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合集下载

李嘉图

李嘉图

一、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大卫"李嘉图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

从斯密到李嘉图的这半个世纪的时期内,英国及其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经济上,英国的工业促进了英国的工业生产急剧增长,19世纪初时就使得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

英国的产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经济关系,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国的统治地位完全确立起来。

政治上,工业革命形成了产业无产阶级。

正是在这样一种特殊的背景下,李嘉图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进一步发展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的父亲是从荷兰移民到英国的一位犹太金融家,李嘉图从十多岁起就开始在他父亲的交易所随其父从事证券金融业务。

孩提时代起的耳濡目染,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为李嘉图以后的事业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他执意娶一位贵格教教徒(Quaker)为妻,被其父剥夺了财产继承权以后,大卫"李嘉图开始自立门户,独立从事证券交易和房地产买卖,很快就取得了成功,二十来岁的李嘉图已经腰缠万贯,成为了伦敦证券交易所和房地产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投资家,后来又当上了英国下院议员。

在经济理论研究方面,大卫"李嘉图算得上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奇才。

他27岁时才第一次读到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37岁发表他的第一篇经济学论文。

随后就一发而不可收拾,在他14年短暂的学术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著作、文章、笔记、书信、演说。

其中,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下文简称为《原理》)最具盛名,这本作品当时对人们的影响不亚于斯密的《国富论》。

《原理》虽然结构混乱,但是其中所提到的问题明确和尖锐,所用的方法一贯和彻底,这些都大大超过了《国富论》。

十大经济学家的思想与贡献

十大经济学家的思想与贡献

十大经济学家的思想与贡献经济学家们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探究与思考始终没有停止过。

因为对经济的掌握能改变历史进程,影响国家发展道路,也能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

经典经济学家们的思想为今天的经济学家们提供了指南和启示,这些思想和贡献也是我们今天可以依靠的支柱。

那么,这篇文章将会介绍十大经济学家的思想与贡献。

1. 亚当·斯密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国富论》中阐述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和政策,即“看不见的手”理论。

这个理论指出,经济体应该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我调节,使资源分配更加优化,从而使整个经济体高效运行。

2. 大卫·李嘉图大卫·李嘉图是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代表,他在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几个不可忽视的经济原理,如稀缺性和机会成本深刻的影响了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3. 卡尔·马克思卡尔·马克思是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他使用了历史和哲学来分析经济学。

他在《资本论》中分别探讨了商品、货币、资本和利润等概念,阐述了商品、货币和利润等产生的基础原因和本义,同时提出了货币和资本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从而提出社会主义通过社会化生产、占有和调配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

4. 约瑟夫·施坦格利茨约瑟夫·施坦格利茨是获得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

他提出了区分完美竞争和不完美竞争市场,尤其是在模型中利用了不完美信息这一特征来分析市场结构和价格水平,这为后来的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 费米·纳什费米·纳什是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并以他提出的“纳什均衡”概念闻名。

他在模型中刻画了参与者做出决策的逻辑,解决了包括囚徒困境、公共物品的提供等在内的多种博弈问题,尤其在微观经济学上提供了理论基础。

6. 约瑟夫·施蒂格利茨约瑟夫·施蒂格利茨是获得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他主要研究在不均衡的信息条件下市场的投资和金融流动,并在贸易、货币、金融、公共政策等领域等方面做出重要的贡献。

