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专题(作文素材)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的范文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的范文八大山人梅湖景区位于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是中国文化名人八大山人的故里。
这个美丽的景区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寻找灵感。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的主要特色是其独特的山水美景。
这里的山峦起伏,湖泊清澈,梅花盛开。
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当雪花飘落在梅花树上,整个景区就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丽画卷。
在湖边或山顶,游客们可以尽情欣赏到这些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除了自然美景,八大山人梅湖景区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八大山人是明代著名的文人画家,他的画作以山水为主题,充满着古朴和雅致的艺术风格。
在景区内,游客们可以参观到八大山人的故居和画室,了解他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同时,还有一些展览和文化活动,向游客们展示了八大山人的艺术成就和对自然的热爱。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还有许多其他的活动和设施,让游客们可以尽情享受到旅游的乐趣。
游客们可以选择在湖边漫步,欣赏湖光山色,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同时,还可以乘船游览湖泊,亲身体验到湖水的清凉和湖中的风光。
除此之外,景区还有一些休闲设施,如咖啡厅、餐厅和宾馆,为游客们提供了舒适和便利的服务。
在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游客们可以放松心情,远离喧嚣的城市生活,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这里的美景和文化底蕴都能够给人带来深深的感动和启发。
无论是艺术爱好者、文化追随者还是自然爱好者,都能够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感动。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批的游客。
这里的山水美景和八大山人的艺术成就都令人叹为观止。
无论是追求自然之美还是追寻文化之韵,这里都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来到八大山人梅湖景区,让我们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和灵感的涌动。
初一作文叙事:八大山人游记

初一作文叙事:八大山人游记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游玩。
爸爸告诉我八大山人原名朱耷,是明末清初的大书画家,明末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原来是明朝的王孙贵族,明朝灭亡以后,他的心情十分悲愤,出家做了和尚。
他擅长画花鸟和山水,但是画的都是残山剩水,表达出他的悲伤之情。
最有意思的是“八大山人”的来历。
他常把“八大山人”四个字竖着写,前两个字在一起既像“哭”字也像“笑”字。
后两个字在一起像“之”字,“哭之”“笑之”就是哭笑不得的意思。
听着爸爸的介绍,我怀着迫切的心情来到了景区的门口。
走进景区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条宽阔的水泥大道,大道两旁竖着两排茂密的大树,大树的脚下是嫩绿的小草,好似一群可爱的孩子围绕在妈妈的身边。
大树的旁边有两排仿古的建筑。
那灰的瓦、青的砖、白的墙,仿佛让我回到了古代,只有偶尔掠过的一两辆摩托车在提醒我现在不是古代。
我耳边听到了一了阵阵鸟儿的歌声,我的脚步和着节拍走过古色古香的仿古街道,走过优雅古朴的小桥,沿着八大山人的足迹,来到了八大山人纪念馆。
一进大门就看到有许多的古树,有古樟树、苦楮树、罗汉松等,一棵棵苍劲挺拔、枝繁叶茂。
繁茂的枝叶覆盖着青砖灰瓦白墙红柱的殿宇,显得格外清静幽雅。
阳光穿过茂密的枝叶,洒在清幽的小径上,明暗闪烁。
我沿着小径来到一条长廊。
这是一条书画廊,这里用石刻的方法展示了八大山人的许多作品。
我一边走着一边欣赏着。
我从画中果然看到了很多悲伤。
我停下脚步注视着那些画,我仿佛能看见八大山人正站在古树下抬头望着天空,脸上满是悲伤。
他打开宣纸,拿起笔,蘸满墨汁,急笔而画,把自己的悲伤扑在了纸上,最后落笔竖着写下“八大山人”。
那一阵阵悲伤和一股股墨香穿越时光向我涌来。
我轻轻的离开了八大山人纪念馆,生怕自己的脚步声打乱了这份宁静。
走出景区,一辆辆汽车在我眼前飞奔,阳光照射着高楼大厦。
城市一片繁华的景象。
