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简答题
生态学试题(简答题)

生态学试题(简答题)1、生态系统流动的两个特点及意义答: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①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方向和不可逆的;②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渐减少,因为在每一个营养级生物的新陈代谢的活动都会消耗相当多的能量,这些能量最终都将以热的形式消散到周围空间中去。
意义: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如果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断绝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自行灭亡。
2、论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答:(1)完整的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部分组成。
组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通过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彼此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功能体系。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结构。
形态结构即群落结构,功能结构主要是指系统内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构成的网络结构或营养位级。
(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3、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及反馈调控。
答:(1)稳定机制: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常常趋向于达到一种稳态或平衡状态,使系统内的所有成分彼此相互协调。
这种平衡状态是通过自我调节过程来实现的,借助于这种自我调节过程,各个成分都能使自己适应于物质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任何变化。
例如,某一生境中的动物数量决定于这个生境中的食物数量,最终这两种成分(动物数量和食物数量)将会达到一种平衡。
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如雨量减少)使食物产量下降,因而只能维持比较少的动物生存,那么这两种成分之间的平衡就被打破了,这时动物种群就不得不借助于饥饿和迁移加以调整,以便使自身适应于食物数量下降的状况,直到调整到使两者达到新的平衡为止。
(2)反馈调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属于反馈调节。
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反馈。
反馈有两种类型,即负反馈和正反馈。
生态学简答题

③空气呈现高二氧化碳低氧气,影响土壤微生物种类、数量和活动,进而影响植物营养状况;
④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导致土壤动物产生行为适应变化。
8. 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与生物的关系。
答:大气中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关系到生物生存,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不同植物利用二氧化碳的效率不同。氧气是动物生存的必需条件(厌氧动物除外),动物能量代谢要消耗氧。大气压氧分压随着海拔升高而下降,高海拔低氧是内温动物生存的限制因子,内温动物对高海拔低氧的适应表现在加大了呼吸深度,增加了肺泡气体弥散能力,增加了组织肌红蛋白数量,增加了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浓度,提高携氧能力。
4. 生物对光照会产生哪些适应?
答:光照有日周期和年周期的变化,日照长短对生物起了信号作用,导致生物出现日节律性的与年周期性的适应性变化其中有:
1)、生物的昼夜节律;
2)、生物的光周期现象:1)、植物的光周期现象:a、长日照植物 b、短日照植物c、中日照植物 d、日中性植物
它对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①对已退化的生态系统,经人为修复使其负反馈系统恢复正常,生态系统就能得到修复。②在生态系统的利用中,不能超过其生态阈值,否则负反馈作用下降,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③生物多样性愈高,结构愈复杂,负反馈功能就愈强,生态平衡就愈稳定。因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很重要。
四、问答题(每题10分)
1. 比较三类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利弊。
答: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田间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
野外的研究方法是首先的,并且是第一性的。采集数据时误差较大,而且野外条件下影响因子很多我们关注的未必就是关键性的因子,从而得出不正确结论。
生态学部分简答题

1.How do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ism differ? In what way does environmentalism depend on the science of ecology?生态学指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甚至于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的研究取向,在于探讨未受人为干扰或已遭人为破坏的环境当中生命的综合关联,并进而细究不同生境与其生物群落之间的互为关系,甚至于阐析各种生生不息的生态循环方式。
环境保护则概指凡为维护自然状态之环境或为消弭已经出现的环境危害所做出有利于人类生活福祉的种种措施。
生态学与环境保护区别:环境保护的内容,涵盖了所有环境确保措施的总和。
生态学则涵盖了所有环境因果关联性的总和。
两者意义的差别在于,一个强谓「措施」,另一则是强调「关联性」。
在构思一项环境整治方案当中,若仅考虑措施的单一性质,而忽略其生态学上的多种关联性质,其结果往往有可能引发出新的环境危机。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可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生物防治.第二,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第三,净化环境第四,使已被破坏的环境恢复第五,利用生态学原理合理种植人工林2.Define the term Population, community, ecosystem, landscape ,biome, and biosphere.Population种群概念:是栖息在某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组成的群体。
community,生物群落: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各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
ecosystem生态系统:是同一地域中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
landscape景观:是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组成的地理空间单元。
