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周 中国古代戏曲鉴赏+京剧
鉴赏京剧的心得体会初中

鉴赏京剧的心得体会初中1500字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艺术中的瑰宝,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初中生,虽然接触京剧的时间不是很长,但经过近几年的学习,我对京剧的艺术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下面,我谈谈我的一些鉴赏心得。
一、了解其特点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唱腔、舞蹈、表演形式等,都令人耳目一新。
了解京剧特点,需要深入了解其音乐、唱腔、舞蹈和表演。
首先,京剧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表现力,音乐舒缓、悠扬,透过乐曲旋律传达出人物情感、感情变化和情节发展等。
其次,京剧的唱腔,也是京剧名声的重要来源之一,它既有明快的咏板调,又有抒情悠远的宫调。
唱腔在整个京剧表演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能够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心境,弥补了京剧语言表达的不足。
最后,京剧的舞蹈和表演更加丰富多彩,特别是脸谱、身段和动作等,都有着严格的规范和技巧要求,表现出来的形象十分生动、鲜明。
二、观察人物形象京剧中的人物多种多样,每个人物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和鲜明的个性。
在鉴赏京剧时,观察人物形象是非常重要的,要从人物的性格、外貌、精神气质等方面入手。
首先,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在观看京剧表演时,需要多留意对话和表演,以感受人物所表达的情感和观念。
其次,要注意人物形象的衣着和身段,不同角色的服装在颜色、花纹、形式上有着明显区别,通常反映了不同角色所处的社会地位、职业身份等。
最后,要注意人物的面部表情和动作,无论是吐字、舞步、手势还是面部肌肉的微妙变化,都承载了人物情感的方方面面。
三、品味戏剧情节京剧情节高潮迭起,紧凑有力,精彩十足,而且有着深刻的社会和人性内涵。
要品味好京剧的情节,需要了解剧本的结构、人物关系、社会背景等。
首先,了解京剧的剧本结构,京剧剧本以“起、承、转、合”为基本结构,分明之处都很明显,通过剧情的推进让人物立体呈现,表现出独特的意境。
其次,要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不同的人物之间有着不同的关系和互动,要留意他们之间的表演细节。
古代戏曲鉴赏京剧经典片段解析

古代戏曲鉴赏京剧经典片段解析古代戏曲鉴赏京剧经典片段解析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通过其独特的唱腔、舞蹈和表演艺术等元素,成为了广大戏曲爱好者追逐的艺术瑰宝。
本文将对京剧经典片段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戏曲的魅力与深意。
一、赵氏孤儿《赵氏孤儿》是一部以保家卫国为题材的京剧作品,被誉为京剧经典之作。
其中的经典片段是“巧计救赵高”。
这一段通过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生动地展现了曹操如何运用智谋,将赵高一众诬陷,最终化解危机。
在这个片段中,曹操饰演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演技优势。
通过优美的唱腔、华丽的动作以及精湛的表演技巧,将曹操的睿智和机智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舞台背景和道具的运用也为整个剧情增加了层次感,使得观众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曹操的智谋。
二、霸王别姬《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经典之作,该剧讲述了项羽与虞姬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
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片段是“霸王鞠躬”。
这一段经典片段通过细腻的表演和动情的唱腔,让观众深情地感受到项羽对虞姬的深爱和无奈。
整个片段以项羽鞠躬的动作为主线,通过舞台的灯光和音效的辅助,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演员通过精湛的演技,将项羽内心的痛苦和不舍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观众为之动容。
三、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瑰宝,京剧版的《红楼梦》则是对这一经典作品的再次演绎。
其中,最为经典的片段是“宝钗的咏荷”。
这一段以宝钗的咏荷为中心,通过婉转的唱腔和流畅的动作,展示了宝钗的美丽和文雅。
宝钗饰演者通过华丽的服装和精致的妆容,将宝钗的高贵和温婉诠释得淋漓尽致。
