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受戒》ppt-鲁教版选修PPT优选课件

合集下载

《受戒》课件

《受戒》课件

乡土小说


汪 曾 祺
走近作者

汪曾祺(qí )(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 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 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著有小说集《邂逅 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 《蒲桥集》。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 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 夫” 。他的以苏北高邮地区生活为背景的系 列小说,以其冲淡优雅的语言,情淳意朴的风 情开“寻根文学”风气之先。
我 是写 健的 康是 的美 人 性
.
品味语言
阅读课文,挑选一处你认为能体现汪曾祺先生 作品语言特色的文字,和小组的同学讨论并欣 赏。


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岁了,两个眼睛还 是清亮亮的。不论什么时候,头都是梳得滑溜溜 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挣挣的。 两个女儿,长得跟她娘像一个模子里托出来 的。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 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 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溜溜的,衣服格挣挣的。
违背戒律的爱情会有怎样的结局?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汪曾祺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小说呢?

文革刚刚结束的1980年,无论 是思想界、文学界,都还有一些陈 旧的教条束缚着人们的灵魂。汪曾 祺先生曾经痛感于此,写下了这篇 《受戒》。他正是以一种欣赏的眼 光写这个僧俗之情爱故事,以超凡 的勇气呼吁清除一切清规戒律!小 说里叙述的是一种独特的生存环境 中奇异的人情风俗及其人群的生活 方式。这个世界中人的生活方式是 世俗的,然而又是率性自然的,它 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同时又有一 种超功利的潇洒与美。
七、比较沈从文小说<<边城>>,谈谈两者异同点.

大学语文-- 汪曾祺_《受戒》PPT

大学语文-- 汪曾祺_《受戒》PPT

小说 散文集 小说集
《受戒》、《大淖记事》 《蒲桥集》 《邂逅集》
1948年出版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 出版第二个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 发表小说《骑兵列传》,1980年发表小说 《受戒》,受到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
拾,现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
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以及许多卷本
《受戒》
汪曾祺
汪曾祺简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1997年5月16), 江苏高邮人,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 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 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 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 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 成就。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 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 大夫。”
汪曾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就在于他 对“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的结构, 在于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 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现了就在自 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边,美 在本分。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 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就在于他 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以小见大, 而不是以小媚大。
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 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 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 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他的间或也 流露出道家主张的随缘自适、自足自给的悠然任化 的意趣,但断然有别于魏晋文人的清淡和颓废,在 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描绘是乐观向上的,相信 “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式会好起来的”。汪曾祺 是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 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 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语文鲁人选修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课件:第四单元 8受戒

语文鲁人选修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课件:第四单元 8受戒

第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扩声系统调音
[背景扫描] 故事的发生地就在作者的家乡。小说中的菩提庵在汪曾祺
的笔下不像参禅净土,修行圣堂,而是充满泥土气息和温馨回 忆情调的意象,完全洗掉了佛教圣地的神秘、禁忌、阴冷、死 寂。小说中的虚实线索是少年明海的人生道路,他之所以进入 这所寺庙,没有一丝宗教原因,而纯粹是寻找一条生路。他在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徽情歌。平常日子,各路生意人甚或偷鸡摸狗之徒常来打牌聊 天,堂堂佛寺几成娱乐场。逢年过节他们也杀猪吃肉,“杀猪 就在大殿上。一切都和在家里一样。”庵里惟一显得干枯冷寂 的人(老师叔普照)也以给即将升天的猪念“往生咒”的方式参 与着这项杀生活动。作者还不失时机地提到各路和尚带着大姑 娘、小媳妇私奔的故事。总之,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 个字也没人提起。对世俗生活和欲望的压抑与戒律本是佛教的 主要规范,在此却几无踪影可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基础落实]
1.给加点字注音
①荸.荠.(bí)(qi) ③劁.(qiāo) ⑤钟磐.(qìng) ⑦箍.桶(gū) ⑨薅.草(hāo) ⑪栀.子(zhī) ⑬账簿.(bù)
②宝刹.(chà) ④偌.(ruò) ⑥佛龛.(kān) ⑧趿.拉(tā) ⑩栅.栏(zhà) ⑫水蓼.(liǎo)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四单元 情感天地
8受戒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内容简介] 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明子因为家里兄弟多土地少,
九岁时被舅舅带到寺里当和尚。在出家的路上认识了小英子, 从此老往她家里跑。明海(明子的学名、法名)会描画,这一技 艺令小英子即将出嫁的姐姐着实风光了一回——大英子照他 描的画绣出鞋“三十里方圆都传遍了”。四年以后,明海就要 做“将来能当方丈”的“沙弥尾”了,小英子要他不要当沙弥 尾,也不要当方丈,天真的明海一概应下。最后小说结束于江 南水乡优美的自然环境之中。

