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资源分析
浙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物产、经济发展状况、文物古迹、旅游资源

浙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物产、经济发展状况、文物古迹、旅游资源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因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又称浙江)江流曲折而得名。
浙江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旅游胜地”之称。
全省现辖2个副省级城市,9个地级市,36个县、22县级市和32个市属城区。
全省常住人口4613多万。
山海并利,物产丰富。
浙江属于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全省陆地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面积的1.06%,是我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其中,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内有耕地面积161.38万公顷,人均0.55亩,河流和湖泊占6.4%,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
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37亿立方米,按单位面积计算居全国第4位。
浙江是我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茶叶、蚕丝、水产品、柑桔、竹制品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森林覆盖率达54.6%,居全国前列。
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3061个,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其中面积495.4平方公里的舟山岛为我国第四大岛,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居全国首位,其中大陆海岸线2200公里,居全国第5位。
岸长水深,为港口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全省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深水岸线105.8公里。
目前全省有万吨级以上泊位55座,已初步建成宁波、舟山、温州、海门、乍浦五大港口为主体的港口群,其中宁波北仑港是中国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可停靠30万吨级货轮,年吞吐量居全国第2位。
东海大陆架盆地有着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前景。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现代考古发掘表明,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全省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100多处,分别属于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5000年的良渚文化。
春秋时期,浙江分属吴、越两国。
浙江省水资源承载力的主成分分析

浙江省水资源承载力的主成分分析浙江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势多山,水域众多,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省份。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浙江省的水资源承载力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为了科学评估浙江省水资源承载力的情况,本文将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浙江省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浙江省的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一、浙江省水资源承载力的背景浙江省地处亚热带,水资源丰富,拥有包括钱塘江、浙江沿海、杭州湾在内的众多江河湖泊和海域。
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浙江省水资源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据统计,浙江省目前每年的水资源总量为1473亿立方米,而实际可供利用的水资源只有800亿立方米左右,居民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900立方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水质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也对浙江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威胁。
浙江省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估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二、主成分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是一种通过降维技术来探讨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
在浙江省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估中,可以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找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关键因素,并对其进行量化和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的具体步骤包括:数据收集、变量标准化、协方差矩阵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求解、主成分提取和主成分旋转等。
1. 水资源总量2. 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利用率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人口的水资源利用量。
随着浙江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加剧了对水资源的需求。
主成分分析可以通过对浙江省不同地区水资源利用率的评价,找出水资源利用率高的地区和影响因素,为合理利用和调控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3. 水质和水环境水质和水环境对水资源承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质污染成为制约浙江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之一。
主成分分析可以通过对浙江省水质和水环境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水质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为保护和恢复水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与自然资源

