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简答题doc资料

合集下载

生态学期末简答题

生态学期末简答题

生态学期末简答题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由于生物是呈等级组织存在的,因此,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2、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分类: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等;根据生物类群分类: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根据生境类型分类: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沙漠生态学等;根据交叉学科分类: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等;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农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

3、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分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

4、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

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究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

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技术。

5、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 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各种群体特征,大体分3类:(1)种群密度和空间格局。

(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natality)、死亡率(mortality)、迁入和迁出率。

出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是使种群减少的因素。

(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等。

(完整版)《生态学》复习题

(完整版)《生态学》复习题

《生态学》复习题一、名词讲解:1. 生态因子28. 流通率2. 限制因子29. 氨化作用3. 基础生态位30. 生态承载力4.阿伦 (Allen) 规律5.趋异适应6.生活型7.主导因子8.种群增加种类9.生态位10.生活史对策11.毗邻效应12.遗传漂变13.密度14.重要值15.优势种16.先锋植物17.构件生物18.存活曲线19.会集种群20.复合种群21.群落最小面积22.逆行演替23.群落交叉区24.中度搅乱理论25.物质循环26.生态平衡27.林德曼效率二、简答题1.20 世纪,生态学界出现了四大出名生态学派,请写出学派的名称及其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研究重点。

2.什么是耐受性定律?3.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有哪些?4.简述水生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5.种群数理统计的常用方法有哪些?6.比较动向生命表与静态生命表的异同。

7.种群拥有哪些不相同于个体的基本特点?8.阐述自然种群数量颠簸的种类。

9.什么是植物种内竞争所表现的密度效应?10.种间竞争的本质是什么?写出 Lotka-Volterra 的种间竞争模型,并说明各参数的生态学意义。

11.描述逻辑斯谛增加曲线的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12.高斯假说的中心内容是什么?13.空间异质性是怎样影响群落结构的 ?14.简述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一般特点及其异同。

15.层片拥有哪些特点?16.生物群落的数量特点有哪些?17.陆地上呈大面积散布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主要有哪几类?18.中国东北湿润区从南到北依次出现哪些植被?中国东部温带从东到西依次出现哪些植被?19.何谓群落交叉区和边缘效应,它们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20.植物群落散布为什么拥有"三向地带性 "?21.试说明影响植被散布的主要要素和植被散布的地带性规律。

22.捕食作用拥有哪些生态意义?23.为什么生态恢复时要考虑群落的演替要素?三、阐述题1.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范围。

(完整word版)(整理)生态学期末复习

(完整word版)(整理)生态学期末复习

生态学期末复习绪论1。

说明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分为种内的和种间的,或种内相互作用和种间相互作用.2.试举例说明生态学是研究什么问题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但主要研究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在个体层次上,主要研究的问题是有机体对于环境的反应;在种群层次上,多度与其波动的决定因素是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等等;在群落层次上,多数生态学家在目前最感兴趣的是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过程;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

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

3。

比较三类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利弊。

基本原则:整体有序原则、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原则、循环再生原则、反馈平衡原则、最小因子原则、环境资源有限性原则第一章生物与环境1.概念与术语a。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b.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c.生态福是指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

d。

大环境指的是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e。

小环境指的是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

f。

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是指离地面1。

5m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决定。

g。

小环境中的奇虎称为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

5m以内的气候。

h.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的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生态环境称为生境.i.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称为密度制约因子。

j。

可调节种群数量,但其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生态因子,称为非密度制约因子。

k。

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生态学试题(简答题)

生态学试题(简答题)

生态学试题(简答题)1、生态系统流动的两个特点及意义答: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①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方向和不可逆的;②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渐减少,因为在每一个营养级生物的新陈代谢的活动都会消耗相当多的能量,这些能量最终都将以热的形式消散到周围空间中去。

意义: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如果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断绝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自行灭亡。

2、论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答:(1)完整的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部分组成。

组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通过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彼此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功能体系。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结构。

形态结构即群落结构,功能结构主要是指系统内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构成的网络结构或营养位级。

