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试题库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08

环境生态学试题库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08
环境生态学试题库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08

环境生态学考试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A卷

一、术语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环境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的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往往不是单链的,营养级常错综复杂,一种消费者同时取食多种食物,而同一食物又可被多种消费者取食。食物链间交错纵横,彼此交叉相连,构成一种复杂的网状结构,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5、初级生产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开始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对太阳能的固定,所以初级生产指绿色植物的生产。初级生产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固定太阳能,把无机物质合成、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性。

①光强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作用(5分)

光强对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重量的增加有重要影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干物质积累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光还促进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植物中的叶绿体必须在一定的光强下才能形成。黑暗条件下会产生黄化现象。

②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5分)

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随光强的上升而提高,但达到一定值后,光强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提高,这个点称为光饱和点。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

呼吸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光合作用的速率与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此时的光强称为补

偿点。

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可将植物分为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

2、简述高等植物的五个生活型。(每点2分)

按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和保护方式,把高等植物划分为五个生活型:

①高位芽植物:休眠芽位于地面25cm以上,多为乔木、灌木等。

②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cm以下,芽受土表或残留物保护。多为灌木、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③地面芽植物:在不利季节、其地上部分死亡,但被土壤和残落物保护的地下部分

仍然活着,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④隐芽植物:又称地下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表以下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

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⑤一年生植物:植物只能在适宜的季节生长,以种子的形式渡过不良季节。

3、简述食物链的三种基本类型。

根据食物链能量流动的起点和生物成员取食方式的差异,食物链可分成三种:

(1)捕食食物链或牧食食物链。从活体绿色植物→草食动物→一级肉食动物→

二级肉食动物组成的食物链。如在陆地生态系统中:草→蝗虫→蛇→鹰;在水域

生态系统中:藻类→甲壳类→小鱼→大鱼。(4分)

(2)腐食食物链或碎食食物链。从死的动植物残体开始,食物链上的生物以微生物

和小型动物为主。如:动植物残体→蚯蚓→线虫→节肢动物。(3分)(3)寄生食物链。以活的生物有机体为营养源,取食者以寄生方式而生存的食物链。

一般开始于较大的生物,如:哺乳动物→跳蚤→原生动物→细菌→病毒。(3分)

4、简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三种基本类型。

(1)水循环: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物质循环都是在水循环的推动下完成的。可以说,

没有水循环就没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就没有生态系统的功能,也就没有生命。(3分)(2)气体型循环:大气和海洋是气体型物质循环的主要贮存库。所以,气体型循环

与大气和海洋密切相关。循环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属于这一循环物质主要有C、N、O等。

气体型循环与三大全球环境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密切相关。(4分)(3)沉积型循环:沉积型物质循环的主要贮存库是岩石、沉积物和土壤。其物质一

般要通过岩石风化作用和沉积物的溶解作用才能转变成可供生态系统利用的营养物质。

循环过程慢,循环是非全球性的。沉积型循环的物质主要是矿物质如:P、S、Na、Ca

5、图解磷循环的过程并说明其特点。

磷循环的特点:(3分)

磷主要有两种存在形态:岩石态和溶盐态。P循环的起点始于岩石的风化,终于水中的沉积,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

磷循环的过程:(7分)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生物对水因子的适应性。

根据植物对水分的需求量和依赖程度可把植物划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

①水生植物(8分)

水生植物就是生活在水中的植物的总称。包括: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及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如苦草、黑藻;浮水植物如浮萍(漂浮植物)、荷花(浮叶植物);挺水植物如了芦苇、香蒲等。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有很大区别。水生环境的主要特点为:弱光、缺氧、密度大、粘性高、温度变化平缓以及能溶解各种无机盐类。因此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在植株形态及组织结构上有本质区别。

由于弱光,水生植物水下的叶片多分裂为带状、线状,而且很薄,以增加吸收阳光的面积。由于水下缺氧,水生植物有发达的通气组织,有利于空气从水上部器官和CO

2

进入水下器官,以保证各器官及组织对氧气的需要。如水稻、荷花。另外,水生植物的机械组织不发达,甚至退化,以增强植物的弹性和抗扭曲能力,适应于水体流动。

②陆生植物(7分)

陆生植物指生长在陆地上的植物。包括湿生、中生和旱生三种类型。陆生植物主要表现为对水分不足的适应性。

湿生植物适宜生长在潮湿环境中,不能忍受较长时间的水分不足。

中生植物指生长在水分条件适中的环境中的植物。具有一整套保持水分平衡的结构和功能。如有较发达的根系和水分输导组织。

旱生植物生长在干旱环境中,能耐受较长时间的干旱环境。这类植物多分布在干热

草原及荒漠区,该类植物一般有很发达的根系,增加对水分的吸收,同时地上部叶面积

很小,叶片特化为针状、鳞片状等,且气孔下陷,叶片表面有很厚的角质层或白色绒毛,在干旱条件下叶片可以收缩、卷曲,减少水分散失。有的旱生植物有发达的贮水组织,美洲沙漠中的仙人掌贮水可达2t,西非的猴面包树贮水可达4t。

2、试述温度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温度的适应性。

(1)温度的生态作用(5分)

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生理活动加快,但超过一定范围后,生理活动的速度会下降。由于酶的活性存在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相应就形成了生物生长的“三基点”温度。

法国学者Reaumur就从变温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总结出了温度与生物发育关系的普遍规律,即有效积温法则。这个法则表明,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后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某一特定植物类别其各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2)生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5分)

长期生活在低温环境下的生物,通过自然选择和进化,在形态、生理及行为方面形成了很多对低温的适应性。

在形态方面,对生长在极地及高山上的植物,芽、叶片及植物表面有油腊类物质、鳞片、蜡粉、密毛的保护,植物矮小并呈匍匐状、垫状或莲座状,有利于保温。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个头较大,身体突出部分少,有利于保温及减少散热,还通过增加羽毛的厚度、密度及皮下脂肪的厚度,提高身体的隔热性能。植物常以不易受冻的种子、根、块茎等越冬。木本植物则以落叶相适应。

在生理方面,低温环境中的植物常通过减少组织中的水分及增加细胞中物质的浓度来降低植物组织的结冰点,增加抗寒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使一些植物的冰点降低到-30℃甚至更低。在生理方面,动物可以靠增加体内产热量来保持体温。

(3)生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5分)

生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也表现在形态、生理及行为这三个方面。

在形态上,植物的绒毛和鳞片能阻挡太阳光,有些植物体表呈白色、银白色、革质发亮,可以反射阳光。在生理上,植物对高温的适应性是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糖或盐类的浓度,减缓植物代谢速度及增加原生质的抗凝结能力。

植物还靠旺盛的蒸腾作用来散热。

动物对高温的适应主要靠行为:如躲到阴凉处、昼伏夜出、夏眠等。

B 卷

一、术语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生态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物是指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类,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

2、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

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要求不同,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也是有阶段性的。

3、生态入侵

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其适宜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危害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4、生态系统

指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且有自我调节功能的自然整体。

5、食物链

指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间传递,各种生物按食物关系排列成一环套一环的链状营养顺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光质的生态作用。

