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对明诗的批评

合集下载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诗类》中包含的文学批评思想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诗类》中包含的文学批评思想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诗类》中包含的文学批评思想主张顾及全篇:既重考证,又重形象性;既反徵实,又反臆测(一)“考证”“徵实”“臆测”1、考证即考据,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之一。

根据事实的考核和例证的归纳,提供可信的材料,作出一定的结论,考据的方法主要是训诂、校勘和资料蒐辑整理。

清代乾隆、嘉庆两朝考据之学最盛,姚鼐《夏秦小砚书》:“天下学问之时,有义理、文章、考证三者之分,异趋而同为不可废”,后世成为考据学派或乾嘉学派。

2、徵实即求实。

谓具体实在地表达、表现。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实而难巧也。

”唐·王勃《上刘右相书》:“徵实则效存,徇名则功浅。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盖明自万历以后,儒者早年攻八比,晚年讲心学,即尽一生之能事,故徵实之学全荒也。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清之以小说见才学者》:“惟语必徵实,忌为空谈,博识之风,于是亦盛。

”3、臆测即主观地推测、猜测、凭想象揣测。

追其根源,当在《孟子》著名批评思想“以意逆志”,这一观念对中国批评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明代锺惺谭元春“妙悟”说即根柢其说,后形成竟陵派。

但由于其评多出于主观创解,不求依据,用于解经,则无关《经》义,弊端甚矣。

(二)、《总目·经部·诗类》中的体现中国的批评传统重视三个方面:考据、义理、辞章,也是作者批评著作编纂的基本思想。

考据求信,义理求善,辞章求美。

欧阳修认为;“事信言文,乃能表现于后世。

”(《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说》)鲁迅也说过:“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这才较为确凿。

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

(《鲁迅全集·'题未定’章七》)作者认为对作品的正确评价要顾及全篇。

不仅着眼于对“本事”的探究,亦强调“辞章”的形象性;同时,运用考证又力诘言言徵实,重视形象性又反对主观臆测。

《四库全书总目》:官学体系、特征及其缺失——以明代文学批评为例

《四库全书总目》:官学体系、特征及其缺失——以明代文学批评为例

《四库全书总目》:官学体系、特征及其缺失——以明代文学批评为例何宗美【摘要】《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是一部以书目形式为其外观而其实质却蕴含丰富内涵的思想宏著.其目录体系与观念体系、宏构性与建构性、实学与官学形成的矛盾统一于《总目》的整体之中,其中观念体系、建构性和官学对目录体系、宏构性、实学产生支配和牵制的作用.它的编纂者在担当古代思想、学术和文学等批评者与进行清中期以前中国思想史、学术史和文学史等梳理和总结时,虽然其通史和通学视野是得天独厚的,但根本的一点却要落到官学上.《总目》的明代文学批评通过主视野、次视野和比较视野,向一个极宏大的空间展开,从而显示其批评体系的宏构性,并体现了内在建构的官学体系特点,是编纂者在皇权授意下精心设置的反映官学意识的架构.【期刊名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9页(P1-9)【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官学体系;官学特征;学术缺失;明代文学批评【作者】何宗美【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7一、问题:基点与思路当把《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作为一部中国古代思想、学术和文学批评的巨著时,它向我们展现的不再是一部纯粹意义的古代书目集大成之作,而是一个以经、史、子、集为四大纲领涵盖四十四子系并包括万余种著作批评的体大虑精的观念体系。

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是一部以书目形式为其外观而其实质却蕴含丰富内涵的思想宏著。

反观长期以来对于《总目》的接受与研究,不难发现恰是《总目》著述形式所形成的外部特征,很大程度上遮蔽了我们对于它内部世界和本质世界的涉入和探寻。

虽然,绝不能说迄今为止文献视角的接受与研究是误入歧途,但面对传统著作形式而受制于传统学问带给我们的传统思维惯性,很大程度上必然对我们如何看待和研究《总目》造成一种自然而然的局限性,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可以说,自《总目》产生以来,很少有人真正意义上对这座18 世纪中期构建起来的宏大殿堂以一种思想和学术的目光遨游其间,玩赏其构造的恢宏、繁复和精美,领略其将数千年文化遗产与那时的朝代思想相统一的内在灵魂。

