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产管理学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武汉理工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专科)(新)实践报告

武汉理工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专科)(新)实践报告

第一部分:课程设计的背景和意义1.1 武汉理工大学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是专科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通过实践项目的设计和完成,让学生深入理解生产运作管理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项目,掌握课程所学内容,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未来的工作实践中。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实施过程2.1 课程设计内容包括项目选题、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总结等环节。

2.2 项目选题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求选择生产运作管理方面的实践项目,比如工厂生产线改进、生产过程优化等。

2.3 项目计划阶段,学生需要对选定的项目进行详细规划,包括项目目标、工作计划、资源调配等内容。

2.4 项目实施阶段,学生根据项目计划进行实际操作,实施项目,并在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2.5 项目总结阶段,学生需要对项目实施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后续的实践项目积累经验。

第三部分:课程设计的目标达成与效果评估3.1 通过实践项目的设计和完成,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生产运作管理理论和方法,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3.2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交流协调能力。

3.3 通过项目实施的结果总结,学生可以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4 效果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课程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通过多方评价来检验课程设计的实际效果。

第四部分:结语通过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的实践报告,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实践项目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希望学校能进一步完善课程设计,推动更多的实践项目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评台和机会。

第五部分:实践项目案例分析5.1 一个成功的实践项目案例是学生团队选择了某工厂的生产线改进作为项目内容,他们对工厂的生产流程进行了全面调研,并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比如生产线效率低下、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等。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 3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 3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题目:某企业20××年度一季度生产计划的编制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工业工程指导教师:时间:2014.6小组成员: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课程设计的目的学生在学完《生产运作管理》专业课程后,通过企业生产计划编制的课程设计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企业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的要求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按设计任务要求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并在两周内独立完成一份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

具体要求:(1)对各类原始资料进行分析;(2)进行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的平衡;并绘制加工中心负荷图;(3)掌握物料需求计划——MRP的编制方法;(4)编制零件的生产作业计划,并绘制出零件加工工序进度表。

二、课程设计组织形式课程设计过程按分组的方式进行,由指导教师向学生发放有关的课程设计背景资料,并向学生讲述课程设计的方法、步骤和要求,设计过程采取课堂集中辅导,分散设计的方式进行。

课程设计按5~6个人为一组,每组设小组长一名,负责本组的分工与协作工作。

要求各小组在组内充分讨论、相互启发的基础上形成设计方案,课程设计结束要求提交一份课程设计报告书,必要时可要求各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课程设计方案演示和答辩。

三、课程设计内容以某企业为对象(见设计任务书中的资料),以该企业的生产资料为设计依据,根据该企业生产条件和产能、所接订单任务及交货期要求,进行产能平衡,并制定该企业生产计划。

具体内容和步骤如下:1.设计所需资料:⑴某企业的生产计划编制的部分资料;包括:产品品种、数量、交货期要求等;⑵各订单产品的工艺流程、各工序的工时定额;2.产能平衡与生产计划编制设计步骤:(1)按要求将预测的产品综合生产计划转化为具体产品的主生产计划;(2)熟悉了解各产品的工艺流程及各产品的工时定额,统计某一年的定单情况;订货品种、订货数量、交货期等要求;(3)根据具体产品的相关信息,确定各具体产品的投入产出计划,并完成粗能力计划的平衡;(4)根据具体产品物料清单及相关信息,编制具体产品物料需求计划,列出物料需求计划安排结果,并进行产能负荷平衡;(5)编制流水型生产的生产作业计划,并绘制出零件加工工序进度表。

“模块化、项目式”《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改革与实践

“模块化、项目式”《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改革与实践

“模块化、项目式”《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中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通过模块化教学和项目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文章从模块化教学和项目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入手,分析了两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优势。

接着,结合实际案例,讨论了这两种教学方法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中的具体实践效果。

总结了模块化、项目式教学相结合的优势,并对未来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展望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思路。

【关键词】关键词:模块化教学、项目式教学、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改革、实践效果、优势、启示、展望、理论基础。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生产与运作管理在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方式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操作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应用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模块化、项目式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需要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机会。

而模块化教学模式将课程内容分解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都包含完整的知识点和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

