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受戒》课件

合集下载

《受戒》课件

《受戒》课件

乡土小说


汪 曾 祺
走近作者

汪曾祺(qí )(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 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 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著有小说集《邂逅 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 《蒲桥集》。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 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 夫” 。他的以苏北高邮地区生活为背景的系 列小说,以其冲淡优雅的语言,情淳意朴的风 情开“寻根文学”风气之先。
我 是写 健的 康是 的美 人 性
.
品味语言
阅读课文,挑选一处你认为能体现汪曾祺先生 作品语言特色的文字,和小组的同学讨论并欣 赏。


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岁了,两个眼睛还 是清亮亮的。不论什么时候,头都是梳得滑溜溜 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挣挣的。 两个女儿,长得跟她娘像一个模子里托出来 的。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 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 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溜溜的,衣服格挣挣的。
违背戒律的爱情会有怎样的结局?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汪曾祺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小说呢?

文革刚刚结束的1980年,无论 是思想界、文学界,都还有一些陈 旧的教条束缚着人们的灵魂。汪曾 祺先生曾经痛感于此,写下了这篇 《受戒》。他正是以一种欣赏的眼 光写这个僧俗之情爱故事,以超凡 的勇气呼吁清除一切清规戒律!小 说里叙述的是一种独特的生存环境 中奇异的人情风俗及其人群的生活 方式。这个世界中人的生活方式是 世俗的,然而又是率性自然的,它 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同时又有一 种超功利的潇洒与美。
七、比较沈从文小说<<边城>>,谈谈两者异同点.

大学语文-- 汪曾祺_《受戒》PPT

大学语文-- 汪曾祺_《受戒》PPT

小说 散文集 小说集
《受戒》、《大淖记事》 《蒲桥集》 《邂逅集》
1948年出版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 出版第二个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 发表小说《骑兵列传》,1980年发表小说 《受戒》,受到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
拾,现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
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以及许多卷本
《受戒》
汪曾祺
汪曾祺简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1997年5月16), 江苏高邮人,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 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 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 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 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 成就。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 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 大夫。”
汪曾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就在于他 对“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的结构, 在于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 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现了就在自 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边,美 在本分。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 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就在于他 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以小见大, 而不是以小媚大。
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 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 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 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他的间或也 流露出道家主张的随缘自适、自足自给的悠然任化 的意趣,但断然有别于魏晋文人的清淡和颓废,在 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描绘是乐观向上的,相信 “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式会好起来的”。汪曾祺 是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 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 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受戒汪曾祺语文课件

受戒汪曾祺语文课件

受戒汪曾祺语文课件《受戒》,是作家汪曾祺十七岁那年,抗战爆发时,避难到了一个小寺庙里住了几个月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分享了《受戒》的语文课件给大家学习![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读本(五):《泥土芬芳》之《受戒》[设计理念]1.本文是在学生学习了沈从文《边城》后进行的小说再阅读,沈从文通过对湘西风光的描绘,开创了散文化小说的风格,《受戒》是汪曾祺对沈从文这种风格小说的继承和发展。

“氛围即人物”是这类小说的主要表现形式,从沈从文的湘西风光到本文作者笔下的高邮水乡,都是一种诗化的美丽风景,加之文本中都重视风土人情的描写,为人物的活动和性格形成做了最贴切的铺垫。

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此类散文化小说的写作风格和欣赏要点。

2.这篇小说的主题的是“歌颂美,歌颂健康的人性”,而题目又与之矛盾,主题的理解是小说的难点,也是读懂小说的要点。

对主题的理解从主要的情节和人物入手,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作者要对主人公及其之间的感情倾注那么多美好的描写(情节、环境)。

3.联系的学习,从《边城》到《受戒》,从沈从文到汪曾祺,学习此类小说的写作;以及从文本意识到作者意识,再到读者意识来理解主题。

[教材分析]1.文本特点:(1)体裁:散文化的小说(2)小说的内容结构特点:从对当地(应为作者故乡高邮)的生活情景和社会习俗描写开始,构造了主人公明子和英子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在这种环境中生长出了特点鲜明的明子和英子。

以两人懵懂的情愫作为小说的主要情节,对抗小说中的明子“受戒”,从而来表现主题。

2.小说学习的意义:学习此类小说的表现形式“氛围即人物”,理解环境风俗对人物性格形象的作用;理解本文主题的深刻意义(从文本、作者、读者三方面进行分析)。

3.教学建议和学法指导说明:提出问题——层层设疑——讨论分析——再质疑分析——归纳——明晰问题——联系实际拓展探究[学情分析]1.经过高一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小说阅读方法。