是生态系统之上的层次。
biome生物群系:根据地带性植被所划分的生态系统类型。
biosphere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的上层、水圈的全部和大气圈的下层。
生态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生态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A. 环境因素B. 生物个体C. 生物种群D. 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系统包含了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素,因此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2. 以下哪个不是生物群落的主要特征()A. 物种多样性B. 群落结构C. 群落动态D. 环境污染答案:D解析:生物群落的主要特征包括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群落动态等,环境污染是环境问题,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特征。
3.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 信息传递D. 环境污染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环境污染不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
4.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生态因子的范畴()A. 温度B. 光照C. 食物D. 空间答案:D解析:生态因子是指影响生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子(如温度、光照、水分等)和生物因子(如食物、竞争等),空间不属于生态因子的范畴。
二、判断题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
()答案:正确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从消费者到分解者,最后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不可逆转。
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是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答案:错误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生物种类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三个层面,不仅仅是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状态。
()答案:正确解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状态,保持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
三、填空题1.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解析: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生态学简答题论述题

一、简答题1. 简述生态学的含义及变化。
答案:生态学的经典定义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定义的发展代表了生态学的不同发展阶段,强调了不同的生态学分支和领域。
有关生态学定义的差别主要是关于居住对象"生物"、居住地"环境"以及两者关系的内容有所不同。
不同发展阶段生态学定义也不断发展,生态系统生态学时期定义为:研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科学;现代强调人类生态则定义为: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2. 简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答:大生态学作为宏观生物学主要以个体、种群、群落等宏观方向不同等级的生命体系为研究对象。
现代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在于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内各组织层次中组成成分之间,尤其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不同组织层次的生态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3. 简述生态学的发展历程。
答案:生态学的发展可概括为四个时期,即生态学的萌芽时期、生态学的建立时期、生态学的巩固时期、现代生态学时期。
从大约公元前2000年到17世纪海克尔首次提出生态学名词为生态学的萌芽时期;从生态学名词提出到19世纪末称之为生态学建立时期;到了20世纪10~30年代为生态学的巩固时期;1935年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后生态学进入现代生态学时期。
4. 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答: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分类: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等;根据生物类群分类: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根据生境类型分类: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沙漠生态学等;根据交叉学科分类: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等;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农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
5. 简述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生态学简答题及综合题

1、简述环境因子的分类类型及其生态作用特点(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综合作用生态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都是在其他因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发挥作用,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中,其中必有一个或两个是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也发生变化;(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环境中的一些生态因子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如地形因子;另外一些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起直接的作用;(4)阶段性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所造成的;(5)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各具有重要性,不可缺少;但是某一个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靠另外一个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6)生态因子限制性作用.