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十大名毒

合集下载

化工与生活世界上名气最大的十种毒物最毒的竟然离我们这么近!

化工与生活世界上名气最大的十种毒物最毒的竟然离我们这么近!

化工与生活世界上名气最大的十种毒物最毒的竟然离我们这么近!【本期内容,由深圳瑞升华冠名播出】小7说世界上的有毒物质可达几百万种,除去放射性物品(如5克钚元素就可以凭借其放射性杀死世界上所有的人,而钋210的毒性比氰化物高2.5亿倍),还有几种是名气比较大的,下面一一介绍。

第10名氰化物代表:氢氰酸、氰化钾如果要讲毒性,氰化物连前50都进不了,但既然这里只讨论名气大的,并且氰化物是致死速度最快的毒物,所以算第10吧。

氢氰酸(HCN),无色透明液体,沸点25.7℃,具有苦杏仁味,是一种剧毒化学品,它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会受限。

鉴于此,一些主要的氢氰酸生产国家开始对氢氰酸的生产和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

氢氰酸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特殊的化合物,由它可以生成许多衍生物。

这些衍生物在医药、农药、染料、饲料添加剂、感光化学品、工程材料等领域有重要用途,多数产品属于精细化工中间体范畴。

毒性:一克可杀500人,在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A57-93)中属第一类 A级无机剧毒品。

氰化钾(KCN),白色圆球形硬块,粒状或结晶性粉末,剧毒,在湿空气中潮解可以放出微量氰化氢气体。

易溶于水,微溶于醇,水溶液呈强碱性,毒性:高毒类,接触皮肤的伤口或吸入微量粉末即可中毒死亡。

与酸接触分解能放出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氯酸盐或亚硝酸钠混合能发生爆炸。

来源:到处都有,冶金,电镀,金矿等。

纳粹德国大部分都用此,指甲盖那么一点点就可使人在几秒内死亡,号称闪电毒药,所以倍受欢迎。

第9名毒鼠强毒鼠强又名没鼠命,四二四,三步倒,闻到死,化学名:四亚甲基二砜四胺,分子式:C4H8N4O4S2,20世纪中叶研发的急性杀鼠药。

立方晶型(由丙酮重结晶)。

无味、无臭、有剧毒的粉状物。

在水中溶解度约0.25mg/mL;微溶于丙酮;不溶于甲醇和乙醇。

可经消化道及呼吸道吸收,不易经完整的皮肤吸收。

它是一种磺胺衍生物,主要用途是杀鼠。

易溶于苯、乙酸乙酯,TETS微溶于水、二甲基亚砜(DMSO),不溶于甲醇和乙醇。

实验室常用毒、麻、精、放药品目录

实验室常用毒、麻、精、放药品目录

实验室常用毒、麻、精、放药品目录1. 毒品:西药类:金属砷、三氧化二砷(亚砷酸)、硫化砷、三硫化砷(雌黄)、五硫化钾(雄黄)、砷酸钾、亚砷酸钾、亚酸砷钠、亚砷酸钙、砷酸硼、二氧化硒、偏钒酸钠、砒石(红矾)五氧化二钒、白砒、亚砒酸、苯巴比妥(鲁米钠)巴比妥酸、硫代巴比妥酸(TBA)、巴比妥钠、巴比妥、戊巴比妥钠、苯巴比妥钠、阿米妥钠、阿片粉、去水吗啡、盐酸乙基吗啡、盐酸吗啡、盐酸吗啡针、海洛因、吗啡阿托品、氢溴酸后吗托品、磷酸可待因、盐酸可卡因、盐酸普罗卡因、硝酸士的年、马钱子碱、硝基马钱子硷、马钱子丁碱、硝酸毛果云香碱、氢溴酸东芭苍碱、Cauehaviein、Pricaine、毒毛旋花素K、箭毒、盐酸毒箭毒、氯化简箭毒、水杨酸毒扁豆碱、印防己毒素、盐酸佐旋麻黄素、红色氧化汞、黄色氧化汞、氯化汞、溴化汞、碘化汞、黄硫化汞、黑硫化汞、硝酸汞、硝酸亚汞、对氯汞苯甲酸、乙酸汞、乙酸亚汞、乙酸第二水银、水杨酸汞、流氰化汞、流氰酸汞、汞、汞碘化银、流氰酸汞铵、偏钒酸铵、氰化钾、氰化钠、氰化铜、氰化亚铜、氰氢酸、溴化氰、氯化钡、三氧化锑、三氧化二锑、饿酸。

