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八年级语文阅读专题5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文学类阅读精选40篇(含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文学类阅读精选40篇(含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文学类阅读精选40篇(含答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文学类阅读精选40篇目录从春天出发 (2)冰窗花 (4)我的妈妈是老虎 (5)放学 (7)34个鸡蛋 (10)一棵小白杨 (13)萨拉的夏天 (15)十一号楼的猫 (17)大声地生活 (19)卖面包的小女孩 (21)一只羊其实怎样 (23)低到尘埃的愿 (26)高贵的“伪证” (27)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 (29)窑变 (32)为梦想拼尽全力 (34)赶年集 (36)刷子李 (37)一碗热汤 (40)风景 (42)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 (45)草木恩典 (48)父亲的背影 (51)想偷一本书 (53)一平方米的爱 (55)诗人 (57)老木匠桑伯 (60)明子出师 (62)帽子 (66)最后一堂语文课 (69)走进一颗白菜的心里 (71)最后的牵手 (73)拾荒 (78)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80)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 (82)孤独的老乡 (84)满足的人的衬衫 (86)一块有思想的石头 (88)老圣人 (91)算盘 (93)从春天出发丁立梅①风,暖起来了,云,轻起来了。

雨也变得轻盈,像温柔的手指,抚到哪里,哪里就绿了。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奇妙就在这里。

你追着一片绿色去,那些毛绒绒约绿,多像雏鸡身上的毛啊。

可是,等你到了近前,突然发现,它不见了。

你一抬眼,却又看见它在远处绿着,一堆儿一堆儿约,冲你挤眉弄眼。

春天的绿,原是个调皮的小伙伴,在跟你捉迷藏呢,而你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②那么,我们出发吧,从春天出发。

③先去问侯..一下河边的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真的是这样啊,你须微仰了头,看它们在春风里舞蹁跹,毫无疑问,柳是春天最美的使者,它一抬胳膊,燕子飞来了,它一扭腰肢,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爬满翠色的希望。

采下一枝柳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希望。

④去问候一些花儿。

桃花、梨花、菜花,它们偷了春天的颜料,把自己装扮得鲜艳明媚。

专题05:句子排序 2023-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题型 解析版

专题05:句子排序 2023-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题型  解析版

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题型专练专题05:句子排序1.把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白求恩故居,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

淡绿色的二层小楼掩映在树木中。

____这就是孕育了白求恩的地方,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①我弯下腰来,拾起几片红叶。

②将红叶随手夹在《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作品集》中。

③楼前是绿色的草坪,红叶层层散落其上,看上去分外美丽。

④直起身来,蓦然回首,那座小楼所有的玻璃窗,竟都像是燃烧的火。

A.③①②④B.③①④②C.①③②④D.①④③②【答案】A【解析】【分析】这个语段描写“我”参观白求恩故居,第③句为首句,先写楼前景色,引出落在草坪上的“红叶”;接着第①句“拾起几片红叶”,第②句将红叶随手夹在书中,与第①句动作连贯;最后第④句“直起身来,蓦然回首……”。

所以正确的排序为:③①②④。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解答此类题要先理解整段文字的大概意思,找到能做首句的句子,然后根据前后句的关联排序,注意关联词语应成对出现,指代词前要有具体对象,并注意时间的先后顺序,逻辑顺序等。

2.下列选项中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

②众人都道:“好个所在。

”于是大家进入。

③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

又有两间小小退步。

④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

⑤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A.①④③②⑤B.①②⑤④③C.②①④③⑤D.②⑤③④①【答案】C【解析】【分析】按照游览的顺序梳理这几句话。

进入——入门看到的景物——明暗房间——后院景物。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和逻辑能力。

做这样的题,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句子之间的内容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

具体方法是①找中心句,一个语段,一般都是围绕这一个中心来安排的;②梳理思路,总体上看,句子之间有相并关系,相承关系和相属关系,从局部看:有承接、解说、对比、递进、因果、转折等关系等;③抓关键词,调整句子的顺序还可借助“首先”“其次”“换句话说等。