项目式教学则强调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将模块化、项目式教学应用于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中的可行性和效果,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通过引入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希望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更加有效的教学路径,为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模块化、项目式教学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中的改革与实践进行深入探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成绩和实际应用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分析模块化教学和项目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探讨如何将这两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并且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中得以应用;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探讨模块化教学和项目式教学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中的具体实践效果,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总结模块化、项目式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效果,探讨其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中的优势和启示,为今后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掌握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及编制方法。

2. 使学生掌握生产控制的基本方法,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调度、监控与调整策略。

3. 引导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编制生产计划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生产控制方法,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有效调度、监控与调整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生产管理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生产管理事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3.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节能减排、绿色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课,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生产管理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生产计划基本概念:讲解生产计划定义、分类及作用,分析生产计划在企业运营中的地位。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生产计划概述2. 生产计划编制方法:介绍生产计划编制的原则、程序和常用方法,如线性规划、网络计划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3. 生产控制策略:讲解生产控制的基本原理,分析生产过程中的调度、监控与调整策略。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生产控制策略4. 生产计划与控制应用: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探讨生产计划与控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应用5. 生产计划与控制软件:介绍常用的生产计划与控制软件,如ERP、MES 等,分析其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工厂课程设计课题

工厂课程设计课题

工厂课程设计课题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工厂的基本概念、类型、结构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工厂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了解工厂的结构和职能分工;掌握工厂的生产流程和运营管理的基本原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工厂进行合理设计和规划;能够分析并解决工厂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备一定的工厂运营管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工厂产业的认同感,提高他们对工厂建设和运营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工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工厂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工厂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工厂的结构和职能分工:讲解工厂的结构类型,如直线型、矩阵型等,以及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作用。

3.工厂的生产流程和运营管理:阐述工厂的生产流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4.工厂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知名工厂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工厂的实际运营情况和成功经验。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工厂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工厂的核心内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工厂案例,让学生了解工厂的实际运营情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实验法:安排学生参观工厂,亲身感受工厂的运作,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安排学生参观工厂,亲身感受工厂的运作,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计算mrp课程设计

计算mrp课程设计

计算mrp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物料需求计划(MRP)的基本概念、原理及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MRP相关公式进行库存控制、生产计划等方面的计算。

3. 学生了解MRP系统在实际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MRP软件进行简单的生产计划编排和物料需求计算。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解决实际生产管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MRP课程,培养对生产管理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生产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以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年级本科生,具备一定的生产管理理论基础,求知欲强,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MRP基本概念与原理- 物料需求计划的定义与作用- MRP的基本构成要素- MRP的计算方法及流程2. MRP的计算方法- 确定需求时间- 确定毛需求- 考虑现有库存、在途库存、已分配库存等因素- 计算净需求- 安排生产订单3. MRP系统在实际企业中的应用- MRP系统的功能与结构- MRP系统在库存控制、生产计划等方面的应用案例- MRP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的集成4. MRP软件操作与实践- MRP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 利用MRP软件进行生产计划编排和物料需求计算- 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1周:MRP基本概念与原理2. 第2周:MRP的计算方法3. 第3周:MRP系统在实际企业中的应用4. 第4周:MRP软件操作与实践(含案例分析)教材章节关联:1. 教材第3章:物料需求计划(MRP)基本概念与原理2. 教材第4章:MRP的计算方法与应用3. 教材第5章:MRP软件操作与实践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MRP知识体系。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思政实践探讨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思政实践探讨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思政实践探讨作者:王小博仝瑶瑶仝崇楼来源:《科教导刊》2021年第33期摘要“生产运作管理”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的主干课程,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比较注重理论教学,教学环节中有很多薄弱之处。

现阶段课程思政是高校教育的内在要求,各高校也在不断探索与本校实际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生产运作管理”也需要加强课程思政的教育,做好典型示范作用。

本文将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分析“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向及教学环节,深度挖掘课程思政教学元素,开发全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探寻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思政;实践;分析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2021.33.036Discuss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of Produc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WANG Xiaobo[1], TONG Yaoyao[2], TONG Chonglou[1]([1] Xiji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23;[2] Changchun Automobile Industry Insititute, Changchun, Jilin 130013)Abstract Produc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 is the main course in the major of mechanical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but it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oretical teaching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re are many weaknesses in the teaching links. At the present stag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 of college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lso constantly exploring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od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curriculum of the University. Produc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 also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urriculum and play a typical and exemplary role.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teaching situation,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teaching direction and teaching link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deeply excavate the teaching el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velop new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explore the practical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s.Keywords produc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e; analysis1 教學背景“生产运作管理”目前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与企业生产以及运作管理知识相关的专业课程,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通用管理能力。

