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素养考试模拟题(2020年整理).pptx
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试卷一、填空。
(每空1分,共15分)1.《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四个学习领域。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地发展。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和基础之上。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与的过程。
5.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更要关注他们在的变化和发展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多项)填在上。
(每题1分,共6分)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①现实的②有意义的③科学的④富有挑战性的2.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①组织者②传授者③引导者④合作者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被细化为四个方面:。
①情感与态度②知识与技能③数学思考④数与代数⑤解决问题⑥空间与图形⑦统计与概率⑧实践与综合应用4.《数学课程标准》所使用的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有。
①理解②了解(认识)③体验(体会)④灵活运用⑤掌握⑥探索5.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数的认识②测量③数的运算④常见的量⑤式与方程⑥探索规律6.数学。
①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②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③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④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三、判断。
(每题1分,共4分)1. “实践活动”是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
()2. 在第二学段,“数的运算”要求学生能笔算三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
()3. 在第一、二学段中,课标没有安排“中位数”、“众数”的内容。
()4.“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第二学段的内容。
()四、请你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每题2分,共4分)0.5x-2=24 m÷0.6=4.5五、简答。
(11分)《课程标准》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中,对第一、二学段分别提出了哪四条教学建议?(1)第一学段教学建议:(2)第二学段教学建议:(3)试分析这两个学段的教学建议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一、填空。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测试题及答案推荐研究交流:XXX数学教师素养大赛试卷得分评卷人:第一部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40分)一、填空。
(每空1分,共15分)1.《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研究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量与测度、统计与概率四个研究领域。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基础之上。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与数学之间的交流过程。
5.对学生数学研究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研究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研究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多项)填在上。
(每题1分,共6分)1.学生的数学研究内容应当是有意义的、科学的、富有挑战性的。
2.教师是数学研究的组织者、传授者、引导者、合作者。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被细化为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4.《数学课程标准》所使用的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有理解、了解(认识)、体验(体会)、灵活运用、掌握、探索。
5.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测量、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式与方程、探索规律。
6.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三、判断。
(每题1分,共4分)1.“实践活动”是第二学段的研究内容。
(错误)2.在第二学段,“数的运算”要求学生能笔算三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
(错误)3.在第一、二学段中,课标没有安排“中位数”、“众数”的内容。
(错误)4.“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第二学段的内容。
(正确)四、请你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每题2分,共4分)0.5x-2=24解:0.5x=26,x=52m÷0.6=4.5解:m=2.7五、简答。
(完整版)(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测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苏州市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试卷一、填空。
(每空 1 分,共15 分)1.《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四个学习领域。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地发展。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和基础之上。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与的过程。
5.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更要关注他们在的变化和发展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多项)填在上。
(每题1 分,共6 分)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①现实的②有意义的③科学的④富有挑战性的2.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①组织者②传授者③引导者④合作者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被细化为四个方面:。
①情感与态度②知识与技能③数学思考④数与代数⑤解决问题⑥空间与图形⑦统计与概率⑧实践与综合应用4.《数学课程标准》所使用的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有。
①理解②了解(认识)③体验(体会)④灵活运用⑤掌握⑥探索5.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数的认识②测量③数的运算④常见的量⑤式与方程⑥探索规律6.数学。
①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②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③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④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三、判断。
(每题 1 分,共 4 分)1. “实践活动”是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
()2. 在第二学段,“数的运算”要求学生能笔算三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
()3. 在第一、二学段中,课标没有安排“中位数”、“众数”的内容。
()4.“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第二学段的内容。
()四、请你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每题 2 分,共 4 分)0.5x-2=24 m÷0.6=4.5五、简答。
(11 分)《课程标准》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中,对第一、二学段分别提出了哪四条教学建议?(1)第一学段教学建议:(2)第二学段教学建议:(3)试分析这两个学段的教学建议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得分评卷人第二部分数学专业知识(100 分)一、填空。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质测试题和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质测试题及答案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得分评卷人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24分)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16分)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课程,自小学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课时。
(A )A.必修 3 3 B。
必修 1 1 C.选修 3 3 D。
选修 3 4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B)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C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C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三、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的答案是符合题意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020年小学数学教师综合素质大赛专业知识测试题(全市)

6.如图所示,在ΔABC 中,∠ABC=90°,AB=BC,M 是 BC 上一点,连接 AM,N 是 AB 延长线上一点,CN 与 AM 垂直,求证:BM=BN。
(2)请你设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过程。(12 分)
2.计算:
a
2a 2 16
a
1
4
3.计算:
2
tan
60
cos 30
3
(1)0 2
-
log 2 8
2.甲乙丙三队同时各种 400 棵树,当甲队把 400 棵树全部种完时,乙队还有 150 棵没有种,丙队只种了 220 棵,当乙队把所有树种完时,丙队还有多少棵树没种?