中药类:砒石、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传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羊花、雪上枝蒿、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2.麻醉品:(1)阿片类(2)阿片生物碱类(3)可卡因(4)吗啡代用品(5)大麻类3.精神药品:吗啡、杜冷丁、强痛定、安钠咖、咖啡因、复方樟脑西丁等4.放射性药品:3H、14C、32P、35S、45Ca、51Cr、68Ga、59Fe、86Rb、125I、131I、99mTc等附件四:实验室常用易燃、易爆化学试剂目录1.苯类:苯、联苯、异丙苯、乙基苯、丁基苯、135三甲苯、碘代苯、氯苯、对二氯苯、邻二氯本、间二氯苯、对硝基氯代苯、2,4二硝基氯代苯、对硝基溴代苯、六氢代苯、邻溴氯苯、第二丁基苯、第三丁基苯、偶氮苯、聚氯羟苯、硝基苯、间二硝基苯、甲苯、二甲苯、对二甲苯、1,2,4,5四甲基苯、三氯甲苯、3,4二氯甲苯、间溴甲苯、间硝基甲苯、2,4二硝基甲苯,2,4一二硝基氟苯,二乙烯苯,过氧化羟异丙苯。

实验室十大名毒

实验室十大名毒

实验室十大名毒在实验室这个神秘而又充满科学探索的地方,存在着一些极其危险的毒物。

这些毒物具有强大的毒性,一旦处理不当,可能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实验室中的十大名毒。

首先,我们要提到的是“氰化物”。

这可是一种臭名昭著的剧毒物质。

氰化物进入人体后,会迅速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离子结合,阻止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从而导致细胞缺氧窒息。

中毒症状表现迅速,往往在短时间内就能导致死亡。

接下来是“砷化物”,特别是三氧化二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砒霜。

它的毒性很强,能够破坏细胞的代谢功能,对多个器官造成损害。

“汞及其化合物”也位列其中。

汞蒸气被吸入人体后,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引起头痛、失眠、焦虑等症状。

而且,汞还具有很强的蓄积性,长期接触可能导致慢性中毒。

“有机磷化合物”也是实验室中的一大威胁。

比如常见的敌敌畏、乐果等,它们能够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

“百草枯”是一种强力的除草剂,但同时也是一种剧毒物质。

它会导致肺部纤维化,一旦中毒,死亡率极高。

“铊及其化合物”同样不容小觑。

铊中毒会引起脱发、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损伤等症状,且诊断和治疗都比较困难。

“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但它具有致癌性和致畸性。

长期接触苯会导致白血病等严重疾病。

“甲醇”也是实验室中需要小心对待的毒物。

误饮甲醇会导致失明甚至死亡。

“四氯化碳”对肝脏和肾脏有严重的损害作用,可引起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最后要说的是“毒鼠强”,这是一种强效的灭鼠药,对人和动物都有剧毒。

在实验室中,接触这些毒物是不可避免的,但科学家们通过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防护设备以及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

每次实验前,都要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了解毒物的性质、危害途径和应急处理方法。

实验过程中,必须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具,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实验结束后,要妥善处理废弃物,防止毒物泄漏到环境中。

实验室有毒药品

实验室有毒药品

1.β-巯基乙醇β-巯基乙醇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英文缩写为ME或βME。

为挥发性液体,具有较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βME通常用于二硫键的还原,可以作为生物学实验中的抗氧化剂。

但经皮肤、吞咽吸收后有致命危险;也可刺激眼睛、呼吸道粘膜,引起慢性咽炎等症状!2.SDSSDS是阴离子去垢剂使蛋白质带上相同数量的负电荷,从而使蛋白可以按分子大小在凝胶中分开。

