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1)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1)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1)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

温州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受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既有资源性、工程性缺水,又有水质性缺水。如何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优化配置、节约保护、综合治理,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基本职责,定期编发水资源公报是水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配置、管理保护和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1)》在编制过程中,得到省水利厅、市水利局、各县(市、区)水利局及其他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一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概述

我市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818.0毫米,折合水量212.46亿立方米;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山区大,平原小,海岛最小;汛期降水量一般占全年的2/3左右。

2011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454.4毫米(折合水量为171.39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19.3%,较上年降水量偏少38.0%。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88.7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87.1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63亿立方米),产水系数为0.52,产水模数为75.3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1112立方米。

全市19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12.78亿立方米,较上年末减少0.92亿立方米。

全市总供水量为20.41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0.50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0.76亿立方米。

全市总用水量为20.41亿立方米,其中:生产用水13.25亿立方米,生活用水5.14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2.02亿立方米。

全市总耗水量12.55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为61.5%。总退水量5.29亿立方米。

全市水资源利用率为23.0%。

2011年全市入河退水量为2.91亿立方米,瓯江水系、飞云江水系水质总体较好,与去年基本持平;鳌江水系下游水质仍然较差;平原河网水质依然不容乐观,水质大多为劣Ⅴ类,温瑞塘河水质与去年相比略有好转;水源地水库水质总体良好。

二降水

(一)降水总体情况

2011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454.4毫米(折合水量为171.39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19.3%,较上年降水量偏少38.0%,属平水偏枯年。2011年全市年降水超过2000毫米站点只有两个(吴垟、峰文),其余站点年降水量低于2000毫米,其中最大年降水量是苍南县峰文站达2153.9毫米,最小是洞头县洞头站年降水量735.9毫米,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93倍。

2011年各县(市、区)降水情况对比图

(二)降水特点

1、空间上、时间上分布不均,沿海小于山区

2011年我市降水量空间上分布不均,沿海少于山区。瑞安市平均雨量1458毫米,泰顺县平均雨量1691毫米,市区平均雨量1374毫米;山区峰

文站年降水量2153.9毫米,海岛洞头站年降水量只有735.9毫米。时间上降雨主要上集中在5-8月,占全年的62.0%,受东风波及台风外围等影响,我市7-8月平均雨量分别为263.7、341.1毫米,特别是8月26-31日,受“南玛都”台风外围气流影响,温州市普降特大暴雨,峰文站最大日雨量达193.0毫米,最大三天雨量达419.5.0毫米。

2、入梅早、出梅早,梅雨期短、雨量小

2011年我市6 月10 日入梅,6 月26 日出梅,梅雨期为16 日。梅雨期水雨情的主要特点为:入梅早出梅早,梅雨期偏短;梅雨量偏少,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我市梅雨量91 毫米,仅为常年梅雨量(207 毫米)的44%,与2010 年相比,梅雨量减少了205毫米。时间分布上,降雨集中在6月12 日和13日。12日全市降雨37毫米,13日全市降雨31 毫米,两日降雨占整个梅雨期降雨的80%。空间分布上,瑞安、文成、平阳三地雨量相对较大,均超过100 毫米,永嘉、乐清、洞头三地雨量较少,其中乐清、洞头雨量均为66 毫米,而永嘉雨量仅有57 毫米。

3、东风波暴雨

7月受东风波雨影响,我市降水量丰富,7月平均雨量268毫米,超过多年平均20%,降雨中心为乐清市横溪流域,叶山、李家山月雨量超过530.0毫米,月最大站点为泰顺县杨寮站573.9毫米。最大的1小时降水量出现在7月24日19时至20时,1小时雨量94毫米。29日23时至30日2时,龙湾地区受锋面雨影响,龙湾区普降特大暴雨。暴雨中心永强站最大1小时降雨量达105.5毫米,日雨量235毫米。

三水资源

(一)水资源总量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88.7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87.1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63亿立方米),产水系数为0.52,产水模数为75.3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2011年各县(市、区)水资源总量分布图

(二)地表水资源

地表年径流深为793.4毫米,折合水量87.13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减少32.2%,比上年减少55.0%。

近十年来我市地表水资源总量情况图

(三)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0.31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18.68亿立方米后,地下水资源量为1.63亿立方米。

(四)人均水资源量

2011年全市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1112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高于全市人均水平的有泰顺县、文成县、永嘉县。

2011年各县(市、区)人均水资源量图

(五)水库蓄水量

全市建成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8座。2011年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12.78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了0.92亿立方米,其中珊溪水库比上年蓄水量减少0.71亿立方米。

2011年温州市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表

(六)地下水降落漏斗

随着龙湾区地下水禁限采工作的深入开展,永中片区的水井已基本关停,地下水位大幅度上升,已不再是永强平原的水位漏斗中心。

2011年监测水位最低值位于华迪钢业公司,年平均水位为-26.45m。

四供水量与用水量

(一)供水量

全市总供水量为20.41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0.7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为19.91亿立方米,占97.6%;地下水源供水量0.5亿立方米,占2.4%。

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量11.95亿立方米,占60.0%;引水工程供水量6.47亿立方米,占32.5%;提水工程供水量1.49亿立方米,占7.5%。

2011年地表水水源供水情况图

(二)用水量

全市总用水量为20.41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为6.52亿立方米,占32.0%;林牧渔畜用水量为0.27亿立方米,占1.3%;工业用水量为6.46亿立方米,占31.6%;城镇公共用水1.68亿立方米,占8.2%;居民生活用水量为3.46亿立方米,占17.0%;生态与环境用水2.02亿立方米(不含环境配水1.50亿立方米),占9.9%。

