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原理及设计》课程建设
嵌入式教学实践案例范文(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逐渐向企业、行业、社会需求靠拢。
嵌入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旨在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本案例以某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系嵌入式技术专业为例,探讨嵌入式教学实践的具体实施过程。
二、案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3.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案例实施1. 教学内容(1)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嵌入式处理器、硬件电路设计、软件开发环境等。
(2)嵌入式系统开发:C语言编程、嵌入式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开发等。
(3)项目实践:基于ARM、AVR等嵌入式处理器的项目设计与开发。
2.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通过典型嵌入式系统案例,让学生了解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掌握相关技术。
(2)项目驱动教学:以实际项目为驱动,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
(3)团队协作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共同完成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实践教学:将课堂教学与实验室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具有代表性的嵌入式系统教材,如《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ARM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等。
(2)实验设备:配备ARM、AVR等嵌入式开发板,以及相关实验器材。
(3)在线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技术论坛等,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
四、案例实施过程1. 前期准备(1)组建教学团队:由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组成,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2)制定教学计划:根据课程设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3)实验室建设:购置实验设备,搭建实验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环境。
2. 教学实施(1)课堂教学:按照教学计划,开展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开发技术等方面的教学。
(2)项目实践:以实际项目为驱动,让学生分组进行项目设计与开发。
(3)团队协作:在项目实践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独立学院《嵌入式系统》实验及实践教学探索

2 《 嵌 入 式 系 统》 实 验及 实 践 课 程 建 设
我 院 是 独 立 学 院 .招 收 的学 生 主 要 来 自高考 的 第 三批 次 . 学 生 的主要特点 是兴趣 广泛 . 思维灵 活 . 但 基 础薄 弱 , 学 习 自觉 性 不 够 , 不 习惯 理 论 学 习 和思 考 。 如 何在 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的同时 . 提 高 学 生 的动 手 能 力 . 培 养 出 适 合 用 人 单 位 的技 术 型 人 才 .是 当前 面 临 的主 要 问题 , 为此 . 本 院作 了 以下 探 索
《 嵌入 式系统 》 是一 门实践 性很强 的课 程 , 如 果 只 是 注 重 于 理 论 知 识 的 灌输 . 缺乏实践性训 练 . 无 异 于 纸 上谈 兵 . 因此 . 只有 在 教 学 过 程 中充 分 融 人 实 验 和 实 践 教 学 .在 提 高 学 生 理 论 知 识 的 同时 .培 养 学 生 独 立 思 考、 实践动手 、 综 合 运 用 知 识 的能 力 才 是 嵌 入 式 教 学 的
0 引
言
课 教 师 和 实 验 技 术 人 员 所 面 临 的 一 个 难 题
( 2 ) 面 向应 用 , 实践 性 强
嵌 入 式 系 统 是 嵌 入 到 对 象 体 中 的 专 用 计 算 机 系 统, 其 应用 涉及 金融 、 航天 、 网络 、 电信 、 信息 家 电 、 医
疗、 工业 控制 、 军 事 等 各 个 领 域 。甚 至 于 有 些 学 者 断 言
王春 明 . 陈儒 敏
(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天 津 学 院信 息 工 程 系 , 天津 3 0 1 8 3 0 ) 摘 要 :《 嵌 入 式 系统 》 课 程 是 一 门侧 重 实践 和 应 用 的课 程 , 注 重 培 养 学 生 的 实 际动 手 能 力 。 分析 《 嵌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06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科 技 教 育DOI:10.16661/ki.1672-3791.2012-5042-9890半导体物理与器件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邹利兰 林聪*(广东海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广东湛江 524088)摘 要:《半导体物理与器件》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基础课,该文主要分析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课程常用考核方式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该门课程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建立研究性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考核体制,为学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和知识面,为《半导体物理与器件》课程提供一种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关键词:半导体器件 混合式教学 教学改革 电子科学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8(a)-0106-03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Semiconductor Physics andDevices CourseZOU Lilan LIN