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汪曾祺_《受戒》PPT

合集下载

《受戒》课件

《受戒》课件

乡土小说


汪 曾 祺
走近作者

汪曾祺(qí )(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 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 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著有小说集《邂逅 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 《蒲桥集》。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 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 夫” 。他的以苏北高邮地区生活为背景的系 列小说,以其冲淡优雅的语言,情淳意朴的风 情开“寻根文学”风气之先。
我 是写 健的 康是 的美 人 性
.
品味语言
阅读课文,挑选一处你认为能体现汪曾祺先生 作品语言特色的文字,和小组的同学讨论并欣 赏。


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岁了,两个眼睛还 是清亮亮的。不论什么时候,头都是梳得滑溜溜 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挣挣的。 两个女儿,长得跟她娘像一个模子里托出来 的。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 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 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溜溜的,衣服格挣挣的。
违背戒律的爱情会有怎样的结局?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汪曾祺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小说呢?

文革刚刚结束的1980年,无论 是思想界、文学界,都还有一些陈 旧的教条束缚着人们的灵魂。汪曾 祺先生曾经痛感于此,写下了这篇 《受戒》。他正是以一种欣赏的眼 光写这个僧俗之情爱故事,以超凡 的勇气呼吁清除一切清规戒律!小 说里叙述的是一种独特的生存环境 中奇异的人情风俗及其人群的生活 方式。这个世界中人的生活方式是 世俗的,然而又是率性自然的,它 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同时又有一 种超功利的潇洒与美。
七、比较沈从文小说<<边城>>,谈谈两者异同点.

受戒汪曾祺语文课件

受戒汪曾祺语文课件

受戒汪曾祺语文课件《受戒》,是作家汪曾祺十七岁那年,抗战爆发时,避难到了一个小寺庙里住了几个月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分享了《受戒》的语文课件给大家学习![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读本(五):《泥土芬芳》之《受戒》[设计理念]1.本文是在学生学习了沈从文《边城》后进行的小说再阅读,沈从文通过对湘西风光的描绘,开创了散文化小说的风格,《受戒》是汪曾祺对沈从文这种风格小说的继承和发展。

“氛围即人物”是这类小说的主要表现形式,从沈从文的湘西风光到本文作者笔下的高邮水乡,都是一种诗化的美丽风景,加之文本中都重视风土人情的描写,为人物的活动和性格形成做了最贴切的铺垫。

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此类散文化小说的写作风格和欣赏要点。

2.这篇小说的主题的是“歌颂美,歌颂健康的人性”,而题目又与之矛盾,主题的理解是小说的难点,也是读懂小说的要点。

对主题的理解从主要的情节和人物入手,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作者要对主人公及其之间的感情倾注那么多美好的描写(情节、环境)。

3.联系的学习,从《边城》到《受戒》,从沈从文到汪曾祺,学习此类小说的写作;以及从文本意识到作者意识,再到读者意识来理解主题。

[教材分析]1.文本特点:(1)体裁:散文化的小说(2)小说的内容结构特点:从对当地(应为作者故乡高邮)的生活情景和社会习俗描写开始,构造了主人公明子和英子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在这种环境中生长出了特点鲜明的明子和英子。

以两人懵懂的情愫作为小说的主要情节,对抗小说中的明子“受戒”,从而来表现主题。

2.小说学习的意义:学习此类小说的表现形式“氛围即人物”,理解环境风俗对人物性格形象的作用;理解本文主题的深刻意义(从文本、作者、读者三方面进行分析)。

3.教学建议和学法指导说明:提出问题——层层设疑——讨论分析——再质疑分析——归纳——明晰问题——联系实际拓展探究[学情分析]1.经过高一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小说阅读方法。

