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标题的作用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标题作用高分技巧及梯度训练3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标题作用高分技巧及梯度训练3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标题作用高分技巧及梯度训练3标题常见作用: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条理清晰;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③运用比喻或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或新颖别致,或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揭示(或暗示)……的主题;⑤交代写作对象(主要人物);⑥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⑦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⑧具有象征或双关意义;⑨点明写作目的;⑩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背景)。

⑪与开头结尾呼应,浑然一体;⑫化用诗句,使题目富有诗意。

1、喜鹊在枝头情节:我出差到北京一个偏僻的地方,一只黑白相间的喜鹊蹦跳着伴我前行。

我一时忘记了疲惫和寒冷。

又一只喜鹊落在三五步开外的柏油公路上,它动作轻灵且友善,很快我便明白了它的心思,是想带我去一个地方。

在那里,矗立着一棵柿子树。

那只花喜鹊不再理我,美美地啄食甜美的柿子。

护林老人说沿公路边的树,有人来打柿子的时候,会在枝头留下一部分,留给鸟儿们过冬。

我想起以前工作的地方,院角有一棵枇杷树。

果子日渐成熟,主人却从不急于采摘,而是悠然地坐在二楼的阳台上,静看鸟儿们争相分食。

⑭老人伸手摘下一颗柿子递给我:“尝一个。

不然你咋知道鸟儿们吃的是什么滋味儿!”⑮从柿子树上落下来的阳光,斑斑驳驳照在老人的脸上,他笑得那么爽朗。

在那张热情的笑脸里,我恍然感受到了鸟儿的心情。

说说你对标题“喜鹊在枝头”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情节:小时候,院里有棵挺拔的槐树,我和弟弟把槐花采摘下来,做成美食。

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槐树被雷电击倒。

不久,我们便搬家了。

弟弟参加工作后,不幸发生了事故,身上多处烫伤。

出院后,弟弟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

我决定陪弟弟回一趟故乡散散心。

没想到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

高一语文:散文——标题作用和含义

高一语文:散文——标题作用和含义

散文——标题作用和含义【知识梳理】(一)散文标题含义1.出题方式:散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2.典型例题:2010重庆谈谈你对标题“成熟的稻谷会弯腰”的理解。

3.答案示例:弯腰”就是暂时放下体面和尊贵,“成熟的稻谷会弯腰”是说一个成熟的心智,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改变,选择“暂时的放弃”,以弹性和韧性,求得一种更为深刻的生命睿智,从而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4.提醒补充:不要只想深层而对于表面的含义视而不见。

当然有时候,题干问的是有什么深刻含义或者标题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比如比喻)刚可考虑只答深层含义。

(二)标题的作用1.出题方式:文章以XX为题,有什么作用?2.方法思路:1、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

2、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3.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

4.如果标题新、深、简,则还应该考虑其吸引读者兴趣的作用。

5.以句子为标题的,常常就是主旨的表达或哲理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散文标题含义1.方法思路:分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大层面去考虑。

具体地:表层意义和主要内容或中心话题相关联。

深层意义往往是双关指代义比喻义。

2.答题范式:表层意义+深层含义(有时)标题的作用答题范式:点明基本作用(与基本时空信息(时间地点环境等),主要情节,中心事件,主要人物等相关联)+分析深层作用(与作者感情,作品主旨,象征意义等相联系)+结构作用(比如线索)+效果性作用(吸引力)【特色讲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

春天的梦苏叔阳黎明,窗外飘着雪花,静静地,静静地……啊,多像梦的使者。

蓦地,几行诗句涌上心头:闪亮的雪花,轻柔晶莹,每一片都是一个温馨的梦。

让树枝看见了新绿,让街道看见了浓阴。

哦,在这落雪的早晨,我忽地闻到了丁香的芬芳,听见了蜜蜂的歌唱……春天是可爱的吗?特别是在这里,短促得犹如蜉蝣的生命,只一闪,就是烈日炎炎的夏天。

散文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散文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散文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稿子一
嗨,亲爱的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散文标题那些有趣的事儿。

散文标题还得有独特性。

如果大家的标题都千篇一律,那多没意思呀!像《我的青春之旅》,这种标题可能就比较普通。

但要是换成《青春是一场不羁的风》,是不是一下子就感觉不一样啦?独特的标题能让你的散文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所以呀,朋友们,写散文的时候可一定要好好琢磨琢磨标题,让它成为你的得力!
稿子二
嘿,小伙伴们!咱们来唠唠散文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先来说说特点,散文标题常常充满诗意和美感。