(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3、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及反馈调控。

答:(1)稳定机制: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常常趋向于达到一种稳态或平衡状态,使系统内的所有成分彼此相互协调。

这种平衡状态是通过自我调节过程来实现的,借助于这种自我调节过程,各个成分都能使自己适应于物质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任何变化。

例如,某一生境中的动物数量决定于这个生境中的食物数量,最终这两种成分(动物数量和食物数量)将会达到一种平衡。

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如雨量减少)使食物产量下降,因而只能维持比较少的动物生存,那么这两种成分之间的平衡就被打破了,这时动物种群就不得不借助于饥饿和迁移加以调整,以便使自身适应于食物数量下降的状况,直到调整到使两者达到新的平衡为止。

(2)反馈调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属于反馈调节。

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反馈。

反馈有两种类型,即负反馈和正反馈。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篇:生态学复习资料生态学名词解释: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见相互关系的科学。

2环境概念: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3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要素。

(生态因子是环境因子中的一部分).4环境因子:生物体研究中心以外的都叫环境因子。

5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存或繁殖的因子。

6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最小食物的量7耐性定律:生物生长或繁殖的环境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的不足或超过生物的耐性,就会导致该生物不能存活后死亡。

8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的适用范围的大小。

9内稳态:生物通过自身体内环境使生活环境保持稳定。

10指示生物:能够指示环境中某些生物。

11光周期:指昼夜周期中光照期和暗期长短的交替变化12温周期:温周期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气温是呈周期性变化的,许多生物适应温度的某种13节律性变化,并通过遗传成为其生物学特性。

14有效积温:是指某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

K=N(T-T0),N指天数、T代表当地的平均气温,T0生物生长最低气温。

15生命表:系统描述同期出生的一生物种群在各发育阶段存活过程的一览表。

16繁殖成效:个体现在的输出和未来的输出的总和。

17繁殖价值:指在相同的时间内,特定年龄个体相对新生个体的潜在繁殖能力、包括现时价值和剩余繁殖价值。

18亲本投资:有机体在生产子代,护养子代所消耗的时间,能量和资源所有的量。

19繁殖成本:有机体在繁殖后代时对能量和资源所有的消耗。

20分配原理:某一空间内的能力是固定的,消耗了就会减少。

21高斯假说: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的种间竞争现象,两个物种越相似,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就越激烈。

22生态位: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地理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间的功能关系。

23他感作用: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的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生态学概论(简答题)

生态学概论(简答题)

生态学概论(简答题)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它研究生物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下是对于生态学概论的一些简答问题的回答:1. 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生物群体、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以及它们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 生态系统是什么?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体、非生物因素和它们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功能单位。

它包括生物的组成部分(如物种、种群和群落),以及非生物的组成部分(如土壤、水和空气)。

生态系统的边界是模糊的,但它们通常被定义为具有相互依赖关系的生物和环境集合。

3. 生态位是什么?生态位指的是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角色和作用。

它包括物种的生活方式、其对资源的利用和其与其他物种的相互作用。

生态位可以有重叠,不同物种可以有不同的生态位分配,从而使得物种间能够共存。

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是怎样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通常是单向的。

太阳能被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的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

在每个能量转化步骤中,一部分能量会以热量的形式散失。

能量流的方向是从生产者(植物)到消费者(动物),最终以死亡和分解的形式返回环境。

5. 生物多样性为什么重要?生物多样性对于地球生命系统的稳定和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它提供了许多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如保持土壤的健康、提供食物资源、控制害虫、调节气候等。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和功能退化。

以上是对于生态学概论中一些简答问题的回答。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生态学简答题

生态学简答题

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一)综合性生活于环境中的植物,必然受到环境各因子的综合作用。

(二)主导因子的作用主导因子是指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起限制作用的生态因子,又称限制因子(三)生态因子的可调剂性和不可代替性自然界中,当某个或某些因子在量上不能满足植物需要时,势必引起植物营养贫乏,生长发育受阻。

