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有多溺爱孩子,这不是爱是害
这五种家庭,累死教不出好孩子!尤其是最后一种,希望你不在内

这五种家庭,累死教不出好孩子!尤其是最后一种,希望你不在内一直有句话是:学校影响孩子的知识水平,家庭则影响孩子的人品和情商。
可见孩子在家庭中所有收到的教育是塑造孩子未来性格的关键,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这五种家庭,累死教不出好孩子!尤其是最后一种,希望你不在内1.夫妻不和,经常吵架夫妻和睦,家庭幸福,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教育。
而爸妈争吵,当着孩子面互相说彼此坏话,甚至逼问孩子“如果爸妈离婚,你选爸爸还是选妈妈”,会对孩子造成童年创伤。
不要以为孩子还小,当着孩子面吵架也没什么。
其实孩子的情感比大人要敏感的多,“爸妈不和,经常吵架”这些行为在孩子眼里都是致命的创伤。
在父母经常吵架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性格要不自信,事事忍受,要么就是极端的暴躁,严重的还会让孩子惧怕婚约。
所以父母要尽量少发生冲突,吵架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彼此的坏话。
2.事事爱比较的家庭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总是喜欢拿孩子和别人事事进行对比。
很多时候都是“你看看xxx,看看你....”即使爸妈的初衷是希望孩子变好,但孩子却因此而感到挫败感,心里反而会有一个深深地观点,那就是我不如人家优秀,我很差劲。
发现自己孩子独特的点,多多鼓励,才会让孩子越来越好。
3.不孝敬自己的父母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处于父母的言行,更多是源自父母的行为。
父母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孩子很容易依样学样。
没人天生就是登徒浪子,也没有天生不孝敬的人,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这边是教育的意义。
4.过分溺爱孩子过分的溺爱,孩子要什么便给什么,甚至溺爱却不自知,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表面上是一种满足和富养,实则会造成孩子内心的空洞与贫瘠。
请记住,你宠溺孩子,这个世界不会宠溺他,你不管教孩子,总会人替你好好管教。
5.不留口德的家庭前面提到,教育不仅仅在于言传,更重在身教。
你在贬低别人的时候,孩子也即将学会;很多时候孩子身上的坏习惯,父母应该反思自己,因为大多都是孩子从你身上学到的。
正所谓慈母多败儿,严师出高徒作文

正所谓慈母多败儿,严师出高徒作文《正所谓慈母多败儿》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有句话叫“慈母多败儿”。
这可不是说妈妈对我们好是不对的,而是说如果妈妈一直特别溺爱我们,什么都顺着我们,那可能会害了我们哟!就比如说,有个小朋友叫明明。
明明的妈妈特别疼他,明明想要什么就给什么。
明明不爱写作业,妈妈也不批评,还说:“宝贝累了就不写。
”结果呢,明明考试成绩特别差,好多知识都不会。
还有个小朋友叫花花,她做错了事,妈妈从来不惩罚她。
有一次,花花把同学的铅笔弄坏了,也不道歉。
后来同学们都不愿意和花花一起玩了。
所以呀,妈妈爱我们是没错的,但不能过分溺爱。
我们要在妈妈的正确引导下,好好学习,做个懂事的好孩子!《正所谓慈母多败儿》小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说一说“慈母多败儿”这句话。
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
有个叫小虎的孩子,他妈妈可疼他啦,小虎要玩手机,妈妈就给;小虎不想起床上学,妈妈也由着他。
慢慢地,小虎变得越来越懒,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
再看看邻居家的小美,她妈妈虽然也爱她,但是该严格的时候就严格。
小美不好好吃饭,妈妈会教育她;小美不认真做作业,妈妈会让她改正。
结果小美养成了很多好习惯,在学校表现可好了。
所以呀,妈妈太纵容我们可不行,那样我们就学不到本领,还可能变成让人不喜欢的孩子。
我们要听妈妈的话,也要让妈妈严格要求我们,这样才能长大有出息!《严师出高徒》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严师出高徒”这句话呀?今天我就来给你们讲讲。
我们班有个同学叫小明,他之前写字可潦草了。
但是我们的语文老师特别严格,要求他每天认真练字。
一开始小明还觉得老师太凶了,可不情愿啦。
但是慢慢地,小明的字越写越好,还在书法比赛中得了奖呢!还有我的好朋友小刚,他数学不太好。
数学老师总是给他布置很多练习题,还经常给他单独辅导。
小刚一开始还抱怨老师太严格,可后来他的数学成绩提高了好多,每次考试都能考高分。
所以说呀,有严格的老师是好事,他们能帮助我们变得更优秀!《严师出高徒》小朋友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有趣的事儿,和“严师出高徒”有关哦。
表示过分溺爱的诗句