2011年用水情况分布图

(三)耗水量

全市全年耗水量为12.55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为61.5%。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为5.20亿立方米,占41.5%;林牧渔畜耗水量0.25亿立方米,占2.0%;工业耗水量2.45亿立方米,占19.6%;城镇公共耗水量0.83亿立方米,占6.6%;居民生活耗水量1.93亿立方米,占15.4%;生态环境耗水量1.88亿立方米(不含环境配水),占15.0%。

2011年耗水情况分布图

(四)退水量

全市日退水量为144.94万立方米,其中城镇居民生活、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退水量分别为29.96、95.13和19.85万立方米,年退水总量为5.29亿立方米。全市年入河退水量为2.91亿立方米。

2011年日退水量分布图

(五)用水指标

2011年全市人均用水量239.63立方米,比去年减少7.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66.51立方米/万元,比去年减少8.1%;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0.76立方米/万元,比去年减少0.8%;城镇居民人均日用水量136.49升,与去年基本持平;农村居民人均日用水量97.26升,比去年增加0.6%;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为347.07立方米,比去年增加8.4%。

2011年主要用水指标情况表

注:2011年人口数据采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成果。

(六)水资源利用率

2011年全市平均水资源利用率为23.0%。其中,市区水资源利用率为58.6%;乐清的水资源利用率为36.2%;洞头的水资源利用率为30.0%;苍南的水资源利用率为28.4%;瑞安的水资源利用率为26.7%;平阳的水资源利用率为21.3%;文成的水资源利用率为14.7%;永嘉的水资源利用率为14.1%;泰顺的水资源利用率为8.9%。

2011年各县(市、区)水资源利用率情况图

五水质

2011年,全市参与评价的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断面共72个,代表59个水功能区,评价总河长为1391.0公里。全年期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Ⅰ~Ⅲ类标准的水功能区数为41个,占评价总数的69.5%,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Ⅰ~Ⅲ类标准的河长为1083.6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77.9%;水质达标的水功能区数为39个,占评价总数的66.1%,达标河长为1065.9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76.6%,未达标河段的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总磷与化学需氧量。汛期水功能区水质较全年期、非汛期稍差,达标河长为987.9公里,河长达标率为71.0%。

参与评价的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断面共18个,全年监测频次合计168次,基本项目及水源地补充项目均合格的频次为140次,合格比为83.3%,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总氮、pH以及水源地补充项目铁、锰。

大中型水库营养状态评价,珊溪、赵山渡、泽雅、桥墩、吴家园、淡溪、钟前、白石、金溪、林溪、百丈漈等11座大中型水库4~9月份的富营养化评分值在40.1~51.8之间,除林溪水库、百丈漈水库营养状态属于轻度富营养外,其余9座水库均为中营养。

(一)饮用水源地

全市已开展监测的饮用水源地共计18处,分别为珊溪水库、赵山渡水库、泽雅水库、桥墩水库、吴家园水库、十八孔水库、白石水库、钟前水库、淡溪水库、岭尾水库、赤溪镇、吴界山、东门、芙蓉、圣和宫、溪底寮、大荆和山根(瓯江翻水站)。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良好,基本项目及水源地补充项目均合格的频次占总监测频次的比率为83.3%;但是夏季珊溪水库

局部由于藻类异常繁殖导致个别月份出现水体pH>9.0的现象;十八孔水库总磷、总氮超标;泽雅水库、白石水库、山根(瓯江翻水站)、吴界山等水源地个别月份出现铁、锰超标现象。

(二)三大江水系

1、瓯江水系

该水系共设置泽雅水库、金溪水库、白石水库、钟前水库、上戍、山根(瓯江翻水站)、温州、上塘、碧莲、石柱、圣和宫、岩坦、鲤溪、东皋等14个监测断面,代表12个水功能区,评价总河长为425.8公里。

该水系水质总体优良。全年期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Ⅰ~Ⅲ类标准的河长达397.8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93.4%;达标河长397.8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93.4%,水质不达标的断面为上戍,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

2、飞云江水系

该水系共设置珊溪水库、赵山渡水库、三插溪、里光溪、莒江溪、洪口溪、峃作口、百丈漈水库、林溪水库、湖岭镇、玉壶东溪、龙凤桥、大峃、峃口、上林、玉泉溪、吴界山、平阳坑、碧山镇、瑞安等20个监测断面,代表14个水功能区,评价总河长为425.1公里。

该水系水质总体良好。全年期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Ⅰ~Ⅲ类标准的河长达372.1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87.5%;达标河长360.9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84.9%,水质不达标的断面为大峃、吴界山、平阳坑、碧山镇、林溪水库,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

3、鳌江水系

该水系共设置吴家园水库、桥墩水库、顺溪镇、怀溪镇、东门、埭头、

占家埠、灵溪、鳌江等9个监测断面,代表9个水功能区,评价总河长为145.2公里。

该水系水质总体良好,但是下游水质较差,其中占家埠、鳌江断面水质为劣Ⅴ类。全年期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Ⅰ~Ⅲ类标准的河长达121.6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83.7%;达标河长101.8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70.2%,水质不达标的断面为鳌江、顺溪镇、占家埠,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挥发酚。

(三)出省与独流入海河流

出省与独流入海河流监测断面共13个,分别为交溪口(东溪)、交溪口(寿泰溪)、溪底寮、岭尾水库、泗溪镇、仕阳、十八孔水库、赤溪镇、大荆、仙溪、雁荡、芙蓉和淡溪水库,代表13个水功能区,评价总河长为195.6公里。

出省与独流入海河流水质优良。全年期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Ⅰ~Ⅲ类标准的河长达192.1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98.2%;达标河长192.1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98.2%,水质不达标的断面为十八孔水库,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

