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实践——以浙江省廿八都镇为例
洋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理论和方法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理论和方法-----以浙江廿八都古镇古镇为例姓名:王洋洋班级:机自09-5学号:030910342011..4.16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理论和方法王洋洋【摘要】加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彰显历史文化名镇特色,激发历史文化名镇活力,促进历史文化名镇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的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和研究课题。
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严肃的问题, 一个向祖先交账向后人承诺的问题, 就是历史文化名镇能否在我们当代人手中安然无恙地传下去。
这是任何一个当代公民尤其是掌权当政者都无法回避要正视面对的严峻问题。
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名镇是历史托付于当代人的大事。
【关键词】特色开发与保护规划,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以人为本,讲求秩序,崇尚节简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理论和方法(一)实施保护型开发模式 ,建立古镇资源保护保护型开发模式 ,是指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 ,进行有约束、有限制的合理开发。
在古镇旅游开发中 ,当遇到多种利益发生冲突且难以平衡时 ,要以“保护优先”为基本的前提 ,并树立系统保护的理念。
对古镇的保护包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即治理古镇脏、乱、差现象 ,严防由于游客过多造成对古镇的垃圾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视觉污染等;对古镇文化的整体保护 ,主要包括对古镇独特的生活形态和深厚的地域文化等的保护 ,如古建筑、民风民俗、民间艺术等 ,也即是说 ,在保护古镇历史建筑的同时 ,保持古镇的古风、古韵 ,传承古镇的民间活态文化。
只有这样 ,才能使古镇更具有根基、底蕴、特色和生命力 ,才能使古镇旅游者真正享受到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
以保护为主、旅游开发为辅 ,以旅游开发促进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是古镇旅游开发的主题 ,不能为追求短暂的经济利益而牺牲整个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
同时 ,古镇旅游开发要适度 ,要在充分考虑古镇的环境容量、可进入量等因素的基础上 ,严格控制游客数量 ,坚决杜绝由于游客周期性超载带来的景区生态环境污染 ,及由此造成的对整个资源、环境的破坏。
游廿八都古镇作文

游廿八都古镇作文•相关推荐游廿八都古镇作文(通用10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游廿八都古镇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游廿八都古镇作文篇1早听说廿八都古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百闻不如一见,假期我就来到了这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一睹风采。
从城里出发,沿着弯弯曲曲的路,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
眼前的景象让我一下就抛去了路途的枯燥和无味:一座由三面城门筑成的三角形建筑物座落在此,成了一道醒目的风景线。
城门前有一群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有带着小孩的妇女,有挑着扁担的男人,有带着眼镜背着包袱的中年人,他们都急匆匆地朝一个方向走。
城门之上站着身穿战甲、威风凛凛的将军和士兵,日夜守卫着这座安静的古镇。
信步前走,一块大石头上印着鲜红的“廿八都”三个字映入眼帘,这几个字既苍劲有力,又富有特色。
石头边上有一座桥,桥下清澈的溪水时缓时急,发出“哗哗”的声响与石头碰撞的声音。
道路两旁是一幢古色古香的珠坡楼。
走过珠坡楼就能看见一栋栋白墙黑瓦的独特楼房。
古镇,让感受到独特的气息。
它没有城市的繁华喧闹,它带着的是自然、淳朴的味道。
路边细长的流水,流经每一户人家,把古镇的家家户户都串联了起来。
流水静静地淌,与古镇同呼吸,共欢唱,见证着古镇朝朝暮暮的变化。
沿着小路再往前走,我被“武官衙门”这个地方深深地吸引住了。
跨进门槛,映入眼帘的是堂屋正中摆放着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桌面上端正地铺着一张狐狸皮,听说这就是民族英雄郑成功曾经坐过的地方。
堂屋里还摆有几张椅子,边上陈列着狼牙棒、长矛、流星锤、戟、大刀……这些兵器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古镇的资源非常丰富,除此之外还有农具博物馆、秉书洋货店、名人馆、隆兴钱庄……在古镇,我们不仅能欣赏到一处处美景,还能从中知道家乡的文化、历史的变迁。
走出古镇,我回头望去,阳光洒在古镇一条条巷道上,也照在那一面面写满故事的老墙上。
廿八都古镇(通用15篇)