表示过分溺爱的诗句1.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就像邻居家的张奶奶,孙子都十岁了,还整天抱着,孙子想自己走走玩玩,她就担心得不行,好像孙子一离开她就会出什么大事似的。
这哪里是爱,分明是过度的溺爱,孩子都没有一点自由成长的空间了。
2. “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我有个朋友小王,他爸妈对他那叫一个无微不至。
上学怕被欺负,工作怕被同事欺负,什么都给安排好。
这就像养鸟儿,怕它饿着,一直喂,最后鸟儿都失去了自己觅食的能力,这难道不是害了孩子吗?3. “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我见过一位妈妈,孩子都小学高年级了,连铅笔都不让孩子自己削。
孩子想做点小事,妈妈就喊着“宝贝呀,这个可不能自己弄,会伤到的”。
这就好比是对待一个一碰就碎的琉璃,可孩子不是琉璃,需要经历些磕磕碰碰才能长大啊。
4.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那老李家的孩子,都快成年了。
在家的时候,爸妈还是把他伺候得像个小皇帝。
他要穿衣服,妈妈就赶紧拿来,他要吃饭,爸爸就把饭菜端到跟前。
这就像是在养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巨婴,这种溺爱何时是个头呢?5. “护犊情深过了头,娇儿怎会能自谋。
”我亲戚家有个小女孩,每次和小伙伴有点小摩擦,她妈妈就立刻冲过去,不管是不是自己孩子的错,都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这就像母鸡护小鸡,可这样过度的保护,小女孩以后怎么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呢?6. “溺爱非真爱,娇儿难成才。
”就说我同学的弟弟吧,每次考试考不好,他爸妈就说“哎呀,不是你的错,是题太难了”。
从不鼓励孩子从自身找原因努力改进。
这就好比种树,只浇水不让它经历风雨,这树能茁壮成长吗?肯定不能啊。
7. “娇宠无度儿娇弱,溺爱成灾子难卓。
”我邻居家的小孩,出门的时候,爷爷奶奶就给他包裹得严严实实,一点风都不让吹。
小孩稍微有点不舒服,就赶紧往医院跑。
这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永远经不得外面的一点风吹雨打,这样溺爱孩子可不行啊。
8. “爱若成溺儿懵懂,未来之路怎从容。
溺爱是一种伤害收获和反思

溺爱是一种伤害收获和反思哎呀,溺爱这玩意儿,就像是裹了一层糖衣的毒药,初尝时甜得让人迷醉,可到最后,那毒性发作起来,可真是害人不浅呐!咱就先说说那些被溺爱的孩子们吧。
他们就像是温室里娇弱的花朵,被父母那过度的关爱层层包裹着,风吹不着、雨淋不到。
可一旦离开了温室,哪怕只是一点点的风雨,都能把他们打得七零八落。
你说这不是害了他们是什么?就好比那原本能展翅高飞的雄鹰,被圈养在了狭小的笼子里,时间久了,那翅膀都变得软弱无力,还谈何翱翔天际?那些被溺爱的孩子,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遇到一点点困难就不知所措,只会哭着喊着找父母。
这样的他们,未来的路又该如何走下去呢?我曾听说过这么一个事儿,有个孩子都上高中了,连自己的衣服都不会洗,每周都要把脏衣服打包带回家让父母洗。
这多可笑啊!在学校里,同学们都笑话他,他自己也觉得特别丢人。
可这能怪谁呢?还不是怪他父母从小对他太过溺爱,什么都不让他做,让他变成了一个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巨婴”。
这难道不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吗?这样的孩子,就算学习成绩再好,又能有多大的出息呢?再看看那些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性格往往也会变得自私自利、唯我独尊。
他们觉得全世界都得围着他们转,别人对他们的好都是理所当然的。
一旦别人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大发脾气,甚至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
这就像是被宠坏了的小皇帝,稍有不顺心,就会大发雷霆。
这样的性格,在社会上怎么能与人相处?怎么能交到真心的朋友?到最后,只会让自己陷入孤独的困境。
而且,溺爱还会让孩子失去面对挫折的勇气和能力。
人生的道路哪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
那些在正常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去克服困难,如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变得越来越坚强。
可那些被溺爱的孩子呢?他们从小就被父母保护得太好了,根本就没有经历过挫折。
一旦遇到一点小挫折,他们就会觉得天塌下来了,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就像那一直生活在平静湖水里的小鱼,突然被放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里,瞬间就被吓得不知所措。
母亲溺爱小孩的句子

母亲溺爱小孩的句子
哎呀,你看看咱妈,对那孩子可真是宠得没边儿了!就说那次吧,
孩子想要个玩具,都已经有一箩筐了,可咱妈呢,二话不说就给买了,还笑嘻嘻地说“宝贝喜欢就好”。
这不是溺爱是什么呀!
