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种植物的功效

合集下载

适合室内种植的药材种类是哪些

适合室内种植的药材种类是哪些

适合室内种植的药材种类是哪些适合室内种植的药材种类是哪些在家中种植草药是一种乐趣,那么适合室内种植的药材有哪些?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适合室内种植的药材种类,一起来看看。

适合室内种植的药材种类1、香茅:有和胃通气、醒脑催情的功效。

它喜欢温暖的气候,保持土壤潮湿,每天能接受相对较短的日光照射即可。

2、薄荷:薄荷叶为唇形科植物薄荷干燥全草,薄荷叶有疏散风热,利咽透疹,疏肝行气,清利头目的功效,薄荷叶主治外感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食滞气胀的作用。

它也对阳光要求不太苛刻,有间接性日照即可,生长非常快。

3、欧芹:在西方国家,医学界把香芹推荐用于治疗肾炎、膀胱炎和前列腺炎的蔬菜膳食谱中,或与利尿草药混合使用。

如果用种子种植,发芽比较慢,有时候需要一个月时间。

有间接性日照即可,种植出来以后,直接分根扦插即可繁殖。

4、韭菜:对促进肠壁蠕动、防止大便干燥、预防肠癌均有好处。

韭菜喜欢潮湿的土壤,对阳光要求不苛刻,只要种植在明亮的环境下,基本就能长的很好了。

5、水芹:喜欢潮湿土壤,对阳光要求不严格,水芹需要定期收割。

6、猫薄荷:有镇定作用,对人类来说不会产生兴奋的效果,反而会使人的神经松弛,还有促进睡眠的作用。

是不错的中草药,种植方便,放在阳光明媚的窗台和露台上即可,喜欢潮湿。

8、细叶芹菜:芹菜不但营养丰富,而且有药用价值。

历代医学文献都认为芹菜有“甘凉清胃,涤热祛风,利口齿、咽喉,明目和养精益气、补血健脾、止咳利尿、降压镇静”等功用。

中医临床表明,芹菜是治疗高血压和因高血压引起的一些疾病的有效药物,对防治糖尿病、贫血、小儿佝偻症、血管硬化和月经不调、白带过多等妇科病也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是适合室内种植的具有药用价值的中草药,喜欢温暖,对光线要求不严。

7、柠檬香蜂草:叶子制成的茶饮有助消化、减轻压力和镇静的功效、亦可缓解慢性支气管黏膜炎、感冒发烧和头痛。

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和土壤,每天应该保证4个小时左右的日照。

9、莳萝:容器不能太小,因为株型比较大,每天要保证有5小时左右的日照,喜欢通风,不积水的土壤。

人参种类大全

人参种类大全

人参的种类主要有:野山参、红参、白参、高丽参、园参、边条参、糖参、西洋参等一、西洋参(北美)西洋参产于北美(美国、加拿大),美国产的西洋参称花旗参。

具有益肺阴、清虚火、生津止渴、治热伤津、口干烦躁、病后虚热的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花旗参含有丰富的人参皂甙、多糖、维生素、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及微量元素。

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脂、降血糖、抗血栓、抗溃疡、抗感染的功效及抗疲劳的作用。

对防治心血管疾病及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定的疗效。

~养生滋补汤~西洋参煲水鸭:[材料]:西洋参25克,荷叶(最好鲜品)2件,冬瓜250克,水鸭1只(洗净约500克),瘦肉150克,眉豆50克,红枣3粒,生姜3片,清水适量。

[作法]:参切片,冬瓜去瓤连皮洗净,红枣去核。

水鸭去内脏洗干净后与洗净的瘦肉、眉豆、生姜及其它材料放入煲内,注入清水猛火煲25分钟。

改慢火煲2.5小时即可。

[功效]:西洋参有益肺阴、清虚火、生津止渴之功、荷叶清暑祛湿、水鸭滋阴养胃、利水消肿,冬瓜、眉豆、红枣、生姜则有清热利水,健脾和血之功。

南方人因地域不同,难以夏秋中进补人参类温补汤,入冬较为适宜。

该汤可以对失眠、气短、乏力口干、身体衰弱、又容易上火,“虚不受补”的人士比较适合,特别是对虚弱的肥胖人士,会有进补而不会增肥的作用。

西洋参乌鸡汤:[材料]:乌鸡1只、生姜50克、花旗参25克、红枣8粒。

[作法]:〈1〉乌鸡去肠杂、洗净。

红枣去核,洗净。

〈2〉全部用料放入互煲,倒入适量清水。

文火煲约2小时即可。

[功效]:温补旺血,滋润肺胃。

二、人参(中国吉林)人参是中国长白山孕育的天然瑰宝之一,它生长在海拔1500米到2000米的森林中,是东北三宝之首。

具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吓、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延年益寿。