2.对散文化的小说阅读还不是很熟练,尤其对“氛围即人物”这一艺术表现形式需要再点拨。

受戒PPT精选课件

受戒PPT精选课件
2、文化习俗:受戒,放焰口等佛教仪式, 婚俗,农家生活,民歌
3、文化意义: A: 在恬淡和谐的的民间生活中表现生命
的快乐。---陈思和 B:画出了传统市民与知识分子的文化心
态,貌似浅淡而意境高远。---朱寨 C:开“寻根文学”风气之先
17
5、语言简洁干净、节制而富有 弹 性。
“荸荠庵的地势很高,在一片高地上。这一带就属 这一片地高,当初建庵的人很会选地方。门前是一 条河。门外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三面都是高大的 柳树。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门供奉着弥勒佛。过 穿堂,是一个不小的天井,种着两棵白果树。大殿 东侧,有一个小小的六角门,白门绿字,刻着一副 对联:
9
线索和人物
明线——小和尚明海从出家到受戒的经过 暗线——明海和小英子的爱情故事
10
《受戒》表面上的主人公是明海和小英 子,实际上的主人公却应该是这种“桃花 源”式的自然纯朴的生活理想。这个桃花 源中诸多的人物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其 情感表露非常直接而且质朴,作者以一种 通达的甚至理想化的态度看待这种生活, 他塑造的这个空间是诗意的,而又充满了 梦幻色彩。明海和小英子那种纯洁、朴素、 自然而又有一点苦涩的爱情,给这种理想 赋予一个灵魂。
1
1、结合文本,分析小英子和明海的形象。 2、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并体会其作用。 3、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4、小说篇名为《受戒》,为什么不把受戒事件作为主要的描写对 象? 5、分析《受戒》的语言风格和抒情特点。
2、P151芦苇长的密密的,当中一条水路……划到这里,明子总是 无端的觉得心里很紧张……为什么会“无端的觉得心里很紧张”? 文本最后为什么又写起芦花荡? 4、从具体词句分析文章是怎样刻画次要人物的形象?
过的。”“不受戒不行吗?” “不受戒的是野和尚。” “受了戒有啥好处?” “受了戒就可以到处云游,逢寺挂褡。” “什么叫‘挂褡’?” “就是在庙里住。有斋就吃。”

《受戒》课件

《受戒》课件
(二)文化习俗:受戒,放焰口等佛教仪式,婚俗,农家生活,民歌 (三)文化意义: A: 在恬淡和谐的的民间生活中表现生命的快乐.---陈思和 B:画出了传统市民与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 貌似浅淡而意境高远.---朱寨 C:开”寻根文学”风气之先
四、关于《受戒》的启示

汪曾祺借自己的理想为人们未经压抑自由 生长的天性作了一个绝美的比喻。《受戒》 中芦苇的清香轻衬的那块忘俗的天地,幽 静寺庙中小和尚明子青涩拘谨少年的影子, 农家女小英子水乡里养出来的率性天真, 以及一段纯美得惊世骇俗的初恋故事,让 人心甘情愿地深入深陷于那个"出世"的幻境, 多捱一刻也好。
乡土小说


汪 曾 祺
★教学目标 • 1.了解寻根文学 • 2.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品味小说的乡土特 色和小说所书写的人性美。 ★教学重点 • 品味小说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对纯朴人性和理想人生情态的认识
一、走进课文 受戒:佛教徒从师接受戒律的 宗教仪式. (用枣泥子先点在头皮上 然后用香头子点着)
七、比较沈从文小说<<边城>>,谈谈两者异 同点.
相同点: (一)思想内容上:歌颂优美健康的人性,歌颂爱,情纯 意朴.都描写了大量的风土人情(湘西---苏北).远离 政治. (二)艺术上:淡化故事情节,散文色彩浓.语言优美和 谐,意境高远,诗情画意.
不同点: (一)思想内容上:<<受戒>>是”柔情的人道主义”,而 <<边城>>则显得”悲情”. (二)塑造人物:<<受戒>>完全采用白描手法,而<<边 城>>心理刻画就较丰富. (三)情节语言:<<受戒>>几乎没有情节,笔致轻淡又 有幽默.而<<边城>>故事性较前者强,笔致浓郁又凄 美.

