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届初三中考语文课外诗赏析典型题练习
(甘肃专版)中考语文第三部分文言文及古诗词赏析专题二课外古诗词赏析复习练习

专题二课外古诗词赏析2018 备考集训种类一边塞征战诗一、 [2017 兰州市中考模拟] 阅读下边一首诗歌,达成问题。
战城南[唐]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理解日①,千里暗黄尘。
【说明】①白天:喻指君王。
1.颔联采纳了 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________”“ ________”两个意象,抓住了古代战场的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远征战士心里如何的感情?二、阅读下边的诗歌,达成问题。
塞下曲[唐]许浑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1.首句“夜战桑乾北”中的“夜”字有什么作用?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三、 [2017 泰州 ] 阅读文天祥的《泰州① 》一诗,达成问题。
羁臣家万里,天目鉴孤忠。
②③心在坤维外,身游坎窞中。
④长淮行不停,海洋望无量。
晚鹊传佳讯,通州路已通。
【说明】①南宋末年,诗人为避元军追捕,行经泰州,安身于船十余日,后向东由通州出海,南归,持续抗元。
②坤维:指西南方,当时诗人家人和益王( 后在福州登基,即端宗 ) 都在西南方。
③坎窞 (d àn) :地底深穴。
④长淮:辽阔的江淮大地。
1.谈谈你对颔联中“心在坤维外”的理解。
2.赏析尾联。
四、阅读下边一首诗,达成问题。
送魏大参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流,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1. 以下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激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
全诗感情由首联的激动大方转入分手时的子女缠绵、凄凉悲切。
C.颈联中的“横” “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地点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域的屏障。
这两句示意魏大此行责任重要,为结句做了铺垫。
D.全诗一呵而就,充满了奋斗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发奋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动,语气大方悲壮,有阵容浩大之势。
(甘肃专版)2018届中考语文第三部分文言文及古诗词赏析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复习练习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018备考集训(二)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类型一叙事说理一、[2017临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养鱼记[北宋]欧阳修折檐①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②。
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因洿③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④,全其自然。
纵锸以浚⑤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
若星若月,精彩下入。
予偃息⑥其上,潜形于毫芒⑦,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
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⑧也。
乃求渔者之罟⑨,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
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
怪而问之,且以是对。
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乎⑩!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感之而作《养鱼记》。
(选自《居士外集》) 【注释】①折檐:屋檐下的回廊。
②非非堂:作者刚刚出仕,在洛阳做留守推官时所建,在衙厅西侧。
③洿(wū):地势低洼的地方。
④甃(zhòu):砌池壁。
筑:夯底土。
⑤锸(chā):铁锹。
浚:挖沟疏通水路。
⑥偃息:休息。
⑦潜形于毫芒:在毫末之中隐藏了自己的身体。
⑧舒忧隘而娱穷独:释放忧愁郁闷的心情,在困厄孤独中快乐起来。
⑨罟(gǔ):渔网。
⑩无乃……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不是……吗”“恐怕……吧”。
嚚(yín)昏:愚蠢糊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______________(2)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______________(3)循.漪沿岸 __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折檐之.前有隙地怪而问之.B.因洿以.为池童子以.为斗斛之水C.任其.地形不能广其.容D.微风而.波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4.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描写鱼池的一组是 ( )①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2017年中考语文全国各地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68篇)

(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云南省中考题)品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宾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歌中画线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参考答案】划线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一句描绘了沙漠纵横交错着无边风雪的画面,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作了总结;;第二句“愁云惨淡万里凝”写了天空中布满惨淡的阴云,引出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郴州市中考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9.“今日听君歌一曲”中的“君”指的是,“暂凭杯酒长精神”中“长“的意思是。
(2分)10.本诗中颔联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答:答案:9. 白居易(乐天)振作评分标准:2分。
每空1分。
10. 写作手法:用典(1分)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1分)评分标准:2分。
手法1分,情感1分,意近即可。
(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河北省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6—7题。
(6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中考课外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16道)