Cong*(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Province, 524088 China)Abstract: Semiconductor Physics and Devices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some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mmon assessment methods of Semiconductor Physics and Devices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course, combined with own teaching experie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o establish a research teaching model, reform the traditional assessment system,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learning, improv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knowledge, and provide a new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 for Semiconductor Physics and Devices .Key Words: Semiconductor device; Mixed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Electronic science基金项目:广东海洋大学2019年教改“《半导体器件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xjjgyb-2019-55); 2019年广东海洋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ARM 嵌入式系统》教学方法改革(项目编号:xjjgyb- 2019-63);广东海洋大学虚拟仪器技术核心课程培育建设”(项目编号:571119153)。
《嵌入式系统应用》课程标准

《嵌入式系统应用》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要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必修课,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本课程支撑学生熟悉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本理论和工作原理,基本掌握嵌入式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具有初步的嵌入式产品的维护、设计和开发能力,能够利用 Keil—MDK—ARM软件进行嵌入式微控制器的仿真和调试。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嵌入式系统相关知识;2.掌握嵌入式C语言的编程特点;3.了解STM32标准外设库编程的特点;4.掌握STM32微控制器GPIO、定时器、PWM输出、中断、串口、AD转换器、DMA控制器等外设的编程方法;5.掌握STM32微控制器驱动彩色LCD显示、WIFI模块以及与物联网云平台的连通方法。
6.通过以上学习初步掌握嵌入式应用系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二)能力目标1.能设计嵌入式应用系统控制程序;2.能进行嵌入式系统的程序调试;3.具有初步的嵌入式电子产品设计能力;4.具有较强的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规范的职业素质;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表达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跟踪新技术、创新设计能力;4.培养技术标准意识、操作规范意识、服务质量意识等。
四、课程设计本课程以培养目标为起点,选取“帆板角度测量与控制装置”作为整个课程的项目载体,将课程内容分解成10个能力模块,每一个模块对应一个具体的实训项目,每一个实训项目分解成若干个知识技能点,形成了以模块化实训项目为骨架、以技能知识点为内容的实践导向结构化课程内容体系。
在教学设计方面,以项目为驱动,突出实践性、知识性、职业性,体现“教、学、做合一”的设计理念。
实训项目导向的结构化课程内容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实践导向的结构化课程内容设计五、教学内容安排六、教学实施(一)教学团队本课程负责人由具备较高专业技术水平、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担任,并建立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每40人的标准班配备1名任课教师。
浅论仪器学科《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建设

研究生创新思维、先进技术方法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 养。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尤其突出了“ 系统设计” 概念 , 强调 “ 软硬件协 同设计”的方法 。在嵌入式系统课程学 习过程
中, 最突 出 的问题 是 同学不 能一 下 子完 成 角色 转化 。对 于 本 专 业本 科 毕业 的研 究 生而 言 , 虽 然 在本 科 阶段 上 过 “ 嵌 入式结构设计” 与“ 嵌入式操作系统” 课程 , 但不少 同学还
甚至 哪怕 是有 些 失败 的地 方也 没有 关 系 , 关 键是 通 过学 习 与实践 , 培养了系统设计 的综合能力 , 更重要的是 培养 自 己系统设 计 中创 新意 识 , 从 而为 后续 的研究 生科 研 工作 打 下 比较好 的基础 。 三、 课 程建 设 过程 1 . 整 理 了课 程 建 设 的 思 路 , 在 课 程建 设 过 程 中 , 注 重
和掌握 , 注重创新思维 、 先进技术方法和实践 能力等方面 的培养 。
二、 课程 建设 思 想
通过课程建设小组 的集体讨论 ,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强 调了以下二个建设思想 : 一是分 主题进行讨论 , 可以最大 程度地结合同学的科研实际工作 ; 二是采用分组方式进行 材建设 。 在研究生教育中, 应定期开展学术活动 , 如举办前 沿性学术讲座 、 学术讨论会 、 学术报告会等 , 以增进学术交 流、 活跃科研思想 , 使研究生充分 了解专业领域相关学科 的研究 热 点 、 难点、 重 点 以及最 新研 究 成果 和 进展 , 激励 学 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 促进学术创新 。 此外 , 改革考核 制度 , 注重综合能力 。对于研究生学业表现的量化评价不 应停留在仅靠课程考试 的低层次上 ,而应该 由课程学分、 科研成就和课堂表现等多方面组成, 而后者根据学生在讨 论课 、 实践课 和学术报告等 的表现评分 , 以减少应试 教育
《嵌入式系统》教学大纲(本科)

《嵌入式系统》教学大纲注:课程类别是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限选/任选。