我想要是八大山人如果生活在这个时代,那他笔下肯定不再是悲伤,而是喜气洋洋的和高兴快乐的。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八大山人

高考冲刺素材整理------(16)班朱哲宇人物:八大山人朱耷,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号八大山人、个山、人屋、道朗等。
他本是皇家世孙。
明亡后削发为僧,成了亡命之徒,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
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
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
朱耷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后,他选择背过身去,与世隔绝,在创作中安放自己孤独的灵魂。
用他自己的话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名言击碎须弥腰,折却楞伽尾。
浑无斧凿痕,不是惊鬼神。
——《题奇石诗》三五银筝兴不穷,芙蓉江上醉秋风。
于今邈抹浑无似,落草盘桓系社东。
——《题画》盐醋食堪,何堪人不食?是义往复之,粗餐迈同列。
——《题画》南竹不知东西亭,北竹一锭南方金。
焉得南方此北竹,鱼兮子瞻肉驴屋。
——《题花鸟册》春山颇多处,其雨过安宅,眼见二打捞,不使一笔实。
——《题画》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行书杜甫诗》十纸说有旧拓者不?此贴前少二种纸,苔纸乃其第一说也。
——《信札册》伤易则诞,伤烦则支。
——《书法四帧立轴》蕉阴有茗浮新梦,山静何人读异书。
——《题墨花图卷》素材一急公好义,至情至性人们得到了他的画都争着收藏,把它看得很贵重。
他喝酒不能喝完二升,但是喜欢饮酒。
贫困的读书人或普通百姓、宰杀牲畜的、卖酒的邀请他喝酒,他就去;每次去喝酒总是喝醉。
喝醉后创作时墨汁淋漓,也不很爱惜(自己的作品)。
八大山人多次到城外僧舍去,小和尚争着纠缠他索要画作,甚至于拉扯他的衣袖衣襟,山人也不拒绝。
朋友中有人赠送他财物,他也不推辞。
然而达官贵人想要用几两银子换一张水墨画,也得不到;有人拿绫绢来,他就径直接受,说:“我把它当作做袜子的材料。
”因此,达官贵人求他的书画,竟然反而要从贫困的读书人或和尚僧众、宰杀牲畜的、卖酒的那儿买到。
八大山人有感作文

八大山人有感作文一直以来,对于八大山人的作品,我总是怀着一种既敬畏又好奇的心情。
直到有一次,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亲身感受到了他画作中的独特魅力,那滋味儿,别提多奇妙了!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溜达进了一家小小的美术馆。
本是随意逛逛,没承想,竟在一个不太起眼的角落,与八大山人的一幅画不期而遇。
那幅画,初看时,只觉得画面简洁得有些过分。
寥寥几笔,一只孤鸟,一块怪石,几茎残荷。
可当我凑近了仔细瞧,却仿佛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拽进了画里。
先说那只鸟,孤零零地站在怪石上,眼神里透着一股子说不出的清冷和倔强。
它的羽毛,没有细腻的描绘,却让人感觉每一根都透着风,透着对这世间的不屑。
那眼睛,圆溜溜的,却又好像能看穿一切。
我盯着它看,心里忍不住想,这鸟是不是在嘲笑我这碌碌无为的人生啊?再看那怪石,歪歪扭扭,没有一点规整的样子。
可就是这歪扭,让我觉得它像是经历了千万年的沧桑,看尽了世间的悲欢离合。
石头上的纹理,简单几笔,却像是藏着无数的故事。
也许曾经有水滴在上面敲打过,也许有狂风在上面肆虐过,可它就那么静静地立着,不动声色。
还有那几茎残荷,耷拉着脑袋,破败不堪。
可细细一品,又觉得这残荷有着一种别样的美。
它们像是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又像是在坦然面对如今的凋零。
每一片残叶,每一根断茎,都好像在告诉我,生命就是这样,有起有落,不必执着。
我就那么站在画前,足足看了有半个多小时。
周围的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可我仿佛与世隔绝,整个世界就只剩下我和这幅画。
看着看着,我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生活。
每天忙忙碌碌,为了功名利禄奔波,却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就像这只鸟,看似孤独,却活得自在;就像这怪石,历经风雨,却依然坚守;就像这残荷,繁华落尽,却不失风骨。
从美术馆出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一路上,我都在回味着那幅画带给我的震撼。
回到家,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试图把那种感受记录下来。
可我发现,文字在这一刻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根本无法表达出我内心的万分之一。
游八大山人纪念馆作文

游八大山人纪念馆作文
游八大山人纪念馆。
哇,这天气真是太给力了,阳光正好,微风不燥,简直就是出
游的好日子!八大山人纪念馆,我来了!
