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母亲分苹果引发的思考

合集下载

【读后感】两个母亲分苹果_1000字

【读后感】两个母亲分苹果_1000字

【读后感】两个母亲分苹果_1000字在这个故事中,作者描绘了两个母亲争夺苹果的场面,通过这个场景来揭示人性的弱点和人与人之间的争斗。

故事的开头,一个母亲给了两个孩子一个苹果,并告诉他们要公平地分享。

孩子们开始吃苹果,但很快就产生了争吵。

他们争论着谁能得到更多的苹果,最终两个母亲介入,开始为苹果争夺。

这个故事揭示了人性的贪婪和争斗的本质。

人们天生有占有欲望,总是想要得到更多的东西。

在这个故事中,孩子们就是这样。

他们不满足于一个苹果,而是要争抢更多的苹果。

这种贪婪和争斗的本质存在于每个人之中,有时候甚至会导致破坏与冲突。

故事中的两个母亲也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对立。

虽然他们本来是好朋友,但在争夺苹果的过程中,他们逐渐产生了矛盾和对立。

为了争取自己孩子的利益,她们不再合作,而是互相攻击对方。

这种对立和矛盾会破坏原本的友谊和互助关系,使人与人之间产生隔阂和敌意。

故事最后的转折点给了读者一种思考的角度。

当两个母亲开始争夺时,一个陌生的女人走了进来,她却没有带来争斗,而是分享了她的苹果。

这个陌生的女人用她的善良和大公无私来打破了争斗的局面。

她的出现让人们反思这种争斗和冲突是否有必要,是否可以通过友好和分享来解决问题。

整个故事给读者带来了很多启示。

人们应该控制自己的贪婪和竞争心理,学会分享和合作。

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友善和互助的态度,而不是互相攻击和对抗。

善良和大公无私是解决争斗和冲突的关键。

只有真正的善良和大公无私才能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和平地解决问题。

通过这个故事,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必须反思和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如何与他人和平相处。

也要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的善良,以此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个故事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和教训。

分苹果的启示_450字

分苹果的启示_450字

分苹果的启示_450字
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天,妈妈从市场里回来,手里拿着一袋苹果。

我和几个姐姐们都很开心,因为又有水果可以吃了。

妈妈把苹果逐一放到桌子上,每个苹果都大小不一。

我是个馋嘴的人,而且人人都有自私的心里,我当然也想得到一个最大的苹果。

当我正想说出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却想起了舅舅在我儿时常常对我说的一个故事——《孔融让梨》。

我喃喃自语道:“故事中的孔融是先把最大的梨让给别人,然后才能得到家长的表扬的,如果我想得到表扬,那是不是也要让出最大的那个苹果?”我犹豫了,迟疑了一下,刚要说出口的话又被咽了下去。

转而对妈妈说:“妈妈,我要最小的那个苹果就可以了。

”谁知,这席话不但没有被妈妈表扬,反而妈妈还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我知道你说的并不是真话。

人人都会有私心和好胜的心里,都想得到最好的。

但是你如果想得到最好的那个,前提是必须先要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我们也可以通过小比赛来获取最好的。

