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 体液蛋白质检测 知识点

合集下载

体液蛋白质检验方法介绍

体液蛋白质检验方法介绍

体液蛋白质检验方法介绍一、背景介绍体液蛋白质检验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用于评估机体健康和诊断疾病。

蛋白质是生命体中最重要的有机物之一,对维持机体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体液蛋白质检验,可以了解体内蛋白质的含量和特性,判断机体的代谢状态和发生疾病的可能性。

二、体液蛋白质检验的常用方法1. 琼脂凝胶电泳法琼脂凝胶电泳法是一种常用的体液蛋白质分析方法,通过使用特定的电荷和孔隙大小,蛋白质可以在电场作用下分离成不同的带状条带。

这些条带可以用染色剂或特定的抗体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

琼脂凝胶电泳法可以用于分析血清、尿液和其他体液中的蛋白质,可以对蛋白质的组成和浓度进行评估。

2.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高效的蛋白质分析方法,通过液相色谱柱将混合的蛋白质样品分离。

这种方法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可以用于测定体液中特定蛋白质的含量和活性。

HPLC可以用于分析血清、尿液和其他体液中的蛋白质,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

3. 免疫测定法免疫测定法是一种常用的体液蛋白质检验方法,通过免疫反应来确定体液中特定蛋白质的含量。

常用的免疫测定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测定和免疫印迹等。

这些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和标记物(如酶、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物质)来检测目标蛋白质。

免疫测定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可以用于快速、准确地定量和定性检测体液中的蛋白质。

三、体液蛋白质检验的应用体液蛋白质检验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疾病监测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诊断疾病体液蛋白质检验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各种疾病,如肾脏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

通过检测体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和组成,可以判断机体的代谢状态、炎症程度和疾病的类型。

2. 监测疾病进展体液蛋白质检验也可以用于监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通过定期检测体液中特定蛋白质的含量和活性,可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

体液蛋白质检验

体液蛋白质检验


1)血液中的白蛋白
由于白蛋白在血浆中浓度高而且分子量小,其主 要生理功能是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血液中80% 的渗透压是由白蛋白承担的)/缓冲酸碱。 另外,白蛋白能结合诸如胆红素之类的疏水分子。 在体内担负转运各种离子、酶类、脂溶性物质、 激素和药物的功能。在机体营养作用中也起重要 作用(内源性氨基酸)。
血凝室:纤维蛋白原,AT-Ⅲ(α2-球蛋白),各种凝血因
子除第Ⅳ因子(Ca2+)均为蛋白质,FDP,D-D是纤维蛋白 降解产物。
检验学部属于蛋白质的实验项目
免疫室
免疫球蛋白IgM, IgG, IgA, C反应蛋白,前S1蛋白、类风湿因子 肝炎抗原抗体类:HAV-IgM,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⒋ 恶性肿瘤患者CRP大都升高。如CRP与AFP的联 合检测,可用于肝癌与肝脏良性疾病的鉴别诊断。CRP测定 用于肿瘤的治疗和预后有积极意义。手术前CRP上升,手术 后则下降,且其反应不受放疗、化疗和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 有助于临床估价肿瘤的进程。
⒌ CRP用于评估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当CRP高 于250㎎╱L时,则可提示为广泛坏死性胰腺炎。
★第一个被认定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由肝细胞合成, 可结合多种细菌、真菌及原虫
体对内的多糖。 ★能激活补体,引发调理作用,增强 细胞的吞噬功能,对血小板凝聚和血块收缩 有抑制作用。
γ-球蛋白(各种免疫球蛋白主要位置及C-反应蛋白):电泳分布在慢γ
区带,有时可以延伸到β区带 •【参考范围】<8.0mg/L
• • • • • •
检验学部属于蛋白质的实验项目
生化室: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载脂蛋白A1,载脂蛋
白B,前白蛋白,脂蛋白(a),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 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血清蛋白电泳(白蛋白,α1、α2 、 β 、γ球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肌钙 蛋白-T,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酶类。