13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13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揭示了 三大阶 级之间 的对立
㈢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1.李嘉图的一元收入分配理论 1.李嘉图的一元收入分配理论 2.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 第一个提出) 2.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第一个提出) 3.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 3.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
⑴名义工资:资本家一定时期支付给工人的货币量 名义工资: 实际工资: ⑵实际工资:工人用获得的货币工资所能购得的生 活必需品 结论:名义工资上涨, ⑶结论:名义工资上涨,但工人生活有下降趋势 原因:真实反映工人生活水平的是实际工资, ⑷原因:真实反映工人生活水平的是实际工资,而 非名义工资 局限: ⑸局限:工人实际工资下降不能归因于人口增长
2.“谷物法” 2.“谷物法”的存在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利减少 谷物法
原因: 国外廉价原材料进不来; 原因: ①国外廉价原材料进不来; 工资、地租提高,商品成本上升。 ②工资、地租提高,商品成本上升。
㈡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1.财富增长的条件 1.财富增长的条件
──增加资本积累 ⑴必要条件 ──增加资本积累 一个国家的总收入分为工资、利润、地租三部分, ⑵一个国家的总收入分为工资、利润、地租三部分, 积累资本来自利润 ⑶降低地租增加资本积累
他出版了《论谷物低价对资本利润的影响》 书中, 他出版了《论谷物低价对资本利润的影响》。书中, 他主要研究了价值理论。 他主要研究了价值理论。 李嘉图对国际贸易理论有开创性的贡献。 李嘉图对国际贸易理论有开创性的贡献。他是贸易自 由的坚决支持者。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由的坚决支持者。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的《论对 外贸易》一章中, 外贸易》一章中,他对苏格兰和葡萄牙的外贸进行了研究 并用精彩的例子“葡萄酒” 棉布”说明了比较成本, 并用精彩的例子“葡萄酒”和“棉布”说明了比较成本, 以及得到了贸易的结果使贸易参与国更加富裕的结论, 以及得到了贸易的结果使贸易参与国更加富裕的结论,即 后来所谓的比较优势原则。 后来所谓的比较优势原则。这个基本思想在后来被无数经 济学者们引用并发展。 济学者们引用并发展。他还从比较耗费原则得出了与他的 在贸易自由条件下和谐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理论相适应的结 论。 终其一生,李嘉图都以严谨的思维、 终其一生,李嘉图都以严谨的思维、数学逻辑性和精 确性著称。他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 确性著称。他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他发展了斯 密的工资、利润和地租的观点, 密的工资、利润和地租的观点,即社会三个主要阶层最初 收入的观点。他认为,地租只是从利润中扣出的部分, 收入的观点。他认为,地租只是从利润中扣出的部分,从 而利润被说成是收入的最初的基本形式, 而利润被说成是收入的最初的基本形式,而资本是收入的 基础,即利润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 基础,即利润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这又是他在科学上取

李嘉图

李嘉图
级差地租一:
级差地租二:
内涵的边际报酬递减把用在第一等 土地上的原有资本增加一倍,虽然
外延的边际报酬递减在社
会发展过程中,当次等土 地投入耕种时,头等土地
产量不能加倍,但它却可能增加,
这个数量超过把同一资本应用于 (其他的)土地所能获得的量。在 这种情况下,资本将宁愿应用于旧 有土地上,而且同样会产生地租。
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人所 得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利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 租相比较的工资。雇佣工人的相对工资下降, 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的国民收入中,工人阶级所 在的份额下降,工人阶级与其他阶级收入差距 拉大。 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出资 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学术思想收入分配理论
李嘉图还提出了相对工资理论。 他认为一国的产品要以地租、利润和工资的名 义分配给三个主要的社会阶级。产品在三个阶 级间的分配比例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中是不同的。 要正确判断地租率、利润率和工资率,不能根 据某一阶级所获得的绝对产品量,而应根据所 得的相对产品量,也就是根据这种产品所必须 的劳动量。
学术思想收入分配理论
二.利润论
利润在李嘉图的经济理论中具有双重含义: (1)指本来意义上的利润,是剩余价值与全
部垫支资本之比;
(2)指剩余价值
学术思想收入分配理论
李嘉图研究了工作日的长度与劳动强度不变的 情况下,工资与剩余价值的相互关系,得出了 彼此相关的三条定律: (1)不论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动,一定长度的 工作日劳动者总是生产相同的价值产品,虽然 产品的数量及个别产品的价值有增减; (2)工资与剩余价值变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学术思想李嘉图等价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巴罗(Robert Barro)在 1974年发表论文《政府债券是净财富吗》进一 步阐述了李嘉图的这种观点。