《受戒》课件

《受戒》课件

• •
《受戒》意味着脱离世俗红尘,然而这篇文章 却以“荸荠庵”里那些该受戒的和尚的“不合常 理的生活”,以及“明海”和“小英子”的爱情 向世人证明了一点“人性是每个人都需要的”。 • 《受戒》正是因为体现了人性美的光辉才变成 了一部不朽的佳作!
• 1. 内容简析
• • • • • • • • • • • ⑴、时间:二十世纪30~40年代 ⑵、地点:庵赵庄 ⑶、主人公:明子(明海和尚) , 小英子 ⑷、情节线索 ①十三岁的明子去荸荠庵做和尚 ②明子在船上认识了小英子 ③明子在荸荠庵的生活 ④明子跟小英子一家的交往 ⑤明子去善因寺受戒 ⑥明子受戒后回来 小说讲述了农家孩子“明海”剃度当和尚,淡淡的描 写了明子、小英子的纯朴可爱和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作者 在小说中淡化了“做和尚”这一另类人生。把它视为凡夫 俗子的平常人生。
• •
4.《受戒》的主旨 小说通过对荸荠庵充满世俗情趣的日常生活的 描写,对明海与小英子朦胧而又超功利的爱情描 写,表达了对自由而又充满乐趣的世俗生活的向 往,歌颂了美丽、健康的爱情,赞颂了健康优美 的人性,表达了作者对人世生活的独特理解。
四、《受戒》的艺术特点 •


1. 世俗化的荸荠庵生活与朦胧而又超功利的爱 情描写相统一。

例如,小说的题目是《受戒》,但“受戒”的场面一 直到小说即将结尾时才出现,而且是通过小英子的眼睛侧 写的,作者并不将它当成情节的中心或者枢纽。它只是一 个“梦”,一个作者精心策划的“梦”,一个读者百听不 厌的“梦”。梦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黑暗的社 会制度。那梦里只有最纯真的少女,最简单的生活和最美 好的爱情。它就是一篇文章,一篇极富有人性美的文章— —《受戒》。 爱是人性的甘露,滋润了干涸的心灵。小英子与明海 之间那真诚的感情令人回味。小英子——一个整天叽叽喳 喳像个“喜鹊”的活泼、可爱、质朴的姑娘,情窦初开的 她最喜欢“崴荸荠”,因为那样“她可以用自己的光脚去 踩明子的脚”去体会爱情。而小明子呢?一个英俊、宽厚、 淳朴的少年,为了小英子放弃了“云游挂撘”的机会,是 因为真挚的感情。

受戒ppt

受戒ppt

(二)人与环境的和谐
“出和尚”是这个地方的一大特色 就 像有的地方出劁猪的,有的地方出织席子 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弹棉 花的 他的家乡出和尚 。明子家弟兄多,而 且这里的和尚有很多的好处:一是可以吃 现成饭,二是可以攒钱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 下,明子顺理成章地做了和尚。 小英子的生存环境是桃源式的 。小英子 的家像一个小岛,三面都是河, 他们一家 人男耕女织,温饱无忧,门前的春联表达 了一家人积极向上乐善好施的思想观念 一 切看起来井井有条,欣欣向荣。
六、作者的话
我因为是长子,常在法事的开头和当中被 叫去磕头;法事完了,在他们脱下袈裟, 互道辛苦之后(头一次听见他们互相道“辛 苦”,我颇为感动,原来和尚之间也很讲人 情,不是那样冷淡),陪他们一起喝粥或 者吃挂面。这样我就有机会看怎样布置道 场,翻看他们的经卷,听他们敲击法器, 对着经本一句一句地听正座唱“叹骷髅”(的。我们有过各 种创伤,但是我们今天应该快乐。一个作家,有 责任给予人们一分快乐,尤其是今天(请不要误 会,我并不反对写悲惨的故事)。……我相信我 的作品是健康的,是引人向上的,是可以增加人 对于生活的信心的,这至少是我的希望,也许会 适得其反。我们当然需要有战斗性的,描写具有 丰富的人性的现代英雄的,深刻而尖锐地揭示社 会的病痛并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悲壮、宏伟的作品 。悲剧总是比喜剧更高一些。我的作品不是,也 不可能成为主流。
我写《受戒》,主要想说明人是不能受压抑的, 反而应当发掘人身上美的、诗意的东西,肯定人 的价值。我写了人性的解放。 像小英子这种乡村女孩,她们感情的发育是非常 健康的,没有经过扭曲,跟城市里受教育的女孩 不同。她们比较纯,在性的观念上比较解放。这 是思无邪,《诗经》里的境界。我写这些,跟三 中全会思想解放很有关系。多年来,我们深受思 想束缚之苦。