2.对散文化的小说阅读还不是很熟练,尤其对“氛围即人物”这一艺术表现形式需要再点拨。

汪曾祺小说《受戒》课件

汪曾祺小说《受戒》课件

汪曾祺
阅读与思考:
舅舅
赵大伯
小英子
明子和小英子一
起经历的事情
渡/普照,
及仁海的
老婆
明子要去善因寺受戒受戒后回
家的船上
明子和小英子
相互表白
善因寺明子受戒
小英子参观善因寺
小说结束
看星星荸荠田荸荠小河搭船进城善因寺受戒相识初恋热恋小河
船上表白
表白
认识了庵里的六个人情窦初开认识在庵里打牌的人
认干娘
和小英子家一起生活荸荠小河搭船进城善因寺受戒小河船上表白和小英子的情
感进一步加深见到更大的寺庙受戒成功收获爱情
好感
为两⼈的进⼀步交往做铺垫
感情加深
⼼理活动,体现明海情窦初开
⼼理活动,⼀是明海性格内向,和异性单独相处,内⼼紧张。

⼆是明海担⼼别⼈的闲⾔碎语。

⼼理活动,⼩英⼦对和尚受戒很好奇
关⼼
表⽩
初识:⼩船上对话,和⼩英⼦⼀起⽣活,回家的船上对话等。

P348、352、355、357、358
初识:⼩船上对话,和明海⼀起⽣活,回家的船上对话等。

P348、352、355、357、358。

受戒汪曾祺PPT课件

受戒汪曾祺PPT课件
——作家阿城
.
16
泛读课文
故事梗概 小说三要素 明暗两线 字音 典故
.
17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简明扼要的概括小说的内容:
• 提示:十七岁的明海在荸荠庵出家已经4 年了。这里的和尚公然吃肉、杀生、打牌、 养女人、放债、收租,这个庵里无所谓清 规。十七岁的明海到这里出家已经四年了, 与相邻而居的小英子彼此产生了好感,就 在明海正式出家受戒回来的路上,两个年 轻人袒露了心扉,接受了彼此的爱情。概 括来说就是明海出家做和尚和小英子相爱 的故事。
.
28
《受戒》与佛教的关系:
• 《受戒》的故事与佛教无关 • 当和尚只是一种生存方式,一个正当的 职业 • 世俗生活与当和尚没有对立,没有压抑 人性,不需要斗争
.
29
明海出家做和尚是当地的一种风俗,而他的和尚生活并 非我们所常见的那样每日参禅诵经,和尚本应遵守不杀 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食肉的戒律,而 《受戒》中的相关描写却与此有种种“错位”。找出有哪 些“错位”,对此,你们怎么看?
.
35
世俗环境描写的作用
• 一、烘托作用 • 本文中环境描写提高到了与人物相等的地位,让
人们在欣赏人物形象的同时,欣赏到一种令人赏 心悦目的风俗形象。风物、习俗和民情,既是小 说人物活动的背景,展示其性格的空间,更是小 说与众不同的展示对象。
.
36
• 二、深化小说主题
• 作者努力去营造一个美丽而温馨的艺术世界,这样的生活 场景,对于经历了十年浩劫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令人耳目 一新的,激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如果没有这样独特的 风物、民情的展示,小说中明海与小英子的爱情就不会那 样动人,也不会收到那样独特的审美效果。
庙里果然是气象庄严,到了这里谁也不敢大声咳