【医学PPT课件大全】 体液蛋白质检验

【医学PPT课件大全】 体液蛋白质检验
90%左右,主要是对抗由多形核白细胞吞噬作用时释 放的溶酶体蛋白水解酶,其作用具明显pH依赖性,中 性/弱碱性环境中活力大,pH4.5时活性基本丧失,属 APR。
2020/10/15
遗传分型: 分离鉴定33种等位基因,最多见PiMM型,另有PiZZ、 PiSS、PiSZ、PiMZ、PiMS等。
临床意义: 低血浆AAT见于胎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M型AAT缺陷时,蛋白水解酶的过度作用损伤组织 弹性纤维,可导致肺气肿,肝硬化等。
2020/10/15
(六) 结合珠蛋白 (haptoglotin Hp) 理化性质:电泳中属α2区带球蛋白,分子为α2β2 两对肽链四聚体。 遗传分型:α链有α1和α2两型,α1又有α1F和α1S 两种遗传分型,由α1F、α1S、α2三种等位基因编码 形成αβ聚合体使个体存在多种遗传表现型,又决 定了不同遗传表现型个体血浆中Hp性质上差异。
2020/10/15
(四)α1-酸性糖蛋白 (α1-acid glycoprtein AAG) 理化性质:MW近4万,含糖45% ,PI 2.7~3.5。 来源:肝及某些肿瘤组织;脓毒症时粒/单核细胞。 功能:APR,急性炎症时显著升高,与免疫防御有关。 临床意义:作为急性时相反应指标,炎症、风湿病、 恶性肿瘤心肌梗死等上升;营养不良,严重肝损害等 下降。
2020/10/15
(五) 甲胎蛋白(α1-fetoprotein AFP) 来源:胎儿肝 理化性质:MW6.9万,胎儿期占血浆蛋白总量1/3,出生时为
<5mg/L,周岁接近成人水平(低于10μg/L)。 临床意义: 1. 产妇羊水或母体血浆AFP用于胎儿产前监测:高于正常提
示可能有开放性神经管缺陷、无脑儿、脐膨出、先天性 食管闭锁等。 2. 成人AFP用于肝癌,生殖细胞癌等监测(返祖现象), 是原发性肝癌最灵敏特异的肿瘤标志物。

第三章-体液蛋白质的检测PPT课件

第三章-体液蛋白质的检测PPT课件

抑免制疫剂应答
修胎饰儿凝剂期血蛋因白子
补体成分
胆固醇
免疫球蛋白
逆结转合运血
免疫球蛋白
红蛋蛋白免白酶疫抑球制蛋剂白
铁氧炎化症酶介质
6 运铁到
细运胞胆内固醇
7
到补组体织成分 20
血浆蛋白质的功能分类
分类 载体蛋白 免疫防御系统蛋白
血浆蛋白质 前白蛋白、白蛋白、脂蛋白、铜蓝蛋白、运铁蛋 白、结合球蛋白、 血红素结合蛋白、甲状腺素结 合球蛋白等
.
28
3.临床意义
②作为肝功能不全的指标。 ③负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P)。 急性炎症、恶性肿瘤、创伤等任何急需 合成蛋白质的情况下,血清PA均迅速下 降
.
29
急性时相反应
急性时相反应(APR):
对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反应,血浆蛋白质 如α1-抗胰蛋白酶、α1-酸性糖蛋白、结合珠蛋白、铜 蓝蛋白、C4、C3、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等浓度显著 升高或升高,而血浆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浓度
.
9
N
红细胞 L
血细胞
白细胞
E B
全血
血 (40~50%) 血小板 M

血浆
水(91~92%)
(50~60%) 低分子物质
血清 血浆
蛋白质
清蛋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
10
第八章 蛋白质测定
第一节 血浆蛋白质 (Plasma protein)
一﹑血浆蛋白质的组成、功能及分类
(一)血浆蛋白质的来源
二、个别血浆蛋白质
12 8
6
7
功能
营养.运载 营养.运载. 维蛋持白胶酶压等 抑免制疫剂应答 修胎饰儿剂期蛋白 胆固醇 逆结转合运血 红蛋蛋白白酶抑制剂 铁氧化酶 运铁到 细运胞胆内固醇 到补组体织成分19

体液蛋白质检验

体液蛋白质检验
严重感染、胶原病★。
3、转铁蛋白(transferrin , TRF 或 Tf)
单链糖蛋白由肝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合成,分子量 76500,位于β-球蛋白区带,负责运载消化管吸收 的及 红细胞降解释放的铁,以转铁-Fe3+复合物的 形式进入骨髓,用于合成血红蛋白。半衰期7天。 血浆中TRF的浓度受铁供应的调节,在缺铁状态时, 血浆TRF浓度上升,经铁有效治疗后恢复到正常水 平
3、转铁蛋白(transferrin , TRF 或 Tf)
【参考范围】2.5-4.3g/L 【临床意义】①属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②并用 于贫血的诊断,缺铁性低色素贫血血浆转铁蛋 白含量增高,但铁的饱和度很低;红细胞对铁 利用障碍引起贫血时,血浆转铁蛋白正常或 降低,但铁的饱和度增加。
4、β2-微球蛋白( β2-microgluobin ,BMG 或β2-m)
电泳法分类
白蛋白(40-60%)
α1-球蛋白(α1-抗胰蛋白酶、血清 类粘蛋白、α1-酸性糖蛋白、甲胎 蛋白)
α2-球蛋白(α-脂蛋白、触珠蛋白、 铜蓝蛋白、α2-巨球蛋白)
β-球蛋白(转铁蛋白、血红素结合 蛋白、 β微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β脂蛋白、补体)
γ-球蛋白(各种免疫球蛋白主要位 置及C-反应蛋白)
5、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
★第一个被认定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由肝细胞合成, 可结合多种细菌、真菌及原虫 体对内的多糖。 ★能激活补体,引发调理作用,增强 细胞的吞噬功能,对血小板凝聚和血块收缩 有抑制作用。
由淋巴细胞合成,存在于所有有核细胞的表 面,特别是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可自由通 过肾小球滤过膜,但在肾小管几乎全部重吸 收,被重吸收的β2-微球蛋白在肾小管细胞 完全降解。

