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孩子的不良后果
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后果

家长过分溺爱孩子的十大后果作为家长总是不自觉的去溺爱自己的孩子,那么哪些行为算是溺爱呢?一、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二、过分注意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
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
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
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三、轻易满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
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
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四、生活懒散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五、祈求央告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
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六、包办代替什么事情都是大人一手包办,比如上下学书包是大人背、衣服大人一手穿、鞋子大人穿等等生活中有很多事都是大人一手包办,最后孩子就养成了一种依赖思想。
七、大惊小怪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
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
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
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八、剥夺独立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
对孩子溺爱的危害

对孩子溺爱的危害危害一:冷漠无情。
父母过分溺爱,会让孩子觉得别人对她好是理所应当的,所有人都应该围着他转。
长久下去他们就不会体谅别人的难处,缺乏同情心,变得越发冷酷无情。
危害二:自卑胆小无担当。
长期在父母羽翼保护下的孩子,缺乏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度依赖父母,往往会养成自卑胆小的性格。
他们很容易被生活中的各种挫折打倒,缺乏责任感,容易崩溃,很没有担当。
危害三:脾气暴躁易怒。
父母对孩子的需求给予无条件满足时,孩子内心是没有感恩的,认为是理所当然。
当父母停止供给时,孩子的脾气会随着内心的烦躁爆发出来。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但也要理性的爱,父母要懂得延迟满足他的需求,甚至会间歇性满足,让他知道有的东西是会被拒绝的。
危害四:遇事抗挫折能力差。
做父母的都会认为孩子做不好任何一件事,孩子的参与不是帮自己,而是给自己惹无尽的麻烦。
当父母这样想的时候,父母已经在宠溺孩子的道路上漫步前行了。
危害五:不懂规矩。
孩子从小就要让他释放自己的天性,如果对孩子溺爱会使他们的天性难以释放出来,怕会耽误了孩子。
其实这种担心多少是有些错误的,孩子是需要释放自己的天性,但是如果因此就彻底放手不管任意散养,那么他从小就没有一点约束,就会越来越不懂规矩。
怎样避免孩子在溺爱中长大一、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事情家长要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他可以做到的事情,让孩子慢慢学会自理,体会劳动的艰辛,感受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
这样孩子在成长那个过程中更不容易被困难打倒,心理承受能力和调节心情的能力也更强,更容易在这个社会更好地生存下去。
二、避免隔代溺爱让老人帮忙照顾小孩的时候一定要提前沟通好孩子的教育问题,约定好当孩子做错事时,让家长单独教育,老人不要干涉。
如果教育孩子时老人一直插手,家长也可以选择和老人分开住,一定要明确自己教育孩子的原则,不要让老人多次破坏这个界限。
家长溺爱孩子有哪些表现表现1:公然袒护孩子。
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有些妈妈会觉得爸爸太过严厉,即使孩子做错了也不能这么凶地对待孩子,就会站出来替他说话,搞得爸爸里外不是人。
父母太过溺爱孩子的后果

父母太过溺爱孩子的后果1、养成依懒性孩子长时间处在家人的照料之中,知道什么事情都会有人来做的,自己也就什么也不想做,甚至到了吃饭的时间也还需要等待家长来叫才肯吃饭,很大了还不会自己穿衣服,不会自己穿鞋子,总之就是一个什么也不会的小婴儿一样。
长时间如此,孩子就会养成依懒性,自己什么也不想做,这对孩子来说是致命的伤害,不利于他们日后独立面对生活,也不利于他们与他人沟通交流,离开了家庭这个温暖的环境之后,他们就会发现自己像个白痴一样,觉得自己什么也不会,很是自卑,也就容易导致孩子的抑郁心理,对孩子造成不轻的打击。
2、孩子性格骄横乖张这也是在溺爱下长大的孩子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因为长期被父母溺爱。
需要什么就有什么,父母会一再的让步去满足孩子的需求,会导致孩子从心里养成自己就是老大的想法。
会变得非常的懒散,反正我要什么我爸妈都会给我,我爸妈也都听我的话,那么我为什么要努力呢?我只需要每天吃喝玩乐就好了。
3、孩子的人际交往会出现障碍人际交往是一种互动互利的交流。
