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涂料染色
常用染色方法

常用染色方法染色是一种常见的工艺,可以使物体表面获得不同的颜色。
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中,常用的染色方法也有所不同。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染色方法。
1. 染色剂染色法染色剂染色法是最常见和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
它使用染色剂将颜料分子渗透到纤维或物体表面,使其获得所需颜色。
染色剂可以根据不同的物质和纤维进行选择,如酸性染料、碱性染料、中性染料等。
这种染色方法适用于纺织品、皮革等材料的染色。
2. 涂料染色法涂料染色法是一种将颜料通过涂层的方式附着在物体表面的染色方法。
涂料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颜色和质地,如油漆、颜料等。
涂料染色法适用于木材、金属、塑料等材料的染色,可以使物体表面获得丰富多彩的颜色。
3. 溶液染色法溶液染色法是一种将溶解的染料涂覆在物体表面的染色方法。
溶液染色法适用于吸附性较强的材料,如纸张、布料等。
染料溶液可以通过浸泡、喷涂等方式涂布在物体表面,使其获得所需颜色。
4. 电化学染色法电化学染色法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反应将颜料沉积在物体表面的染色方法。
它通过电解质溶液中的电流传导,使电极产生氧化还原反应,将颜料沉积在物体表面。
电化学染色法适用于金属、陶瓷等材料的染色,可以获得色彩鲜艳且均匀的效果。
5. 热转印染色法热转印染色法是一种将颜料通过热传导的方式转印到物体表面的染色方法。
它通过热压将颜料转印到物体表面,使其获得所需颜色。
热转印染色法适用于纺织品、陶瓷等材料的染色,可以实现图案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染色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材料和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使物体表面获得理想的颜色效果。
无论是纺织品、皮革、金属还是塑料,都可以通过染色方法实现颜色的变化,为产品增添美感和价值。
在今后的发展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的不断推进,染色方法也将不断更新和完善,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色彩。
浅谈涂料染色的发展与应用论文(精选6篇)

浅谈涂料染色的发展与应用论文(精选6篇)浅谈涂料染色的发展与应用论文(精选6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谈涂料染色的发展与应用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涂料染色的发展与应用论文篇1涂料染色拼色方便、重现性好,对被染物没有选择性,可广泛用于各种纤维的染色。
其染色工艺简单、节能、节水、排污少、染色成本低,是印染行业清洁生产的重要发展方向。
涂料的应用历史悠久,考古发现,在殷代晚期的建筑物上已经出现了壁画,当时多是红色和黑色的无机颜料。
涂料的应用领域广泛,在纺织、造纸、建筑、塑料和金属等多个领域得到普遍使用。
涂料在纺织品的大量应用始于20 世纪50 年代初,开始多是用于印花,80 年代以来,在染色中的应用得到重视。
涂料中的着色成分为颜料,涂料染色实质为颜料着色。
颜料本身不溶于水,需要借助于分散剂、乳化剂等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均匀分散于有机溶剂或水中,形成涂料色浆。
