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试题集
环境生态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富营养化:由于直接向湖泊排污或农用化肥随地表径流输入湖中,使很多以硅藻和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转变成以蓝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这个过程叫富营养化。
干扰: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的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的超“正常”范围的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的变化,使其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或发生改变。
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合成与呼吸所消耗的碳水化合物达到平衡时的光照强度。
互利共生:是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双方获利且达到了彼此离开后不能独立生存程度的一种共生现象。
化学需氧量():是指水样在规定条件下用氧化剂处理时,其溶解性或悬浮性物质消耗该氧化剂的量。
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与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环境荷尔蒙:扩散于环境中、能使人和动物的生殖机能产生混乱并形成生殖障碍的一类化学物质的总称。
它是被人类广泛使用并积累于环境中的合成化学物质。
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
环境因子:指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是构成环境的基本成分,具有综合性和可调剂性。
环境质量评价:( ),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定和预测。
活性污泥:有机废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曝气后,水中会产生一种以好氧菌为主体的茶褐色絮凝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这种污泥絮体就是活性污泥。
集群: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多或少都都会在一定的时期内生活在一起,从而保证种群的生存和正常繁殖。
寄生:是指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物质中获取营养而生存的现象。
林德曼定律:即百分之十定律,能量沿营养级升高而逐渐减少,最高能利用10%。
内禀增长能力:各种生物具有的为遗传特征所决定的潜在最大增长能力。
内稳态:生物系统通过内在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生态学面试题

《环境生态学》试题库1..填空1.1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由---大气圈--的下层(对流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风化壳)组成。
1.2种的性状可分为—基因型--型和—表---型。
1.3种群的空间格局类型可分为—均匀----型、----型和----型。
1.4根据休眠芽在不良季节的着生位置,可将陆生植物划分为5种生活型:----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一年生植物1.5群落演替按其起始条件可划分为:-------演替和-------演替。
原始演替次生演替1.6土壤及时地满足生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
1.7在生理上,盐土植物具有一系列的抗盐特性,根据它们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不同,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泌盐性----植物。
1.8 ---种群-----是群落结构与功能的最基本单位。
1.9生物体各部分器官的不均匀和不成比例的生长称为------。
1.10在种群生活史的研究中,称有利于竞争能力增加的选择为---选择。
1.11群落的外貌决定于群落优势的-------和------结构。
1.12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有:--------、-------、-------和-------。
1.13消费者按其营养方式上的不同可分为:-------、-------和-------或--------。
1.14环境中的某些有害物质的浓度随食物链增大的现象称为------------。
1.15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1.16 写出表达式:同化效率 = -----------------------------------(植物)= ----------------------------------(动物)1.17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要最大限度地保持生物圈的稳定和平衡,必须在讲究经济效益的同时特别注意---------。
环境生态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环境生态学试题资料一、名词解释生态幅: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作生态幅。
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作生态元的生态位。
内稳态:生物系统通过内在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干扰:干扰是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的超“正常”范围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或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位移。
