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心理学发展现状

合集下载

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现状

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现状

【标题】: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现状【容】:中国历史悠久,历代许多思想家曾对心理问题作过不少有见地的论述。

这些论述丰富了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使中国成为世界心理学思想最早的策源地之一。

但在长期封建统治下,缺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条件,所以中国古代没有“心理学”这一学科的名称。

心理学在中国不是由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直接演化来的,而是由西方心理学传入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历史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时期:1西方心理学思想传入中国的开端这一时期大约为明代末期(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

在公元16世纪,新航路发现以后,西欧殖民国家进行海外扩的形势下,基督教在明代末期又再次传入中国(在唐代和元代曾传入过两次)。

耶稣会派遣传教士入华进行传教活动带来神学和哲学以及一些科学。

有的传教士来华后,学会中文,著译了不少与心理学问题有关的书籍,这类书中都包含了一些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心理学思想,这也是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方心理学思想。

如其中最古老的一本书是著名传教士利玛窦(Mathew Ricci,1552—1610,意大利人,1583年来华)于1595年用中文撰写的《西国记法》,全书六篇。

他利用西方记忆术(“地点法”)结合中国古代“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的识字特点介绍怎样识记中国文字的方法,成为现今认识汉字的“集中识字法”教学的先声。

他在书中还首次介绍了脑的记忆作用,确定记忆在脑的颅后枕骨下的部位,认为由于脑的硬软和干湿不同而记忆痕迹探浅有所差异。

又如另一本书是传教士艾儒略(Julius Aleni S.J.,1582—1649,意大利人,1613年来华)于1623年用中文著的《性学粗述》(心理学简要),该书采用问答体写的心理学常识,有人认为这本书是“西方最初输入之心理学”。

全书八卷,容较全面系统地描述了各种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言语、情欲、意志以及人的发育生长、睡眠、梦和死等。

心理学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心理学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心理学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心理学行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行业,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

以下是心理学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 心理健康关注度提高:随着社会压力增加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普遍,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度逐渐提高。

心理学行业在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方面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2. 心理咨询需求增加:个人、家庭和组织愈发关注心理咨询服务,希望解决心理困扰和提高个人及团队效能。

因此,心理咨询师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3. 科技与心理学的结合:科技的发展为心理学带来了创新的应用领域。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可用于治疗心理障碍,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心理评估和治疗。

科技与心理学的结合将带来更高效的心理干预手段。

4. 心理学在组织领域的应用:企业和组织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并认识到心理健康对绩效和创新的影响。

心理学在招聘、员工培训和组织文化等方面的应用将逐渐增加。

5. 心理学与健康领域的融合:心理学与健康领域的融合将为心理学行业带来新的机遇。

例如,心理学在疾病预防、康复和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

6. 心理学研究与实践的结合: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开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解决实际问题。

从实践中得到的反馈和
数据也能为心理学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和理论基础。

总的来说,心理学行业将继续发展壮大,尤其是在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组织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心理学行业将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

心理学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心理学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心理学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学科,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起初的哲学领域逐渐走向科学化和专业化。

然而,心理学领域的发展依然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理论发展、研究方法、应用领域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心理学的理论发展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早期的结构主义到行为主义,再到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等,心理学的理论发展经历了多次革新和变革。

现今,心理学领域的主要理论包括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

这些理论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指导,使得心理学不仅能够解释个体的心理过程,还可以揭示社会行为的规律和原因。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早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依靠实验方法和观察法,但这些方法存在诸多局限性。

随着技术的发展,心理学研究逐渐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方法,如脑成像技术、生理指标监测和大数据分析等。

这些先进的研究方法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准确地观察和测量被研究对象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从而获得更可靠的研究结果。

除了在学术领域中的发展,心理学也在许多实际应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心理咨询、教育心理学、企业管理心理学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和帮助。

例如,在教育领域,心理学家们研究学习和记忆的规律,为教育者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

在企业管理领域,心理学家可以通过研究员工心理和行为,提出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

这些应用领域的发展为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未来,心理学领域将面临许多新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首先,随着脑科学的迅猛发展,心理学将更加关注个体心理过程和脑活动之间的联系。

脑成像技术的应用将为研究者提供更多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有助于揭示心理与生理的本质关系。

其次,心理健康问题在社会中日益突出,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将更加重视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为社会健康和社会政策提供支持。

国内外心理学现状如何?发展趋势怎么样

国内外心理学现状如何?发展趋势怎么样

国内外心理学现状如何?发展趋势怎么样心理学专业无论在美国或当今的中国还是其他外国国家,都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朝阳专业。

