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溺爱孩子的危害
对孩子溺爱的危害

对孩子溺爱的危害危害一:冷漠无情。
父母过分溺爱,会让孩子觉得别人对她好是理所应当的,所有人都应该围着他转。
长久下去他们就不会体谅别人的难处,缺乏同情心,变得越发冷酷无情。
危害二:自卑胆小无担当。
长期在父母羽翼保护下的孩子,缺乏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度依赖父母,往往会养成自卑胆小的性格。
他们很容易被生活中的各种挫折打倒,缺乏责任感,容易崩溃,很没有担当。
危害三:脾气暴躁易怒。
父母对孩子的需求给予无条件满足时,孩子内心是没有感恩的,认为是理所当然。
当父母停止供给时,孩子的脾气会随着内心的烦躁爆发出来。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但也要理性的爱,父母要懂得延迟满足他的需求,甚至会间歇性满足,让他知道有的东西是会被拒绝的。
危害四:遇事抗挫折能力差。
做父母的都会认为孩子做不好任何一件事,孩子的参与不是帮自己,而是给自己惹无尽的麻烦。
当父母这样想的时候,父母已经在宠溺孩子的道路上漫步前行了。
危害五:不懂规矩。
孩子从小就要让他释放自己的天性,如果对孩子溺爱会使他们的天性难以释放出来,怕会耽误了孩子。
其实这种担心多少是有些错误的,孩子是需要释放自己的天性,但是如果因此就彻底放手不管任意散养,那么他从小就没有一点约束,就会越来越不懂规矩。
怎样避免孩子在溺爱中长大一、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事情家长要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他可以做到的事情,让孩子慢慢学会自理,体会劳动的艰辛,感受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
这样孩子在成长那个过程中更不容易被困难打倒,心理承受能力和调节心情的能力也更强,更容易在这个社会更好地生存下去。
二、避免隔代溺爱让老人帮忙照顾小孩的时候一定要提前沟通好孩子的教育问题,约定好当孩子做错事时,让家长单独教育,老人不要干涉。
如果教育孩子时老人一直插手,家长也可以选择和老人分开住,一定要明确自己教育孩子的原则,不要让老人多次破坏这个界限。
家长溺爱孩子有哪些表现表现1:公然袒护孩子。
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有些妈妈会觉得爸爸太过严厉,即使孩子做错了也不能这么凶地对待孩子,就会站出来替他说话,搞得爸爸里外不是人。
孩子过分溺爱的危害

孩子过分溺爱的危害太过溺爱孩子会有哪些不利影响?现在的孩子可以说是家中的宝,不管是父母还是爷爷奶奶,对其溺爱的程度很多时候令人无法接受,而心理健康专家要提醒家长朋友们,过分溺爱孩子,反而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影响他们健康。
孩子过分溺爱的危害1、神经质,喜怒无常一不顺心就大哭大叫,发脾气扔东西,表面上非常主观执拗,样样事情自己说了算,否则就吵闹不休,而实质上是情绪不稳定,借机发泄。
吵起来胆子很大,离开父母又非常怯懦。
孩子所以形成脆弱的感情,是因为大人环境带来了孩子接受不了的刺激,孩子就像玩具一样的生活,得不到自然发展,加上父母不断“灌输”过沉的知识,这都对孩子神经系统的平衡带来危害。
过多的“教育”、过多的刻板刺激造成了多得惊人的神经质孩子。
2、性格孤僻独生子女整天关在家里,与外界和小伙伴很少来往。
见到别人家的孩子来了可能开心得不得了,甚至当小伙伴回去时会拉着对方不放手。
独生子女心灵的孤独是生活天地狭小造成的。
独生子女孤僻的独特性是好自言自语,好像成人一样罗嗦,经常反复思考一个问题,过了很久,还会向爸爸妈妈问同一个问题。
这种追根问底的特点,可能反映了孩子的好学,也许反映了孩子思维的呆板和不易转移。
3、胆小好哭整天只与父母打交道,一切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失去了动手能力,也没有与小同伴竞争玩耍的机会,变得胆小、害怕困难,一遇到挫折、痛苦就会哭。
这是由过度的保护形成的过分懦弱。
4、身体和心理的娇气娇气往往只被人理解为行为上的撒娇、耍赖,其实娇气意味着软弱无能。
现代家长往往忽视耐寒、吃苦、负重对孩子意志培养的重要性,这是人赖以生存的重要能力,可惜的是独生子女得不到方面的锻炼。
有人叹息,“现在的男孩、女孩已经没有上一辈人刚强了”,这句话并不是耸人听闻。
受了别的孩子的气就跑到家里向妈妈发火,老师要他冲洗厕所就哭鼻子,这都是没志气的表现。
以上就是很多受到过分溺爱孩子会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这些孩子性格往往比较孤僻,而且喜怒无常,所以这样的状态对他今后的成长以及人生,都可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希望家长们一定要注重这些问题。
娇惯溺爱对孩子的影响