不同波长的光对生物有不同的作用,植物叶片对光的吸收、反射和透射的程度直接与波长有关。所以不同的光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色素形成、向光性及形态建成等的作用不一样。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是可见光区(380~760nm)。叶绿素吸收的主要是红、橙光,红、橙光对叶绿素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蓝紫光也能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吸收,这部分光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产生生理效应,因而称为生理有效辐射。而绿光很少被植物吸收利用,称为生理无效辐射。(5分)

实验表明,红光有利于糖的合成,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蓝紫光和青光对植物的生长及幼芽的形成有较大影响,能抑制植物的伸长而使植物形成矮壮的形态,也是支配细胞分化的重要光线,还影响植物的向光性。(3分)

在不可见光区,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对动植物有害。但适量的紫外线光照射对昆虫等动物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这与唯生素D的合成有密切关系。(2分)

2、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法国学者Reaumur就从变温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总结出了温度与生物发育关系的普遍规律,即有效积温法则。这个法则表明,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后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某一特定植物类别其各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5分)

其公式可表示为:K=N(t-t

0),t

为生物学零度。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学零度是

不同的。(2分)

这个法则在今天的植物生态学和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中的种植制度和茬口安排、害虫防治预报上很有意义。(3分)

3、简述他感作用及其生态学意义。

他感作用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3分)

他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

①他感作用与歇地现象。植物的他感作用在农业及林业生产上有重要意义。在农业上,有些作物不宜连作,必须与其他作物轮作,因为连作对作物的长势有很大影响,降低产量。这种现象被称为歇地现象。如早稻不宜连作,因为它的根系能分泌一种物质,对下一茬早稻有抑制作用。西瓜也不宜连作。(3分)

②他感作用与植物群落中的种类组成。植物群落都由一定种类的植物组成,他感作用是造成植物群落中一定种类植物的形成,而另一些种类植物消退的主要原因之一。(2分)

③他感作用与植物群落的演替。他感作用被认为是影响植物群落演替的内在因素之一。据研究,一些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与各阶段植物的他感作用有关。(2分)

4、简述群落交错区及其生态学意义。

不同的生物群落间往往有过渡带,这种过渡带被称为群落交错区,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如森林与草原间,不同类型森林间,不同草本群落间。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条件往往与邻近群落内部核心区有明显差异。(4分)

由于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能容纳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定居,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及其它生存条件。因而在群落交错区中既可有相邻群落的生物种类,又可有交错区特有的生物种类。这种在群落交错区中生物种类增加和某些种类密度增大的现象,称为边缘效应。边缘效应在养殖业和种植业上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6分)

5、简述全球初级生产量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1)陆地比水域的初级生产量大。其主要原因是大洋区缺乏营养物质。这就是海洋面积占地球面积的70%,而海洋的净初级生产总量只占全球的1/3的原因。(3分)(2)陆地上的初级生产量有随纬度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在陆地各类型的生态系统中,以热带雨林的生产力最高。生产力由热带雨林→温带常绿林→落叶林→北方针叶林→稀树草原→温带草原→寒漠和荒漠依次减少。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太阳辐射量、温度和降水量的依次减少所决定的。(4分)

(3)海洋中初级生产力由河口湾→大陆架→大洋区逐渐降低。这是由于河口湾有大陆河流所携带的营养物质的输入,但水中营养物质的浓度沿大陆架到大洋区逐渐降低。(3分)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及其生态学意义。

(1)群落的垂直结构(5分)

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指群落的分层现象。在群落中,不同生活型的动、植物生活在在一起,这些动、植物的生态幅和适应特点各有差异,它们各自占据一定的空间,并排列在空间的不同高度和一定土壤深度中。群落中这种垂直分化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称为群落的分层现象。

成层现象发育最好的是森林群落,各层次随着光照强度逐渐减弱,依次发展为林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等层次。

⑵群落的水平结构(5分)

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的水平格局或二维结构,是群落结构的另一特征。

由于环境因素在群落内部不同地点上分布不均匀,就会形成一个个小群落。如森林群落中,在阴暗的地方,一些植物种类形成小型组合,而在较明亮的地点,则是另外一些植物种类形成的组合。沙漠中的灌木大多也是成群型分布的。

群落水平分化成各个小群落,使群落在外貌上表现为斑块相间,称之为镶嵌性,具有这种特征的植物群落叫做镶嵌群落。

(3)生态学意义(5分)

群落的成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它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保证了单位空间的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镶嵌群落的形成,提供了小群落内部一个局部优越的小环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2、试比较生态金字塔的三种基本类型并说明生态金字塔形成的原因。

(1)生态金字塔(6分)

生态金字塔是用于反映食物链中不同生物的营养级之间数量及能量比例关系的一种图解模型。根据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营养级的顺序,以初级生产者为底层,向上按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的顺序,各营养级生物的个体数量、生物量及能量比例通常呈现基部宽、顶部尖,类似金字塔形状,所以形象地称为生态金字塔。

生态金字塔可分为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三种基本类型。

(2)生态金字塔形成的原因(9分)

①后一营养级生物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利用前一营养级的生物量,总有一部分自然死亡,被分解者所利用。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利用率不可能是100%,总有一部分以排泄物的形式被排放到环境中,被分解者所利用。

③各营养级的生物在进行生命活动的过程中,都要消耗一定的能量,这部分能量最后变成热能而扩散掉。

环境生态学考试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C 卷

一、术语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生物种

形态相似、能实际地或潜在地彼此杂交的种群的集合构成一个种。

2、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

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要求不同,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也是有阶段性的。

3、生态平衡

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和能量输入输出上的稳定。

4、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的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往往不是单链的,营养级常错综复杂,一种消费者同时取食多种食物,而同一食物又可被多种消费者取食。食物链间交错纵横,彼此交叉相连,构成一种复杂的网状结构,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5、次级生产

次级生产指生态系统初级生产以外的生物有机体的生产。是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所制造的物质和贮存的能量进行新陈代谢,经过同化作用转化成自身物质和能量的过程。如肉、蛋、奶、毛皮、血液都是次级生产的产物。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2分)

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和利用;(2分)

生态系统退化的机理及其修复;(2分)

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2分)

全球性环境生态问题的研究。(2分)

2、简述三种盐土植物对盐土的适应性。

(1)聚盐性植物。细胞原生质对盐类的抗性很强,根细胞能积累高浓度盐而不受伤害。(3分)

(2)泌盐性植物。根系能吸收大量的盐,但盐分并不积累体内,而是通过茎、叶

表面密布的分泌腺(盐腺)把过多的盐分排出体外,这种作用称为泌盐作用。(4分)(3)不透盐性植物。这类植物的根细胞对盐类的通透性很小,在一定浓度的土壤盐溶液中,吸收的盐类很少。(3分)

3、简述内源因子调节学说的三种理论。

(1)行为调节学说。该学说认为动物的社群等级和领域性等社群行为是一种调节种群密度的机制。通过社群行为,调节生境中的有机体数量,使食物供应和繁殖场所在种群内部得到合理分配,把剩余个体从适宜生境中排挤出去,使种群密度不致上升太高。(3分)

(2)内分泌调节学说。内分泌调节又叫生理调节,指种内个体间因生理功能的差异,致使生理功能强的个体在种内竞争中取胜,而生理功能弱的个体被淘汰。当种群数量上升时,个体间的社群压力增加,加强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影响了脑下垂体和肾上腺的功能,一方面使生长素分泌减少,生长代谢受阻,个体死亡增加;另一方面,性激素分泌减少,生殖受到抑制,出生率降低,胚胎死亡率增高,幼体发育不良等。(4分)

(3)遗传调节学说。遗传调节是指种群数量可通过自然选择压力和遗传组成的改变而加以调节。种群中的遗传双态或遗传多态现象是调节的基础,在种群数量的升降过程中,种群的遗传组成也在变化。当种群数量较低时,自然选择有利于繁殖力强的一组基因型,种群数量加速上升;当种群密度升高后,自然选择逐渐转向有利于繁殖力低,适应密集种群的一组基因型,于是种群数量又趋下降。(3分)

4、广义的捕食作用包括哪些类型?捕食作用有什么生态学意义?

