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商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商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商务局•【公布日期】2007.03.08•【字号】京发改[2007]377号•【施行日期】2007.03.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商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京发改[2007]377号)各有关单位:《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是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和“十一五”时期首都物流业发展需要,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北京市商务局编制完成的。
该规划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市物流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是全市“十一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一五”时期本市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请全市各有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结合本单位实际,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促进本市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商务局二○○七年三月八日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序言“十一五”时期是首都抓住本世纪头20年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关键时期;是着力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全面提升首都综合竞争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阶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服务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环节的物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物流技术与管理不断推陈出新,发达国家正面临着一次新的物流革命。
因此,加快推进首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降低社会流通成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效率和效益,增强首都综合服务功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总体部署,特制定《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对北京市综合交通运输效率的 提升作用

76Academic Papers学术交流影响有影响的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对北京市综合交通运输效率的提升作用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李根摘要:北京市南北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已成为影响综合交通效率的重要因素。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作为国家发展新的动力源、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可以很大程度上疏解首都国际机场旅客、推动北京市南部经济发展、促进完善北京市南部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交通效率,进一步改善市民出行,提升国家形象。
关键字: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市;综合交通运输效率北京市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也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严重困扰城市发展、市民生活以及国家形象。
业界普遍认为,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效率,是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和必要手段。
多年来,由于北京市南北发展不平衡、南部地区发展不充分,南北综合交通发展也不均衡,导致综合交通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而通过建设运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推动北京市南部经济发展,增加北京市南部对人口的吸引力,促进完善北京市南部综合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即可有效提升北京市综合交通运输效率。
1.北京市南北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已成为影响综合交通效率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描述的转变,不但适用于整个中国社会,也同样适用于北京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北京市综合交通运输,从建国以来的不断建设发展,其主要矛盾已经从供给整体不足转化为整体发展不平衡、局部发展不充分问题,从路不够好、不够用问题转化为综合交图1 2019年8月北京市地铁交通图77TR A M S P O R T C ON S T R UC T I O N & M A N A G E M E N T交通建设与管理 影响有影响的人04. AUGUST . 2019通运输效率不高的问题,其中北京市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已呈现显著特点。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关于设立北京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总队的公告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关于设立北京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
总队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0.09.07
•【字号】
•【施行日期】2020.09.0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