在涂料染色时,在涂料色浆中加入粘合剂、交联剂等制成涂料染液,对织物浸轧后,通过高温焙烘作用,交联剂的交联成分与粘合剂分子中的活性基团,在纤维和粘合剂之间、粘合剂高分子之间发生交联,形成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网状皮膜,将颜料包嵌而牢固地附着在织物上,从而达到“上染”的目的。
涂料染色的关键在于改善涂料染色的织物手感、摩擦牢度、轧染时对轧辊的粘结,以及浸染的着色深度、匀染性。
这些问题的解决取决于涂料色浆、粘合剂等的发展技术。
1 涂料染色的发展1. 1 涂料发展1. 1. 1 涂料的性状与性能商品涂料为浆状形式,一般称为涂料色浆,简称为涂料。
其组成有颜料、分散剂、乳化剂、润湿剂及少量水。
颜料包括无机颜料、有机颜料及荧光树脂颜料。
作为染色用涂料,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①颗粒细度均匀,色泽浓艳;②良好的着色力和遮盖力;③耐光耐热,化学药剂稳定性好;④相对密度适宜。
SSPC规范-油20-富锌漆[中文版]
![SSPC规范-油20-富锌漆[中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e4243e168884868662d641.png)
美国钢结构涂装协会标准《SSPC 规范-油漆20》陈贻明,张卫华编译(上海中远关西涂料化工有限公司,266071 )编者按:SSPC:Steel StructurePaint Council 的规范和标准是美国钢结构涂装协会制定的美国国家标准,也是国际上最具权威性和采用最多的钢结构涂装标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国内许多高标准涂装防护要求的重大钢结构工程,亟待采用国际通用的规范和标准。
为此,我们编译了美国钢结构涂装协会的标准《SSPC 规范- 油漆20 》,以飨读者。
1 总则1.1 技术规范涵盖的两个种类的富锌漆,只有一个定义:在露底和细小擦损部位涂层漆膜不连续的情况下也能保护裸露金属。
1.2 涂料种类可以分为无机锌粉和有机锌粉两大类。
1.3 技术规范不涉及可焊底漆,即车间保养底漆,如SSPC- 油漆30 。
1.4 富锌涂层,不论其表面是否涂上面漆,都可以很好地在各种环境下广泛运用。
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不同种类的富锌漆在施工中出现的具体涂层破损情况,请参考SSPC —PS 指导12.00 或向油漆制造商咨询对锌粉涂层外露规范的相关建议(见章节12.1 《注意事项》)。
1.5 富锌涂料应该可以单独使用,或作为多种涂料配套系统中的底漆,而且适合于喷涂施工。
2 应用类型2.1 技术规范的应用2.1.1 符合本技术规范的锌粉底漆应依据涂料的品种和锌含量等级分门别类。
2.1.2 如果没有明确的指定涂料品种,那么种类I (无机锌粉类)和种类II (有机锌粉类)都可以接受(见章节 2.3 )。
2.1.3 如果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锌含量,那么锌粉含量等级1 、2 和3 都是可以接受的(见章节 2.3 )。
该种类锌粉底漆可以由(1 ~3) 种成分构成。
2.2 组成本技术规范所述的富锌涂料,一般含有金属锌粉、功能性添加剂(助剂),以及有机或无机的油漆主剂和相应的溶剂(见章节12.2 《注意事项》)。
2.3 油漆主剂的类型2.3.1 种类I-A :2 次硬化类无机锌粉涂料/ 水溶性无机锌粉。
涂料染色原理

涂料染色原理
涂料染色的原理主要有两种:物理吸附和化学反应。
1. 物理吸附:某些颜料直接通过物理吸附作用与涂料基材发生相互作用,使颜料粒子分散在涂料中,并且能与光线发生散射与吸收,从而呈现出所需的颜色。
这种染色原理常用于水性涂料中。
