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IK免疫细胞简述

合集下载

DCCIK细胞简介

DCCIK细胞简介

DCCIK细胞简介
CIK(cytokines -induced killer cell,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细胞:是将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模拟人体内环境,用多种细胞因子(如CD3McAb、IL-2、IFN-γ、IL-1α等)共同培养增殖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

其中CD3+CD56+双阳性细胞是CIK细胞群体中主要的效应细胞。

CIK细胞兼具有T细胞强大的抗瘤活性和NK细胞的非MHC限制性的广谱杀瘤、抗病毒活性。

所以,CIK又被称为具有NK细胞作用的T淋巴细胞。

DCCIK细胞:是DC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再与CIK共培养后联合用于肿瘤的治疗,可以起到增强及互补作用:一、诱导抗原特异性CTL反应。

携带肿瘤特异性抗原信息的树突状细胞可有效地激活T淋巴细胞,增强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作用。

二、增加CIK细胞的扩增倍数。

三、增强CIK细胞肿瘤杀伤效力。

临床治疗适应症:适用于各种不同病程阶段肿瘤的治疗(T细胞淋巴瘤除外)l头颈部肿瘤:鼻咽癌、喉癌和舌癌等
l呼吸系统:肺癌(小细胞肺癌、鳞癌、腺癌)等
l消化系统:食管癌、肝癌、胃癌、肠癌、胰腺癌等
l泌尿系统:肾癌、肾上腺癌、膀胱癌等
l生殖系统: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
l血液系统: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除T细胞淋巴瘤)等
l其他肿瘤:恶性黑色素瘤、脑胶质瘤、骨肉瘤等
CIK细胞光镜图。

11例DC-CIK细胞免疫治疗的护理

11例DC-CIK细胞免疫治疗的护理
疗, 现将 护 理 体会 报 道如 下。 1资 料 与 方 法
1 . 1一 般 资料
流不畅者, 应 及时调整针头位 置, 以 防采 血 中断 , 当 不 易观 察 血 流 时, 应 注 意 观 察 穿 刺 部 位 有 无 异 常。 由于 采 血 量 相 对 较 大 , 患 者易 焦虑 、 紧张 , 应指导患者放松 情绪, 抽 血 过 程 中与患 者 进 行 交 流 ,
【 M口口 E N N u 口 5 工 N 现代护理
C H 工NA I - 4 E A LTI - 4 工N口U 吕 T口 Y
1 1 例 DC- C I K细 胞 免 疫治疗 的护理
卢 爱 丽 ຫໍສະໝຸດ 浙 江大 学 第 一 医 院 , 浙 江 杭 州 3 1 0 0 0 3
【 摘 要1总 结 了l l 例 DC — C I K细 胞 免 疫 治 疗 患者 的护 理 , 包 括 治 疗 前 的 护理 、 采 血 的 护理 、 细 胞培 养 的 护理 和 细 胞 回输 的 护 理 。 认 为DC. CI K细 胞 免 疫 治 疗 可 以抑制 肿 瘤 细 胞 的 生长 、 增殖 , 有 利 于 提 高恶 性 肿瘤 患 者 的 生存 质 量 , 提 高 肿 瘤患 者 的 生存 期 , 精 心 的护 理 可 以保 证 患 者 完 成 治 疗 计 划 , 提高 疗 效 。
1 . 2方 法
条件差 、 穿 刺 困难 的患 者 , 可考 虑 通 过 颈 外 静 脉 采血 或 中心静 脉 采
血; 对 于在 采 血 过 程 中 出现 凝 血 情 况 , 在 经 得 患 者 同 意后 , 宜 弃 之 重新采血, 以免 影 响细 胞 培 养 的结 果 ; 另 外 在 第 一 次 采 血 时 经 医 师 全 面检 查确 诊 病 人 适 合 进 行 DC — CI K 免 疫 治 疗, 并 征 不 用 , 得病 人 同 意后 , 抽取5 0 mL  ̄ l " 周静脉血, 由实 验 室 人 员 分离 并 培 养 若 未 能 达 到 所 要 求 的量 , 应迅速更 换采血部 位, 不 可 强 行 采 集 导 出具 有 抗 肿 瘤 活性 的细 胞 基 液 , 检验合格后输 注至 患者体内, 每 致 细 胞 损 害, 并 因此 延 长 采 血 时 间 而使 患者 焦虑 增 加 。 次输 注 细 胞 基 液 2 0 0 mL。 每 采 血一 次 和 输 注 三 次 为 一 个 疗 程 , 一 般 患 者 行 三个 疗 程 治 疗, 具 体 治疗 视 患 者综 合 情 况 而定 。

dccik细胞介绍原理

dccik细胞介绍原理

dccik细胞介绍原理
DCCIK细胞是一种治疗肿瘤的免疫细胞疗法,其全称为外周血
单个核细胞诱导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