广义的捕食作用包括四种类型:①食肉动物捕食其它动物(狭义捕食)。②食草动物取食植物;③昆虫拟寄生者。如寄生蜂杀死寄主;④同类相食。(5分)

捕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5分)

①捕食作用对猎物种群的数量和质量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捕食者可控制猎物种群数量的过度上升,另一方面捕食者捕食的大多数是独特中生理功能较差、体弱多病者,从而提高猎物的种群质量。

②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协同进化。

5、什么是固氮作用?固氮作用有哪些途径?

由于N 2是一种惰性气体,一般不能直接被动植物利用。游离的N 与O 结合成NO 2-及NO 3-,或与H 结合成NH 3后,才能被大部分生物利用,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这些N 与O

及H结合的过程,被称为固N作用。(3分)

固N作用有三条途径:

(1)高能固N(2分)

高能固N是通过闪电、宇宙射线、陨石、火山活动等进行固N。其作用结果形成氨或硝酸盐,随降水落到地球表面。

(2)生物固N(3分)

生物固N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固氮途径,其固N量占地球总固N量的90%。能够进行固N作用的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微生物可独立或与其他生物共生进行固N ,根据固N微生物与植物及其它生物的关系,生物固N作用大体可分为自生固氮、共生固N和联合固N三种类型。

(3)工业固N(2分)

是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以气体、液体燃料为原料生产合成氨,氨经一系列氧化生成多种化肥。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全球水循环的过程及其生态学意义。

水循环是太阳能和重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太阳能的驱动下,海洋和陆地上的水分向大气蒸发,大气环流使大气中水分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分配。大气中的水分通过凝结,在重力作用下,以雨、雾、雪等形式回到海洋和陆地。陆地上的水分又可通过地面径流和地下水运动进入海洋。(5分)

水循环的生态学意义主要有:(10分,每点2分)

(1)实现全球的水量转移。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能、大气环流、洋流和热量交换的作用下,通过蒸发和冷凝过程,在地球上不断地进行着循环转移。

(2)推动全球能量交换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水是很好的溶剂,是营养物质运转的介质。

(3)水循环把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连接起来,从而使局部生态系统与整个生物圈联系成一个整体。

(4)水是地质变化的动因之一。一个生态系统岩石的侵蚀流失,而另一个生态系统物质的沉降都是通过水循环来完成的。

(5)水循环为人类提供不断再生的淡水资源。

2、图解硫循环的过程,并说明其特点及相关环境问题。

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9分)

S循环的特点:(3分)

S循环兼有气相循环和固相循环的双重特征。SO2和H2S是硫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气相循环,而被束缚在有机或无机沉积物中的硫循环,主要通过硫酸盐进行,属固相循环。

与硫循环有关的环境问题:(3分)

硫循环中,最重要的环境问题是酸雨。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人类每年向大气中排

放大量的SO

2,SO

2

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硫酸,从而造成空气污染。酸雨对人体及生态系统

的危害都很大。

D 卷

一、术语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环境生态学

是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2、主导因子作用

在各种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它因子也发生变化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变化。

3、指示生物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协同进化过程中,各物种都写下了深刻的环境烙印。因此,可根据生物的表现,指示环境的变化。用于指示环境状况或环境变化的生物称为指示生物。

4、食物链

指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间传递,各种生物按食物关系排列成一环套一环的链状营养顺序。

5、初级生产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开始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对太阳能的固定,所以初级生产指绿色植物的生产。初级生产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固定太阳能,把无机物质合成、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现代生态学与传统生态学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现代生态学与传统生态学相比,在研究层次、研究手段和研究范围上都有发展:

①在研究层次上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4分)

传统生态学以动植物物种(个体)、种群、群落为主要研究对象。现代生态学在宏观上扩展到对生态系统、景观与全球生物圈的研究。在微观方向上,出现了分子生态学等新的分支学科。

②研究手段有很大更新(3分)

传统生态学研究中,着重于对象的描述,研究方法及所用仪器都很简单,现代生态学研究已广泛采用电子仪器、同位素示踪技术、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建模等技术。

③研究范围的扩展(3分)

传统生态学以研究自然现象为主,很少涉及人类社会。现代生态学则结合人类活动对生态过程的影响,从纯自然现象环境研究扩展到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研究。

2、简述光周期现象及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性

(1)光周期现象(5分)

由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地球上各地区的日照长短在一年中的不同季节存在周期性变化。日照长度的周期性变化,对动植物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地球上的动植物,由于长期生活在这种周期性变化的光照环境中,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和进化,形成了各自对这种周期性变化的适应方式,这就是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光周期现象。

(2)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性(5分)

根据植物对日照长短的反应类型,可以将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及中间性植物。长日照植物通常要在日照长度超过一定值后才能开花,如冬小麦、油菜。短日照植物通常是在日照短于一定的值后才能开花,如水稻、玉米、大豆。中间性植物对日照长度不敏感,只要其它条件合适,在一年中任何时间都能开花。如黄瓜、蕃茄等。

3、简述外源因子调节学说的三个学派。

(1)气候学派(3分)

气候学派多以昆虫为研究对象,该学派认为,气候因子对种群影响很大。最早提出气候因素是调节昆虫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的是以色列学者Bidenheimer,在1928年提出。他认为天气条件通过影响昆虫的发育和存活来决定种群密度。

(2)生物学派(3分)

生物学派主张捕食、寄生和竞争等生物过程对种群密度起决定性作用。

生物学派认为种群是一个自我管理的系统,按自身的性质和环境状况调节自身的密度,而调节种群密度的因素始终是竞争,包括对食物及生存空间的竞争。

(3)食物因素(4分)

强调食物因素的学者可归入生物学派。英国的鸟类学家Lack是这方面的代表。他通过研究后认为,制约鸟类密度的原因有3个:食物短缺、捕食和疫病,而食物是决定性因素。凡是食物丰富的地方,鸟的数量就高,只有少数成鸟死于捕食或疫病。

4、简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严格遵循热力学定律(2分)

自然界中的能量流动严格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2分)

太阳光能进入生态系统后,不再以光能的形式存在,通过转变成为化学能,再以热能的形式不断逸散到环境中。就生态系统总的能流而言,能量只能一次性流经生态系统,是不可逆的。

(3)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过程,就是能量不断递减的过程(2分)

