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李清照全诗《如梦令》

合集下载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翻译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翻译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翻译李清照如梦令原文翻译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进行阅读,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水平,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清照如梦令原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原文: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

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注释:疏:指稀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讲解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

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

功效一醒觉来,天已大亮。

但昨夜之神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路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

因而,她急问清算衡宇,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若何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气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

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

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

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知否知否李清照全诗

知否知否李清照全诗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出自南宋李清照的《如梦令》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词的大意是:昨夜雨疏风猛。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

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

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起首两句,如何理解颇有争议。

盖推以事理逻辑:既然是“浓睡不消残酒”,("浓睡"时如何知屋外"风雨"?)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风骤”,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对这两句词,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简单事理去体会理解的,因为词人的本意实不在此,而是通过这两句词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

大凡惜花的诗词都言及风雨。

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诗:“明朝风起花应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冯延巳《长相思》词:“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

”周邦彦《少年游》词:“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

”花在风雨中零落,这层意思是容易理解的。

但是说“浓睡不消残酒”也是写惜花之情,恐怕就不太容易理解了。

不过只要多读些前人写的惜花诗词,也就不难体会了。

杜甫《三绝句》诗:“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韦庄《又玄集》卷下录鲍征君(文姬)《惜花吟》诗:“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

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

不如尽此花下饮,莫待春风总吹却。

”这些诗句正可用来作为“浓睡不消残酒”的注脚。

易安在其咏红梅的《玉楼春》词中所云:“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

……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亦可视为对“浓睡”一句的自注。

这句词的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

知否知否李清照全诗

知否知否李清照全诗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出自南宋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李清照虽然不是高产作家,但至今他流传的词中只有40到50篇流传至今,但“没有一本没有用”,“词作者众多”。

这个“汝梦灵”是不朽的杰作。

这首诗带有人物,场景和对话,充分展示了宋词的语言表达和CI诗人的才华。

小慈问起床后喝酒醒来后对花朵的描述,曲折而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花朵的珍惜和对春天的伤害,并珍惜失去的青春。

语言是新鲜的,单词的含义是有意义和有趣的。

这个词的主要思想是:昨晚降雨稀少,风猛。

当这个芬芳的春天,著名的花正好,但风雨交加,心情如潮水,无法入睡,只借酒缓解忧虑。

当我喝太多酒时,我会睡得很香。

结果,当我醒来的时候,就是黎明。

但是昨晚的心情,却早已如隔在胸前,所以将身体挂在一起的事便挂在脑海中。

因此,她问打扫房间的女仆,打开了卷帘门:秋海棠花怎么样?女佣看着它,微笑着说:“还不错。

整夜都是暴风雨。

海棠根本没有变。

”女主人听到这些消息后大声说道:“傻瓜,你知道秋海棠的花朵已经是绿色的叶子,红色的花朵正在枯萎吗?”如何理解前两个句子是有争议的。

盖推的逻辑是合乎逻辑的:既然“深度睡眠并不能消除残留的酒”,那么当我们“大量睡眠”时如何知道屋外的“风雨”?我们怎么知道“昨晚雨稀少,风很大?”这不是矛盾吗?实际上,这两个词不能用生活中的简单事物来理解,因为诗人的本意不在这里,而是通过这两个词来表达对花朵的无限热爱。

关于花的诗大部分是关于风和雨的。

白居易的两首珍爱牡丹的诗:“做明朝的风,夜里珍惜褪色的红火。

”冯延思对彼此的永恒向往是:“红色的枝条,绿色的枝条,绵绵的雨水,厌倦了晚睡”。

周邦彦的《青春之旅》中的一句话:“一夜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见。

”花在风雨中散落,这很容易理解。

然而,不容易理解“深度睡眠不能消除残留的酒”也与珍惜花朵的感觉有关。

但是,只要我们更多地了解前辈所写的诗歌,就不难理解它们。

如梦令李清照翻译及赏析

如梦令李清照翻译及赏析
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
前面说过,这首词很短,总共不过三十三字,但它却能通过生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细节,反映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浅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这段评语有助于我们对这首词的理解。
如梦令李清照翻译及赏析
导语:如梦令这首词是早期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对大自然和春天的热爱。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如梦令的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如梦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疏:指稀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译文
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赏析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知否知否李清照全诗如梦令

知否知否李清照全诗如梦令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
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扩展资料
⑴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

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

《清真集》入“中吕调”。

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⑵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疏:指稀疏。

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⑷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⑸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赏析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疏:指稀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译文】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赏析】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

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

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

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

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

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

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

“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及赏析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注释疏:指稀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鉴赏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辞面勾勒写词时间与环境,昨夜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故把酒以消愁绪,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

“雨疏风骤”十分恰切地写出暮春时节,风萧萧然而雨却是疏落,渲染了词人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

即便把酒过后的酣睡浓甜,但仍难“消残酒”,写出词人此刻的慵懒惺忪。

词人唤来侍女“试问卷帘人” 转折巧妙精当,灵动自然。

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地,却又不忍亲见,一个“试”字,将词人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究竟的矛盾心理,刻画得贴切入微,真实可感。

孰料,“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让词人喜出望外却又无奈黯然,“却”字道出了“卷帘人”不解词人心以及词人的意外之喜,词人的细腻委婉和侍女的粗疏淡漠形成对比。

《如梦令》原文译文及注释

《如梦令》原文译文及注释

《如梦令》原文译文及注释李清照《如梦令》原文译文及注释《如梦令》,全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也非常充分地体现出作者对关于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如梦令》原文译文及注释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如梦令》原文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翻译及注释翻译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

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

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注释疏:指稀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如梦令》描写手法李清照的早期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描写了词人闺中生活的片断。

李清照用她最擅长的白描手法渲染出了色泽浓艳,形象逼真的场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从这首词的可以看出李清照很擅于用简单易懂的词语渲染和形容场景,也就是李清照早期自创的白描法。

其主要内容为: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全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如梦令》赏析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