廿八都古镇(通用15篇)作文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而优秀的作文则是在表达中能够令人信服和感动的,如同一首动人的音乐。
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以下这些引人入胜的优秀作文范文,感受作者的智慧和情感的流露,相信它们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思考和感悟。
逛古镇妈妈的老家在着名的枫泾古镇的附近,今天,妈妈回了次娘家,我们也乘此次机会去了古镇逛了一圈。
今天金鸡刚报晓时,爸爸开着车爱着我和妈妈来到了枫泾镇的标志性建筑——“牌楼”。
随后,爸爸就顺路去上班了。
这座牌楼我几年前就来过了,这是一座雪白色的牌楼,一共有三座门,中间一座大门是给汽车通过的,两边的和小门是给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过的。
我们进入了牌楼,顺着一条大路周大了很近的新街上。
来到新街上后,妈妈径直把我带到了一家特产店,据说,这儿卖的牛肉特别好吃,妈妈来到了窗口前,那位工作人员见妈妈是本地人所以招待的也十分的热情,妈妈买了两斤的牛肉。
接着,我们就沿着一条只有当地人知道的小路进入了枫泾古镇。
古镇上一股古色古香的味道,地上铺的都是一整块一整块的大青石,房子都是用青砖绿瓦,撑着一只油纸伞漫步在小桥流水旁,颇有一副古代的味道。
今天下了点小雨,所以古镇上的人并不是很多,我和妈妈撑着伞,慢慢的走在古镇的河畔旁,观赏着枫泾的“三桥”。
正走到一个转角处时,一股香味飘进了我的鼻腔中,循着这香味,我们走到了枫泾古镇着名的一家粽子店粽子店中,据说这家粽子店一天能卖出5000多只粽子,端午节时粽子更是供不应求。
我看着店铺旁一位阿姨正在熟练地包着粽子,几片粽叶合在一起,中间放上适量的糯米,再放上相应的馅料,合上粽叶后再用稻草扎起来一分钟就能裹上5~6个粽子,种类更是琳琅满目,看的我是目不暇接。
妈妈见我早已垂涎三尺,于是就给我买了一个蛋黄肉粽。
另一个阿姨见我们要买粽子,便把一个电饭锅的盖子打开,顿时一阵粽叶和糯米的香味扑鼻而来。
我们拿了粽子付了钱,就又踏上了我们的“古镇之旅”。
游凤凰古镇凤凰古城——中国第101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浙江古民居建筑风格形成因素初探 ——以衢州廿八都古镇为例

World Of Literature And Art 文艺天地south wind 甫风 37【关键词】地域性;建筑风格;文化浙江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流派。
浙江省自古就是江南富庶之地,建筑文化遗产更是丰富多样,仅列入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名村的古村落就具有一百多处,是名副其实的文化遗产大省。
由于受到山区广和江湖河渠分布广等地理条件以及历史上北方华夏人口的多次迁徙的影响,浙江地区的古民居建筑体现出丰富性、地方性和融合性的特点。
衢州是一座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位于浙、闽、赣、皖四省的交界处,是连通各地的重要节点,自古以来就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的美誉。
廿八都位于衢州边界,衢州与福建、安徽的三省交界之处,包括了浔里村、花桥村、枫溪村。
因其曾为三省过境的最繁华的商阜,从而留下一片集华夏各地民居建筑之精华的建筑群,更是被专家誉为“全国罕见,浙江第一”。
由于廿八都古镇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受到外来文化及其本身所蕴含的文化特点的影响,使得其将浙江古民居的建筑特点体现的淋漓尽致。
1 廿八都古民居的建筑风格概述廿八都古民居的总体布局与我国大多数地区基本相同,即沿中轴线纵深布置房屋和天井的传统层进合院式布局。
由于地处山区又是商队往来的重要驿站,天井周围隔扇通透,空间开敞连续,地面以青石板和鹅卵石铺砌。
大门多位于中轴线上,也有在屋侧建大门的,转90度角从天井侧面进入。
凡有一定规模的宅院,均在大门之上设雕饰精美的门楼(罩),采用梁、枋、挂落、垂莲柱等构件组成四柱三楼的阁楼式,且雕饰精美。
内容多为八仙过海、祥草、瑞兽之类,寓意吉祥。
门楼下之门框多以青石精雕细琢,木质门多为黑色,饰以兽环铜饰。
立面造型多为对称处理,正中常后退设八字大门,上设木构门楼。
配以精致的木雕工艺以及就地取材的建筑技术,整个建筑色彩基调为黑、白、灰三色,十分古朴自然、清新典雅。
2 廿八都建筑风格的形成因素2.1 地域性的影响廿八都古镇位于衢州市仙霞岭高山深谷当中,四面环山,枫溪河自北向南蜿蜒而下,素有“枫溪锁钥”之称。
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实践