DCCIK细胞疗法的原理主要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首先,从患者的外周血中采集单个
核细胞,这些细胞包括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

2. 体外培养和激活,采集到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过体外培养
和激活,通常是通过加入细胞因子和抗原等物质,使其分化为具有
杀伤肿瘤细胞能力的DCCIK细胞。

3. 输注治疗,经过培养和激活后的DCCIK细胞被输回患者体内,这些细胞可以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DCCIK细胞疗法的原理基于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通过增强免
疫细胞的活性,提高其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从而达到治
疗肿瘤的目的。

这种疗法相对于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具有针对性强、副作用小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备受关注。

总的来说,DCCIK细胞疗法通过激活和增强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的能力来对抗肿瘤细胞,是一种具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

希望这个回答能够满足你的要求。

恶性肿瘤临床DCCIK治疗手册

恶性肿瘤临床DCCIK治疗手册

恶性肿瘤CIK/DCCIK临床治疗手册肿瘤的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应用的报道已近10年,2009年6月,国家卫生部正式批准CIK细胞治疗作为第三类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卫办医政发 [2009] 84号)。

结合我公司治疗数千病例的经验,总结制定本治疗规范,以方便临床使用。

一、产品知识肿瘤生物治疗简述长期以来,肿瘤治疗最常见的方法是手术、放疗和化疗。

但这三种传统的常规模式均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随着人们对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研究,及肿瘤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肿瘤的生物治疗迅速发展,成为肿瘤治疗的第四种治疗模式。

生物治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特异性、有效性,对正常造血及免疫系统、主要器官无负面影响和明显毒性,被认为是本世纪肿瘤综合治疗模式中最活跃、最有前途的治疗手段。

生物治疗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现代手术、化疗和放疗方法联合应用,具有很强的互补作用,不但具有清除体内不同部位的肿瘤细胞,防止肿瘤复发与转移的作用,而且对病人受损的免疫系统又能起到恢复与重建的独特作用。

目前,肿瘤生物治疗主要有5 类:细胞因子治疗、单克隆抗体及其偶联物技术、基因治疗、过继细胞治疗和肿瘤疫苗治疗。

其中,CIK 细胞治疗是最具有发展应用价值的过继细胞治疗方法,而DC 细胞治疗是最具有发展应用价值的肿瘤疫苗治疗方法。

CIK细胞1、CIK基本信息CIK细胞,即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CIK增殖能力强,细胞毒作用强,具有一定的免疫特性。

由于该细胞同时表达 CD3 +和 CD56+ 两种膜蛋白分子,故又称为NK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样 T 淋巴细胞,兼具有 T 淋巴细胞强大的抗瘤活性,和 NK 细胞的非 MHC 限制性杀瘤优点。

该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能力很强,如同“细胞导弹”,能精确“点射”肿瘤细胞,但不会伤及“无辜”的正常细胞。

尤其对手术后或放化疗后患者效果显著,能消除残留微小的转移病灶,防止癌细胞扩散和复发,提高机体免疫力,因此, CIK 细胞被认为是新一代的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首选方案。

DC-CIK生物免疫疗法对甲状腺癌术后免疫调节的作用

DC-CIK生物免疫疗法对甲状腺癌术后免疫调节的作用

甲状腺癌的发生能够导致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显著上升,手术治疗仍然是目前临床上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其能够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方面发挥作用[1-3]。

但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的规范化治疗,仍然是目前临床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甲状腺癌术后口服甲状腺素片,能够稳定术后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手术并发症,但并不能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患者体内免疫功能抑制导致的肿瘤复发转移风险仍然较高[4-5]。

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cy ⁃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DC-CIK )作为免疫治疗方式,近年来在乳腺癌、卵巢癌或甲状腺癌的辅助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6-8]。

DC-CIK 能够通过诱导患者体内自然杀伤性T 淋巴细胞、树突状T 淋巴细胞及肿瘤浸润性T 淋巴细胞的激活,进而提高机体免疫应答水平,促进残留肿瘤细胞的杀伤和清除。

为了指导临床上甲状腺癌术后的辅助治疗,本研究选取110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探讨DC-CIK 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湖北省天门市中医医院110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

纳入标准:(1)单侧甲状腺病灶,术前经颈部超声、CT 检查初步确诊,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2)年龄23~65岁;(3)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实施甲状腺全切手术;(4)术后KPS 评分≥70分;(5)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获得患者本人及[作者简介]张华安(1975-11-29),男,湖北天门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普通外科。