《四库全书总目》明代文章批评析论

《四库全书总目》明代文章批评析论

《四库全书总目》明代文章批评析论作者:姚江浩来源:《贵州文史丛刊》2020年第03期摘要:《四库全书总目》虽是一部目录学著作,但实则以提要形式阐发馆臣的学术思想和理论。

其中,对明人文章的批评又自有特殊之处。

明朝作为清之前朝,明人文章乃前朝思想之遗存。

馆臣对明人文章进行审视评价,既有学术考量,也存在政治用意。

通过对《四库全书总目》中明代文章批评话语的研究,揭示其批评理论体系的架构和意义。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明人别集文章批评学术思想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20)02-61-69定本《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中有明人别集提要二百三十八篇,存目提要八百五十四篇。

在千余篇明人别集提要中,四库馆臣对明代文学进行了“特色”批评,形成了《总目》明代文学批评史。

值得注意的是,四库馆臣对明代诗、文批评系双线并进,在诸多提要之中,以“文章”二字进行学术批评之语达百余次。

由此,《总目》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明代文章学批评理念。

那么,四库馆臣是如何建构明代文章学批评体系的?这在《总目》批评史上有怎样的地位?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如何?这些问题尚需解决。

具体来说,本文论述的重点包括三个方面:《总目》明代文章批评的学理范畴;《总目》对明代文章批评理论的建构;《总目》之明代文章批评对文学史的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对《总目》明代文学的研究一直有学者关注。

如1990年,邵毅平发表了《评〈四库全书总目〉的晚明文风观》,对《总目》明代文风分期,晚明文风特点,产生之原因、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1。

2005年,郑明璋发表《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论及明代文学时,指出四库馆臣将文品同人品进行密切联系,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但并未针对明代文章立论。

2010年,何宗美、劉敬发表《〈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明代文学思想辨析——以明代文学复古问题为例》一文,主要对《总目》中关于明代七子派文学和复古问题的评价特点进行了论析2。

《四库总目》明初闽诗人别集提要举正

《四库总目》明初闽诗人别集提要举正
学 批 评 的还 原研 究 ” ( 项 目号 : 1 3 X D S K Z 0 0 3 ) 的 阶段 性 成 果 。
① 张之 洞: 《 鞲轩语详注》 , 司马 朝 军 注 , 华 东 师 范大 学 出版 社 , 2 0 1 0年 , 第1 3 9页 。 ( 纪昀等 : 《 钦 定 四库 全 书 总 目》 , 中华 书局 , 1 9 9 7年 。 按 , 本 文 所 引《 总 目》 皆据 此 , 下 文 不再 注 明 。
《 四 库 总 目》 明 初 闽 诗 人 别 集 提 要 举 正
何 宗 关
内容提要 : 《 四库全书总 目》 明初 闽诗人别集提要如 蓝仁《 蓝 山集》 、 蓝智《 蓝涧集》 、 林鸿 《 鸣盛集》 、 王恭《 白云樵唱集》 和《 草泽狂歌》 数种 , 在版本 、 文献 、 史料 、 文学观 等方面 皆不无
问题 , 甚 至不 乏 “ 低级错误” 或“ 硬伤 ” 。此 类 情 况 迄今 为 止 因并 无 彻底 的梳 理 、 考 证 而 仍遗 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于被称为“ 学问之 门径” 的这部经典著作 中, 而不 免以讹传讹 。纠正纰缪 , 澄清事实 , 还 原真 知, 不仅为《 总目 》 进一步辨证工作所需要, 对明初 闽诗人及 其诗 文集 的研究亦不无裨益。
明人别集 提要 之订误 , 发现在 明人别集提要 中问题尤显突 出 , 且 罕为后人所辨证 。以明初 闽诗人别 集提要 五种 为例 , 几乎无一篇无纰漏 , 一些对于 以乾嘉学者之杰 出代 表著称于世 的四库馆 臣来说本 不该有 的“ 低级错误 ” 或“ 硬伤 ” 偶亦有 之。 由于《 总 目》 的权威性 , 它一直被 高频 引用 , 事实上未经切
仅是限于他 当时的眼界而 言 , 四库馆 臣受其影 响 , 便得 出了“ 其存佚 不可知 , 恐遂湮 没” 的结论 , 实则