(四)平原河网

全市平原河网共设置丰收桥、水心殿、西山、潘桥、石坦、永中、塘下、仙岩、平阳、林岱、昆阳、龙港、钱库、虹桥、乐成、柳市等16个监测断面,代表11个水功能区,评价总河长为199.3公里。

全市平原河网水质恶劣,16个断面的有机污染综合指数在 3.6~25.0之间,其中有机污染最重的断面是龙湾永中,其次是乐清柳市。全年期水质

除林岱、钱库断面水质为Ⅳ类、潘桥为Ⅴ类外,其余断面水质皆为劣Ⅴ类,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Ⅳ~Ⅴ类标准的河长为31.8公里,仅占评价总河长的16.0%;达标河长20.3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10.2%,除林岱、钱库断面水质达标外,其余14个断面均不达标,不达标断面的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氟化物、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温瑞塘河水质较2010年略有好转。

六重要水事

2011年是温州水利发展机遇最好、推进力度最大、完成投资最多、获得荣誉最高的一年,全市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实施意见精神,围绕市委“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总体部署,按照“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目标要求,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大力度推进以“十大”项目为重点的水利骨干工程建设,水利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完成投资首破50亿大关,达53亿元,占年度计划133%。

一、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快推进我市水利改革发展,市委、市政府于5月28日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指出,要围绕全面提升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突出防洪减灾、围垦造地、水资源保障、农田水利、水生态治理“五大”建设重点,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加强科学治水,推进依法治水,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深化水利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生态、生活、生产“三生”融合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利基础支撑和保障。

二、我市首获浙江省第十七届水利大禹杯金杯奖

2011年,我市首次荣获浙江省第十七届水利“大禹杯”金杯奖,这是我市水利在改革与发展领域,荣获的最高奖项。

近年来,我市水利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防洪减灾保安全为中心,大力推进强塘工程、防洪减灾能力、围垦造地、水资源保

障、农民饮用水、小流域综合整治等各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均取得了相应的成绩。按照“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要求,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基层水文测站标准化建设、水库海塘水闸规范化达标建设、基层防汛体系提升工程建设、安全文明标化工地建设等开拓性工作,有力地提升了水利管理和基层基础能力。

三、瓯飞工程开工建设

2011年6月28日,备受瞩目的瓯飞起步区暨一期促淤工程开工,这标志着瓯飞工程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正式拉开建设序幕。副省长、市委书记陈德荣宣布开工。

瓯飞工程位于我市瓯江至飞云江之间的近海及滩涂上,面积约49万亩,堤线总长45.6公里,工程防洪标准按照100年一遇设计,挡潮标准近期达100年一遇,远期达500年一遇。

四、楠溪江供水工程提前应急供水

2011年7月13日,楠溪江供水工程的8孔拦河闸落下闸门蓄水,通往乐清方向的输水系统开闸放水,楠溪江水实现了向乐清旱区提前应急供水,10月10日楠溪江供水工程输水闸门关闭,结束向乐清应急供水。自应急供水以来,该工程每天输送到乐清的楠溪江水约12万吨,向乐清应急供水总计达1120万吨,有效缓解了乐清的旱情。

五、开展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宣传活动

为隆重纪念第十九届“世界水日”、第二十四届“中国水周”,3月22日上午,市水利局联合温州交通广播电台在市区松台广场举办了主题为“严格管理水资源、推进水利新跨越”的第十九届“世界水日”、第二十四届“中国水周”纪念活动暨2010年温州市水资源公报发布会。

除了广场的宣传纪念活动,市水利局还以不同的形式与多家单位开展宣

传纪念活动。一是与温州市希望工程爱心联盟在茶山高教园区、南北象街道、茶山街道开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大学生志愿者宣传活动,宣传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以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温州水利“十二五”规划等。二是会同市教育局开展节水宣传进百校。在校园内张贴宣传海报,组织播放节水宣传片,开展互动课堂,征集节水主题等活动。节水主题征集形式包括主题漫画、口号、身边的节水故事等,以学校为单位报送各类作品5件参加全省评比。三是与温州晚报联合举办“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进温州水利跨越赶超发展”有奖知识竞答活动。四是在温州网、温州水利网开辟专栏进行宣传。此外,市水利局还通过温州移动10086、市民信息亭、出租车移动监控系统、农民信箱、温州手机报、广播等载体纪念宣传世界水日、中国水周。

名词解释

地表水资源量: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天然河川的径流量。

地下水资源量:地下饱和含水层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降水和地表水入渗对地下水的补给量。

总水资源量:评价区内当年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总量。

供水量:各种水源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

用水量:各类用水户取用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包括生产用水(不包括企业内部的循环利用量)、生活用水(城镇、农村居民)和生态环境用水三大类。

耗水量: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吸附、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多种途径消耗掉,而不能回归至地表水体和地下饱和含水层的水量。

退水量:第二产业、第三年产业和城镇居民生活等用水户排放的水量,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排放量和矿坑排水量。

2016年扬州市水资源公报-Yangzhou

目录 一、综述 (1) 二、水资源总量 (3) 2.1降水量 (3) 2.2地表水资源量 (7) 2.3地下水资源量(浅层) (7) 2.4水资源总量 (8) 2.5径流系数与径流模数 (9) 三、蓄水动态 (10) 3.1地表水动态 (10) 3.2地下水动态 (11) 四、水资源利用 (16) 4.1供水量 (16) 4.2用水量 (16) 4.3用水指标 (18) 五、水资源质量 (19) 5.1地表水质量 (19) 5.2地下水质量 (24) 六、水资源管理 (26) 七、大事记 (30)