E-mail:*******************DC-CIK 生物免疫疗法对甲状腺癌术后免疫调节的作用张华安周晓芳蒋易君张淏嘉湖北省天门市中医医院普外科(湖北天门431700)·技术交流·Technique Communication ·898家属的知情同意。

DC-CIK细胞免疫疗法

DC-CIK细胞免疫疗法

DC-CIK细胞采集与回输的护理细胞采集的护理:患者由医护人员护送并由一名家属陪同前住细胞单采室,细胞采集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技术熟练的技师负责采集。

操作严格无菌,采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采集。

完成采集后患者在单采室再休息一段时间,无不适后再由负责医师护送回病房,嘱其清淡饮食,保持心情舒畅等待DC-CIK细胞的回输治疗。

回输时间依其细胞成长状态及数量的变化决定,回输前两天通知医生和患者做好准备。

回输时的护理:在对患者进行DC-C IK细胞悬液回输前,为预防不良反应,常规予异丙嗪肌内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加入葡萄糖液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冲管。

为保证DC-C IK细胞新鲜,在室温下保存不得超过回输控制时间。

在输注过程中加强巡视,尤其是第一次回输细胞悬液时速度要慢。

CIK细胞回输护理CIK细胞回输护理-什么是CIK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是1991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在CD3AK基础上制备的一类新的杀瘤细胞是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刺激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具有增殖快、杀瘤活性强、杀瘤谱广的特点1.临床上制备CIK主要用于手术、放化疗后肿瘤微小残留病灶的清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骨髓的净化,不宜手术且对化疗和放疗不敏感或禁忌的肿瘤患者.输注CIK细胞混悬液后4h内,每15min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一次,每30min观察神志和精神状态,壹周后复查肝、肾功能及体重一次。

于治疗后6-8周复查CT、B超等,以评价疗效。

CIK细胞悬浮液需新鲜配制,现配现用(最好2小时内回输)。

治疗方案参照卫生部“人体细胞治疗临床研究质控要点”。

每患者治疗1个疗程,每疗程回输CIK细胞4次,每隔2天回输一次,每次回输细胞数不低于5x108。

CIK细胞由中心实验员送到病房,护士应与实验员核对科室、病人姓名、住院号、床号、细胞数量等。

DC-CIK细胞疗法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DC-CIK细胞疗法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DC 2CI K 细胞疗法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耿志琦(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介入科,湖北武汉430022) 关键词 DC 2CIK 细胞疗法 不良反应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R457.2,R45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6975(2007)0420335202 作者简介:耿志琦(1967-),女,大专,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DC 2CIK 细胞疗法是自体免疫细胞回输疗法的简称,就是取出患者自身的DC (即树突状细胞,它起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DC 前体细胞进入外周血后再进一步分化成熟,摄取抗原是启动DC 成熟的最重要的因素,DC 依靠细胞本身的巨泡饮作用和细胞表面受体介导摄取肿瘤、病毒等相关抗原,激活机体对该类抗原的特异性细胞免疫。

DC 是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和CIK (即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它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与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一群对肿瘤细胞和病毒有杀伤效应的异质细胞)在体外共培养时,经过复制和激活过程,使它们的数量和活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然后将它们回输给患者自身,增强机体抗肿瘤和抗病毒的能力,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细胞和清除病毒的目的。

细胞治疗本质上是一种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的治疗方法。

这种治疗采用的是患者自身诱导、激活的自体细胞,因而相当安全,无毒副作用。

我院细胞治疗中心成立近一年来,共收治病人48人次,经过治疗,均取得较好疗效。

但有少数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48例,男34例,女14例,年龄15~76岁,平均年龄45.5岁。

其中病毒性肝炎40例,恶性肿瘤8例。

发生各种不良反应9例。

2 方法 DC 2CIK 细胞治疗的操作流程:第1天:采集患者骨髓,经处理获得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骨髓树突状细胞。

第10天:机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细胞,培养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悬浮细胞,培养树突状细胞和T 细胞。