有一回,孩子在外面跟小朋友闹矛盾了,其实就是小孩子之间的小
打小闹,咱妈可好,直接就冲过去,把对方小孩数落了一顿,好像自
己孩子受了多大委屈似的。
我当时就忍不住说:“妈,这样不太好吧,
小孩子的事儿让他们自己解决呀。
”咱妈还不高兴了,说我不懂。
还有啊,吃饭的时候,孩子挑食,这也不吃那也不吃,咱妈就变着
法儿地哄,一会儿说吃这个能长高,一会儿说吃那个能变聪明。
孩子
还是不吃,咱妈就一口一口地喂,我的天呐,都多大了还喂饭!这不
是惯着是什么!
咱妈总说她这是爱孩子,可这种溺爱真的好吗?这样下去,孩子以
后能独立吗?能经得起挫折吗?我真的很担心啊!咱妈难道就没想过
这些吗?这不是在害孩子吗?我觉得爱孩子没错,但要有度啊,不能
一味地溺爱,该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去成长,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变得
强大呀!不然等孩子长大了,什么都不会,那可怎么办呀!咱妈怎么
就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育儿心经-这3件事,请父母千万别做,别让你的爱变成害!

事实证明,每一个走上绝路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不作为的父母。
如果在李天一第一次犯错的时候,父母能给予他严厉的教育,而不是包庇和纵容,也许李天一就不会落得这样的下场了。
有句话说得好,你舍不得教育孩子,社会迟早会替你教育他。
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会将孩子一步一步推向深渊。
一味地给予孩子物质享受,只会养成孩子的攀比心,对于孩子的成长,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就算家境还不错,你也不要对孩子百依百顺,他想要什么就满足他,这样不是爱,最终只会害了他。
3
包容孩子一切过错
为什么现在有些孩子会越来过错,一味地纵容孩子犯错。
其实,小孩子有时候调皮犯错情有可原,毕竟谁都不可能一辈子不犯错。
他把女儿送去上最好的私立学校,在她提出想去加拿大留学时,她毫不犹豫地拿出几十年攒下来的300万积蓄。
说好每年给女儿汇30万过去的,不够再加,银行卡由他先保管着。
可没想到,女儿出国一周他发现银行卡不见了,原来是女儿偷走了银行卡并且改了密码,将钱全部转走。
女儿没有去学校报道,而是每天吃喝玩乐,买奢侈品炫耀自己。
他想劝女儿回头,却反被她拉黑,几番周折寻找女儿无果后,这位父亲删掉了所有微博,表示“就当没有生过这个女儿”。
只剩下微博简介那句话,“把她宠大了,就把我撇开了。”
很显然,造成这样的结果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位父亲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他想弥补女儿,一味想着要富养女儿,满足女儿的一切要求,可最终她变得越来越奢侈,越来越叛逆。
但是如果父母不论孩子犯了什么错,不管过错是大还是小,都一味地包容孩子的过错,根本没有原则可言。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成长的孩子,做事就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根本不会考虑后果。
心理育儿金句

心理育儿金句
1. 别总是要求孩子听话,你咋不听孩子的话呢?就像朋友之间要互相倾听一样呀!比如孩子说想吃冰淇淋,你先别急着拒绝,听听他为啥想吃呀。
2. 给孩子足够的爱,这爱可不是溺爱哟!就如同阳光,太多了会晒伤,太少了又长不好。
你看那些在爱里茁壮成长的孩子,多快乐呀!有次我看到一个小朋友摔倒了都没哭,因为他知道妈妈的爱会一直在。
3. 别老拿自己孩子和别人比,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呀!难道你能说玫瑰就一定比向日葵美吗?邻居总是夸自己孩子,可他家孩子也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呀。
4. 要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这可不是让他去吃苦头哟!就像学走路会摔跤,但不摔怎么会走呢?我家孩子上次比赛输了大哭,我就慢慢教他怎么面对失败。
5. 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呀,别把你的想法强加给他。
这就好比你喜欢苹果,不能要求孩子也必须喜欢呀!朋友的孩子喜欢画画,朋友就全力支持,现在孩子画得可棒了。