八年级的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doc

八年级的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doc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读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

是记叙文,则先弄清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顺序,记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

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线索),阐明的哲理(感悟),语言特点;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说明语言;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和作用;是小说,则弄懂小说三要素,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人物性格的特征。

方法: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

三懂中心内容。

一、基本要领:做好现代文阅读,主要把握以下四方面。

首先快速整体阅读全文,切忌逐字逐句去读。

读完全文后,再结合试题仔细阅读,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

其二:现代文阅读是“还原”阅读,解题时要遵循“还原”原则。

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其三:学会看分,分点答题。

客观题一般都是踩点给分,只要要点、关键词答对就能得分。

所以,一些文科客观题的回答可以简明扼要,清晰地列出要点,再简单加以评述。

如果是 4 分,一般就要答 2 个点,如果是 6 分,答案一般为 3 个点。

其四:掌握典型题的答题套路。

二、具体问题详解,典型题的答题套路。

(一)词语方面的考查问题1、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往往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或句子,宜用原句回答,或者概括出其主体内容即可。

2、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A 、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 +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课文语段阅读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课文语段阅读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课文语段阅读题及答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课文语段阅读题及答案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句中划线的字词。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猿则百叫无绝()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请结合文意,说说作者抓住哪些特点写出富春江的水之“异”?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解释句中划线的字词。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本文“赞”语中引用黔娄之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来评论五柳先生,你认为恰当吗?请结合原文说说理由。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初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初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初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初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初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1①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有一句名言: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

古罗马哲人塞涅卡对它的解读是:一个人要是尚未认识到自己在做错事,他是不会有改正错误的愿望的;在改正错误以前,你得发现和承认自己犯了错误。

惟有如此,及时反省,我们才能将自己从过失和失败中拯救出来。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

看来,这些先哲们早已将自省当作一种自觉的行为了,他们所推崇的自省意识,千百年来一直作为精神财富施惠于人类。

②可是,在这个日渐浮躁的时代,我们面临着这样的尴尬:一方面是物质生活的高度富裕,另一方面却是精神世界的极度贫穷自省意识的缺失便是明证。

每当我们惹了麻烦,做了错事,伤害了他人,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主动承认错误而是如何逃避责任;每当我们遇到考试失利,求职碰壁,壮志难酬等困境时,我们最先想到的不是自身努力的不足,实力的欠缺,能力的差距,而是习惯在悲伤、沮丧、悒郁、愤懑的同时,将自身的过失和失利的原因归咎于他人的干预和外在的环境,却缺乏对自身灵魂的拷问,缺乏深沉的自省。

于是,我们对心灵的防护能力和对神经的调控能力,越来越差,陷于困境的我们往往要在痛苦的深渊里艰难地挣扎,却难以及时觅到逃离苦难的出口和冲击成功的出路。

③缺乏自省可怕,不正确的自省同样可怕。

有些人一旦陷于失败或遭受打击,惟有自怨自艾,强吞下失利的苦果,从此一蹶不振。

还有些人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将自省意识等同于严苛的'自责,他们对自己求全责备,这只能助长自卑的心理,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加深内心的苦痛。

④自省既不等同于自怨自艾,也不是求全责备,它是精神层面上的反省,是对灵魂的追问。

自省的前提是承认过失,即知其失,同时要知其所以失,进而在行动中纠其失。

自省不是外在的强加,而应该像吃饭睡觉那样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

⑤具备了自省精神的人和民族注定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1、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2020-202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附答案)

2020-202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附答案)

2020-202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儒雅之风①《法言·君子》中说:“通天地之人曰儒。

”儒雅,既是生活的积累,更是人生的态度。

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②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

读书人,多儒雅。

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潇洒飘逸、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才思敏捷、风流倜傥的苏东坡,都曾让人无限神往。

军旅战将,同时饱学诗书,则称儒将。

古有秉烛夜读《春秋》的关云长,“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今有“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的陈毅元帅,“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的朱总司令等等。

学识不凡的老板,称儒商。

海尔集团的老总张瑞敏,就是其中翘楚,他把海尔集团打造成了一个既有丰厚利润,又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现代化大企业。