人参在我国应用有上千年的历史,目前越来越稀少,是一味难得的天然绿色补品。

[功效]:人参的神奇疗效:人参有抗癌作用,与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有关,特别是人参中镁的含量要比其它中药材高3倍以上。

山海经中的植物

山海经中的植物

山海经中的植物1、桂树:为木樨科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者可达7米。

叶对生,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全缘或上半部疏生细锯齿。

终年常绿,秋季开花,花簇生于叶腋,呈聚伞状,黄色或黄白色,极芳香,有'独占三秋压群芳'的美誉。

2、迷榖(gǔ):传说中异木名。

状如榖(构树),却呈现黑色的纹理,其花光华四射,人们佩其枝叶或花不迷失方向。

3、棪(yǎn)木:为一种乔木,结出的果实像苹果,表面红了即可吃。

“棪木”即是今柿树科柿树属君迁树,后来由于“棪木”之的读音为“君”字和“迁”字的合音,致使后人以君迁为名,而“棪木”字为人所忘,既而不知“棪木”为何物。

4、怪木:生长在猨翼山,十分险恶,人上不去。

5、梓树:即梓,为紫葳科梓属乔木植物,高达15米。

树冠倒卵形或椭圆形,树皮褐色或黄灰色。

喜光,稍耐阴,耐寒,适生于温带地区,在暖热气候下生长不良,深根性。

喜深厚肥沃;湿润上壤,不耐干旱和瘠薄,能耐轻盐碱土。

抗污染性较强。

梓树树体端正,冠幅开展,叶大荫浓,春夏黄花满树,秋冬荚果悬挂,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树种。

可作行道树、绿化树种。

嫩叶可食;根皮或树皮、果实、木材、树叶均可入药;木材亦可作家具。

6、枏:楠木。

为我国特有,是驰名中外的珍贵用材树种。

常绿大乔木,高达30余米,胸径1 米。

主要产于四川、云南、广西、湖北、湖南等地。

《博物要览》记载:'楠木有三种,一曰香楠,又名紫楠;二曰金丝楠;三曰水楠。

南方者多香楠,木微紫而清香,纹美。

宫殿及重要建筑之栋梁必用楠木。

楠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也是我国的特产树种。

楠木皮可入药。

7、牡荆:灌木或小乔木。

小枝方形,密生灰白色绒毛。

叶对生,掌状5出复叶,小叶片边缘有多数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无毛或稍有毛。

圆锥状花序顶生;花萼钟形,顶端有5齿裂;花冠淡紫色,顶端有5裂片。

果实球形,称“黄荆子”,黄褐色至棕褐色,作药材用,也可提取芳香油。

花果期7~11月。

8、枸杞:茄科枸杞属的多分枝灌木植物,高0.5-1米。

植物百科

植物百科

常见植物大百科木耳菜1,木耳菜木耳菜别名落葵、藤菜、承露、无葵、软浆叶、篱笆菜、御菜、紫豆菜、胭脂菜、豆腐菜、染浆叶、红果儿、繁露、软姜子等,属落葵科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

木耳菜以幼苗、嫩梢或嫩叶供食,质地柔嫩软滑,营养价值高。

可作汤菜、爆炒、烫食、凉拌等,其味清香,咀嚼时如吃木耳一般清脆爽口,故名木耳菜。

木耳菜在南北方普遍栽培,在南方热带地区可多年生栽培,在北方多采用一年生栽培。

木耳菜在新马泰一代称作:“帝皇苗”或“帝王苗”,2,药用价值木耳菜不但美味而且营养素含量极其丰富,尤其钙、铁等元素含量甚高,除蛋白质含量比苋菜稍少之外,其他项目与苋菜不相上下其中因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B族维生素和蛋白质,而且热量低、脂肪少,经常食用有降血压、益肝、清热凉血、利尿、防止便秘等功效,极适宜老年人食用。