受戒ppt

受戒ppt

(二)人与环境的和谐
“出和尚”是这个地方的一大特色 就 像有的地方出劁猪的,有的地方出织席子 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弹棉 花的 他的家乡出和尚 。明子家弟兄多,而 且这里的和尚有很多的好处:一是可以吃 现成饭,二是可以攒钱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 下,明子顺理成章地做了和尚。 小英子的生存环境是桃源式的 。小英子 的家像一个小岛,三面都是河, 他们一家 人男耕女织,温饱无忧,门前的春联表达 了一家人积极向上乐善好施的思想观念 一 切看起来井井有条,欣欣向荣。
六、作者的话
我因为是长子,常在法事的开头和当中被 叫去磕头;法事完了,在他们脱下袈裟, 互道辛苦之后(头一次听见他们互相道“辛 苦”,我颇为感动,原来和尚之间也很讲人 情,不是那样冷淡),陪他们一起喝粥或 者吃挂面。这样我就有机会看怎样布置道 场,翻看他们的经卷,听他们敲击法器, 对着经本一句一句地听正座唱“叹骷髅”(的。我们有过各 种创伤,但是我们今天应该快乐。一个作家,有 责任给予人们一分快乐,尤其是今天(请不要误 会,我并不反对写悲惨的故事)。……我相信我 的作品是健康的,是引人向上的,是可以增加人 对于生活的信心的,这至少是我的希望,也许会 适得其反。我们当然需要有战斗性的,描写具有 丰富的人性的现代英雄的,深刻而尖锐地揭示社 会的病痛并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悲壮、宏伟的作品 。悲剧总是比喜剧更高一些。我的作品不是,也 不可能成为主流。
我写《受戒》,主要想说明人是不能受压抑的, 反而应当发掘人身上美的、诗意的东西,肯定人 的价值。我写了人性的解放。 像小英子这种乡村女孩,她们感情的发育是非常 健康的,没有经过扭曲,跟城市里受教育的女孩 不同。她们比较纯,在性的观念上比较解放。这 是思无邪,《诗经》里的境界。我写这些,跟三 中全会思想解放很有关系。多年来,我们深受思 想束缚之苦。

汪曾祺PPT课件

汪曾祺PPT课件

尾处以写景暗示了性的成熟。
16
.
作品背景
《受戒》,这是作家汪曾祺十七岁那年,抗 战爆发时,避难到了一个小寺庙里住了几个月 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最早曾以《庙与僧》为题 在上海《大公报》发表,1980年才重新写成了 《受戒》。两部作品比较后发现,两小说都有 “回忆”的特点,但相隔了近三十五年,作家 对往事的回忆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小说风格也 完全不同。《庙与僧》严格说来,只是《受戒》 的创作素材,作家对人生的理解,还停留在好 奇阶段,并无成熟的见解。经过几十年的发酵, 才酿成醇美清新的《受戒》。
了逍遥自在的小日子。三师父精明能干,风流倜傥,能玩牌,会“飞铙”,还长于唱山歌
小调。这个庙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有人提起。他们吃肉不瞒人,年下也杀猪。
他们也举行宗教仪式,可那欢快的场面更像是人生的舞蹈。有时,“一场大焰口过后,也
像一个好戏班子过后一样,会有一个两个大姑娘、小媳妇失踪,——跟和尚跑了”。
“作者为两个小恋
人选择受戒与庙宇这样
的时间和空间,尤其具
有诙谐的机智,无疑是
对神的嘲弄,对人的自
然情感与生活权利的肯
定。”
(季红真
《传统的生活与文化铸
造的性格》,1983);
24
.
评《受戒》
“《受戒》中小和 尚与村姑的爱情故事, 是对禁锢人性的宗教的 嘲弄,还是借描写半僧 半俗的生活,表示对那 种略带原始韵味的人情 美的热衷呢?或藉此反 衬城市那种物欲横流的 丑恶世界?” (周荷初《汪曾祺小说 的美学评析》,1988)
艺术小品集 《汪曾祺:文与画》
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
剧本京剧:《沙家浜》(主要作者)
京剧:《范进中举》
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受戒》优秀课例共33页