受戒PPT精选课件

受戒PPT精选课件
2、文化习俗:受戒,放焰口等佛教仪式, 婚俗,农家生活,民歌
3、文化意义: A: 在恬淡和谐的的民间生活中表现生命
的快乐。---陈思和 B:画出了传统市民与知识分子的文化心
态,貌似浅淡而意境高远。---朱寨 C:开“寻根文学”风气之先
17
5、语言简洁干净、节制而富有 弹 性。
“荸荠庵的地势很高,在一片高地上。这一带就属 这一片地高,当初建庵的人很会选地方。门前是一 条河。门外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三面都是高大的 柳树。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门供奉着弥勒佛。过 穿堂,是一个不小的天井,种着两棵白果树。大殿 东侧,有一个小小的六角门,白门绿字,刻着一副 对联:
9
线索和人物
明线——小和尚明海从出家到受戒的经过 暗线——明海和小英子的爱情故事
10
《受戒》表面上的主人公是明海和小英 子,实际上的主人公却应该是这种“桃花 源”式的自然纯朴的生活理想。这个桃花 源中诸多的人物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其 情感表露非常直接而且质朴,作者以一种 通达的甚至理想化的态度看待这种生活, 他塑造的这个空间是诗意的,而又充满了 梦幻色彩。明海和小英子那种纯洁、朴素、 自然而又有一点苦涩的爱情,给这种理想 赋予一个灵魂。
1
1、结合文本,分析小英子和明海的形象。 2、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并体会其作用。 3、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4、小说篇名为《受戒》,为什么不把受戒事件作为主要的描写对 象? 5、分析《受戒》的语言风格和抒情特点。
2、P151芦苇长的密密的,当中一条水路……划到这里,明子总是 无端的觉得心里很紧张……为什么会“无端的觉得心里很紧张”? 文本最后为什么又写起芦花荡? 4、从具体词句分析文章是怎样刻画次要人物的形象?
过的。”“不受戒不行吗?” “不受戒的是野和尚。” “受了戒有啥好处?” “受了戒就可以到处云游,逢寺挂褡。” “什么叫‘挂褡’?” “就是在庙里住。有斋就吃。”

《受戒》课件

《受戒》课件
(二)文化习俗:受戒,放焰口等佛教仪式,婚俗,农家生活,民歌 (三)文化意义: A: 在恬淡和谐的的民间生活中表现生命的快乐.---陈思和 B:画出了传统市民与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 貌似浅淡而意境高远.---朱寨 C:开”寻根文学”风气之先
四、关于《受戒》的启示

汪曾祺借自己的理想为人们未经压抑自由 生长的天性作了一个绝美的比喻。《受戒》 中芦苇的清香轻衬的那块忘俗的天地,幽 静寺庙中小和尚明子青涩拘谨少年的影子, 农家女小英子水乡里养出来的率性天真, 以及一段纯美得惊世骇俗的初恋故事,让 人心甘情愿地深入深陷于那个"出世"的幻境, 多捱一刻也好。
乡土小说


汪 曾 祺
★教学目标 • 1.了解寻根文学 • 2.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品味小说的乡土特 色和小说所书写的人性美。 ★教学重点 • 品味小说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对纯朴人性和理想人生情态的认识
一、走进课文 受戒:佛教徒从师接受戒律的 宗教仪式. (用枣泥子先点在头皮上 然后用香头子点着)
七、比较沈从文小说<<边城>>,谈谈两者异 同点.
相同点: (一)思想内容上:歌颂优美健康的人性,歌颂爱,情纯 意朴.都描写了大量的风土人情(湘西---苏北).远离 政治. (二)艺术上:淡化故事情节,散文色彩浓.语言优美和 谐,意境高远,诗情画意.
不同点: (一)思想内容上:<<受戒>>是”柔情的人道主义”,而 <<边城>>则显得”悲情”. (二)塑造人物:<<受戒>>完全采用白描手法,而<<边 城>>心理刻画就较丰富. (三)情节语言:<<受戒>>几乎没有情节,笔致轻淡又 有幽默.而<<边城>>故事性较前者强,笔致浓郁又凄 美.