比如说《雨巷》,哇,光是这两个字,就能让人脑海中浮现出一条悠长、幽静,飘着细雨的小巷,是不是很有画面感?这就是散文标题的魅力,用几个字就能营造出一种氛围。

还有哦,散文标题有时候会很含蓄。

它不会把所有的东西都直白地告诉你,而是给你留一点悬念,让你自己去探索。

就像《等一个人》,你是不是会好奇,到底在等谁?为什么要等?这种含蓄的标题会让你想要一探究竟。

再讲讲作用,它就像是一个导航仪,指引着读者走进你的文字世界。

一个吸引人的标题能让更多的人注意到你的散文,就像在茫茫书海中,它是那盏最亮的灯。

而且哦,标题还能奠定散文的风格。

比如《欢乐颂》,一看就知道是充满欢乐、积极向上的;而《寂寞沙洲冷》,则可能是带着一丝孤独和忧伤的。

散文标题可太重要啦,咱们可得好好琢磨,让它为我们的散文增光添彩!
好啦,今天就聊到这儿,下次咱们再接着说!。

初中语文散文小说标题作用高分技巧及梯度训练3(含答案)

初中语文散文小说标题作用高分技巧及梯度训练3(含答案)

初中语文散文小说标题作用高分技巧及梯度训练3标题常见作用:①起线索作用;②概括主要内容;③新颖别致,生动形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④揭示(暗示)主题;⑤奠定感情基调;⑥交代写作对象;⑦点明写作目的;⑧具有象征意义、双关。

1、心有暖梅开①婉霏和小芸有点不一样,甚至和别的孩子也不大一样。

十岁的娃儿,如初阳,如春雨活脱的,跳动的,可以毫无顾忌地释放着自己童稚的天性。

可是婉霏看起来婉约极了:一头过肩的黑发,齐刘海下是张如笋尖儿的小脸,精致娴静。

是的,她看起来就是一个安静的女孩,甚至安静得有点冷,那是我初见她的印象。

如果把别的孩子比作向日葵,那婉霏应当可以比作一枝寒梅了。

我觉得,这个年纪的女娃,就应当像她的伙伴小芸一样:明朗、童真,丝毫不掩饰自己的稚气,而婉霏,却像是隐于深山寒岭的梅,寒冷而不外显。

情节:婉霏看起来婉约极了,很安静,甚至安静得有点冷,可以比作一枝寒梅了→但婉霏乐意帮小芸写不会写的字,并提醒她加快速度→婉霏向小芸妈妈解释小芸回家迟的原因,同时安抚两个人的心→婉霏为了不让小芸被责怪,撒谎说自己也没写完习作。

⑦蓦地,一颗苍老的心被孩子的善意暖暖地濡湿。

⑧我不记得上一次自己的心弦被拨动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只是记得,我们大人们的内心正日渐寒凉。

名利场来名利场去,向外求了所欲,却没有向内求得心宁,满嘴荒唐言,换得金满箱,银满箱,却不知,人心这个屋子却是陋室空堂,蛛丝满雕梁。

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个日渐寒凉的日子里,我遇见了一位美丽的天使,觅得一枝生长于寒岭却并不寒冷的梅。

于是,心随之变得温暖与芬芳起来。

是那个孩子让我明白,周遭的环境愈是寒冷逼仄,心的花瓣愈是不能凋零——一如婉霏,这朵惊艳而温暖的梅。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本文标题有哪些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针一线皆关情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四大题型详解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四大题型详解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四大题型详解一、作用题(一)标题的作用1.常考提问方式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标题含义理解题能快捷、准确地考查出学生领悟作品内涵、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明确标题的表面义即字典义,然后弄清标题的语境义及延伸义,而语境义和延伸义一般与文章的主题有着直接的关系。

②标题的作用是什么?③为什么以此为标题?换成另一个标题好不好?④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2.标题常见的作用①点名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②表达作者主观感情和态度③揭示文章的主旨和哲理④成为文章的线索和构思思路⑤标题运用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作用,如象征、比喻、一语双关等,有的标题对文中的人物和主题有象征作用。