2. 化学反应:某些颜料通过与涂料基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化学复合物,从而改变涂料的颜色。
这种染色原理常用于油性涂料中。
无论是物理吸附还是化学反应,都需要选择合适的颜料来实现染色效果。
在染色过程中,还会考虑颜料与涂料基材的相容性、稳定性以及颜料的耐光性、耐候性等性能。
外观染色方法介绍

外观染色方法介绍外观染色是改变物品颜色、提升美观度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外观染色方法,帮助您更好地进行创意设计和家居美化。
一、涂料染色法涂料染色法是最常见的外观染色方法,适用于各种材质的表面。
根据涂料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1.油性涂料: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附着力,适用于户外家具、金属制品等。
2.水性涂料:环保、无污染,适用于室内家具、木器等。
3.粉末涂料:无溶剂、环保,适用于金属制品、塑料等。
4.喷涂涂料:施工方便,适用于各种复杂形状的物品。
二、贴膜染色法贴膜染色法是将彩色膜粘贴在物品表面,适用于玻璃、塑料、金属等表面。
根据膜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1.汽车贴膜:具有防晒、隔热、防爆等功能,适用于汽车玻璃。
2.家居贴膜:装饰性强,可用于门窗、家具等。
3.隐私膜:具有一定的隐私保护功能,适用于办公室、卫生间等场合。
三、热转印染色法热转印染色法是将彩色图案通过热转印技术转移到物品表面,适用于布料、陶瓷、金属等材质。
该方法的优点是色彩鲜艳、图案丰富,可实现个性化定制。
四、染色剂染色法染色剂染色法是利用染色剂对物品进行染色,适用于纤维、皮革等材质。
根据染色剂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1.水性染色剂:环保、无污染,适用于各种纤维材质。
2.油性染色剂:色泽鲜艳,适用于皮革、人造革等。
3.纺织品染色剂:适用于棉、麻、丝等天然纤维。
五、激光染色法激光染色法是利用激光在物品表面形成图案或颜色,适用于金属、皮革、木材等材质。
该方法具有无污染、图案精细等优点,可实现高精度染色。
总结:以上五种外观染色方法各具特点,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20有机颜料的毒性

20有机颜料的毒性当前在染料行业和纺织行业中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的芳香胺以及禁用偶氮染料的问题在深入研究和被人们认识的同时,对由有致癌作用的芳香胺组成的有机颜料制成的涂料印花浆或涂料染色浆终究是否具有与禁用偶氮染料一样的危害作用成为人们议论的又一个重点。
在开场讨论有机颜料时,我们就强调颜料的特定物理化学性质、毒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应倍加关注。
在研究与开发新的颜料,不应只考虑其工艺和应用性质,应同时考察其对环境、生态与人类的影响。
当今的颜料工业,应将颜料的毒性和对生态方面的影响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1,2]。
和其它化学品类似,颜料的制备和使用主要考虑人身平安、空气排放、废水排放以及相关的废处理。
只有对颜料的物理、化学、毒性和生态性质做详细的研究,才能评价特定颜料的毒性和它对生态方面的危害,才能评价对环境的影响。
德国汉高公司的Klaus等人[3]根据毒理研究,综合评价了各类染料与颜料对环境和人类安康的潜在影响。
具体评价颜料的"履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产〔涉及起始原料、杂质及副产物〕;•颜料应用的介质;•颜料的使用领域;•三废处理。