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都不能独立生活。
偏利共生:亦称共栖,与互利共生和原始协作一同属于“正相互作用”。
两种都能独立生存的生物以一定的关系生活在一起的现象。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生态系统服务: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包括供给服务(如提供食物和水)、调节服务(如控制洪水和疾病)、文化服务(如精神、娱乐和文化收益)以及支持服务(如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环境的养分循环)。
受损生态系统: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或者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位移,即改变、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结构、功能发生变化或出现障碍,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过程,并出现逆向演替。
二、填空题1.种群的基本特征是空间特征、数量特征、遗传特征。
2.种群在“无限”的环境中增长通常呈指数式增长,又叫非密度制约性增长。
3.顶极概念的中心点就是群落的相对稳定性。
4.年龄锥体的三种类型分别为迅速增长种群、稳定型种群和下降型种群。
5.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6.光照强度达到光饱和点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
7.干扰的生态学意义包括促进系统的演化、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和调节生态关系三个方面。
环境生态学课后练习-第4-6章试题部分

环境生态学课外作业习题集第四章生态系统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生态系统:2、冗余种:3、生态系统4、冗余种5、生态系统信息流6、生态平衡7、生态危机8、生态系统服务9、替代花费法10、市场价值法11、费用支出法11、消耗性使用价值12、遗产价值13、生产性使用价值14、选择价值二、识图题1、下图为游憩全部价值示意图,在横线上写出各数字的代表意义。
①: ②: ③: ②+③: ①+②+③:三、计算分析题1、为了弄清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经刀耕火种撂荒后形成的次生林的生物生产力情况,2003年对不同林分的次生林调查进行了一次调查,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其中,5年生、10年生、14年生和22年生林分叶的被采食量分别为57.4、52.9、115.7和105.5g ·m -2·a -1。
(1)计算不同林分的净生长量。
(2)计算不同林分的净初级总生产量,并分析西双版纳不同林分的次生林恢复的情况。
旅游 费 用旅游人次2、下图为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图。
已知被取食者食用的初级生物量为15000J·m-2·a-1,其中有6000 J·m-2·a-1形成了粪便;在取食者对食物的同化过程中,有4500 J·m-2·a-1被呼吸消耗掉了。
(1)计算取食者同化的初级生物量及其次级生产量。
(2)计算取食者的同化效率和生产效率。
3、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两个基本概念是库和流通率,要表示一个特定的流通过程对有关库的相对重要性,常用周转率和周转时间来表示。
已知面积25hm2、平均水深3m 的某湖泊生态系统中,磷元素的库存为10g/m2,输入和输出的流通率均为2g/(m2·月),请计算分析:(1)计算该湖泊中磷元素的年周转率。
(2)计算该湖泊中磷元素的周转时间。
(3)分析影响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四、简答题1、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具有哪些特点?2、生态系统不同于物理学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具有哪些特征?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是什么?五、论述题1、试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是什么?2、论述森林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特点。
环境生态学试卷试题样卷

环境生态学试卷试题下载-样卷.doc 《环境生态学》题库一、名词解释1、环境问题2、可持续进展3、温室效应4、酸雨5、生态学6、环境生态学7、人为环境8、纬度地带性9、垂直地带性10、适应11、光化学烟雾12、春化作用13、热污染14、噪声16、叠加作用17、拮抗作用18、净化作用19、生态幅20、利比希西最小值定律21、耐受性定律22、贝格曼规律28、实际诞生率29、最低死亡率30、生态死亡率生态寿命31、种群生理寿命32、种群的年龄构造33、种群的性比〔性别构造〕34、生命表36、静态生命表37、内禀增长力气〔Innate capacity of increase〕39、种群的“J”型增长40、种群的规律斯谛增长(logistic growth)41、种群的内分布型42、阿利氏规律(Akkees law)43、密度调整(regulation of density)44、非密度调整45、生态对策〔(bionomic strategiies)46、种间相互作用47、生态分别(ecological separation)48、生态位(niche)49、生态位宽度50、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51、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52、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建群种〔edificator〕55、群落外貌〔physiognomy〕56、生活型(life form)57、群落的时间格局(temporal pattern)58、生态环境脆弱带59、边缘效应(edge effect)60、群落演替61、演替顶极62、生态系统〔ecosystem〕63、同资源种团64、初级生产(primary production)65、次级生产(secodary production)66、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energy