⑥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解题思路:①题目含义:表面义、深层义。

②题目与表现手法的关系:运用何种修辞③题目与与文章结构关系:是否起到贯穿全文线索作用。

④题目与内容的关系:是否明确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内容⑤题目与主旨情感的关系: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⑥题目与人物命运的关系:是否暗示或揭示了人物的命运。

①明确标题含义:表层义、深层义。

②分析文章结构:与开头结尾的照应、文章的线索③标题与文章中心关系:本身的点题作用、揭示文章的中心内容④分析效果:注意题目本身特点(比喻等修辞、特定句式等);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义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思考及兴趣。

3.标题的含义一般标题有两层含义。

①联系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义、常用义。

内容(词语的含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体会深层含义即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等,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质之类,常常是文章要揭示的中心。

答题步骤:第一步,理解标题的表层含义。

一般指的是其字典义或常用义。

第二步,体会标题的语境义(即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和象征义等)。

第三步,联系全文内容,结合文章主旨,探究标题与文章中心的关系。

第四步,提炼整合答案。

答题模式: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中心。

考点1:_分析散文标题的作用

考点1:_分析散文标题的作用

考点1 分析散文标题的作用
方法点拨
一般来说,散文标题的作用有以下类别:
1.点明(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写作对象、环境)
2.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3.交代文章的主要内容。

4.是文眼,点明(暗示)文章主旨,揭示主题。

(标题有象征义、比喻义双关义)
5.运用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设置悬念)
6.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7.富有诗意,为全文营造了美好的氛围。

可根据具体题目、文章内容,再结合上面的不同情况来判断标题的作用。

答题思路。

根据题目本身特色,结合散文标题的一般作用进行分析,尽量不要答出一个作用就作罢,答题时要综合考虑几个方面的作用。

典例结合课文,说说标题《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用。

解析:文章标题是一个问句,读者看到这个标题后心中不免也会跟着打上个问号,这就增加了文章的吸引力。

参考答案标题《我为什么而活着》用问句的方式,吸引读者从文中寻找答案,富有吸引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高中散文题目的作用

高中散文题目的作用

高考散文阅读题中经常出现“散文题目有什么好处”之类的表述题,我们该怎么作答呢接下来请欣赏给大家网络收集整理的。

一一、首段的作用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如2022年高考卷选文《门》的首段:“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或引出下文。

如徐志摩的散文名篇《藏根草》的首段:“好一座颇有古堡风度的万佛阁,被人遗忘在大殿的背后,断了香火,受了冷落。

”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如《峭壁上的树》的首段:“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的跳下悬崖是为了避免那场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返顾的投落这峭壁”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如《野菊花》的首段:“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它不仅总括全文,开篇点题,而且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和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

根据上述思路来解答2022年全国卷Ⅱ的第18题,答案也就迎刃而解。

既然《老家》表现了孙犁先生既思念家乡却又不想回乡的矛盾心情,并在开篇就引用诗句:“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

”那么,文章第一段详细描写了各式各样有关回家的梦境,其作用当然就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作者对故乡难以割断的感情”,“使文章更形象生动,更真实可信”,因为“这种思乡之情萦绕在意识的深处,自然会形成不断的梦境”。

二、末段的作用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如2022年北京卷《普希金之画》的末段:“我忽然想起俄罗斯作家协会主席尼古拉耶维奇说过的一句话:‘上帝给你一种才能,一定还会给你所有的才能。

’这是俄罗斯谚语,很耐人寻味。

我想,才能应包括人的灵性与悟性。

人对各种艺术是有通感的,从通感到‘通才’并不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

”这一段正是作者对全文的总结以及对题旨的点化。

散文文章标题的九个作用

散文文章标题的九个作用

散文文章标题的九个作用
1、明确文章内容:文章标题是文章内容的某一个图谱,它能够切入文章主题,扼要地说出文章要讨论、写作关注的焦点内容。

2、宣传文章:一篇有吸引力又有说服力的文章标题,能拉动读者阅读,从而宣传文章,给文章赋予时效性和热度。

3、塑造作者的形象:文章的标题能为作者在实践能力、专业知识和写作技巧上,树立一个公信力。

4、表达作者情怀:一篇文章标题中常常暗含着作者道义和情感,也成为作者表达心情、总结情况、探究问题的抒发方式。

5、激发读者思考:文章标题中常常暗含着文章的关键词和要点,使读者结合文章的实质来揣摩,能够有效激发读者的思考。

6、突出主题单元:通过“奇才(rooki)、………………………………,起到把文章的主要主题单元提炼出来的作用,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井然有序,更易于让读者把握其大概。

