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答题卡模板

高中历史答题卡模板
高中历史答题卡模板

# ? %

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题无效

高三政治试题答题卷 第1页 (共2页) 25.(24分)

(1)(12分)

非选择题 ?

豫南九校2012-2013学年上期高三期末联考 历史答题卷

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题无效(2)(12分)

26.(8分)

27.(20分)

(1)(8分)

(2)(12分)

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题无效

高三政治试题答题卷第2页(共2页)

高中语文答题卡

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答题卡 选择题 4. ( ) 5.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8( )( )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 ( )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6分) ① ② ③ 21. (5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分)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分) 填图样例 正确填图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清楚,并认 真核对试卷类型、条形码上姓名、准考证号,在规定的 位置贴好条形码。 2、考生务必将自己使用的试卷类型(A 或B )在规定的 位置用统一提供的2B 铅笔选择填涂。 3、选择题必须使用统一提供的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统一提供的签字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注意事 项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 A B C D 10 A B C D 17 A B C D 2 A B C D 11 A B C D 18 A B C D 3 A B C D 12 A B C D 19 A B C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历史大题万能答案及模板

高考历史大题万能答案及模板 一.原因类 01专制集权制度的原因 经济:封建经济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加以保护;同时也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政治:封建地主阶级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同是也是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社会:广大人民渴望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 理论:法家思想为其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汉武帝以来,经过改造的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为其长期存在提供了理论基础。 地理: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国土辽阔,需要统一的强有力政权进行管理。 02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条件 有利因素 ①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 ②农民自身因素: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较高。 ③政府扶植:为保证财源,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不利因素 ④经济:小农经济规模小,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弱,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⑤政治:封建政府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03手工业未出现技术革命的原因 发展动力:中国古代手工业以自给自足为目的,规模小,社会需求不大,缺乏发展的动力和社会基础。 技术水平:代表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新技术难以向社会推广,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 劳动者:官宫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 统治者: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如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究与发明。 04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学的原因 政治: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不能为科技发展提供相应动力。 经济:明清统治者仍顽固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文化:科举八股取士,文化专制的强化,禁锢了思想和创新。 对外:明清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科技文化的交流。 05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根本: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前提:中国国内市场不断扩大,不断促使农业生产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内部: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终究难以抵挡机器大生产强有力的进攻。 客观:中国近代工业及近代交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联系,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06农民阶级领导的救亡图存运动失败的原因 从世界潮流看: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世界历史的主流,以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为斗争形式,以实现近代化为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而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显然违背了这一潮流。 从运动自身看: 1)经济:农民是与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小生产者,不是新的阶级力量,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具有狭 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等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 2)思想: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理论。 3)政治: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不能建立先进的政权和社会制度。 4)组织: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保持内部团结。 07辛亥革命兴起和失败的原因 兴起的原因 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政治:《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答题卡模板

龙湖中学高二文科水平测试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答题卡 姓名:班级:座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A】【A】【A】【A】【A】【A】【A】【A】【A】【A】【A】【A】【A】【A】【A】 选项【B】【B】【B】【B】【B】【B】【B】【B】【B】【B】【B】【B】【B】【B】【B】 选项【C】【C】【C】【C】【C】【C】【C】【C】【C】【C】【C】【C】【C】【C】【C】 选项【D】【D】【D】【D】【D】【D】【D】【D】【D】【D】【D】【D】【D】【D】【D】 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选项【A】【A】【A】【A】【A】【A】【A】【A】【A】【A】【A】【A】【A】【A】【A】 选项【B】【B】【B】【B】【B】【B】【B】【B】【B】【B】【B】【B】【B】【B】【B】 选项【C】【C】【C】【C】【C】【C】【C】【C】【C】【C】【C】【C】【C】【C】【C】 选项【D】【D】【D】【D】【D】【D】【D】【D】【D】【D】【D】【D】【D】【D】【D】 题号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选项【A】【A】【A】【A】【A】【A】【A】【A】【A】【A】 选项【B】【B】【B】【B】【B】【B】【B】【B】【B】【B】 选项【C】【C】【C】【C】【C】【C】【C】【C】【C】【C】 选项【D】【D】【D】【D】【D】【D】【D】【D】【D】【D】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选项【A】【A】【A】【A】【A】【A】【A】【A】【A】【A】【A】【A】【A】【A】【A】【A】选项【B】【B】【B】【B】【B】【B】【B】【B】【B】【B】【B】【B】【B】【B】【B】【B】选项【C】【C】【C】【C】【C】【C】【C】【C】【C】【C】【C】【C】【C】【C】【C】【C】选项【D】【D】【D】【D】【D】【D】【D】【D】【D】【D】【D】【D】【D】【D】【D】【D】题号57 58 59 60 选项【A】【A】【A】【A】 选项【B】【B】【B】【B】 选项【C】【C】【C】【C】 选项【D】【D】【D】【D】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漏选并且对得1分,全部选对得2分,其余情况 均不得分) 题号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选项【A】【A】【A】【A】【A】【A】【A】【A】【A】【A】 选项【B】【B】【B】【B】【B】【B】【B】【B】【B】【B】 选项【C】【C】【C】【C】【C】【C】【C】【C】【C】【C】 选项【D】【D】【D】【D】【D】【D】【D】【D】【D】【D】

