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复习提纲

新闻评论复习提纲
新闻评论复习提纲

.选择*‘。名词解释*‘。简答*‘

.分析题*‘分析一篇评论开头结尾的特点分析一篇评论的论证方法

、编者按写作*‘、短评写作*‘

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新闻传媒或作者个人就新近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当前社会生活中

存在的普遍现象或思想倾向、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等阐明自己观点、立场与看法的新闻文体。新闻评论是政治倾向性很强的新闻作品,通常反映新闻传媒或者作者个人所代表的国家、政党、社会集团的世界观、价值观,具有极强的舆论导向作用。它被认为是新闻传媒的“旗帜”和“灵魂”。新闻评论中重要的体裁有社论、政治评论专栏和来论(读者、听众、观众的来信、来电等)。

新闻评论的要素:新闻评论是论说文的派生体裁,它的要素其实就是议论文的要素。这就是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

论点:所谓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问题的主张、看法和所持的态度。它明确地表

示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

对同一事物或问题,因为立场、角度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态度、看法,我们应该容

许不同的观点进行交流、碰撞。

论据:所谓论据,就是论点赖以形成的根据和用来证实、说明论点的证据。即摆事实、讲

道理。

.事实性论据:就是用事实作为根据、证据。它主要是指现实生活中有代表性的人证、物证,以及典型事例、历史资料和统计数字。

.理论性论据:

.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真理、科学的理论

.国家的法律、法令

.历代名人的权威性言论

.公认的道德规范,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普世的价值观

.古今中外的格言、谚语、歇后语以及诗文中的佳句等。

论证:论证,就是运用和组织论据去说明和证实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也就是把材料和观点

统一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说理体系的过程。论证的任务,就是使论据能够突出地说明论点,

帮助读者理解论点的意义,相信论点的正确。

五、论点、论据、论证的关系

在新闻评论里,论点是灵魂,起统率全文的作用;论据是血肉,它证明论点的正确;论证是

骨骼,它是联结论点与论据的桥梁和纽带。

标题的功能:

(一)评论标题的功能

.体现中心论点

新闻事件:福州名青年长跪闹市募捐救同学。

评论标题:《生命是最大的尊严》;《呼吁建立有效的社会救助体系》。

.规定论题的范围

新闻事件:去年月,一句“有人体炸弹”的谣言,导致伊拉克底格里斯河的大桥上发生严重的

踩踏事件,大家纷纷逃生,桥上布满了逃难者和死难者的拖鞋。

新闻标题:《从伊拉克踩踏事件看我国公共安全隐患》

.表明作者的倾向

标题举例:《贫困生不能剥夺用手机的权利》;

《封堵学校是违法行为》;

《山珍不能乱吃,海味大有风险》

.旨在引人阅读,发人深思

新闻事件:去年月,到宁夏打工的甘肃农民工王斌余,数次讨要工钱未果。在等待劳动部门调解的过程中,又被驱逐出工地;因身上没有钱,无处栖身,便和弟弟去找包工头要点生活费。没想到,生活费没讨到,反受对方一顿辱骂(比如说他“像条狗”)和一顿殴打(挨打的还有他的弟弟)。愤怒之下,王斌余连杀人,重伤人,而他自己也因此成为一名死囚。

评论标题:《平息王斌余们可能的冲动》。

(三)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具体。题目小些、窄些。如《警惕新“读书无用论”抬头》。

.鲜明。有观点、有立场、有明朗的态度。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是非分明。如《“台独”即意味战争》。

.精当

.忌俗套

.忌歧义

.忌费解

.引人

办法之一,善于打问号。如《比拿诺贝尔奖更重要的是什么》

办法之二,讲一点形象性。如《微笑,并始终微笑》(非典的缩写:)

办法之三,巧用修辞手段拟题。(反语、对照、借代)。如《一头特立独行的熊》

办法之四,引用成语、俗语、谚语作题。如《农村发展,何必“杞人忧模式”?》

评论标题与新闻标题区别:

.新闻标题要求以事实为依据,内容要具体,或者虚实结合;评论的标题可以自由一些,可

概括具体事实,也可用抽象化的写法,但要有明确的观点、态度。

.新闻一般有眉、主、副题,结构较复杂;评论的标题比较简单,一般只有一行主题,特别

重大的社论,才可加副题。

.新闻标题的语法要求比较严格,例如主题最好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新闻评论的标题没有

严格的要求,可以是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一个词组,作者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拘

一格。

《华南最大汽车技术中心在穗启用》

《被“网游”吞噬的童年和生命》

新闻评论选题:

.选题的含义

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要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评论的对象与范围。

选题不同于命题,它主要确定评论什么问题,命题则是拟定评论的题目。

选题的重点:

()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最新讲话精神,亟待进行舆论引导。

()现实生活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新人新事新风尚,亟待进行宣传倡导。

如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

()当前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或薄弱环节,亟待进行正面疏导。如《阻挠舆论

监督徒劳无益》

()人们共同关注而又莫衷一是的问题,亟待进行澄清。如《政府福利责任承担有限个税起征点应审慎权衡》

()社会生活中一些违反科学又习以为常的种种言行,亟待进行唯物论教育。如《“杜甫诗丸”和“聪明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