(-)课程地位《嵌入式系统》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选修课程,在“计控管” 一体化课程体系中,属于控制类课程群的核心课程,是检测和优化管理的基础。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是目前自动化装置实现的首选技术,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组成;掌握典型的ARM嵌入式处理器的硬软件特点和开发方法。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具备嵌入式系统的初步设计能力和实践技能。
(二)课程目标1.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组成,在思政教育方面理解其在建设各领域所发挥的作用。
2.掌握典型的ARM嵌入式处理器的硬软件特点和开发方法。
3,掌握典型的ARM嵌入式开发技能,为工程中自动化仪表和系统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打下技术基础。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自学和综合性实验等途径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课堂教学主要讲述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典型产品的硬软件资源、开发工具、系统设计和开发方法。
并将实例融入理论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熟悉嵌入式系统技术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 充分引入互动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自学,针对某些较为容易理解或先期讲解较为充分的知识点,列出部分内容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环节,训练、形成良好的专业知识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综合性实验,学生在理解和熟悉硬软件资源和开发工具基础上,设计系统方案并实施,给出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及结论。
实现基本实践技能的训练,培养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团队协助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四、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ARM处理器概述掌握ARM处理器的架构了解STM32系列ARM处理器的特点与性能掌握ARM处理器系统的开发要点了解如何提高ARM处理器的开发技能第二章STM32应用基础了解STM32系列处理器选型指南掌握STM32处理器的内部结构、电源管理、时钟管理、存储结构与映射第三章STM32常用固件库的使用与编程了解STM32固件库概述掌握STM32外设固件库调用基础和各类固件库第四章GPIO端口的结构与编程应用掌握GPIO的硬件结构和功能、锁定与配置机制掌握I/O端口外设的映射、GPIO寄存器了解GPIO编程应用第五章STM32处理器的中断技术掌握STM32中断通道的管理、中断优先级的设置、外部中断/事件控制器了解STM32中断编程实例第六章STM32定时/计数器的编程应用掌握通用定时器TIMx的结构、RTC的功能与操作掌握系统时钟SysTick的功能与使用、看门狗定时器的功能与使用了解定时器的编程应用实例第七章串口通信技术与编程应用掌握USART的功能和内部结构、寄存器、收发格式、波特率的设置、硬件流控制、中断请求与模式配置了解USART编程应用实例第八章A/D转换器的接口与编程应用掌握ADC的主要特征与架构、通道选择与工作模式、校准与数据对齐、寄存器与中断了解ADC应用编程实例第九章STM32处理器综合应用实例掌握各应用原理了解各应用编程五、课程学时安排六、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表1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表考核类别考查注:试卷中,课程目标1总分C1。
嵌入式系统教学:嵌入式系统及应用PPT课件

仿真器
用于模拟嵌入式系统的运行环境,便 于开发者在真实硬件之前进行调试和 测试。
调试器
用于在嵌入式系统运行过程中进行实 时调试,帮助开发者定位和解决问题。
交叉编译器
将应用程序代码编译为目标硬件平台 上的可执行文件,实现跨平台开发。
03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
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嵌入式系统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通过嵌入式系 统可以实现家庭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提高生活便利性 和舒适度。
、医学影像设备等。
汽车电子
嵌入式系统用于汽车电 子控制系统,如发动机
控制、车身控制等。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起源
嵌入式系统的概念起源于 20世纪70年代,主要用于 工业控制领域。
发展
随着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 嵌入式系统逐渐普及,应 用领域不断扩大。
趋势
未来嵌入式系统将朝着智 能化、网络化、低功耗等 方向发展。
RTOS技术具有可移植性和可裁 剪性,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 定制化开发,提高系统的可靠 性和性能。
06 嵌入式系统发展趋势与挑 战
物联网时代的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嵌入式系统作为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领域,实现设备间的互联 互通和智能化控制。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项目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嵌入式系统的项目 实践,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 目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提供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
学校应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满足学生进行实验和实 践的需求。
加强实验课程建设
增加实验课程的比重,设计更多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实验项目, 引导学生主动实践。
课程思政在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第21期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纲要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程融合了嵌入式体系结构、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应用开发等基础知识。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课程主要是讲授专业知识,很少涉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教育。