一、综述 扬州市地处江淮下游,南濒长江,坐拥淮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介于东经119°01′~119°54′,北纬32°15′~33°25′之间,总面积6591km2,下辖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宝应县、高邮市、仪征市。2016年扬州市各行政区划基本情况见表1.1。 表1.12016年扬州市各行政区划基本情况表 2016年,扬州市年降水量1475.5mm,折合降水总量97.3亿m3,比多年均值偏多46.8%,属丰水年。 扬州市水资源总量45.80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3.74亿m3,浅层地下水资源量10.84亿m3,重复计算水资源量8.78亿m3。 扬州市总供水量35.11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34.94亿m3,地下水开采量0.17亿m3;扬州市总用水量35.11亿m3。

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79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不含火电,下同)10.3m3,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14。 2016年扬州市共监测5座湖泊、1座水库、47条河流水质状况,设立监测站点84个,全年监测总站次1080次,其中Ⅱ类水质占总监测站次的54.5%,Ⅲ类水质占总监测站次的25.4%,Ⅳ类水质占总监测站次的9.4%,Ⅴ类水质占总监测站次的4.5%,劣于Ⅴ类水质占总监测站次的6.2%。 扬州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73.2%,水功能区全覆盖监测水质达标率为58.8%。

中国水资源公报2009

200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2-04-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9年,我国气候异常,一些地区降雨之多、台风之强、旱情之重为历史 罕见。旱情来得早、去得晚、范围广、影响大,特别是冬麦主产区年初的冬春连旱,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东部的夏伏旱,江南大部、华南大部和西南局部的秋冬连旱,对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全年有9个台风在我国沿海登陆,发生强风、暴雨、高潮同时出现的最不利形势。受多次大范围、高强度降雨过程影响,全国有210多条河流相继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水利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超前部署,科学决策,精心调度,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全力以赴,广大军民奋力抗灾救灾,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洪涝干旱台风灾害损失。 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国家把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 设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领域。各级水利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保持了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势头。扩大内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强力推进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三大任务,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加快解决;为应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不高、水污染严重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创近年来新开工大型水利工程数量历史新高;水利法制建设稳步

推进,依法治水、科学管水能力不断提升。水利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09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591.1mm,折合降水总量为55965.5亿m3,比常年值偏少8.0%。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区)面平均降水量为315.7mm,比常年值偏少3.8%;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面平均降水量为1079.7mm,比常年值偏少10.0%。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和青海偏多程度约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2个省(自治区),其中北京和云南偏少约25%。 地表水资源量 2009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3125.2亿m3,折合年径流深244.2mm,比常年值偏少13.4%。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少13.1%;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少13.5%。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黑龙江、上海、青海、海南偏多程度在23%~56%之间,江西、吉林、云南、河南、福建、内蒙古、宁夏偏少程度在25%~37%之间,山西、辽宁、河北、北京偏少程度在45%~62%之间。 2009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154.9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为5193.3亿m3,从我国流入国际边界河流的水量为1090.7亿m3,全国入海水量为13960.9亿m3。

2017年长沙市水资源公报

2017年,我市遭遇了有气象水文记录以来最强降雨与最高水位洪峰袭击,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带领全市上下众志成城,抵御洪魔,取得决定性胜利;这一年,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为全市生态环境建设领域摘得一块金字招牌。一年来,全市水务系统紧紧围绕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对水务事业提出的新要求、作出的新部署,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开步子加速赶,水利建设强势推进,水务工作亮点纷呈,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保障。 长沙市水务局局长:曹彪

综述 长沙市国土面积11819平方公里,主要河流为湘江及其浏阳河、捞刀河及沩水等一级支流。湘江干流由南而北纵贯全市,分城市为东、西两部分;浏阳河、捞刀河自湘江东面,沩水、靳江及龙王港自湘江西面汇入湘江。 2017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717.9毫米,折合水量203.0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降水量178.1亿立方米偏多14.0%;地表水资源量122.3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1034.9毫米,比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96.2亿立方米偏多27.2%,地下水资源量25.06亿立方米,扣除重复计算量25.06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22.31亿立方米,属丰水年份。 全市大中小蓄水工程年末蓄水总量 5.3401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0.4456亿立方米;全市年供水总量和各部门实际用水总量均为36.68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0.05亿立方米,用水净消耗量10.68亿立方米。 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544.7立方米;人均综合用水量463立方米;万元GDP、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为35立方米、31立方米(当年价)。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38.1%。 2017年在全市一江三河上布设水质监测断面30个,监测河长688.8公里。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单因子法分全年期、汛期和非汛期进行评价,Ⅱ~Ⅲ类水质河长,全年为621.2公里,占总评价河长的90.2%;汛期为649.7公里,占总评价河长的94.3%;非汛期为621.1公里,占总评价河长的90.2%。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总磷等。

山东省水资源公报

山东省水资源公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HANDONG PROVINCIAL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 2 0 0 7 山东省水利厅

前言 水资源紧缺是山东省的基本省情,是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了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为领导决策和有关部门制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特编制《2007年山东省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旨在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公告山东省年度水资源情势,以便通过综合措施,协调水资源供需关系,缓解供需矛盾,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并得以可持续利用。 《公报》是按年度反映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包括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蓄水动态、供水量、用水量、耗水量、水质概况等。分别按行政分区和流域分区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计算,提供数据和信息。 《公报》中的来水量和水质分析计算采用了2007年雨量站、水文站、地下水观测井网以及水质监测的实测资料;供用水部分采用当年各市统计资料。 本期公报由山东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编制完成。