一般地说,有机颜料由于难溶,故它们中的大多数的毒性不大。
由于有机颜料和其它材料复合使用,典型的有机颜料体系除了颜料以外,其它的组分如粘合剂、溶剂和各种添加剂也会对生态、环境有重要的影响。
20.1生态影响由于颜料实际在水中不溶,而且在其它常见的溶剂中也很难溶,所以颜料对生态的影响主要是由制造商和加工者负责。
这种影响主要来自废气和废水的排放。
废气:有机颜料主要是由粉尘引起的污染,空气的有机颜料粉尘浓度不允许超过6mg/m3。
生产时可通过过滤净化后排放。
在颜料生产、研磨、分散和复配时,应注意颜料粉尘的污染。
为了防止颜料粉尘的可能接触,必须配带必要的防护设备。
废水:颜料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水经常含有致癌性物质〔如芳胺、亚硝酸盐〕,可通过过滤、沉降等法净化。
如有必要,可采用生物处理。
油漆调色比例参考表

油漆调色比例参考表1红红2.5 % 白 97.5 %1 粉―――红红4 % 白 96 %2 粉―――红红5 % 白 95 %3 粉―――大红红94.5 % 黑 1.8 % 蓝3.7 %4 紫色――红红85 % 大红15 %5 紫色――紫红红87 % 黑 14.5 % 蓝14.5 %6 粉色――樱红红75 % 紫红25 %7 桃色―大8 橙色――柠檬黄52 % 大红48 %9 玫瑰――大红红30 % 白 46 % 紫红24 %枣红红94.5 % 黑 1.8 % 蓝3.7 %10 ――枣红红70.75 % 黑 4.68 % 黄24.57 %11 ――铁红红72.4 % 黑 11.2 % 黄16.4 %12 ――红红8 % 黄92 %13 桔――红92.5 % 黄4 % 红3.5 %14 肉色――白15 肉色――白 80 % 桔黄17 % 蓝3. %16 棕色――中黄25 % 紫红12.5 % 铁红50 % 黑 12.5 %17 紫棕色――中黄13.5 % 紫红3 % 铁红80 % 黑 3.5 %18 深棕色――中黄20 % 紫红10 % 铁红60 % 黑(原色) 10 %19 深棕色――红65.5 % 黑 34.5 %20 淡棕色――红18.5 % 黑 10.2 % 黄71.3 %铁红红72.4 % 黑 11.2 % 黄16.4 %21――桔――红红8 % 黄92 %红92.5 % 黄4 % 红3.5 %肉色――白肉色――白 80 % 桔黄17 % 蓝3. %22棕色――中黄25 % 紫红12.5 % 铁红50 % 黑 12.5 %紫棕色――中黄13.5 % 紫红3 % 铁红80 % 黑 3.5 %深棕色――中黄20 % 紫红10 % 铁红60 % 黑 10 %深棕色――红65.5 % 黑 34.5 %淡棕色――红18.5 % 黑 10.2 % 黄71.3 %淡棕色――红20 % 黑 10.2 % 黄69.8 %23淡赭色――红4.2 % 白 80.8 % 黄14.7 % 黑 0.3 % 24栗色――红72 % 蓝14 % 黄11 % 黑 3 %壳红71.5 % 蓝14 % 黄11.5 % 黑 3 %25栗色――26 赭石色――红7.5 % 白 69.5 % 黄21.8 % 黑 1.2 %啡红62 % 黑 8 % 黄30 %27 咖色――28 淡紫色――红1.94 % 白 97.1 % 蓝0.96 %红蓝1.2 % 白 96.5 %29 淡紫色――%30 深紫色――红91.5 % 蓝7.5 %青94.5 % 蓝0.5 % 黄4.5 % 黑 0.5 %31 蛋色――白32 乳白色――白 98.3 % 黄1.7 %33 奶油色――白 97 % 黄3 %34 奶油色――红0.7 % 黄3.8 % 白 95.5 %35 奶油色――红1 % 白 95 % 黄4 %36 奶油色――白 85 % 柠檬黄5 % 铁黄10 %37 象牙色――白 75 % 铁黄25 %浅驼红3.67 % 白 70 % 黄20.81 % 黑 5.52 %38 色――39 米色――白 86 % 黑 4 % 中黄5 % 大红5 %40 桔色――黄红80 % 黑 2 % 黄18 %红许41 乳色――白黄96 % 黄4 % 少黄92.5 % 蓝7.5 %42 乳色――白军黄黄73 % 蓝4 % 红20 % 黑 3 %43 色――军黄黄75 % 黑 15 % 铁红10 %44 色――中45 淡色――黄柠檬黄90 % 中黄10 %黄黄100 %46 中色――中色铁黄铁黄75 % 中黄20 % 铁红5 %47 色――油漆调色比例参考表2黄黄60 % 铁黄40 %48 赭色――中黄黄95 % 大红5 %49 金色――中银95 % 蓝1 % 黑 4 %50 灰色――白51 中灰色――白 73 % 蓝5 % 黑 22 %51 中灰色――白 73 % 蓝5 % 黑 22 %52 中灰色――白 89.62 % 蓝1.35 % 黑 9.03 %54 中灰色――白 89.5 % 蓝1.2 % 黑 1.2 %浅93.5 % 蓝0.7 % 黑 5.8 %55 灰色――白浅94.1 % 蓝0.94 % 黑 4.96 %56 灰色――白57 灰色――白蓝73.35 % 蓝12.84 % 黑 13.81 %铁88 % 黄1 % 黑 11 %58 灰色――白59 灰色――白浅97.5 % 蓝1.8 % 黑 0.7 %60 淡天然色――白 98.2 % 蓝1.8 %61 淡天然色――白 95 % 蓝5 %62 雅色――白蓝95 % 蓝3 % 柠檬黄2 %蓝90 % 蓝9 % 柠檬黄1 %63 天色――白64 天色――白蓝94.5 % 蓝5.5 %蓝94 % 蓝6 %65 天色――白蓝93.5 % 蓝6.5 %66 海色――白蓝80 % 钛蓝5 % 蓝15 %67 淡色――白蓝80 % 蓝18 % 柠檬黄2 %68 淡色――白蓝23 % 蓝75 % 黑 2 %69 中色――白70 深色――白蓝13% 蓝85% 黑2%鲜蓝40% 中黄8 % 柠檬黄2% 蓝50%71 色――白绿蓝55% 黄45%72 色――绿25% 黄12% 柠檬黄2.5% 绿38% 蓝50%73 豆色――白绿11% 黄50 % 红15% 蓝4% 黑20%74 草色――白绿黄45 % 铁红25 % 蓝20% 黑10%75 草色――中76 防色――国绿黄62.5% 红7.2% 蓝7.3% 黑9.5% 白13.5% 国绿黄60.1% 红8.4% 蓝8.5% 黑10% 白13%77 防色――绿黄22.9% 红2.7% 蓝41.6% 黑23.6% 白9.2% 78 解放色――绿黄3.6% 红26.5% 蓝38.5% 黑7.6% 白23.8% 79 解放色――绿黄7.9% 白90% 蓝2.1%80 淡豆色――绿黄22.17% 白67.21% 蓝10.62%81 淡湖色――82 湖色――绿黄6.06% 白90.9% 蓝3.04%绿黄7.3% 白88.5% 蓝4.2%83 湖色――84 湖色――中绿黄5% 白75% 蓝10% 柠檬黄10%绿)―中黄5% 白75% 蓝10%宝绿(湖色85 色鲜绿柠檬黄25% 白45% 蓝30%86 色――87 淡茶色――绿柠檬黄30% 白44% 蓝30% 鸳鸯绿柠檬黄50% 白10% 蓝40%88 色――绿黄50% 黑15% 蓝35%89 墨色――中绿黄37% 黑7% 蓝6%90 黑色――绿绿80% 蓝20%91 深色――绿柠檬黄33% 中黄10% 蓝57%92 深色――93 葱色――绿黄91.5% 蓝8.5%绿98.5% 蓝0.75% 黄0.75%94 淡果色――白绿90% 蓝2% 柠檬黄8%95 果色――白绿94% 蓝2% 柠檬黄4%96 苹果色――白浅绿060% 蓝5% 中黄10% 柠檬黄25% 97 色――白浅绿蓝15% 中黄20% 柠檬黄65%98 色――99 翠色――绿蓝20% 柠檬黄80%绿蓝30% 中黄10% 柠檬黄60%100 中色――车绿蓝40% 中黄10% 柠檬黄50% 101 皮色――。
PM-20系列介绍

产品概述
绒毛粉PM具有橡胶弹性,出色的耐热,耐溶剂,抗酸碱及耐刮性,可用于机械,皮革,塑胶等各类平光,着色柔感涂料等用途。与弹性树酯配合,使涂膜产生绒面的感觉。有黑色,白色和透明色。
产品特性:
1.经表面处理的绒毛粉分散均匀,不会飘扬,污染现场。
2.具有优异的耐溶剂性及耐热性。
3.具三种颜色以供选择。
8-20um
8-20um