正文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关于设立北京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总队的
公告
为落实国家和本市有关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根据《中共北京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北京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总队职责机构编制事项的通知》(京编委[2020]15号)的规定,设立北京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总队(简称市交通运输执法总队)。
市交通运输执法总队于2020年9月7日挂牌成立,为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管理的副局级行政执法机构,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名义履行执法职责。
市交通运输执法总队挂牌成立后,原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下属的10个公路分局的路政大队不再保留。
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在统一更新换发执法证件和执法标识前,原执法证件和执法标识继续使用。
特此公告。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2020年9月7日。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交通运输行业信用评价及分级分类监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交通运输行业信用评价及分级分类监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5.26•【字号】•【施行日期】2021.05.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交通运输行业信用评价及分级分类监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市重点站区管理委员会,市交通运输执法总队,各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各郊区交通局,委属各单位、委机关各处室,北京公路学会、北京市道路运输协会、北京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北京出租汽车暨汽车租赁协会、北京停车行业协会、北京市静态交通业商会:为推进北京市交通运输行业信用评价,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委制定了《北京市交通运输行业信用评价及分级分类监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2021年5月26日(联系人:李鑫;联系电话:57078105)北京市交通运输行业信用评价及分级分类监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依据】为推进北京市交通运输行业信用评价,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北京市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法规和文件要求,结合本市交通运输行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对本市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企业、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相关服务对象(以下统称评价对象)开展信用评价及分级分类监管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工作原则】交通运输行业信用评价应当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全面覆盖的原则,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应当坚持依法依规、清单管理、综合应用的原则。
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关于印发《2022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的通知

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关于印发《2022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公布日期】2022.04.26•【字号】京交综治发〔2022〕2号•【施行日期】2022.04.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道路交通管理正文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关于印发《2022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的通知京交综治发〔2022〕2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2022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2022年4月26日2022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为推动本市交通综合治理继续取得新成效,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强国建设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以推动首都交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深入推进实施《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继续秉承“以人为本”和“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治理理念,坚持“优化供给、调控需求、强化治理”一体推进的工作路径,以问题为导向推进交通综合治理向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拓展,加快实现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强化全市交通“一盘棋”,加快构建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当好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开路先锋。
二、主要预期指标到2022年底,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4.6%,市民45分钟以内通勤出行占比达到56%,轨道车站出入口换乘距离小于30米的公交站点占比达到45%,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51.8%,小客车车均出行强度下降到26.5公里,集中建设区道路网密度达到4.11公里/平方公里,高峰时段平均道路交通指数控制在6.0以内,全市道路交通死亡事故稳步下降,确保城市交通运行安全、平稳、有序。