被过度溺爱的孩子总觉得自己是小皇帝,别人一定要听他说,他不肯为别人考虑,自私,目中无人,所以没有人愿意与他接触。
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宠坏的孩子必然成为孤家寡人,人际关系一塌糊涂,会影响到未来的事业发展甚至是婚姻关系。
4、孩子懦弱不能经受困难长期生活在父母的呵护宠溺下,从小不知道什么是困难,因为一切有父母代为解决,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手足无措,性格变得懦弱,根本无法行大器,成不了大事业,经受不了任何一点小小的困难,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旦开温室就必然被暴风雨摧毁。
5、溺爱使孩子内心无爱父母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而不去教孩子如何理解爱和培养孩子对其他人的爱,会使孩子不自觉地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只为自己考虑的习惯,认为别人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会认为规矩都是为别人制定的,与他们无关,使孩子渐渐成为一个自私、狭隘的人。
父母如何戒掉对孩子的溺爱?1、不迁就,不随意满足愿望对于孩子的要求,适当拒绝,有了第一个玩具后,教给孩子懂得珍惜,不能喜新厌旧,喜欢的东西有很多,美好的东西也有很多,要教给孩子有一颗欣赏美的心才是至关重要的,说不买就是不买,答应了孩子就一定要做到,不能给孩子抱有侥幸心理的机会。
早期教育:父母溺爱孩子的危害

早期教育:父母溺爱孩子的危害
现在的家长都把孩子视为一切,只要孩子想要的都会满足他,买东西要买最贵的,上幼儿园要上的,其实,对孩子过度的关爱并不好。
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其实就是害了孩子,下面就来看过分溺爱孩子的危害有哪些:
自私自利
许多家长对于宝宝想要的东西从不舍得说不,如果宝宝长期得到特殊待遇,处处优先,只要提出要求就会得到满足,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宝宝,容易忽视别人的需求,以自我为中心。
胆小怕事
很多家长都害怕自己的孩子受伤,因此都不准孩子单独玩耍,不让孩子和同年人玩游戏。
而当孩子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家长就立刻伸出援手,不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机会。
如果长期下去只会让孩子更加的依赖父母,在“不许摸这,不许碰那”的管教中,孩子只会越来越胆小怕事。
称王称霸
在社会上经常可以看到家中的独生子“称王称霸”的行为,在他们眼中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因为,大部分家长,只要看到宝宝哭闹,就会无条件满足宝宝导致宝宝没有好恶之分,像个小霸王一样,认为别人的东西也是属于自己的。
偏食挑食
这是最常见的,很多家长都是拿着一碗饭在孩子后面追着
跑,一顿饭要喂1个多小时,之所以是这样,都是家长平时没有养成好习惯,对宝宝过于“唯命是从”,经常给宝宝吃零食,久而久之就偏食挑食。
2020年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导致的结果幼儿教育随笔

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导致的结果幼儿教育随笔现在的家庭里很多都是只有一个小宝贝,全家人都宠着,特别是在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身边长大的孩子,老人们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也许就会导致不好的结果。
一、孩子的人际交往会出现障碍人际交往是一种互动和互利的交流。
过度被宠溺的孩子总觉得自己是小皇帝,别人都必须听他的,他不肯为别人着想,自私自利,目中无人,自然没人愿意和他交往。
久而久之,那些宠坏了的孩子们必然成了孤家寡人,人际关系一塌糊涂,未来的学业事业甚至婚姻都可能变得比较困难。
二、孩子性格骄横过度被宠溺的孩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性格骄横乖张。
由于家长会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甚至包括很多无理的想法,孩子打小就会目中无人,敢于骑在长辈头上说话做事,不懂宽容,不懂让步,更受不了委屈。
三、孩子懒散唯我独尊孩子在家里就是老大,无论做什么都有父母代办,什么都不去思考,什么也不想做,这样下去必然会变得懒散。
而且在家谁也管不了他,唯我独尊,他不听别人的,别人却必须听他的,试想,这样的人将来在社会上如何立足?四、自私自利的孩子由于长期被家长的宠溺包围,这些孩子不会将心比心,不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根本想不到还需要为别人着想,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
在社会上,也许自私能谋得一时之利,但是自私自利之人的事业迟早会遭遇失败,感情也是一样。
要想做事,必须先学会做人。
五、不能经受挫折家长给予孩子的溺爱,把孩子变成了温室中的花朵,一直受到呵护和宠溺,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挫折。
一旦离开温室,遭受一点小小的困难便会手足无措,性格变得懦弱,根本成不了大器,无法行大事。
六、不知礼节为何物家长对孩子过度宠溺,一般会对孩子做各种让步,更不会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阻止。
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礼貌,没有做人最基本的礼节,坏习惯会慢慢发展扩大,后果不堪设想。
父母太溺爱孩子的坏处?