7、丰富文章色彩:一篇文章标题中,常常运用一些古诗词、比喻等文字,使文
章显得色彩缤纷,更加有文化底蕴。

8、方便检索:标题被归类收录后,往往能便于读者检索文章,也使得文章能够更加深入地传播开来。

9、拓展文学园地:一篇文章标题有时会赋予文章某种文学色彩,使文章拓展一个抽象的文学园地,让读者在思维的文学旅行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天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作用1、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2、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3、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4、成为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二、如何分析散文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题目在所有的文章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散文作品自然也不例外。

甚至,因为散文篇幅短小,内容精炼,语言典雅,韵味无穷,其标题内涵一般比较丰富,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无论是品读散文还是写作散文,都需要特别关注标题的作用。

那么,散文标题在文章中有何作用,以及如何把握散文标题解答试题呢?1、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任林举《岳桦》(全国卷2)、楚岩《老屋》(天津卷)、和谷《司马祠》(北京卷)、《画家黄永厚》(江苏卷)等,这些作品,直接点出了作者所写作的对象。

阅读中我们特别关注其对象的特点,探究作者为何写这一对象。

雷抒雁《彩色的荒漠》(全国卷1)、杨振声《书房的窗子》(湖北卷)则在对象前添加了修饰或者限制性词语,组成偏正结构的标题。

阅读中,我们更要注意通过对象前面的修饰语,结合文章内容仔细揣摩其内在的含义,明确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林斤澜《春声和春深》(上海卷)这类的标题则属于关系命题,阅读时我们应该从二者关系的角度加以分析、推敲和理解。

从而真正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亲,明白了吗?③云南的云给人的印象大不相同,它的特点是素朴,影响到人的性情,也应当是挚厚而单纯。

……④近两个月来本市连续的警报,城中二十万市民,无一不早早的就跑到郊外去,向天空把一个颈脖昂酸,无一人不看到过几片天空飘动的浮云,仰望结果,不过增加了许多人对于财富得失的忧心罢了。

就在这么一个社会这么一种精神状态下,卢先生却来昆明展览他在云南的摄影,告给我们云南法币以外还有些什么值得注意。

……应当还有一点更深的意义。

……出路打算也都是只顾眼前。

大家眼前固然都有了出路,这个国家的明天,是不是还有希望可言?我们如真能够像卢先生那么静观默会天空的云彩,云物的美丽景象,也许会慢慢的陶冶我们、启发我们,改造我们,使我们习惯于向远景凝眸,不敢堕落,不甘心堕落,我以为这才像是一个艺术家最后的目的。

正因为这个民族是在求发展、求生存,战争已经三年,战争虽败北,虽死亡万千人民,牺牲无数财富,可并不气馁,相信坚持抗战必然翻身。

就为的是这战争背后还有个壮严伟大的理想,使我们对于忧患之来,在任何情形下都能忍受。

我们其所以能忍受,不特是我们要发展,要生存,还要为后来者设想,……分途并进,异途同归,抗战到底!【试题】请简析文中云南的“云”的主要特点及象征意义。

【参考答案】云南的“云”的主要特点素朴、单纯。

云南的“云”的象征意义:始终坚守一个庄严伟大的理想——把个人的发展统一到国家民族发展的同一目标上:抗战必胜(抗战到底)。

【解析】第一问不难,据第3段第一句话即可得出;第二问象征意义要根据全文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概括。

重点在第四段,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我们在把握文章的写作对象及对象的特征,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的基础上,对相关信息加以整合。

2、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张炜《木车的激情》(浙江卷)、周劼人《寂静钱锺书》、张炜《耕作的诗人》(广东卷),这些标题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表达感情的词语,如“激情”“寂寞”,这是是作者对对象的主体特征内在感情的一种概括,我们要结合文章内容准确理解其含义;而如“耕作”这样的动词,也让我们自然联想到劳动的踏实、辛苦和苦苦追寻的感情,阅读时对“耕作”的含义和作者的感情自然也应该全面把握。

