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17课教案(最新)

合集下载

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

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

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目标】1.认识“慌、辨”等13个生字,会写“指、针”等10个字,会写“野外、大自然”等19个词语。

能积累“慌、辨”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稀、稠”等词语的意思。

3.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教学重点】1.认识“慌、辨”等13个生字,会写“指、针”等10个字,会写“野外、大自然”等19个词语。

能积累“慌、辨”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稀、稠”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趣味导入1.出示指南针图片,认识指南针看,这是指南针,它的指针能够指示南北方向,有了指南针,我们就能辨别方向了。

2.区分形近字“辨”与“瓣”这个字跟我读——辨,把“花瓣”中间的“瓜”换成“点、撇”就是“辨”。

与“辨别”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分辨”、“辨认”,一起读——。

3.导入课题: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又没有带指南针,该怎么辨别方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

(板书课题)4.带读课题:这个课题很新鲜,有个“你”字,作者仿佛在和小读者们进行对话,读起来特别亲切,和老师一起读——。

二、初读课文1.读课文第一句话,认识“慌”:形声字,左边竖心旁表意,右边表音。

我们可以给慌张找近义词,跟我读——“惊慌”、“慌乱”。

和“慌张”意思相反的词是“镇定”,别慌张,也就是要保持镇定。

2.读课文第二句话(板书:天然指南针),理解“天然”:自然生成的、存在的。

3.请同学们读课文,圈出文中介绍了哪些天然的指南针。

4.学生交流(出示答案并板书:太阳北极星大树沟渠里的积雪。

)关注“渠”和“沟”读音,跟老师再读一读——“沟渠里的积雪”。

5.过渡:这些天然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课文,先请你轻声读课文第二节,边读边想太阳是怎样帮助我们辨别方向的?三、学习课文第二、第三小节1.学习理解第二小节第一句话(1)认识生字“导”:上下结构,注意第三笔竖弯钩与横折是相连的,句中的词语是向导,向导就是带路的人,指点方向的人。

最新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古诗二首(小儿垂钓 夜书所见)》教学设优质教案计 语文S版

最新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古诗二首(小儿垂钓 夜书所见)》教学设优质教案计 语文S版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1【内容简析】这两首古诗都富有童趣。

《小儿垂钓》写了一个蓬着头发的小孩儿,在河边专心地学垂钓的样子,当过路人向他问路时,他怕惊跑了鱼,只是招手示意。

《夜书所见》通过诗人在夜里读书的所见,刻画了农村孩子的天真、纯朴、自由的情状,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设计理念】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融读诗、想象、品味为一体,使学生知其景、入其境、悟其情。

【教学目标】1 认识9个生字,正确书写“垂、借、挑”等6个字。

2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引导学生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重点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小儿垂钓》)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 谈话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古诗,使我们初步懂得了一点儿有关古诗的知识,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两首古诗。

2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小儿垂钓》,了解诗人1 理解诗题:“垂钓”是什么意思?你从诗题想到什么?2 介绍诗人:胡令能,唐代诗人,早年曾是一个手工匠。

年轻时背着工具箱从事磨镜、修钉门锁等手工,人称“胡钉铰”。

诗却写得很好。

他写的诗通俗易懂,充满生活气息,被称为“胡钉铰诗”,后隐居莆田。

他留下的诗传至今天仅剩四首。

三、自读古诗,了解大意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不会读的字,然后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如问同学、问老师或查字典。

)2 老师示范读,学生跟着读,注意停顿和重音。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并在小组内讨论:自己读懂了什么?4 通过小组学习或查找工具书,师生共同交流理解重点词语。

·蓬头:形容头发蓬乱。

·稚子:儿童,幼小的孩子。

·垂纶:纶,指丝线;垂纶,就是钓鱼。

·侧坐:身体歪斜着坐。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7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7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前置小研究、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白在野外迷路时的应对方法,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1. 生字:野外、迷、路、辨、清、稠、稀等。