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实践作者:王娟洋邰巍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第01期以浙江省廿八都古镇为例,阐述了古镇保护开发项目实施两年来,通过保护整治历史建筑、更新完善基础设施和发展旅游经济等实践,使古镇保护与开发利用有机结合,形成良性循环。
提出“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互为因果”的观点,指出古镇的保护开发必须让当地居民得到实惠,必须让当地居民参与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实践,以及古镇基础设施必须留有发展余地等几个问题。
一、古镇概况廿八都镇位于浙、闽、赣交界处,处于仙霞岭腹地,依山伴水,地理位置优越,号称“鸡鸣醒三省”。
古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被誉为“文化飞地”、“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
自宋熙宁四年(1071年)始称“廿八都”,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宋室南渡之后,仙霞古道日渐繁盛,廿八都逐渐由兵家必争之地发展成为商贸重镇,四方之民云集,富甲三省边界,雄踞一方。
廿八都当地居民是移民的后裔,千百年来形成了独特的聚落文化类型。
各种民风民俗极具个性,丰富多彩。
在古镇,从建筑到街道巷弄,再到整个古镇的环境,仍基本保持着传统的风貌和格局。
多种类型的民居和公共建筑保存完好,它们融浙式、闽式、徽式、赣式、客家式于一体,风格各异,匠心独具。
此外,其它的历史物质遗存众多,壁画、古桥、古庙、古阁等不胜枚举。
二、古镇的传统特色廿八都古镇布局基本沿袭明清“一溪二街”格局。
主街纵贯南北,与枫溪平行,北段称“枫溪街”,南段称“浔里街”。
主街之西为一条古老的后街,狭窄弯曲,大致与主街平行。
东西走向巷弄众多,纵街横巷,构成南北长、东西狭的古镇街市。
廿八都古镇是代表浙西南明清古建筑群和街区风貌的古代重镇,1991年被公布为首批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7年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1. 古镇传统建筑特点古镇建筑总体布局,依山而建,因势而导,师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古镇内规模较大且保存基本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有四十余幢,其建筑形式千姿百态,其中有徽式马头墙、浙式屋脊,赣式檐橼、闽式土墙,还有欧式门庭,各种风格争奇斗艳,却又和谐共存,相得益彰。
游廿八都叙事作文

游廿八都叙事作文
在险峻的山脉深处,仙霞关和枫岭关之间,有一片开阔的谷地,枫溪淌淌流过,溪边有一个叫“廿八都”的古镇。
古镇历史悠久,文化丰富。
被称为“历史文化名镇”,学者称其为“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
走进廿八都古镇,迎面扑来的便是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虽然过了100多年的历史,但是古镇任保存着许多别具一格,风格各异的清朝建筑:规模宏大,风格独特。
即古老又雅致,尽显古镇的风采!鹅卵石铺成的老街:踩着十分舒服,无不展示出19世纪古镇自然经济的繁荣景象!木排门做成的店面:古老又朴实!气势恢弘的殿阁庙宇:雄伟壮观,气势磅礴!色泽如初的`壁画更是古镇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令人赞不绝口:丰富的彩画极其独特,所有梁、枋、檩以及藻井均彩绘人物、花卉、山水、鸟兽......个个都栩栩如生!古镇的雕刻堪称的上是绝顶的艺术品了,千年流传下来的手艺,正所谓巧夺天工:雕刻艺术犹如凝固的音乐。
这样的音乐在廿八都比比皆是,如同一座民间艺术宝库,不无喧哗地在此度过了数百个春秋!
人们经常用“南锁钥,八闽咽喉”形容廿八都的战略险要,这不仅因为它地处浙、闽、赣三省的交界处,更因为它有安民,枫岭,六石,仙霞四道关口,易守难功而变得声名赫赫。
历史上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许多人对这座古镇为什么叫“廿八都”而感到奇怪。
当然,它以前不叫这个名字,古称“道成”。
宋朝时在乡以下设都,江山设都四十四,道成地属二十八都,此后就一直沿袭这个名称。
在江山市,至今还保留着四都、八都、廿七都、卅二都等地名。
这就是廿八都,历史与文化的结晶!。
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实践——以浙江省廿八都镇为例