flow of ecosystem)67、食物链(food chain)68、食物网(food web)69、养分级(trophic levels)70、捕食性食物链(predatory food chain)71、腐生性食物链(saprophogous food chain)72、寄生性食物链〔parasitic food chain〕73、林德曼效应〔格外之一法则〕7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matteral cycle of ecosystem)75、生态平衡76、草原生态系统(grassland ecosystem)77、城市生态系统(urban ecosystem)78、原生性自然资源(primary natural resources)79、后生性自然资源(secondary natural resources)80、自然保护(conservation of nature)81、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82、水体污染〔water pollution〕83、水体自净84、生物塘85、水体富养分化(eutrophication)86、大气污染87、土壤污染88、背景值89、土壤净化90、土地处理系统91、固体废物92、生态监测〔ecological monitoring〕93、生物富集(biological enrichment)94、指示生物法95、生物测试96、毒性试验97、半致死浓度〔LC50〕(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98、半效应浓度〔EC50〕(median effect concentration)99、半致死时间〔LT50〕〔median lethal time〕100、半致死剂量〔LD50〕(median lethal dose)101、慢性毒性试验102、最大容许浓度(maximun allowable concentration)103、环境质量104、环境质量基准105、环境质量评价106、生态环境质量评价107、环境质量推想108、生态工程109、自然环境111、人为环境112、光补偿点113、最低量定律114、阿伦规律115、种群116、年龄锥体117、阿利氏定律118、生态位宽度119、成层现象120、同资源种团121、光能利用率123、生物指数二、填空题1、概括起来,环境问题包括两大类型,一是生态破坏问题,二是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生态学考试试题

环境生态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以下哪种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最丰富?()A 草原生态系统B 森林生态系统C 农田生态系统D 荒漠生态系统2、生态因子中,对生物起直接作用的因子称为()A 间接因子B 主导因子C 限制因子D 直接因子3、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分为()A 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B 增长型和衰退型C 稳定型和衰退型D 增长型和稳定型4、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A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B 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C 食物链和食物网D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5、以下哪种气体不属于温室气体?()A 二氧化碳B 甲烷C 氧气D 一氧化二氮6、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属于沉积型循环的是()A 碳循环B 氮循环C 磷循环D 水循环7、生态平衡是一种()A 绝对平衡B 动态平衡C 永久平衡D 相对平衡8、以下哪种生物属于生产者?()A 牛B 羊C 小麦D 狼9、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A 循环流动、逐级递减B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 循环流动、逐级递增D 单向流动、逐级递增10、以下哪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A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B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C 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D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11、群落演替的先锋物种一般是()A 大型乔木B 草本植物C 灌木D 地衣12、以下哪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最高?()A 城市生态系统B 湿地生态系统C 海洋生态系统D 农田生态系统13、生物多样性包括()A 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 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 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14、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方法?()A 指示物种法B 生态足迹法C 能值分析法D 景观生态学方法15、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方式不包括()A 物理信息B 化学信息C 行为信息D 能量信息16、以下哪种生物属于消费者?()A 水稻B 玉米C 兔子D 大豆17、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是指()A 绿色植物和自养微生物B 动物C 微生物D 人类18、以下哪种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最强?