防止汽车冲出路面.而发生翻车事故。

弯道等处,还应设置转弯标志及警示牌。

2)最大纵坡是为了使卡车按一定速度在该坡道上行驶的设计控制值,是一般情况下的极限值。

生产干线是运量集中的地段,也是整个露天矿的咽喉。

为使这类道路有较大的通过能力和较高的运输设备生产效率,要求道路的平、纵面应有较好的技术条件。

为此,规定最大纵坡值不宜超过8%。

生产支线运量较小,为此规定最大纵坡值比生产干线增加1%。

纵坡加大对重车下坡运行将带来安全隐患,为此规定重车下坡地段,最大纵坡相应减少1%。

6.1.3 公路最小平曲线半径应按所用车型的最小转弯选取,或按表4确定。

露天煤矿运输道路平面圆曲线宜采用较大半径,以提高道路使用质量。

根据国内外生产设计经验,表4规定了生产干线和生产支线最小平面圆曲线半径值。

6.1.4 本条是根据GB 51282中5.3.14条款,将路面加宽的条件由“公路平曲线部分在半径小于200m时”更改为“公路平曲线部分在半径小于250m 时”。

6.2.1 矿山应根据具体情况规定各地段行车速度,并设置路标和限速标志,在急弯、陡坡、危险地段应限速行驶,行车速度一般不应超过40km/h。

本条是关于露天矿卡车行车和运行速度的规定。

因为矿区地形条件复杂,弯角多,有效视距短,如果车速过高,很可能导致重大交通事故。

所以露天矿应根据各自的情况,如行车密度,视距条件,线路条件,制动情况等来限定卡车的行车速度,行车速度一般不应超过40km/h是在调研国内露天煤矿基础上确定的。

(4)带式输送机运输7.1.2 带式输送机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d) 长距离输送机无横向通道时,应设人行栈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