2. 词语:野外迷路、辨别方向、清晰可见、稠密、稀疏等。

3. 句子: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别慌张。

4. 课文内容:介绍在野外迷路时的应对方法,如观察太阳、星星、植物等辨别方向。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通过前置小研究、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卡片、黑板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野外迷路时的应对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提到的辨别方向的方法,并分享各自的经验。

4. 课堂讲解:对生字、新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板书设计:1. 课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2. 生字:野外、迷、路、辨、清、稠、稀等。

3. 词语:野外迷路、辨别方向、清晰可见、稠密、稀疏等。

4. 句子: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别慌张。

5. 课文内容:介绍在野外迷路时的应对方法,如观察太阳、星星、植物等辨别方向。

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新词。

2.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野外辨别方向,并写一篇小短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前置小研究、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野外迷路时的应对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

第17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慌、辨、忠”等l3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指、针、帮、助”等9个生字,积累“慌张、辨别、忠实、向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在大自然中辨别方向的几种办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一些在大自然中辨别方向的办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有关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指示方向的图片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慌、辨、忠”等13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指、针、帮、助”等9个生字,理解“慌张、辨别”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师:小朋友们,上课前。

我们先来做一个辨别方向的小游戏。

谁能站起来,说一说你面对的是哪个方向?背后是哪个方向?左边和右边呢?学生自由举手站起来指认方向。

提问:你是凭什么来判断方向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自己是如何判断方向的。

2.引入课题: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生活经验来判断方向。

可是,当我们在野外迷失了方向,又该如何来辨别方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篇课文,课文中会告诉我们很多在野外辨别方向的办法。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运用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倾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教师出示自学要求:(1)标出每小节的序号;(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学生按照自学要求进行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初读课文,随文连词认字。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其他学生认真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出示词语卡片“慌张、帮助、辨别”,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相机正音,强调“助”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

小学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17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合集五篇

小学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17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合集五篇

小学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17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合集五篇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四种天然指南针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境、教师检测、小组合作、朗读实践等多种形式,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2.通过两两交流、小组合作等活动,让学生不仅理解课文,也可体验到协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激发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掌握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激趣导入。

1.如果你迷路了,会怎样想?(板书:慌张,理解词语的意思。

)2.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学了之后,就是迷了路你也不会害怕。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提出要求: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不重复;标出小节序号。

2.我会读生字。

(多媒体出示带拼音的生字)bānɡ zhù dǎo yǒnɡ luàn chuǎnɡ pènɡ tè jī xū帮助导永乱闯碰特积需(1)读第一行生字:同桌互读。

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

师生共同订正:“乱”三拼音节、前鼻音,“助、闯”是翘舌音,“帮、永、碰”为后鼻音。

代表读,开火车读,齐读。

出示:huānɡ biàn zhōnɡ shí zhǎn chóu xī qú慌辨忠实盏稠稀渠(2)指名读第二行生字,纠正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忠、实、盏、稠”是翘舌音,“辨”是前鼻音,“慌”是后鼻音。

二年级下册语文《美丽的武夷山》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美丽的武夷山》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美丽的武夷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美丽的武夷山》。

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武夷山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武夷山的基本情况,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武夷、碧绿”等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武夷山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会认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中描述的武夷山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生字卡片等。

学具:课本、作业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2. 生字教学(10分钟)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学生自主认读生字,教师个别辅导。

学生分组比赛,看哪组认读生字最快、最准确。

3. 课文朗读(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语气、节奏朗读课文。

学生分组朗读,教师点评并指导。

学生自主练习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4. 课文理解(10分钟)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批改并讲解,学生订正。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美丽的武夷山武夷山碧绿奇峰竹筏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熟读课文,家长签字。

3. 观察身边的大自然,写一篇简单的观察日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武夷山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但在课文理解方面,部分学生还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课文理解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优秀教学设计4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优秀教学设计4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优秀教学设计《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优秀教学设计4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7课的课文,由梓君朗读。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认知:在感情朗读中了解太阳、北极星、树木、积雪指示方向的有趣方法。

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情感: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感受自然景物辨别方向的有趣。

教学准备:学生:复习课文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欣赏图片,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