汪曾祺《受戒》ppt课件1

汪曾祺《受戒》ppt课件1
受戒
汪曾祺
走近作者
汪曾祺(qí)(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 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 作家的代表人物。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 《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 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的作品以苏 北高邮地区历史生活为背景的系列小说,以其冲 淡优雅的语言,情淳意朴的风情开“寻根文学” 风气之先,成了当代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
散文化的文体
庵赵庄
明 海 出 家
荸荠庵
风俗(当和尚) 小英子
一家人的生活方式 朦胧恋情
受戒
环境 生活方式
私奔风俗
民歌小调
几个和尚 的情态
三师父的飞铙绝技
明海出家做和尚是当地的一种风俗,而他的和尚 生活并非我们所常见的那样每日参禅诵经,和尚 本应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 饮酒食肉的戒律,而《受戒》中的相关描写却与 此有种种“错位”。找出有哪些“错位”,他为 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环境?
寻根文学,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 式。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 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 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 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1985年韩少功率 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 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 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 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 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在这样的理论 之下作家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便将他们称 之为"寻根派"。
汪曾祺在创作这部小说之前曾对别人说过: “我要写!我一的人性。美,人性,是 任何时候都需要的。我相信我的作品是健 康的,是引人向上的,是可以增加人对于 生活的信心。”