大卫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大卫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4.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 ) (1)一元收入分配理论: 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 来自雇佣工人创造的新 雇佣工人新创造的价值 价值。
一元劳动价 值论决定了
工资
利润
地租
思考:与亚当斯密的观点有何不同?
(2)相对工资理论
• ①主要观点:相对工资是指 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 人所得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利 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 比较的工资;工人的相对工 资下降,就意味着在资本主 义的国民收入中,工人阶级 所占份额下降,工人阶级与 其他阶级收入差距扩大。 • ②评析:李嘉图是经济学说 史上第一个提出相对工资这 一概念的学者;其相对工资 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出资本 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 立。
总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 主要内容:
• (1)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 有各国的优势; • (2)如果各国都将本国的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在成本上具有 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进行对外贸易,则各国资源都能被最 为有效地利用,每一个国家都能从中获利。 • (3)故:反对国家对外贸的干预,主张进行自由贸易 评析: ——(1)该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在一定 程度上具有科学性,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对外贸易 进行对外扩张的迫切愿望. ——(2)但事实上,并非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各国 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某一种社会资源不可能 被用来生产任意一种商品。
• (1)由乙来理财,甲来推销更有效率。因为乙在 理财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甲在推销方面具有比较 优势。 • (2)李嘉图认为,各国只要按照“有利取重”、 “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 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 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 好处。因此,他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 他认为,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 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为资本积 累提供条件,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概述
大卫· 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 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 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
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
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前提下:
1
两个国家,两Leabharlann 产品或两种要素23 4
国家之间存在某种特征差异
各国的比较利益的静态不变的,不存在规模经济
自由贸易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进行的,以物物交换为形式
5
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间则不能流动
比较优势理论的缺陷
比较优势理论也存在着理论上的 “硬伤”,或者说,存在理论分析上的 “死角”。这是因为,在李嘉图的理论 分析中,比较优势所以能够成立,全然 取决于两国间两种商品生产成本对比上 “度”的差异。但是,如果只是考察经 过高度抽象的“2×2贸易模型”,势必 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即两国间在两种 商品生产成本对比上不存在“度”的差 异。如表所示即为“等优势或等劣势贸 易模型”(Equal Advantage or Equal Disadvantage Model)。
A国
C商品
D商品
B国
3
6
1
2
比较优势理论弥补了绝对优势学说的理论缺陷,但其本身也存在 着不足:一是虽解释了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如何引起国际贸易,但没有进 一步解释造成各国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二是认定各国将以比较优势 原则进行完全的专业化生产的见解,与现实不符;现实中,各国大都会 生产某些进口商品的替代产品,而避免完全专业化生产。

大卫 李嘉图在经济学上有什么成就?

大卫 李嘉图在经济学上有什么成就?

大卫李嘉图在经济学上有什么成就?李嘉图的经济学理论的基础是劳动价值论,这种理论是从斯密那里来的,但经过了一些改动——怎么说呢,改动得越来越僵化了。

李嘉图的价值理论的核心就是下面一句话:“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生产所必需的相对劳动量。

”根据这个理论,他认为,劳动的价值(工资)是一定社会中为维持工人生活并延续其后代通常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决定的,而利润则决定于工资。

在所有这些分析中,我们看不到供给与需求的作用,一切都是某种神秘的因素所决定的。

不过,聪明的李嘉图早就意识到了这种价值理论的内在矛盾,他自己曾经犯过嘀咕:“我不能克服这样的困难:在地窖里贮藏了三四年的酒,或最初在劳动方面花费了也许还不到2先令,后来却值100镑的橡树。

”后来,人们用水与钻石来概括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所面临的“价值悖论”:水对人极端重要,是生命的支柱,但在通常情况下,价格却很低;而钻石是奢侈品,对于人的生存而言没有任何用处,通常情况下价格却很高,为什么?李嘉图始终没有能够解决这个难题。