演艺圈里也有不少儒雅的演员,喜欢读书,学养深厚,称“儒伶”,诸如梅兰芳、孙道临、于是之……③现今,在这激荡时代有些失重的国人身上,儒雅显得愈加稀缺。

人们总说,中国是“衣冠上”“礼仪之邦”。

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

随地吐痰、不讲秩序,无视公德、大声喧哗……④官员儒雅似应正常,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好像儒雅的公仆还不太多。

温家宝在2004年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的儒雅风度,堪称楷模。

温家宝面对各国记者,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妙语连珠,风度儒雅,令人倾倒。

温家宝为什么有这样的渊博学识和儒雅风度?答案其实很简单,正如他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采访时说的那样:“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

”⑤看来,那些钦佩温家宝儒雅风度的官员,那些举止失当的国人,要想使自己也变得儒雅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多读书。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

儒雅之人,能把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典故、格言,巧妙运用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中,素养之深厚,情感之细腻,爱心之深沉,听者为之动心,为之魂牵,让升腾的美好情愫迅速撞击听者的心灵,让感动的涟漪缓缓扩散。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语段阅读训练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语段阅读训练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语段阅读训练及答案(一)(21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好鸟相鸣,()。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在文中空缺处填上恰当的语句。

(4分)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负.势竞上()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从.流飘荡()3、第一段总说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4、作者描绘水时抓住水、的特点;描绘山时紧扣高峻、多树的特征。

(2分)5、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6、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1分)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8、“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此句从侧面落笔,衬托山水诱人的力量之外,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答案:1、水皆缥碧泠泠作响嘤嘤成韵横柯上蔽 2、负:凭借戾:至经纶:筹划 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清澈,湍急;高峻,多树。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7、(1)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2)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好像要比一下,看谁爬得高,伸得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8、作者不禁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 8——12题。

(10分)与朱元思书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5)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5)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5)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经典著作是经岁月淘洗的精神食粮,阅读经典不可或缺。

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1)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

(每点不超过六个字)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

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我们的基因里。

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

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

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

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时,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2)阅读方框内“如何阅读名著”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容,另一方面暗示结构主题。

下面是以“回目”的形式为两篇经典文章拟写的标题,请参照下面的示例,补充出空缺之处。

示例:《智取生辰纲》——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三顾茅庐》:________三顾茅,诸葛亮________。

【答案】(1)①体悟经典之美;②继承传统文化;③经历文化濡染;④发生气质变化。

(2)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精读细节,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学会做读书笔记;加深理解,拓宽视野(3)刘玄德;隆中决策【解析】【分析】(1)在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的基础上从从筛选出如下关键句: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

整合出答案即可。

(2)结合语境分析,①第一个方法是写阅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的作用,阅读这些内容可以了解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阅读专题5一、记叙文知识点复习1、常用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7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设问、反问。

比喻、拟人的作用(在记叙文中):方法:用了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表达了的感情。

设问句的作用:(1)在文章开头语段:引出,,话题,引发读者思考。

(2)(2)在文中:承上启下,引起,,思考。

(3)在文末:发人深思,深化,,主题。

排比句的作用:加强语势,强烈地抒发了,,的思想感情(记叙文);从多个角度阐述了,,(议论文)。

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强烈地表达了,,的感情。

夸张的作用: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突出(渲染)了,,的特点。

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某种事物本质)。

2、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3、理解句子的含义:品味其中的关键词语,联系全文内容和主旨进行整体思考,阐释它的含义。

4、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品味和赏析语言,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1)首先要关注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识别修辞方法,写出它的表达效果(具体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2)关注动词的准确运用,理解人物的动作细节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个性品格。

(3)关注句式整齐、富有节奏的句子,体会语言的音韵美以及强烈的抒情效果。

二、阅读练习(一)鹦鹉灭火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

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我久居之地,遂去。

后数月,山中大火。

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羽,飞而洒之。

天神曰:“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集:______ ②念:______ ③遂:______ ④沾:______⑤区区:______ ⑥侨居:______二、翻译: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袋鼠的种类很多,其中红大袋鼠与人差不多高,后肢极为强大,约为前肢的5至6倍长,另有一条粗壮而有力的尾巴,可长达 1.3米。