3.一个直径为 50 公里的圆形人工湖,某游船从码头甲出发,匀速直线行驶 30 公里到码头乙停留 36 分钟,然 后以相同的速度继续匀速直线行驶到与码头甲直线距离为 50 公里的码头丙,共用时 2 小时。问该游船的行驶 速度是多少?
2ab
1 4a2
2ab2 的值。
6.计算:
2019 2018 2020 2019 2020 -1
2020 2019 2021 2020 2021-1
2021 2020 2022 2021 2022 -1
四、解决问题(每题 4 分,共 24 分)
1.某商品按定价出售,每个可获 60 元的利润。按定价打八折出售 10 个所获的利润,与按定价每个减价 30 元 出售 15 个所获得的利润相同。该商品定价为多少元?
=100+50
=150(名)
=150(名)
4.教师提示学生看两个算式的结果都是 150,所以,(4+2)×25=4×25+2×25。得出结论:两个数的和与一个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质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质测试题及答案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得分评卷人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24分)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16分)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课程,自小学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课时。
(A )A.必修 3 3 B。
必修 1 1 C.选修 3 3 D。
选修 3 4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B)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C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C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三、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的答案是符合题意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020年小学数学教师编制考试数学专业基础知识模拟考试题及答案(三)

2020年小学数学教师编制考试数学专业基础知识模拟考试题及答案(三)一、选择题:1.在常态下,教师素质的发展遵循这样的轨迹,即由幼稚型→成熟型→专家型逐渐提升,呈( 梯级上升)趋势。
2.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属于学校 (B 微观层面 )的规划,是对学校师资建设规划的具体落实.3.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应本着“点面结合、分类指导”的原则,通过制度设计,引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厘清专业定位,明确奋斗目标。
4.应采取专业发展导向的教师评价策略,综合各种可能获得有效信息的途径与方法,建立教师自我控制与同行评议相结合的机制。
5.在情绪理性疗法的ABC理论中,最重要的是,即人们对某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A A B B C C6.在现代家庭的生育、经济和情感功能中,最重要的是情感功能 .7.头脑风暴法具有去行政化、去权威化的特点,宽松的氛围、自由的表达,是集体产生“金点子”的必要条件。
8.价值取向反映了大千世界中一切在人内心深处轻重主次的地位。
9.师德问题之所以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有更深层的社会原因,折射了社会改革的深层矛盾,是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体现,网络社会资讯手段的发达、社会对教师的高期待值更凸显了师德问题。
10.师德制度化是国际化的潮流,发达国家如英、美、德等都对师德有明确具体的规定。
11.我国在2008年重新修订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提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六条师德规范。
12.属于师德理想层面的高要求,如: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13.师德规范中有属于师德规则的底线要求,如: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14.由于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师德表现出自觉性、创造性、情境性、深远性的特点。
15.下列不属于校园合理辐射区域的是:学校监护责任向家长监护责任转移之后的区域。
16.校园暴力的构成要素包含:空间要素、主体要素、心理要素、被害要素、行为要素。
2020小学数学教师职称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

2020小学数学教师职称考试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选择题。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③)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②)。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③自己创造教材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③)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① )的教学。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5、“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① )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7、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③)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8、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② )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9、“用数学”的含义是(②)。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10、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④)。