木耳菜的钙含量很高,且草酸含量极低,是补钙的优选经济菜。

同时木耳菜菜叶中富含一种黏液,对抗癌防癌有很好的作用。

价值丰富:如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钙、铁,栽培作蔬菜,也可观赏。

全草供药用,为缓泻剂,有滑肠、散热、利大小便的功效;花汁有清血解毒作用,能解痘毒,外敷治痈毒及乳头破裂。

果汁可作无害的食品着色剂。

木耳菜食疗主要作用:木耳菜味甘、酸、性寒,归心、肝、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滑肠、润燥、凉血、生肌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便秘、痢疾、疖肿、皮肤炎症等病。

食用注意:1. 高血压、肝病、便秘患者可以多食,极适老年人食用。

2. 孕妇及脾胃虚寒者慎食。

3.木耳菜适宜素炒,要用旺火快炒,炒的时间长了易出黏液,不能和酱油同时使用藤三七1、藤三七藤三七为多年生宿根稍带木质的缠绕藤本,光滑无毛。

一年的新梢可长达4~5m以上,茎圆形,嫩茎绿色,老熟茎变成棕褐色,叶互生,肉质肥厚,叶片心脏形,光滑无毛,有短柄。

原产于巴西,在中国很多地区均有种植,尤其在南方地区种植较多。

其栽培容易,病虫害发生少且营养高、口味好,含有丰富的Va和Vc,具有滋补、壮腰膝、消散痰、活血、健胃保肝等作用。

50种草本植物

50种草本植物

机关院落花池绿化植物考察小叶女贞别称:小叶冬青,小白蜡、楝青、小叶水蜡树科属:木犀科,女贞属小叶女贞是木犀科女贞属的小灌木;叶薄革质;花白色,香,无梗;花冠筒和花冠裂片等长;花药超出花冠裂片。

核果宽椭圆形,黑色。

生境是沟边,路旁,河边灌丛中,山坡。

小叶女贞主枝叶紧密、圆整,庭院中常栽植观赏,为园林绿化的重要绿篱材料;叶入药,具清热解毒等功效,治烫伤、外伤;树皮入药治烫伤。

抗多种有毒气体,是优良的抗污染树种;它叶小、常绿,且耐修剪,生长迅速,也是制作盆景的优良树种。

杜鹃花别名:映山红。

科属: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形态:小乔木或灌木。

主干直立,叶形多变,有卵形、心形,但不呈条形,叶质为革质或纸质,有常绿、落叶、半常绿之分。

花常为顶生总状花序或伞房花序,花冠明显成漏斗状、钟形,单、重瓣皆有,花色丰富,有白、红、粉红、紫、紫红、偏蓝色、红白复色,并有条纹和斑点等种种变化;有的具有芳香,有的则无味;花期1-7月,因品种不同而异。

盆栽株高30-100厘米。

蒴果开裂,种子多呈粉末状或糠秕状。

杜鹃种类多,根据花期和引种来源分为毛鹃、夏鹃、东鹃、西鹃4类。

红花继木,又名:红继木、红梽木、红桎木、红檵花、红梽花、红桎花、红花继木,拉丁学名: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为金缕梅科、檵木属檵木的变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树皮暗灰或浅灰褐色,多分枝。

嫩枝红褐色,密被星状毛。

叶革质互生,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5cm,先端短尖,基部圆而偏斜,不对称,两面均有星状毛,全缘,暗红色。

花瓣4枚,紫红色线形长1~2cm,花3~8朵簇生于小枝端。

蒴果褐色,近卵形。

花期4~5月,花期长,约30~40天,国庆节能再次开花。

花3~8朵簇生在总梗上呈顶生头状花序,紫红色。

果期8月。

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印度北部。

花、根、叶可药用。

栀子花色泽白皙,小枝绿色,叶对生,革质呈长椭圆形,有光泽。

属于灌木,高0.3-3米;嫩枝常被短毛,枝圆柱形,灰色。

中药材知识卡15种

中药材知识卡15种

名称: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

性状:茯苓,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

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

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

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

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鉴别:完整的茯苓呈类圆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