一进门,我就被这些古老的文物给吸引了。
看这画,简直就像
真的山和水跳出来了一样,太逼真了!还有这些古董,虽然看上去
有点旧旧的,但都是宝贝啊,都是历史的见证!
走出展厅,外面有个小花园,还挺不错的。
树荫下有几个人在
聊天,看起来挺悠闲的。
小桥流水,还有个亭子,要是我带本书过来,坐这儿看一天都没问题!
突然,我听到一阵笑声,原来是几个小朋友在草地上玩耍。
看
他们玩得那么开心,我也想加入他们了!这纪念馆不仅仅是个看文
物的地方,还是个让人放松、享受生活的好地方。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该回家了。
回头看看这八大山人纪念馆,
真是个值得一游的好地方!下次还得再来,好好感受下这里的文化气息!。
游八大山人纪念馆作文

游八大山人纪念馆作文•相关推荐游八大山人纪念馆作文当代文学家余秋雨先生曾在《文化苦旅》一书中写道:“恕我直言,在我到过的省会中,南昌算是不太好玩的一个。
幸好它的郊外还有个青云谱。
”他所说的青云谱,正是指今天爸爸妈妈带我来到的八大山人纪念馆一带。
那里真的会有他所说的那么好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见识一番。
纪念馆就在不远处了,我环望它的四周,许多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映入眼帘:白色的围墙、深色的砖瓦……让人仿佛回到了那神秘的几百年前,也让我的心情不由得激动起来。
终于来到了期待已久的八大山人纪念馆门口,我好奇地走进了这深藏玄机的雕花圆门,只见馆内环境幽雅、绿树成荫,把那刺眼的阳光幻化得十分柔和、温纯,还不时传来一阵清风,令人神清气爽。
我们顺着平整的石板路缓缓走着,看到了八大山人的简介: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请初的杰出画家,生于明天启六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626—1705),享年80岁。
他姓朱名耷,号八大山人。
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
十九岁那年,明亡清立,他避世怀故,一度隐居,削发为僧,开始了充满坎坷、孤寂贫寒的艺术生涯……我看了才恍然大悟——我以前一直以为八大山人是“八个在山里的人”呢。
了解到八大山人的生平之后,我们又继续兴致勃勃地进行观赏。
穿过一座精美的拱形门,出现了许多宽敞的陈列室,其中都陈列着八大山人生前的画作。
那些画作大部分都是描绘松莲石鸟这四个景物的,我还发现,他画中的`鸟与其他人的画法有所不同,那些鸟的眼睛都画得十分奇异、夸张:眼眶很大,眼珠点在眼眶的上边缘,仿佛带着悲愤,原来这充分流露出的是八大山人自己对清朝统治的不满和怨恨。
他画的其他事物也是一样,尤其是他在书画上的落款,把“八大山人”四个字连草写成形似“哭之笑之”的模样,寓意“为故国的沦亡而痛哭,为自己正在苟且偷生而苦笑”。
我不禁对他的豪迈倔强、磊落的个性和傲霜不凋的精神产生敬佩。
从一个盛开着纯洁美丽的荷花塘出来,就算是参观陈列室的终结,来到了站在圆石上的八大山人铜像前。
游八大山人梅湖景区作文400字

栖息于我国江苏省中部,是迷人的八大山人梅花湖景区。
这个隐藏的
宝石是自然爱好者和文化爱好者的天堂想象一下在充满活力的梅花的田野中漫步,同时被宁静的湖泊的舒缓的声音所震撼。
但还不止于此——传奇学者,书法家,画家八大山人的旧居为该地区增添了迷人的
历史魅力。
不要错过将自己浸泡在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挂毯中的机会,因为你探索了吸引人的景观,揭开了这个非凡地方的秘密。
这是自然
美貌和文化诱惑的完美结合会让你陷入困境!