生产计划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掌握生产计划的编制流程和关键要素。

2. 引导学生掌握生产计划中时间、资源、效率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实际生产问题。

3. 帮助学生了解生产计划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认识到生产计划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生产计划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掌握生产计划编制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生产计划制定。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生产计划工作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产观念,认识到生产计划工作对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成果将对企业和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课程目标注重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初步分析能力的年级,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此基础上,课程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学要求分析:本课程要求教师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目标明确具体,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生产计划基本概念:生产计划的定义、作用、类型及相互关系。

2. 生产计划编制流程:市场需求分析、生产能力评估、生产任务分配、生产进度安排等。

3. 生产计划关键要素:时间、资源、效率、质量、成本等。

4. 生产计划编制方法:甘特图、网络图、线性规划等。

5. 生产计划案例解析:分析典型企业生产计划案例,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6. 生产计划与企业管理:探讨生产计划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分析生产计划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生产管理学课程设计课题:设施规划和优化布置W硬水软化器公司的设施规划班级:07市场营销学号: 220071509姓名:周宇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现代生产管理学课程设计课题:设施规划和优化布置------W硬水软化器公司的设施规划主要参考背景材料:W公司是一家制造硬水软化器的公司。

近年来,由于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增加,想要扩大生产。

W公司现有两个工厂,一个在杭州,一个在洛阳。

但在这两个地方,工厂已没有再扩大的可能,必须另寻新址建厂。

公司在北京、兰州、长春、成都以及杭州五个地方有配送中心(distribution center),产品出厂后首先送往这些地方,然后再送至零售店或用户手中。

公司认为,如果把新工厂选在杭州、洛阳以外的地方,也许可以减少运输费用。

现在的市场需求量只需把生产能力再增加10%即可。

但是根据对未来10年的长期预测,市场需求将增加至现有产量的两倍。

然后将趋于稳定。

考虑到该产品的生产需要大量的非技术工人以及劳动力的相对稳定,公司希望把新工厂建在农村地区,而不是大城市。

现有的市场通过几个配送中心均匀地分布在全国,各配送中心的预测需求增长率与市场总需求基本一致。

原材料供应在任何地方都不成问题。

运输成本只与运输距离和运输量成正比,而与配送中心的位置无关。

工厂的现有生产能力为:洛阳厂6000个/月,杭州厂6500个/月。

各配送中心的现有需求及工厂向配送中心的供货方式如表1所示。

这种供货方式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作法,公司已感到不太合理,觉得有必要调整。

公司现有的两个工厂规模较小,新工厂可扩至现有工厂的两倍,仍不失规模效益。

从资金能力上来说,公司具备使生产能力扩大一倍的实力。

有人向W公司建议选择张家口或赤峰建厂,理由是这两个地区地价和劳动力价格都比较便宜。

还有人建议选长春,因为长春需求较大,但长春的地价和劳动力价格明显比前两个地区高。

经测算,各地区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及单位平均运费如表2所示。

W公司请C咨询公司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厂址。

除上述信息外,W公司还将随时提供C咨询公司需要的其它信息。

表1 现有需求及供货方式单位:个/月表2 各城市生产成本及单位运费单位:元课程设计正文课程设计问题(一)07级市场营销一班学号:220071509 序号:24姓名:周宇分析该设施选址决策应考虑的因素,最主要因素是什么?通过以上内容和列表内容我们基本可以了解到,现今选址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1.劳动力资源的供应条件不同地区劳动力的工资和受教育度是不相同的,是否容易获得企业所需要的合格劳动力,是选址时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在默写地区由于受到传统技术的影响,在这些地区能够比较容易的找到负有本地技术特色符合特定要求的熟练工人。

当前发展全球化生产的动力之一就是企业仕途在全球范围内找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来设厂,而本材料中生产厂商方面就明确的指出了需要大量的非技术工人以及劳动力的相对稳定所以劳动力资源对该厂选址有很大的影响。

2.基础设施条件一个新厂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是不可或缺的,这对于厂址的选择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需要将厂址设立在有一定基础的城市,或者以并购等形式收购原厂所有的基础设施。

3.交通运输条件对于运输量打的企业,应根据原材料和产成品体积、重量、形态等特点,选择运输方式,确定应靠近铁路、河流、还是安排在主干公路线上,W公司的主要运输方向应确定于主干公路线上,并且安排在运输集散地方便公司货物的运输和日后发展。