外皮薄,棕褐色或黑棕色,粗糙,具皱纹和缢缩,有时部分剥落。

质坚实,破碎面颗粒状,近边缘淡红色,有细小蜂窝样孔洞,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

有的中间抱有松根,习称“获神块”。

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以体重坚实、外皮色棕褐、皮纹细、无裂隙、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

茯苓皮: 为削下的茯苓外皮,形状大小不一。

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内面白色或淡棕色。

质较松软,略具弹性。

茯苓块: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块片状,大小不一。

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赤茯苓: 将棕红色或淡红色部分切成块状或片状。

白茯苓: 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

药理作用: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败毒抗癌。

药性平和,利湿而不伤正气。

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

所含茯苓酸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以及镇静、降血糖等的作用。

可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细胞坏死,抗菌等功效。

名称:厚朴,又名油朴、厚皮、重皮、赤朴、烈朴、川朴性状:气香,味辛辣、微苦。

落叶乔木,高5-15m。

树皮紫褐色,小枝粗壮,淡黄色或灰黄色。

冬芽粗大,圆锥形,芽鳞被浅黄色绒毛。

鉴别:干皮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长30-35cm,厚2-7mm,习称“筒朴”;近根部的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习称“靴筒朴”。

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栓皮呈鳞片状,较易剥落,有明显的椭圆形皮孔和纵皱纹,刮去栓皮者显黄棕色;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

老鹳草的功能主治与用量是多少

老鹳草的功能主治与用量是多少

老鹳草的功能主治与用量是多少功能主治老鹳草(学名:Equisetum arvense),又称冰草、荩草、鹅儿草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

它具有多种药用功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利尿消肿:老鹳草富含矿物质和硅酸盐,能够促进尿液排出,减轻体内水肿症状。

2.清热利湿:老鹳草含有挥发油和苦味素,能够清热解毒、利湿排脓。

3.止血散瘀:老鹳草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起到止血散瘀的作用。

4.强筋壮骨:老鹳草中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如硅酸盐和钙,对骨骼生长和修复具有促进作用。

用量老鹳草的用量根据不同病症和个体情况有所差异,但一般情况下,建议按照以下用量进行使用:老鹳草茶1.取鲜老鹳草100克,或干燥老鹳草30克。

2.将老鹳草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

3.煮沸后改小火煎煮15分钟。

4.过滤出茶水,分2-3次饮用。

老鹳草冲剂1.取鲜老鹳草150克,或干燥老鹳草50克。

2.加入适量清水煮沸。

3.煮沸后改小火煎煮30分钟。

4.过滤出药液,分2-3次服用。

老鹳草外敷1.取干燥老鹳草50克,加入适量清水,煮沸。

2.煮沸后,将药液倒入盆中,待稍凉。

3.将患处浸泡于药液中,或用药液湿敷患处。

注意:使用老鹳草时,应根据个人病情和体质,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并严格按照医嘱用量服用或外敷。

药物相互作用及禁忌1.老鹳草不宜与降低胃酸的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影响药效。

2.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老鹳草,以免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3.个别人群可能存在对老鹳草过敏的情况,不宜使用老鹳草。

结语老鹳草作为一种中药材,功能主治广泛,可用于治疗尿路感染、水肿、湿热疮疡等病症。

在使用老鹳草时,应根据个人情况和病情,遵循医嘱,保持适当的用量。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就医。

秋天吃的野菜种类有哪些

秋天吃的野菜种类有哪些

秋天吃的野菜种类有哪些秋季气候干燥,吃点野菜有着可以适当解燥。

那么秋天吃的野菜有哪些种类呢?下面就让店铺告诉你秋天吃的野菜有哪些种类,欢迎参阅适合秋季吃的野菜【荠菜】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还能降低血压、健胃消食,治疗胃痉挛、胃溃疡、痢疾、肠炎等病。

荠菜全株入药,具有明目、清凉、解热、利尿、治痢等药效。

是女性由内而外散发魅力的菜!【蓬蒿】功效主治肿热咳嗽;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热痢;淋病;风湿痹痛;吐血;咯血;外伤出血;疥瘌恶疮。