兽医临床生化检验 第二章 蛋白质测定

兽医临床生化检验 第二章  蛋白质测定
39
二、血清白蛋白(ALB)测定的临床意义
真性升高:未见。 白蛋白↑ 假性升高:机体明显失水,休克。总蛋白含量
相对升高,A/G几乎不变。
白蛋白↓
①摄入不足:长期低蛋白质饮食或慢性胃肠道疾病所 引起的消化吸收不良,使体内缺乏合成蛋白质的原 料。
②合成障碍:当肝功能严重受损时,蛋白质合成减少, 见于各种慢性肝病。
8
2、电泳测定:
电泳
组成图谱
半定量
3、定量化学测定TPr,Alb 染料结合法,UV法,折光法等
定量
9
第一节 血清总蛋白(TP)测定
假设: 1、 纯多肽链,含氮量平均为16% 2、各种蛋白质与化学试剂反应性一致,仅为相对定量
10
测定依据:蛋白质测定一般利用蛋白质以下的结构或性质
1、元素组成测定:含N稳定; 2、重复的肽链结构:具有多个肽键; 3、酪氨酸和色氨酸与Folin-酚试剂反应显色 4、 酪氨酸和色氨酸UV 吸收; 5、与色素结合的能力:与染料以离子键或共价键连接; 6、沉淀后借浊度测定:光度计测定; 7、光折射测定:折射仪测定。
缺点:灵敏度较差,对蛋白质含量低的体液标本不适 合。
应用:常规推荐方法。手工或上机使用。
18
三、酚试剂法(理解) 原理:
蛋白质分子中的酪氨酸残基和色氨酸残基能够和酚试剂 中的磷钨酸-磷钼酸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
Lowry改良法:在酚试剂中加入Cu2+(75%呈色),提高了 呈色的灵敏度,为双缩脲法的100倍左右。
评价及应用:
优点:简便不需特殊仪器。 缺点:浊度形成的干扰因素多(加试剂方法,反应温度,蛋 白絮状沉淀等)
21
五、染料结合法(理解)
原理:
在酸性环境下,带正电的蛋白质(-NH3+)与染料的阴离子 产生颜色反应,使染料的吸收峰改变,可既而用分光光度法 比色测定。

《体液蛋白质检验》课件

《体液蛋白质检验》课件
维持代谢平衡。
调节生理功能
调节蛋白可以调节机体的生理 功能,如激素、生长因子等, 影响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免疫作用
免疫蛋白能够抵御外来病原微 生物的侵害,维持机体免疫平
衡。
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
氨基酸组成
蛋白质由20种不同的氨基酸组 成,通过肽键连接形成多肽链

二级结构
多肽链通过特定的折叠方式形 成二级结构,如α-螺旋、β-折 叠等。
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
通过分析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揭 示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
蛋白质序列分析和结构预测
蛋白质一级结构分析
对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和特性 。
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
利用算法和统计模型预测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有助于理解蛋白质的 功能和稳定性。
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
蛋白质提取过程中需要注意避 免蛋白质的降解和交叉污染, 以保证蛋白质的完整性。
蛋白质的分离
蛋白质分离是利用不同蛋白质在物理、化学性质上的差异,将混合蛋白质分离开的 过程。
常用的蛋白质分离方法包括:凝胶电泳、色谱技术等。
蛋白质分离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离介质和条件,以保证蛋白质的纯度和回收率 。
蛋白质的纯化
监测病情
蛋白质检验可以监测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例如,慢性 肝炎患者可以通过蛋白质检验了解肝脏功能状况,评估治 疗效果。
指导治疗
蛋白质检验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例 如,对于肾病患者,蛋白质检验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 是否需要调整饮食或药物治疗方案。
蛋白质检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基本概念
紫外吸收法
利用蛋白质在紫外光下的吸收特 性进行定量,准确度高,但受干 扰因素较多。

体液蛋白质检验(生物化学检验课件)

体液蛋白质检验(生物化学检验课件)
种类:1000种 500种 200种 含量: 60-80g/L 来源:肝脏是蛋白质主要的加工厂
(一)血浆蛋白质的分类 1. 根据分离方法分类
盐析法:(pH7.0半饱和的硫酸铵溶液) 分为清蛋白和球蛋白(最简单)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6种

