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英语改革的必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公共英语改革的必要性

作者:杨筱玲陈忠猛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1年第12期

摘要:随着英语重要性的日渐突出,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也日益体现:传统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和考试因素。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来阐述大学公共英语改革的必要性。

关键词:大学公共英语改革必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的交往和合作日渐频繁,英语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学公共英语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受到各高校的普遍重视。因此,提高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质量,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及经济的要求,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将探讨影响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几个因素。

一、传统因素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语法翻译法和结构主义听说法。教师作为课堂的主角,无论在教学内容的计划上,还是在课堂言语活动的时间分配上,都占据着绝对优势,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带给学生的只是支离破碎的语言片段。而学生则被动地听讲,死记硬背一些条条框框。这是一种单向沟通的教学模式,只强调教师的“教”。由于公共英语课时少、内容多、学生多,课堂上进行语言实践很难。课堂上教师只注重了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大量纷杂、繁琐、无序的语言现象更让学生陷入茫然、无助而又无奈的题海大战中。结果学生学了十几年的英语,还是说不好,听不懂,即“哑巴英语”。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由于受乔姆斯基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根本就是一种繁杂的以规则为基础的系统,语言学习的主要任务在于学会语法规则或语言符号的排列规律,获得语言能力,然后根据这些规则造出无限多的句子,达到使用语言之目的。所以,传统的语言教学重点只在于长期使学生有意识地学习孤立的、与现实交际情景毫无关系的语言项目;教学的中心不是交际,而是为了以后交际可能会用到的某些语言点。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差,在进行语言交际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失语现象。这就是传统语言教学方法的弊端。

二、教师因素

不可否认,教师的人格魅力、师德品行、渊博知识以及治学态度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外语学习产生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外语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法朝着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法转变,外语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必须随之转变。教师那种以词汇讲解、句法分析、翻译解释和让学生以听、看、记为主的结构教学法必须朝着怎样在稍加指引后让学生

去使用词汇和句法,怎样开口说英语、背诵课文和写作文,怎样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悟和掌握英语的交际教学法转变。教师的主要职责应该是,在学生说英语和写英语的练习中,合理而又巧妙地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修正;进行穿针引线和画龙点睛的引导以及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把

课堂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实践与感受,把大部分听力练习安排在课外时间进行。教师除了要

懂外语,还需要了解一些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了解学生的认知

和心理特征,懂得帮助学生扫除学习语言的心理障碍,懂得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懂得灵活解决教学中碰到的各种具体问题。总之,学习语言是掌握一种技能的练习过程,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的班级和不同的学生,灵活适度地把练习和表演的中心位置让给学生,自己充当好一名帮助学生修正错误的协调者、穿针引线和画龙点睛的引导者,而不是占据中心位置的演说者和表演者。

三、学生因素

外语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后,对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就显

得格外重要。有学者认为,由于动机是解决学习动力的问题,是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分析度量,因此,动机是外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学习者内在动力的驱使,可以不受外在的刺激和干扰而长时间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和动力。外语学习的内在动机包括两点:一是外语学习本身能够激发出兴趣和愉悦;二是外语学习者本人的学习态度。外在动机是指学习外语的原因存在于学习活动本身之外,是外在刺激或压力加在学习者身上引发的驱动力。当然,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对于

学习者来说,也可能两种动机同时起作用。有时候,外在动机也会转化为内在动机。例如,学

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不得不去读一篇外语故事。一开始是外在动机在起作用(为了完成作业),但读着读着学生被有趣的故事内容所吸引,从阅读中获得了兴趣,这又是内在动机在起作用了。所以,这种通过外在动机激发内在动机的方法在外语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长期保持浓厚的外语学习兴趣则至关重要。由于中国的学生是在一个语言环境不太有利的条件下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所以如果学习者没有很强的学习动机,就很难熟练地掌握英语。课堂内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而课堂外的学习时间则是充裕的。只有那种长期的、内在的、深层次

的动机才可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把课外的时间利用起来,从而长期坚持努力学习英语,直至熟练而全面地掌握英语。中国有句俗语,“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俗语与目前外语教学推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强调的都是修行者与学习者自身的努力。同一个班的学生所面对的是同一个教师、同样的教材和考试,但在同等的外语教学条件下,有的学生积极主动,出类拔萃;有的学生却被动地应付,表现平庸。

四、考试因素

公共英语考试中目前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国家的四、六级英语统考。该考试对英语教学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催生教学活动中的竞争机制,是鼓励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推动力。许多大学把这种考试与学生的毕业挂钩, 拿不到四级证书就拿不到学位证书;不少用人单位以是否获得该考试的证书来衡量应聘者的英语能力。四、六级英语考试对于公共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所起到的促进作用是肯定的,但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它限制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视野,使学生片面追求

短期效应,即通过率。这也暴露了外语教育对统考定位的不当和教学体制的薄弱环节,使外语教学仍然陷于应试教育的怪圈之中。由于应试教学与目前推行的以学生为中心、旨在提高整体素质的交际法之间的矛盾,使得交际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实施遇到了很大阻力。为了应付四、六级考试,教师和学生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进行相关的试题分析和练习,不得不把交际法搁置一边,不得不把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素质的教育目标束之高阁。统考的目的是检验教学效果,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从听、说、读、写上全面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实际能力,而不应当以应付统考为最终目标。如果简单地把过级英语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把过级考试的成绩与学历学位挂钩,会使教师和学生在统考的压力下“以四、六级考试为中心”,而忽略了对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只有摆正统考与教学的关系,把统考作为检验教学的手段,才能从实际中处理好统考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必然面临新的挑战,如何面对这些挑战,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值得从事外语教育的工作者深思。

参考文献:

[1]许洪珍.教师的魅力与课堂教学[J].大学英语,2000,(9).

[2]刘东楼.外语教学中动机问题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 2002,(4).

[3]束定芳.我看外语教学改革[J].国外外语教学,2001, (1).

[4]王宗炎.语言问题探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作者单位:江西教育学院外语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