这对于秋季的女性排毒祛湿很关键。

【面条菜】又叫面条棵,一年生草本植物。

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

具有养阴除热,治虚弱咳嗽。

如将面条菜全草及嫩茎叶皆入药,有润肺止咳、凉血止血的功效,还可治虚劳咳嗽,鼻衄、吐血等作用。

秋季不仅吃梨有生津止渴的作用,这样的野菜也有同样的功效!【灰灰菜】很多人把它当做杂草对待,其实治疗风热感冒,适合痢疾、腹泻、湿疮、痒疹、毒虫咬伤患者作用明显。

具有清热泻火、通便、解毒利湿、止痒透疹的功效。

但是要注意:部分人服用后,在强烈日光下照射,可引起日光性皮炎。

【秋葵】秋葵是吃法最多的,也是最多样的,秋葵可凉拌、热炒、油炸、炖食,做色拉、汤菜等,在凉拌和炒食之前必须在沸水中烫三五分钟以去涩。

经常食用帮助消化、增强体力、保护肝脏、健胃整肠。

能强肾补虚,是一种适宜的营养保健蔬菜。

胃炎、癌症、胃溃疡、贫血、消化不良者宜食用,特别是青壮年、运动员、护肤女士、男士更应该多吃。

但是要注意的是:秋葵属于性味偏于寒凉的蔬菜,胃肠虚寒、功能不佳、经常腹泻的人不可多食。

秋季养生汤乌鸡山药汤材料:乌鸡、山药、胡萝卜、枸杞。

做法:先将枸杞洗净用清水泡一下;乌鸡剁块,山药切块,胡萝卜切块,葱切段,姜切片;乌鸡凉水下锅;大火烧开,焯出血沫,捞出乌鸡温水洗净待用;锅内重新放水,放入葱、姜、乌鸡;大火烧开,小火盖上盖焖45分钟;放入山药块,煮15分钟;再放入胡萝卜,煮5分钟;最后放入枸杞,小火焖5分钟,即可出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艾蒿(菊科)药用部位:叶片——艾叶(中药名,下同):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2、白花败酱(败酱科)药用部位:全草——败酱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

用于阑尾炎、痢疾、肠炎、肝炎、眼结膜炎、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3、白芨(兰科)药用部位:根茎——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4、白毛夏枯草(唇形科)药用部位:全草——筋骨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

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支气管炎,肺炎,肺脓疡,胃肠炎,肝炎,阑尾炎,乳腺炎,急性结膜炎,高血压;外用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痈疖疮疡,烧烫伤,毒蛇咬伤5、斑地锦(大戟科)药用部位:全草——地锦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止血。

主痢疾;泄泻;黄疸;咳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乳汁不下;跌打肿痛及热毒疮疡6、半夏(天南星科)药用部位:块茎——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7、半枝莲(唇形科)药用部位:全草——半枝莲: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抗癌之功效;治阑尾炎、肝炎、胃痛、早期肝癌、肺癌、子宫颈癌、乳腺炎等;外用治痛疖疗,跌打肿痛等症8、薄荷(唇形科)药用部位:全草——薄荷:感冒发热喉痛,头痛,目赤痛,肌肉疼痛,皮肤风疹搔痒,麻疹不透等症,此外对痈、疽、疥、癣、漆疮亦有效9、抱石莲(水龙骨科)药用部位:全草——抱石莲:淋巴结炎、肺结核、风湿骨痛、小儿高热、内外伤出血、跌打损伤、外用治疔疮肿毒10、蓖麻(大戟科)药用部位:种子——蓖麻子:消肿拔毒;泻下导滞;通络利窍。

主痈疽肿毒;瘰疬;乳痈;喉痹;疥癞癣疮;烫伤;水肿胀满;大便燥结;口眼歪斜;跌打损伤11、薜荔(桑科)药用部位:不孕花序托——薜荔果:治遗精、阳痿、久痢脱肛、乳汁不通等病症12、扁豆(豆科)药用部位:种子——白扁豆:健脾化湿,和中消暑。