高中语文试卷答题卡

2016~2017 年灵武英才语文模拟试卷答题卡
班 级: 姓 名:
桌位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 写清楚。
2、 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填空题和解答题 必须用 0.5mm 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 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 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 卷上答题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缺考标记 违纪标记
选择题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第Ⅰ卷 阅读题
选择题(一、二、三)(30 分)
12 3 AA A BB B CC C DD D
4 10 11 12 17 18 19 AAA AAA A BBB BBB B CCC CCC C DDD DDD D
二、阅读题(49 分) 5.(4 分)
A B CD E 8.(4 分)
9.(6 分)
13.(10 分) (1)
6.(5 分)
(2)
16.(5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20.(5 分) ① ② ③ 21.(6 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7. (4 分)
14. (5 分)
A BC
DE
15(6 分)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题目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测试题(一)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测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分,共分) .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 ①威尼斯②佛罗伦萨③尼德兰④巴黎 .①②.③④.①③.②④ .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社会思潮是: .自由、和平.民主、科学 .人文主义.三权分立 .尼德兰革命的对象是: .西班牙的统治.英国的统治 .法国的统治.当地封建贵族的统治 .不属于法国殖民地的是: .新法兰西.路易斯安娜.新尼德兰.本地治理 .在巴黎人民年月日起义后起主导作用的是: .雅各宾派.吉伦特派.君主立宪派.热月党人 .在《法兰西第一帝国极盛时期的欧洲》图中,同法国结盟的国家是:.西班牙.奥地利.俄罗斯.英国 .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海地.美国.尼德兰.墨西哥 .西欧城乡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生产力的进步.社会分工扩大 .经济结构变化.商品经济发展 .与天文学革命无关的是: .开普勒.马丁·路德.哥白尼.伽利略 .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 .、世纪.、世纪 .、世纪.、世纪 .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是:

.反映封建主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 .反映农民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 .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 .反映无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 .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 .英国.法国.尼德兰.意大利 .纽约的前身是: .路易斯安娜.新尼德兰.新法兰西.弗吉尼亚 .推翻了法国波旁王朝的是哪次起义: .巴黎人民年月日起义 .巴黎人民年月起义 .巴黎人民年月底至月起义 .里昂工人起义 .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法律规范的是: .《权利法案》.《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 .《人权宣言》.《美国年宪法》 .拉美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美国.海地.墨西哥.阿根廷 .图中的人物是: .富兰克林.杰弗逊.罗伯斯庇尔.卢梭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处死的国王是: .路易十四.路易十六.查理一世.查理二世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对货币需求增加 .上层阶级对黄金的追求.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商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 .年.年.年.年 .不属于-世纪俄国、法国、普鲁士改革共同点的是: .改革自上而下.目的是富国强兵