8-20um
松密度
0.4~0.6g/ml
PH值
6~8
灼烧损失1hr/200度
<10%
耐溶剂性
良
对成品漆的添加量
25~30%
含水量
<1%
颜色
透明黑白
使用前请先用溶剂浸泡4-6小时。
参考配方:
PM-20B
20
PM-20W
5
树脂拜耳1652/三木:BS982
23
二甲苯
20
醋酸丁脂t
4.本产品不含毒,重金属及挥发性物质。
5.制成涂料,涂膜可产生绒面的感觉。
6.优良的分散性,可使用搅拌机及混合器直接分散。
7.另有大粒径的规格可供选用。
8.消光的效果。绒毛粉与无机消光粉相比,与涂料的结合性更好,抗划伤性好。
技术参数:
品名
PM-20T
PM-20B
PM-20W
吸油量%
60%~75%
粉径分布:
板材涂装
建筑物料
墙纸,办公桌
文具
记事本、其他用品
化妆品
粉饼、粉底、口红
其他
微形音响组合、旅行袋等
25
流平剂
0.7
消泡剂
0.6
催干剂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交联剂用量不宜过多,易引起粘辊,造成织物 手感不良。 5)加入柔软剂可改善织物手感,多用亲水性聚醚 型有机硅柔软剂 ,不但手感好,对缓解粘辊现象 有一定帮助。 6)防泳移剂的用量也不宜过多,它会使染液粘度 增加,加重粘辊现象。 7)有时为了去除残留在织物上的杂质,改善手感, 可用洗涤剂进行适当的皂洗后处理 。
涂料染色的优越性: 1、品种适应性较强,适用于棉、麻、粘胶纤维、丝、毛、
涤纶、锦纶等各种纤维制品的染色。 2、流程短,设备简单,工艺简便,能耗低,有利于降低生
产成本。 3、不存在发色过程,配色直观,仿色容易。 4、污水排放量小,能满足“绿色”生产要求。 5、涂料色光稳定,遮盖力强,不易产生染色疵病。 6、涂料色谱齐全,各项染色牢度较好,尤其是浅色,还能
一、涂料的组成及基本要求 商品涂料一般以浆状形式供应,其组成包括:
组成
涂料 润湿剂(如甘油等) 扩散剂 保护胶体(如乳化剂EL等) 乳化剂(如平平加O等) 少量水
1、染色用涂料的基本要求 1)良好的耐光、耐热稳定性 2)良好的耐化学药剂及有机溶剂稳定性 3)较高的着色力 (降低成本,提高染色牢度和手感) 4)较小的颗粒细度 (一般为0.2~2.0um) 5)适宜的相对密度
一般认为聚丙烯酸酯类粘合剂较适用于涂料 染色,且大多数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因为它具 有皮膜透明度高、柔韧性好、耐磨性好、不易老 化等优点。常用的品种有粘合剂LPD、BPD、GH、 FWT、NF—1 等。
也有少量聚氨酯类粘合剂,它粘着力强,皮膜 弹性好,手感柔软,耐低温和耐磨性优异,但易 泛黄,如Y505 等。
一、轧染 1、常规工艺流程 浸轧染液→烘干→焙烘→(后处理) 2、工艺处方
涂料g/L 粘合剂g/L 交联剂g/L 防泳移剂g/L 柔软剂g/L
浅色
5-10 10-15 2-5
10 2-8
中色
10-30 20-30 5-10
20 8-15
3、工艺分析 1)浸轧温度以室温为宜,防止粘合剂过早反应,造成 粘辊现象。 2)预烘采用无接触式烘干 (如红外线、热风烘干), 防止涂料泳移 ,产生条花和不匀,并且易粘烘筒 。 3)焙烘温度应根据粘合剂及纤维确定 ,成膜温度低或 反应性强的粘合剂,焙烘温度可以低一些。反之,成膜 温度高或反应性弱的粘合剂,焙烘温度必须高些,否则 将影响染色牢度。一般130-150℃×3-5min。 注:天然纤维涂料染色时,焙烘温度不宜太高,否则织 物易泛黄,并对织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
第三节 涂料染色方法及工艺
涂料染色工艺分为涂料轧染和涂料浸染两种。涂料 轧染适合大批量生产,工艺流程短、不需水洗,存在 手感较硬、易粘轧辊以及只适合染中浅色等问题 ;涂 料浸染是通过改性使纤维的阳离子化,赋予纤维与涂 料间一定的亲和力,通过静电引力将涂料吸附到纤维 上去,明显提高了涂料的上染率。它的特点是可以克 服涂料轧染存在的手感差、泳移明显、染化料浪费等 缺点,并且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快速反应生产。涂 料浸染工艺可以产生石洗、磨白、碧纹等多种效果, 在成衣染色、纱线染色、针织物染色等领域有广泛应 用。