4.生产成本条件生产成本直接可以决定产品在日后的销售工作中的市场竞争力,所以产品的生产成本是产品生产时不可忽视的部分,而生产成不不应该只计算生产的基本成本,更应该包括产品的运输和发货所产生的成本,这些费用都会累加进产品的生产成本影响产品的市场定价,加强市场竞争力,所以在选址的时候更应该注意单位生产成本和运输费用,以单位成本低的备选厂址进行参考选址。

5.未来发展条件未来发展条件决定了一个公司是否可以在市场中长久立足,并进行长期的发展和销售为公司带来利益,所以未来发展也是选址的一个重要项目,厂址的选择必须有足够的发展余地和发展空间,满足日后的发展生产或扩建厂址的需要,材料中W公司对市场进行了十年的预测,证明10年后的销售量有可能是现在的2倍,这就需要在选址时考虑厂址的选择问题,保障公司的发展需要首先进行对各个备选厂址进行因素评定备选厂址单位生产成本单位运费成都北京兰州长春杭州洛阳 72 23 18 19 37杭州 75 38 28 40 48张家口 71 34 4 27 22赤峰 70 48 8 36 13长春 75 59 21 51 0备选厂址评分将以上内容进行成本和费用相加计算总费用进行厂址比较洛阳 72+23+18+19+37 = 169杭州 75+38+28+40+48 = 229张家口 71+34+4 +27+22 = 158赤峰 70+48+8 +36+13 = 175长春 75+59+21+51+0 = 206从上述数据中可以得知张家口从生产成本到单位运费上所好用的费用最低仅为158元而相比之下如果将厂址制定洛阳杭州赤峰和长春的生产总成本就会相应增加该厂从题中资料可以了解到该厂需要大量的非技术行工人和劳动力稳定,同事该公司也希望备选工厂的主要位置不处于大城市方便日后的发展,并且要考虑到交通问题的和该厂日后的发展跟据这些资料我们可以对洛阳杭州张家口赤峰长春等城市进行评定从规模上看洛阳杭州长春都市大城市尤其这几个地方都是该省份主要的发展城市从地租等方面来看不适合一个新厂的发展,但是劳动力相对充足而赤峰位于内蒙古和辽宁毗邻,虽然不属于大城市,但是交通相对较比其他备选厂址要落后,而且相对的劳动力不充足张家口临近北京交通便利而且每年都有大量的劳动力涌向北京为张家口的备选厂址发展定下了劳动力的基础而且相对而言张家口由于临近北京,北京是中国交通的一个集散地货运基础发达并且张家口不属于大型城市,附和公司的将厂址定在非大城市的基本要求从以上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对备选厂址进行标尺评分初步设为1-5分费用评分:洛阳4分杭州1分张家口5分赤峰3分长春2分交通评分:洛阳3分杭州5分张家口4分赤峰1分长春2分劳动力评分:洛阳2分杭州5分张家口4分赤峰1分长春3分基础设施评分:洛阳4分杭州5分张家口3分赤峰1分长春2分扩展余地评分:洛阳3分杭州1分张家口4分赤峰5分长春2分通过以上所得各个厂址的分数列表进行分级加权评分影响因素权数候选厂址洛阳杭州张家口赤峰长春费用条件 5 20 \4 5 \1 25\5 15\3 10\2交通条件 4 8 \2 20\5 16\4 4\1 12\3劳动力条件 4 12\3 20\5 16\4 4\1 8\2基础设施条件 3 12\4 15\5 9\3 3\1 6\2扩展余地条件 2 6\2 2\1 8\4 10\5 4\2总计58 62 74 36 40厂址方案等级分值表考虑因素等级与分值1级2级3级4级5级费用50 40 30 20 10交通50 40 30 20 10劳动50 40 30 20 10基础设施25 20 15 10 5扩展余地25 20 15 10 5候选厂址得分表考虑因素洛阳杭州张家口赤峰长春等级\得分等级\得分等级\得分等级\得分等级\得分费用 2 40 5 10 1 50 3 30 4 20交通 3 30 1 50 2 40 5 10 4 20劳动 4 20 1 50 2 40 5 10 3 30基础设施 2 20 1 25 3 15 5 5 4 10扩展余地 3 15 5 5 2 20 1 25 4 10得分合计125 140 165 80 90通过以上统计内容和利弊分析以及比较我认为应该将新厂址设立在张家口,最适合新厂的发展(张家口分数值在两表中均为最高)课程设计问题(二)07级市场营销一班学号:220071509 序号:24姓名:周宇公司为什么感到现有的供货方式不太合理?请改进公司现有的供货方式,提出更合理的供货方式。