八大山人梅花风景湖区域是一个总的展示点,特别是当春季滚滚,梅花爆发成粉白色的暴动时。
空气充满了鲜花的甜味,环绕着开花树的
湖的目光绝对是下巴滴滴。
等等,还有更多!你可以亲自踏入八大山人的世界通过访问他的旧居。
这就像步入时空机器,有我国传统建筑和各种文物,可以让你窥见他迷人的生活和遗产。
这是现实生活中的
童话故事,你不会想错过的!
除了漂亮的梅花和凉爽的历史斑点外,景区还有一大堆外事要做,如
在和平湖上划船,在小径上徒步旅行,用一些我国传统茶叶冷却。
这
是自然,文化,趣味的伟大结合,所以如果你进入我国的艺术,历史,只要进入自然,就要检查八大山人梅花湖景区。
这是真正的交易!。
八大山人游记作文

八大山人游记作文第一篇:八大山人游记——印象深刻的山水之旅我有幸参观了中国著名画家八大山人的故居,这次游记将带您一同体验我在八大山人的故居所度过的美妙时光。
八大山人的故居位于湖北省的一个小山村中,周围环绕着茂密的竹林和清澈的溪水,宛如世外桃源一般。
进入八大山人的故居,我不禁被它那古朴而充满韵味的建筑所吸引。
整个故居由数十间石头和木头结合的房屋组成,建筑风格典雅古朴,富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我首先参观了八大山人的书房,那里陈设着古书和字画,书架上摆放着各种珍贵的文献,墙壁上挂满了他的画作。
八大山人的画作以山水画为主,绘画风格独特,墨色淋漓,以自然山水为主题,寄托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接着我参观了八大山人的庭院,庭院中有着各种美丽的花草树木,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花香。
庭院四周是一片翠绿的竹林,耳边不时传来竹叶摩擦的声音。
庭院中还有一条红色的小石板路,一直延伸到庭院的尽头,我顺着小路前行,迎面而来的是一幅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
在参观结束后,我沿着山路又继续向前前行。
山路旁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水流潺潺,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溪水两旁有着各种各样的水草和小鱼,我感到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般的奇妙之地。
这次八大山人的故居之旅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深入了解了八大山人的艺术成就,也领略了那份宁静和自然之美。
我相信,这次旅行将成为我一生中美好的回忆。
第二篇:八大山人游记——感受八大山人文化的魅力近日,我有幸前往湖北省参观了八大山人的故居,实地体验了八大山人文化的魅力。
这次八大山人之旅让我深受启发,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八大山人是中国画坛的巨匠,他的作品以山水画为主,笔墨淋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他的故居位于湖北的一个小山村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走进八大山人的故居,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感受到了他的创作灵感源泉。
八大山人的故居建筑独特,富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故居周围有着茂密的竹林,蜿蜒的小溪流经庭院,一泻而下,溪水清澈见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大山人专题(一)身世:皇族、亡国八大山人原名朱统,乳名朱耷,明太祖朱元璋十世孙。
号八大山人、雪个等。