月、6月为集中降雨期。
按单位面积计算,浙江水资源量居全国第4位。经济林、竹林资源 丰富,毛竹产量居全国前列。名优特产多。茶、桑、柑橘等中外著名, 山核桃、香榧等干果占全国产量的70%以上。树种资源丰富,素有中 国“东南植物宝库”之称,“活化石”银杏等50多种野生植物列入 国家珍稀保护名录。已知野生动物1900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
野生动物名录的有120多种,占全国野生保护动物的1/3。浙江省境
内拥有天目山、南麂列岛、乌岩岭、浙凤阳山-百山祖、九龙山等多 家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在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种类型的 生态系统,它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蔽护所。 也是研究各类生态系 统自然过程的基本规律、研究物种的生态特性的重要基地,更是是环 境保护工作中观察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取得监测基准的地方。众多的
浙江有雁荡山、普陀山、雪窦山、天目山、天台山等名山,有杭
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等名湖,有中国最大的人工湖——杭州 千岛湖,有钱塘江、楠溪江等名江。京杭大运河穿越浙江北部,在杭 州与钱塘江汇合。 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年平均 气温 15℃-18℃。1月、7月分别为全年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
3 3
环境知识
生物多样化
●浙江省自然资源简介
1 1
浙江省自然资源简介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北与中国最大的 城市上海为邻,省会杭州市与上海市两地高速公路距离为130多公里。 浙江省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大陆 海岸线和海岛岸线长达6500公里,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20.3%,居中 国第一。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岛屿3061个,是中国岛屿最多的一个 省份。
自然保护区让自然环境进行自我调节,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
2024年浙江省能源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浙江省能源市场规模分析引言本文旨在对浙江省能源市场的规模进行分析。
首先将介绍浙江省的能源产量和消费情况,然后对浙江省主要能源市场的发展进行详细描述,并综合浙江省的能源需求和供应,对浙江省能源市场的规模给出具体分析。
浙江省的能源产量和消费情况浙江省是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发达地区,能源产量和消费规模较大。
根据相关数据,浙江省的主要能源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等。
1.煤炭:浙江省虽无煤矿,但依然是煤炭的主要消费地之一。
浙江省通过进口煤炭满足其能源需求,煤炭的消耗量较大。
2.石油和天然气:浙江省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石油和天然气是浙江省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可再生能源:浙江省在可再生能源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浙江省主要能源市场的发展浙江省的能源市场发展迅速,包括煤炭市场、石油市场和可再生能源市场等。
1.煤炭市场:浙江省的煤炭市场是一个主要的进口市场。
浙江省通过港口和贸易渠道进口大量的煤炭,满足了本地的能源需求。
2.石油市场:浙江省的石油市场也比较活跃。
根据数据,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石油消费地之一,石油进口量较大。
3.可再生能源市场:浙江省在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发展方面表现出色。
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等领域的项目不断涌现,可再生能源市场不断扩大。
浙江省能源市场的规模分析根据浙江省的能源消耗情况和市场发展情况,可以对浙江省能源市场的规模进行分析。
1.能源需求:浙江省作为一个经济发达地区,其能源需求量较大。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浙江省对能源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
尤其是工业和交通领域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大。
2.能源供应:浙江省主要通过进口满足能源需求。
煤炭和石油的进口量较大,能源供应相对充足。
而可再生能源的供应也在不断增加,占浙江省能源结构的比重逐渐提高。
3.市场规模:根据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浙江省能源市场规模较大。
浙江省森林资源现状

浙江省森林资源现状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多样。
从森林面积来看,浙江省的森林覆盖面积较为广阔。
山地和丘陵地貌为森林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的造林工程和森林保护措施,森林面积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这不仅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还为各类生物提供了更广阔的栖息地。
在森林类型方面,浙江省拥有多种类型的森林。
其中,常绿阔叶林是较为常见的类型之一,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此外,还有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等。
不同类型的森林在生态功能、物种组成和景观特征上都有所差异。
森林物种资源丰富多样。
浙江省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如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等。
丰富的物种资源不仅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也为科学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然而,浙江省的森林资源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衡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些地区森林覆盖率较高,而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森林面积相对较少。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生态平衡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
森林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部分森林存在树木生长缓慢、林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这可能与过去的不合理采伐、森林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有关。