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2、试论述生态学的基本视角.(1)整体观和综合观.生物的不同层次是由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生态整体;组成生态整体的各个要素总是综合地发挥作用.整体性观点是生态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观点,他要求始终把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生态整体来对待,注意其整体的生态特征.一般来说,科学研究需要由整体到部分的还原方法和从部分到整体的综合方法这两者的结合,但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着还原有余而综合不足的倾向,尤其是要解决目前全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等生存危机,所以生态学特别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研究,该观点的意义还在于,尽管人类文明取得了巨大的科技进步,但人类仍然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仍然是世界生态系统这一整体的一部分.(2)层次结构理论.层次结构理论是整体观和综合观的基础.该理论认为客观世界的结构都是有层次的,而且这种层次在宏观和微观上都是无限的.组成客观世界的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对任一层次的研究和认识都不能代替对另一层次的研究和认识.(3)新生特性原则.当低层次的单元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较高层次的功能性整体时,总会有一些在低层次从未有过的新生特性产生.3、试述r-选择、k-选择的基本特征及其区别?4、说明演替的基本类型,论述影响演替的主要因素(1)按演替的延续时间:①世纪演替:以地质年代计算时间;②长期演替:几十年~几百年;③快速演替:几年~十几年;(2)按演替的起始条件:①原生演替:起始于原生裸地;②次生演替:起始于次生裸地;(3)按基质的性质:①水生演替:始于水生环境;②旱生演替:始于陆地干旱缺水的基质;(4)按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①内因性演替:由于群落本身形成的特有生境导致不利于自身的发展而有利于新群落的替代;②外因性演替: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演替;(5)按群落代谢特征:①自养性演替:光合作用导致群落生物量越来越高;②异养性演替:有机污染的水体重,演替过程,因微生物的分解而使有机物越来越少。
生态学简答题含答案

第一章1【简答题】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
1.Haeckel: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评价:赋予生态学的定义过于广泛。
2.Elton:在最早的一本《动物生态学杂志》,把生态学定义为“科学的自然史”。
评价:该定义较为广泛。
3.克什卡洛夫:生态学研究“生物的形态、生理、行为的适应性”,即达尔文的生存斗争中所指的各种适应性。
评价:定义广泛,与生物学这个概念不易区分。
4.C.krebs: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评价:强调的只是种群生态学。
5.Warming:生态学研究“影响植物生活的外在因子及其对植物的影响;地球上所出现的植物群落及其决定因子。
”评价:此定义强调的是群落生态学。
6.E.Odum: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评价:该系统侧重生态系统方面,比较抽象。
7.马世骏: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评价:将两系统结合了起来,研究更加的全面。
2【简答题】简述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特点。
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进一步向微观与宏观两个方向发展,例如分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现代生态学十分重视研究的尺度。
(生态学中一般认为尺度有三种: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组织尺度。
)3【简答题】根据你对生态学学科的总体认识,谈谈生态学学科的特殊性。
按研究对象组织层次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生物分类划分有动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此外还有独立的人类生态学;按栖息地划分如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湿地生态学和陆地生态学;按交叉的学科划分为数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地理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等等。
生态学研究的特殊性应该体现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单位的特殊性。
上世纪40-50年代,动物生态学研究单位主要是种群,而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单位是群落;60年代以后,生态学的研究单位是生态系统。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生态学是研究以下哪项的科学?A. 人体解剖学B. 植物分类学C. 动物行为学D. 生物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答案:D2. 下列哪个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环境答案:D(非生物环境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3.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A. 可循环的B.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 双向流动D. 随机流动答案:B二、填空题4. 生态系统中的______是能量的来源。
5. 食物链中,位于最顶端的消费者被称为______。
答案:4. 阳光5. 顶级捕食者三、简答题6. 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相互关系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对维持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至关重要。
一旦生态平衡被破坏,可能会导致物种灭绝、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甚至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
7. 描述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
答案: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包括:物种多样性(不同物种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同一物种内部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
四、论述题8. 论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答案: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污染排放和气候变化,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包括生物栖息地的破坏、物种灭绝和生态服务功能的丧失。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实施可持续的资源管理政策,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以及提高公众对生态保护的意识。