父母太溺爱孩子的坏处?1、孩子失去独立性现在很多的人都发现,有的孩子到了初中甚至高中的时候,生活都还不能自理,衣服还不会洗等等,甚至每一件事都要请示父母,自己拿不定主意等等。
其实这都是由于小时候父母过度关怀导致的,让孩子失去了独立性。
父母不能过度的溺爱孩子,一定要让孩子自我成长,让孩子自己做决定等等。
2、没有自己的空间现在很多的孩子长大后,性格变得越来越自卑,越来越内向。
其实这都是由于父母小时候,过度溺爱导致的。
因为对于这些父母来说,为了保护孩子,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要注意,孩子的一切父母都要控制,结果导致孩子一点私人空间都没有,性格也是越来越扭曲。
甚至长期的关怀,会让孩子反感!3、亲子关系疏远大家都知道,父母关心孩子很正常,但是过度的关心,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烦躁,越来越想远离父母。
甚至长大后叛逆的心越来越重,亲子关系疏远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其实对于一个合格的父母来说,不仅仅要给与孩子的关心,还要给予孩子独立的人格,让孩子自己成长,尊重孩子,才是最好的教育。
4、孩子懦弱不能经受困难长期生活在父母的呵护宠溺下,从小不知道什么是困难,因为一切有父母代为解决,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手足无措,性格变得懦弱,根本无法行大器,成不了大事业,经受不了任何一点小小的困难,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旦开温室就必然被暴风雨摧毁。
哪些行为是溺爱孩子?1、包办代替孩子都是弱小的,我们总是理所当然的觉得他们什么都不会,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大人来帮助他们。
打着“孩子还小”的借口一切包办了。
即便等到孩子上小学了还不会自己吃饭穿衣,家长也不知反省。
我们总能看到类似“某大学生每周要将衣服寄回家给爸妈洗”的新闻,何其悲哀!2、特殊待遇买了好东西先给孩子吃,如果孩子想全部吃那大人就自觉都不吃了。
有好东西也要先给孩子,这样的溺爱方式特别容易出现在独生子女的家庭,孩子习惯在家高人一等,一点也不懂得分享和同情他人,长大后必定会成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也很容易堕落被排挤。
母亲过于溺爱孩子的后果?

母亲过于溺爱孩子的后果?1、溺爱让孩子能力低下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较强的能力,学习成绩优秀,但家长在不知不觉中对孩子溺爱,使孩子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退化了,这就导致了孩子能力低下。
为了增强孩子的能力,我们坚决不能溺爱孩子,要理智地爱孩子。
2、溺爱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由于我们的溺爱,孩子的各种能力都被掩盖了,如果这种能力低下的孩子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就会遇到很多问题。
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上会遇到各种障碍,于是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不喜欢学习,最后厌学,甚至辍学。
当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时,紧跟着其他的毛病就都出现了。
3、带偏孩子的价值观当你用零食或是玩游戏等作为条件来交换孩子做事情时,很容易让孩子有一种错误的认识。
孩子可能会从小就认为,听话做事就会有好处,而必须有好处的事情才去做,越长大,你会发现孩子越“物质”,也许很快有一天孩子会理直气壮的跟你说,给我买XXX,不然我就不干。
4、所有的行为只为了获取一开始,也许奖励的方法可能效果不错,孩子为了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会加倍努力,看书,练琴,做家务什么的也是积极主动。
可是当习惯被贿赂之后,如果你提的条件不是孩子期待的,他会慢慢学会用抵触、拒绝、甚至故意唱反调等方式,逼迫你同意他的想法或者升级物质奖励。
最终,孩子慢慢会变成为了奖励,为了得到他想要的而去完成任务,这和通过兴趣培养与陪伴、引导教育是有着本质的差别的。
5、孩子性格骄横乖张这也是在溺爱下长大的孩子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因为长期被父母溺爱。
需要什么就有什么,父母会一再的让步去满足孩子的需求,会导致孩子从心里养成自己就是老大的想法。
会变得非常的懒散,反正我要什么我爸妈都会给我,我爸妈也都听我的话,那么我为什么要努力呢?我只需要每天吃喝玩乐就好了。
6、孩子做事懒散无纪律这是因为在父母眼中,孩子已经是老大了。
那么他去到外面的环境自然是无法适应的,因为谁也管不了他,并且什么事情都不想做。
偶尔做事也很容易会注意力不集中,丢三落四的,没有纪律性。
溺爱孩子的教训

溺爱孩子的教训
溺爱孩子往往是父母对孩子过度宠爱,过分迁就,不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引导。
这种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和教训,包括:
1. 缺乏自立能力:溺爱的孩子常常失去了自己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因为他们习惯于依赖父母的帮助和保护。
一旦离开父母,他们可能会感到无助和困惑。
2. 自我中心:溺爱的孩子往往变得自我中心,他们习惯于将自己放在首位,而不考虑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这种态度可能会影响他们在社交和团队合作方面的能力。
3. 缺乏责任心:溺爱的孩子常常不愿承担责任和后果,因为他们相信父母会包容和解决问题。
这会导致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懒散和不负责任。
4. 情绪不稳定:溺爱的孩子经常缺乏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
为了避免孩子溺爱带来的不良后果,父母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责任心和适应能力。
同时,父母也应该平衡给予孩子的爱和严格要求,建立正确的教育方式和家庭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溺爱孩子的不良后果
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语:“惯子如杀子”。
这句话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尽管我们有这样的古训,但是由于前边那诸多原因,我们根本就听不到“惯子如杀子”的声音,因此就不知道溺爱对孩子的危害有多深。
我们就来讲一讲溺爱对孩子造成的危害。
事实上溺爱孩子会对他们的自身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包括他的成长、学习、价值观的确立、社会发展、孝敬父母方面等等,都构成了诸多的害处。
请耐心的读完种种溺爱孩子的危害。
大家都知道有的小孩,从诞生那天起,把全家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关注。
如果我们要用画图表示,那么图上的箭头都是指向孩子的,这就是周围大人对孩子的爱,他整天都被这种溺爱包围着。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孩子内心就没有爱了。
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只是接受爱,而不懂得付出爱,他每天都是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爱,无法去爱别人。
一般来说,他要真的爱别人,首先要和别人建立联系,然后他才能产生对别人的爱。
但是我们都看到了,有的小孩感情都非常冷漠,而对别人爱的需求却非常贪婪,甚至写作业的时候也得妈妈陪着,不陪就不行。
我们说,一个幸福的儿童,他应该得到爱,然后再把爱回馈给别人。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接受周围人对他的爱,社会对他的爱,同时又要把这种爱传播给更多的人的一个过程,这样他才能有一种幸福的体验。
但是我们现在的某些孩子没有获得爱别人、爱社会、爱这个世界的幸福体验,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我们发现,在溺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大脑里边装着一些混乱的价值观念。
所有的孩子都将必须走向社会,如果一个孩子在溺爱的环
境下长大,他就接受不到那种正确价值观的熏陶,那他再走向社会之后,就会发生一系列的问题。
因为他一直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中,他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然后他就会觉得他不需要这些正确的价值观,他觉得自己满足就可以了,甚至他的思维就停滞在那种感觉里。
这样的孩子,他对很多问题,比如原则性的问题、价值观的问题等全部是处在混乱状态的。
这都是溺爱使孩子产生的结果。
我们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学习能力,并且成绩优秀;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自信,能顶天立地的做事。
所有的家长都会这样想,但是我们却对孩子实施溺爱,这样教育的结果,就导致了孩子能力低下。
溺爱使孩子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退化了。
一个孩子,他从出生时就有一种自然遗传下来的向外的张力,让他趴在那个床上他就会往前爬,这是一个人的本能,也就是说人类在繁衍的时候,就形成了这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遗传基因,但是我们孩子的这种能力往往被家长剥夺了。
比方说孩子吃饭,本应该孩子自己吃,可家长就是要端着碗往他嘴里喂,担心孩子自己会吃不饱。
所以说在方方面面我们对孩子都进行了百般的呵护,其结果就导致了孩子诸多能力的下降。
可能有的朋友会问,溺爱有这么严重吗?那我告诉你,人的智力是怎么样产生的?人的智力是通过人的大脑器官对世界的探索培养起来的。
我们溺爱孩子,就使孩子在各个方面都被限制在一个环境里边,他没有机会去运用他的大脑,没有机会运用他的语言功能,更多的就是不能使左右脑相互结合,将他的创造能力发挥出来。