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例如,在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
同时,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浙江省的森林资源,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森林资源的监测和管理。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加大造林绿化力度。
在适宜的地区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
提升森林经营管理水平。
推广科学的森林经营理念和技术,优化林分结构,促进森林的健康生长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森林保护的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森林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保护森林的意识和自觉性。
总之,浙江省的森林资源在面积、类型和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面临着分布不均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
浙江区域评估报告

浙江区域评估报告根据题目要求,以下是一份关于浙江区域评估报告的回答,总字数超过1200字: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华东地区的一个省级行政区。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省份之一,浙江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对浙江省进行综合评估,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
该省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引进外资,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大力发展私营经济。
浙江省出现了一批富有活力的民营企业,比如阿里巴巴、杭州华为、海尔集团等。
这些企业不仅为省内外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
浙江省也是中国重要的外贸省份之一,其对外贸易的贡献度逐年增加。
然而,浙江省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浙江省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产业扩张和低成本劳动力的利用,这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
其次,浙江省在经济结构上仍然相对单一,以制造业为主导,对高科技和创新型产业的发展相对较弱。
此外,浙江省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水平偏低。
在社会领域,浙江省的综合实力也比较强劲。
浙江省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投入较多,人民基本生活水平普遍较高。
浙江省的教育体系完善,各级各类学校齐全,教育质量较高。
该省的医疗资源相对充足,医疗水平较高。
此外,浙江省的文化氛围浓厚,拥有很多知名的文化景点和传统节日,这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然而,浙江省的社会问题也不容忽视。
首先,随着经济发展,浙江省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人口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其次,浙江省的社会资源分配不够均衡,城乡发展差距依然存在。
在教育和医疗领域,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仍然比较明显。
此外,浙江省还存在一些社会治安问题,比如犯罪案件发生率较高,社会安全隐患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在环境保护方面,浙江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环境保护工作。
浙江省产业集群优劣势分析

浙江省产业集群优劣势分析一、浙江省产业集群优势分析1. 地理位置优势通过地理位置优势,浙江省与上海对接,辐射长三角地区以及珠三角地区,使得浙江省坐拥丰富的资源优势,可以加快省内外资产业的融合和互补,促进区域经济整体发展。
2. 人才优势浙江省在科技、教育和文化上具有强大的支持力。
省内有众多综合性大学,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使得大量人才涌向浙江省,形成稳定和优质的人才队伍,对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起到了关键作用。
3. 政策优势政策是市场经济产生的基本环境和制度保障。
浙江省注重推行市场化的体制机制,在发展产业集群方面拥有长期、明确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政策,受到国内外企业的广泛信任和认可。
4. 信息传递优势浙江省拥有广阔的信息资源和良好的信息传递渠道,加上发达的交通体系,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壮大和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5. 产业多样化浙江省的产业集群多样化,覆盖了传统产业高度集成的现代化和新兴产业。
这种丰富多样化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群聚现象,为浙江省工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二、浙江省产业集群劣势分析1. 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浙江省的一些产业存在着过度集中的现象,比如纺织和鞋子行业,容易导致市场风险过高。
缺乏更多类型的产业集群会影响浙江省整体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2. 企业发展不平衡在浙江的产业集群中,大多数企业通常注重发展核心竞争力,而忽略了共同发展和合作。
这种不平衡发展有时会导致贸易竞争的升级,也会影响省内各产业的协同发展。
3. 产品长期沉淀在某些领域,企业生产的大部分产品可能是定型化或标准化的,具有低附加值性质。
这种低附加值的产品属于市场价格逐渐降低的风险较大的产品,企业只能通过其他手段增加利润空间。
4. 人才流动性不足由于浙江省的人力资源优势,加上高校培养的人才适应特定领域的特征,缺乏跨产业、跨领域的灵活和流动性,这使得其他行业和领域的企业难以得到这些人才的支持。
浙江调研报告

浙江调研报告浙江调研报告近期对浙江进行了一次调研,对浙江省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口情况和旅游资源进行了详尽的调查与分析。
浙江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具有较高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
首先,浙江省的经济总量位居中国省域经济前列,经济总量居全国第四位,仅次于广东、江苏和山东。
浙江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人均GDP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浙江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制造业,传统的纺织、电子信息、化工等产业占据了浙江省经济的重要地位。