一、综述 2007年,全省平均降水量773.0mm,比上年570.1mm偏多35.6%,比多年平均679.5mm偏多13.8%,属偏丰年份。2007年全省水资源总量为387.11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80.19亿m3、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06.93亿m3。2007年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为49.50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37.64亿m3增加11.86亿m3。2007年年末与年初相比,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总体上稍有上升,平均上升幅度为0.18m,地下水蓄水变量增加4.91亿m3。2007年末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漏斗区面积为12658km2,比年初缩小1860km2。 2007年,全省总供水量为219.55亿m3。其中,当地地表水供水量占26.67%、地下水供水量占46.66%、其它水源供水量占0.90%,跨流域引黄供水量占25.77%。海水直接利用量为31.00亿m3。 2007年,全省总用水量为219.55亿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65.83%、林牧渔畜用水占9.24%、工业用水占10.99%、城镇公共用水占2.00%、居民生活用水占10.48%、生态环境用水量占1.46%。 根据2007年全省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年均值资料评价,评价的141个水功能区中,水质达到Ⅰ类标准的水功能区有2个,占 1.4%,水质达到Ⅱ类标准的水功能区有16个,占11.3%,水质达到Ⅲ类标准的水功能区有35个,占24.8%,水质符合Ⅳ类标准的水功能区有25个,占17.7%,水质符合Ⅴ类标准的水功能区有11个,占7.8%,水质为劣Ⅴ类的水功能区有52个,占36.9%。 二、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200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8-10-13 200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力解决水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水利事业保持了投资加大、建设加快,基础增强、管理加强,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2007年,我国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水旱灾害呈现先旱后涝、旱涝急转和旱涝并发的局面。淮河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台风前少后多强度大,山洪灾害频发,城市暴雨内涝严重。北方大部及南方一些地区发生冬春连旱,江南、华南等地发生严重夏伏旱,旱情主要发生在粮食主产区和作物生长关键期,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影响程度深。面对严重的水旱灾情,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务院有关部门周密部署,受灾地区干部齐心合力,军民团结一致,夺取了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07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10.0mm,折合降水总量为57763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少5.1%。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六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六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317.9mm,比常年值偏少3.1%;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四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四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1128.4mm,比常年值偏少6.0%。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东和甘肃分别偏多13.8%和11.5%;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内蒙古、江西、黑龙江的偏少程度超过20%,北京、广西、河北、湖南、广东、天津偏少15%~10%。

山东省济宁市地表水资源量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山东省济宁市地表水资源量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本报告针对济宁市地表水资源量进行深度分析,并对地表水资源量主要指标即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等进行了总结分析。 借助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济宁市地表水资源量整体状况,从全面立体的角度了解济宁市地表水资源量现状,把握行业前景。 本报告借助权威多维度数据分析,客观反映当前济宁市地表水资源量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相信对了解济宁市地表水资源量现状具有极高的参考使用价值,亦对商业决策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济宁市地表水资源量分析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数据公正、客观。

目录 第一节济宁市地表水资源量现状 (1) 第二节济宁市水资源总量指标分析 (3) 一、济宁市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三、济宁市水资源总量占全省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 (3) 四、济宁市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济宁市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济宁市水资源总量同全省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济宁市地表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7) 一、济宁市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济宁市地表水资源量占全省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济宁市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济宁市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中国水资源公报2002

水利部二○○二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2年,新时期治水思路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完善,水利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历史性地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基本完工,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成功,标志着防洪减灾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饮水解困、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土保持取得新成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价改革等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水的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并取得成效,水资源统一调度、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水功能区划、生态环境补水以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等工作,将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2002年,我国南方和西北内陆河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北方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少。海河、辽河、黄河来水遭遇特枯。南四湖几近干涸,京杭运河济宁段断航50天,辽河干流断流158天。现将2002年的水资源量、蓄水动态、供用水量及江河湖库水质等情况公告如下: 一、水资源量 2002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6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2610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多3.2%。北方五个流域片(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内陆河)降水量比常年少4.8%(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26.0%),南方四个流域片(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降水量比常年多7.2%。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20%以上的有山东、天津、北京、河北、辽宁;比常年偏多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20%以上的有新疆、湖南、上海、江西。 2002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7243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87毫米,比常年多4.2%。北方五个流域片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27.5%(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72.4%),南方四个流域片则偏多10.8%。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50%以上的有天津、山东、河北、北京、辽宁、山西;比常年偏多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50%以上的是上海和湖南。2002年从国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278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及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6705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7693亿立方米。 2002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8697亿立方米,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不重复的只有1012亿立方米。将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中的不重复量相加,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255亿立方米,比常年多2.9%,其中北方五个流域片水资源总量4158亿立方米,比常年少22.4%,南方四个流域片24097亿立方米,比常年多9.0%。全国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5%,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29.8万立方米。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对全国3093座大中型水库统计,2002年水库年末蓄水总量1970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量增加41亿立方米。在九大流域片中,黄河片、海河片和松辽河片分别减少77亿、17亿和16亿立方米,长江片、淮河片和东南诸河片分别增加83亿、46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1)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 温州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受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既有资源性、工程性缺水,又有水质性缺水。如何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优化配置、节约保护、综合治理,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基本职责,定期编发水资源公报是水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配置、管理保护和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1)》在编制过程中,得到省水利厅、市水利局、各县(市、区)水利局及其他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一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概述 我市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818.0毫米,折合水量212.46亿立方米;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山区大,平原小,海岛最小;汛期降水量一般占全年的2/3左右。 2011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454.4毫米(折合水量为171.39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19.3%,较上年降水量偏少38.0%。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88.7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87.1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63亿立方米),产水系数为0.52,产水模数为75.3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1112立方米。 全市19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12.78亿立方米,较上年末减少0.92亿立方米。 全市总供水量为20.41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0.50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0.76亿立方米。 全市总用水量为20.41亿立方米,其中:生产用水13.25亿立方米,生活用水5.14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2.02亿立方米。 全市总耗水量12.55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为61.5%。总退水量5.29亿立方米。 全市水资源利用率为23.0%。 2011年全市入河退水量为2.91亿立方米,瓯江水系、飞云江水系水质总体较好,与去年基本持平;鳌江水系下游水质仍然较差;平原河网水质依然不容乐观,水质大多为劣Ⅴ类,温瑞塘河水质与去年相比略有好转;水源地水库水质总体良好。