以太阳辐射能被生产者固定,经过草食动物再到肉食动物,能量是逐步递减的。因此生态系统要维持正常的功能,就必须有永恒不断的太阳能输入,以平衡各营养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消耗。

(4)能量在流动中,质量逐渐提高(2分)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过程中,是把较多的低质量能转化为另一种较少的高质量能,即有一个浓缩过程。

(5)能量流动的速率不同(2分)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速率与生态系统类型及生物类型有密切关系。

5、简述碳循环的主要过程及与碳循环有关的环境问题。

生态系统中C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伴随着光合作用和能量流动的过程而进行的(见下图)。

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6分)

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化石燃料的消耗量迅速上升,使CO

2

排放数量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森林的砍伐,森林面积不断缩小,植物吸

收利用大气中CO

2的量减少,其结果使大气中CO

2

含量呈上升趋势。(2分)

由于CO

2

对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有高度的通透性,而对地球反射的长波辐射有高度

的吸收性,大气CO

2

浓度上升将导致大气层低处的对流层变暖,而高处的平流层变冷,这一现象称为温室效应。(2分)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比较r-选择和k-选择的主要特征,r-k选择理论有什么实际意义?

(10分)

由于大多数有害动物和农田杂草属于r对策者,而大多数珍稀和濒危野生生物属于k对策者,因此在防除上要充分注意其繁殖方面的特点。对于r对策者,仅靠一、二次灭杀只能暂时控制其数量,一旦停止灭杀,由于其繁殖能力很强,能迅速增殖,种群数量将很快恢复到原有水平。对于k对策者,繁殖能力低,一旦种群数量下降到一定的限度(灭绝点),则难以自然地恢复增长,因此应当不断地给予保护。(5分)

2、图解氮循环的过程,并论述与氮循环有关的环境问题。

(9分)

有关环境问题:(6分)

(1)。由于人为干扰,使N循环的平衡被破坏,每年固定的N比返回大气的N多。这些 N分布在土壤、地下水、河流、湖泊和海洋,使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体中蓝藻及浮游生物大量增殖,形成“水华”和“赤潮”,造成水体污染。

(2)水体中含N化合物的增加对人畜的健康会带来危害。硝酸盐及硝酸盐可转化成亚硝胺,而亚硝胺是一种致癌物质。

(3)被固定的N,有一部分不能以分子N返回大气,而以NO

x

进入大气,造成大气

污染。因为NO

x 会破坏O

3

层,同时也是一种温室气体,会加剧全球温室效应。

律师实务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律师实务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在下列空格内填入正确内容,每空1分,共15分) 1.律师法所称的律师,是指取得律师___执业证书___,为社会提供___法律服务__的执业人员。 2.律师执业不受_____地域_____限制。 3.合伙制律师事务所,__合伙人__对该律师事务所的债务承担___无限责任___和___连带责任__。 4.律师应当保守在执业中知悉的__国家秘密__和当事人的__商业秘密_,不得泄露当事人的_隐私_。 5.冒充律师从事法律服务的,由__公安机关_责令停止非法执业,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__五千_元以下罚款、___十五__日以下拘留。 6.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的,可以_自己__聘请,也可以由其__亲属__代为聘请。除涉及__国家秘密__的案件,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不需要经侦查机关批准。 二、判断正误(判断下列各题内容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只要取得律师资格,公民就可以以律师身份执业。(×) 2.律师既可以在一个律师事务所执业,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两个以上律师事务所执业。(×) 3.律师应聘担任法律顾问,与聘方的法律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 4.曾担任法官、检察官的律师,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两年内,不得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 5.《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三、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5分) 1.法律顾问 是指法人、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为进行正当经营,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社会和经济效益,维护合法利益,而聘任的以其知识和技能提供服务的律师所进行的专业活动。 2.律师见证 是律师应当事人请求,以律师及其工作机构的名义,就本人眼见或亲自审查的法律行为利法律事件,出具文书,证明其真实性、合法性的业务活动。 3.辩护权 就是刑事诉讼中的被告人,依据事实和法律,针对指控、起诉进行辩解、辩驳,以维护他的诉讼权利和合法利益的一项权利。 4.法律咨询 是指专业咨询部门,就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民群众提出的有关法律事务的询问,作出解释或说明,提出建议和提供解决方案的一种业务活动。 5.代书 就是律师以委托人的名义,根据事实,依照法律,反映委托人的合法意志,代替委托人书写法律行为文书的创造性的业务活动。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申请领取律师执业证书,应当提交哪些文件?(1)申请书;(2)律师资格证明;(3)申请人所在律师事务所出具的实习鉴定材料。(2分)(4)申请人身份证件的复印件。(2分)2.律师代理有什么特征?(1)须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2分)(2)在受托的权限范围内独立地进行活动。(2分)(3)实施的法律行为,应能产生民事权利和义务,即具有法律的意义。(2分)(4)进行代理活动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应由被代理人承担。3.什么是辩护律师的工作原则? (1)辩护应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3分)(2)不得轻易拒绝为被告人辩护,而应积极地去维护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3)在同检察、审判机关分工的基础上,同他们相互制约。(2分) 五、论述题(14分) 什么是律师制度?它包含哪几方面的内容? 律师制度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律师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进行业务活动的原则和任务,方式和内容,权利和义务,以及律师机构的组织原则和管理体制,以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强法制与发扬民主,而实行的一项法律制度。(4分)它包含以下儿方面内容:1.是一项法律制度,把它等同于司法制度的观点是不科学的。(2.5分)2.以国家法律的确认为其存在的前提,是依法律规定而建立起来的一项法律制度。(2.5分)3.主要是规范律师进行

高速公路收费站-考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1]