此外,浙江还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如互联网、生物医药等领域也在浙江得到了迅速发展。
其次,浙江的人口情况也十分特殊。
浙江是中国人口数量仅次于广东的省份,拥有近九千万的常住人口,人口数量巨大。
浙江人口的分布比较集中,人口密度相对较高。
此外,浙江还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浙江的人口结构将逐渐趋向老龄化,这对浙江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
最后,浙江作为一个旅游省份,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浙江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浙江拥有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以及西湖、乌镇等景点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此外,浙江还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和岛屿资源,形成了多元化的旅游产业链条。
总体来说,浙江是一个经济发达、人口集中、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
浙江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制造业,但也在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浙江的人口分布相对集中,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在逐渐显现。
浙江的旅游资源丰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省份。
未来,浙江将继续发挥其经济优势,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人口结构,提升旅游服务效果,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表 1 2013 年全国各地区农业用地面积
地区 浙江
农用地数量
位 面积/万
次
公顷
24 864.2
安徽 21 1118.5
北京 29 115.1
重庆 25 710.1
福建 22 1090.8
甘肃 10 1855.6
广东 14 1502.9
广西 8
1959
贵州 15 1478.8
海南 28 298.1
河北 17
1312
河南 18 黑龙
6 江 湖北 13
1272.5 3993.6 1582.3
4/8
总收入 8093.23 亿元,同比增长 13.36%。旅游总收入连续 8 年在全国各省区排名 第三,仅次于广东省和江苏省。其中接待入境游客 1120.3 万人次,同比增长 10.7%, 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74.31 亿美元。
作为旅游大省,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旅游胜地”之称。 从旅游资源数量和丰度看,浙江省仅次于四川,居全国第二。全国旅游资源总类 别为 69 类,浙江省有 65 类之多,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均 有。其中,地文景观,水域风光所占的比例较大,这与浙江多山且江河湖众多, 降水丰沛有关。生物景观资源总量大且珍稀奇特程度高: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珍稀 濒危植物 51 种,占全国珍稀濒危总数 419 种的 12.2%。普陀鹅耳枥属国家一级 保护濒危种,目前全世界野生的普陀鹅耳枥仅普陀山上一株。名人故居,遗址遗 居较多,历史上浙江人杰地灵,养育了众多英雄儿女,流传下来较多的名人轶事, 如越王勾践,西施,苏小小,鲁迅,周恩来等;而著名的遗址遗迹有河姆渡遗址 等。另外富于江南特色的水乡古镇民居底蕴深厚,西塘,乌镇,南浔为江南六大 古镇之三。
70.1
西藏 1 8724.5
耕地
位 面积/万
次
公顷
23 197.9
9
588.3
30
22.1
22 245.6
24 133.9
10 537.9
21 262.2
16 441.9
15 454.8
26
72.7
7
655.1
3
814.1
1 1586.4
11 528.2
17
415
5
700.6
14 458.2
20 308.7
草地
位 面积/万
次
公顷
26
0
24
0.1
28
0
14
4.6
25
0
6
592.3
20
0.3
19
0.5
13
7.3
17
1.4
10
40.3
27
0
9
109.9
22
0.2
16
1.4
11
23.8
29
0
23
0.1
21
0.3
2 4958.9
8
150.1
3 4081.5
18
0.6
15
3.4
7
218.2
31
0
5 1096.1
30
27
4.5
13
48.8
10
67.2
24
6.6
18
30.6
17
32.9
14
47.1
25
5.7
26
5.2
30
0.6
9
72.8
15
40.9
6
82.6
29
1.7
8
74
28
3
31
0.2
林地
位 面积/万
次
公顷
17 566.2
22 376.1
28
73.8
21 378.3
15 834.7
16 610.3
10 1005.4
2/8
新疆 3 云南 7
5168.7 12
516
11
62.7
11 896.8
4 3575.7
3299.5 8
622
1
164.3
2 2304.9 12
14.8
数据来源:2015 年中国农村经济统计年鉴
117.5 193.5
第二节 矿产资源
浙江省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已发现矿产 113 种。 截至 2014 年底全省统计矿产资源储量的矿产 93 种(不包括油气、放射性矿产), 总的特点是丰歉并存。陆域燃料(煤炭、石油)矿产贫乏;金属矿产多为小矿、 贫矿,其中铁矿资源储量较小,铜、钼矿质优,但后备储量不足,铅、锌资源储 量较大,但以贫矿为主;非金属矿产丰富,其中叶蜡石、明矾石探明资源储量居 全国之冠,分别占全国的 53%、52%。萤石、伊利石居第二位,分别占 20%、39%。 膨润土、高岭土、水泥用石灰岩、沸石、硅灰石、珍珠岩等列前十名之内,且多 数矿床规模大、埋藏浅,开采条件良好。
湖南 11 1822.5
吉林 12 1661.6
江苏 26 652.7
江西 16 1447.3
辽宁 20 内蒙
2 古 宁夏 27
1155.3 8291.1 381.1
青海 4 4510.8
山东 19 1156.8
山西 23 1003.6陕西ຫໍສະໝຸດ 9 1862.5上海 31
31.7
四川 5 4223.5
天津 30
第三章 旅游资源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 5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 7000 年的河 姆渡文化、距今 6000 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 5000 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 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而省内七山一水二分田的 格局及临海的区位优势下,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截止 2017 年 3 月,拥有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达到 16 家,数量仅次于江苏,在全 国排名第二。2016 年全省共接待游客 5.84 亿人次,同比增长 9.16%,实现旅游
2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 2014 年浙江省矿产资源[OL].中国:2015-11-10[2017-3-18].. cn/art/2015/11/10/art_1070691_387402.html.