平时,它的前肢不落地面,休息时,常用后肢与尾巴支持身体,成为一只“三脚香炉”。

只有在吃草时,前肢才落地面。

它不像马、牛、羊那样一步一步地行走,而用后肢作跳跃式前进,往往一跳就有3至5米高、5米左右远;跳跃时,尾巴像“秤杆”一样,维持身体的平衡。

我们常见的马、牛等大型哺乳动物,它们也.有一条长长的尾巴,而且尾巴的末端还长着丛生的毛,当它们奔跑时,尾巴竖起,也起平衡身体的作用。

啄木鸟是举世闻名的森林益鸟。

它不像其他的鸟蹲在树枝上,而是攀在直立的树干上,用坚硬挺直的喙,凿穿树皮,啄食为害树干的害虫。

这类鸟之所以能够攀握在直立的树干上面,除了用它们的趾端钩爪抓住树干之外,还必须用刚硬而有弹力的尾巴撑在身体的下面,作为攀在树干上的支点。

1、文中“三脚香炉”加引号的作用是_ _为什么能把它比作“三脚香炉”?。

2、引文的说明对象是它的主要作用是①②。

3、“可长达 1.3米”一句中,“可”字不能去掉的原因是。

4、具体说明“跳跃式前进”中的“前进”是“”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5、划线句的“也”与相照应。

6、啄木鸟能够“攀握在直立的树干上面”的原因是。

(三)医生的天职(1)海尔曼博士开的诊所已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里没有人不知道。

(2)一天夜里他的诊所被一个小偷撬开了,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都被小偷放在提兜里准备带走。

不巧,小偷慌忙中撞倒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小腿,要跑也爬不起来了。

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3)“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

”(4)海尔曼把小偷抬上手术台,连夜给他做了连肢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绷带。

一直在诊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把他交给警察。

海尔曼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5)又一天,一个女人护送一位车祸中受重伤的人来诊所。

(6)受重伤的人是他原来爱妻的后夫,就是这个人把她的爱妻夺去了。

当时就差点同他进行古老的决斗。

“亲爱的海尔曼,我和他都对不起你,可是我们遇了难,,但愿您的手术刀不带着往日的仇恨。

”(7)海尔曼曾经受过他们的侮辱。

现在在这种场合重逢,使他不由地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始终一言未发,只是冷冷地反问一句“列夫斯基夫人,你忘记我教导过你的话吗?”(8)“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9)一个修补颅骨的手术,让海尔曼站了十多个小时,最后晕倒在手术台旁。

(10)列夫斯基伤愈后,夫妻俩在海尔曼面前忏悔。

(11)“医生在手术室里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忘记的是个人恩怨。

”海尔曼说。

(12)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

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

随军医生没人能给他做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化了装送到海尔曼的诊所。

海尔曼一眼就认出这是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丧生在这个人的枪口下。

海尔曼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啊!(13)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重新穿好上教学才穿的那套西服,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

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那个盖世太保的胸膛。

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用把手术刀插在德国警官的心上------(14)受审时,德国人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

”(15)“没有,它用得其所。

”(16)“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17)“没有,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高的天职!”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了。

海尔曼牺牲了。

1、文章一共写了三件事,请简要概括这这三件事。

①②③作者写第一、二件事是为了突出海尔曼写第三件事是为了突出海尔曼2、文章第(6)节画线句的“往日的仇恨“指的是。

3、阅读完全文后,谈谈你对海尔曼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怜天下父母心1真该一次给儿子配上12把钥匙放着。