高速公路收费站考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40 分) 1、在收费管理基本要求中规定,要确保车辆通行费收取(应征不漏)、(应免不收),提高收费工作效率,确保车道畅通;要牢固树立(以车为本)、(以人为本) 的服务理念,为用路人提供最优质的文明服务。 2、收费系统的“两化”管理指的是(军事化管理)(规范化服务)。 3、当收费站出口或入口单车道平均堵车超过(3)台时,须根据实际车流量加开收费车道;当车道全部打开后,单车道平均堵车超过(3 台(含3 台))时,做好启动应急预案的准备工作。当收费站出口车道全部打开后,单车道平均堵车超过(5 台(含5 台))时,须在(3)分钟内启动应急预案,并且实行(客、货车)分离收费,及时将与出口车道临近的入口车道改为出口,使用便携式移动收费设备对客车进行收费,必要时可采取(复式收费)。 4、核实为假冒绿色通道车辆的,滞留其车辆,通知监控员核实录像,是否为司机主动申报,收费员是否清晰向司机进行提示。若司机谎报属实且收费员提示准确的,向车主宣传政策,;对其按监控员核算的路网中距离本站单向最远距离的(3)倍在(IOU)工作站收费。 5、对大件运输车辆要求两人验证、两人测量,对局路政部门开局的辽宁省高速公路超限运输处理通行证》必须参与核验真伪。在《值班站长工作记录》中写清(通行证标注内容)及(实际检测数据),收费和车辆通行情况。 6、公务卡限制制定的车型使用,对车的公务卡同时限制车牌号使用,不能串用,公务卡限定区间使用,在(非有效区间)内公务卡付款无效。 7、公务卡是高速公路IC 卡收费系统中免费通行高速公路的凭证,公务卡分为三种,(对人有效的公务卡)、(对公务单车有效的公务卡)、(对公务拖车有效的公务卡)。 8、货运车辆的长度超过(28 含28 )米、宽度超过(3.3 含3.3)米、高度超过(4.5 含4.5)米,车货总质量超过(55)吨的,需要到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办理《超限通行证》。 9、值班站长负责安全管理工作。检查执勤员在外执勤要穿着安全(反光背心), 2 提示收费站工作人员通行车道注意安全,抽查落实收费亭(上锁)情况。 10、在入口车道,除(紧急车)外,其它车辆都需要发放通行卡。 11、根据规定开口数和本站不同时段车流量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车道开口数量和收费员上岗方案;当车道流量增加,值班站长要及时增加(车道开口数量)或(启动应急预案);无特殊情况,收费员每班次在亭时间不超过(14)小时。 12、对收费员上报的超限 50%(含 50%)的(普通货车)、(集装箱车)、(槽罐运输车),滞留车辆并按规定收取通行费,移交路政人员时填写《收费站查处超限车辆移交路政人员登记表》 13、收费员在车道完成第一班次后的24 小时内必须做一次(TOD 交班缴款)。收费员在做TOD 时,该收费员在车道不能处于(上班状态)必须(下班状态)否则会产生(缴款差异)。 14、毛家店收费站正常时段车道开口数量为(5 入12 出)。 15、接到收费员报驳载车辆,通知管理人员滞留车辆,对经查实为驳载车辆的,按该车(超限100%)核算通行费,由值班站长在(IOU)收费后放行。二、选择题(每题2 分,共20 分) 1、值班站长在岗期间对本班各职人员工作纪律执行情况进行专项监督、考核;每班次利用录像检查多长时间各职人员工作纪律执行情况。(C) A、2 小时 B、1 小时 C、30 分钟 D、10 分钟 2、接到收费员报非明显标识的公务车,是客车的听取收费员所报系统显示车辆全车牌、车型、厂牌型号、颜色车辆信息与实际车辆是否相符;是货车的通知执勤员到车道确认该车装载货物是否为( A )。 A、施工物质 B、鲜活农产品 C、空车 3、收费员入口发出的IC 卡状态错误,导致出口出现最大费率的应做欠款(A) A、3 B、2 C、1 D、4 4、非公务车多卡,收取本次通行费后,利用WEB 进一步核实其他卡是

环境生态学课程试题答案

附件1: 课外作业习题集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A、A、 B、A 二、填空题 1、环境、可持续发展; 2、人类活动、生态环境; 3、退化原因、恢复与重建 三. 简答题 1、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1分);(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1分);(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1分);(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1分)。总之,运用生态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使环境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1分)。 2、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环境生态学主要的学科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2分)。进入21世纪后,其学科内容和任务不断丰富,环境科学将更为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2)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1分);(3)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4)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1分);(6)生态系统管理;(7)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1分)。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C、B、A、A、C、A、A、 D、B、B、D、B、B、A、C、A、D、A、B、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B、C、D ; 3、B、C、D; 4、B、C、D 三、名词解释题 1、最小值定律:最低量定律是德国化学家利比希(Liebing)提出的,他在研究谷物产量时发现,植物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影响,而是受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影响,如微量元素等,后来人们把这种为利比希最小值定律。

生态学试题与答案(最后)

生态学单选 1.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D) A.理论生态学 B.草原生态学 C.环境生态学 D.理论生态学与应用于生态学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B) A.特种结构、时空结构 B.特种结构环境结构 C.特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 D.营养结构、生物结构 3.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A) A.种间调节、食物调节 B.种内调节、食物调节 C.种间调节、种内调节 D.环境调节、食物调节 4.群落演替换主要原因是:(B) A.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B.外因演替、内因演替 C.外因演替、原生演替 D.内因演替、次生演替 5.就植物来说,其生态型包括(A) A.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B.养分生态型、温度生态型 C.植物生态型、生物生态型、微生物生态型 D.环境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6.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化学循环可分为:(D) A.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 B.生物小循环、沉积型循环 C.气象型循环、地质大循环 D.沉积型循环、气象型循环 7.根据污染的环境,可分为的类型是:(D) A.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 B.大气污染、水域污染、重金属污染 C.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D.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土壤污染 8.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B) A.生物小循环和气相型循环 B.微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C.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D.气相型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9.下列关于生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是种以上的分类 B.是生理生态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C.长期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 D.郑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区分 10.生物各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阶段内,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值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称为某生物或某发育阶段的(A) A.活动积温 B.有效积温 C.积温 D.热量 11.在全日照下生长,但也能忍受适度的荫蔽,这种植物称为(C) A.阴性植物 B.阳性植物 C.耐阴植物 D.中日照植物 12.自然环境中,对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B) A.生态因子 B.生存因子 C.资源因子 D.气候因子 13.根据起始基质的性质演替可分为(A) A.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B.发生演替、内因发生演替和外因生态演替 C.快速演替、长期演替和世纪演替 D.自养性演替和异养型演替 14.生物生态适应对策中,r-对策者(C) A.生活期长 B.个体大 C.通常占据临时性生境 D.生殖耗费少 15.生物种所具有的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能力称为(B) A.遗传力 B.繁殖力 C.配合力 D.增长力 16.种群在实际条件下,出生率随种群大小、组成和生存条件不同而变化,称为(B) A.生理出生率 B.生态出生率 C.最大出生率 D.绝对出生率 17.人工栽培生物种群在空间分布多属于(C)

测试题一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测试题一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二、读图题:(8分) (1)A、辽,B、北宋,C、西夏;(2)澶渊之盟;(3)金、南宋、西夏对峙形势图;(4)郾城大捷,岳飞;(5)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每空1分) 三、连线题:共5分。 ( B )苏轼( A )宋应星( E )关汉卿( C )施耐庵( D )白居易 四、材料解析:第1题9分,第2题8分,本大题共17分。 1、(1)唐太宗;(1分)重视科举,扩充国学;(1分)文成公主入吐蕃(或设立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进行管理,保留原有民族的习惯与生活方式;唐太宗为突厥将

领疗伤等)。(1分)(2)武则天时期的治世(2分)和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2分)。(3)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大都重视发展生产;科举制为唐朝选拔了大量人才(或统治者大都重用人才);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友好往来等等。言只有理可酌情给分。(3分) 2、(1)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宋朝鼓励海外贸易,还设置了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2分)对外开放政策。(2分)(2)害怕外商与沿海人民交往滋生事端,便利洋人侵略中国;自恃中国地大物博,藐视西方各国,夜郎自大;(2分)闭关锁国政策。(2分) (3)唐宋的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当时中国在世界上的声望;(2分)清朝的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2分)启示:加强交流、实行开放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闭关自守、盲目自大只能导致落后挨打。我国今天应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五、融入情境,探究问题(13分) (1)戚继光抗倭;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清朝康熙帝时取得两次雅克卫反击战的胜利,遏制了沙俄在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段边界。(4分) (2) 西藏地区:1.建立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历世达赖、班禅的继承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2.雍正时,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与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资料