从上表的内容先说明该公司感觉到现在的供货方式存在不合理的原因1.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洛阳位于的位置要比杭州的位置更加往北,相比杭州要更加接近于北京长春2.从运输反面上看通往北京和长春的主要运输方式是公路或者铁路运输3.杭州向长春的的供货上比较海运并不便利需要中转运输,同事运输距离大于洛阳,而且杭州相比之下海运要比陆运方便所以像长春供货便利性差4.由于以上运输方式增大了运输时间并提高了运输成本,材料中有提及到运输价格和距离成正比所以导致上面的供货出现了问题供货成本也相应增加解决方法,将洛阳杭州公司合并为洛阳公司转移生产设备至洛阳由洛阳全部生产并销售,同时建立张家口新厂房。

运送距离统计洛阳到长春 1988公里洛阳到北京 813公里洛阳到成都 1229公里洛阳到兰州 1063公里洛阳到杭州 1213公里杭州到成都 2842公里杭州到长春 2471公里杭州到北京 1633公里杭州到兰州 2313公里以上资料有百度列车时刻表查询得知(取最短距离)参考网址:/train/search.php?s1=%BA%BC%D6%DD&s2=%C0%BC%D6%DD&wd=%C1%D0%B3%B 5%CA%B1%BF%CC%B1%ED&tempid=3&act=station从所给资料中已经了解到工厂的现有生产能力为:洛阳厂6000个/月,杭州厂6500个/月1.通过上面的距离数据可以看出杭州最大距离的运输在于成都长春和兰州,相比较之下可以了解到杭州运输并没有洛阳便利,而且杭州的运输成本要远远高于洛阳2.无论是洛阳还是杭州向北方供货距离都过远,运输成本高3.生产侧重厂房不正确,应把主要的生产能力向洛阳转移4.应建立北方新厂平衡南北供货渠道缩短北方需求方和厂商直接的供货距离降低供应成本,赢得市场竞争力具体内容如上(距离部分)所示说明原因:由于运输费用的高低直接收到运输的路程影响所以在考虑到洛阳和杭州的地理位置以后我们可以知道洛阳相比杭州离长春和北京更接近运输距离更短,同时洛阳对兰州成都的供货距离都大大低于杭州供货距离,考虑到这些我们内容我们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以后可以看出目前生产的侧重方向在杭州生产杭州的生产能力为6500而洛阳的生产能力仅为6000 而从供货距离上来看杭州出了对本地的供货以外,剩下的任意一项供货距离都没有洛阳更经济实惠简单的进行一个成本计算解(原方式总运费计算)设:每单位每公里运费为0.01元公式为总运输量乘以单位每公里运费乘以总路程总结过相加得出总运费洛阳-成都:2500*0.01*1229=30725元洛阳-北京:1500*0.01*813 =12195元洛阳-兰州:2000*0.01*1063=21260元杭州-北京:1500*0.01*1633=24495元杭州-长春:3500*0.01*2471=86485元杭州-杭州:1500*0.01*0 =0 元运费总计为:175160元(假定为原供货模式运费)假设:设备转移所有生产有洛阳完成洛阳生产能力为12500解(现方式总运费计算)设:每单位每公里运费为0.01元洛阳-成都:2500*0.01*1229=30725洛阳-北京:3000*0.01*813 =24390洛阳-兰州:2000*0.01*1063=21260洛阳-长春:3500*0.01*1988=69580洛阳-杭州:1500*0.01*1213=18195运费总计为:164050元(假定为目前供货模式运费)原费用-现费用=节省费用175160-164050=11110元通过上述计算可以得出结论:洛阳和杭州两厂合并以后统一由洛阳生产和销售可以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便于企业管理和扩建等,同时如果在张家口建立新厂更可以减少北方地区的供货运输费用,增强企业自身实力和日后的发展空间以上内容由07级市场营销一班学号:220071509 序号:24 姓名:周宇完成参考读物:现在生产管理学(第二版)指导教师:李国红2010年7月7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