6. 多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不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就像小马过河,不自己走一走怎么知道深浅。
孩子想参加演讲比赛,我就鼓励他大胆去,结果他表现得超棒。
7. 别在孩子面前总是发脾气,你的情绪会影响他的呀!你想想,要是总有人在你面前发火,你好受吗?有次我没控制住对孩子吼了,之后就后悔极了。
8.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别总是帮他做这做那。
小鸟长大了也要自己飞呀!看到有的孩子什么都不会做,真让人着急。
9. 给孩子树立好榜样,你怎么做他就怎么学哟!你天天玩手机,还能要求他认真读书吗?我就很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做好示范。
10. 心理育儿可不能马虎呀,这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呢!难道你不想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吗?我们都要好好努力呀!。
孩子有这4种表现这是被宠坏的征兆中一个都要警惕

家长爱孩子,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能被父母宠爱的孩子都是幸福的。
但是很多家长在爱孩子这件事上不能很好的把握分寸,一旦掌握不好分寸,宠爱就变成了溺爱,这就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了。
如果你家孩子有这4种表现,这就是被宠坏的征兆,中一个都要警惕。
1. 没有规矩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社会、组织、单位等地方都有规矩,其实在家里也应该有“家规”。
一个孩子没有规矩的话,会体现在方方面面,例如吃饭的时候敲打碗筷,在盘子里挑来挑去;到了别人家做客乱翻乱动;在公共场合会大声喧哗……像这样的行为,其实都是缺乏规矩的约束。
年前有淘爸一位朋友带着女儿来做客,孩子一点都不怕生,进门就开始各种“破坏”。
打开柜门,把衣服都揪出来,说是要在柜子里捉迷藏。
把淘淘的各种玩具扔的到处都是,看书的时候还会撕书。
虽说只是一个不到3岁的孩子,但这种行为真的让人难以接受。
关键是,孩子折腾成这样,家长根本就没有阻止,只说了一句“在我家比这都害。
”由此可见,他们平时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没有给孩子立规矩。
说实话,以后我都不敢让孩子来家里了。
在孩子人生的前几年,就像一张白纸。
对于孩子的一些不合适的行为,家长如果一味地纵容,那就会变成恶习。
虽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正也是因为孩子还小,可塑性很强,父母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任由孩子放肆,最终将害了孩子。
2. 谈条件,要挟父母“你要是不给我买冰激凌,我就不洗澡。
”“你不给我看电视,我就去奶奶家住。
”……估计很多孩子都和父母说过类似的话,遇到一些事的时候,孩子就喜欢和父母讲条件,甚至会用一些“狠话”、“狠事”来要挟父母。
这种情况只要有一次让孩子“得逞”了,那接下来孩子就会用同样的方法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种事其实想想挺可怕的,孩子小的时候可能只会用“不写作业”、“不吃饭”这些小事来要挟你。
等到孩子大一点,可能就会用“离家出走”、“自杀”等严重的事情来威胁你。
孩子都是很聪明的,他越是知道你怕什么,越是会用这件事来“吓唬”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教网()小编整理:有人说世界上一切其他的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母爱是多么的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
母爱是人类的共性,几乎所有的妈妈,都是爱孩子的。
妈妈在培养孩子方面所做的努力,然而为什么这么多妈妈带孩子累死累活、叫苦连天。
(柏成家教网)
不说养孩子,其实从怀孕、生产开始,中国的准妈妈都是重点保护动物,不能被风吹着,不能受凉,不能流泪,散步得有人陪,走路一步三挪。
坐月子更是禁忌无数,坐的不是月子,是牢。
妈妈们,当我们的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的累对孩子的成长帮了倒忙,我们是不是尝试着让自己和孩子都轻松点,多一些自己和孩子发展的空间,放松......放松......