在课程教学中探索与实践课程思政,不仅能弥补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缺乏,还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课程思政内涵课程思政要解决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这一系统工程中,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是最为核心、最为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部分[2]。
而解决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首先要明确课程思政的内涵和要求。
有研究者对课程定义加以归类,认为大致可分为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涉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是学习经验等[3-4]。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不仅要考虑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才能吸引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参与和思考。
课程思政首先要解决的是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核心,才能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下,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度开发,对课程思政内涵进行挖掘与深耕,科学规划和有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序有效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从课程角度来看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是系统工程,要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认知规律,课程设计要科学规划,让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潜移默化地融入专业课程,将教书育人的要求落实在课堂教学上[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课外实践活动:竞赛、创新团队
主要方法 • 多层次、多方位的实践训练 • 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给不同程度的学生以不同的发展空间
11:49 14
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基础环境
嵌入式技术实验室(ARM9实验平台)
电子创新实习实训基地
7、探索利用第二课堂—电子教室来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
力的模式及方法。 8、做好精品课教材建设。
11:49
27
谢谢!
11:49
28
力和程序开发能力,在嵌入式实验平台上掌握嵌入式产品
的开发的关键技术,具有一定的嵌入式应用设计能力。
11:49
8
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模块: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8学时) 嵌入式系统概述;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 第二模块:嵌入式硬件开发技术(14学时) 嵌入式处理器; 嵌入式存储技术; 嵌入式输入/输出系统; 第三模块:嵌入式软件开发技术(8学时) 嵌入式软件系统; 嵌入式操作系统概论; 第四模块:嵌入式系统开发实例(10学时)
最热门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之一,介绍嵌 入式系统应用开发所涉及的相关思想 和方法。 第一阶段 2000年以前:51单片机 第二阶段 2000年之后:嵌入式系统
11:49 4
电子科技专业嵌入式课程发展历程
早期:单片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2006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
2008: 嵌入式技术基础,ARM功能模块
建设顾问。
11:49
23
教学队伍整体情况
课程组由2名教授、2名副教授、2名高级工程师和1名讲师, 共6人组成。这些教师主要学习和研究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控制与应用、控制科学与工程 等领域,有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分布;
梯队中老中青结合,突出的特点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年
龄结构分布合理、创新力强,满足了课程可持续发展要求。
机网络等孤立的课程呈现相互配合的应用场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上述课
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在实际的综合系统应用中的作用和影响。
熟悉一种典型的微处理器体系结构.
掌握一套主流的开发工具和一种嵌入式操作系统.
熟练使用一门开发语言.
11:49 7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40学时: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嵌入式系统开 发平台和工具、嵌入式操作系统基础、嵌入式硬件设计和 软件裁剪。 实践教学课内实验8学时及配套的《嵌入式系统原理课程 设计》(2周),通过以上环节培养学生的软硬件设计能
潜力和产业需求相比,我国嵌入式系统工程人才培养相对落后,
并进而影响到了该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许多高校的 计算机、电子、软件等专业针对市场需求,开设了嵌入式系统相
关课程。在IEEE计算机协会和ACM共同制定的2004版计算机类课
程体系中,嵌入式系统已经被列为核心课程之一。
11:49
3
课程发展历史
11:49
9
本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 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为基 础,应用为目的,实验为重点。
教学方法:
以嵌入式软件工程思想做为贯穿各主题的主线。 启发式、范例式、互动式;学教并重
实践训练体系:基础实验;选做实验;创新实验
考核方式: 习(10%) 笔试(70%)+课程实验(20%)+平时练
11:49
12
教学改革具体内容
(一)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 (二)提高学生对嵌入式系统的整体把握能力。