概念: 1.环境生态学: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2.生态学: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3.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及所谓吃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效用。生态系统服务一般是指生命支持功能(如净化、循环、再生等),而不包括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 4.生态足迹:指对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的占用。 5.显著实物型直接价值:以生物资源提供给人类的直接产品的形式出现,非显著实物型直接价值体现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所提供的服务。 6.绿色国民经济账户:将资源和环境损失引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即在GDP中扣除由于经济增长造成的自然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破坏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为恢复生态平衡、晚会资源损失而必须支付的经济投资,初步形成了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被称为绿色“国民经济账户” 7..景观生态学:研究某一景观中生物群落之间错综复杂的因果反馈关系的科学。 8.结构:即指空间单元的特殊配置,通常与空间结构或斑块结构同义。 9.连接度:一个景观内一种生境或覆盖类型的空间连续性。 10.廊道:指与其两侧相邻区域有差异的相对呈狭长形的一种特殊景观类型。 11..边缘:一般指一个生态系统或覆盖类型的周边部分,其内部的环境条件可能与该生态系统的内部区域有一定的差异;有时也用于表示在一个景观中不同覆盖类型间邻接宽度的计量。 12.破碎化:一个生境或覆盖类型的破碎为更小的,不相连的小块。 13.异质性:包含不同景观要素的性质或状态。 14.基质:在景观中的本底覆盖类型,通常具有高覆盖率和高连接度;并不是所有的景观中都可以划分出确定的基质。 15.斑块:在性质或外貌上不同于周围单元的块状区域。斑块在本底中即所谓的孔隙度。 16.尺度:对象或过程的时空维度,具有粒度和幅度的特征。 17.边缘效应:指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斑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18.复合种群:由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斑块系统。 19.干扰: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的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的超“正常”范围的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其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或发生改变。 20.临界阈现象:当介质密度达到某一临界密度时,渗透物突然能够从介质的一端到达另一端,这种因为影响因子或环境条件达到某一阈值而发生的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截然不同状态的过程被称为临界阈现象。 21.干扰: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的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超“正常”范围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其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或发生改变。 22.退化生态系统:在一定时空背景下,生态系统受到自然因素、认为因素或二者共同干扰下,使生态系统的某些要素或系统整体发生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要求的量变和质变,系统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卷一(选择题,共50分) 一、(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本大题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三、(本大题4小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卷二(非选择题,共70分) 四、(本大题5个小题,共15分) 21.(5分) 想要研究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通晓古往今来变化的规律,成为一家之言。 22.(3分) (1)天生我材必有用 (2)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3)胜似闲庭信步。 (4)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相逢何必曾相识。 【评分标准】如果答题超过三句,选择正确答案给分。答对一句得1分,答对三句即得满分,答题错误不倒扣分。句中有错别字或漏字、添字,该句不得分。 23.(4分) 五、(本大题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4.(3分) (1)树比人活的长久,但并不以此傲人;(2)树绝对不伤人;(3)树比人坚忍;(4)树

会帮助人。 【评分标准】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25、(3分) 这句话运用了象征(托物言志、比喻)的手法,表面上说的是树,实际上说的是人(1分)。“不曾”说明人往往是很坚强的,能够战胜各种不幸和灾难(1分),“却”字使句 意发生了转折,指出人们常常会被名利和赞扬所压垮(1分) 26、(3分) 虔诚、尊敬——嫉妒——自卑、伤感——自信、自强(每一点1分) 27、(3分) 文章的主旨(2分):我们不管身处何种环境,地位如何卑微,都没有理由也不应该自惭 形秽,而应像小草那样坦然、快乐地生活。 草的特征(1分):不因卑微而羞愧、安然的怡然挺立。 28、(3分) 感悟如下均可:自卑人人都有,但要勇于面对;人们虽然会在各个方面存在差异,但不 能自惭形秽,要豁达自信;人应该坦然快乐地生活,你就能走出自卑的泥潭,收获属于 自己的成功。 【评分标准】(只要谈到其中的某一点,意思相近即可得2分,能结合实际生活谈2分)六、作文(45分) 29.【评分标准】 说明:①不写题目扣2分; ②不足700字,每少50字扣2分; ③错别字每2个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 ④卷面不整洁,字迹潦草,不能进入一类卷。 范文 1、学会转身,是生活的智慧 转身是一种生活方式,让达成目标的人们重新审视生活;转身是一种生活态度,是摒弃名利后的一种本质的回归;转身也是一种选择,是对光鲜外表下深藏的隐患的警醒。二战时期纳粹法西斯在欧洲大肆残杀犹太人,匈牙利处于腥风血雨之中。 当时那里有一位意大利籍商人叫佩拉斯卡,在纷乱的战世中,却选择留在匈牙利解救

环境生态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环境生态学试题资料 一、名词解释 生态幅: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 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围,称作生态幅。 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化围,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作 生态元的生态位。 稳态:生物系统通过在的调节机制使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干扰:干扰是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的超“正常”围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或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位移。 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都不能独立生活。 偏利共生:亦称共栖,与互利共生和原始协作一同属于“正相互作用”。两种都能独立生存的生物以一定的关系生活在一起的现象。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生态系统服务: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包括供给服务(如提供食物和水)、调节服务(如控制洪水和疾病)、文化服务(如精神、娱乐和文化收益)以及支持服务(如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环境的养分循环)。 受损生态系统: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或者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位移,即改变、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结构、功能发生变化或出现障碍,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过程,并出现逆向演替。 二、填空题 1.种群的基本特征是空间特征、数量特征、遗传特征。 2.种群在“无限”的环境中增长通常呈指数式增长,又叫非密度制约性增长。 3.顶极概念的中心点就是群落的相对稳定性。 4.年龄锥体的三种类型分别为迅速增长种群、稳定型种群和下降型种群。 5.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 次。 6.光照强度达到光饱和点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

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景观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 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 多样性,排列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 等 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 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 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 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 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 现象(不用背) 12.景观破碎化: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 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 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 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 差异以及反映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 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 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 态效应,也有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 二.填空 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 引进廊道 B)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C)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

(完整版)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样板)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A) 答案及评分标准(样板) 一、名词解释(3分×5=15分) 1.设计速度:在气候条件好、行车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影响时,一般司机能保持安全而舒适地行驶的最大速度。 2.动力因数: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在滿载情况下,单位车座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的性能。 评分标准: 答出下划线部分即可得分,每题3分 二、填空题(15分,每空0.5分) 1.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 2. 具有足够的驱动力来克服各种行驶阻力(或R T ≥) 和 驱动力小于或等于轮胎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或k G T ?≤)。 路面平整坚实; 路面粗糙不滑。 3.停车视距;超车视距 评分标准: 每空的分数为0.5分。 三、判断并说明理由(15分, 判断0.5分,说明理由1.0分) 1.错误;应改为:公路等级的确定与远景交通量、使用任务及其性质有关。 2.错误:应改为:横向力系数可以衡量不同重量汽车的在弯道的稳定程度。 3.错误:应改为:按二者最大值计算确定 4.错误:应改为:?=??