电泳法 (实用)
琼脂糖凝胶电泳:13种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30种
第七章
体液蛋白质检验
教学目标 OBJECTIVES
知识目标
✓ 简述血浆蛋白质的组成、功能及分类。 ✓ 认识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纤维蛋白原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 归纳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概念、种类和临床意义。
能力目标
✓ 描述血浆中主要蛋白质的来源、功能和临床意义。 ✓ 描述常见相关疾病蛋白质水平的典型变化特征。
(六) α2-巨球蛋白(α2-MG,AMG)
合成部位:肝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合成 理化性质:分子量最大的蛋白质,625-800KD 生理功能:是血浆中主要的蛋白酶抑制剂,能与蛋白水解酶 (如纤维蛋白溶酶、胃蛋白酶、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及组织蛋 白酶)结合而抑制这些酶的活性
临床意义 ①低蛋白血症(如肾病综合症)时升高,可能是一种代偿机制以 保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②妊娠及口服避孕药时升高 ③新生儿及儿童比成人高2-3倍,是保护作用,抗衡较高浓度的 蛋白酶
生理功能 ①急性时相反应主要蛋白:急性炎症时升高,与免疫防御功能 有关 ②可结合利多卡因和普萘洛尔(心得安),急性心肌梗死时 AAG作为急性时相反应升高,可干扰药物剂量的有效浓度
临床意义 ①作为急性时相反应指标:风湿病,恶性肿瘤,心肌梗死和组 织坏死时增高;一般增加3-4倍 ②随糖皮质激素而增加,包括内源性的Cushing综合征和外源 性强的松、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时;雌激素使其降低。 ③营养不良,肝严重损伤、肾病综合征、胃肠道疾病致蛋白严 重丢失等情况下AAG降低 ④AAG升高是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最可靠的诊断指标之一 参考范围:0.25-2.0g/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体液蛋白质检测
1、何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有哪些?
答:发生急性疾病时,血浆中许多蛋白质浓度会发生明显变化,有些蛋白质浓度升高,有些蛋白质浓度降低,随着病情好转,这些蛋白质有逐渐恢复正常。

这种现象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而这些浓度会发生改变的蛋白质则成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包括α1-AG,α1-AT,Hp,CER,C3,C4,Fib,CRP,PA,Alb,TRF等。

2、双缩脲法为什么不能用于测定二肽或氨基酸?
答:双缩脲法至少需要2个甲酰氨基才能与Cu2+络合,所以氨基酸和二肽无此反应。

3、MM(多发性骨髓瘤)时,血清蛋白质电泳图谱有何特征性表现?
答:出现典型的M蛋白峰,是由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浆细胞浸润引起的,M蛋白出现在γ区,称为“γ型”,出现在β区,称为“β型”,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一项重要诊断标准。

章节词汇:
1、血浆蛋白质:血浆蛋白是指血浆中的蛋白部分,血浆蛋白是多种蛋白质的总称。

2、前清蛋白(前白蛋白PA):前清蛋白是一种载体蛋白,由肝细胞合成,一种能与甲状腺素结合,称为甲状腺素结合蛋白,一种能运输维生素A,称为维生素A结合蛋白。

3、清蛋白(白蛋白Alb):由肝合成,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40%~60%,维持血浆渗透压,缓冲作用,运输作用,调节激素或药物活性。

4、铜蓝蛋白(CER):主要由肝脏合成,因含铜呈蓝色,具有氧化酶活性,是血液中Fe2+氧化成Fe3+。

5、转铁蛋白(TRF):血浆中主要含铁蛋白质,由肝及网状皮系统合成,主要运载由消化道吸收的铁和RBC降解释放的铁。

6、结合珠蛋白(Hp):又称触珠蛋白,是一种糖蛋白,由肝合成,电泳位于ɑ2区带,能与血红蛋白进行不可逆结合,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7、AAT(ɑ1-抗胰蛋白酶):又称ɑ1-AT,电泳时位于ɑ1区带,占90%左右,由肝细胞合成,能抑制多种酶活性。

8、AAG(ɑ1-酸性糖蛋白):又称ɑ1-AG,由肝细胞合成,是主要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急性炎症时上升。

9、CRP(C-反应蛋白):由肝合成,能结合肺炎双球菌细胞壁C-多糖的蛋白质,CRP能激活补体,促进粒细胞、巨噬细胞的运动和吞噬,具有调节作用是第一个被认定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10、CEA
11、AFP:甲胎蛋白,主要在胎儿中合成,妊娠13~15周血清AFP含量最高,以后逐渐下降,周岁时接近成人水平,被认为是原发性肝癌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

12、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13、血清总蛋白:是在机体发生炎症、感染、心肌梗死及肿瘤等情况下,血浆浓度发生显著变化的一类蛋白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