读《四库全书总目》小札

读《四库全书总目》小札

读《四库全书总⽬》⼩札2019-07-19内容摘要:在《四库全书总⽬·集部·诗⽂评类》提要中,四库馆⾂指出了⽂学批评中的两种现象:“才者能知”与“知不及才”。

考察⽂学批评史,两种观点分庭抗礼;⽽考察⽂学史,论者善作有之,不善作者亦有之,并不能断其是⾮。

⽽在学科独⽴的今⽇,创作与学术已未必合流;今之学者,兼善创作固佳,不善创作亦未必不能有所成就。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学批评 “才者能知” “才知⽆涉”⼀.《四库全书总⽬》论“才知”关系在《四库全书总⽬·集部·诗⽂评类》提要中,四库馆⾂指出了⽂学批评中的两种现象:“才者能知”与“知不及才”。

不烦⼀⼀列举如次。

[1]1.其论“才者能知”者:①《⽯林诗话》(均指四库提要,下同):“然梦得诗⽂,实南北宋间之巨擘。

其所评论,往往深中U会,终⾮他家听声之见随⼈以为是⾮者⽐。

”②《蛩溪诗话》:“然彻本⼯诗,故能不失风⼈之旨,⾮务以语录为宗,使⽐兴之义都绝者也。

”③《诚斋诗话》:“万⾥本以诗名,故所论往往中理。

”④《后村诗话》:“盖克庄于诗为专门,⽽德秀于诗则未能深解,宜其⽅枘⽽圆凿也。

”⑤《修辞鉴衡》:“构在当时,实以⽂章名世,宜是编所录,具有鉴裁矣。

”⑥《颐⼭诗话》:“盘亦能诗,王⼠祯《池北偶谈》尝载其数篇,深许其⼯。

故其评论古⼈,多中U会。

盖深知其⽢苦,⽽后可定其是⾮,天下事类如是也。

”⑦《容斋四六丛谈》:“所论较王《四六话》、谢场端牧麈谈》[2]特为精核。

盖迈初习词科,晚更内制,于骈偶之⽂⽤⼒独深,故不同于剿说也。

”⑧《余冬诗话》:“夫以讲学之见论⽂,已不能得⽂外之致,⾄以讲学之见论诗,益去之千⾥矣,则何如不作诗⽂,更为务本也。

”(按,此条从反⾯⽴论。

)2.其论“知不及才”者:①《解颐新语》:“然P诗有名于当时,⽽此书乃多谬陋。

⼤抵皆袭旧⽂,了⽆精识,好⼤⾔⽽实皆肤词。

”②《蠖斋诗话》:“闰章诗深婉蕴藉,世推作⼿,⽽诗话乃多可议。

《四库全书总目》诗学批评与纪昀诗学

《四库全书总目》诗学批评与纪昀诗学

《四库全书总目》中的诗学批评与纪昀诗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诗学批评:
1、诗歌的结构:诗歌的结构是指诗歌的组织形式,包括诗歌的格律、句式、词汇、意象等。

2、诗歌的内容: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的主题、情节、意义等。

3、诗歌的风格:诗歌的风格是指诗歌的语言、表达方式、情感表达等。

4、诗歌的艺术性:诗歌的艺术性是指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诗歌的美学价值、艺术手法等。