娇惯溺爱对孩子的影响:1、容易让孩子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家长若是溺爱孩子,在家中必定将孩子的地位捧得十分高,有时甚至是孩子说一不二。
如果孩子长时间处在这种“高高在上”的地位,他就会觉得别人对他的好都是理所应当的。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
可殊不知,他们只要离开了家长,就再也不会有人把他捧得高高在上了。
2、容易让孩子变得是非不分那些溺爱孩子的家长,在面对孩子犯错时,通常都不会选择指正他们,反而替孩子包庇错误,甚至推卸责任。
在家长的“引导”下,孩子似乎从来没有犯过错。
因此,孩子长大后,即使自己犯了错,自己也完全意识不到。
甚至在受到别人的指责时,他还会拒不承认。
这样是非不分的人,是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的。
3、会让孩子不合群对于孩子过度溺爱会让孩子变得不合群,因为家长过度的溺爱,会让孩子做事没有分寸,因为孩子他还小,什么都不知道,他的内心是很沉重的,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孩子,做什么事情家长都会去夸孩子,即使孩子做错了,家长也一个劲儿的去袒护孩子,这样就会让孩子觉得我做什么事情啊,都无所谓。
所以孩子在上学以后,也会按照自己的习惯,去随心所欲的做任何事情,但是慢慢的孩子就会发现在学校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别人好像似乎不买账,好像还会遭到别人的批评,这会让孩子变得不合群,不是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玩不一块去,而是别人都不愿意跟你的孩子玩,所以各位家长朋友们如果过于溺爱孩子,会让孩子变得不合群。
4、不会主动干活,缺乏自理能力我国的家长大多数基本都是为孩子操了大半辈子的心,家长为孩子精心打理一切,但教育出的孩子却不如家长想的那样乖巧懂事的温顺。
太过宠溺孩子导致的后果那就是孩子难以自立,有的甚至是连自己盛饭这样的小事都要家长代劳。
但孩子以后是要自己在社会上生存的,自理能力很差便会影响孩子以后的社会日常生活。
家长怎么避免对孩子娇惯溺爱?1、帮孩子建立边界,爱与规则并行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孩子一周岁前,父母要给予无条件的爱,建立充足的安全感。
(幼教精选)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导致的结果 - 教育随笔 -

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导致的结果-教育随笔-现在的家庭里许多都是只有一个小珍宝,全家人都宠着,特殊是在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身边长大的孩子,老人们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或许就会导致不好的结果。
一、孩子的人际交往会消失障碍人际交往是一种互动和互利的沟通。
过度被宠溺的孩子总觉得自己是小皇帝,别人都必需听他的,他不愿为别人着想,自私自利,目中无人,自然没人情愿和他交往。
久而久之,那些宠坏了的孩子们必定成了孤家寡人,人际关系一塌糊涂,将来的学业事业甚至婚姻都可能变得比较困难。
二、孩子性格骄横过度被宠溺的孩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性格骄横乖张。
由于家长会无条件满意孩子的一切要求甚至包括许多无理的想法,孩子打小就会目中无人,敢于骑在长辈头上说话做事,不懂宽容,不懂让步,更受不了委屈。
三、孩子懒散唯我独尊孩子在家里就是老大,无论做什么都有父母代办,什么都不去思索,什么也不想做,这样下去必定会变得懒散。
而且在家谁也管不了他,唯我独尊,他不听别人的,别人却必需听他的,试想,这样的人将来在社会上如何立足四、自私自利的孩子由于长期被家长的宠溺包围,这些孩子不会将心比心,不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根本想不到还需要为别人着想,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
在社会上,或许自私能谋得一时之利,但是自私自利之人的事业迟早会遭受失败,感情也是一样。
要想做事,必需先学会做人。
五、不能经受挫折家长赐予孩子的溺爱,把孩子变成了温室中的花朵,始终受到呵护和宠溺,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挫折。
一旦离开温室,患病一点小小的困难便会手足无措,性格变得软弱,根本成不了大器,无法行大事。
六、不知礼节为何物家长对孩子过度宠溺,一般会对孩子做各种让步,更不会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阻挡。
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礼貌,没有做人最根本的礼节,坏习惯会渐渐进展扩大,后果不堪设想。
【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导致的结果】。
父母过度溺爱孩子的不良后果