CIK-DC简介2014资料

CIK-DC简介2014资料
肿瘤生物治疗技术
2013年10月
内容提要
一、肿瘤生物治疗概述 二、CIK细胞治疗技术 三、DC细胞治疗技术 四、政策法规 五、卫生部第三类临床技术准入 六、公司技术优势简介
一、肿瘤生物治疗概述
1、肿瘤疗法分类
传统疗法: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新兴疗法: 生物治疗 其他疗法:射频、氩氦刀、热疗、介入等
二、CIK细胞治疗技术
(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治疗技术)
5-A、非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实体肿
瘤复发、延长患者无瘤生存期
2000年,Yamazaki T等人在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报道了体 外扩增活化自体淋巴细胞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随机对照临床实 验研究。受试的150名患者分为两组,均接受了根治性肝癌切除 术,随后一组接受过继性免疫治疗(76例),一组不采用任何 辅助治疗(74例)。患者自体淋巴细胞在体外经重组人IL-2和 抗CD3抗体刺激培养扩增,并在术后的6个月内分五次回输患者。 经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0.2-6.7年,中位数为4.4年),接受细 胞免疫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肿瘤复发率下降18%,复发风险 率下降41%。且肿瘤复发时间较对照组大延后。免疫治疗组3年 无复发率为48%(对照组为33%),5年无复发率为38%(对照 组为22%)。临床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非特异性免疫治疗极大 延长了肝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
五、卫生部第三类临床技术准入
卫办医政发〔2009〕84号
谢谢大家!
7、CIK细胞的临床应用医院
近10年来,先后已有301医院、302医院、天津肿瘤医院、北 京肿瘤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 309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等多家单位较规范性的开展了肿瘤CIK 细胞的研究和治疗工作,治疗病例数已过数千例。另外,302医 院应用CIK细胞治疗肝炎,病例数已约400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C-CIK细胞免疫治疗
DC-CIK (或DC/CIK)是指与DC细胞共培养的CIK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s,CIK)是一类抗肿瘤抗病毒效应细胞,能在体外被诱导并大量增殖。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有效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成熟的DC可以通过Ⅱ型组织相容性抗原(MHC-Ⅱ)等途径提呈肿瘤抗原,有效抵制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

CIK细胞和DC细胞是细胞免疫治疗的2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联合可确保高效的免疫反应。

将CIK细胞和同源DC细胞共培养后即可获得DC-CIK细胞。

它既可促进DC细胞的成熟,更能促进ClK的增殖,并加强其抗肿瘤活性。

DC细胞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始动者,能够诱导持久有力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CIK细胞可通过非特异性免疫杀伤作用清除肿瘤患者体内微小残余病灶,所以负载肿瘤抗原的DC与CIK的有机结合(即DC-CIK细胞)能产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双重抗肿瘤效应。

在CIK细胞免疫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治疗的特异性和有效性。

临床适应症
因DC-CIK细胞发挥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不受MHC等因素限制,因此有广谱抗肿瘤作用,临床可应用于多种肿瘤不同阶段的治疗。

呼吸系统:肺癌(小细胞肺癌、鳞癌、腺癌)等;
消化系统:肝癌、胃癌、肠癌等;
泌尿系统:肾癌、肾上腺癌及其转移癌等;
血液系统: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癌(除T细胞淋巴癌)及其转移癌等;
其他肿瘤:恶性黑色素瘤、鼻咽瘤、乳腺癌、前列腺癌、舌癌等;
还包括肿瘤转移,以及恶性胸水、恶性腹水等治疗。

适合人群
针对早期肿瘤患者:
早期肿瘤患者的局部肿瘤病灶需首先采用手术切除,之后应立即采用过继细胞免疫治疗,杀死残留微小病灶及血管夜淋巴中的癌细胞,同事提高患者自体免疫力,恢复患者机体自然的识别,杀死癌细胞的免疫力。

从根本上,全面防止肿瘤复发转移,从而提高治愈率,过继细胞免疫治疗防复发转移效果优于放疗、化疗,且对患者无毒副作用。

针对中晚期患者:
中晚期患者适合不能手术的中晚期或不愿意手术的患者。

可首先采用氩氦刀微创靶向治疗。

微创靶向治疗效果相当于姑息性手术,且创伤小,副作用低。

可快速杀死
较大的肿瘤病灶,降低肿瘤负荷。

然后采用预防性化疗及DC-CIK生物治疗,死残留病灶及血管夜淋巴中的癌细胞,同时提高免疫力,恢复患者机体自然较大的识别,杀死癌细胞的免疫功能,从根本上阻止和控制肿瘤复发转移。

总结
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的基础,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的监视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

相比较于化疗和放射治疗,细胞免疫治疗具有特异性高,副作用小的特点。

理论上来说,每一位肿瘤病人都可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并且早期病人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尚未受到肿瘤的严重影响,对免疫治疗的应答较好,疗效相对也会加强。

而目前免疫治疗的对象往往是晚期无法进行其它治疗的病人。

即使在这些病人群体中,免疫治疗所显现的疗效,已足以使其成为继手术、放化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细胞免疫疗法并不是所谓“最佳”治疗方式,而是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手段,是医学科研人员为了满足临床需求,填补临床空白开发出的新疗法,具有其他疗法所不具备的一些优势,但并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手段。

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之中,应当提倡综合、立体的治疗方针,希望肿瘤患者及家属不要被一些夸大的宣传所误导,走入治疗的误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