的缓和曲线,则超高过渡可仅在缓和曲线的一个区段进行。 答出基本要点得5分;答得不完整酌情扣分。 2.答案及评分标准 要点: 限制最大合成坡度可以防止急弯陡坡组合,引起横向滑移危机行车安全;限制最小的合成坡度主要以防止道路排水不畅,影响行车安全 答出每一要点给2.5分。答得不完整酌情扣分。 五、叙述题与作图题(15分) 1.答案及评分标准 要点: 纸上定线的方法步骤及作用: (1)定导向线。 ①分析地形,找出各种可能的走法。 ②求平距a,并定匀坡线。作用一是放通了路线,证明方案是成立的,二是放坡可发现中间控制点,为下步工作提供依据。 ③确定中间控制点,分段调整纵坡,定导向线。目的是大概定出具有理想坡度的折线,利用了有利地形,避开了不利地形,可作为试定平面线形的参考。 (2)修正导向线。 ①试定平面线形,点绘纵断面图,设计理想纵坡 ②定修正导向线。目的:用纵断面修改平面,避免纵向大填大挖 ③定二次导向线。目的:用横断面最佳位置修正平面,避免横向填挖过大。 (3)具体定线。 在二次修正导向线基础取反复试线,采取直线型定线方法或曲线型定线方法,定出平面线形。 评分标准: 本题共10分。纸上定线的方法步骤6分;作用要点4分,每一要点给1分。 2.答案及评分标准

齐齐哈尔大学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齐齐哈尔大学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考试科目:工业催化原理 适用对象:化工05 使用学期:2008 试卷代码:A 课程编码:001702013 共4道大题 总分80分 共2页 教师须知: 期末考试批完卷后,请将答案随答题纸、成绩单,一起交到学院教科办存档。 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0小题50分) 1.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能加速反应速率而不改变反应的标准自有焓的一种作用。 (3) 均相催化: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催化剂形成均一相的催化反应。(1) 多相催化: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催化剂处于不同相的催化反应。(1) 2. 催化作用通过改变反应历程改变反应速度 在化学反应中加入催化剂通常可以使反应速度加快,但反应终了时催化剂的终态和始态是不发生变化的,催化剂加速反应速度是通过改变反应历程来实现的。主要是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5) 3.说明反应速率常数和温度和活化能相关 4. 费米能级:是半导体性质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它表示半导体中电子的平均位能。确切的说,它表示在任意温度下,电子出现的几率为1/2的那个能级的能量。(3) 逸出功:把一个电子从半导体内部拉到外部,变成完全自由电子时,所需要的最小能量(2) 5. ①吸附的表面是均匀的(1) ②各吸附中心的能量相同(1) ③吸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1) ④吸附粒子与空的吸附中心碰撞才有可能被吸附,一个吸附粒子只占据一个吸附中心,吸附是单分子层的。(2) 6.扩散,吸附,表面反应,脱附,扩散(5) 7. 分子孔径较小,扩散阻力主要是气体分子与孔径的碰撞。(5) 8. H a pK BH H B a 0lg ≡?-=+ +γγ(4) 表示固体酸酸强度(1) 9. 催化中重要的半导体是过渡金属氧化物或硫化物(2)。半导体分为三类:本征半导体、n-型半导体和p 型半导体。(3)

生态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普通生态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1、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 答:地球的生命起源于35亿年前,那时地球的表面为还原性大气;缺少氧气,没有臭氧层。这些条件对今天的生物非常有害,但却正是原始生命得以形成的环境。 约在30亿年之前开始形成光合自氧生物,蓝绿藻为主,逐渐改变了大气成分,氧化大气出现;氧化大气的形成为绿色植物的登陆创造了条件。大气圈中保证生物呼吸的氧气和稳定的CO2含量,以及保护地表生命的臭氧层,都是生物长期作用的结果。 并且生物不断适应地球环境,而进化形成现今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自7亿年有动植物以来,累计生物总质量是地球总质量的1000倍;生物转移的物质总质量要比其自身的质量大许多倍。因此可以认为适于生物生存的地球环境是生物与地球协同进化的结果,而这种环境又靠生物来维持与调控。 2、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答: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无机和有机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直到生物圈,经典研究个体及以上层次。生态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的环境非常复杂,从无机环境(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生物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到人与人类社会,以及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 3、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 答:进入20世纪60年代,生态学快速发展。生态学已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1)全球性问题(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能源问题)的控制和解决推动生态学发展。(2)应用生态学的迅速发展。污染生态学,经济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环境生态学。(3)全民生态意识提高。生态学举世瞩目。 生态学的发展特点有:(1)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向区域性、全球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理学等相结合。(2)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野外自记电子仪器、同位素示踪、稳定性同位素、“3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生态建模,系统论引入生态学。(3)研究范围不断扩展。对象转移到人类活动,交叉科学如化学生态学,应用生态学如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 1、名词解释 环境(environment)——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每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一个生态学上的最低点和一个生态学上的最高点,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就称为生态幅。 2、地球环境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地球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 3、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 答:(1)综合作用: 如气候的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渔业高密度养殖增氧;(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地形因子一般为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如鱼类的回游;(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4、种的生态幅及其制约因子有那些主要规律? 答:(1)对同一生态因子,不同生物的耐受范围是很不相同的,每个种的的生态幅主要决定于种的遗传特性。(2)一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围较宽,而对另一因子的适应范围很窄,生态幅常常为后一生态因子所限制。(3)同一生物不同阶段耐受性不同,生物繁殖阶段常常是一个临界期。(4)内稳态扩大了生物的生态幅与适应范围,但并不能完全摆脱环境的限制。(5)驯化可导致物种耐性限度的改变,适宜生存范围的上下限会发生移动,并形成新的最适点。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2) 1、名词解释 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当处的光强度为光补偿点 光周期(photoperiod)——一天之内,相对于黑夜而言,白天的时间长短。 Bergman 规律((Bergmann’s rule)——高纬度的恒温动物比低纬度的相似种类个体要大。 冷害(chilling injury)——指喜温生物在零度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害或死亡。 2、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答:有效积温法则指变温动物和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每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有: (1)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年总积温/一个世代所需积温 (2)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 (3)预测害虫来年发生程度 (4)可根据有效积温制定农业气候区划 (5)应用积温预报农时 3、试述光的生态作用. 答:太阳光是地球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来源,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须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太阳光。太阳辐射的强度、质量及其周期性变化对生物产生深刻的影象。(1)光照强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的作用;(2)不同光质对生物有不同作用。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红外光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紫外光主要有杀菌作用,昆虫对紫外光有趋光反应。(3)生物的光周期的适应。植物可分为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光周期的变化对大多动物尤其是鸟类的迁徙和生殖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光周期对昆虫的滞育起主要作用。 4、为什么生物的活动和繁殖受光周期控制? 答:外界环境因子很多,如温度、湿度、气压、降水等,为什么动物偏偏选择光(光照周期)这个信号作为启动复杂的繁殖生理机制的“触发器”。这是因为日照长短的变化是地球上最具有稳定性和