《受戒》优秀课例共33页
பைடு நூலகம்
“小说是回忆”
写得最好的是童年时故乡江苏高邮的风土人 情、市井生活。
这些作品是《鸡鸭名家》、《异秉》、《受 戒》、《岁寒三友》、《大淖记事》、《故
里杂记》(三篇)、《徙》、《晚饭花》 (三篇)、《鉴赏家》、《八千岁》、《故 里三陈》(三篇)、《王四海的黄昏》、
小说中的经验来自作者的童年回忆。
《边城》-------《受戒》
“拜读”汪曾祺先生的《受戒》
文章
多乡土与市井 少崇敬与膜拜 讲述了农家孩子“明海”剃度当和尚 及其淡淡的描写了明子、小英子的纯朴可
爱 对爱情的大胆追求 在这里,做和尚和种地、经商、画画一样 不过是一种职业, 而佛门中人也和常人一样 娶妻生子 吃荤赌钱 率性随意地过着时俗的生活 对待佛事态度也很随和 只是把这做一种谋生的日常劳作
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
生平经历(192O~2019)
1946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 和《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 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 说,引起文坛注目。
1948年春到北京,北京解放后随四野南 下,在武汉短期工作后又于1950年回到 北京,
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 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 学》等刊物。
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 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 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 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 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生的人性形式”。 --------沈从文
1、翠翠和小英子的形象,通过作品的阅读, 你更倾心哪一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样子。在《受戒》中,这种东方古 典劳动方式和生产方式也有一定的体 现。如劳动中敲锣唱歌、打场的时候 喊打场号子等生动场景。传统的农业 文明以农为本,人们的劳动过程是享 受的过程而不是已经被异化的劳动。 汪曾时,并不 希望人们再受传统的封建专制主义的 禁锢,因此才有了《受戒》描绘的这 一理想国度。
和尚们共处一庵,日子简单而有序。小英 子一家人口也不多,一家人勤劳能干,日 子过得殷实而美满。经商者下雨天会光临 荸荠庵,打一天牌消磨时间。这里的生存 之道不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是 “物各其位,因循守旧”。感情的平淡表 现在《受戒》写的都是凡人凡事凡物,人 物少有情感起伏和冲突。明子和小英子可 以说是青梅竹马,然而两人并没有甜言蜜 语、海誓山盟,更没有卿卿我我。他们的 感情就像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社会,人与环境 自然和谐。小英子一家4口人,尽管性格 不同,但都禀承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格。 小英子热情泼辣,心灵手巧,热爱劳动。 她和常往她家跑的明海青梅竹马,两小无 猜。明海会画花,小英子就把它们绣出来。 他们共同劳动,一起薅草,车水,随着岁 月流逝,春去秋来,他们的心田里渐渐长 出了爱情的苗子。《受戒》这个题目是带 有反讽性的,“受戒”本来是和尚表明接 受佛门戒律的仪式,而就在明海受戒的同 时,两个小主人公的爱情也走向成熟。
提纲
一,汪曾祺简介 二,解读《受戒》 三,参阅资料
汪曾祺简介
A,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 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以 短篇小说和散文闻名。被视为京派作家。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 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 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
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 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 《蒲桥集》,还写了他的父亲(多年父 子成兄弟),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 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 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 后一个士大夫。”其散文《端午的鸭蛋》 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受戒》所描写的理想国
在《受戒》描绘的理想国度里,人 们既可以享有超验而高尚的宗教理想,同 时又不必受清规戒条的束缚,自在而为。 二 平淡宁和的精神家园《受戒》的平淡宁 和反映在两方面:一是生活状态的简单与 平静;一是感情的平淡与真实。庵里人口 简单,一共六个人。明海的日子也清闲得 很,无非是开山门、扫地、烧香、磕头、 念经、敲磬。