但对粘膜和上呼吸道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对眼和皮肤有刺激作用,严重时可引起呼吸系统过敏性反应。

3.丙烯酰胺的毒性1)神经毒性和生殖发育毒性大量的动物试验研究表明丙烯酰胺主要引起神经毒性也具有生殖、发育毒性。

神经毒性作用主要为周围神经退行性变化和脑中涉及学习、记忆和其他认知功能部位的退行性变化;2)遗传毒性丙烯酰胺在体内和体外试验均表现有致突变作用,可引起哺乳动物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如微核形成、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多倍体、非整倍体和其他有丝分裂异常等,显性致死试验阳性。

并证明丙烯酰胺的代谢产物环氧丙酰胺是其主要致突变活性物质。

3)致癌性动物试验研究发现,丙烯酰胺可致大鼠多种器官肿瘤,包括乳腺、甲状腺、睾丸、肾上腺、中枢神经、口腔、子宫、脑下垂体等。

丙烯酰胺被列为2类致癌物(2A)即人类可能致癌物,其主要依据为丙烯酰胺在动物和人体均可代谢转化为其致癌活性代谢产物环氧丙酰胺。

4.甲叉双丙烯酰胺本品因有取代基丙烯酰胺,因此具有一定的毒性。

能轻微刺激眼睛、皮肤和粘膜。

应避免与人体长时间直接接触。

误触应用清水洗净。

5.过硫酸铵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吸入后引起鼻炎、喉炎、气短和咳嗽等。

眼、皮肤接触可引起强烈刺激、疼痛甚至灼伤。

口服引起腹痛、恶心和呕吐。

长期皮肤接触可引起变应性皮炎。

而且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6.TEMED本品蒸气对眼和呼吸道有刺激性。

液体可致严重眼损害;对皮肤有刺激性,可致灼伤。

7.甲醇甲醇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皮肤也可部分吸收。

生物实验室45种有毒物质

生物实验室45种有毒物质

生物实验室45种有毒物质(1) Tris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2)氨基乙酸: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避免吸入尘埃。

(3) X-半乳糖 (X-gal):对眼睛和皮肤有毒性。

使用粉剂时遵循常规注意事项。

应注意的是,X-gal 溶液是在一种有机溶剂(DMF)中制备的。

(4)β-半乳糖苷酶:有刺激性,可产生过敏反应。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5)苯二胺: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6)苯酚:有剧毒性和高度腐蚀性,可致严重烧伤。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在通风橱内操作。

若有皮肤接触药物,可用大量清水冲洗,并用肥皂和水清洗,不要用乙醇洗。

(7)苯甲基磺酰氟化物(PMSF):为一有剧毒的胆碱酯酶抑制剂。

对上呼吸道的黏膜、眼睛和皮肤有极大损害。

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万一眼睛或皮肤接触到此药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丢弃被污染的衣物。

(8)苯甲酸: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不要吸入。

(9)苯甲酸苄酯: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避免接触眼睛。

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

(10)苯乙醇: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远离火源、火花和明火。

(11)丙烯酰胺(未聚合的):为一种潜在的神经毒素,可通过皮肤吸收(有累积效应)。

避免吸入尘埃。

称量丙烯酰胺和亚甲基双酰胺粉末时,戴好手套和面罩,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聚合的丙烯酰胺是无毒的,但是使用时也应小心,因为其中可能喊有少量未聚合的丙烯酰胺。

(12)蛋白酶K: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13)碘化丙锭: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刺激眼睛、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

可诱导突变并可能致癌。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在通风橱内小心操作。

化验室常用化学药品极其毒性汇总

化验室常用化学药品极其毒性汇总

化验室常用化学药品极其毒性汇总化验室常用化学药品极其毒性剧毒:氢氟酸、氯化汞、高毒:氟化钠、中毒:硫酸硝酸低毒:盐酸氢氧化钾盐酸英文名:hydrochloric acid分子式:HCl相对分子质量:36.46CAS号:7647-01-0危险性类别:第8.1 类酸性腐蚀品化学类别:酸类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主要成分:36%氯化氢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透明液体,由于纯度不同,颜色自无色、黄色棕色,有时呈浑浊状。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蒸汽或雾可引起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