五、计算题9.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1000千卡,能量传递效率为10%,计算次级消费者能获得的最大能量是多少?答案:次级消费者能获得的最大能量 = 1000 * 10% * 10% = 10 千卡六、案例分析题10. 某地区由于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严重下降。
请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简答题1、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哪些方面。
2、请写出生物种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3、K-对策者生物与r-对策者生物的主要区别4、种群的年龄结构通常用年龄锥体图表示,包括哪三种类型,各个类型各代表什么含义?5、请简述生态系统的特点?6、简述温室气体浓度升高的后果7、简述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区别。
8、简述生态失调的概念及标志。
9、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与标志。
10、简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途径。
11、简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概况。
12、生物群落的演替有哪些类型?13、简述生物群落的发生过程。
14、层片具有哪些特征?15、群落交错区有哪些特征?16、影响演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7、简述节律性变温的生态作用。
18、简述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19、简述水生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20、简述极端高温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
21、简述极端低温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
22、简述物候节律及其意义。
23、简述植物温周期现象。
1、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哪些方面。
答:1)全球变化: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出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异乎寻常的人类生态环境的变化,就是当今科学界,全国政府及公众关注的全球环境变化或简称全球变化。
2)生物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3)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4)景观生态学:起源于中欧,是80年代后期较年轻的交叉学科。
近年来,日益成为生态学一个新兴研究热点。
2、请写出生物种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生物种间关系十分复杂,概括起来有原始合作\共栖\共生\寄生\捕食\竞争等主要形式。
一、原始合作有些学者也把它称为互生关系。
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对双方都有一定程度的利益,但彼此分开后,各自又都能够独立生活。
这是一种比较松懈的种间合作关系。
如寄居蟹和海葵。
共居时,腔肠动物借助蟹类提供栖所、携带残余食物;而蟹类则依靠腔肠动物获得安全庇护,双方互利,但又并非绝对需要相互依赖,分离后各自仍能独自生活。
二、共栖指两种共居,一方受益,另一方也无害或无大害。
前者称共栖者,后者称宿主。
彼此分离后,有的共栖者往往不能独立生活。
这是一种比较密切的种间合作关系。
例如海镜和小蟹间的关系。
海镜又名海月。
小蟹即豆蟹。
豆蟹总是一雌一雄双双生活在海月等动物的体内。
饿了,双双外出捕食;饱了,成对回来休息。
豆蟹不能独立生活。
此种关系,对小蟹有利,对贝类也无大的害处。
三、共生,也有学者把共生称之为互利共生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概念。
狭义的是指两种共居一起,彼此创造有利的生活条件,较之单独生活时更为有利,更有生活力;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一旦分离,双方都不能正常地生活。
按共居状况分为外共生和内共生。
清洁鱼或清洁虾在鱼类的体表,以吞食病灶组织和细菌等为生,兼为鱼类治病,这属于体外共生。
鞭毛虫寄居在白蚁或其他动物的消化道里,消化纤维素供给宿主,宿主则为其提供营养和栖所,这属于体内共生。
有些单细胞的藻类、细菌生活在原生动物的细胞内,并有物质交流,这属于胞内共生。
共生是一种更加密切的、结合比较牢固的种间合作关系。
四、寄生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的种间关系。
前者称寄生物,后者称寄生。
生物界的寄生现象十分普遍。
在寄生关系中,一般寄生物为小个体,寄主为大个体,以小食大。
而且大都为一方受益,一方受害,甚至引起寄主患病或死亡。
同时寄生双方又互为条件,相互制约,共同进化。
寄生是生物种间的一种对抗性的相互关系。
五、捕食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
前者谓之捕食者,后者谓被捕食者。
例如,兔和草类、狼和兔等都是捕食关系。
在通常情况下,捕食者为大个体,被捕食者为小个体,以大食小。
捕食也是一种种间的对抗性相互关系。
六、竞争指两种共居一起,为争夺有限的营养、空间和其他共同需要而发生斗争的种间关系。
竞争的结果,或对竞争双方都有抑制作用,大多数的情况是对一方有利,另一方被淘汰,一方替代另一方。
例如,看麦娘的天然群落中,狐茅不能生长,因为它被看麦娘的快速生长和遮荫所抑制,竞争也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种间对抗性相互关系。
3、K-对策者生物与r-对策者生物的主要区别r-选择K-选择气候多变,不确定,难以预测稳定,较确定,可预测死亡具灾变性,无规律比较有规律非密度制约密度制约存活幼体存活率低幼体存活率高数量时间上变动大,不稳定时间上稳定远远低于环境承载力通常临近K值种内、种间竞争多变,通常不紧张经常保持紧张选择倾向⑴发育快⑴发育缓慢⑵增长力高⑵竞争力高⑶提高生育⑶延迟生育⑷体型小⑷体型大⑸一次繁殖⑸多次繁殖寿命短,通常少于一年长,通常大于一年最终结果高繁殖力高存活力4、种群的年龄结构通常用年龄锥体图表示,包括哪三种类型,各个类型各代表什么含义?答:年龄锥体图是以不同宽度的横柱从上到下配置而成的图。
横柱的高低位置表示不同年龄组,宽度表示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百分比。
按锥体形状,年龄锥体可划分为3个基本类型:⑴增长型种群:锥体呈典型金字塔形,基部宽,顶部狭。
表示种群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小,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
⑵稳定型种群:锥体形状和老、中、幼比例介于增长型和下降型种群之间。
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相平衡,种群稳定。
⑶下降型种群:锥体基部比较狭、而顶部比较宽。
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少而老体比例增大,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5、请简述生态系统的特点?,答⑴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上的最高层次。
⑵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自我更新的能力。