1、心理学家和咨询顾问的工作领域非常的广阔,他们几乎为所有人服务。

在未来的十年中这两项工作比别的工作要发展得快。

据统计,目前近70%的带薪心理学家受雇于保健机构和教育场所,而大约15%的人则为政府部门工作,其余的则进入了公司和非盈利组织。

40%以上的心理学家是自己开业的。

2、咨询顾问涉及许多专业,包括学校咨询、老人医学、婚姻与家庭咨询、滥用财产咨询、康复咨询、事业咨询以及多元文化咨询。

通常咨询顾问帮助客户们做出决定,适应变化,以及解决在日常生活中日益突出的如个人的、社会的、教育的、职业的问题。

3、心理学学术方面的就业市场是非常狭小的,那些有博士头衔的人发现他们在为有限的就业机会而展开激烈的竞争。

结果,有一些受雇于如市场调查、广告业、生产部以及人力资源等各部门。

而除了学术界,心理学家和咨询顾问的就业机会是非常美好的。

随着对禁毒,防止酗酒和家庭暴力的逐渐重视,保健组织中的就业机会也越来越多。

5、所以在选择美国大学的心理学专业时候,一定要规划好今后的就业方向,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

不过总体来说美国心理学专业就业前景还是非常广泛的。

6、在现代心理学发展史上,美国心理学界对世界心理学的发展与发扬有着很大的贡献。

看看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的年纪就知道了:110年!1892年此协会成立之初,我国还处于封建制度下蒙蔽的思想中。

而美国自19世纪中期继承了欧洲心理学各学派的理论和研究后,在美国本土把心理学逐渐演变到科学化、职业化和应用化。

现在美国心理学,在学院的研究下,已经有了更完善而复杂的体系,其分支多、广、细。

7、在美国大中小企业中,心理学这还是很吃香的,因为这些企业随着发展会越来越关注消费者心理,所以心理学毕业的人除了可以做人力资源管理,还可以从事市场调查研究,比如消费心理调查、传媒市场调查、广告市场调查;或是从事人与机器的关系的研究。

我国心理学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心理学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心理学的现状与发展对策文章来源: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02作者:张侃【关键词】中国心理学/发展/问题psychology in China/developments/problems【正文】1 我国心理学的现状心理学是人类了解自身和发展自身的一门学科。

纵观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我们很容易发现两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①科学学科的出现和发展总是从人类的实际需要为起端的;②科学学科的出现和发展又总是从简单的问题开始逐步推广到复杂的问题。

当然,人类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反复而逐渐螺旋上升的过程,本来以为简单的问题,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可能又在新的高度重新深入认识,人类心理现象的特征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复杂性决定了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时间远远晚于物理学类的学科。

现在,国际心理学界公认以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作为现代科学的心理学的开端,虽然我们说心理学和别的许多科学学科一样是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实际上最早的一批心理学家却来自于物理学和生理学界,这直接导致了最早的心理学的研究被称为心理物理学。

当时研究的主要动机是要以研究物理学的方法来建立物理量和心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并获得了许多到今天还令人激动的成就。

所以,科学的心理学从一开始就是一门以实验作为主要研究方法的学科。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心理学明确了以人的心智(mind)和行为(behavior)作为学科的研究对象,特别着重于了解人的行为。

在发达国家,心理学研究的范围比较广,包含了人类体验的所有方面,从脑的功能到国家的行为;从儿童的发展到人的老年过程,总的目标是理解人的行为。

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单中,已经有4位科学家因为心理学的工作而荣列其中。

特别是今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系的卡勒曼教授,是研究人的判断和决策行为的,代表了心理学研究工作的主流和主要方法。

心理学是一个开始得比较晚的学科,但相对世界各国而言,我国的心理学又起步得比较早。

心理学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心理学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心理学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近年来,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心理学的发展成果不仅为我们解释了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而且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提高幸福感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舆情分析、市场调研、教育评估等领域都开始引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

心理学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使得我们对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情感等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和改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心理学在个体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许多人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心理学通过研究人类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提供了各种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有效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领域的发展,帮助了许多人改善了心理状态,提高了生活质量。

另外,新一代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也催生了心理学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研究者们开始运用脑成像技术、生物化学分析等工具来研究人类的心理活动。

神经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学科的兴起,使得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思维、记忆、学习等心理活动的神经基础,为进一步研究和解释人类行为提供了新的角度。

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心理学在预防与干预方面的研究将成为关注的焦点。

例如,心理健康的早期干预和预防,将为更多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

此外,心理学还有望在教育、职业和家庭领域中起到更积极的指导作用。

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采取更适宜的教学方法。

在职业领域,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

在家庭领域,心理学对个体的情感、关系和家庭互动的研究,可以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提供指导。

总之,心理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不断地在不同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浅谈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展望

浅谈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展望

浅谈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展望
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类思想、情感、行为的科学,涉及到实验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体育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应用
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正在蓬勃发展,研究成果丰富,涉及面广。