父母过度溺爱孩子的不良后果父母过度溺爱孩子的不良后果1、孩子不懂礼节目无长辈。
由于父母的过度宠溺,对于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不礼貌行为也没有阻止,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礼貌,目无长辈,口无遮拦,更没有基本的做人礼节,因为他压根儿不知道礼节礼貌为何物。
2、溺爱使孩子内心无爱。
父母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而不去教孩子如何理解爱和培养孩子对其他人的爱,会使孩子不自觉地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只为自己考虑的习惯,认为别人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会认为规矩都是为别人制定的,与他们无关,使孩子渐渐成为一个自私、狭隘的人。
3、自私自利。
被父母溺爱的孩子不会主动付出自己的爱,不会关心体贴他人。
他们在行为上更多地表现出索取。
感觉是对方欠自己的。
一旦对方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就会情绪失控,抱怨,愤怒,恶语逼迫,胡搅蛮缠,甚至大打出手,作出出格的事情。
4、独立性差,思想不成熟。
在父母溺爱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父母都安排好了一切,不会让孩子有丝毫的不满意。
一旦孩子有了非分之想,自己内心多少也会纠结。
但最终还是拗不过孩子,而更多的还是自己说服自己满足了孩子的要求。
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父母的溺爱,多好的过度保护,使孩子的思想得不到成长,而孩子的心智也无法成熟,这样的结果即使孩子已成人,行为上依然不成熟,也就是当下社会所呈现出的一类人--巨婴儿。
已经步入溺爱误区的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纠正过来:1、在该拒绝孩子的时候绝不“心慈手软”。
经常听到有家长这么说“算了,算了,这次就算了,下不为例哦”其实笔者自己也这样说过,但后来发现,孩子不会因为大人的一次心慈手软而感动,反而是变本加厉,每一次遇到做错的时候,就会哀求大人再给一次机会。
因此在遇到孩子原则性错误的时候,坚决的说一次不,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妥协,就必定有第二次的妥协。
久而久之,孩子会越来越任性。
2、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孩子长到两三岁就有了强烈的我自己干的要求,家长利用这机会从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对溺爱的看法和建议

对溺爱的看法和建议一、引言溺爱是指家长对孩子过度关注和照顾,给予过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自我约束能力。
溺爱的现象在当今社会非常普遍,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不良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溺爱的危害及其解决方法。
二、溺爱的危害1.影响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家长对孩子过度关注和照顾,往往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缺乏自我约束能力。
当他们面临困难时,容易产生逃避或抵触情绪,无法积极应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2.影响孩子的独立性家长过度宠爱孩子会让他们变得依赖性较强,并且缺乏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
这种情况下,当他们面临挑战时,经常会选择逃避或者求助于别人。
3.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往往会让孩子缺乏与人交往的机会,导致社交能力较差。
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会变得孤僻或者不合群,无法与同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4.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往往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并且无法面对挫折和失败。
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三、如何避免溺爱1.建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和方式。
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我约束能力。
2.适当给予压力和挑战适当给予孩子一些压力和挑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并且培养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
但是,在给予压力时也要注意方法和程度,不能过度。
3.合理安排时间和活动家长应该合理安排孩子的时间和活动,并且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4.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完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情。
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并且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四、结论溺爱是一种不良教育方式,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适当给予压力和挑战,合理安排时间和活动,并且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父母太溺爱孩子的坏处?

父母太溺爱孩子的坏处?1、孩子失去独立性现在很多的人都发现,有的孩子到了初中甚至高中的时候,生活都还不能自理,衣服还不会洗等等,甚至每一件事都要请示父母,自己拿不定主意等等。
其实这都是由于小时候父母过度关怀导致的,让孩子失去了独立性。
父母不能过度的溺爱孩子,一定要让孩子自我成长,让孩子自己做决定等等。
2、没有自己的空间现在很多的孩子长大后,性格变得越来越自卑,越来越内向。
其实这都是由于父母小时候,过度溺爱导致的。
因为对于这些父母来说,为了保护孩子,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要注意,孩子的一切父母都要控制,结果导致孩子一点私人空间都没有,性格也是越来越扭曲。
甚至长期的关怀,会让孩子反感!3、亲子关系疏远大家都知道,父母关心孩子很正常,但是过度的关心,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烦躁,越来越想远离父母。
甚至长大后叛逆的心越来越重,亲子关系疏远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其实对于一个合格的父母来说,不仅仅要给与孩子的关心,还要给予孩子独立的人格,让孩子自己成长,尊重孩子,才是最好的教育。
4、孩子懦弱不能经受困难长期生活在父母的呵护宠溺下,从小不知道什么是困难,因为一切有父母代为解决,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手足无措,性格变得懦弱,根本无法行大器,成不了大事业,经受不了任何一点小小的困难,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旦开温室就必然被暴风雨摧毁。
哪些行为是溺爱孩子?1、包办代替孩子都是弱小的,我们总是理所当然的觉得他们什么都不会,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大人来帮助他们。
打着“孩子还小”的借口一切包办了。
即便等到孩子上小学了还不会自己吃饭穿衣,家长也不知反省。
我们总能看到类似“某大学生每周要将衣服寄回家给爸妈洗”的新闻,何其悲哀!2、特殊待遇买了好东西先给孩子吃,如果孩子想全部吃那大人就自觉都不吃了。
有好东西也要先给孩子,这样的溺爱方式特别容易出现在独生子女的家庭,孩子习惯在家高人一等,一点也不懂得分享和同情他人,长大后必定会成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也很容易堕落被排挤。
母亲过于溺爱孩子的后果?