(四)直接因子和间接因子在分析植物的生态和影响植物分布的原因时,应区分生态各因子之间的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五)生态因子的阶段性每一生态因子或彼此关联的若干因子的结合,对同一植物的各个不同发育阶段所起的生态作用是不同的。

什么是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请比较二者的异同。

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是指发生在原生裸地上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发生在次生裸地上的演替。

二者的共同点:(1)演替都是在裸地上开始。

(2)群落在形成过程中,都有植物的传播、植物的定居和植物之间的竞争这三个方面的条件和作用。

(3)都是进展演替,即群落向着物种多样化、中生化和高生产力方向演替。

二者的不同点:(1)演替开始的土壤条件不同,原生演替开始的裸地条件严酷,从来没有植物的繁殖体或被彻底消灭了,而次生演替开始的裸地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一些繁殖体存在。

(2)演替速度不同,原生演替慢,而次生演替快。

4.、生态平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1)系统结构的优化与稳定;(2)系统的能流、物流收支平衡;(3)系统的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功能的保持。

5.简述环境、生态环境和生境的区别与联系区别:①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综合,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必须有一个特定的主体或中心,离开这个主体或中心,就谈不上环境。

它强调把人类环境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看待,避免人为的将环境氛围互不相关的两个部分。

②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及气候资源数量和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学》简答题

《生态学》简答题

《生态学》简答题《生态学》简答题1、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哪些方面。

2、请写出生物种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3、K-对策者生物与r-对策者生物的主要区别4、种群的年龄结构通常用年龄锥体图表示,包括哪三种类型,各个类型各代表什么含义?5、请简述生态系统的特点?6、简述温室气体浓度升高的后果7、简述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区别。

8、简述生态失调的概念及标志。

9、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与标志。

10、简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途径。

11、简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概况。

12、生物群落的演替有哪些类型?13、简述生物群落的发生过程。

14、层片具有哪些特征?15、群落交错区有哪些特征?16、影响演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7、简述节律性变温的生态作用。

18、简述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19、简述水生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20、简述极端高温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

21、简述极端低温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

22、简述物候节律及其意义。

23、简述植物温周期现象。

1、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哪些方面。

答:1)全球变化: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出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异乎寻常的人类生态环境的变化,就是当今科学界,全国政府及公众关注的全球环境变化或简称全球变化。

2)生物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3)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4)景观生态学:起源于中欧,是80年代后期较年轻的交叉学科。

近年来,日益成为生态学一个新兴研究热点。

2、请写出生物种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生物种间关系十分复杂,概括起来有原始合作\共栖\共生\寄生\捕食\竞争等主要形式。

一、原始合作有些学者也把它称为互生关系。

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对双方都有一定程度的利益,但彼此分开后,各自又都能够独立生活。

这是一种比较松懈的种间合作关系。

如寄居蟹和海葵。

共居时,腔肠动物借助蟹类提供栖所、携带残余食物;而蟹类则依靠腔肠动物获得安全庇护,双方互利,但又并非绝对需要相互依赖,分离后各自仍能独自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简答题】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

1.Haeckel: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评价:赋予生态学的定义过于广泛。

2.Elton:在最早的一本《动物生态学杂志》,把生态学定义为“科学的自然史”。

评价:该定义较为广泛。

3.克什卡洛夫:生态学研究“生物的形态、生理、行为的适应性”,即达尔文的生存斗争中所指的各种适应性。

评价:定义广泛,与生物学这个概念不易区分。

4.C.krebs: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评价:强调的只是种群生态学。

5.Warming:生态学研究“影响植物生活的外在因子及其对植物的影响;地球上所出现的植物群落及其决定因子。

”评价:此定义强调的是群落生态学。

6.E.Odum: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评价:该系统侧重生态系统方面,比较抽象。

7.马世骏: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评价:将两系统结合了起来,研究更加的全面。

2【简答题】简述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特点。

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进一步向微观与宏观两个方向发展,例如分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现代生态学十分重视研究的尺度。