⑶生态系统具有一定功能。
如: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⑷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数目有限。
⑸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6、简述温室气体浓度升高的后果。
答:(1)出现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升高。
(2)导致极地和高山冰雪消融速度加快、海水受热膨胀,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受到海水的侵袭。
(3)改变了全球水热分布格局,部分湿润地区可能变得干燥,而部分干燥地区可能变得湿润。
(4)改变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一部分生物可能不适应环境的改变而濒危或灭绝。
7、简述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区别。
答:生物量是指生态系统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面积上生产的有机物质的量,单位是:干重g /m2或J/m2。
而生产力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生产的有机物质量,表示的是速率,单位是:干重g/m2•a或J/m2•a。
8、简述生态失调的概念及标志。
答:概念: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干扰超越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阈限而使其丧失自我调节能力时,谓之生态失调。
标志:物种数量减少,环境质量降低,生产力衰退,生物量下降。
9、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与标志。
答:概念: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标志:能量和物质输入、输出平衡,生物种类和数目相对稳定,生态环境相对稳定,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的营养结构相互协调。
10、简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途径。
答:(1)陆地:大气二氧化碳经陆生植物光合作用进人生物体内,经过食物网内各级生物的呼吸分解,又以二氧化碳形式进入大气。
另有一部分固定在生物体内的碳经燃烧重新返回大气。
(2)水域: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经水生植物光合作用进入食物网,经过各级生物的呼吸分解,又以二氧化碳形式进入水体。
(3)水体中二氧化碳和大气中二氧化碳通过扩散而相互交换,化石燃料燃烧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参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生物残体也可沉入海底或湖底而离开生态系统碳循环。
11、简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概况。
答:(1)先由绿色植物把太阳光能变成植物体内的生物能(化学能)。
(2)各级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食物网把能量逐级传递下去。
(3)能量在每一营养级都有呼吸消耗,而且,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也不可能全部转化到下一营养级中,因此,能流越来越细。
12、生物群落的演替有哪些类型?答:(1)按演替延续时间:①世纪演替;②长期演替;③快速演替。
(2)按演替起始条件:①原生演替;②次生演替。
(3)按基质性质:①水生演替;②旱生演替。
(4)按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①内因性演替;②外因性演替。
13、简述生物群落的发生过程。
答:(1)物种迁移: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的迁移。
(2)定居:生物在新地区能正常生长繁殖。
(3)竞争:生物密集,种间产生竞争,竞争成功者留下,失败者退出,竞争成功者各自占有独特生态位,群落形成。
14、层片具有哪些特征?答:(1)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生活型相同,并具有相当地个体数目,而且相互间有一定的联系。
(2)在群落中具有一定的小环境。
(3)在群落中占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
15、群落交错区有哪些特征?)答:(1)位置上:位于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
(2)生态环境:较复杂多样。
(3)种类多样性高,某些种的密度大。
16、影响演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动物的活动性。
(2)群落内部环境的改变。
(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
(4)环境条件的变化。
(5)人类活动。
17、简述节律性变温的生态作用。
答:温度因子和光因子一样存在昼夜之间及季节之间温度差异的周期性变化,称节律性变温。
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迁移、集群活动等有重要影响。
(1)昼夜变温对许多动物的发育有促进作用;植物生长与昼夜温度变化的关系更为密切,对种子萌发和植物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形成植物的温周期现象。
(2)变温对于植物体内物质的转移和积累具有良好的作用。
(3)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寒暑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物发育节律称为物候。
18、简述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答: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整个生物界的生存和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它不仅影响每个生物的生存,而且还把各个生物连接为复杂的生命之网,决定着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生物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中产生了协同进化。
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寄生作用、偏利作用、偏害作用、竞争作用、他感作用等方面。
动物和动物之间,除了互相产生不利的竞争和捕食关系之外,还有偏害、寄生、互利等相互作用方式。
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除了植食作用以外,还表现有原始合作、偏利作用和互利共生作用等。
微生物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19、简述水生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答:水生植物在水体环境中形成了与陆生植物具有很大不同的特征:一是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以保证各器官组织对氧的需要。
二是机械组织不发达甚至退化,以增强植物的弹性和抗扭曲能力,适应于水体流动。
20、简述极端高温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
答:温度超过生物适宜温区的上限后就会对生物产生有害影响,温度越高对生物的伤害作用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