《受戒》课件

《受戒》课件

• •
《受戒》意味着脱离世俗红尘,然而这篇文章 却以“荸荠庵”里那些该受戒的和尚的“不合常 理的生活”,以及“明海”和“小英子”的爱情 向世人证明了一点“人性是每个人都需要的”。 • 《受戒》正是因为体现了人性美的光辉才变成 了一部不朽的佳作!
• 1. 内容简析
• • • • • • • • • • • ⑴、时间:二十世纪30~40年代 ⑵、地点:庵赵庄 ⑶、主人公:明子(明海和尚) , 小英子 ⑷、情节线索 ①十三岁的明子去荸荠庵做和尚 ②明子在船上认识了小英子 ③明子在荸荠庵的生活 ④明子跟小英子一家的交往 ⑤明子去善因寺受戒 ⑥明子受戒后回来 小说讲述了农家孩子“明海”剃度当和尚,淡淡的描 写了明子、小英子的纯朴可爱和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作者 在小说中淡化了“做和尚”这一另类人生。把它视为凡夫 俗子的平常人生。
• •
4.《受戒》的主旨 小说通过对荸荠庵充满世俗情趣的日常生活的 描写,对明海与小英子朦胧而又超功利的爱情描 写,表达了对自由而又充满乐趣的世俗生活的向 往,歌颂了美丽、健康的爱情,赞颂了健康优美 的人性,表达了作者对人世生活的独特理解。
四、《受戒》的艺术特点 •


1. 世俗化的荸荠庵生活与朦胧而又超功利的爱 情描写相统一。

例如,小说的题目是《受戒》,但“受戒”的场面一 直到小说即将结尾时才出现,而且是通过小英子的眼睛侧 写的,作者并不将它当成情节的中心或者枢纽。它只是一 个“梦”,一个作者精心策划的“梦”,一个读者百听不 厌的“梦”。梦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黑暗的社 会制度。那梦里只有最纯真的少女,最简单的生活和最美 好的爱情。它就是一篇文章,一篇极富有人性美的文章— —《受戒》。 爱是人性的甘露,滋润了干涸的心灵。小英子与明海 之间那真诚的感情令人回味。小英子——一个整天叽叽喳 喳像个“喜鹊”的活泼、可爱、质朴的姑娘,情窦初开的 她最喜欢“崴荸荠”,因为那样“她可以用自己的光脚去 踩明子的脚”去体会爱情。而小明子呢?一个英俊、宽厚、 淳朴的少年,为了小英子放弃了“云游挂撘”的机会,是 因为真挚的感情。

受戒ppt

受戒ppt

(二)人与环境的和谐
“出和尚”是这个地方的一大特色 就 像有的地方出劁猪的,有的地方出织席子 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弹棉 花的 他的家乡出和尚 。明子家弟兄多,而 且这里的和尚有很多的好处:一是可以吃 现成饭,二是可以攒钱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 下,明子顺理成章地做了和尚。 小英子的生存环境是桃源式的 。小英子 的家像一个小岛,三面都是河, 他们一家 人男耕女织,温饱无忧,门前的春联表达 了一家人积极向上乐善好施的思想观念 一 切看起来井井有条,欣欣向荣。
六、作者的话
我因为是长子,常在法事的开头和当中被 叫去磕头;法事完了,在他们脱下袈裟, 互道辛苦之后(头一次听见他们互相道“辛 苦”,我颇为感动,原来和尚之间也很讲人 情,不是那样冷淡),陪他们一起喝粥或 者吃挂面。这样我就有机会看怎样布置道 场,翻看他们的经卷,听他们敲击法器, 对着经本一句一句地听正座唱“叹骷髅”(的。我们有过各 种创伤,但是我们今天应该快乐。一个作家,有 责任给予人们一分快乐,尤其是今天(请不要误 会,我并不反对写悲惨的故事)。……我相信我 的作品是健康的,是引人向上的,是可以增加人 对于生活的信心的,这至少是我的希望,也许会 适得其反。我们当然需要有战斗性的,描写具有 丰富的人性的现代英雄的,深刻而尖锐地揭示社 会的病痛并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悲壮、宏伟的作品 。悲剧总是比喜剧更高一些。我的作品不是,也 不可能成为主流。
我写《受戒》,主要想说明人是不能受压抑的, 反而应当发掘人身上美的、诗意的东西,肯定人 的价值。我写了人性的解放。 像小英子这种乡村女孩,她们感情的发育是非常 健康的,没有经过扭曲,跟城市里受教育的女孩 不同。她们比较纯,在性的观念上比较解放。这 是思无邪,《诗经》里的境界。我写这些,跟三 中全会思想解放很有关系。多年来,我们深受思 想束缚之苦。