城市“外集内配”绿色铁路物流体系设计

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加快建设现代综合 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农贸批发市场等物流集散地集
交通运输体系 。
中式充电桩和快速充电桩建设 ,优化配送车辆便利
为提升供给侧物流产品质量,交通运输部、公 通行政策,推广先进运输组织模式,实现城市供应
安部 、商务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 物资“最后一公里”和物流绿色化的目标 。
输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天津市“3+11 ”绿色物流体系 运输组织模式可有效发挥铁路在长距离运输中的技术
经济优势 ,降低综合交通物流成本 ,推动形成绿色 、
收稿日期:2019-10-15 作者简介:王涵晴(1993—),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周凌云 (1980—),男,湖南衡阳人,博士研究生。叶飞(1988—),男, 安徽巢湖人,硕士研究生。许植深(1993—),男,河南郑州人, 硕士研究生。宫薇薇(1982—),女,吉林通化人,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 (J2018X001; P2018X010);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科研项目 (2018YJ081)
差异 ,设计 3 种城市“外集内配”绿色铁路物流发展 送中心转型 。
模式 。
(1)形成以铁路运输为骨干的绿色物流链条 。铁
1.1 发展需求
路作为绿色节能的运输方式 ,单位货物周转量的能
从保障需求侧的城市物资供应入手 ,为满足大 耗和污染物排放仅为公路的 15% 和 8% 。为贯彻落实
城市生产生活物资供应需求,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国家运输结构调整、打赢蓝天保卫战、污染防治攻
城市“外集内配”绿色铁路物流体系设计
王涵晴,周凌云,叶 飞,许植深,宫薇薇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运输及经济研究所 ,北京 100081)
【中考压轴】2024年北京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附答案)

2024年北京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2023年4月15日,经过改造复建的北京工人体育场正式启用。
学校组织大家到那里开展研学活动。
活动结束后,你们小组合作完成了一篇研学日志。
第一部分时代经典..1959年竣工的北京工人体育场,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综合性体育场。
作为北京的一处标致..性建筑,它与一街之隔的工人体育馆一起,被北京市民亲切地称为“工体”。
它是首都工人阶级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工程,也是第一届北京十大建筑之一。
一座北京工人体育场,半部新中国体育史。
从第一届全运会到第四届全运会,从1990年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到2004年亚洲杯足球赛、2008年奥运会的部分比赛……北京工人体育场鉴证..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建成初期,欢迎国外政要访华的盛会几乎都在工体举行;再后来,国内一些重要的文艺演出、庆祝活动也都衷情..于这里。
“工体”两个字,也从一个具体的地名,慢慢成为北京人心中的文化圣地。
1.检查文段,你发现了多处书写错误。
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工人体育场是能表现行业精髓的代表性作品,所以“经典”应写作“精典”。
B.作为十大建筑之一,工人体育场是北京的一张名片,所以“标致”应写作“标志”。
C.工人体育场经历了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强大的过程,所以“鉴证”应写作“见证”。
D.因为人们喜爱在工体举办重要的文艺演出、庆祝活动,所以“衷情” 应写作“钟情”。
2.为使语意连贯,你准备在文段横线处填入一句承上启下的话。
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A.因为它是为举行体育赛事而建,所以它的作用不止于此。
B.虽然它是为举行体育赛事而建,但是它的作用不止于此。
C.因为它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工程,所以它的作用不止于此。
D.虽然它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工程,但是它的作用不止于此。
北京市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北京市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交通运输系统的现状及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经济发展的推动,北京市的交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
因此,了解北京市交通运输现状及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对于改善北京市的交通状况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首先介绍北京市交通运输的概况,包括交通运输网络的构成、主要交通方式的使用情况以及运输需求的特点等。
其次,重点分析北京市交通运输面临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出行不便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发展。
最后,本文将展望北京市交通运输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旨在解决当前的问题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对北京市交通运输现状的全面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其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对策建议的提出,可以为北京市交通运输的改善与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和方向。
同时,本文也将深入研究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为北京市交通运输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市的交通运输将迎来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框架进行介绍,包括主要章节的标题和内容安排。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如下所示: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北京市交通运输概况2.2 北京市交通运输问题3. 结论3.1 北京市交通运输发展前景3.2 对策建议在引言部分之后,正文部分分为两个小节,分别是北京市交通运输概况和北京市交通运输问题。