小巷拐角处那个配钥匙的小师傅已经和我很熟了。

他看见我在他的摊前架车就笑了起来,大姐又来了?都像你的儿子一样,我的日子就好过了。

他知道我是为儿子配钥匙。

2儿子总是在上学前迈出家门的那一刻才想起找他的自行车钥匙。

他慌慌张张地搜遍全身,把口袋兜全翻了过来,没有;再趴在地上,迅速地把床下扫荡一番,还是没有;然后在钢琴上、桌子上一阵东翻西找,仍然没有。

他稀里哗啦地开关抽屉,声响越来越大。

尽管我打定主意不理这个茬儿,让他着急,吸取点教训,可最终沉不住气的还是我。

墙上的石英钟急促地响喀着,再不给他一把新钥匙,上学该迟到了。

学校的纪律很严,儿子是宁愿旷课也不敢迟一步跨进校门的。

我也曾多次提醒过儿子早点把钥匙准备好,他总是不耐烦地说,妈妈,你别唠叨好不好。

像以前一样,他接过新钥匙抓起书包就旋风般冲下楼,我的dīngzhǔ声从阳台上刮了下去,慢一点!慢一点!3这个大男孩,你拿他怎么办?真让我发愁。

4我想,或许是管他太多了吧。

于是在一个周末,我独自乘车去郊县看望公婆,让儿子留守家中。

公婆朝我身后左瞅右望,没看见他们的孙子,大为惊骇。

他们说,你回来了,孩子怎么办?为打消老人的顾虑,我故意用一种不满的口气对他们说,你们的孙子已经十六岁了,完全是一位大小伙子,应该自立,不就一个晚上吗?5星期日中午回到家中,儿子还酣然不醒地蒙头大睡,屋里像遭抢劫般乱七八糟,厨房的玻璃窗也砸得稀烂。

儿子挠着头皮说,对不起,妈妈,房门钥匙忘在家里了,他说他只好砸窗户进来。

6这个大男孩,你拿他怎么办?真让我发愁。

7离高中会考只有一个多月了,儿子还像平时一样只顾埋头啃他的小说。

书包总是被他冷落地扔到一旁。

我才刚一开口,儿子就打断我的话说,妈妈,你别唠叨好不好!丈夫在鞭长莫及地劝慰我,你别发愁,条条大道通罗马。

我不管他将来通往哪里,眼下着急的滋味可太不好受了。

8儿子啊,你真让妈妈发愁。

9饭桌上,你只吃一小碗饭,我发愁;放学了,你久久不回家,我发愁;你一天比一天近视的眼睛,我发愁;拿到成绩单,我发愁;每天每天,儿子,你都有让妈妈发愁的事。

10有朋友说,只要有孩子,操心就等着你,从孩子生下的那天起,你就愁上了,然后是幼儿园到大学,够你愁的,这还没个完,工作、结婚、生子,愁着愁着你就愁出满头白发。

11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看见那些高考考场外的学生家长在盛夏蝉鸣声中捧着冷饮转悠;看见奥林匹克数学班或英语补习班的孩子家长在寒冬瑟瑟夜风中páihuái;看见雨天,堵塞在幼儿园门。

五颜六色的花伞和雨衣里就有一种东西在流动。

想到那位为孩子捐献肾脏的父亲,那位为女儿不断换血的母亲,想到天下所有为人父为人母的人们啊,我的这点愁又算什么呢。

12我想告诉儿子,只要你将来正直、善良、快乐而又能够自食其力,妈妈所有的愁绪都会转化为幸福的回忆。

我还想告诉儿子,你将来也会为你的孩子发愁,那愁,就是爱啊。

1、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dīngzhǔ ( ) páihuái(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酣.然不醒( ) 堵塞.()3、第2段划线处用了修辞手法。

请在文中另找一处运用了同样修辞手法的语段,用线划出,并说出修辞手法在划出语段中的作用。

4、简要谈谈你对第12段划线句子的理解和感受。

5、本文现题为“可怜天下父母心”,阅读完全文,你认为用文中哪句话代替题目更好?为什么?课后作业苦瓜肖复兴①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

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

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把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②。

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

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

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

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

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将那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的瓜捧在手里观赏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具有了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

③。

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

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给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④。

每年夏天,母亲经常会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

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⑤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是因为再等不到那个时候了。

⑥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

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