妈妈太无私,最具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
不知道外国妈妈是否知道“孩奴”这个词儿?有了孩子,你还知道自己是谁吗?很多你女人都有这样的感慨:当妈后没了自我,变成了一颗只围绕孩子转的卫星。
与丈夫相处的时间少了,与朋友的联系少了,与社会的接触少了,业余的兴趣少了。
为了家庭和孩子,推掉了单位组织的大多数聚餐和旅游活动,甚至放弃原本辉煌的事业,无论是心甘情愿,还是被迫无奈,似乎只有这样“全心全意”的付出,才称得上称职的好妈妈。
妈妈太会保护孩子。
为什么在国际上总认为中国孩子独立性差、依赖性强?西方的养孩子以生存技能为本,而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特别深,生怕孩子受一点点伤害,所以对孩子更多的是保护,放不开手脚。
世界固然复杂,存在很多危险,但是孩子离开了遮风避雨的庇护,还是不知道如何去生活。
妈妈们越来越感叹:这个社会还有什么值得信赖的呢?奶粉、护肤品、疫苗、校园……啥都不安全。
不信任社会,所以,也不信任孩子。
妈妈太勤快,活的太操劳。
妈妈常挂嘴边的是“把你拉扯这么大我容易吗”。
“拉扯”二字极形象地表达了养孩子的操劳辛苦。
为孩子起早摸黑,天一亮就买菜做饭,送孩子上学,下课后给孩子辅导作业,深更半夜洗衣服。
勤劳朴实,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贤妻良母的优秀品质。
妈妈的责任心太强。
妈妈为孩子付出的多,把养育孩子当做人生一项艰巨的“任务”来完成,但西方妈妈则更注重享受孩子的天真童稚带来的欣喜和乐趣,轻松洒脱。
中国人看孩子是“环绕伺候”,大人们被小孩左右着,一会向东,一会往西,吃饭追着喂,穿衣哄着穿。
西方人则是“共处帮助”,大人不会被小孩左右,孩子再小,都没有“哄”这个概念,要是不配合,ok,那就要受惩罚,你不吃饭那就饿着,不穿衣服那就冻着。
妈妈太容易担心。
同样是照顾孩子,妈妈的精神要紧张得多。
比如带宝宝外出,中国妈妈常常不停地唠叨:小心过马路看车、多穿点别冻着,不要乱摸东西……还有前面实例中的,宝宝睡觉妈妈不放心,着凉怎么办?出汗怎么办?……咱们小时候背着书包自己上下学的场景,恐怕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难以见到。
环顾四周,我们看到的都是校门前拥堵的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和车流。
对孩子的担心,是妈妈脑子里永远无法摆脱的绷得最紧的一根弦,身心俱疲。
妈妈太喜欢攀比。
妈妈对孩子的爱,在国际上是震耳欲聋的。
然而,“中国妈妈”有段时间却成了贬义词,令不少华裔学生烦恼,因为中国妈妈爱攀比。
从大事到鸡毛蒜皮的小事,中国妈妈总是要和朋友同事、左邻右舍比一比。
人家的孩子去学钢琴,自己的孩子也要去;孩子考了班级第二名,要问第一名是谁,并要孩子下次超过他。
教育总是以别人为标杆,然后让子女去达成妈妈心中的目标。
妈妈的控制欲太强。
有专家认为,中国父母的最大错误在于,觉得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他们要在这张白纸上画出自认为美丽的图案。
所以,很多人会给孩子规划人生,将自己无法实现的愿望,全部倾注于孩子身上,甚至将后半生的目标全部投入望子成龙的努力中。
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作一个孩子的优点,如果孩子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做自己的决定,就是“叛逆”。
妈妈对自己太苛刻,太容易愧疚。
西方父母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你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中国的父母总是自责。
如果孩子外出忘了带某个东西,孩子常常会埋怨父母:“都怪你忘了给我带。
”受到谴责的家长通常也会连声道歉:“对不起,妈妈一急就忘了,下次一定记得。
”因为母乳时间不够长,妈妈愧疚;因为工作忙不能陪孩子,妈妈愧疚;偶尔对孩子发脾气,妈妈愧疚。
更多有关文章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