中考课外古诗词题专项训练(含答案)1.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①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窅(yǎo)然:远去的样子。
(1)面对“何意栖碧山”的问题,诗人的回答是什么?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
(2分)(2)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桃花流水窅然去”所蕴含的感情相似?请简要分析(2分)A.无可奈何花落去 B.风住尘香花已尽 C.簌簌衣中落枣花【答案】(1)诗人的回答是笑而不答。
“笑而不答”,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
“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当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的时候,诗人觉得此处别有天地,如仙境一般。
此时的心情是很安适恬淡的,神态悠然自得身处幽居碧山,心里一片轻松坦然,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
(2)【答案】C2.山中宋秘演结茅临水石,淡寂益闲吟。
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
危楼乘月上,远寺听钟寻。
昨得江僧信,期来此息心。
1. 诗歌第二联用了什么手法写景?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氛围?(4分)2. 请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哪几种感情。
(4分)【答案】(1)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写景,蝉声是动景,落叶是静景;听觉、视觉相结合(多角度)写景,听到了蝉声,看到了满地的落叶。
(任意答出一种手法均可,手法1分,分析1分)营造了一种清新、幽静的氛围。
(2分)(2)①对善终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②游山时闲适自在的情感;③平复心中杂念后的喜悦之情;④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了淡淡的孤独之情。
3.寻幽居不遇庄翱满庭花落迷行路,绕院泉声写半山。
向暮此中回首去,洞门深处鸟关关。
(1)这首诗写出了朋友幽居之处的哪些特点?(2分)(2)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答案】(1)(2分) 答:落花满径、依山而居、清泉淙淙、鸟语声声评分细则: 2分。
花,山,泉,鸟语,答出一点不得分,两点得1分,三点給满分。
(完整)2018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推荐文档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诗词鉴赏》【福建省】二、(一)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 4-5 题。
(5 分)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4.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5.“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 分)【答案】4.(3 分)C【解析】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5.(2 分)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甘肃省白银市】三、(二)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完成 21-22 题。
(5 分)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①,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①浮沈:即“浮沉”。
意谓消息隔绝。
2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3 分)A.忆江南B.如梦令C.天净沙D.沁园春2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答案】21.(3 分)B【解析】根据词的句数,每句话的字数来推敲词牌名。
22.(2 分)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妻子)的相思之情。
或:因不得与亲人(妻子)相聚而生的愁苦之情。
【甘肃省兰州市】二、(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5 分)金城北楼①高适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④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
金城,在现今的兰州。
②磻(pá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
2017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免费范文

2017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是《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的练习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
此诗写寻隐者不遇,却得到别的情趣,领悟到“禅意”之妙处。
2017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唐】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注释】渚(zhǔ):水中的小洲。
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特点怎样?
2.“景中有情”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对第三联做赏析。
1.清幽、静谧
2.新雨过后松色青翠、清新宜人,人随峰回路转的山道,缘山探寻水源,表现诗人惬意自得、自在恬淡之情。
这就是我们为大家准备的2017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的内容,希望符合大家的实际需要。
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二 课外古诗词鉴赏