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

炒白扁豆健脾化湿。

用于脾虚泄泻,白带过多13、苍耳(菊科)药用部位:果实——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鼻渊,风湿痹痛,风疹瘙痒14、侧柏(柏科)药用部位:带叶嫩枝——侧柏叶: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肺热咳嗽,血热脱发,须发早白;种仁——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用于阴血不足,虚烦失眠,心悸怔忡,肠燥便秘,阴虚盗汗15、茶(山茶科)药用部位:嫩叶——茶叶:能降低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风险,降低胆固醇和血压,防治早老性痴呆,有抗压力和抗焦虑作用,能提高免疫力,杀菌力,减肥瘦身,消除疲劳、提神、明目、消食、利尿解毒、防止龋齿、消除口臭16、车前(车前科)药用部位:全草——车前草:具有利尿、清热、明目、祛痰,主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黄疸、水肿、热痢、泄泻、鼻衄、目赤肿痛、喉痹、咳嗽、皮肤溃疡等;种子——车前子:利水,清热,明目,祛痰。

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暑湿泻痢,咳嗽多痰,湿痹,目赤障翳17、齿瓣石斛(兰科)药用部位:茎——紫皮石斛:主治热病伤津,烦渴,舌干苔黑之证,又能滋肾阴,兼能降虚火,适用于肾阴亏之目暗不明、盘骨痿软及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等18、樗叶花椒(芸香科)药用部位:树皮——海桐皮:祛风除湿;利水和中;活血解毒,风湿关节痛;腰腿酸痛;肾虚水肿;消渴;胃脘痛;跌打损伤;骨折;吐血;衄血;疟疾;漆疮;骨髓炎;深部脓疡19、川楝(楝科)药用部位:果实——川楝子: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20、垂盆草(景天科)药用部位:全草——垂盆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痈肿疮疡21、丹参(唇形科)药用部位:根——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22、地肤(藜科)药用部位:果实——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23、多花黄精、长梗黄精(百合科)药用部位:根茎——黄精: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

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脾虚乏力;食少口干;消渴;肾亏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耳鸣目暗;须发早白;体虚赢瘦;风癞癣疾。

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24、凤仙花(凤仙花科)药用部位:种子——急性子:破血消积,软坚散结。

用于经闭,积块,噎膈,外疡坚肿,骨鲠在喉;茎——透骨草:祛风除湿,该品辛温,辛能行散,温胜寒湿,舒筋活络,活血止痛,治阴囊湿疹,疮疡肿毒25、杠板归(蓼科)药用部位:全草——杠板归: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止咳,咽喉肿痛,肺热咳嗽,小儿顿咳,水肿尿少,湿热泻痢,湿疹,疖肿,蛇虫咬伤26、钩藤(茜草科)药用部位:带钩茎枝——钩藤:息风定惊,清热平肝,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高热惊厥,感冒夹惊,小儿惊啼,妊娠子痫,头痛眩晕27、狗蕨脊(乌毛蕨科)药用部位:根茎——贯众:杀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风热感冒;温热癍疹;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血痢;带下及钩、蛔、绦虫等肠寄生虫病28、枸杞(茄科)药用部位:根皮——地骨皮:具有退热除蒸之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等功效29、谷精草(谷精草科)药用部位:花序——谷精草:具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的功效。

用于肝经风热、目赤肿痛、目生翳障、风热头痛、夜盲症等症。

30、光叶菝葜(百合科)药用部位:根茎——土茯苓: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效,主要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31、广东石豆兰(兰科)药用部位:全草——石豆兰:祛风除湿,消肿止痛,凉血活血。

治高热惊风,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关节肿痛,痈肿,咽痛,跌打损伤32、鬼针草(菊科)药用部位:全草——鬼针草:有清热解毒、散瘀活血的功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急性阑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胃肠炎、风湿关节疼痛、疟疾,外用治疮疖、毒蛇咬伤、跌打肿痛33、过路黄(报春花科)药用部位:全草——金钱草:有清热利尿、祛风止痛、止血生肌、消炎解毒、杀虫之功。

可治急慢性肝炎、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肾炎、泌尿系感染、扁桃腺炎、口腔炎及痈疔疗毒、毒蛇咬伤、乳痈、痢疾、疟疾、肺出血等34、孩儿参(石竹科)药用部位:根——太子参: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

常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日渴,肺燥干咳35、海风藤(胡椒科)药用部位:茎——海风藤: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36、海金沙(海金沙科)药用部位:孢子——海金沙:清利湿热,通淋止痛,用于热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37、何首乌(蓼科)药用部位:块根——何首乌:养血滋阴;润肠通便;截疟;祛风;解毒。