同时,舞台的布置和灯光的烘托,为整个片段增添了一丝神秘和浪漫的氛围。
总结:古代戏曲鉴赏京剧经典片段解析,在探索京剧魅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每个片段的背景故事和演员的表演技巧。
只有通过对舞台表演的深入解析,才能更好地领略到古代戏曲的独特魅力。
京剧经典片段的解析为我们展示了京剧的多样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
通过优美的唱腔、动人的表演和精心的舞台设计等,京剧成功地将古代戏曲艺术传承至今,成为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赏析中国京剧的文化内涵与表现形式

赏析中国京剧的文化内涵与表现形式
中国京剧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戏曲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独特的舞台表现形式、强烈的情感表现和精湛的唱腔技艺,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精髓之一。
首先,中国京剧的舞台表现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京剧中的表演分为唱、念、做、打四种,既有武打动作的体操,又有口技的表演,把文化、历史、性格、思想等表现出来。
在表演中,演员通过技巧的手法和肢体的舞蹈来带给观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使得中国京剧在表现文化、表达情感和传递历史信息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内涵。
其次,中国京剧的情感表现力和艺术表现力在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独一无二。
通过唱、念、做、打,京剧演员可以将人物的神似、性格和情感完美融合在一起,同时通过唱腔、肢体动作来表现戏曲中的情感和内涵,融汇中西文化精髓,深入人心。
最后,京剧的精湛唱腔技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不可替代的部分。
这种独特的唱腔技巧被传承了几个世纪,现如今的京剧演员不仅能发出高达3个八度的音高,而且在歌词、音节和音调的精准搭配方面也十分出色,唱腔技艺和人声处理的方法均不容易模仿或学习。
总之,中国京剧作为一种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的表
演艺术,不仅在文化史上占据着特有的地位,更在当今社会中保持着生动的发展态势,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全世界范围中获得了广泛认可和欣赏。
中华特色京剧脸谱鉴赏

中华特色京剧脸谱鉴赏京剧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下面将对中华特色京剧脸谱进行鉴赏。
一、脸谱的起源与发展京剧脸谱起源于中国古代戏曲表演,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脸谱的色彩、图案和造型都与角色的性格、身份和命运密切相关,是演员塑造角色的重要手段。
二、脸谱的分类与特点京剧脸谱主要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
生角以正面形象为主,色彩明亮,线条简洁;旦角则以女性形象为主,色彩柔和,线条细腻;净角多以武将形象为主,色彩强烈,线条粗犷;丑角则以幽默、滑稽的形象为主,色彩鲜艳,线条夸张。
三、脸谱的色彩与象征意义京剧脸谱的色彩丰富多样,每种颜色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
例如,红色代表忠诚、英勇;黑色代表刚毅、正直;白色代表阴险、狡诈;蓝色代表沉稳、深沉等。
这些色彩的运用,使得京剧脸谱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脸谱的图案与造型京剧脸谱的图案和造型各具特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脸谱造型。
例如,“关羽”的脸谱造型以红色为主色调,辅以黑色和白色,形成了一个威严、庄重的形象;“曹操”的脸谱则以白色为主色调,辅以黑色和红色,形成了一个阴险、狡诈的形象。
五、脸谱的鉴赏价值京剧脸谱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一方面,它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审美情趣;另一方面,它也是演员塑造角色的重要手段,通过脸谱的色彩、图案和造型,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的性格、身份和命运。
总之,中华特色京剧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京剧脸谱的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审美情趣。
鉴赏京剧的心得体会初中范文

鉴赏京剧的心得体会初中范文京剧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作为一名初中生,我有幸接触到京剧,深深地被其精彩的表演和深刻的意境所吸引。