山东省淄博市地表水资源量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山东省淄博市地表水资源量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本报告针对淄博市地表水资源量进行深度分析,并对地表水资源量主要指标即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等进行了总结分析。 借助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淄博市地表水资源量整体状况,从全面立体的角度了解淄博市地表水资源量现状,把握行业前景。 本报告借助权威多维度数据分析,客观反映当前淄博市地表水资源量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相信对了解淄博市地表水资源量现状具有极高的参考使用价值,亦对商业决策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淄博市地表水资源量分析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数据公正、客观。

目录 第一节淄博市地表水资源量现状 (1) 第二节淄博市水资源总量指标分析 (3) 一、淄博市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三、淄博市水资源总量占全省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 (3) 四、淄博市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淄博市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淄博市水资源总量同全省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淄博市地表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7) 一、淄博市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淄博市地表水资源量占全省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淄博市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淄博市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2011年《辽宁省水资源公报》

2011年《辽宁省水资源公报》 201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河川径流量、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多年平均值。与上年相比水库蓄水量有所减少,地下水位略有下降,水资源质量没有明显变化。 一、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2011年全省总降水量为868.69亿m3,平均降水深597.0mm,比多年平均值少12.0%,比上年少39.3%,时空分布差异较大。 年内分配 2011年,全省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月,7-8月降水量为339.5mm,占全年降水量的56.9%,比同期多年平均值少3.2%;1-6月降水量为185.2mm,占全年降水量的31.0%,比同期多年平均值少8.8%;9-12月降水量为72.3mm,占全年降水量的12.1%,比同期多年平均值少41.8%。 地区分布从流域分布看,全省各流域三级区降水量均比多年平均值少。其中,东辽河比多年平均值少28.4%;比多年平均值少20%以上的流域还有第二松花江丰满以上和浑河;比多年平均值少15%-20%的流域有辽河柳河口以上、西辽河和滦河山区;比多年平均值少10%-15%的流域是沿渤海西部诸河;比多年平均值少10%以下的流域有太子河及大辽河干流、辽河柳河口以下和沿黄渤海东部诸河。 从行政区分布看,除大连市的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略多外,其它各市的降水量均比多年平均值少。大连市降水量为732.7mm,比多年平均值多 4.6%。盘锦市和营口市的降水量为599.9mm和663.7mm,分别比多年平均值少2.2%和4.3%。辽阳市、鞍山市、沈阳市和朝阳市降水量分别为673.2mm、711.8mm、540.7mm和435.7mm,依次比多年平均值少7.2%、8.0%、9.7%和9.8%。本溪市、丹东市和锦州市降水量分别为769.4mm、898.3mm和485.9mm,比多年平均值少10.1%、12.8%和13.8%。阜新市和葫芦岛市降水量分别为396.2mm和494.4mm,分别比多年平均值少17.7%和17.8%。抚顺市和铁岭市降水量为607.5mm和500.5 mm ,比多年平均值分别少22.2%和24.5%。 (二)地表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是指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2011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260.52亿m3,折合径流深179.0mm,比多年平均值少13.9%,比上年少53.0%。全省流域三级分区,除辽河柳河口以下和太子河及大辽河干流比多年平均值多以外,其它各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均比多年平均值少。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偏少最多的流域是东辽河和滦河山区,分别比多年平均值少57.4%和57.0%;其次是辽河柳河口以上,比多年平均值少40.0%;第二松花江丰满以上和沿渤海西部诸河分别比多年平均值少37.0%和33.4%;西辽河比多年平均值少26.3%;浑河和沿黄渤海东部诸河比多年平均值少12.4%和5.6%。 按行政分区分析,全省有4个行政市的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多,有10个行政市的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少。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多的城市有盘锦市、辽阳市、大连市和营口市,分别比多年平均值多35.0%、24.9% 、11.7%和5.5%。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地表水资源量偏少最多的是铁岭市,比多年平均值少42.7%;比多年平均值少30%-40%的城市有朝阳市、阜新市和葫芦岛市;比多年平均值少20%-30%的是抚顺市;比多年平均值少10%-20%的有3个城市:锦州市、丹东市和本溪市;比多年平均值少10%以下的是沈阳市和鞍山市。 出入境水量流入我省境内的河流主要有内蒙古、吉林的西辽河、东辽河、柳河、浑江、大凌河支流。2011年全省入境水量27.43亿m3,比多年平均值少27.17亿m3。其中,浑江口以上入境水量20.98亿m3,比多年平均值少13.85亿m3;辽河干流柳河口以上入境水量6.14亿m3,比多年平均值少11.80亿m3;沿渤海西部诸河入境水量0.31亿m3,比多年平

2010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2-04-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区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长江上游、鄱阳湖水系、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海南、四川两省遭遇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过程,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遇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水利部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团结奋战,成功抗御了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有效应对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了灾害损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明确提出要下决心加快推进水利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以及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为水利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如期完成专项规划内的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利发展成果惠及亿万人民群众。着力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