2、文中介绍了那几种天然指南针?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文中介绍的天然指南针。

2、导学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教给学习方法,引导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发现,第25小节都在介绍利用自然景物辨别方向的方法。

重点指导学习第二小节(1)、自由朗读这一小节。

是谁,怎样为我们指点方向?(2)、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出示课件:看中午阳光树影图。

(3)、自由朗读这一小节,读出它的趣味来。

4、师生共同小结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

5、学生在小组内学习35小节。

6、选出小组发言人,向全班汇报学习情况。

进行交流。

7、引导学习第6小节。

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四、朗读欣赏,引导背诵1、以第25小节作为指导重点。

2、抽学生背诵课文,并说说自己背诵的方法。

3、全班练习背诵。

五、延伸与拓展,指导课外阅读说说你还知道那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板书设计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中午太阳树影的方向黑夜北极星北极星的方位细细观察阴雨天大树枝叶的稠稀多多去想雪后积雪积雪化的快慢《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优秀教学设计篇2【教学时间】3课时。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十七课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十七课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
第17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1课时教学设计学法问题学习、探究学习教法师生互动
乱闯(chuǎng chǎng)
(4)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了解修辞
(1)雪怎样给我们指示方向呢?让学生了
(1)认识四大发明长知识。

白天:太阳—中午时,太阳在南,树影指北
7、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象克服骄傲那麽难的了。

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

——富兰克林
8、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

——法国
9、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10、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

——邓肯
11、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印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下册语文17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17课教案:《鸟啼》
【教学目标】:
1.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2.体会劳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和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阴》,我们已经了解了他们对生命的态度,今天我们再来走进英国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劳伦斯的生活,去看看他是如何看待生死的。

二、作者介绍
劳伦斯,英国诗人、小说家、散文家,1911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成名作是长篇小说》《儿子和情人》、《虹》、《恰特莱夫人的情人》。

三、检查预习
田凫(fú)椋(liǎng)鸟老饕(tōo) 慰藉(jiè)
蔷薇束缚斑鸠荆棘
蛰伏隐遁(dùn)窒(zhì)息
攫(jué)住昊(hào)天撕裂
四、文本研习
1.请在文中划出修饰鸟啼的词语,比较有什么不同。

明确:
A.缓慢、笨拙、吃力、隐约、含糊、若断若续
B.清越、明快、悦耳、清明、生动、轻柔、欢快
2.那么文中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鸟啼声赋予了什么样的色彩呢?
A.黑色的'浪潮严酷的冬天
B.银色的通道、银光闪烁的王国、银色的泉流、银色晶莹的泉流、银色的极乐的源泉
春天
3.文中除了描写鸟啼还讲到了鸟尸,请在我文中划出描写鸟尸的语句,体会其中的含义,并试着分析描写“鸟啼”和“鸟尸”的作用。

句子省略
作用:“鸟啼”是新生命的象征,象征严寒过后新生命的到来。

“鸟尸”是死亡的象征,两者对比肯定了生命冲动力量的不可阻挡。

4.象征新生命的“鸟啼”给了人类很多启示,请在文中找出表现受到启示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含义。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明确:A.第7小节“冬天走开了……我们的心会放出歌声”
严酷的冬天过去了,不管它曾经带给我们多大的痛苦,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的心中有的是希望,有的是新生的力量。

B.第9小节“无论人们情愿与否……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天地。


生命的到来是不可阻挡的。

C.第12小节“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便是银色的极乐的源泉。


生与死是互不相容的,我们是为着生的,或者是为着死的,在本质上不可兼得;但是,春天必将降临,谁也无法阻挡生命的到来,无法阻挡我们对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和追求。

D.第15小节“谁能阻挠到来的生命冲动呢?……就如向死而生的鸟儿一样。


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生命的到来,我们应坦然面对生死,死要勇敢面对,活要积极乐观。

由对上面句子的理解,我们可以知道劳伦斯他是在思考生与死的问题,生与死不相容,非此及彼,如果面对死亡应该勇敢,如果生存就应该积极乐观;同时,他肯定生命的价值,春天必然来临,谁也无法阻止生命的冲动,无法阻挡我们对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和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