母亲过于溺爱孩子的后果?1、溺爱让孩子能力低下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较强的能力,学习成绩优秀,但家长在不知不觉中对孩子溺爱,使孩子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退化了,这就导致了孩子能力低下。
为了增强孩子的能力,我们坚决不能溺爱孩子,要理智地爱孩子。
2、溺爱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由于我们的溺爱,孩子的各种能力都被掩盖了,如果这种能力低下的孩子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就会遇到很多问题。
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上会遇到各种障碍,于是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不喜欢学习,最后厌学,甚至辍学。
当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时,紧跟着其他的毛病就都出现了。
3、带偏孩子的价值观当你用零食或是玩游戏等作为条件来交换孩子做事情时,很容易让孩子有一种错误的认识。
孩子可能会从小就认为,听话做事就会有好处,而必须有好处的事情才去做,越长大,你会发现孩子越“物质”,也许很快有一天孩子会理直气壮的跟你说,给我买XXX,不然我就不干。
4、所有的行为只为了获取一开始,也许奖励的方法可能效果不错,孩子为了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会加倍努力,看书,练琴,做家务什么的也是积极主动。
可是当习惯被贿赂之后,如果你提的条件不是孩子期待的,他会慢慢学会用抵触、拒绝、甚至故意唱反调等方式,逼迫你同意他的想法或者升级物质奖励。
最终,孩子慢慢会变成为了奖励,为了得到他想要的而去完成任务,这和通过兴趣培养与陪伴、引导教育是有着本质的差别的。
5、孩子性格骄横乖张这也是在溺爱下长大的孩子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因为长期被父母溺爱。
需要什么就有什么,父母会一再的让步去满足孩子的需求,会导致孩子从心里养成自己就是老大的想法。
会变得非常的懒散,反正我要什么我爸妈都会给我,我爸妈也都听我的话,那么我为什么要努力呢?我只需要每天吃喝玩乐就好了。
6、孩子做事懒散无纪律这是因为在父母眼中,孩子已经是老大了。
那么他去到外面的环境自然是无法适应的,因为谁也管不了他,并且什么事情都不想做。
偶尔做事也很容易会注意力不集中,丢三落四的,没有纪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分溺爱孩子的危害
涵博心理咨询公司陈蓉 66993311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
溺爱子女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
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我们的童年过得很艰辛,再不能让孩子经受我们的那些磨难了。
""现在条件好多了,又是只有一个孩子,因此,无论如何不能让孩子吃苦受累。
"正是怀着这种想法,父母们尽其所能地从各方面满足孩子的需求,包括一些不必要的甚至是无理的要求,代替孩子完成一些理应由他们自己完成的事,如做作业、干家务、值日扫地等等。
他们尽力把孩子的生活道路铺得平平顺顺的,似乎这样就能保证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长。
但是事实上,父母的这种观念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危害。
一、使孩子形成不良性格
父母事事顺从孩子的要求,替他完成所有事情,孩子什么事情都不必动手,容易养成孩子任性、懒惰的性格。
父母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百依百顺,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溺爱孩子,而不去教孩子如何理解爱与培养孩子对其他人的爱,会使孩子不自觉地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只为自己考虑的习惯,认为别人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会认为规矩都是为别人制定的,与他们无关,使孩子渐渐成为一个自私、狭隘的人。
二、使孩子缺乏自信
父母的过分溺爱,会使孩子习惯于依靠父母生活,没有自己的主意、见地,往往缺乏自信心,也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人、对事应有的责任心。
三、削弱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会有很强的优越感,常常眼高手低,不善于与人相处,而当他们看到别人的进步时,又很容易产生怨恨与沮丧的情绪。
四、溺爱会让孩子变得无情
一位教育家说过:"溺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上最可悲的事,用这种爱培养出来的孩子不肯把心灵献一点儿给别人。
"父母过分溺爱孩子会让孩子不知道自己也应关心别人,缺乏同情心和自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