会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成效,水资源调度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获得国务院批复,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公布,水利事业快速发展。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10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95.4mm,折合降水总量为65849.6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多8.2%。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6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365.8mm,比常年值偏多11.5%;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4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1280.2mm,比常年值偏多6.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新疆、辽宁和吉林等3省(自治区)偏多程度大于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1个省(自治区),其中天津、北京和重庆分别偏少18.2%、12.6%和10.6%。 地表水资源量 2010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9797.6亿m3,折合年径流深314.7mm,比常年值偏多11.6%。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16.1%;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多10.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辽宁和吉林偏多程度大于80%,海南、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安徽和新疆偏多程度在30%~60%之间;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和内蒙古偏少程度在30%~60%之间。

2015温州水资源公报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WENZHOU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 2015 温州市水利局 二○一六年三月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 编辑委员会、编辑组成员名单 编辑委员会 主编:项国生 副主编:薛盛况、王林素 编委:周宏德、庄千艳、陈隆吉、施士杨 程功文、田小平 编辑组 组长:庄千艳 副组长:叶坤华、贾海勇 成员:林昌宁、林湘如、王丽君、陈才明、曾广恩、王晓卯、周林真、王建忠、 黄进齐、朱丹、张榜鑫、郑力、 施伟兵、柯华丽、徐志武、李修柱、 严飞鹏、刘峰、苏骏、龚裕院、 吴玲萍、庄建平、王振铎、陈建民、 郑方舟等

目录 前言 (1) 一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概述 (2) 二降水 (4) (一)降水总体情况 (4) (二)降水特点 (4) 三水资源 (7) (一)水资源总量 (7) (二)地表水资源 (7) (三)地下水资源 (7) (四)人均水资源量 (7) (五)水库蓄水量 (8) 四供水量与用水量 (10) (一)供水量 (10) (二)用水量 (10) (三)耗水量 (11) (四)退水量 (12) (五)用水指标 (13) (六)水资源利用率 (14) 五水质 (15)

(一)饮用水水源地 (15) (二)三大江水系 (16) (三)出省与独流入海河流 (16) (四)平原河网 (17) 六重要水事 (19) 名词解释 (21)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 温州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受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既有资源性、工程性缺水,又有水质性缺水。如何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优化配置、节约保护、综合治理,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基本职责,定期编发水资源公报是水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配置、管理保护和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相继出台了《温州市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快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和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已经建立,“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已覆盖到县(市、区)。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年)》在编制过程中,得到省水利厅、各县(市、区)水利局及其他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淮河片水资源公报(2004年度)

综述 淮河片包括淮河流域和山东半岛沿海诸河,总面积约33万km2。其中淮河流域面积约27万km2,地跨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五省40市;山东半岛面积约6万km2,全部在山东省境内,范围涉及10个市。在本公报水资源分析计算中,采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分区和面积,淮河流域分为淮河上游(王家坝以上)、淮河中游(王家坝至洪泽湖出口)、淮河下游(洪泽湖出口以下)、沂沭泗河四个水资源二级区;山东半岛单为一个水资源二级区(见淮河片水资源分区图)。 2004年淮河片平均降水深780mm,折合降水总量2574亿m3,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7%。其中,淮河流域平均降水深798mm,折合降水总量2146亿m3,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近1成;山东半岛2004年平均降水深702mm,折合降水总量428亿m3,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相比偏多3%,属平水年份。 2004年全片地表水资源量512亿m3,水资源总量756亿m3。其中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440亿m3,水资源总量653亿m3。 全片入海总水量261亿m3,入江水量64亿m3。 经对300座大中型水库(含洪泽湖等大型湖泊)统计,2004年末蓄水总量178亿m3,比上年末减少22亿m3。其中大型水库(含湖泊)54座,蓄水总量153亿m3,比上年末减少15亿m3。 2004年淮河片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556亿m3,其中当地地表水供水占60.1%,地下水占28.9%,跨流域调水(引江、引黄)占10.8%,污水回用等其他水源供水占0.2%。全片总用水量556亿m3,其中农田灌溉占62.5%,林牧渔畜占8.4%,工业用水17.6%,生活用水占9.3%,城镇公共用水占1.5%,生态环境用水占0.7%。全片用水消耗量359亿m3,占总用水量的64%。人均年用水量273m3,农田灌溉(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为258m3,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取用水量100m3。 据对188个城镇997个入河排污口实测,2004年淮河流域主要城镇入河废污水量44亿t,入河COD量108万t。对淮河流域11676km河长进行全年期(平均值)水质评价,水质较好的Ⅰ、Ⅱ类水河长占13.9%,水质尚可的Ⅲ类水河长占19.5%,水质劣于Ⅲ类的受污染河长占66.6%。对山东半岛1408km河长进行全年期(平均值)水质评价,无Ⅰ类水和Ⅲ类水,Ⅱ类水河长占12.6%,水质劣于Ⅲ类的受污染河长占87.4%,污染较为严重。 第1页