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
八大19岁那年,明朝覆灭了,清廷旋即对朱明宗室展开追捕和杀戮。
锦衣玉食的皇孙,瞬间沦为亡命江湖的逃犯。
当显赫的地位与优越的生活完全丧失,八大已经没有了选择,他只得遁入空门。
但国破之痛,家亡之恨,自始至终贯穿着八大的一生。
长期的痛苦压抑,使八大的身心饱受摧折,绘画成了他惟一的宣泄途径。
朱耷画山水,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可见朱耷寄情于画,以书画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
在朱耷的画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签押,仿佛象一鹤形符号,其实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组成,借以寄托怀念故国的深情(甲申三月十九日是明朝灭亡的日子)。
朱耷六十岁时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他在署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
其弟朱道明,字秋月,也是一位画家,风格与乃兄相近,而且还要粗犷豪放。
他的书画署名为牛石慧,把这三个字草书连写起来,很象“生不拜君”四字,表示了对满清王朝誓不屈服的心情。
他们两兄弟署名的开头,把个朱字拆开,一个用“牛”字,一个用“八”字。
这样隐姓埋名,可谓用心良苦。
(二)性格:嗜酒、疯癫人们得到了他的画都争着收藏,把它看得很贵重。
他喝酒不能喝完二升,但是喜欢饮酒。
贫困的读书人或普通百姓、宰杀牲畜的、卖酒的邀请他喝酒,他就去;每次去喝酒总是喝醉。
喝醉后创作时墨汁淋漓,也不很爱惜(自己的作品)。
八大山人多次到城外僧舍去,小和尚争着纠缠他索要画作,甚至于拉扯他的衣袖衣襟,山人也不拒绝。
朋友中有人赠送他财物,他也不推辞。
然而达官贵人想要用几两银子换一张水墨画,也得不到;有人拿绫绢来,他就径直接受,说:“我把它当作做袜子的材料。
”因此,达官贵人求他的书画,竟然反而要从贫困的读书人或和尚僧众、宰杀牲畜的、卖酒的那儿买到。
一天,忽然在他的门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哑”字,从此对人不说一句话,然而喜欢笑并且更喜欢喝酒了。
有人请他喝酒,他就缩着脖子、拍着手掌"哑哑"地笑。
又喜欢游戏猜拳,赌酒胜了就“哑哑”地笑,输得多了就用拳打胜者的后背,更"哑哑"地笑个不停。
喝醉了就常常叹息抽噎落泪。
(三)书画:至简、怪异八大由于他的特殊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使他的画作不能像其它画家那样直抒胸臆,而是通过他那晦涩难解的题画诗和那种怪怪奇奇的变形画来表现。
例如他所画的鱼和鸟,寥寥数笔,或拉长身子,或紧缩一团,倾是而非。
特别是那对眼睛,有时是个椭圆形,都不是我们生活中所看的鱼、鸟的眼睛,生活中鱼、鸟的眼睛都是圆圆的,眼珠子在中央也不会转动。
八大的鱼、鸟的眼珠子都能转动,有时还会翻白眼瞪人哩。
他画的山石也不像平常画家画那个样子,浑浑圆圆,上大下小,头重脚轻,他想搁在哪里就在哪里,也不管它是不是稳当,立不立得住。
他画的树,老干枯枝,仅仅几个杈椰,几片树叶,在森林中几万棵树也挑不出这样一颗树来。
他画的风景、山、光秃秃的树,东倒西歪,荒荒凉凉,果真有这么个地方,我想谁也不肯到这里来安家落户。
对晤八大画作,扑面而来的是铜驼之悲、愤世之慨。
他画山水,常常残山剩水、天寒地荒;他画树木,往往枝枯干秃,东歪西斜。
他画鱼鸟,那些鱼长着人眼,眼珠上翻,一副“白眼向天、冷眼观世”的神情;那些鸟呢,耸肩缩颈,单足蜷曲,一种“受辱不屈、势不两立”的姿态。