到了1870年代,边际主义兴起,经济学家才能够解答这一问题。

答案很简单:价值只能来自个体消费者的主观评估。

我可能花了30年时间研究一种东西,但拿到市场上却没有一个消费者问津,那么,它就没有任何经济价值,不管我就这上面投入了多少劳动。

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是消费者评估的结果,商品和服务的相对价格是由消费者对这些产品的评估和欲望之水平和强度所决定的。

李嘉图刚刚开始进入经济学界的时候,英国正在紧锣密鼓地制订限制谷物贸易的《谷物法》。

李嘉图鼓吹自由贸易,但《谷物法》最终还是通过了。

这促使李嘉图更深入地思考贸易问题,从理论上驳斥贸易限制的荒唐。

他的国际贸易学说可以被称为“比较成本说”或“比较成本规律”。

他模仿同亚当·斯密斯关于个人劳动分工的理论来分析两个国家间贸易的好处。

假定制一单位布,英国需要50个劳动日,葡萄牙需要25个劳动日;制一单位酒,英国需要200个劳动日,葡萄牙只需要25个。

论大卫·李嘉图的价值理论

论大卫·李嘉图的价值理论

论大卫·李嘉图的价值理论学号:3132011006姓名:袁玉强专业:卫生经济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2)正文: (2)一、李嘉图对斯密价值理论的批评: (2)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2)三、李嘉图价值理论的缺陷与矛盾 (3)四、李嘉图价值理论的贡献 (3)结论 (3)参考文献 (4)摘要:大卫·李嘉图的价值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上建立起来的。

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是从评论斯密的价值理论开始的。

李嘉图继承了斯密关于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同时也指出了斯密价值理论中的混乱和错误。

本文将会对李嘉图对斯密价值理论的批评,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以及李嘉图李嘉图价值理论的缺陷与矛盾进行阐述,并作进一步的分析。

在此基础上,总结李嘉图价值理论的贡献。

关键词:价值劳动商品引言:斯密和李嘉图著作的出版时间相隔41年,在这一时期英国的工业革命已基本完成,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利益矛盾在《谷物法》上突出表现出来,李嘉图被看作这一时期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李嘉图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在李嘉图那里达到顶峰。

因此,想要深入了解经济学说史,就必须要了解李嘉图的理论,而劳动价值理论是李嘉图全部经济学说的基础和出发点。

所以,了解李嘉图的价值理论对我们学习经济学说史是非常重要的。

正文:一、李嘉图对斯密价值理论的批评: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是从批评斯密的价值理论开始的。

李嘉图继承了斯密关于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同时也指出了私密价值理论中的混乱和错误。

1、斯密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看到了二者的区别,但没有看到二者的联系。

李嘉图纠正了斯密的这个不足。

李嘉图认为,有些使用价值的很大的东西,如空气、水等,可以没有交换价值。

在这里,李嘉图已经认识到交换价值必须以使用价值为前提条件,实际上指出了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资承担者。

2、李嘉图批评斯密同时用耗费劳动和购买劳动两种规定说明价值的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 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一国要
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 贸易伙伴相比处于绝对优势。
• 但绝对优势理论只能解释经济发展水