(2)语言特点:有时还要指出语言特色,点明其妙处与作用。
考 点
附:常见的语言特色:清新明丽、色彩绚丽、平淡质朴、自然流畅、言简
3
意丰、雄浑豪放、含蓄隽永、形象生动、婉约细腻、幽默活泼……
专题二 课外古诗词鉴赏
返回目录
(3)结构作用:结合该句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考
点
附:不同位置的诗句在诗中所起的作用如下:
点
2
方法指导
第一步,找出诗中的意象,理解诗句的内容,品味诗中的意境。
第二步,联系上下句,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考 点
第三步,根据题干要求看是否需要分析诗句营造氛围的特点及所表达的思
3
想感情。
专题二 课外古诗词鉴赏
返回目录
考向2 景物特征(2016绵阳)
考
点
典例精析
1
[2016绵阳《寻幽居不遇》10(1)题2分]这首诗写出了朋友幽居之处的哪些特点?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便不同。
返回目录
专题二 课外古诗词鉴赏
返回目录
(1)后人评价该诗“寒夜无寒”,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2分) 诗歌虽以“寒夜”为背景,但重在写寒夜里围炉煮茶的温暖氛围和朋友之间 的深厚情谊。(2分) (2)诗中□□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2分) A.雪花 B.梅花 C.菊花 【解析】梅花与窗前月构成清雅画面,与煮茶当酒的高雅意趣相符,以梅花的 高洁暗赞来客。(2分) 【答案】B
专题二 课外古诗词鉴赏
返回目录
第二类 思乡怀人类
3. (2018绵阳)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
纳兰性德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信回刚道别多时。 【注】纳兰性德,皇帝侍卫,长期护驾在外。本词作于纳兰性德随康熙出 游期间。
初中初三中考诗歌鉴赏阅读专题练习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初中中考诗歌鉴赏专题教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6 分)(江苏省盐城市 2018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宿牛群头①胡助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②供晚厨。
(选自《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注】①牛群头:地名。
②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1)诗中“拙”“满”二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
(4 分)答案“茁”是旺盛的意思,“满”是装满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雨过之后,蘑菇长得十分旺盛,数量很多,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分)答案表达了作者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4 分)(江苏省无锡市 2017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菩萨蛮①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②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闽。
②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1)请对“睡起觉微寒”中“微寒”一词作简要赏析。
(2 分)答案运用双关手法,点明早春的季节特点(天气微冷)及词人的凄凉心情,是词人思乡的情感触发点(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
完成时,根据题意,应抓住题干中的“微寒”一词,所以应从写作手法或修辞手法人手。
(2)“香消酒未消”一句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2 分)答案思乡之情(思念亲人),亡国之恨(对朝廷的不满、对时局的担忧)。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答题时,应思考为什么酒拳消,同时,注意题干中的“哪些” 以及此题的分值。
(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6 分)(江苏省无锡市 2018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届初三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赏析专题[知识讲解]一、边塞诗的概念边塞诗词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宋年间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
二、边塞诗的意象:1、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2、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大漠、长城、黄沙、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芦管,《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三、边塞诗常见的表现手法:1、借景抒情:例如 [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2、借事言志:例如[李益·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3、直抒胸臆:例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用典、对比、虚实结合……四、边塞诗的思想感情:1、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3、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以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4、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古诗赏析](一)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结合诗中词语,说明前两句描写一个怎样的场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诗的后两句历来为后人所称道,试对其精妙之处作简要分析。
(二)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1、请分析诗中“碎”“独”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在选材上有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的分析。
(三)从军行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1、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设置了怎样的背景?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四)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2、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3、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是一个转折,分析前后内容的不同。
(五)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岑参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1、本诗刻划了一个将军的形象,说说这个将军的形象特点。
2、本诗最后一句写出唐军的怎样气势?(六)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七)寒夜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
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八)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九)湘南即事戴叔伦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十)山房春事(其二)【唐】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
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十二)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歌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简略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
(十四)田家郑獬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
②残照:夕阳。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明”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
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十五)秋夜山居唐〃施肩吾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
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1.诗歌首句“”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
(2分)2.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2分)(十六)舟行〔明〕吴承恩白鹭群翻隔浦①风,斜阳遥映树重重。
前村一片云将雨,闲倚船窗看挂龙②。
1 首句中的“翻”字极富表现力,凸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2 从“倚船窗看挂龙”中你看到怎样的诗人形象?(2分)1、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2、三四句描写了作者在雨后池上所见的具体景物有哪些?诗中所写景物勾勒的是哪个季节的图画?(十七)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十八)咸阳值雨温庭筠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11. 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略作分析。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十九)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
(3分)2.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
(二十)秋夜曲张仲素①1.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
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教师用: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赏析专题——边塞诗[知识讲解]一、边塞诗的概念边塞诗词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宋年间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
二、边塞诗的意象:1、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2、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大漠、长城、黄沙、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芦管,《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三、边塞诗常见的表现手法:1、借景抒情:例如 [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2、借事言志:例如[李益·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3、直抒胸臆:例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用典、对比、虚实结合……四、边塞诗的思想感情:1、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沈佺期·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3、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以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4、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岑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古诗赏析]1、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⑴结合诗中词语,说明前两句描写一个怎样的场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⑵诗的后两句历来为后人所称道,试对其精妙之处作简要分析。
1、⑴“丧”描写出了战争的残酷,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⑵“可怜”句紧承上句,诗人似乎作为一个旁观者对牺牲的将军表示同情。
但是,“犹是”一句宕开一笔另辟新境:在年轻的妻子的梦里,这些枯骨还是活生生的心上人,她们并不知道丈夫早已献身疆场,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现实与梦境构成鲜明的对比,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2、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⑴请分析诗中“碎”“独”的表达效果。
⑵这首诗在选材上有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的分析。
2、⑴“碎”字足见将军征战时间之久,所历战斗之残酷;“独”字写出了将军力压敌人千军万马、勇武过人、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
⑵选材上写了一次败仗而且是从败仗中写出豪气。
首先惊心动魄的突围战和“百战沙场碎铁衣”相对照,包将军渲染得格外威武壮烈。
其次用“城南已合数重围”来衬托将军,于重重包围之中,将军却能射杀敌将杀出重围写出了将军的豪迈气概。
3. 从军行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⑴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设置了怎样的背景?⑵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⑴前两句交代时间、地点、季节、氛围。
为主人公的抒情设置了一个苍凉荒远孤独寂寞的背景。
⑵作者巧妙的转换角度,借主人公设想万里之外的妻子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妻子以及家庭的无限思念之情。
4、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问1: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答: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尘土,黯淡的阳光,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苦。
问2: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答:“红旗半卷”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问3: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是一个转折,分析前后内容的不同。
答:前两句写援军疾出,暗示战况紧张。
后两句写捷报骤传,充满振奋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