例2《耕作的诗人》(节选):①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了一幅耕作图。

它长久地吸引了我,让我想象那个杰出的老人,想象他与土地须叟不可分离的关系。

也许这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

③……他做他们所做的一切,身心与土地紧密结合。

这对于他,并非完全是刻意如此,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他只能如此。

他就是这样的一个生命。

他在它们中间。

他可以融化在它们之中,融化在泥土之中。

⑤托尔斯泰……是一个贵族,后来却越来越离不开土地。

于是,他的情感就更为朴实和扎实,精神与身体一样健康。

这就启示我们:仅仅是为了保持这种健康,一个写作者也必须投身于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这是不可偏废的重要工作。

而当时另一些写作者所犯的一个致命错误,就是将这种日常的劳作与写作绝然分开。

偶有一点劳作,也像贵族对待乡下的粗粮一样,带出一份好奇和喜悦。

今天,也恰是这种可恶的姿态阻止我们走向深刻,走向更深广和更辉煌的艺术世界。

我们只能在一些纤弱和虚假的制作中越滑越远,最后不可救药。

⑥一个人只有被淳朴的劳动完全遮盖,完全溶解的时候;只有在劳作的间隙,在喘息的时刻,仰望外部世界,那极大的陌生和惊讶阵阵袭来的时刻,才有可能捕捉到什么,才有深深的感悟,才有非凡的发现。

这种状态能够支持和滋养他饱满的诗情,给予他真正的创造力和判断力。

舍此,便没有任何大激动,人的激动。

【试题】从全文看,作者把托尔斯泰描绘成“耕作的诗人”的意图是什么?【参考答案】①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的耕作图长久地吸引了作者,他认为托尔斯泰与土地须叟不可分离的关系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

②揭示文学创作与体验生活的关系,批判当下纤弱、虚假、远离生活的创作风气。

③耕作能给予我们真正的创造力和判断力。

④高度礼赞了托尔斯泰生命不止、追求不息的创造精神。

对他的写作态度和方式表示赞美。

【解析】本文始终围绕“耕作”二字描写托尔斯泰的,这两个字既表现了托尔斯泰的精神,也体现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高度评价,应结合原文内容,从这两个方面作答。

3、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周国平《记住回家的路》(山东卷)、张笑天《上善若水》(江苏卷)等,是以句子为标题的,常常就是主旨的表达或哲理的启示。

理解前者,需联系定语“回家”,读出它的表层和深层含义,能更好地把握其哲理;理解后者,需进一步弄清此“水”的宽泛意义和具体环境,则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认识。

例3《上善若水》(片段):⑤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

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

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

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⑨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

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

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

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

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试题】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参考答案】①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②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③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解析】多层含义的探究,需要把握住作者写了哪几个侧面,文章重点的第⑤⑨段中透露出了相关的信息,结合着作者的写作目的,我们可以从都江堰本身、建造者以及历史上为都江堰尽力的人身上概括出相应的层义来。

4、成为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从构思看,写景状物的散文如果以写作对象为标题,这个写作对象常常就成为了文章的线索,并能够设定全文的结构思路,如课文《荷塘月色》,作者在月下绕着荷塘而行,围绕着荷塘和月色展开描写,其主体内容就是先写月光下的荷塘,再写荷塘上的月色,以及荷塘的四周,使文章线索明确,结构清晰。

而09高考题中任林举《岳桦》(全国卷2)、楚岩《老屋》(天津卷)、杨振声《书房的窗子》(湖北卷),不仅点出文章写作的对象,而且标题同样具有文章线索的作用,在结构思路上也有着重要作用。

例4、《书房的窗子》(片段)①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

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

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的坐于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

一句话,它打通与你天然的界限。

②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

我独喜欢北窗。

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

……③……特别是新雪的早晨,你一醒来全不知道昨宵降了一夜的雪,只看从纸窗透进满室的虚白,便与平时不同,……然后再从容揭开窗帘一看,满目皓洁,庭前的枝枝都压垂到地角上了,……⑥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

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

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

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

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

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青翠的石斑。

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

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

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

【试题】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①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

②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

【解析】要了解某一对象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可以先看标题、开头和结尾,再看文章每段的大意。

本文以“书房的窗子”为题,自然紧扣窗子展开,而窗口,既是作者视力所及的范围,又是自己所思所感的起点,文章描述和思索的主要内容都与“窗子”有关。

因此,“窗子”(文中是“北窗”)就是“线索”。

同时,结构上,作者紧扣此线索,有条有理地展开了写作的内容,条理清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