本文旨在简要总结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展望。

一、心理学研究的现状
(一)应用心理学发展迅速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心理学发展迅速,为许多行业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帮助。

比如,临床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为教育和医
疗保健行业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测验及诊断心理学,为职业选择提供
了重要的參照;组织心理学,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有效的行为解释;社会心理学,为政府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实验心理学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实验心理学研究范围日益扩大,新研究领域不断出现,研究
成果丰富。

比如,认知心理学对认知过程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如认知调节、记忆、语言、物体识别等;又如非传统的实验心理学,通过研究艺术、多
媒体和虚拟现实等,也能够更加深入的探索人类的心理行为。

中国积极心理学研究发展现状

中国积极心理学研究发展现状

中国积极心理学研究发展现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关注人类积极心理品质和积极力量的心理学分支,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中国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发展现状,探讨其取得的成果、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旨在为中国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首先介绍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阐述其在中国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接着,将从理论研究、实践应用、研究方法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中国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发展现状。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分析当前中国积极心理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如学科体系建设、研究方法创新、实践应用推广等。

本文将展望中国积极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促进积极心理学在中国深入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通过本文的阐述和分析,期望能够为推动中国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中国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国的积极心理学研究,自21世纪初开始逐渐兴起,并随着国际积极心理学的发展而不断深入。

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初步引入阶段(2000-2005年):在这一阶段,中国的心理学家们开始接触并了解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核心观点。

一些学者通过翻译和介绍国外积极心理学的著作和论文,为中国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探索发展阶段(2006-2010年):随着对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深入理解和研究,中国的心理学家们开始尝试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应用于本土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

他们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积极情绪、积极人格和积极社会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全面发展阶段(2011年至今):近年来,中国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队伍中,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方法也不断创新。

特别是在积极教育、积极心理治疗、积极组织行为学等方面,中国的积极心理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突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心理学发展现状摘要:我国心理学在心理学全球化的背景下,也在进行基于中国文化、政治背景下的本土心理学研究,坚持走“中国化”的道路。

当前,我国心理学尽管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也应该看到我国的心理学发展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

关键词:中国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全球化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058-02艾宾浩斯在多年前说过:“心理学有一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短期的历史”。

这句话适用于西方心理学,同时也适用于中国心理学。

科学心理学在中国出现之前,我国古代就有讨论哲学、道德、教育的典籍中的许多有关心理学的论述,遗憾的是我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并未能直接演变为现代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1]。

1917年,我国心理学家陈大齐在北京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在中国的诞生。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心理学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我国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始于20世纪初的中国心理学走过了不太长却颇为曲折坎坷的道路。

我国心理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阶段一:1949年以前的中国心理学中国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自先秦以来的三千多年的文化遗产中就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

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只有心理学思想而没有心理学科,中国现代心理学是由西方引进的。

例如:1889年颜永京翻译出版的《心灵学》、1907年王国维翻译出版的《心理学概论》等,这一时期中国心理学主要是照搬欧美的行为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等,这些学说在中国占主导地位。

同时许多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包括杜佐周(1930)和陈汗标(1936)进行的汉字心理的研究、郭任远(1934)进行的动物心理学研究等。

1949年以前也有少数学者(潘菽、郭一岑、曹日昌等)在马克思主义和苏俄心理学的影响下进行研究。

(二)阶段二: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的中国心理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心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建设给心理学提出的巨大任务,使心理学有了广阔而正确的发展前途。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教科学事业的日益发展,心理学的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等都相继开展,为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1956年全国科学规划将心理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中科院心理所制定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十五年规划》和国家十二年科学规划中的《心理学学科规划》,并以此开展研究工作,使中国心理学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呈现蓬勃生机与繁荣景象[2]。

至1959年全国有近百所师范大学、学院和有些体育大学都有心理学教师或心理学教研室。

然而在1958年,康生与中宣部负责人发动批判心理学运动,由此开始了由北京师范大学发起的并波及全国的“批判心理学资产阶级方向”的运动。

造成心理学界的混乱局面,使全国心理学的教学与科研的正常秩序被打乱。

在1959年逐步纠正了“批判心理学资产阶级方向”的这一错误运动,中科院心理所与中国心理学会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共同主持制订新的研究规划,为心理学在我国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直到“文化大革命”来临,心理学被诬蔑为“伪科学”而再次被打到,心理学遭到全盘否定,心理学教学、科研机构被撤销,并停止了所有心理学课程。

由于心理学工作者的努力,1973年中国科学院通知恢复组建心理所,1977年国务院批准重建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又开始了新生。

(三)阶段三: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心理学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心理学也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1977年6月24日国务院领导做出“恢复心理所是很有必要的”重要批示,心理学科研机构正式恢复。