主血虚头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耳鸣;遗精;肠燥便秘;久疟体虚;风疹瘙痒;疮痈;瘰疬;痔疮38、红豆杉(红豆杉科)药用部位:树皮、枝叶——红豆杉:有抗癌功能,并有抑制糖尿病及治疗心脏病的效用,利尿消肿、治疗肾脏病、糖尿病、肾炎浮肿、小便不利、淋病,温肾通经、治疗月经不调、产后瘀血、痛经等39、红秋葵(锦葵科)药用部位:果实——红秋葵:对青壮年和运动员消除疲劳、迅速恢复体力的作用极大,治疗胃炎和胃溃疡、保护皮肤和胃黏膜之功效40、荭蓼(蓼科)药用部位:全草——荭草:祛风利湿,活血止痛。

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果实——水红花子:活血消积;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明目。

主胁腹症积;水臌;胃脘痛;食少腹胀;火眼;疮肿;瘰疬。

散血消癥,消积止痛。

用于癥瘕痞块,瘿瘤肿痛,食积不消,胃脘胀痛41、槲寄生(桑寄生科)药用部位:全草——槲寄生:具有舒筋活络,活血散瘀。

用于筋骨疼痛,肢体拘挛,腰背酸痛,跌打损伤。

风湿痹痛,主腰膝酸痛;风湿痹痛;胎动不安;胎漏下血,补肝肾,强筋骨42、槲蕨(槲蕨科)药用部位:根茎——骨碎补:补肾强骨,续伤止痛。

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43、虎耳草(虎耳草科)药用部位:全草——虎耳草:祛风,清热,凉血解毒。

治风疹;湿疹,中耳炎,丹毒,咳嗽吐血,肺痈,崩漏,痔疾44、虎杖(蓼科)药用部位:根茎——虎杖: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的功效。

用于湿热黄疸,淋浊,带下,风湿痹痛,痈肿疮毒,水火烫伤,经闭,症瘕,趺打损伤,肺热咳嗽45、华东魔芋(天南星科)药用部位:块茎——蛇六谷:化痰散积,行瘀消肿。

用于痰嗽,积滞,疟疾,经闭,跌打损伤,痈肿,疔疮,丹毒,烫伤46、华紫珠(马鞭草科)药用部位:叶片——紫珠叶:具有凉血收敛止血,散瘀解毒消肿之功效。

常用于衄血,咯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热毒疮疡,水火烫伤47、槐叶决明(豆科)药用部位:种子——望江南子:清肝明目,健胃,通便,解毒。

治目赤肿痛,头晕头胀,消化不良,胃痛,腹痛,痢疾,便秘48、黄花蒿(菊科)药用部位:全草——青蒿:清热解暑,除蒸,截疟。

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49、黄山乌头(毛茛科)药用部位:块根——草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50、茴香(伞形科)药用部位:果实——小茴香:开胃进食,理气散寒,有助阳道。

主治:中焦有寒,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部冷痛;疝气疼痛,睾丸肿痛;脾胃气滞,脘腹胀满作痛51、鸡冠花(苋科)药用部位:花序——鸡冠花:凉血,止血。

治痔漏下血,赤白下痢,吐血,咳血,血淋,妇女崩中,赤白带下52、江南卷柏(卷柏科)药用部位:全草——岩柏草:清热利湿,止血。

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全身浮肿,肺结核咯血,吐血,痔疮出血;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53、姜(姜科)药用部位:根茎——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54、绞股蓝(葫芦科)药用部位:全株——绞股蓝: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体虚乏力;虚劳失精;白细胞减少症;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慢性胃肠炎;慢性气管炎55、金线莲(兰科)药用部位:全草——金线莲:清热凉血,解毒消肿,润肺止咳。

用于咯血,咳嗽痰喘,小便涩痛,消渴,乳糜尿,小儿急惊风,对口疮,心脏病,毒蛇咬伤56、景天三七(景天科)药用部位:全草——景天三七:消肿,定痛。

止血,化瘀。

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乳痈,跌打损伤。

取汁液涂敷蜂、蝎等刺伤,可消肿止痛57、韭菜(百合科)药用部位:种子——韭菜子:补肝肾,暖腰膝,助阳,固精。

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小便频数、腰膝酸软、冷痛、白带过多58、桔梗(桔梗科)药用部位:根——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