还有那些残花、败叶、颓屋、危石,在他笔下或变形,或夸张,完全跳出正常的美学范畴,袒露出无穷的冷酷、桀傲、惊警、丑陋……在八大那里,每每一条鱼,一只鸟,一只雏鸡,一棵树,一朵花,一个果,甚至一笔不画,只盖一方印章,便都可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可以说少到不可再少了的程度。
前人所云“惜墨如金”,又说“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只有八大才真正作到了这点,可谓前无古人,后难继者。
八大山人的《古梅图》,全图仅画一株虬根曝露、半身残损的古梅,尽管伤痕累累,依旧傲然兀立。
一束新枝从老干旁横逸出来,绽放出几朵稀巯的梅花,显出凛然生机,与枯死的另一半形成强烈对比。
梅花向来是中国画家的挚爱,八大的古梅,则更像自我写照:虽然身心俱残,却改变不了他的故国之思,阻挡不了他的重生渴望,他还在顽强地等待春消息。
八大山人的《孔雀图》,画面上有一块残破的石壁,石壁的角落里有牡丹和竹叶,石壁下有一块石头,石头上站着两只孔雀。
这几个意象,本来是花鸟画中的传统素材,但通过变形处理和艺术创造突出了一种丑怪的风格。
石头尖而不稳,孔雀奇丑无比,尾巴上有三根雀翎。
画面上题诗一首:“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强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
”辛辣地讽刺了那班头戴三眼花翎乌纱帽的汉族大地主屈膝求荣、投降新主子的奴才丑态。
朱耷作《孔雀图》时,已是65岁高龄,据明朝灭亡已有46年。
46年光景,八大山人仍能保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对卖主求荣的嗤之以鼻,实在难能可贵。
【典故】诗中“三耳”的典故出自《孔丛子》里所记的“臧三耳”。
臧是个奴才,奴才的本性是:逢迎拍马、唯命是从和告密他人,所以比平常人要多一只耳朵。
清代官员中顶戴“三眼花翎”者是高等级的官。
花翎是皇帝赏赐的,画中孔雀只有三眼花翎,用来影射那些只晓得奉承溜须的高官,说他们是奴才。
“坐二更”更是直截了当地讽刺奴才的。
当年康熙下江南巡行之时,这些官员纷纷来接驾,本来皇帝是五更天才到,他们二更时便早早赶在那里等着皇帝的到来。
八大山人的《孤禽图》,整幅画的画面,仅在中下方,绘一只水禽,鸟的眼睛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一副白眼向天的神情。
禽鸟一足立地,一足悬,缩颈,拱背、白眼,一副既受欺又不屈,傲兀不群的情态。
一股冷漠倔强之气从黑鸟的身姿和眼神里透出,有种横眉冷对大千世界的气势。
形象洗练,造型夸张,表情奇特,构图奇妙,笔法雄健泼辣,笔势朴茂雄伟,墨色淋漓酣畅。
流露出愤世嫉俗之情,透露出雄健简朴之气,反映出孤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具有奇特新颖,出人意表的艺术特色。
八大山人的《杨柳浴禽图》。
这幅画是78岁时所画。
画面是:一个山坡上,一株老树,树干屈曲横斜,伸向山谷。
山坡上斜立着一块岩石,支撑着横斜的树干。
一只乌鸦站立在树干上,仰头侧立,我们甚至看不到它的眼睛,但能感到它寂寞而倔强的心灵。
这位才华横溢的僧人画家,似乎超然世外,实际上对现实人生体察入微。
他以避世的心态度过了79年的漫长人生,其实心里并不超然。
他有一首题画诗,写的是:“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特殊的身世、家国的变乱从来没有从他的脑海中离开,他对清王朝心有愤懑,对故国常怀哀思。
身在六根清净的寺院,可他血脉中,流的毕竟还是朱家天子的龙血。
(四)评价:(1)“眼高百代古无比,书法画法前人前”是清“四僧”之一石涛对八大的赞誉。
(2)齐白石曾作诗一首:“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3)乾坤中的一草亭,江海中的一浮鸥,宇宙中的一只船,反映出人的生命困境以及从此困境中突围的可能路径。
这是一种深层的生命自信。