1977年8月在北京平谷召开的全国心理学学科座谈会是推动我国心理学发展进程的标志性会议。

1978年12月的保定会议恢复了心理学的名誉,使心理学重新走上发展的道路。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心理学在经历了恢复重建阶段,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

近些年国家对心理学发展的重视更是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1999年国家科技部把心理学列入18个优先发展的基础学科之一;200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把心理学确定为国家一级学科,现在有的高校已有了心理学的国家一级学科;2006年国务院把当前心理学的主干“脑科学与认知科学”列入了国家8个科学前沿问题之一。

在国家政策的倡导和全国心理学工作者的努力下,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纷纷建立并逐步完善,心理学的制度建设不断取得突破,心理学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取得了一些在国际上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我国心理学的现状(一)中国高校心理学发展历史与现状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在京师大学堂设立心理学课程,这是科学心理学第一次在中国取得合法地位。

第一个心理学系是由陈鹤琴等人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东南大学)建立的。

在1924年春在郭任远的倡导下,中国第一所心理学院在复旦大学诞生。

但是,旧中国的心理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很难开展,如“前中央大学的心理系在抗战前的十五年之中招生人数不足五十人,学生毕业后大都很难找到适当的工作”[3]。

1978年以后,由于学位制度的逐步健全和心理系的纷纷创建,我国心理学在高校得到快速发展,并且呈现学位制度越来越健全,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的趋势。

1.学位点建设在1985年前,全国高校只有4个心理学系,分别是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1981年,中科院心理所成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

2000年,心理学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不久,心理学成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2.科研建设许多心理学单位都建立了国家级、省、市级的研究基地,它们承担了国家“863”和“211”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市级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以及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成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996年获批)等。

很多高校的心理学院系都添置了各种探讨脑机制的先进的仪器设备,如脑电(pet)、相关电位(erp)和核磁共振(fmri)等[4]。

(二)中国心理学的组织国家级的心理学组织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领导、倡议并制定一个标准化的体系,促进心理学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中国最早的国家级心理学组织是创建于1921年的中国心理学会。

随后出现了多个与心理学相关的学术组织,如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中国行为科学学会等。

(三)中国心理学的学术期刊中国第一种心理学学术期刊是创刊于1922年的《心理》杂志,第一任主编是张耀翔。

在1932-1937年之间先后出版了六七种心理学专门刊物。

中国现在的心理学学术期刊有《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与行为研究》、《心理学探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以及《心理研究》等杂志。

这些杂志是国内心理学工作者发表研究成果的主要平台。

(四)走向世界的中国心理学从1978年开始,中国心理学恢复了与国际心理学界的联系,在国内举办过各种国际心理学学术会议。

在1978年,中国心理学会应邀派徐联仓等出席澳大利亚心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1979年,荆其诚出席美国心理学会第八十七届年会;1980年,我国心理学家陈立、徐联仓、刘范和荆其诚等四人参加了第二十二届国际心理学大会。

在该次会议接纳中国心理学会为第四十四个成员国,从此开始了中国心理学的国际化进程。

同时,许多中国心理学家担任国际心理学组织的重要职务,更是为我国心理学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心理学学术会议是心理学家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是对心理学学术研究力量和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

一些国际性心理学大会在中国的召开,加强了我国心理学家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以及中国心理学在国际心理学界的地位。

2004年,北京举办了第二十八届国际心理学大会,这是中国首次主办国际心理学大会。

随后一系列心理学国际会议在中国举行,如第十七届国际跨文化心理学大会(2004,西安)、第十三届国际理论心理学大会(2009,南京)等。

一系列国际性心理学大会在中国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心理学在国际心理学界的影响力。

同时,许多中国心理学家担任国际心理学组织的重要职务,更是为我国心理学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报告发表在国际有影响力的刊物上,其中许多被ssci、sci收录,甚至还有的研究报告发表在science、nature、nature neuroscience、pnas等国际顶级学术刊物上[5]。

同时,国内许多学者的研究得到国际同行的肯定。

例如,1982年,陈霖院士在science上发表的关于知觉的拓扑性质加工的研究[6]。

这是我国心理学中知觉领域提出的第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理论。

最后,我国心理学在心理学全球化的背景下,也在进行基于中国文化、政治背景下的本土心理学研究,坚持走“中国化”的道路。

当前,我国心理学尽管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也应该看到我国的心理学发展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

参考文献:[1]宫火良.心理学发展在中国[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2]薛攀皋.高端权力介入与中国心理学沉浮[j].炎黄春秋,2007,(8).[3]汪凤炎.当前中国心理学发展中值得反省的四个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林崇德.中国心理学三十年[n].光明日报,2008-12-20.[5]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会.中国心理学六十年的回顾与展望[j].心理学报,1982,(2).[6]黄希庭.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心理学卷)[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责任编辑:许广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