平相近国家之间的贸易。 那么如果美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 具有绝对优势,而英国在小麦和布的 生产上都有绝对劣势,英、美之间还 会不会产生贸易呢?如果两国发生贸 易,英国能不能从贸易中获利?贸易 利益从何而来? 1871年,大卫· 李嘉图发表了《政治 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其中他提 David Ricardo,1772-1823 出了比较成本理论。
• (1)由乙来理财,甲来推销更有效率。因为乙在 理财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甲在推销方面具有比较 优势。 • (2)李嘉图认为,各国只要按照“有利取重”、 “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 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 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 好处。因此,他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 他认为,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 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为资本积 累提供条件,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练习
1、李嘉图为何特别关注收入分配问题? 李嘉图之所以特别关注收入分配问题,这是因 为:在他看来收入的分配状况对财富的增长影响巨 大。 具体说来,他认为增加资本积累是实现财富增 长的必要条件。由于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总收入分为 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而积累资本来自利润, 所以他主张通过降低地租和工资的方式来增加资本 积累,实现财富增长。
雇佣工人新创造的价值
工资 相对的
利润
地租
例如:假如总产品增加一 倍,三者各增加一倍,则? 假如总产品增加一倍,工资 增长比例低于其他二者? 相对工资下降。 工人阶级和其他阶 级的收入差距扩大
(3)李嘉图的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理论
• 名义工资 获得的货币量 • 实际工资 用货币量能够购买到得生活必需品
比较成本学说
1.比较利益差距越大,国际 贸易的可能性越大,贸易应 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进行 2.通过自由贸易,双方都可 获益,因而各国应实行自由 贸易. 3.各国应进行完全的专业化 分工
国际贸易现实
国际贸易主要在发达国 家发生 没有哪个国家实行过彻 底的自由贸易 没有哪个国家只专业化 生产一种产品
• 2009年广东高考 • 35.(7分)[选做题、《经济学常识》] • 绝对优势和劣势并不是决定国与国之间贸易关系 或者人与人之间分工关系的唯一因素。甲在理财方 面对乙有绝对优势,乙在推销方面对甲有绝对优势。 由甲负责理财,由乙负责推销是有效率的。但是, 如果甲相对于乙不仅会理财,而且更会推销,那么 这两人的分工需要重新思考。 • 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 • (1)甲与乙如何分工更有效率?(2分) • (2)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内容和政策主张。(5分)
• • • • • 看书12页最下面蓝色虚线框,总结归纳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不能决定交换价值 价值决定交换价值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耗费的劳动决定
试比较李嘉图和斯密的劳动价值论
斯密 使用价 值和交 换价值 的关系
第一次明确提出它们的概 念;认为商品具有使用价 值和交换价值;商品的交 换价值不是由其使用价值 决定;没有使用价值也可 以有交换价值;
• 思考:为什么说工资水平上涨并不代 表生活水平的提高? 名义工资 实际工资
• ①主要观点:名义工资是指资本家在一定时 期内支付给工人的货币量;实际工资是指工 人用获得的货币工资所能购得的生活必需品; 真实反映雇佣工人生活水平的是实际工资, 而不是名义工资。 • ②简要评析: • 科学性: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名义 工资与实际工资,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 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趋势; • 局限性:把工人实际工资下降归因于人口的 增长,表明他对此未能作出科学的回答。
总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 主要内容:
• (1)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 有各国的优势; • (2)如果各国都将本国的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在成本上具有 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进行对外贸易,则各国资源都能被最 为有效地利用,每一个国家都能从中获利。 • (3)故:反对国家对外贸的干预,主张进行自由贸易 评析: ——(1)该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在一定 程度上具有科学性,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对外贸易 进行对外扩张的迫切愿望. ——(2)但事实上,并非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各国 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某一种社会资源不可能 被用来生产任意一种商品。
• 第一,产业革命的实现,提高了英
国的社会生产力; • 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增加资本积 累;迫切需要实行自由贸易。
• 第二,1815年颁布实施的“谷物法”
却阻碍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步发展。
买不到外国 廉价的谷物 提高货币工 资和地租 国内市场谷 物价格昂贵 商品成 本上升 不利于国际 市场竞争 保护封 建贵族 的利益 工业资产阶 级获利减少
(对外贸易的作用)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 降低 ,提高 ,为 提供条件,有利于 ,可以 。
外贸 进口
必需品价 格下降
工资 下降
利润 上升
1.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2)简要评析——重要意义 科学性: 比较正确地反映了不同国家间经济发
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对指 导不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进 各自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李嘉图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 有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不能决定 交换价值;
价值的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 源泉 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所 该商品耗费的劳动 决定;交换价值决定价 决定;价值决定交 值。(二元劳动价值论) 换价值。(一元)
请看书13页中间蓝色虚线框
李嘉图还意识到了: 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 以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之间的区别。