()A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B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C 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D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19、以下哪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A 农田生态系统B 城市生态系统C 森林生态系统D 湿地生态系统20、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A 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B 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C 营养结构和空间结构D 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时间结构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环境生态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 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生态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一、填空题1.______利用和______的共同利用是种群利用空间的主要方式。
2.______食物链、______食物链和______食物链是生态系统食物链的三种主要类型。
3.《寂静的春天》一书作者是___________, 描写的是使用___________所产生的种种危害。
4.1935年英国科学家坦斯利(Tansley)首次提出____________这一重要概念。
5. 3S技术已广泛用于生态学的研究, 3S技术是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6. Gaia假说即____________学说, 该假说认为地球自我调节过程中, _________是起主导作用的。
7. r对策者具有高_______力, K对策者具有高_______力。
8. 按环境的范围大小, 可分为_________环境、_________环境、_________环境、_________环境和_________环境。
9. 按环境的性质, 可分为_________环境、_________环境和_________环境三类。
10.按环境的主体分, 目前有两种体系, 一类是以________为主体, 另一类是以________为主体。
11. 按年龄锥体的形状, 年龄锥体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2. 按生态系统空间环境性质把生态系统分为______生态系统、______生态系统和______生态系统。
13. 按生态因子的性质, 通常可将生态因子归纳为________因子、________因子、_______因子、_______因子、_______因子。
14. 按生殖年龄可把种群中的个体区分为三个生态时期, 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15.不同群落的交界区域或者两类环境的相接触部分称为______。
16. 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草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环境生态学期末试题

环境生态学期末试题环境生态学期末试题By 非带奈何愁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 B )A.常绿阔叶林B. 落叶阔叶林C. 北方针叶林D. 热带雨林2、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个营业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 A )A. 能量越来越少B. 能量越来越多C. 能量没有变化D. 因生态系统不同而变化不同3、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 B )A. 原生演替B. 次生演替C. 水生演替D. 旱生演替4、生态学做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 A )提出并定义的。
A. E.HaeckelB. E.P.odumC. A.G..TansleyD. Darwin5、臭氧层破坏属于( B )A. 地区性环境问题B. 全球性环境问题C. 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D. 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6、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气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 A )A.250kg 左右 B. 350kg 左右C. 500kg 左右D. 大于500kg7、某一种群的年龄锥体的形状为基部较狭,顶部较宽,这样的种群属于( C )A.增长型种群B.稳定型种群C.下降型种群D.混合型种群8、Deevey将种群存活曲线分为3个类型,其中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的曲线为( A )A. 凸型曲线B. 凹型曲线C. 对角线型曲线D. S型曲线9、dN/dt=r N (K-N/K)这一数字模型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是( D )A. 无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B. 有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C. 无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D. 有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10、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 D )A. 原始合作B. 竞争C. 中性作用D. 偏利作用11、下列说法正确的事( D )A. 生态系统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B. 生态系统由自养生物、异养生物、兼养生物组成C. 生态系统由植物、食植动物、食肉动物、食腐动物组成D. 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组成12、下列生物类群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群是( B )A. 