《受戒》中有多处对传统文化和地方风 俗的再现。“满街都是小磨香油的香味, 布店,卖茉莉粉、梳头油的什么斋,卖 绒花的,卖丝线的,打把式卖膏药的, 吹糖人的……。”这一段都是对地方风 俗的追忆。小英子一家的生活更是建立 在传统农业文明的基础之上。赵大伯罩 鱼、洗磨、修水车、烧砖、箍桶、劈篾、 绞麻绳;赵大妈舂粉子,磨小豆腐,编 蓑衣,织芦篚,还会剪
《受戒》内容概括
《受戒》是一篇饱含诗情的小说,表 现的是纯朴健康的人性之美。 小说描 写的内容包括和尚们的宗教生活和民 间的世俗生活两部分。 和尚们的宗教 生活是充满着人间烟火气或者说世俗 性的。聪明漂亮的主人公明海在家叫 小明子,是从小就确定要出家的。他 的家乡出和尚。当和尚对当地人来说
是一种谋生的职业,因为当和尚有很 多好处,可以吃现成饭,可以攒钱, 将来还可以还俗娶亲。不仅出家的目 的是世俗的,寺庙里的生活方式也如 此,充满了尘世的气氛。荸荠庵的小 和尚过着很清闲的日子,连早课、晚 课也不做,只是敲几声磐,然后挑水、 喂猪。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和尚中,大 概只有一个老和尚最守规矩,他是吃 斋的,但过年时也破戒。明子的舅舅 仁山是“当家的”,掌管寺庙里里外 外的俗务。
的地位。这个故事发生在特定地域特定时 期,作者开篇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荸荠庵 当地的独特风俗:“他的家乡出和尚。就 像有的地方出杀猪的,有的地方出织席子 的,有的……他的家乡出和尚。”而这里 的和尚是吃肉的,而且可以娶亲。这的确 是一种独特的风俗,正是因为有这种风俗, 才有了发生这个故事的大环境,其后,作 者介绍荸荠庵几个和尚的特征,他们可以 放租、放债、打牌、喝酒,带着家属同住
制嫁妆之事,引出了小明子擅长绘 画,最终认英子妈为干娘。当小明 子去受戒,也并没有详细介绍整个 过程,而是通过小英子的眼神和嘴, 阐明了善天寺的面貌及受戒规定和 步骤。最终还是用几句对话,引出 了小英子和明子两人互相宣告彼此 的爱情。文章自始至终都用散文笔 法讲述人物感情。
环境美
《受戒》中的景物环境描写表现了意境 美。田园乡村的风景是美丽的,而融入 人物感情的风景更耐人寻味。文中有几 处画面的描写使情寓景中,情景合一。 上面提到过的,明子看到英子走后的一 串脚印,而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 的心搞乱了。可能一串脚印留不下什么, 但当读者处于明子的位置,看到英子拎 着篮子离去的背影,步步远走,最
后消失在远方,从背影到模糊到一个点, 到消失,能让人想念的仅仅是松软泥土上 的一串脚印……这似乎是一个电影的片段, 让我们深入其中,体会到人物的情感。文 中仅两次提及芦花荡,到最后才描写,但 却没有削弱它的美之所在。首次是明子从 庵赵庄到县城,划到芦花荡,明子心里很 紧张,他就使劲地划桨,其实这为文末写 芦花荡埋下了铺垫,前后相互呼应。末了 是明子和英子两人飞快地划桨进了芦花荡。
二师父仁海是有老婆的,夫妻俩在庙 里过起了逍遥自在的小日子。三师父 精明能干,风流倜傥,能玩牌,会 “飞铙”,还长于唱山歌小调。这个 庙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有 人提起。他们吃肉不瞒人,年下也杀 猪。他们也举行宗教仪式,在对和尚 们的生活习俗作了充分的铺叙后,作 品又以小英子家为中心,展开了明丽 的田园牧歌式的水乡世俗生活画卷。 这是
《受戒》的人情美、人性美
读汪曾祺的小说《受戒》不禁让我们随 之走入了一个安静、和谐的苏北城镇, 朴实纯真的村民、立于高地上的荸荠庵、 河中间的小岛……一幅美丽而又淳朴的 画卷映入我们的眼帘。正是让我们在喧 闹的都市之外寻到了田园风光,感受到 了劳动人民健康活泼的人性和自由率真 的情感。小说以明丽动人的笔调
B,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鸡鸭名家》《异秉》 《羊舍一夕》 小说集: 《邂逅集》《晚饭花集》 《茱萸集》《初访福建》 散文集: 《逝水》《蒲桥集》 《孤蒲深处》《人间草木》 《旅食小品》《矮纸集》 《汪曾祺小品》
艺术小品集 :《汪曾祺:文与画》 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
剧本京剧:《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 京剧:《范进中举》 文集:《汪曾祺自选集》《汪曾祺文集》 《小说卷》《散文卷》《戏曲剧本卷》 《汪曾祺全集》《小说卷》《散文卷》 《戏剧卷》《其他卷》《汪曾祺》 《说戏》《五味》《谈师友》《文与画》 《人间草木》 《 端午的鸭蛋》
《受戒》表达的是一种希望,一种向 往由、对健康的现实人性和人情的肯 定和赞美。写出了理想生活的美,才 反衬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是对中国 历史和现实中那些束缚人性、限制自 由的生活与传统文化的否定和批判。
艺术特色
《受戒》所表现的艺术特色也说明了 作者的写作风格,洒脱自如的散文笔 法是最突出的一点。作者不讲究情节、 故事,而是着意捕捉人性心灵外化的 神情、动作和话语,以极简练的笔墨 揭示人物感情世界,勾勒人物的音容 笑貌。文中由大小英子姐妹两人的对 话,一个“心乱”点出了大英子赶
庵里,这也是在特定风俗中才存在的。于 是,这些特定风俗、民情就为表现人物情 感塑造了一个平台,明子和英子的爱情是 理所当然的事情。《受戒》中对人物描写 宣扬善良、融洽和友爱。文中对于明子和 英子心中萌生爱意,并没有避讳,而是直 接书写。在文末,明子和英子带着对方的 爱将船划进了芦花荡。这是对于人类自由 天性的赞美,对压抑人性的传统文化隐隐 透出批判之意。
描绘了一段少男少女的纯真爱情,为读者 展现了一个独特的“法外之地”——荸荠 庵。这里是佛门,却没有佛门的清规佛法, 和尚可以唱情歌、娶媳妇,像常人一样, 追求人性、追求爱。小和尚明海和小英子 之间,更由天真无邪的孩提情意发展为纯 洁真挚的爱情,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 和人情美。作者将风景、习俗和民情提高 到与人物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