二、纪昀诗学:
1、纪昀诗学的理论:纪昀诗学的理论是指纪昀先生对诗歌的理论思想,包括他的诗歌理论、诗歌创作理论、诗歌批评理论等。

2、纪昀诗学的实践:纪昀诗学的实践是指纪昀先生的诗歌实践,包括他的诗歌创作、诗歌批评、诗歌研究等。

《四库全书总目》纠谬——明别集提要五则

《四库全书总目》纠谬——明别集提要五则

该 书中的各种谬误却屡见 不鲜 , 此在明别集提要 中尤为 突出。陈谟 自谓校文 江西、 广 东, 《 海桑集》 提要误 为“ 聘 为 江浙考试官” , 其集诗 二卷 、 文八卷误为“ 诗 文各五 卷” ; 王冕 字元 章 , 《 竹斋 集》 提 要误 为“ 字仲章”, 王 冕曾孙婿之 子骆居安所辑误为“ 冕女孙之子骆居敬所辑”; 史谨《 独 醉亭集》 提 要将壬午为建文四年误 为“ 建文五年”, 而建文前
基金项 目: 国家科社基金重点项 目“ 《 四库 全书总 目提要》 的官学约束与 学术缺失研 究” ( 1 1 A Z W0 0 6 ) ; 重庆 市首批哲 学 社会科 学领 军人才支持计划、 西南大学人 文社科研 究重大项 目培 育项 目“ 《 四库全 书总 目》 的重新 整理及 其 文 学批评的还原研究” ( 1 3 X D S K Z 0 0 3 ) 作者简介 : 何 宗关( 1 9 6 3 一) , 男, 湖 南永兴人 , 教授 , 博士 生导师。研 究方 向: 明代 文学。
官 。事迹 具《 明史 ・ 儒 林传》 。
今订 : 《 海桑集》 卷三《 于太守颂并序》 , 卷五《 罗 观泰归南安序》 、 《 倪贰守之郁林序》 、 《 赠进士冯韶
点则恰恰是《 四库全书总 目》 的软肋所在 。胡玉缙、
余嘉 锡 、 崔富章 、 李 裕 民、 杨 武 泉 等人 的考 证 成果 已 经 打破 了《 总 目》 的神话 , 而 此数 人 所考 证 者 仍属 该 书谬 误 的少数 , 以明别集 提要来 说 , 几乎 可 以说 无一 篇无 纰漏 , 有 时竟 然 通 篇 皆谬 , 甚 至 一 些 较 低 级 的“ 硬伤 ” 时亦 在所 难免 。笔 者 近 日考 证 数 则 , 整理
( 2 ) 是 集有 谟 家传 , 称 卒年 九 十 六 。考 集

《四库全书总目》明人别集提要订误十八则

《四库全书总目》明人别集提要订误十八则

《四库全书总目》明人别集提要订误十八则作者简介何宗美,文学博士,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明清文学研究,出版《文人结社与明代文学的演进》《〈四库全书总目〉的官学约束与学术缺失》等专著。

余嘉锡先生《四库提要辨证》序曰:“《四库》所收,浩如烟海,自多未见之书。

而纂修诸公,绌于时日,往往读未终篇,拈得一义,便率尔操觚,因以立论,岂惟未尝穿穴全书,亦或不顾上下文理,纰漏之处,难可胜言。

”他所说的存在于《四库全书总目》中的“难以胜言”的“纰漏”,在明人别集提要中迄今为止还很少有人专作考辨,拙著《明代文学还原研究——以〈四库总目〉明人别集提要为中心》亦限于宏观研究的模式,因此逐篇的考辨仍付阙如。

笔者近日着力这一方面的工作,发现《总目》“纰漏”遗留之未考者在在皆是,兹整理若干则如下,以作《辨证》之补充,并就正于方家。

一、危素《说学斋稿》提要(一)据《千顷堂书目》,其文集本五十卷,明代已散佚不存。

按,清代《千顷堂书目》载“危素《说学斋集》五十卷,又《云林诗集》一卷”,则不能说“明代已散佚不存”。

又,明焦竑《国史经籍志》亦载“危素学士集五十卷”。

归有光跋《说学斋稿》只云“公集五十卷,尚未之获见”,未言时已散佚。

散佚之说,最早出自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曰“有文集五十卷,宋元史稿若干卷,皆失传”。