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材料题分析方法和公式 1、历史背景类=(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3)文化背景=思想+科技+教育+…… 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2、历史特点类:从背景、时间、目的、过程、内容、措施、程度、范围、性质、影响等方面考虑; 3、历史原因类: (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政治+经济+思想) (2)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 根本原因:从历史发展趋势、生产力发展、和主观需要等方面考虑。 主观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管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进行思考; 客观原因:一般从自然或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4、根本原因类: 经济现象: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考虑 政治现象:从经济方面考虑; 思想文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经济方面考虑; 5、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1)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2)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3)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6、比较类:首先要明确比较对象(是相同、是不同、还是异同),从背景、目的、内容、结果、特点、方式、性质、影响等方面考虑;组织共同点的答案时,首先要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例如:“特点:”,“方式:”,然后行文上为”都-----“;组织不同点的答案时,首先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然后行文上为”A.---B---C---” 7、影响或意义类: 影响或意义=(积极+消极)(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 ⑴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 ⑶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 8、判断成败及原因类: 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 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 (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9、性质分析类: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 10、历史评价类⑴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 ⑵事物评价=概况+性质特点+影响(进步/反动+正义/非义)+结论 ⑶观点评价=是什么(材料的观点或你的观点)+为什么(你的理由)+怎么样(对错的根源及正确的观点) 11、启示、认识类: ⑴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 ⑵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 ⑶文化=批判+改造+继承+发展+…… 12、开放性问答题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否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因此,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观点。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第三,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

最新高中历史会考复习试题之一优秀名师资料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试题之一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试题之一(1840-1919年)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5小题,共75分) 1.中国近代史开始于() A.1839年 B 1840年 C 1841年 D 1842年 2.近代史上,江西省境内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始于() A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中法战争期间 D 甲午战争期间 3.洋务派创办的企业被视为近代企业,主要是因为() A 政府创办 B 引进外国技术 C 使用大机器生产 D 按市场规律办事 4.下列对洋务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B 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C始终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 D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持清朝统治 5.《马关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 A 割占大片领土 B 巨额的赔款 C 开放通往内地的通商口岸 D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6.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但没有得到资本主义各国的支持,其主要原 因是() A 列强已经选中并支持袁世凯 B 列强不了解孙中山及其革命性质 C 列强不赞成武装起义的方式 D 列强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7.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的核心和实质是() A 效法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 B 启迪人民挣脱闭关政策的束缚 C 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D 引进西方技术兴办近代工业

8.林则徐、洪仁玕、曾国藩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相同之处是() 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 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思想 C主张学习西方的教育制度 D 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9.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A 驱逐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10.“五九国耻”是指 () A 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职位 B 袁世凯复辟封建帝制 C 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D 袁世凯用武力镇压国民党 11.日本支持袁世凯称帝的条件是()A对德宣战 B 同意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C允许日本占领胶济铁路和青岛 D 允诺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开始起步。据此回答l2-14题: 12.19世纪60年代中国产生的新经济因素是 ?洋务近代军事工业 ?洋务近代民用工业 ?中国资本主义工业 ?外资在华设立的企业 A.?? B.??? C.?? D.?? 13.洋务派创办的企业被视为近代企业,主要是因为() A 政府创办 B 引进外国技术 C 使用大机器生产 D 按市场规律办事 1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大都集中于东南沿海一带,其原因有 ?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发达 ?地理条件优越,便于海外贸易 ?最早开埠通商,自然经济瓦解迅速 ?清朝政府重视,贸易政策优惠 A.??? B.??? C.??? D.???? 15.中国无产阶级之所以早于资产阶级产生, 主要是因为 A.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 B.传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C.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使人们对工业利润认识不足 D.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6.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

高中语文(通用)试卷答题卡

WORD格式 2016~2017年灵武英才语文模拟试卷答题卡7.(4分) ABCDE 15(6 分) 班级: 桌位号 8.(4分)姓名: 注意事项 缺考标记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 写清楚。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填空题和解答 违纪标记题必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 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选择题填涂样例: 卷上答题无效。正确填涂 16.(5分)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错误填涂 9.(6分) 第Ⅰ卷阅读题 选择题(一、二、三)(30分) 1234101112171819 AAAAAAAAAA BBBBBBBBBB CCCCCCCCCC DDDDDDDDDD 二、阅读题(49分) 第Ⅱ卷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0.(5分) 5.(4分) ① 13.(10分) ② (1) ③ 21.(6分)6.(5分) (2) 14.(5分) ABCDE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1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 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 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题目 域作请勿在此区答 800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体制++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鸦片战争背景: (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 (一)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二)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