在这次学习的过程中,我对于京剧的鉴赏有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我认为要欣赏京剧,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
京剧讲究的是“三结合”,即唱、念、做的结合。
在表演中,演员通过唱腔、念白和身段动作的完美结合,展现出京剧的独特风格。
同时,了解京剧的剧情和角色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剧中的表演。
因此,我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了解了一些京剧的基本知识,包括不同的唱腔和行当,不同角色背后的传统戏剧形象等等。
这样,我在观看京剧的时候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演员的表演,也更容易被戏剧情节所吸引。
其次,欣赏京剧需要注意演员的表演技巧和舞台布景。
京剧是一个高度艺术化的表演形式,演员的表演技巧直接影响到表演的效果。
在京剧中,演员进行精彩的唱腔表演,通过高亢激越的唱腔表达角色的情感;他们也需要运用身段动作来展现角色的特点和身份;同时,他们还要准确地念唱念白,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
通过观察演员的表演,我发现他们的表演力量和表现形式非常独特,能够让观众产生共鸣。
此外,京剧的舞台布景也非常重要,它通过舞台上的装饰和布景来营造出戏剧的氛围和场景。
因此,当欣赏京剧时,要留意演员的表演和舞台的布景,它们能够带给观众更深刻的艺术享受。
第三,欣赏京剧需要投入自己的感情和思考。
京剧是一种富有情感的表演形式,演员通过他们的表演能够让观众产生共鸣和感动。
当我们欣赏京剧时,要用心感受演员的情感表达,通过角色的遭遇和思考来引发自己的思考。
例如,在欣赏《红楼梦》中的剧情时,我看到了贾宝玉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感受到了他对红楼梦的深深的思念和追求。
在欣赏《赵氏孤儿》时,我能够感受到孟姜女对丈夫的思念和对子孙后代的期望。
这些剧情以及演员的精彩表演让我产生了共鸣,也让我思考人生和社会的问题,增加了我的人文素养。
京剧艺术鉴赏_PPT模板.pptx

京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技巧和舞台布景而闻
名。演员通过细腻的表演和高亢悠扬的唱腔,将
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
京剧还注重舞台布景的设计和服装的搭配,为观
众呈现出华丽精美的视觉效果。
02 京剧的基本表演形式
京剧的基本表演形式
京剧的基本表演形式
京剧的基本表演形式以唱、 念、做、打为主,其中以唱 腔最为重要,讲究声情并茂 ,字正腔圆。
京剧化妆与服装的关 系
京剧化妆与服装相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成, 相互映衬,通过精心设计的 服装和化妆,可以使演员更 好地融入角色,增强表演的 艺术效果。
06 京剧的现状和未来展 望
京剧的现状和未来展望
京剧的现状
京剧的未来展望
京剧的保护与传承
京剧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观 众老龄化、传统技艺流失等 问题,需要通过创新和教育 来保持其活力。
京剧的唱腔艺术
京剧的唱腔艺术丰富多样, 主要有二黄、二白、三黄、 四平调等,每种唱腔都有其 独特的韵味和表现力。
京剧的身段动作
京剧的身段动作是表演的重 要组成部分,包括手势、眼 神、步法等,旨在通过身体 语言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
03 京剧的主要角色类型
京剧的主要角色类型
生旦净末丑
武生与小生
老旦与丑角
于能够深入人心,引发观众的共鸣,使人们感受
到艺术的力量。
05 京剧的服装和化妆艺 术
京剧的服装和化妆艺术
京剧服装艺术
京剧服装艺术丰富多样,色 彩鲜艳,图案独特,通过服 装可以展示角色的身份、地 位和性格特点。
京剧化妆技巧
京剧化妆技巧高超,通过精 细的脸部彩绘,可以塑造出 各种人物形象,展现角色的 年龄、性别和情感状态。
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京剧》PPT课件

奇,会多演富格
伟但地为品彩的 、在位将貌,人 豪性的军或俗物 迈格人、者称类 。气,神性“型
角 是 舞 台
质虽化格大,
上有人有花脸
京剧中的
角演员又称为"小花脸"。表
演风格有点像夸张的漫画。丑角的出场常
会带来满堂的笑声。"丑"分"文丑"和"武丑"
两类。武丑扮演的经常是一些机警风趣、
武艺高超的人物,"文丑"经常扮演花花公子、
苟慧生嗓音甜亮,略带沙
音,其演唱娇媚婉转,不 用高腔, 以柔为主;念白 流利清脆、娓娓动听;做 工尤为出色,表情极 为"美"、 "媚"、"脆"兼而有之。
更夫、老兵等。不管文丑或武丑,在剧中
都是幽默、滑稽的喜剧人物,也并不都是
反派。
武
文
丑
丑
梅兰芳 "四大名旦"之首,是
中国当代最卓越的艺术大师之一,也是 举世公认的中国戏曲艺术家的杰出代表。 梅兰芳及其创立的"梅派"艺术,是中国 民族艺术的瑰宝, 在世界上也享有极 高声誉。
代永勤 大不学 师满苦 的足练 重,, 要这不 原正慕 因是虚 。 梅名
类拔萃的人物,被人 牌老生和班主。
们誉为“京剧鼻祖”。 他继承了徽班兼收并