在正文部分分析完交通运输现状后,结论部分给出了北京市交通运输发展前景以及对策建议。
整篇文章的结构清晰,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北京市交通运输的现状和发展。
1.3 目的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和探讨北京市的交通运输现状,深入了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前景和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交通体系来源: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网站日期:2005-04-12交通发展目标与战略任务与国家首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功能相匹配,建设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和动态满足交通需求的,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高标准、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引导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的优化,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支持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以“高效便捷、公平有序、安全舒适、节能环保”为发展方向,2020年,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公共交通成为主导客运方式,出行的选择性增强,出行效率提高,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和改善,交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1)交通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全面落实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大幅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实施区域差别化的交通政策,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扭转交通结构逐步恶化的趋势,使公共交通成为城市主导交通方式。
(2)突出交通先导政策。
根据“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加大发展带的交通引导力度,积极推动东部发展带综合交通运输走廊的建设,构筑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以及交通枢纽为主体的交通支撑体系。
(3)优化完善中心城路网体系,全面整合既有交通设施资源,挖掘现有设施潜力,大幅度提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
加大路网密度,完善路网“微循环”系统,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合理确定中心城的土地开发强度与建设规模,改善中心城交通状况。
交通发展指标预计2020年,全市民用机动车拥有量达到500万辆左右,全市出行总量将达到5200万~5500万人次/日。
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占客运出行总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27%,提高到50%以上,其中轨道交通及地面快速公交承担的比重占公共交通的50%以上。
交通发展策略(1)发挥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带动和引导作用,根据城市总体布局,积极推广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TOD),优先建设联系新城的大运量快速公共客运走廊,依托走廊发展新城。
高标准编制新城的道路、公共交通、场站枢纽、交通管理等专项规划。
(2)加强京津冀北区域城市间的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区域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
完善区域航空、铁路、公路网络,促进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区域共享。
区域交通运输枢纽布局与城市交通系统良好衔接,实现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一体化,引导城市空间与区域空间结构协调发展。
强化京、津之间的交通联系,建设快速交通走廊。
加强北京主要出海通道的建设。
加强北京市域范围内的货运通道建设。
(3)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
加大政府对公共交通的投资力度,积极吸引社会投资,加速发展轨道交通和地面快速公共交通系统。
优先确保各类公共交通设施用地需要,调整优化公共交通网络结构与布局,改善换乘环境,提高换乘效率。
给予公交车辆充分的道路优先行驶权,深化公共交通运营和管理机制改革,推行公交运营服务特许经营制度。
(4)加强枢纽建设,实现航空、铁路、公路等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之间的顺畅衔接。
改善城市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接驳换乘条件,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运营、组织、票制一体化。
(5)以有效的需求管理政策和手段对小汽车交通的使用实施引导与调节。
采取差别化的交通政策,在中心城中心地区特别是旧城,在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大对小汽车交通的管理力度。
提倡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积极发展驻车换乘。
改革出租汽车运营管理体制,降低出租车空驶率。
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6)道路建设的重点逐步由中心城向中心城以外的地区转移,促进和引导新城的发展。
中心城道路建设的重点由快速路、主干路逐步向次干路、支路转移,提高道路网整体能力和应变能力。
道路建设要为公共交通、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创造良好条件。
交通设施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保障交通弱势群体应有的交通权利。
旧城道路建设要服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求。