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

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失明。

硝酸英文名:nitric acid分子式:HNO3相对分子质量:63.01CAS号:7697-37-2危险性类别:第8.1 类酸性腐蚀品化学类别:酸类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透明液体,由于纯度不同,颜色自无色、黄色棕色,有时呈浑浊状。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蒸汽或雾可引起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

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

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失明。

硫酸英文名:sulfuric acid分子式:H2SO4相对分子质量:98.08CAS号:7664-93-09危险性类别:第8.1 类酸性腐蚀品化学类别:酸类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透明粘稠液体,由于纯度不同,颜色自无色、黄色棕色,有时呈浑浊状。

实验室最危险的17种物质慢性毒性

实验室最危险的17种物质慢性毒性

实验室最危险的17种物质慢性毒性,最易忽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呐!!!!!!!!!!!!!!分享分享是一种美德关闭各位兄弟姐妹们务必小心1.DMSO:DMSO是二甲基亚砜,用途广泛。

用作乙炔、芳烃、二氧化硫及其他气体的溶剂以及腈纶纤维纺丝溶剂。

是一种即溶于水又溶于有机溶剂的极为重要的非质子极性溶剂。

对皮肤有极强的渗透性,有助于药物向人体渗透。

也可作为农药的添加剂。

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学试剂。

DMSO也是一种渗透性保护剂,能够降低细胞冰点,减少冰晶的形成,减轻自由基对细胞损害,改变生物膜对电解质、药物、毒物和代谢产物的通透性。

但是研究表明,DMSO存在严重的毒性作用,与蛋白质疏水集团发生作用,导致蛋白质变性,具有血管毒性和肝肾毒性。

DMSO是毒性比较强的东西,用的时候要避免其挥发,要准备1%-5%的氨水备用,皮肤沾上之后要用大量的水洗以及稀氨水洗涤.最为常见的为恶心、呕吐、皮疹及在皮肤、和呼出的气体中发出大蒜、洋葱、牡蛎味。

吸入:高挥发浓度可能导致头痛,晕眩和镇静。

皮肤:能够灼伤皮肤并使皮肤有刺痛感,如同所见的皮疹及水泡一样。

若二甲基亚砜与含水的皮肤接触会产生热反应。

要避免接触含有毒性原料或物质的二甲基亚砜溶液,因其毒性不为人所知,而二甲基亚砜却可能会渗入肌肤,在一定条件下会将有毒物质代入肌肤。

吸收:吸收危险性很低。

2.EB:EB(Ethidium bromide,溴化乙锭)溴化乙锭是一种高度灵敏的荧光染色剂,用于观察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DNA。

溴化乙锭用标准302nm 紫外光透射仪激发并放射出橙红色信号,观察琼脂糖凝胶中DNA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荧光染料溴化乙锭进行染色,溴化乙锭含有一个可以嵌入DNA堆积碱基之间的一个三环平面基团。