山县人。生于1811 年11月22日,卒于 1880年1月24日。程
长庚从小受到戏曲艺
术的熏陶;经过艰苦
蓄的传统,善于熔汇 徽调、汉调、昆曲、 梆子诸腔之长于一炉, 为京剧的形成作出了 巨大的贡献。
的努力,
行是扮演男性角
色的一种行当,其中
以唱功为主,一般说来,青衣的唱腔旋律优美,
鉴赏京剧的心得感想小学

鉴赏京剧的心得感想小学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近期,我有幸观看了几场京剧演出,并深深被其精彩的表演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所吸引。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对京剧的心得感想。
京剧的表演魅力无穷。
京剧的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表演者需要全神贯注、精益求精。
他们通过喉音发声,表达角色的情绪和性格。
戏曲唱腔在音调和节奏上都非常独特,如悠扬的“二黄”、响亮有力的“正腔”等。
京剧表演要求演员的身段协调、舞姿优美,尤其是头部和眼部的动作要精准,能够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
京剧里的打斗动作则需要演员有高超的武术技艺和精确的配合能力,使得观众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京剧的剧情丰富多样。
京剧以历史故事为主题,包括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等。
这些故事多是经典中的经典,演员在演绎中要对人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使得角色的塑造更加准确和生动。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情感,演员要通过唱念做打来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内心动态。
京剧的剧情紧凑,台词晦涩难懂,但是通过演员的表演,观众可以感受到角色的喜怒哀乐,深入地理解剧情的发展。
京剧的艺术风格独特。
京剧通过优雅的服饰、精致的化妆和精巧的道具,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京剧的服装色彩鲜艳,细节精致,能够展现不同角色的特征和地位。
演员的化妆则是京剧的一大特色,通过细致的脸谱和妆容来表达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道具的运用也非常精彩,如醒目的刀剑、华丽的头饰等,都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
京剧的文化内涵丰富深厚。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京剧中的人物形象都是历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和特点的人物,他们的言行举止承载了一定的道德准则和思想理念。
演员在演绎角色的同时,也在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观众在欣赏京剧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底蕴,增长自己的知识和见识。
通过观看京剧的演出,我不仅仅欣赏了它的表演艺术,也体会到了它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色——代表枭勇、凶 猛的人物,如:宇文成
都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 物形象。如:武天虬qiú
紫色——表现刚正、 稳练、沉着的人物
京剧四式
唱指歌唱 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 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 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
京剧的伴奏(场面)
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称为“文场” 板、单皮鼓、大锣、铙、钹bó等,称为“武场”
元明清著名的戏剧作家及作品:
《(救1风郑) 光关尘祖汉》:卿、《:《倩《单女窦刀离魂娥会》冤》》、《望江亭》、
高则成:南戏《琵琶记》
( 2 ) 王实甫:《西厢记》
施恩:南戏《拜月亭》
( 3 ) 纪君祥:《赵氏孤儿》
汤显祖 ( 明代 ) :戏剧《牡丹亭》
( 4 ) 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
李玉 ( 清代 ) :戏剧《清忠谱》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