工业机器人技术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 试卷B 卷 答案及评分标准 出卷教师: 适应班级: 考试方式: 本试卷考试分数占学生总评成绩的70 %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核分人 得分 复查总分 总复查人 (本题36分)一、简答(每小题6分,共36分) 1.简述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场合。 1) 恶劣工作环境及危险工作,如:压铸车间及核工业等领域的作业环境。(2分) 2) 特殊作业场合和极限作业,如:火山探险、深海探密和空间探索等领域。(2分) 3) 自动化生产领域,如:焊接机器人、材料搬运机器人、检测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喷漆和喷涂 机器人。(2分) 2.说明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部分。 工业机器人由三大部分六个子系统组成。 三大部分是机械部分、传感部分和控制部分。 六个子系统是驱动系统(1分)、机械结构系统(1分)、感受系统(1分)、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1分)、人机交互系统(1分)和控制系统。(1分) 3.简述工业机器人关节制动器的作用。 许多机器人的机械臂都需要在各关节处安装制动器, 其作用是: 在机器人停止工作时, 保持机 械臂的位置不变; 在电源发生故障时, 保护机械臂和它周围的物体不发生碰撞。(6分) 4.机器人的新型驱动方式有哪些?新型驱动方式有什么优点? 磁致伸缩驱动、压电晶体驱动器、形状记忆金属、静电驱动器(4分)。新型驱动方式可以实现驱动元件的简单化和微型化,更适宜于机器人的使用。(2分) 5.试述运用D-H 方法建立机器人运动学方程时,如何建立连杆坐标系? 建立连杆坐标系的规则如下: ① 连杆n 坐标系的坐标原点位于n +1关节轴线上,是关节n +1的关节轴线与n 和n +1关节轴 线公垂线的交点。(2分) ② Z 轴与n +1关节轴线重合。(2分) ③ X 轴与公垂线重合;从n 指向n +1关节。(1分) ④ Y 轴按右手螺旋法则确定。(1分) 6.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特点有哪些? (1) 机器人的控制与机构运动学及动力学密切相关。(2分) (2) 是一个多变量控制系统,要求系统具有一定的智能性。(1分) (3) 是一个复杂的计算机控制系统。(1分) (4) 描述机器人状态和运动的数学模型是一个非线性模型,各变量之间还存在耦合。(1分) (5) 机器人的动作往往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路径来完成, 因此存在一个“最优”的问题。(1 分) 得分 评卷人 学院名称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密 ┃┃┃┃┃┃┃┃┃┃┃ 封 ┃┃┃┃┃┃┃┃┃┃┃ 线 ┃┃┃┃┃┃┃┃┃┃┃┃┃┃┃

职业教育考试题及答案

职业教育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 1、我国最早的实业学堂是1866年的福建船政学堂,这是我国企业办学之始。 2、我国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和(“劳动预备制度”),规定每一个公民就业前都要接受一定时间的职业教育。 3、黄炎培代表中华职业教育社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并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作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4、MES是英文(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 )的缩写,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国际劳工组织)借鉴德国等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经验,创立的职业教育理论。 5、1917年(黄炎培)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强烈指出教育不与(职业)沟通教育的问题所在、社会各行各业不能健康发展的问题所在。 6、职业教育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就业的要求,对受过一定教育的人进行职业素养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其提供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实践经验的一种教育。 7、职业教育从纵向层次看,可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 8、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包括(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三种类型。 9、影响人的发展的四大因素是:(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 10、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的,从事教育和教学的基本技巧、方法和能力。一般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教育和管理学生技能)四项技能。 11、我国教师资格分为(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等七种。 12、能力本位教学理念具有教学目标明确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组织(个别化)、教学评价客观化的特征。 13、(分析职业能力)是实施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将一个职业工作划分成若干职责,再将每个职责划分成若干个任务,从而确定对应于各职责的(综合能力(Competence))和对应于各项任务的(专项能力(Skill))并加以分析。 14、教学模式一般由(理论基础或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程序)、师生配合方式、(支持条件)五个因素构成。 15、教学准备过程中,钻研教学内容要求达到(懂)、(透)、(化)、(深)的程度。

环境生态学课程试题答案修订稿

环境生态学课程试题答 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附件1: 课外作业习题集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A、A、 B、A 二、填空题 1、环境、可持续发展; 2、人类活动、生态环境; 3、退化原因、恢复与重建 三. 简答题 1、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1分);(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1分);(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1分);(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1分)。总之,运用生态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使环境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1分)。 2、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环境生态学主要的学科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2分)。进入21世纪后,其学科内容和任务不断丰富,环境科学将更为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2)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1分);(3)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4)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1分);(6)生态系统管理;(7)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1分)。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C、B、A、A、C、A、A、 D、B、B、D、B、B、A、C、A、D、A、B、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B、C、D ; 3、 B、C、D; 4、B、C、D 三、名词解释题

最新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样板)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A) 答案及评分标准(样板) 一、名词解释(3分X 5= 15分) 1?设计速度:在气候条件好、行车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影响时,一般司机能保持安全而舒适地行驶的最大速度。 2.动力因数: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在滿载情况下,单位车座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 力的性能。 评分标准: 答出下划线部分即可得分,每题3分 二、填空题(15分,每空0.5分) 1. 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 2. 具有足够的驱动力来克服各种行驶阻力(或T _ R)和驱动力小于或等于轮胎于 路面之间的附着力(或T兰呱)。路面平整坚实:路面粗糙不滑。 3 ?停车视距;超车视距 评分标准: 每空的分数为0.5分。 三、判断并说明理由(15分,判断0.5分,说明理由1.0分) 1.错误;应改为:公路等级的确定与远景交通量、使用任务及其性质有关。 2?错误:应改为:横向力系数可以衡量不同重量汽车的在弯道的稳定程度。 3?错误:应改为:按二者最大值计算确定 4?错误:应改为::「::2是取一:二2应为600M 评分标准: 每一题1.5分,判断错误不得分,判断正确但没有改正或改正不正确得0.5分。 四、简答题(4X 5=20分) 1.答案及评分标准

基本要点: 般情况下超高缓和段长度与缓和曲线相同,如果为了线形协调而在平面上布置了较长的缓和曲线,则超高过渡可仅在缓和曲线的一个区段进行。 答出基本要点得 5 分;答得不完整酌情扣分。 2.答案及评分标准 要点: 限制最大合成坡度可以防止急弯陡坡组合,引起横向滑移危机行车安全;限制最小的合 成坡度主要以防止道路排水不畅,影响行车安全 答出每一要点给 2.5 分。答得不完整酌情扣分。 五、叙述题与作图题(15 分) 1.答案及评分标准 要点: 纸上定线的方法步骤及作用: (1)定导向线。 ①分析地形,找出各种可能的走法。 ②求平距a,并定匀坡线。作用一是放通了路线,证明方案是成立的,二是放坡可发现 中间控制点,为下步工作提供依据。 ③确定中间控制点,分段调整纵坡,定导向线。目的是大概定出具有理想坡度的折线, 利用了有利地形,避开了不利地形,可作为试定平面线形的参考。 (2)修正导向线。 ①试定平面线形,点绘纵断面图,设计理想纵坡 ②定修正导向线。目的:用纵断面修改平面,避免纵向大填大挖 ③定二次导向线。目的:用横断面最佳位置修正平面,避免横向填挖过大。 (3)具体定线。 在二次修正导向线基础取反复试线,采取直线型定线方法或曲线型定线方法,定出平面 线形。 评分标准: 本题共10 分。纸上定线的方法步骤 6 分;作用要点4 分,每一要点给 1 分。 2.答案及评分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