2018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题

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题(1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西周时期,与分封制密切结合,相辅而行,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制度是 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2.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经过了“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三个阶段。其中,“察举制”作为主要的选官制度最早出现在 A.春秋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3. 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 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其中,“宗教构梦”指的是 A.创立拜上帝会 B.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发动北伐 D.制造天京事变 5.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镇。“首义”指的是 A. 黄花岗起义 B. 保路运动 C.武昌起义 D.中华民国成立 6. 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南京 B.北京 C.上海 D.沈阳 7.解放战争时期,与“1947年6月”“晋冀鲁豫解 放军”“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等信息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A.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 辽沈战役 C.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役 8.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A.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B.开启民间团体对话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9.图3所示照片拍摄于1971年。与照片中乔冠华开怀大笑直接相关 的事件是 A.打开中美交往的大门 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D .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10. 1689年颁布的文献,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财政等权力。该文献是 A.《十二铜表法》 B.《权利法案》 C.《王位继承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11.在跌宕起伏的社会主义实践与探索中,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打开一个缺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事件是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 第一国际建立 C. 巴黎公社成立 D.俄国十月革命 12.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 A.“冷战”开始 B.“热战”出现 C.两极格局结束 D.多极化格局形成 13.中国瓷器制造工艺历史悠久,技术高超,种类丰富。清代在制瓷工艺上的创新是 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粉彩瓷 14.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限定中外贸易只准在广州一处进行。这一规定体现的政策是 A.重农抑商 B.工商皆本 C.鼓励贸易 D.闭关锁国 15.“一战”期间,影响中国面粉由入超变为出超的外部因素是 A.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B.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C.群众性的抵制洋货运动 D.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6.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交礼仪,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等级分明的跪拜礼。这些变化说明了 A.中国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C.中国社会习俗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影响 D.西方文明礼仪完全取代中国的传统习俗

高中语文答题卡 (模版)

2017—2018年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的冶金技术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那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的底色。在传统文化里,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即便建筑,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儒家倡导“卑宫室”,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 纵观世界历史,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为神而非人服务的。中国则不然,“敬鬼神而远之”。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心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营造佛国净土;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独一无二,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亲近;到后来竟至“此心即佛”,已无需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 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 (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2016年11月8日《人民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B.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C.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题大全

高二历史会考重点复习题 一、必修一(共 8题) 1 、阅读下列图示,然后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创立于什么朝代? (2)图二政治制度的实施是在哪个朝代?它具体称为什么制度? (3)图三与前两幅图示的区别在哪里?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 (4)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个制度的演变趋势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答案:(1 )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或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秦朝 (2)唐朝 三省六部制 (3)废除相权,加强皇权 清朝 (4)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评价:①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②前期,基本符合当时社会经济状况,使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封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后期(明清后),阻碍了中国资本资义萌芽发展,背离了世界经济潮流,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 2、阅读下 请回答: 图一《南京条约》的签订 图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图一至图三条约签订的背景各是什么? (2)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在《马关条约》的各项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什么? (3)图一至图三各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4)列举两个抗战期间正面战场取得胜利的重要战争?据图四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1)背景: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签订了《辛丑条约》。 (2)《南京条约》。 答应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 影响:《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战争:淞沪会战、台儿庄战争(或平型关大捷)。 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5)历史意义:①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取得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高中历史高考历史解题技巧及主观题答题思路