记住,以后做事不能耍小聪明,如果你想要成功,就必须付出同样的努力去争取!”最后,我不但没有得到一个最大的苹果,反而真的得到一个最小的苹果。

姐姐们那通过小比赛来得到的苹果都比我的大,
我不禁沮丧。

但这看似平凡的经历,却有着不平凡的轻重。

每一句话都那么重要,字字刻骨,妈妈的话必将影响我一生。

分苹果故事的启示演示文稿

分苹果故事的启示演示文稿

另一封信是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写的:小时候, 有一天妈妈拿出几个苹果,大小不同。我和弟弟们都 争着要最大的,妈妈把那个最红最大的苹果举在手里, 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红最大最好吃,谁都想得到 它。很好,那么,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 坪分成三块,你们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 快最好,谁就有权利得到它。”我们三人比赛除草, 结果,我获得了那个最红最大的苹果。我非常感谢母 亲,她让我们明白了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
这里的“妈妈”,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妈妈,是指管理者、 决策者、领导者。每一位管理者如果主观意识强于客观标准, 不管你的主观意识出发点有多好,效果都不会好,更何况掺杂 着个人的感情和个人利益的主观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分苹 果的故事对个人的心态和团队氛围的启示不可小觑,对社会机 制也有警示作用。 故事三注释: 1、制度制定了要执行,不能以个人感情代替管理。 2、制度的不执行就会挫伤执行者的积极性。 3、一个好的机制能使坏人变好,一个坏的机制能使好人变坏。 4、公平、公正才能使员工心服口服。
文化管理学习文章
【1】
海景花园酒店管理公司
一封信是一个来自监狱的犯人写的:小时候,有 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大小不同,我非常想要那个 又红又大的苹果。不料,弟弟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 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 把好的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我 灵机一动,立即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最 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把那个又红 又大的苹果奖给了我。从此,我学会了说谎。
这两个故事的确让人扼腕叹息,仔细思索,余味无 穷。一个中国人看到这两个故事后,也讲了一个苹果的 故事,前半部分与后一个故事相同,妈妈确定了分苹果 的原则后,老大立即拿起工具在烈日下干了起来。等到 老大干完那块草坪的活,汗流满面地来到妈妈跟前时, 桌上只剩那个最小的苹果。两个弟弟正在妈妈身边,乖 顺地啃着又红又大的苹果。老大哭叫着:“说好的,谁 干得好,谁吃大苹果。”妈妈怒斥道:“你的动机就不 对,你干活只想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老大争辩道: “可弟弟他们并没有干活呀?”妈妈怒气冲天:“既然 你这么会干,你为什么不替他们干了?”老大呜咽着无 奈地离开,身后传来妈妈和弟弟的欢笑声。作者写完这 个故事后评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中国的某个地方,但 今天仍在继续,这个看似简单、平常的故事蕴含着深刻 的道理。在管理工作上,仔细品味分苹果的故事,琢磨 其中的道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是很有教益的。

两个妈妈分苹果,结果两孩子竟一个进监狱一个到白宫

两个妈妈分苹果,结果两孩子竟一个进监狱一个到白宫

两个妈妈分苹果,结果两孩子竟一个进监狱一个到白宫每个人刚出生时,第一眼看到的是自己的母亲,最早接受的也是来自于母亲的教育。

美国一名著名的犯罪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在全美选出50名成功人士,这些人都是各自的行业中的精英,获得过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个有犯罪纪录的人,心理学家分别给他们写信,请他们谈谈母亲的教育对自己的影响。

加微信教你轻松月入10万:ybi131419半个月后,心理学家收到大量回信,其中的两封信很有意思,都是讲述母亲小时候给他们分苹果的故事。

分苹果故事之一一位来自加州鹈鹕湾监狱的囚犯,在信中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次过圣诞节,妈妈拿来几个苹果,大小各不相同。

我第一眼就看见中间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而且非常想要得到它。

这时,妈妈却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约翰:你们想要哪一个?我刚想说自己想要那个大苹果,这时约翰却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

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为了得到妈妈的表扬,我灵机一动,改口说道:“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苹果留给约翰吧!”妈妈听了,果然非常高兴,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了我,约翰却只拿到一个小苹果。

加微信教你轻松月入10万:ybi131419 从此以后,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会伪装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不断说谎。

上中学时,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满足自己的私欲,我会不择手段,之后又学会打架、偷窃、吸毒、抢劫、杀人,直到现在,我被关进监狱终身监禁。

分苹果故事之二一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父亲过生日,妈妈拿来几个苹果。

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却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很好,孩子们,你们都说了真心话,这个苹果最大最红也最好吃,谁都想得到它。

可这个大苹果只有一个,让我们来做个比赛吧,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每人一块,负责把它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资格得到它!结果,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分苹果的启示

分苹果的启示

在周克强、周军主编的《优化成长——决定青少年前程的十佳习惯》中读到了两个故事,都是回忆小时侯妈妈分苹果的情景。

一个监狱中的犯人这样写到: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同。

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那个,又红又大,非常想要。

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要最大最红的那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

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

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

而来自白宫的一位著名人士的故事是这样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同。

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红最大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它。