受戒ppt实用课件

受戒ppt实用课件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2、“悲痛”和“热情”是作者对人 生、社会的理性的思考和认识。 “悲痛”:因纯真、纯朴人性的丧失 而产生的哀痛。“热情”:在人们思 想仍旧处于坚冰尚未融化时期,作者 热切呼吁,解放人性,摒除束缚。
关于作品的主题思想:
《受戒》展现的是一幅自然、平和、纯朴的生 活画面及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用美丽动人的生 活,来表达作者的理想。小说之所要写得如此美 丽,一方面,固然是为了表现“一种顺乎自然、 超功利的潇洒的人生态度”(《关于〈受 戒〉》),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那 就是小说所表现的对人生、社会的理性思考,即 不打破清规戒律的束缚,人生就不会潇洒,社会 就不会平和。作者笔下的风俗民情愈美丽,愈表 明破除各种桎梏的必要。
思考题:
1、文章最后作者的写作说明意在 说明什么?(联系写作时间与故 事发生时间)
2、汪曾祺引用沈从文的话说 “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 作品背后隐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 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 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沈从 文的寂寞》)这“热情”和“悲痛” 是什么呢?
参考: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 散文集 小说集
《受戒》、《大淖记事》 《蒲桥集》 《邂逅集》
1948年出版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 出版第二个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 发表小说《骑兵列传》,1980年发表小说 《受戒》,受到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
拾,现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
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以及许多卷本
《受戒》
汪曾祺
汪曾祺简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1997年5月16), 江苏高邮人,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 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 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 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 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 成就。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 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 大夫。”
汪曾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就在于他 对“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的结构, 在于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 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现了就在自 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边,美 在本分。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 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就在于他 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以小见大, 而不是以小媚大。
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 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 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 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他的间或也 流露出道家主张的随缘自适、自足自给的悠然任化 的意趣,但断然有别于魏晋文人的清淡和颓废,在 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描绘是乐观向上的,相信 “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式会好起来的”。汪曾祺 是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 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 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或许是街上有很多东西是可以被束缚的,但人性却 是永远取法被束缚的,它会用尽所有力量冲破一切 阻碍,寻找到心灵的归宿。有时,情感会战胜理智, 或许这就是人性苏醒的时候。人最初的善良和勇气, 才是真正健康的人性,这种人性下的追求,才是最 美好的追求;这种人性下的胜利,才是正义吗的胜 利。人性之善,是时间生命的精髓:人性之善,是 社会灵魂的梁柱。宣扬着复苏的人性,引领着人性 的复苏,这正是《受戒》的伟大之处。
《受戒》将散文笔调和诗歌的意境营造手法引入小 说创作,以纯朴淡雅的而语言。自然洒脱的笔调, 充满感情地抒写南方水乡的自然风光,写人的美, 些日常生活中的诗意,些小明子和小英子的富有情 谊的共同劳动和他们萌发的朦胧的爱情,从而构成 一幅原始浑朴的南方水乡生活的诗意化图景,形成 了清新的田园抒情风格。
《汪曾祺文集》等十几个作品集。他的小说 被视为诗化小说。
汪曾祺散文特色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 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 话家常。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 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 常,但饶有趣味。如《葡萄月令》。
文如其人,汪曾祺散文平淡质朴,不事雕琢, 源于他心境的淡泊和对人情世故的达观与超 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边的“凡人 小事”还没来得及完全呈现自己的意义就被 抛到记忆的背后,由此看来,人们除了被 “忙”包裹、挤压之外,似乎根本体验不到 人生还有什么其他乐趣。汪曾祺的散文在向 人们发出这样的吁语:请慢点儿走,欣赏你 自己啊!
《受戒》内容简介
聪明漂亮的主人公明海在家叫小明子,是从小就 确定要出家的。他的家乡出和尚。当和尚对当地人 来说是一种某生的职业,因为当和尚又很多好处, 可以吃现成饭,可以攒钱,将来还可以还俗娶亲。 不仅出家的目的是世俗的,寺庙里的生活方式也是 如此,充满了尘世的气氛,荸荠庵的小和尚过着很 清闲的日子,连早课、晚课也不做,只是敲几声磬, 然后挑水、喂猪。
人性中,有最原始的欲望和索取,但同时更有最简 单的付出和给与。为什么要用看不见的东西,即所 谓的伦理道德来捆住它呢?人与人的交往中,人的 生存中,若没有人性的自由来参与,则再自由的物 质世界页无法填补这种心灵的虚空。人的脸上始终 是面具,看不见下面真实的表情:认得生活像被囚 禁在笼子里的野兽,即使给它最鲜最美的肉,也无 法比拟自由给它的无上的快乐。
汪曾祺的小说充溢着“中国味儿”。正因 为他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因而在创作上追求 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在语言 上则强调着力运用中国味儿的语言。这是他 艺术追求的方向,也是他小说的灵魂。
汪曾祺小说中流溢出的美质,首先在于我 们民族心灵和性灵的发现,以近乎虔诚的态 度来抒写民族传统美德。
汪曾祺作品的价值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
在对和尚们的生活习俗作了充分的铺叙后 ,作品又以 小英子家为中心,展开了明丽的田园牧歌式的水乡 世俗生活画卷。这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社会, 人与环境自然和谐。小英子一家4口人,尽管性格 不同,但都秉承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格。小英子热 情泼辣,心灵手巧,热爱劳动,她和常往她家跑的 明海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明海会画花,小英子就 把它们绣出来。他们共同劳动,随着岁月流逝,春 去秋来,他们的心田里渐渐长出了爱情的苗子。
尤其是小英子,个性活泼,一天到晚叽叽喳 喳像个喜鹊,对爱情大胆追求,要小明子将 来不要做方丈,“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 要?”
作者对小和尚小明子和小英子的纯真热烈的 爱情,作了细腻的诗意描绘,表达了由衷的 赞美之情,充分肯定了佛门子弟对小儿女的 这种普通人的感情、欲望。
风格特色
它具有一种清新独特的田园抒情风格,有点像陶渊 明的诗。
《葡萄月令》
这篇散文作者通过自己的细致观察,详细介 绍了葡萄十二个月的生长情况。语言简洁、 平实自然,很口语化。但生动有趣,充分体 现了虽然话语平常但是充满趣味这一点。
汪曾祺散文特色
《受戒》这个题目是带有反讽性的,“受戒” 本来是和尚表明接受佛门戒律的仪式,而就 在明海受戒的同时,两个小主人公的爱情也 走向了成熟。明海在受完戒与小英子划船回 家时,两人表白爱情,把船划进了芦苇荡。
小说结尾处是以写景暗示了性的成熟。
《受戒》主题意蕴
在小说中的人们包括和尚们看来,做和尚和种地、 经商、做工一样,不过是一种职业,并不把和尚看 做一件异常的事件。菩提庵的和尚们,也和常人一 样,娶妻生子、赌钱吃荤,率性随意的生活。对待 佛事,也只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明子当小和尚很 自由自在,老往邻居小英子家跑,两小无猜,性格 都淳朴可爱、乐观开朗。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共同 劳动中萌发了朦胧的爱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