1.李嘉图的(相对)比较成本学说 (1)主要内容
阅读教材17页蓝色虚线框,概括李嘉图的比较成 本学说。
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内容:
(1)原则:有利取重,不利取轻。
(2)所有产业的产品成本上均处于劣势的国家:劣中选优; (3)所有或相当多产业的产品成本上都拥有优势的国家:优 中选优。
1.李嘉图的(相对)比较成本学说 (1)主要内容
局限性:
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到底能否给自己带来 好处,取决于许多方面的因素,处理不好 会给自己带来严重危机。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在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必须从本国的实际 出发,独立自主,注意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
(3)李之比较成本学说与斯密绝对成本学说异同
异:
重点
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认为,各国生产相同的几种产品, 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如果各国生产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 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 势的商品换取本国需要而由其他国家生产的东西,在投入不 变的情况下,贸易参与国可从中获取好处(详见P10)。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更强调比较优势或比较成本原理。 他认为本着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即使所有产业的产 品成本上均处于劣势的国家仍可劣中选优;所有或相当多产 业的产品成本上都拥有优势的国家仍可优中选优,选择更大 的产业来集中发展,这样就都能从对外贸易中获得利益。
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的逻辑框架
斯密
李嘉图
斯密与李嘉图观点比较
劳动价值 论 亚当•斯密 二元 大卫•李嘉图 一元 收入分配 论 二元 一元 国家贸易论 绝对成本学说 比较成本学说 大卫•李嘉图 财富增长 A.分工状况 B.资本利用效率 收入分配状况
亚当•斯密 研究主题 影响因素 政策主张
反对政府干预,主张经济自由
(3)总之,李嘉图不仅在继承斯密劳动价值论 科学成分的基础上,纠正了其中的不合理成分,而 且提出了许多新的科学观点,从而把劳动价值论推 到了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
2.李嘉图的经济自由政策主张 (1)利己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力,通 过市场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因此,主张经济自由。
(2)反对国家干预,认为 政府职能应主要体现在保 障私有财产、革除政治弊 端和振兴教育上。 ——提示:比较李嘉图与斯 密的政府职能理论。
3.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 李嘉图关于商品价值的认识
李嘉图对国际贸易理论有开创性的贡献。他 是贸易自由的坚决支持者。在《政治经济学及 赋税原理》的《论对外贸易》一章中,他对苏 格兰和葡萄牙的外贸进行了研究并用精彩的例 子“葡萄酒”和“棉布”说明了比较成本,以 及得到了贸易的结果使贸易参与国更加富裕的 结论,即后来所谓的比较优势原则。这个基本 思想在后来被无数经济学者们引用并发展。 终其一生,李嘉图都以严谨的思维、数学 逻辑性和精确性著称。他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 集大成者。
4.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 ) (1)一元收入分配理论: 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 来自雇佣工人创造的新 雇佣工人新创造的价值 价值。
一元劳动价 值论决定了
工资
利润
地租
思考:与亚当斯密的观点有何不同?
(2)相对工资理论
• ①主要观点:相对工资是指 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 人所得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利 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 比较的工资;工人的相对工 资下降,就意味着在资本主 义的国民收入中,工人阶级 所占份额下降,工人阶级与 其他阶级收入差距扩大。 • ②评析:李嘉图是经济学说 史上第一个提出相对工资这 一概念的学者;其相对工资 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出资本 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 立。
2、为什么说李嘉图把劳动价值论推到了古典经济学 的最高峰?
(1)李嘉图不仅科学揭示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 值的关系,而且认识到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区别; (2)不仅提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时 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而且认识到了新价值的创造 与旧价值的转移、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