(三)考虑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四)重视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五)开展教学经验和方法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业 务水平和教学水平。
11:49 13
实践能力的培养
主要途径
• 基本编程训练:结合其他课程
辅助方式: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
11:49 10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教学方法
以嵌入式系统开发过程为主线 嵌入式系统基础及应用领域
嵌入式硬件及其选择
嵌入式软件体系结构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嵌入式实时软件设计 嵌入式软件开发
11:49
实时设计模式 交叉、仿真开发技术
11
教学改革的中心思想
基础软件为核心 嵌入式软件工程思想为指导 以实践强化软硬件综合能力
(5)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
(6)紧密跟踪业内核心技术,具有较强的 实用性和前沿性。
11:49
21
教材建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郭荣佐,王霖 编著的《嵌入式系统原理》,是普通高校“十 一五”规划教材。 配套的全系列的实验指导书(MDK,Linux,WINCE) 适当时候编写适合本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 嵌入式教材。
11:49
25
建设步骤
1、加强课程建设,有计划、有目的地做好精品课程建设 。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结合优秀教师培养和精品教材建设,开展“精品课程”建
设 。 4、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5、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1:49
26
建设步骤
5、建设并完善课程网站 。 6、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实验室。
11:49
15
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内容
全面的实验内容、实验过程全程指导、严 格的考核体系 。 课程的实验由精心设计的基础性实验和鼓 励学生创新的综合设计实验两部分组成 。 综合性课程设计
11:49 16
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内容
电子挑战赛等各种竞赛活动。
创新型研发团队。科研课题。来自11:4918
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各种类型的嵌入式应用竞赛
国内:大学生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
企业:博创杯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
学生创新工作组、团队
嵌入式家园
加入科研项目组
11:49 19
课程创新点
(1)兼顾理论,重在实践。
(2)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3)较完善的实践体系。
11:49
20
课程创新点
(4)把教学内容与各种竞赛紧密配合。
11:49 24
建设目标
2 、建设一支具有合理的教学梯队和高素质的教学的师资队伍
3 、具有规范的教学模式和较完善的教学手段 4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 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 5 、巩固实验室建设成果,改进实践教学设备,进一步探索高效 的实践教学方法。
1 、转变专业课的教育思想,更新课程教育观念,突出素质教育。
《嵌入式系统原理及设计》课程建设
计算机与电子系 黄向宇
11:49
1
非常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在百忙之际参 加此次评审,今天所讲述的内容是我和课 程组同事们在嵌入式系统教学过程中总 结出的一些经验和思考,其中尚有很多不 够完善的地方,请各位专家多多给予指正 和批评!
11:49
2
课程发展历史
近年来,我国嵌入式系统产品发展十分迅猛,中国嵌入式系统 市场估计每年将直接创造千亿元的效益,所带动的相关工业产值 超过万亿元,成为中国信息产业新的市场增长点。与巨大的市场
11:49
17
基本实践能力培养
围绕教学主线,配合基本实践 基本原理的复习:课下/在线作业 —— 算法推演 基本的验证实验:交叉开发环境,设备驱动、内核调度、… 面向应用的综合实践 课程设计:多功能电子万年历 产学研结合:企业实训 鼓励个性化、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自身水平和兴趣,选择适合的训练方式
提供丰富的资源供学生自学
11:49 22
教学队伍整体情况
经过几年的建设,课程组已经形成了一支由教授领衔、 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同时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科研 经验与工程应用经验,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队伍中 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的教师担任理论教学 任务,也有教学与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实验教学
任务,同时还有资深专家和学科方向负责人担任课程
2010: 构建嵌入式系统课程体系
嵌入式系统原理及设计(专业基础课)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
11:49
5
课程基本情况
该课程是面向电子科技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是一门以 计算机各种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为主要特色的课程,其指导思想是培养 学生从“整体”的角度认识、研究和解决嵌入式计算工程问题的方 法和能力,为学生在嵌入式计算工程领域研究和开发奠定相关基础。 课程采用理论知识传输与工程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尽量反映该领域内最新的理论和技术成果,使学生了解该学
科最新的前沿发展动态和方向,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化技术人 才。
11:49
6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掌握嵌入式系统设计过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能够掌握和使 用最新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和典型开发工具。重视将计算机系统自底向上的各 种专业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使得诸如操作系统、体系结构、接口与通信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