由于我们的溺爱,孩子的这些功能都会被弱化甚至消失,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发现,被溺爱长大的孩子,他的能力就非常弱。
那么一旦我们把这种无能的孩子培养起来之后,孩子在各方面都会不如别人。
4.溺爱孩子的危害之四:使孩子厌恶学习
由于我们溺爱孩子,致使孩子诸多的能力都被掩盖了,这样他就发展不起来了。
一旦这种能力低下的孩子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他就
会遇到很多问题。
这样的孩子就会在学习上遇到诸多的障碍,也就说在学习的每个环节上他都受挫,于是孩子就不喜欢学习,最后厌学,甚至辍学。
在我们房间里,就能很好地观察出这类孩子,当他们学习成绩下降时,然后紧跟着其它的毛病就都出现了,因为他的学习动力,被我们家长的溺爱限制了。
非常明显,厌学的孩子几乎都是在溺爱中长大的,这一点我们要知道。
5.溺爱孩子的危害之五:使孩子自私自利
孩子的自私自利,在前面我已经讲了一些了,现在我们可以这样客观地说,作为一个儿童他都是自私自利的,这是他的一个天然属性,要到一定的时候他才能改善。
也就是说,他可能到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才开始为别人着想,或者是到初中的时候,他才为别人着想,这是正常的。
儿童的发展的开始都是利己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才会开始利他,这是一个发展的规律。
有时候父母年龄大了干活很吃力,孩子也不懂得帮助父母,还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实验,一个孩子从小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爱,长大后流落到社会上,成为社会不良青少年,最后被收容机构收容。
收容机构的工作人员对他进行耐心的教育,这样孩子就逐渐地改变了,这时他才学会了爱别人,学会了感恩。
但是当一个孩子从小就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下,他几乎是不能爱别人的,也就是说在他的心灵的深处,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空洞,物质欲这种空洞。
他只摄取别人的爱,别人给他多少爱都是理所应当的,而且他对这种爱的需求也是永无止境的。
比如有两种儿童,一个开始是无爱的,一个开始是被溺爱的,我们若重新对这两种儿童进行教育,就会发现开始没有获得爱的小孩,对他进行教育他慢慢会变化、会感恩。
但是对被溺爱的儿童,当有一天被收容所收容了,无论你给他多少爱,都似乎不能感化他。
实际上我们思考一下,这是符合逻辑的,因为他从小只接受爱,而不给予别人爱,从小就没有感受过爱别人的快乐体验,这就导致了爱本能的丧失。
6.溺爱孩子的危害之六:使孩子难容入社会
在我们现在的主流社会里,被溺爱的孩子是无法进入这个社会的,那些受到溺爱的孩子只能进入一些小集体,甚至是一些不良团体。
他只能在这个不良团伙里边进行交际,他很难进入主流社会。
这样我们就会发现被溺爱的孩子,他面临着很多社会问题,这样的孩子犯罪律也是极高的,这都是从小被溺爱所致。
如果到管教所去调查,里边可能有两大类孩子:一种是从小在被溺爱的环境下长大的,一种是从小在被虐待的环境下长大的。
这两种孩子的行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受社会行为规范的约束,所以他们不能融入主流社会,社会也不接受这些孩子的价值观。
孩子要变成一个社会人,他必须融入到社会这个团体中去,所以我们不能溺爱孩子。
7.溺爱孩子的危害之七:使孩子人生苦难
溺爱使孩子人生苦难。
由于你的溺爱,孩子在成长中会出现一系列的困难,而且这种困难当孩子进入社会的时候他就会碰到。
像我举的那个例子,法国老夫妻养大的那个孩子,难道他不苦吗?试着想象一下,当老夫妻死后,这个孩子就得进入收容所。
他本来应该有个辉煌的人生,但他却脱离了这个轨道。
在溺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如果没有知识,价值观又混乱,那么他就无法生存。
这个社会已经进入到高级阶段——那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这是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因此我们教育孩子真的不能溺爱。
8.溺爱孩子的危害之八:使孩子虐待父母
我们做父母的都期望孩子成才,这样到我们老的时候,我们可以以孩子为荣,但是在溺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虐待父母。
有很多孩子不仅虐待父母甚至还杀父母,我们翻开他的记录,里面都有这个溺爱的因素。
比方说,孩子由于家长过分的溺爱,他长大后什么都不会,要什么没什么。
那么他就把仇恨转嫁给父母了,他就对父母没有孝心
了,这样的孩子也不可能有孝心。
虽然听起来感觉有点儿骇人听闻,但是我阐述的是一个真理,仅此而已,并不是说我们房间里边一百多人,我们的孩子以后都像我说的这样,我只是站在溺爱这个层面来说的。
在溺爱这种情况下,我们孩子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只是告诉大家而已,实际在我们房间里边的孩子都是非常优秀的,很多家长都是很注重孩子教育的。
关于孩子的诸多能力,我们家长远远没有认识到劳动就是在开发孩子的智力,通过劳动会让孩子的大脑有机的结合起来。
怎么理解这个事情呢?一个孩子在生下来时,有无限的能力,在正确的指导下他是无所不能的。
那么反之则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