(生态学中一般认为尺度有三种: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组织尺度。

)3【简答题】根据你对生态学学科的总体认识,谈谈生态学学科的特殊性。

按研究对象组织层次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生物分类划分有动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此外还有独立的人类生态学;按栖息地划分如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湿地生态学和陆地生态学;按交叉的学科划分为数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地理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等等。

生态学研究的特殊性应该体现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单位的特殊性。

上世纪40-50年代,动物生态学研究单位主要是种群,而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单位是群落;60年代以后,生态学的研究单位是生态系统。

4【简答题】按照生态学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生态学)5【简答题】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是指生物的生存会使环境改变,环境的改变又会影响生物的进化方向,而进化了的生物又继续使环境改变,最终形成一个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共生关系。

6【简答题】论述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并简述各个阶段的特点。

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可分为:生态学的萌发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现代生态学四个时期。

①萌发时期时间为公元16世纪以前,特点为在长期的农牧渔猫生产中积累了朴素的生态学知识;②建立时期时间为17世纪到19世纪,植物生态学产生;③生态学巩固时期时间为20世纪到20世纪中叶,以地区为背景分化为3个不同的学派;④现代生态学时期,时间为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向微观宏观发展,研究方法手段改变。

7【简答题】列出3位世界著名的生态学家,并概括其在生态学上的最主要贡献。

德国生态学家Haeckel提出了“ecology”一词,并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植物生态学家Warming指出生态学研究“影响植物生活的外在因子及其对植物的影响;地球上所出现的植物群落及其决定因子。

”美国生态学家E.Odum指出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他的著名的教科书《生态学基础》以生态系统为中心。

对大学生生态学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二章1【简答题】为什么说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因为具有复杂食物网的生态系统,一种物种的消失不致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调,但食物网简单的系统,尤其是在生态系统功能上起关键作用的种,一旦消失或受严重破坏,就可能引起整个系统的剧烈波动。

2【简答题】简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表示方法与评价。

1.食物链:研究能量流动方便实用但不能真正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关系;2.食物网:阐明了一个生态系统的结构(营养结构)但不是一个定性直观的描述,不便于各系统之间的比较和能量流动定量表达;3.生态学金字塔:克服了食物网的弱点,但仍有大量信息难以表达,如两种食物链的重要能量流动,每次能量流动因呼吸造成的损失;4.能量流动图:克服了以上弱点是目前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3【简答题】举例说明什么是食物链,有哪些类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食草性鱼类—食肉性鱼类,类似于这样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通过一系列的取食与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取食与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食物链可分为捕食食物链、碎屑食物链和寄身食物链。

4【简答题】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基本功能。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其中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质合成为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质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质中,为自身提供生存、生长的能量以及为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能量;消费者:进行能量传递,将能量由生产者逐级传递;分解者:把植物动物体的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生产者能重新利用的简单化合物,并释放能量;无机环境:为生物群落提供一个生活的环境,为生产者提供合成有机物质的无机物质。

5【简答题】简述生态系统概念与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基本特征:结构特征、功能特征、动态特征、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特征、稳定平衡特征和对外开放特征。

6【简答题】根据生态系统的有关原理,说明为什么西部大开发,环境保护要先行。

西部为干旱半干旱荒漠绿洲生态环境,一旦破坏,恢复较为困难。

在这样的生态条件下开发建设,就必须贯彻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注意生态环境保护,西部开发,环保先行,保护好绿洲等自然生态环境不能引进污染大、耗水大的项目,不能引进污染重的行业和产品。

7【简答题】从负反馈调节入手,谈谈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

比如在草原上有草、羊和狼,如果羊增多,狼也会多;狼多到一定数量,羊就会下降。

即一个物种的数量多到一定程度后,由于食物或天敌等因素,数量又会下降,即为自我调节,羊少了以后,狼由于食物短缺也会减少。

8【简答题】简述生态危机的概念与产生生态危机的原因。

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人类盲目活动而导致局部地区甚至整个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的失衡,从而威胁到人类的存在。