高中历史高考历史解题技巧及主观题答题思路 一、选择题解题技巧“三看三思”的方法 审题干“三看”: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 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搞清历史现象 的横向、纵向的历史空间和阶段特征,明确题目的时间范 围和空间。 三思:思是否符合史实;思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思是 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诸如生产力观点、经 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观点、阶级斗争观点、主要矛盾和次要 矛盾等,以这些理论观点为指导,再进行论证和分析。 二、非选择题解题的“五步法” 1.先仔细研究问题,准确把握问题的要求。 2.带着每一个问题认真阅读题目所给的相关材料,正确、全面理解材料含义,边阅读材料,边把与该问题有关 的关键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分值都勾画出来。 3.分层,材料越长,越要处乱不惊,要一层一层来找 层意,就是找段句号的关联句,每个段句号就是一个意思,每个关联词的转折和并列就是另外一层意思或者两个意

思的构成,这样就会清楚,有很大的得分效应。 4.回忆所学过的有关史实,观点及方法,根据问题的 要求,分析材料,提炼观点。 5.归纳整理,以简炼准确的文字去表述。 三、非选择题万能答题模式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 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 诸方面因素 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 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

2014年高中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的文章,供广大考生查阅!! 高中会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以下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政治等级,以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西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平定“七国之乱” B.平定“安史之乱”?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九品中正制” 3.三省六部制创立完善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反映了 A.手工业生产方式 B.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C.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D.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5.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时期有 ① 商周②西汉③明④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某班设计“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文献”、“历史人物”、“学习测评”等四项链接。如果再添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李鸿章 D.《天朝田亩制度》 7.下列历史人物中,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有机结合创作小说的人物是 A.蔡元培 B.鲁迅 C.胡适 D.陈独秀 8.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发动了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9.“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团结抗战。其中姚子青和谢晋元二位英雄出现在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10.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高中历史常考大题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常考大题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必修一: 3.雅典民主制确立的过程;罗马法的开端和完备分别以什么文献为标志?各自给世界留下了什么遗产? 5.英法美德分别怎么走上民主化道路?政治文明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6.什么是代议制?近代政体有两种: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区别是什么? 7.近代中国政治史的分期及每个时期分别发生过哪些史实? 9.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历程如何?(分阶段掌握) 10.新中国成立初,采取哪些措施构建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框架? 11.新时期,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12.中国对台湾的基本立场是什么?中国收回台湾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13.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表现和影响? 14.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极”表现在哪些国家或区域? 15.现代中国各个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分别是什么?(分阶段掌握) 16.当今世界局势如何? 必修二: 1.唐代和宋代的城市发展概况如何?

2.明清商业发展的新特点有哪些?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分别表现在哪里? 4.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影响是什么? 5.世界市场是如何形成的? 6.三次工业革命的时间,燃料、动力,生产组织形式,发明,影响分别是什么? 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黄金时期分别在什么时候,各自的原因是什么? 9.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及影响? 10.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影响及对应的理论分别是什么? 1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表现在哪里? 12.苏联的经济改革有哪些内容?(几个) 14.新时期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哪些具体措施?(农村、城市、体制) 15.新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如何形成的,特点如何? 16.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怎么形成的? 17.欧洲走上一体化的背景,影响,反映了什么趋势? 18.世界上的区域集团组织有哪些?(列举) 19.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的原因,全球化的表现,全球化存在哪些问题,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认识全球化? 一、书写到位。 二、格式到位。 三、层次到位。 四、语言到位。

高中历史会考模拟题

会考模拟 一、选择题(60分) 1、有学者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B) A.黄帝时代 B.西周 C.秦朝 D.西汉 2、以下关于嬴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立志建立“三皇五帝”那样的功业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 3、“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B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4、《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D ) A.增开通商口岸 B.赔款白银二亿两 C.割台湾等地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5、这张被誉为标志着新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照片,反映的是周恩来总理率团参加(D ) A.华盛顿会议 B.亚非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日内瓦会议 6、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含义是D A、宪法由君主主持制定 B、君主按宪法选举产生 C、议会由君主负责召开 D、君主权利受宪法制约 7、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C A.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杜鲁门主义的出笼 D.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8、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C ) 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②延续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 ③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 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猛。其特点主要是(A) A.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猛 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 10 年代全民集体公司合营私营个体手工 业 开始年41.5 3.2 4 30.7 20.6 结束年54.5 17.1 27.2 0.04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