(7)强化道路交通安全,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
提高全民现代交通意识,加大执法力度,建立良好交通秩序,提高交通安全性。
向所有交通参与者和管理者提供动态交通信息,提高交通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减少出行的盲目性。
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大型的、现代化的、具有国际和国内枢纽双重功能的综合性枢纽机场。
继续按计划完成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
根据城市及区域发展的需要,结合民用航空事业发展的要求,通过加快京津冀北地区的协调,在区域经济联系的主导方向上,选址建设首都第二机场。
场址建议选择在北京的东南方向或南部。
同时配合选址工作的进展,适时开展与新空港配套的集疏运交通设施建设的规划准备工作。
应与津冀进行沟通与协调,共同对选址方案规划建设用地进行控制和预留。
铁路枢纽北京铁路枢纽现有京山、京九、京广、京原、丰沙、京包、京通、京承、京秦、大秦线10条干线,在既有铁路基础上,规划京沪、京广、京哈客运专线,积极推进京津区域快速铁路的建设。
客运系统按“四主两辅”总体布局,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和北京北站为主要客站,新北京东站(通州)、丰台站为辅助客站,新北京东站(通州)预留发展条件。
北京站与北京西站、北京北站与广安门站间以地下直径线连接。
调整铁路货场布局,逐步将大型铁路货场迁出五环路以外。
区域快速铁路规划和建设作为区域内部高服务水平公共客运交通设施的区域快速铁路交通,加强区域内城市职能中心、城市重点发展地区、大型客运交通枢纽设施之间的联系。
规划以北京为中心,以京津为主轴,以石家庄、秦皇岛为两翼的区域快速铁路网构架,覆盖京津冀地区的主要城市,基本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两小时交通圈”。
公路系统北京市公路网络由国道(主干线)、市道、县道和乡道组成,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交接点在五环路上。
规划全市公路网总里程约为22000公里,公路网密度约为1.34公里/平方公里,其中,由国、市道系统组成的干线公路网总长度约为3000公里。
(1)国道系统是国家公路网和战略性快速通道系统的组成部分,由3条国道主干线和8条国道组成。
国道主干线有八达岭高速公路、六环路、京沈高速公路(以上三条高速公路共同组成国道主干线丹拉线G025)、京津塘高速公路(G020)和京石高速公路(G030),规划标准均为高速公路。
国道有京承高速公路(G101)、京哈高速公路(G102)、京济公路(G104、G105)、京开高速公路(G106)、京原公路(G108)、京大公路(G109)、京包公路(G110)和京丰公路(G111),其中京承高速公路、京哈高速公路、京济公路、京开高速公路、京包公路规划为高速公路,京原公路、京大公路、京丰公路规划为一级公路。
(2)市道系统是中心城与新城之间,以及北京与邻近省市之间的主要通道,由1条环线(即五环路)、16条放射线和20条联络线组成。
市道放射线由京承公路、机场高速公路、京平高速公路、京津第二通道4条高速公路和12条一级公路组成。
市道联络线由机场第二通道、机场北线、李天路3条高速公路和17条一级公路组成。
(3)县道和乡道系统是联系新城与重点镇、一般镇之间的地方性道路。
原则上县道系统采用二级和二级以上技术标准,乡道系统采用三级或四级公路技术标准。
公路主枢纽系统(1)公路客运主枢纽。
依托公路客运主枢纽系统,积极发展跨省市与铁路、航空相接驳的公路长途旅客运输。
北京的公路客运主枢纽体系由9个客运枢纽场站所组成。
(2)公路货运主枢纽。
发展专业化、集约化货物运输,依托口岸、航空港、公路及铁路集装箱场站设施以及公路货运主枢纽,构筑北京的物流基地。
北京的公路货运主枢纽体系由6个一级枢纽和5个二级主枢纽构成。
公共交通系统在2020年前初步建成公共交通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运输方式相协调的综合客运交通体系。
(1)轨道交通系统。
由地铁、轻轨、市郊铁路等多种方式组成的快速轨道交通网将覆盖中心城范围,并连接外围的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等新城。
2020年建成轨道交通线路19条(中心城线路15条,市郊线路4条),运营线路总里程约570公里。
规划并预留轨道交通车辆段30处、停车场20处、大修厂3处。
(2)地面公交客运系统。
按快线、普线、支线三级系统进一步完善地面公交线网结构。
根据客运枢纽和轨道交通线网的发展,动态调整优化全市公交线网布局。
在中心城和新城之间建设快速公交走廊,近期内轨道交通建设困难较大的,在走廊上安排大容量地面快速公交线路。
(3)公交场站。
按照保养场、中心站、首末站、到发站四个层次安排公交场站规划用地与建设。
中心城规划保养场10座,中心站44处。
继续改善首末站和到发站的条件。
公交场站设施应与城市的开发和改造同步建设。
(4)公共交通枢纽与换乘。
结合轨道交通车站规划,在客流集中的区域建设公共交通枢纽,中心城规划33处,每个重点新城规划2~3处,其它新城规划1~2处。
改善大型道路交叉口、立交桥等处的公交换乘条件,缩小换乘距离。
(5)控制出租汽车总量,提高服务水平,改变运营管理模式,逐步降低出租车的空驶率。
在居住区、大型公共建筑、各类交通枢纽等人流集聚的地区,设置出租汽车候客区。
城市道路系统(1)中心城道路系统仍保持方格网与环路、放射线相结合的布局,路网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组成。
其中,快速路系统由3条环路、17条放射线及2条环路联络线组成。
中心城规划道路总长度约为4760公里,其中干道网总长度为2610公里;支路比例约为45.2%。
道路网密度为4.4公里/平方公里。
道路用地率为16.4%。
中心城道路红线规划宽度(不含旧城):快速路60~80米,主干路40~80米,次干路30~45米,支路20~30米。
道路横断面的布置,要为合理组织行人交通、公共交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以及公交乘降等创造条件;要为轨道交通、过街设施等预留合适的空间;应尽量保留道路中间及两旁树木,改善城市景观。
快速路与道路网中重要道路相交时采用立体交叉,其它路口一般采用平面交叉。
在完善中心城快速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次干路、支路和南北向交通主干线的建设。
(2)结合城市结构调整和新城发展,加快外围新城干线道路网络建设,增加东部、北部道路网密度,形成以高速公路和快速路为骨架、级配合理的路网系统。
建立新城与中心城紧密衔接的复合型交通走廊。
重点新城规划快速路系统。
规划新城道路网密度为5~7公里/平方公里,道路用地率大于20%。
(3)保持旧城路网的棋盘式格局和街巷胡同肌理、空间尺度,调整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道路功能、性质和横断面布置,在严格保护旧城内胡同尺度的前提下,实施建设与改造。
停车系统强化交通需求管理,分区域采用不同的供给标准和收费标准。
在中心城中心地区特别是旧城,根据可能提供的停车位,对机动车拥有和使用实行适度控制。
在道路资源总体不足的状况下,严格控制路上停车。
促进既有停车设施的充分利用。
除严格按规定配建停车位之外,中心城规划布置公用停车场200处左右。
为方便换乘、吸引个体交通向公共交通转移,积极发展驻车换乘(P+R)系统,中心城规划驻车换乘停车场50处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