无机颜料通常是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硫酸盐、 铬酸盐、炭黑等。它们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和遮盖 力比有机颜料优良。
纺织工业中常用的有钛白粉(白涂料)、炭黑 (黑涂料)、铜锌合金(金粉)、铝粉(银粉)、 云母钛(珠光粉)等,主要用于印花。
第二节 涂料染色 涂料染色是将涂料制成分散液,通过浸轧使织物 均匀带液,然后经高温处理,借助于粘合剂的粘附作 用,在织物上形成一层透明而坚韧的树脂薄膜,从而 将涂料机械地固着于纤维上。 涂料作为一种颜料,长期以来在印花上被广泛 使用,近年来,由于印染助剂(如粘合剂)性能的上 断提高,扩展了涂料的应用范围,使涂料染色工艺得 到了迅速发展。
生产一般染料无法生产的特殊品种,有利于提高产品的附 加值。
涂料染色也有不足之处,如机械固着决定了它 的摩擦牢度,尤其是搓洗牢度差,染后织物手感发 硬等。尽管近年来新型粘合剂不断涌现,牢度和手 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它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 染料染色工艺。
目前涂料染色常用于棉、涤棉混纺等织物的中、 浅色产品染色。
对染色用涂料色浆一般除上述要求外,还要求其在 快速运行过程中不起泡,有良好的渗透性、匀染性,同 时还要求其与后整理剂,如树脂整理剂等配伍,达到一 浴法染色、整理的效果。
二、粘合剂、交联剂的分类及基本要求 1、染色用粘合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基本要求
良好的成膜性和稳定性
要求低温不成膜,高温迅速成膜
低温成膜太快,涂料溶液稳定性差,易沾污辊 筒
第十二章 颜 料 第一节 颜料分类和性能 颜料是有色的不溶性物质,使用时以高度分散极 细颗粒呈分散悬浮状态使物质着色的物质。 用途:塑料、橡胶、皮革、涂料、油墨、油漆、涂 料、纺织工业中合纤原液着色和涂料染色、印花。 颜料可分为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两种,其应用性 能的差别见P148表12-1。
有机颜料品种繁多,有多种方法可对它们进行分 类。较为常用的分类法有: -按色谱不同进行分类:黄、橙、红、紫、棕、蓝、 绿色颜料等; -按颜料的功能性进行分类:普通颜料、荧光颜料、 珠光颜料、变色颜料等; -按应用对象进行分类:油漆和涂料专用颜料,油墨 专用颜料,塑料和橡胶专用颜料,化妆品专用颜料等。 -按颜料化学结构可分为偶氮类、蒽醌类、酞菁类、 靛族等。
可加入防粘剂 及有机硅柔软剂 太低,牢度没有保障
适宜的粘着力
太高,易出现粘辊现象
较高的耐化学药剂稳定性
皮膜无色透明、不泛黄
皮膜富有弹性和韧性、不易老化
2、粘合剂的分类
化学结构
丁苯橡胶乳液类 聚丙烯酸酯类 聚醋酸乙烯酯类
反应性能
反应型粘合剂 非反应型粘合剂
交联型 自交联型
其中,反应型粘合剂含有反应性基团,能与 自身或与交联剂发生交联反应。
三、交联剂的分类 在涂料染色时,为了增强粘合剂的皮膜牢度,提高染 色制品的耐洗牢度,一般在染液中施加少量的交联剂。 低温交联型:一般是多胺类交联剂(如交联剂FH、 EH),用量低,一般为2~5 g / L 。轧染烘燥过程 中易沾污辊筒,高温会泛黄,具有阳荷性,降低染液 稳定性。 高温交联型:树脂初缩体N-羟甲基化合物,用量一般 为20 g / L ,对提高摩擦牢度效果明显,手感较硬, 需高温焙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