它与DNA的结合几乎没有碱基序列特异性。

在高离子强度的饱和溶液中,大约每2.5个碱基插入一个溴化乙锭分子。

当染料分子插入后,其平面基团与螺旋的轴线垂直并通过范德华力与上下碱基相互作用。

实验室有毒试剂

实验室有毒试剂

实验室有毒试剂免疫组化:甲醛(致癌)二甲苯(致癌)Triton X-100(有毒)DAB(二氨基联苯胺,致癌)RT-PCRDEPC(焦碳酸二乙酯,易挥发,致癌)氯仿(有挥发性,致癌)苯酚(trizol中含,易挥发,有毒)DMSO(二甲桠枫,易挥发,血管毒性与肝肾毒性)EB(溴化乙锭,致癌)Goldview(致癌有争议)紫外灯(致癌)Western-blotPMSF(苯甲基磺酰氟, 高强度毒性胆碱酯酶抑制剂)SDS(十二烷基硫酸钠,粉末、质量小、易飞扬,对皮肤、呼吸道粘膜有刺激)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强神经毒性)丙烯酰胺(中等神经毒性)过硫酸铵(有毒)叠氮钠(NaN3,有毒)DTT(二硫苏糖醇,很强得还原剂)放射线(可能用到,致突变)细胞:逆转录病毒(这个不用说了,想想HIV…)Giemsa(吉姆萨染料,有毒)其余可能接触有毒物质:三氯乙酸、冰醋酸、苯、四氯甲烷、氰及氰化物、氟化氢、硫化氢、高氯酸、有机过氧化物实验室最危险得17种物质。

慢性毒性,最易忽视~各位兄弟姐妹们务必小心1、DMSO:DMSO就是二甲基亚砜, 用途广泛。

用作乙炔、芳烃、二氧化硫及其她气体得溶剂以及腈纶纤维纺丝溶剂。

就是一种即溶于水又溶于有机溶剂得极为重要得非质子极性溶剂。

对皮肤有极强得渗透性,有助于药物向人体渗透。

也可作为农药得添加剂。

也就是一种十分重要得化学试剂。

DMSO也就是一种渗透性保护剂,能够降低细胞冰点,减少冰晶得形成,减轻自由基对细胞损害,改变生物膜对电解质、药物、毒物与代谢产物得通透性。

但就是研究表明,DMSO存在严重得毒性作用,与蛋白质疏水集团发生作用,导致蛋白质变性,具有血管毒性与肝肾毒性。

DMSO就是毒性比较强得东西,用得时候要避免其挥发,要准备1%-5%得氨水备用,皮肤沾上之后要用大量得水洗以及稀氨水洗涤、最为常见得为恶心、呕吐、皮疹及在皮肤、与呼出得气体中发出大蒜、洋葱、牡蛎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十大名毒
TEMED(四乙基乙二胺)
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类氨特殊腥臭味
用途:SDS-PAGE或WB中用作凝胶催化剂
危害:剧毒、强神经毒性。

可吸入、可经皮吸收
Trizol(复合物,主要成分苯酚、异硫氰酸胍、8-羟基喹啉、β-巯基乙醇等)性状:粉红色液体,有类墨汁特殊气味
用途:细胞内RNA抽提
危害:高毒、腐蚀性、黏膜刺激性。

可吸入、可经皮吸收
乙腈
性状:无色液体,极易挥发,有类醚特殊气味
用途:作为HPLC流动相,或作为蛋白溶剂
危害:代谢毒性,可紊乱呼吸和循环。

可吸入,可经皮吸收
甲醛(福尔马林)
性状:无色液体,强烈刺激性气味
用途:组织保存、防腐、固定、环境消毒
危害:致癌性、致突变、生殖毒性、黏膜刺激性。

可吸入、可经皮吸收
二甲苯
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用途:切片脱蜡、溶剂
危害:致癌性、黏膜刺激性。

可吸入、可经皮吸收
氯仿(三氯甲烷)
性状:无色液体,有特殊刺激性气味
用途:溶剂、提取DNA/RNA
危害:致癌性、黏膜刺激性,可吸入、可经皮吸收
DMSO(二甲亚砜)
性状:无色液体,无气味
用途:细胞冻存液、蛋白溶剂
危害:黏膜刺激性,可经皮吸收
ACR(丙烯酰胺)
性状:无色液体,无气味
用途:SDS-PAGE或WB中用作成胶试剂
危害:致癌性、神经毒性。

可吸入、可经皮吸收
SDS(十二烷基硫酸钠)
性状:白色或浅黄色粉末,水溶液无色,无气味
用途:SDS-PAGE或WB中用于掩盖蛋白电荷
危害:黏膜刺激性、呼吸道刺激性,可吸入、可经皮吸收
APS(过硫酸铵)
性状:白色粉末,水溶液无色,无气味
用途:SDS-PAGE或WB中用作凝胶催化剂
危害:腐蚀性、黏膜刺激性,可经皮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