①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②认真备课,认真上课③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④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二、填空题1、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2、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3、《新课程标准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4、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观察下面的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1)到 2006 为止,A、B、C、D 各组有几个数? (2)D 组第 41 个数是几? (3)198 在哪一组里? 9、四个一样的长方形和一个小正方形(如图)拼成了一个大正方形。大正方形的面积是 121 平方米,小 正方形的面积是 9 平方米。那么长方形的长是多少?, 10、若干同样的盒子排成一排。小华把 70 多个同样的棋子分装在盒子中,其中只有一个盒子没有装棋子, 然后他出去了。小兵从每个有棋子的盒子里各拿出一个棋子放在空盒内,再把盒子重新排一下。小华回来 仔细查看了一番,没有发现有人动过这些盒子里的棋子,你知道盒子有多少个吗?棋子有多少个呢? 11、下图(1)中有多少个三角形?下图(2)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图1图2
4、10 个队进行循环赛,需要比赛()场。如果进行淘汰赛,最后决赛出冠军,共要比赛()场。
5、用一根绳子测量井台到水面的深度,把绳子对折后垂直到水面,绳子超过井台 15 米,把绳子三折后垂
直到水面,绳子超过井台 4 米。求绳子长和井台到水面的距离。
答案:第一部分:略 第二部分: 第一题:先看目标定位。新课程提出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新型 目标。本课在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知识与技能目标明显不到位。本节课的教学应 涉及到有关“和”或“被减数”为 8 的所有加减法(加数或减数为 0 的除外),但这位老师的教学只是“5+3”, 而且就“技能”的形成,新课程倡导的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的训练来实现的,这位老师所做的单 一操作显然是与此相违背的。在答卷中,有许多老师提出,如果让他来上这节课,绝不会让学生做这种“穿 20 串”和“装 20 袋”的机械式练习。就“过程与方法”来看,“5+3”的教学是建立在“10 以内的数的组成与分解” 这一知识点的基础之上的。本课教学应借助于前面“和”或“被减数”为 6、7 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并通过 多层次训练,帮助学生正确建构。而这位老师的教学中,根本就没有体现这一知识形成过程,更莫谈帮助 学生知识“建构”,而且使用的“方法”机械单一,并没有将数学知识从“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提升出来。其实,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源于实践,但决不能终于实践。或许有人认为,这只是课堂教学的某一个环节,其实 明眼人稍作思考,就会明白这一环节所需要的时间绝对在 20 分钟以上。综上所述,本课教师的目标定位是 有失偏颇的。再看过程实施。《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 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里的“过程”大体上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现实际问题中的数学成分,并对这些 成分做符号化处理,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二是在数学范畴之内对已经符号化了的问题做进一 步抽象化处理,从符号一直到尝试建立和使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发展更为完善、合理的数学概念框架。本 课知识与学生前面学习的有关“和”或“被减数”为 6、7 的加减法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教师的课堂应重在帮 助学生领悟这种借助于“10 以内的数的组成与分解”来计算加减法的思路,并帮助学生正确建构。而这位老 师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的学习停留在实践的层面,并没能“对这些成分做 符号化处理”,更谈不上“建立和使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发展更为完善、合理的数学概念框架”中
学海无涯
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素养考试模拟题(附答)
第一部分[数学课程标准基础知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人人学
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
性
性和
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
的发展。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
3、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
方式。
、
。
、
、Hale Waihona Puke 和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海无 涯
(一) 一、填空题(30 分) 1、按规律填空。8、15、10、13、12、11、()、()。 1、4、16、64、()、()。 2、两数相除,商为 1800,如果被除数缩小 50 倍,除数扩大 20 倍,那么商就是()。 3、小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 780 末尾的“0”漏写了,结果得到商是 80,正确的商应该是() 4、10 个队进行循环赛,需要比赛()场。如果进行淘汰赛,最后决赛出冠军,共要比赛()场。 5、我是深圳路小学教师我是深圳路小学教师我是…………依次排列,第 2006 个字是()。其中有()个 师字。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和
的基础上。
5、《数学课程标准》中把知识技能的达成目标分成 、 、 、 四个层次。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
案例 1:一位老师在数学课上讲 10 以内的加法:5+3=8。他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将黄的、红的橡皮
泥分别搓成小球,然后要求在每个竹签上穿上 5 个黄色的和 3 个红色的小球,要连续穿 20 串;一组在一个
筐中捡出 5 个蓝色的和 3 个绿色的橡皮泥装成一袋,连续装 20 袋。学生的情绪很高,过了一段非常愉快的
时光。教导主任看完后,评价这一节数学课说:“这种课不像数学课,倒像一节手工课,是四不像的课,教
学目的不明确,教学重点不突出。”这位教
3、小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 780 末尾的“0”漏写了,结果得到商是 80,正确的商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