种子植物B. 真菌C. 蓝绿藻D. 蕨类植物13、不符合群落演替方向性的特征是( D )A.群落结构从简单到复杂B. 物种组成由少到多C. 群落稳定性越来越高D. 种间竞争越来越激烈14、按logistic方程增长的种群的最大持续收获量是( D )A. k/2B. k/4C.rk/2D. rk/415、环境生态学诞生的标志是( A )A.《寂静的春天》问世B.《只有一个地球》问世C.《人口炸弹》问世D.《增长的极限》问世16、水生植物的特点是( A )A.通气组织发B.机械组织发达C.叶面积小D.根系发达17、下列关于生态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如果两种物种的生态位有部分重叠,它们之间就会存在潜在的竞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生态学》综合练习一、名词解释1.环境生态学:2.生态规划(广义):3.群落的水平结构:4.土壤肥力:5.r-选择:6.能量流动:7.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8.K-选择:9.须氧污染物:10.生物种群环境容量:11.污染物质环境容量12.生态因子:13.群落的垂直结构:14.物质循环:15.酸雨:16.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规律:17.生物多样性:18.湿地生态系统:19.光饱和点:20.生态型工业:21.间接生态因子:22.生态监测:23.光补偿点:24.群落的交错区:25.功能区划:26.食物链加环延长:27.生物种群:28.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规律:29.人为干扰:30.平行食物链相接:31.限制因子:32.协同进化:33.群落:34.环境质量的生态评价:35.光周期性:36.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37.物质循环再生利用规律:38.生态破坏:39.谢尔福德耐性定律:40.动态平衡规律:41.边缘效应:42.温度三基点:43.耐性限度:44.反馈调节规律:45.生态位:46.自然保护:47.环境资源有效极限规律:48.温室效应:49.优势种:50.生态工程:5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52.正反馈:53.互利共生:54.负反馈:55.食物链:56.沉积循环:57.生态幅:58.食物网:59.初级生产:60.环境污染:61.主导因子定律:62.生态金字塔:63.系统功能综合性:64.生态因子相互作用定律:65.群落的演替:66.生态平衡:67.生态因子综合作用定律:68.顶级群落:69.生态失调:70.间接生态因子:71.次生演替:72.能量流动:73.农林牧复合生态工程:74.指示生物75.平行食物链连接76.食物链加环77.光补偿点78.光饱和点79.光周期性80.温周期现象81.物候82.物候期83.限制因子8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85.耐性限度86.生态幅87.主导因子88.主导因子定律89.协同作用90.不可替代性91.综合作用规律92.DO93.COD94.BOD95.治污生态工程96.二、选择题1.红橙光的主要生态效应是。
A.光合作用B.蛋白质合成C.伤害作用D.抑制植物伸长2.蓝光的主要生态效应是。
A.光合作用B.引起基因突变C.促进植物茎伸长D.促进种子萌发3.紫外光的主要生态效应是。
B.光合作用 B.蛋白质合成C.伤害作用D.抑制植物伸长4.红外光的主要生态效应是。
C.光合作用 B.蛋白质合成 C.提高温度,促进植物茎伸长、种子萌发D.抑制植物伸长5.对喜光植物命题正确的是。
A.光补偿点高、饱和点高B. 光补偿点高、饱和点低B.光补偿点低、饱和点高 D. 光补偿点低、饱和点低6. 对耐荫植物命题正确的是。
C.光补偿点高、饱和点高 B. 光补偿点高、饱和点低D.光补偿点低、饱和点高 D. 光补偿点低、饱和点低7.对长日照植物花芽分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日照时间大于14小时B.日照时间小于10小时C.日照短引起的低温D.日照长引起的高温8. 对短日照植物花芽分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B.日照时间大于14小时 B.日照时间小于10小时C.日照短引起的低温D.日照长引起的高温9.某种候鸟总是在某一确定的日期从北方迁往南方,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光照强度B.日照长短C.温度变化D.食物不足10.驱动气候变化的形成各个气候带的主要生态因子是。
A.温度B.太阳辐射C.大气环流D.水分在大陆与海洋之间的循环运动11.引起植物发生春化的主要生态因子是。
A.春天气温回升B.冬天较长时间的低温C.春天降水增加D.春天光照强度适中12.造成生物出现纬度地带性分布的主要的直接生态因子是。
A.光照B.水分C.温度D. 土壤13.造成生物出现垂直地带性分布的主要的直接生态因子是。
A.光照B.水分C.温度D. 土壤14. 造成生物出现经度地带性分布的主要的直接生态因子是。
A.光照B.水分C.温度D. 土壤15.使得新疆吐鲁番葡萄高产优质的主要原因是 .A. 生长期高温B. 生长期太阳辐射强C. 生长期低温 D生长期昼夜温差大16.温度生态因子主要通过影响的活性而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
A.DNAB.激素C.酶D.糖类物质17.倒春寒造成水稻烂秧属于。
A.寒害B.冻害C.霜冻D.风害18.干燥度K值在1—1.49的环境状态称为。
A.湿润B.半湿润C.半干旱D.干旱19.如下属于水生植物特点的是。
A.根系发达适应松软的土壤B. 形成多层光合组织适应光照不足B.光合面积大、通气组织发达适应弱光缺氧环境 D保护组织发达防止水生动物影响20.土壤对植物的主要直接生态效应之一是。
A.提供微生物B.提供氧气C.提供有机质D.促进养分循环21.生物对土壤主要影响作用的是。
A.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养分循环B.提高土壤的pH值C.提供氧气D.蒸腾减少土壤水分22.富营养化水体中的限制因子是。
A.CO2 B.O2C.ND.P23.北半球南坡的主要特征是。
A.温度高,湿度大,光照强B. 温度高,湿度小,光照强C. 温度低,湿度大,光照强D. 温度低,湿度小,光照弱24.高海拔环境植物矮壮扭曲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紫外线多B.红光及红外光多C.氧气稀薄D.干旱25.在一块氮肥充足的稻田中单施钾肥比同时氮肥和钾施肥获得更高的产量,是氮、钾之间发生的结果。