自清代前期,戏曲舞台主要表现为民间 化和通俗化。先是昆曲、高腔折子戏的盛行, 后是地方戏的兴起。从此,戏曲舞台有了来 自民间的竞争者。所谓花部,就是指昆山腔 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取其花杂之义,故也 称“乱弹”。花部诸戏的兴起,是我国戏曲 艺术自宋元南戏以来的又一次重要的变革, 即由原来的联曲体变成了板腔体,从此结束 了戏曲史上的传奇时代,开始了新的乱弹时 期,从而使我国的戏曲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2)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 但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 底,而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 对唱、轮唱和合唱;传奇中不称“科” 而称“介”;重要人物上场时光唱引 子,继以一段定场白,每出戏有下场 诗。
(3)杂剧和传奇在音乐上都采取曲牌 联套的方式,所不同的是:杂剧每折限 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不限 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杂剧演唱用 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创 造了“南北合套”的方法。例如《哀江 南》就就是一套北曲。北曲豪迈雄壮, 南曲婉转柔媚,因而传奇与杂剧的音乐 风格各异。
小结:中国古代戏曲以丰富的思想内容,多样 的艺术手法,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在中国文学艺 术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为世界文学艺术增添 了光彩。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应当了解她, 欣赏她,热爱她,把她发扬光大。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
《窦娥冤》--关汉卿 《汉宫秋》--马致远 《梧桐雨》--白朴 《赵氏孤儿》--纪君祥
(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 角色增多,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是 末、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传奇 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总之,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宏大, 曲调更丰富,角色分工更细致,形式 更自由灵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活。
怎样欣赏中国古代戏曲
1、怎样欣赏虚拟的动作。通过选择、提炼和 夸张的舞台动作表现生活。
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
中国南曲系统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的合称南戏四大声腔。 中国戏曲声腔的发展源远流长,海盐腔贯南戏四大声腔之首 南戏的角色,通常为生、旦、净、丑、末、外、贴等七种。其中以生、 旦为主,展开剧情,其他角色皆为配角。
生:戏中的男主角,一般扮演书生、秀才、状元之类的人物。 旦:戏中的女主角,所扮演的人物一般都为青年女子。 净:净本有正净和副净之分,南戏中只有副净。副净出于唐代参军戏中的参军这一角色,故他所扮演的人物 一般也都具有滑稽打诨的特征。 丑:在戏中所扮演的人物大致和净所扮人物相同,也是插科打诨一类的人物。 末:末也有正末和副末之分,而南戏也只有副末。副末在戏中一是用以开场,二是扮演次要的男性人物。副 末与副净相对,盖源于唐代参军戏中的苍鹘gǔ,故也带有插科打诨的特征。 外:南戏中的外,扮演老年男子,或老年妇女。
打:指戏曲中对点头场面
的表现手段,也叫“开 打”,有时表现两人的对 打,有的则是集体的战争 场面。戏曲的开打具有极 强的舞蹈性、程式性和表 现性,也多写意而非写实。
写 意 性
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舞台布置 的写意── 一桌二椅
人物化妆的写意──戏曲脸谱
公忠者雕以正貌, 奸邪者刻以丑 形”,其目的在 于“盖亦寓褒贬 于其间耳”(清 末王国维语)。
元杂剧和明清传奇的区别
(1)杂剧体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xiē子, 不标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 “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 四五十出的长篇。传奇没有楔子,第 一出是“家门”,又叫“开场”,由 副本说明创作意图,介绍剧情概况, 它不是剧情的组成部分。开场之后, 第二出才是正戏。开场用的是词牌而 不是曲牌。
• 内容上特别强调抒情、传神、整体美。
综合性指“唱、念、做、打”
唱:是戏曲演出中剧中人物进行
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 根据不同的剧种,采用不同的音乐 形式。就唱词而言,一般可以分为 两种类型,一为曲牌体,如昆曲、 高腔等;一为板腔体,如京剧、评 剧、各类梆子戏等。
念:是戏曲演出中人物间的对白
你知道京剧中的 四大行当吗?