生态危机原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如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雷击火烧、人类修建大型工程、排放有毒物质、喷洒大量农药、人为引入或消灭某些生物等超过一定限度的时候,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本身会受到伤害,从而引起生态失调,甚至导致发生生态危机。

9【简答题】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与平衡的标志。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况,它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和能量输入、输出上的稳定。

平衡的标志:能够自我调节和维持自己的功能,并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和消除外界带来的干扰,保持自身的稳定性。

10【简答题】系统概念与系统的特征。

系统是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事物有规律的联合的集合体,是有序的整体。

系统特征:1.整体性:系统有界、水平分离特征、垂直分离特征;2.有序性:各组分间有一定的量比关系制,约着系统性质;各组分通过联系的相互作用性;各组分在功能上的分工合作性;3.系统的整合效应性第三章1【简答题】如何测算次级生产量?简述其方法步骤。

首先测定能流参数。

包括摄取量(I)、呼吸量(R)、同化量(A);计算次级生产的生产效率;绘制能量流动图。

2【简答题】简述几个基本能流参数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摄取量(I):一个生物所摄取的能量;同化量(A):动物消化道内被吸收的能量。

对于植物:A指光合作用固定的日光能,常用总初级生产量来表示(GP或GPP),GP=NP+R呼吸量(R):生物在呼吸等新陈代谢和各种活动中所消耗的全部能量。

生产量(P):生物呼吸消耗后净余同化能量值,以有机物质形式贮藏在生物体内或生态系统中。

对于植物:P指净初级生产量(NP或NPP);其中:NP=A-R=GP-R3【简答题】用热力学定律解释生态系统的有序性。

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

能流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而热力学就是专门研究能量传递规律和能量形式转换规律的科学。

一个体系的能量发生了变化,必然环境的能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如果体系能量增加了,环境的能量必然减少,反之,亦然。

对于生态系统也是如此。

4【简答题】概述生态系统中次级生产过程的一般模式。

对食草动物来说,食物资源是植物(净初级生产量),对食肉动物来说食物种群是指动物(次级生产量)。

食肉动物捕到猎物后往往不是全部吃下去,而是剩下毛皮、骨头、内脏等等。

所以能量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级时往往损失很大。

5【简答题】简述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过程能量损失的途径。

(1)日光能中不能被光合作用利用的紫外、红外辐射的能量损失。

(2)可见光中被反射而不能利用的能量损失。

(3)可见光中不具生理活性的生理无效光的损失。

(4)吸收了,但不足以引起光合作用机理中电子传递的非活性吸收的损失。

(5)制造了糖类,但形成了不稳定中间产物的能量损失。

(6)呼吸消耗的损失。

6【简答题】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初级生产效率都不高,那么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有哪些?温度、捕食、水、二氧化碳、光、营养等因素7【简答题】在食物链层次上进行能流分析特点是什么?举例分析。

特点:食物链层次上的能流分析是把每一个物种都作为能量从生产者到顶级消费者移动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当能量沿着一个食物链在几个物种间流动时,测定食物链每一个环节上的能量值,就可以提供生态系统内一系列特定点上能流的详细和准确资料。

由图中可以看出,①食物链每个环节的净生产量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利用,未被利用的部分占很大比例。

②能量损失的另一个途径是呼吸消耗,植物呼吸消耗较少,动物则很大。

由于能量在沿着食物链从一种生物到另一种生物的流动过程中,未被利用的能量和通过呼吸以热的形式消耗的能量损失极大,致使鼬的数量不可能很多,因此鼬的潜在捕食者(如猫头鹰)即使能够存活的话,也要在该地区以外的大范围内捕食才能维持其种群的延续。

因此,由于能量在流动中的损失和消耗,食物链中营养级的数量不可能很多。

8【简答题】测定初级生产量的方法有哪些?收获量测定法;氧气测定法;CO2测定法;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叶绿素测定法。

第四章1【简答题】全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模式图及特点。

模式:水循环可以分为一个水分大循环和两个水分小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