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好,谁就有权利得到它!”我们三人比赛剪草,结果我赢了哪个最大的苹果。

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

在我们家里,你想要什么好东西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这个分苹果的故事,对我们至少有三点启示:一是教育不要违背人的天性,去造就扭曲的人格;二是要利用孩子的需要,对孩子加以正确的引导,使之懂得索取与付出之间的关系;三是要让孩子懂得公平,即使是竞争也要讲究公平,不要想歪点子。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很多教育都是与这三点启示相背离的。

下面我举几个这样的例子:1、现在的孩子负担很重,本应该无忧无虑、与大自然亲近的童年往往被沉重的学业负担所占据。

面对竞争激烈的现实,家长考虑最多的是孩子的明天将会怎样,他们为了孩子的将来不辞劳苦,不惜钱财,从小为孩子选择名校,孩子从学校回来有家教,周末和假期去上各种培训班,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

作文:分苹果的启示

作文:分苹果的启示

分苹果的启示一位白宫的著名人士,回忆小时候分苹果的事:母亲把一个大苹果分成三块,谁把草坪剪得最好,谁就可以获得最大的那一块;而一个在押的女诈骗犯同样也提到儿时分苹果的事:她和弟弟都想要大的那一只,弟弟说出了他的真实想法,遭到了母亲的批评,而她掩藏自己的想法故作谦让,却得到了母亲的奖赏,于是,她居然发现“说谎可以得到实惠”。

一位是赫赫白宫的著名人士,一个是冷冷囹圄的在押囚徒,其地位何啻天壤,然而他们都提到儿时分苹果的往事,说明当时母亲的教育曾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同样是分苹果,都想要大苹果,为什么结果会如此大相径庭?我们不能把责任归咎于女囚的母亲,母亲教育她的孩子“遇事先替别人着想,要有忍让精神”,是一种美德,值得提倡。

但她却忽略了一点,教育的结果不能单纯地从一个人的言语上来判断,更应看重其实际行动。

如果那位母亲能够考察一下女儿的行为,然后再对她奖赏鼓励,也许就会改变她日后的人生道路。

很可惜,母亲忽略了这一点,并且一次又一次地被美好的谎言欺蒙了双眼。

然而,谎言终有被揭穿的一天,只是这揭穿的代价太大,足以令善良的母亲和无知的女儿痛悔一生。

教育的责任是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生命,然而,在我们的教育中也不乏女囚母亲所犯过的错误。

我们往往过多地看重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我们常常会受骗于哗众取宠的令色巧言,我们也会被一些故作姿态的真诚坦率深深打动,于是,我们忽略了通过外在的言行去透视真实的内心世界,我们为虚幻的教育成果满足欣喜;其实,对教育者而言,这是一种失职,对受教育者来说,这更是一种误导。

诚然,教育一个人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但惟有将高尚的思想情操真正化为行为的动力才是教育成功的归宿。

在分苹果的时候由于母亲一个小小的失误而使女儿走上诈骗的歧路,这虽然只是一个特例,但这可以让教育者反省:由于我们的失察失误,有多少孩子带着不健康的甚至扭曲的心灵踏上他们的人生旅途,如果将来他们因此跌跤或者误入歧途,我们又该承担多少责任?我们是否能够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呢?作为孩子,如果能够自觉地效法“孔融让梨”固然可贵,但想得到一个又大又甜的苹果也无可非议,关键是靠什么去获得。

两位美国母亲的分苹果哲学

两位美国母亲的分苹果哲学

两位美国母亲的分苹果哲学每个人刚出生时,第一眼看到的是自己的母亲,最早接受的也是来自于母亲的教育。

可当人们逐渐长大后,有些人成为政客、商人、科学家、工程师;而有些人却沦落为流浪汉、吸毒者、变态狂、杀人犯……美国一名著名的犯罪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在全美选出50名成功人士,这些人都是在各自的行业中的精英、获得过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个有犯罪纪录的人,心理学家分别给他们写信,请他们谈谈母亲的教育对自己的影响。