我们每个人都是渺渺宇宙的一个点,八大山人也有此认知,他早年号雪个、个山,自称“个山人”,这个“个”就是乾坤中之一“个”,一点。
个,也可解释为竹,雪个,即皑皑白雪中的一枝竹,白色天地中的一点青绿。
在《个山小像》中,八大山人录其友人赞语:“个,个,无多,独大,美事抛,名理唾……大莫载兮小莫破。
”八大山人想要告诉人们的是:我山人是天地之中的一个点,虽然只是一点,当我抛弃欲望的追求,唾弃名理的缠绕,获得自身的独立的时候,我就可以齐同世界,拥有世界,我就是大全。
八大山人笔下的一朵小花,一枝菡萏,一羽孤鸟,都是一“个”,一点,一个充满圆足的生命。
八大的自尊缘此而出。
——《乾坤草亭》(4)比如,我的画留的空白很多,因为我知道白和黑同样重要。
中国绘画就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笔墨的“有”和画面空白的“无”相互辉映才造就了国画之美。
这就好比一个伟大的建筑师,难道他仅仅是在设计一个建筑吗?当然不是,他是在塑造建筑后的一片天。
建筑师的伟大不仅是他设计的建筑漂亮,建筑后面的那片天空也要非常漂亮。
中国画家要时刻记住这一点,不要在用墨的时候忘记了白纸。
一位中国画大师,他深知,在他下笔那一刻,不仅应留意笔墨之间,更重要的是笔墨后的那片空间的塑造。
元代山水画家倪瓒的画就非常注重黑白间的比例,比如他的《容膝斋图》,几棵小树,一个茅亭,朦胧的远山,没有人物,没有动态。
然而,你一看就能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一种天荒地老式的沉默和寂寞。
八大山人画的鸟,蜷曲着身子,寥寥几笔,把鸟的全部内在生命表达得淋漓尽致。
我在一篇论八大山人的文章中说过,“八大山人的画渐渐趋近他语言符号的本体,或者换言之,他的画就是一种符号性的空前伟岸的语言”,他的画已经撇除了一切的繁文缛节、一切的矫揉造作和一切的事功媚俗,剩下的只有“士气”的符号,简捷清纯、精微广大、高明中庸。
——《范增开讲》(五)习作赏析八大山人:孤独者的光芒墨点。
雨点。
泪点。
狂泻而下。
一张苦瓜似的脸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泪,分不清是墨点,雨点,或是泪点。
水墨交融,使这张脸阴愁惨淡、面目模糊。
写到八大山人,仿佛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副情景。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在斯德哥尔摩发表过一篇著名的演讲。
他说:“日本古代的和尚在雪地里作诗,感叹生命和自然,然后在雪夜中去找其他和尚对话。
”这种超然物外而又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情境,使西方人产生浓郁的兴趣与好奇。
这种精神与情境,对中国人来说,是何等熟悉?南昌人朱耷,在历史上就是这样一位亦僧亦道、亦画亦诗的人物。
他自号八大山人,字雪个。
“八大”这个名字究竟何意?学者赵力华近有新解,将“朱耷”二字拆开,“朱”字去“牛”,“耷”字去“耳”,去“牛耳”之后,便剩下“八大”——“八大”者,失去“牛耳”(统治权)之人也。
“雪个”。
白色的雪地仿佛一张铺开的宣纸,上面书写着一个个“个”字,像一个清晰的哑谜。
后人有的认为,“雪个”有暗喻自己出家后,一尘不染之意,又有自己作为明皇室后代,对异邦占领江山,深怀雪恨抒个痛快之意。
但我更愿意单纯地把它看成雪地上美丽的鸟迹,让它如同传说一样引人遐想,令人难以忘怀,无法释念,所谓“雪泥鸿爪”是也。
那个为其留下雪泥鸿爪的地方,抑或说一张供雪个作画的大纸,即是吾乡。
而其款识中我们还依稀可辨个山、人屋、刃庵、破云樵者等稀奇古怪的字号,它都是八大山人用那支奇崛的笔勾划在上面的。
当年八大山人那袭厚重僧袍,裹藏着的是一颗大孤独的心。
这颗心其时绝没有几个人能理解,它隐忍着多少痛苦、绝望、泪水与寂寞,当这颗心再也容纳不下如此多的痛苦而要迸裂时,便有了亘古孤绝的八大山人的画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