朱彝尊也说过“太朴《说学斋文》,传钞都非足本”。

看来,从归有光到钱谦益、朱彝尊,再到后来的四库馆臣,都没有见过危素文集的五十卷本。

但焦竑、黄虞稷又有确载。

那么,这多少有点蹊跷的五十卷本到底是否存在呢?以下两条材料足以解开这一谜底。

首先是与危素同时的宋濂所作的《故翰林侍讲学士中顺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危公新墓碑铭》,该文载曰:“有文集五十篇,奏议二卷,宋史稿五十卷,元史稿若干篇藏于家。

”原来,危素文集根本就不存在“五十卷”之说,而是“五十篇”,五十卷指的是他另一著述《宋史稿》。

其次是明中期廖道南《殿阁词林记》中的危素本传,载“所著有宋史稿、元史稿、文集五十篇、奏议三卷”,亦说是“文集五十篇”而非“五十卷”,与宋濂的说法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对明诗的批评
作者简介:罗畅,女,1990年9月出生,黑龙江省牡丹江人,海南师范大学,14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摘要:《四库全书总目》是清代,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目录学著作。

四库馆臣采取秉笔直言,他言以评,评中带评、评后有评三种方式,对明代的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采取公正、客观的评判观。

其明诗批评别具特色,亦足为一家之言。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明诗批评;直评;他评;评中评;评后评
《四库全书总目》持考辨精微、评价公允、态度宽容的诗学评价观,对明代的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和判断。

整理《四库全书总目》集部的总集类部分,去除不著撰人和伪名,总共有172部明代人所做的诗评集。

其中由四库馆臣秉笔直言的有172部。

借他人之语以评价有14部。

评中带评,评后有评有8部。

整理集部诗文评类部分,去除不著撰人和伪名,总共有36部明代人所做的诗评集。

其中由四库馆臣秉笔直言的有36部。

借他人之语以评价有2部。

评中带评,评后有评有2部。

一、秉笔直言、是非分明
四库馆臣诗学评价观,采取是非分明、率真坦诚、直言褒贬,坚持客观论述的公正态度。

(一)集部总集类直评
总集类部分,四库馆臣直评有172部。

其中有褒评4个,贬评58个,褒贬兼有29个,中立之评81个。

四库馆臣对集部总集类的明代诗集部分的直评如下:
四库馆臣褒评石存礼《海岱会集》十二卷,认为此诗集是他们八人在山林间居住时,自?m性情,不追求文坛名誉,不随风气为转移。

甚至提出不许将会内诗词向外传播的社约,赞扬他们相互推敲,使诗文斐然可诵的精神。

四库馆臣对偶桓《乾坤清气集》十四卷采取褒贬兼评,既肯定偶桓以“厉氏樊榭山房本、郁氏东啸轩本”①为参校,十分精善。

虽卷帙不多,却能极为一丝不苟地去取。

也批评了编次有小疏,传写有小误的问题。

但总体上,还是肯定作为元诗选本,偶桓此编是善本的价值。

四库馆臣评杜桓《柳黄同声集》三卷,四库馆臣采用中正之评的态度,叙述了杜桓字宗表,籍贯,以及采纳合集的诗。

当时黄?玫氖?集没有刊刻,所以记载的虞集诸人题跋,四库馆臣评价,比较而言,杜桓采集柳贯的诗集最详细。

(二)集部诗文评类直评
在集部的诗文评类部分,对明代人所做的诗评集,四库
馆臣采取秉笔直言方式进行直评有36部。

其中有4个褒评,18个贬评,10个兼有褒贬的评价,4个中立态度。

四库馆臣对集部诗文评类的明代诗集部分的直评如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褒贬兼评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一卷。