通枢 纽 ,如今沿 老街两 侧还遗 留着 大量 l世纪 以来 作为店铺 商号的建 9
筑 ,1 多个 老字号 。廿八都 曾经是货通 南北 的一个重要 中转站。 O
( 4) “ 文化 飞地 ”
古镇 建筑 总体 布局 ,依 山而建 ,因势而导 ,师法 自然 ,追 求人 与 自然 和谐统一 。古镇 内规模 较大且 保存基 本完好 的 明清 时期古 民居有
多 ,纵街横 巷 ,构成 南北长 、东 西狭 的古镇街 市 。廿八都古 镇是代 表 浙 西南 明清古建筑群 和街 区风貌 的古代 重镇 ,1 9 年 被公 布为首批浙 9 1 江 省省级历史文 化名镇 ,2 0 年被列为全 国历史文 化名镇 。 07 1 镇传统建筑特 点 . 古
为一 条古 老 的后街 ,狭 窄弯 曲 ,大 致与 主街 平 行 。东 西走 向巷弄 众 官员 、兵丁 、商旅 、挑夫等 ,均在 此歇脚换 马 。 ( ) 界的商 贸重 镇 3 边
廿八 都 当地居 民是 移 民 的后裔 ,千 百 年来 形 成 了独 特 的聚落 文 独特 的地方 习俗和文 化传统 。挖 掘古镇 的历史 遗存 ,其 历史文化价值 化类型 。各种 民风 民俗极具个 性 ,丰 富多彩 。在古 镇 ,从 建筑 到街 道 总 结如下 : ( )古代 的军事要地 】 巷弄 ,再到整个 古镇 的环境 ,仍基本 保持着 传统 的风貌 和格局 。多种
廿八 都历史 文化 积淀 深厚 ,被誉 为
“ 文化 飞地 ” ,或称 “ 移民
四十余 幢 ,其 建筑形式 千姿百态 ,其 中有徽式 马头墙 、浙式 屋脊 ,赣 文化 的活化石 ”。廿八 都镇 的地方 聚落居 民与历代 驻兵后裔 以及各地 式檐橼 、闽式 土墙 ,还有 欧式 门庭 ,各种 风格 争奇斗艳 ,却 又和谐共 商人后 裔组 成 了一个移 民小世 界 ,使 得多元 文化 在此交融 、凝结 、沉
《江山的廿八都古镇》高中作文800字

《江山的廿八都古镇》高中作文800字
标题:江山的廿八都古镇
江山的廿八都古镇,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浙江省的东南部。
这座古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廿八都古镇,位于江山市南部,距离市区约30公里,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古镇始建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人文景观。
古镇内的古建筑群错落有致,砖瓦结构坚实耐用,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走进廿八都古镇,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古代商埠。
这里的街道狭窄而弯曲,石板路两侧排列着古老的店铺和民居,有的店铺门前还挂着红灯笼,显得格外热闹。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传统的手工艺品制作过程,听到悠扬的江南小调,品尝到地道的浙江美食,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然而,廿八都古镇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历史风貌和人文景观,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这里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汇聚了各地的商人和货物,形成了丰富的商业文化和多元的民俗风情。
同时,这里也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孕育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
尽管岁月流转,但廿八都古镇仍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和韵味。
当地政府对古镇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和开发,使其成为了旅游观光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寻找历史的记忆,感受文化的魅力。
总的来说,江山的廿八都古镇是一座历史与现代交织、传统与创新并存的古镇。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
让我们一起走进廿八都古镇,去探寻那隐藏在古老石板路上的故事,去体验那份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和安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实践——以浙江省廿八都镇为例
作者:王娟洋, 邰巍
作者单位:王娟洋(浙江省江山市建设局), 邰巍(浙江省江山市规划局)
刊名:
城市建设
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YU SHANGYE WANGDIAN
年,卷(期):2010(12)
被引用次数:1次
1.叶君强.YE Jun-qiang历史文化古镇的规划保护与利用——以浙江省台州市章安古镇为例[期刊论文]-浙江建筑2008,25(5)
2.权小勇.谭福琛.QUAN Xiaoyong.TAN Fuchen浙江古镇盐官旅游资源优化开发[期刊论文]-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
3.李凌江南古镇乌镇旅游开发再探[期刊论文]-北方经济2010(22)
4.马莉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期刊论文]-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2)
1.龚卫综合建筑企业参与古镇保护开发方案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房地产业 2012(6)
本文链接:/Periodical_csjsysywd20101201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