半个月后,心理学家收到大量回信,其中的两封信很有意思,都是讲述母亲小时候给他们分苹果的故事。

一位来自加州鹈鹕湾监狱的囚犯,在信中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次过圣诞节,妈妈拿来几个苹果,大小各不相同。

我第一眼就看见中间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而且非常想要得到它。

这时,妈妈却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约翰:你们想要哪一个?我刚想说自己想要那个大苹果,这时约翰却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

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为了得到妈妈的表扬,我灵机一动,改口说道:‘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苹果留给约翰吧!’妈妈听了,果然非常高兴,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了我,约翰却只拿到一个小苹果。

从此以后,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会伪装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不断说谎。

上中学时,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满足自己的私欲,我会不择手段,之后又学会打架、偷窃、吸毒、抢劫、杀人,直到现在,我被关进监狱终身监禁。

”一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父亲过生日,妈妈拿来几个苹果。

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却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很好,孩子们,你们都说了真心话,这个苹果最大最红也最好吃,谁都想得到它。

可这个大苹果只有一个,让我们来做个比赛吧,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每人一块,负责把它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资格得到它!’”“结果,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分苹果哲学

分苹果哲学

分苹果哲学,造就两个孩子天壤之别的人生!2014年8月13日13:56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母亲对孩子的早期教育。

父母可以教孩子说第一句谎话,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争第一的人。

“一只苹果,两种人生”,如果父母不注重言传身教,很可能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孩子的未来埋下危险的种子。

两位美国母亲的分苹果哲学文/胡茂全原文刊载于《中国教育报》每个人刚出生时,第一眼看到的是自己的母亲,最早接受的也是来自于母亲的教育。

美国一名著名的犯罪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在全美选出50名成功人士,这些人都是在各自的行业中的精英、获得过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个有犯罪纪录的人,心理学家分别给他们写信,请他们谈谈母亲的教育对自己的影响。

半个月后,心理学家收到大量回信,其中的两封信很有意思,都是讲述母亲小时候给他们分苹果的故事。

一位来自加州鹈鹕湾监狱的囚犯,在信中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次过圣诞节,妈妈拿来几个苹果,大小各不相同。

我第一眼就看见中间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而且非常想要得到它。

这时,妈妈却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约翰:你们想要哪一个?我刚想说自己想要那个大苹果,这时约翰却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

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为了得到妈妈的表扬,我灵机一动,改口说道:…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苹果留给约翰吧!‟妈妈听了,果然非常高兴,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了我,约翰却只拿到一个小苹果。

从此以后,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会伪装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不断说谎。

上中学时,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满足自己的私欲,我会不择手段,之后又学会打架、偷窃、吸毒、抢劫、杀人,直到现在,我被关进监狱终身监禁。

”一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父亲过生日,妈妈拿来几个苹果。

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却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很好,孩子们,你们都说了真心话,这个苹果最大最红也最好吃,谁都想得到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个母亲分苹果引发的思考
2013-03-11 15:44:12| 分类:父母感兴趣的话题|字号订阅
看了一篇不错的文章,值得深思,给各位父母分享一下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读了《两个妈妈分苹果》的故事,内容是:给几个孩子分苹果,这是以前的孩子多的父母常做的事情,两位母亲的不同评价,产生了两个不同成就的人
甲说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同。

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一个又红又大,十分喜欢,非常想要。

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想要最大最红的一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

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

从此,我学会了说谎。

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

直到现在,我被送进监狱。

乙说: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同。

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

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
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想要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

她一直都是这样教育我们,也是这样做的。

在我们家里,你想要什么好东西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
听了这个故事让我想了很多,首先,这种故事教育不仅在训练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孩子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提到了应该正确理解妈妈的教导,在故事情景中让孩子知道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这种故事育人的方式很值得我们学习。

其次,作为一个母亲,我听了故事也深受教育,可怜天下父母心,每天都对孩子进行良好品德教育的我们,身上似乎也能找到第一个母亲的影子。

在听故事之前,我常常引以为荣的教育,现在觉的可怕,教育孩子,真的是件伤脑筋的事。

一定要引导孩子真正理解你的教诲,奖励孩子也要适度,作到奖励适当合理。

为人师,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是做好很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