四库馆臣认为东阳主要是从法度音调的角度来评论诗句。

而且东阳极其批判剽窃和摹拟的弊端。

四库馆臣都是以赞扬的态度评价李东阳的论诗“深知甘苦之言”,认为东阳所编所论,都是符合古人的观点,所以被当时人奉以为宗。

然而,四库馆臣也指出李东阳的“赝古之病”。

总体来说,四库馆臣对李东阳论诗的褒贬兼有态度中,以褒为主。

二、借他人之语以评价
四库馆臣诗学评价观,还采取坚持客观论述,借他人之语以评价的公正态度。

(一)集部总集类他评
在集部的总集类部分,对明代人所做的诗评集,四库馆臣采取他评的方式的有14部。

其中有6个褒评,3个贬评,2个兼有褒贬的评价,3个中立态度。

偶桓《乾坤清气集》十四卷,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其“惟瞎牛《乾坤清气》一编,能别开生面。

惜余所抄阙七言近体绝句,未得全书,恒以为憾”②。

四库馆臣也赞同朱彝尊的褒评,认为偶桓参校颇为精善,虽卷帙不多,但去取极为不苟。

特别是元诗部分选本,此编犹为善本。

对钟惺、谭元春同编《诗归》五十一卷,顾炎武《日知录》曰:“近日盛行《诗归》一书,尤为妄诞”③。

顾炎武认为《诗归》是虚妄荒诞的,不考古据的肆意之说,对此进行贬评。

四库馆臣借顾炎武的评价,也表达了一致的贬评态度,认为此诗集纤诡幽涉、随意割裂,古诗字句多随意窜改,致使诗法尽亡。

(二)集部诗文评类他评
在集部的诗文评类部分,对明代人所做的诗评集,四库馆臣采取借他人之语以评价的方式进行他评有2部。

其中有2个贬评。

对谢榛《诗家直说》二卷,王士祯《论诗绝句》贬评其为“何因点窜澄江练,笑杀谈诗谢茂秦”④。

四库馆臣认为王士祯“固非轻诋”,甚至借用王士祯的这句评价,表达了自己对谢榛急於求名、书以自誉、持论多夸而无当的贬评。

四库馆臣对谢榛就句改句,不顾全诗的做法更是深恶痛绝。

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评价谢榛以作无米粥为言,其语似高实谬,实在是误人子弟。

三、评中带评、评后有评
四库馆臣诗学评价观,采取评中带评,评后有评的公正态度。

(一)集部总集类评中评
在集部的总集类部分,四库馆臣采取评中带评,评后有
评的明代诗集有8部。

其中有2个褒评,4个贬评,1个褒贬兼有之评,1个中立之评。

对于高??《唐诗品汇》九十卷、《拾遗》十卷,《明史?文苑传》给予其褒评,谓其“终明之世,馆阁以此书为宗”
⑤,可见其在当时的地位。

高??《唐诗品汇》对盛唐诗的重视和关于盛唐诗的论评,又影响到明代前后七子“摹拟盛唐”的文学主张和文学实践。

四库馆臣在肯定《明史?文苑传》褒评的同时,也曾表达“平心而论,唐音之流为肤廓者,此书实启其弊”⑥的贬评。

(二)集部诗文评类评中评
在集部的诗文集类部分,四库馆臣采取评中带评,评后有评的明代诗集有2部。

其中有1个褒贬兼有之评,1个中立之评。

对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评后有评中,姚希孟在《松?`集》中说:“李长沙诗以匀稳为主。

其为古乐府,?m州讥其类小学史断。

?其谈诗,颇津津。

”⑦。

结论
在整个中国古典诗歌批评史上,《四库全书总目》高标雅正,考辨精微,评价公允的明诗批评价值。

在批评方法上,《总目》从作者的生平到诗作,去考、辩、证、论,对明诗进行评价。

每字每句皆有凭有据,并非空穴来风,拾人牙慧。

它的细致严谨的态度,令人信服,意义深远。

(作者单位:
海南师范大学)
注解
①②纪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97,2638页
③④纪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97,2706、2770页
⑤⑥纪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97,2639页
⑦纪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97,2756页
参考文献:
[1] 纪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97
[2]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北京:中华书局,1980.
[3] 李裕民.《四库提要订误》.北京:中华书局,2005.
[4] 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5] 孙纪文.《<四库全书总目>在诗歌批评史上的价值》.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05期.
[6] 吴承学.《论<四库全书总目>在诗文评研究史上的贡献》.文学评论.1998年第0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