A.相互作用B.综合作用C.直接作用D.间接作用26.土壤中水分过多造成土壤氧气不足而导致植物死亡,此时氧气成为。
A.主导因子B.限制因子C.协同因子 D综合因子27. 土壤中水分过多造成土壤氧气不足而导致植物死亡,此时水分成为。
A.主导因子B.最小因子C.协同因子 D综合因子28.环境因子超过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该物种就不能生存,这是。
A.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C.主导因子定律 D相互作用规律29.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变化,这是。
A.综合作用规律 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C.主导因子定律 D相互作用规律30.各个环境因子必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环境系统整体作用于生物,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这是。
A.综合作用规律 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C.主导因子定律 D相互作用规律31.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足够的氧气、适当的温度等,缺一不可,说明生态因子具有。
A.综合作用规律 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C.主导因子定律 D相互作用规律32.在一块农田中,同时施放氮肥和钾肥,农作物可以获得比单施氮肥活钾肥更高的产量,说明生态因子具有。
A.综合作用规律 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C.主导因子定律 D相互作用规律33. 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足够的氧气、适当的温度等,缺一不可,说明生态因子之间具有。
A.协同增效B.协同减效C.不可替代性D.一定的补偿性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说明生态因子之间34.在光照不足时,增加CO2具有。
A.协同增效B.协同减效C.不可替代性D.一定的补偿性35.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该种群属于。
A.增长型 B.稳定型 C.下降型 D.难以判断36.在某一草场放牧养殖山羊,养殖数量n为其环境K的1/2时可以获得最大产量的原因是羊群的。
A.内禀自然增长率最大B.内禀增长率最大C.增长率最大D.死亡率最低37.如下属于r—选择物种的特点是。
A.出生率高,个体小,寿命短,繁殖快,后代缺乏抚育B. 出生率低,个体大,寿命长,繁殖慢,后代获得良好抚育 C. 出生率高,个体小,寿命长,繁殖快,后代缺乏抚育D. 出生率低,个体大,寿命长,繁殖快,后代缺乏抚育38. 如下属于K—选择物种的特点是。
A.出生率高,个体小,寿命短,繁殖快,后代缺乏抚育B. 出生率低,个体大,寿命长,繁殖慢,后代获得良好抚育C. 出生率高,个体小,寿命长,繁殖快,后代缺乏抚育D. 出生率低,个体大,寿命长,繁殖快,后代缺乏抚育39. 如下趋向K—选择的物种是。
A.水稻B.沙田柚C.稗草D.白菜41.水热丰富的环境中常常是植物占优势。
A.一年生 B地面芽 C.地下芽 D高位芽和地上芽42. 干旱的内陆环境中常常是植物占优势。
A.一年生和地下芽 B地面芽 C. 高位芽 D地上芽43.通常情况下,如下垂直结构最复杂的群落是。
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44.“种群密度首先决定于竞争”是的主要观点。
A.生物学派B.气候学派C.中间观点学派D.前三者都不是45.边缘效应发生的区域是。
A.群落中央B.林中空地C.群落不同层次之间D.群落的交错区46.群落交错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稳定性。
A.好B.较好C.一般D. 差47.热带雨林垂直结构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稳定性强,水热丰富,严重破坏后恢复。
A.最快B.较快C.中等D.很慢48蛇与猫头鹰均以老鼠为主要食物,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A.种间竞争B.互利作用C.偏利作用D.捕食行为49.一个物种对另一个物种产生他感作用,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A.种间竞争B.互利作用C.偏利作用D.捕食行为50.蛇以洞穴鼠为主要食物,猫头鹰以运动鼠为主要食物,说明两者发生了。
A.均衡共存B.优胜劣汰C.生态位分离D. 互利作用51.玉米与黄豆间套种能够增产的原因是两者。
A.均衡共存B.优胜劣汰C.生态位分离D. 生态位互补52.生态学上有“捕食行为对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都有利”,其原因是可以发生。
A.协同进化B.优胜劣汰C.生态位分离D. 生态位互补53.根瘤菌与其寄主植物之间的关系是。
A.种间竞争B.互利共生C.偏利作用D.互利合作54.某种昆虫与某种虫媒花植物之间的关系是。
A.种间竞争B.互利共生C.偏利作用D.互利合作55.在一定地域内的全部生物和物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形成的统一体称为。
A.生态系统B.群落C.种群D.居群56.在一定地域内的全部生物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成为。
A.生态系统B.群落C.种群D.居群57.生态系统的开放性主要是指。
A.物质与能量的输入输出B.开展生态旅游C.对外招商引资D.生态系统存在缺口58.水生生态系统最容易出现的限制因子是。
A.氧气B.温度C.水分D.二氧化碳59.赤潮的出现对水生生态系统极为不利,主要原因是产生了限制因子。
A.氧气不足B.某种澡类植物大量繁殖C.光照不足D.二氧化碳少60.陆地生态系统最容易成为限制因子的是。
A.氧气不足B.温度低C.水分多D.二氧化碳少61.如下对生物多样性有利的措施是。
A.封山育林B.全垦造林C.开荒种地D.火烧迹地造林62.“草-羚羊-老虎”属于食物链。
A.捕食B.分解C.寄生D.共生63.“松树-松毛虫-赤眼蜂”属于食物链。
A.捕食B.分解C.寄生D.共生64.生物放大作用是指随着食物链延长,。
A.蛋白质含量提高B.某些有毒物质浓度增大C.某些矿物营养浓度增大D.糖类浓度增大65.第一营养级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