鲁人版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第8课《受戒》ppt导学课件

鲁人版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第8课《受戒》ppt导学课件

1950 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 间文学》等刊物。1962 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著有小说集《邂 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 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 等。另有一些京剧剧本。1980 年后发表的短篇小说《受戒》和《大淖记事》是其 代表作,也是他的获奖小说。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他以散文笔调写 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作品 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格清新秀逸。
(2)傍晚,队伍归营,尽管鞋袜破旧,军服肮脏,但他们的队形仍然成列成行, 目.不.斜.视.。( √ )
请说明理由: “目不斜视”,指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也形容只朝一个方 向看。根据语境信息“尽管”“但”,本词符合语境。
[常识·速览] [识作者]
亦庄亦谐——汪曾祺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1946 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 《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
【点评】 猪圈、鸡窠、栅栏、石磨、石榴树……时光仿佛在回流,流到心 底最朴实柔软的农耕时代,在这样的院舍,一切回归自然,可用心去感受自在悠 哉的田园生活。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弃官归隐,人生的转折却成就了一代田园 诗人。从四十一岁到六十三岁,他皈依大自然,回归心灵的淡泊宁静。过着与世 无争、洁身自好、乐天知命的田园生活。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文化意味:文学是回忆,汪曾祺小说 在题材上以古朴的旧生活为话题,却以传 统文化的儒释道文化和士大夫的情致贯穿 旧闻轶事。季红真说:他的小说中部有一 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似乎隐匿着一种深厚 的意蕴。
2020/10/18
4
《受戒》的主旨
通过荸荠庵充满世俗情趣的日常生活的描 写以及明海和小英子朦胧而又超功利的爱 情描写,表达了对自由又充满乐趣的世俗 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丽而又健康的爱情的 歌颂,进而表达了作者对人世生活的独特 理解。
汪曾祺与《受戒》
2020/10/18
1
汪曾祺的小说意义
京派的传人,京派的写作传统
2020/10/18
2
汪曾祺的小说意义
文学精神的时代特征:回到现实,回到民 族传统;其回忆之人事有益于世道人心; 写美和健康的人性。
2020/10/18
3
汪曾祺的小说意义
小说形式变革:注重风俗民情,由情节转 为抒情;重视气氛,“气氛即人格”;结 构散文化,符合生活自然形态。
2020/10/18
7
《受戒》艺术特点
世俗化的荸荠庵生活与朦胧而超功利的爱 情的描写统一:荸荠庵生活与当地风俗的 描写既是背景,又是小说本身。汪:“民 俗风情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抒情 诗。”“气氛即人格”。宽容的风俗,健 康的人生形式是孕育明海、小英子的温床。 风俗是布白,人物是其中点画出来的眼。 对世俗生活的追求替代了对清规戒律的大 寺庙生活。
2020/10/18
8
小说结构特点
散文化的结构:反戏剧化的小说结构,小 说情节是自然生长出来的。散文笔法融入 小说,兴致运笔,信手拈来。人物与气氛 浑然天成,民俗风情的描绘兴趣盎然,两 个小人物心地那么单纯。真正是随物赋形。 作者在风俗气氛的“字里行间”里浸透了 人物。
2020/10/18
9
语言艺术特点
语言特色:简洁传神,专用白描。 讲求语言贴进人物:“村里人都夸他的字
写得好,很黑”. 语言有神韵,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只求
神似。”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头 发滑溜溜的,衣服格挣挣的。“
善用白描,不烘托渲染,干净利落。形容 词少,少修饰,线条感明显
2020/10/18
10
谢谢您的聆听与观看
2020/10/18
5
明海与小英子划船进入芦苇荡
2020/10/18

6
写作背景
《受戒》写于1980年,末尾:写43年前的一 个梦。据载,1937年,汪曾祺曾发生了一场 末遂的初恋,其时他父亲给他出主意,父 子之情洽如兄弟。这次恋爱无果,却如同 陈年老酒,在43年后作者心中散发出异样的 芳香。且该小说受沈从文小说《边城》写 爱情的笔调影响。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