四大行当
生: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 武生、小生 、红生 、娃娃生。
旦: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正旦)、花旦、闺门旦、 刀马旦、武旦、彩旦。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 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主要 分为文净、武净两大类。
《拜月亭》--关汉卿 《西厢记》--王实甫 《墙头马上》--白朴 《倩女离魂》--郑光祖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
戏曲作家和作品
①课本所选古代戏曲的几个作者:《窦娥冤》
——元朝关汉卿;《长亭送别》选自《西厢记》——元朝 王实甫;《闺塾》选自《牡丹亭》——明朝汤显祖;《哀 江南》选自《桃花扇》——清朝孔尚任
中国戏曲表演特点:综合性和写意性
• 表演方式上讲究四功五法。所谓四功,就是 唱、做、念、打四种表现方法:五法是指手 法、眼法、身法、发法(头发)、步法。
• 艺术表现手法具有两大特征:虚拟性——景 物、动作一般是虚拟的,戏剧舞台的时间与 空间非常灵活,不受限制;规范性——即程 式化,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动作加以夸张, 使之节奏化、美化,成为一种规范的东西, 约定俗成,沿用下来。
( 5 ) 马致远:《汉宫秋》
孔尚任 ( 清代 ) :戏剧《桃花扇》
京 剧
—国之瑰宝
京剧唱腔
京剧唱腔的种类颇多,二黄和西皮是京剧的主要唱 腔。
二黄的唱腔流畅、舒缓,是一种平和、稳 定、深沉、抒情的腔调,很适合表现沉思、忧伤、 感叹、悲愤、压抑的情绪。
西皮的唱腔流畅、活泼、跳动、有力,是 一种明朗、刚劲、激昂的腔调,很适合表现喜悦、 激动、高昂及愤怒的情绪。
• 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它成熟化与规范化的结果。明 中叶后,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以南曲 为主,兼用北曲,曲调较南戏有增加,并逐步形成了按 宫调联套的南曲体系,剧本曲词典雅,体制庞大,名篇 佳作不胜枚举,是戏曲文学绝盛之时。表演上日趋成熟, 多用昆曲演唱 。代表作有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 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和洪昇的《长生殿》。
②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其作品分别是:《窦娥冤》、《倩女离魂》、《汉宫秋》、 《梧桐雨》
③元末明初“五大南戏”《:琵琶记》和“荆刘拜
杀”(即《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 《杀狗记》)
④“南洪北孔”“:南洪”即洪昇,浙江杭州人,
传奇《长生殿》;“北孔”即孔尚任,山东曲阜人,传奇 《桃花扇》。
脸谱的象征意义总体来 说是“红忠白奸”,奸 诈多疑如曹操者多勾白 脸,忠勇似关羽者多涂 红色。性情暴躁者多勾 蓝脸,刚正无私者多用 黑脸,喜兴者勾笑脸,
愁苦者勾哭脸。
表现在对季节、时代、地域等服装特点的忽略,只考虑 戏曲服装是否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等与人物塑造 相关的方面。戏曲服装所着重考虑的是它是否适合在戏曲 舞台上出现,是否具有可舞性。戏曲的服装不仅要有装饰 性,而且要有可舞性,要在人物塑造上起到应起的作用。 戏曲的水袖、大靠的靠旗、箭衣的大带、纱帽的帽翅、脚 上的厚底等无不具有可舞性,无不参与人物形象的塑造。
舞台行动的写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 元杂剧剧本由科、唱、白组成。科是戏剧里人物的动作和 表情,唱就是唱词,白是人物的对白或独白。
• 一本杂剧只限一个脚色唱。由正旦主唱的称为“ 旦本”, 由末旦主唱的叫“末本”。其他脚色只能念白。
• 元杂剧的主要角色是未 ( 男子 ) 、净 ( 花脸 ) 、旦 ( 女角 色 ) 、丑 ( 小花脸或花脸 ) 。
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
南戏,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 式,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 温州(古称永嘉)一带的民间, 时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 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 术形成。以体制庞大、曲词质 朴为特点,初具戏曲的艺术特 征。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南 戏为明清戏曲的发展奠定了良 好的基础。代表作是元人高则 诚(高明)的《琵琶记》。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分文、武丑等。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 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
如:曹操。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 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 如:包公
蓝色——表现刚强、 骁勇、有心计的人物 性格,如:窦尔敦
金、银色——表现各种神 怪形象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 物性格,如:关羽
• 什么是戏曲?
• 戏曲,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 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 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 综合性舞台艺术。主要包括宋元南戏、 元杂剧、明清传奇,以及近代、现代 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
中国古代戏曲发展脉络
宋
元
明
清
元
代
清
代
南
杂
传
花
戏
剧
奇
部
戏剧的起源与形成
先秦时期的戏剧胚胎 “戏曲”包括言语、动作、歌舞故事等基本元素,究其性 质则属于戏剧,而戏剧本质无疑是装扮表演。装扮表演起 源于人的行为模仿本能。 先秦时期装扮表演寄生于三类文化活动中,依时间先后分 为三种:舞蹈、宗教祭祀和俳pái优。这种装扮模仿虽不同程 度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素质,但还处于自发而不是自觉的低 级阶段,也缺乏对故事情节的演述。因此,只能算是戏剧 的萌芽或孕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