2011年亳州市水资源公报资料

综述 2011年底,亳州市户籍人口604.22万人,常住人口486.32万人。年生产总值62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0.9亿元,增长25%。其中:第一产业164.04亿元,比上年增长5.0%;第二产业248.4亿元,比上年增长23.9%;第三产业21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全年粮食总产量468.5万吨,比上年增加6.51万吨。 亳州市地处皖西北边陲,黄淮平原南端,位于东经115°53′~116°49′、北纬32°51′~35°05′。西部、北部与河南省接壤,西南部于阜阳市毗邻,东部与淮北市、蚌埠市相倚,东南部与淮南市为邻。辖谯城区和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国土面积8374平方公里。 亳州市分属淮河、涡河、洪泽湖三大水系。主要河流有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阜蒙新河、芡河、北淝河等。涡河为亳州市的重要水源,涡河的主要支流左岸自上而下有:惠济河、小洪河、亳宋河、武杨河、武家河、五道沟、青阳沟;右岸自上而下有:宋汤河、赵王河、油河、界洪河、涡楚河、北凤沟、阜蒙新河等。涡阳河自市境西北向东南流经涡阳县至蒙城县东南入怀远县,境内长173公里,流域面积4039平方公里:西淝河源于谯城区淝河镇,向东南流经涡阳县、利辛县,在利辛县展沟镇出境入凤台县界,境内长125公里,流域面积2267平方公里,茨淮新河自利辛县大李集镇入境,向东流经利辛县境南部,至蒙城县邹楼出境入怀远县,境内长66公里,流域面积1401平方公里。亳州市大型闸坝有亳县闸(大寺闸)、涡阳闸、蒙城闸、阚疃闸共4座,中型闸坝有包河闸、高阁闸、贾集闸、油河闸、洺河闸、铁佛寺闸、十河闸、百尺河闸、朱楼闸、武家河闸、五道沟闸、朱集闸、四星陈闸、芮集闸等共30余座。根据对亳州市区地质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2016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730.0mm,比多年平均偏多13.6%,比2015年增加10.5%。 地表水资源量2016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m3,折合年径流深330.3mm,比多年平均偏多17.1%,比2015年增加16.3%。2016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179.9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6083.6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124.6亿m3;全国入海水量20825.5亿m3。 地下水资源量2016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矿化度≤2g/L)8854.8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9.8%。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928.1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7252.4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重复计算量325.7亿m3。全国平原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2008.8亿m3。 水资源总量2016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2466.4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17.1%,比2015年增加16.1%。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m3,地下水资源量8854.8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92.5亿m3。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47.3%,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34.3万m3/km2。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016年,对全国639座大型水库和3410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3953.7亿m3,比年初蓄

水总量减少40.7亿m3。 湖泊蓄水动态2016年,对29个水面面积在100km2及以上的湖泊进行统计,湖泊年末蓄水总量1301.1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11.0亿m3。其中,青海湖、南四湖、洪泽湖分别增加14.5亿m3、8.0亿m3和7.6亿m3;鄱阳湖和太湖分别减少17.3亿m3和3.0亿m3。 地下水动态2016年,北方16个省级行政区对74万km2平原地下水开采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年末与年初相比,浅层地下水蓄变量67.0亿m3。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 供水量2016年,全国供水总量6040.2亿m3,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18.6%。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912.4亿m3,占供水总量的81.3%;地下水源供水量1057.0亿m3,占供水总量的17.5%;其他水源供水量70.8亿m3,占供水总量的1.2%。与2015年相比,地表水源供水量减少57.1亿m3,地下水源供水量减少12.2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增加6.3亿m3。 全国海水直接利用量887.1亿m3,主要作为火(核)电的冷却用水。海水直接利用量较多的为广东、浙江、福建、辽宁、山东和江苏,分别为317.0亿m3、189.6亿m3、127.1亿m3、71.7亿m3、59.6亿m3和52.2亿m3,其余沿海省份大都也有一定数量的海水直接利用量。 用水量2016年,全国用水总量6040.2亿m3。其中,生活用水821.6亿m3,占用水总量的13.6%;工业用水1308.0亿m3,占用水总量的21.6%;农业用水3768.0亿m3,占用水总量的62.4%;

山东省泰安市地表水资源量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山东省泰安市地表水资源量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本报告针对泰安市地表水资源量进行深度分析,并对地表水资源量主要指标即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等进行了总结分析。 借助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泰安市地表水资源量整体状况,从全面立体的角度了解泰安市地表水资源量现状,把握行业前景。 本报告借助权威多维度数据分析,客观反映当前泰安市地表水资源量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相信对了解泰安市地表水资源量现状具有极高的参考使用价值,亦对商业决策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泰安市地表水资源量分析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数据公正、客观。

目录 第一节泰安市地表水资源量现状 (1) 第二节泰安市水资源总量指标分析 (3) 一、泰安市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三、泰安市水资源总量占全省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 (3) 四、泰安市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泰安市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泰安市水资源总量同全省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泰安市地表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7) 一、泰安市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泰安市地表水资源量占全省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泰安市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泰安市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201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3年,我国干旱、洪涝及台风灾害频发、重发,黑龙江、嫩江、松花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其中黑龙江下游洪水超百年一遇。一些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有14个台风影响我国,9个在东南沿海登陆,双台风甚至三台风生成较多,风雨、潮洪交织影响。西南、西北等地发生冬春旱,江淮、江南及西南部分地区发生严重伏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汪洋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效应对,防汛抗旱取得重大胜利,洪涝灾害死亡人数较2000年以来均值减少5成,完成抗旱浇地3.7亿亩次,解决了2007万农村群众因旱临时饮水困难,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 2013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取得显著成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建立由政府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行政首长负责制,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个部门组建考核工作组。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控制指标分解到地级行政区域。重要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有序推进,基本实现省界缓冲区水质断面监测全覆盖。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开展,水利部联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开展节水产品普及推广和质量提升行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教育部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教育基地等节水载体建设。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管理、入河排污口监管不断强化,地下水治理与保护逐步加强。印发《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启动46个全国水生

山东省水资源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8版

山东省水资源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8版

序言 山东省水资源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从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人均水资源量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山东省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趋势变化。 山东省水资源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 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请注明出处。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山东省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山东省水资源基本情况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 山东省水资源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山东省水资源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机构和个人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山东省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山东省水资源总量指标分析 (3) 一、山东省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三、山东省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 (3) 四、山东省水资源总量(2015-2017)统计分析 (4) 五、山东省水资源总量(2016-2017)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水资源总量(2015-2017)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7)变动分析 (5) 八、山东省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山东省地表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7) 一、山东省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山东省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山东省地表水资源量(2015-2017)统计分析 (8) 五、山东省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7)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5-2017)统计分析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