3/8
络,不断促进清洁油品消费。3
第三节 水资源和海洋资源
浙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年均降水量为 1600 毫米左右,是 中国降水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全省水资源总量为 1405.11 亿立方米,但受制于较 高的人口密度,人均水资源量为 2536.77 立方米,基本处于全国平均水平。4
但由于客观地质条件的限制以及地勘投入所限,我省矿产资源形势较严峻。 除部分非金属矿产外,大部分矿产保有储量不能满足开采需要,叶蜡石、硅藻土、 水泥灰岩、熔剂灰岩、玻璃原料、明矾石、沸石、电石灰岩、高岭土、陶瓷土等 10 多种矿产保有储量可以满足开采需要;铁、铜、铅、锌、钼、金、硅灰石、饰 面用花岗岩等矿产保有储量基本能满足开采需要。2
13
499
2
919.9
25 128.1
27
58.8
4
763.4
18 406.2
19 399.2
31
18.8
6
673.5
29
43.8
28
44.2
园地
位 面积/万
次
公顷
12
59.8
16
35.3
23
13.6
19
27.2
7
78.2
20
25.9
2
128.9
3
108.9
22
16.8
4
92.8
5
84.5
21
22.3
第二章 自然资源
第一节 土地资源
浙江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以山地为主,中部以丘陵为主, 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其中山地和丘陵占 74.63%,平坦地占 20.32%,河流 和湖泊占 5.05%,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
全省土地资源受制于多山地丘陵的地貌和稠密人口的限制,耕地资源较为紧 张。农用地面积仅为 846.2 万公顷,列全国第 24 位;其中耕地面积仅为 197.9 万 公顷,绝对数量在全国位于第 23 位,而人均耕地面积仅为 0.54 亩,仅为全国平 均水平的 36%。1
6 1331.9
12 895.4
26 120.2
20 461.1
24 348.1
4 2182.7
14
862
7 1223.7
13 885.9
29
25.9
9
1036
18 562.1
1 2325.6
27
77.1
23 354.3
25 150.2
19 486.2
8 1120.3
31
4.8
3
2217
30
5.5
5 1602.8
但总体来看,浙江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多于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且两者空间分 布不均。人文景观(名人故居类,遗址古迹类)主要集中于杭州,湖州,嘉兴, 绍兴,宁波等市,而自然景观主要集中于金华,丽水,衢州,温州等市。因而依 据省内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将全省旅游划分为“三带十区”。“三 带”是以城市为核心,以交通干线为轴线,以产业发展为纽带,形成各具特色、 分工合作的三大旅游经济带。分别是以历史文化名城、吴越文化、古镇、古运河 等为主要特色资源的杭州湾历史文化旅游经济带,包括嘉兴市、湖州市、杭州市、 绍兴市、宁波市;以海洋海岛风情、海天佛国、阳光沙滩等为主要特色资源的浙 东沿海海洋旅游经济带,包括舟山市、宁波市、台州市、温州市和以自然山水、 风景名胜、植被生态为主要特色资源的浙西南山水生态旅游经济带,包括金华市、 衢州市、丽水市。而“十区”即十大旅游区,包括杭州国际休闲旅游区、宁波河 姆渡——东钱湖旅游区、温州雁荡山——楠溪江旅游区、浙北古镇运河古生态旅 游区、绍兴古越文化旅游区、金华商贸文化旅游区、衢州南宗孔庙——石窟文化 旅游区、舟山群岛旅游区、台州天台山——神仙居旅游区、丽水绿谷风情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