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柳永 李清照 辛弃疾

合集下载

气定神闲,风雨人生——讲授宋代词作有感

气定神闲,风雨人生——讲授宋代词作有感

字, 还有他们面对人生风雨的从容淡定和豁达洒脱 。就是因为这
些触 动了我 的心 弦沉 淀 了我 的记忆 , 由此而 生 出了许多感 慨 。


烟 花柳 巷 , 风雨 人 生之 柳 永
《 醉花阴》 写于前期。 丈夫游宦在外 , 李清照形单影只, 居室
寂静 , 不 闻 评诗 论 文 、 书赌 茶 、 赏 碑 刻 的 欢 声笑 语 。这首 再 查 鉴 词 的 总体 风 格 是 委 婉 、 蓄 的 , 者 并 不 直 接 说 出 自己对 丈 夫 含 作 的思 念 , 是 巧 妙地 抓 住 了长 日、 夜 、 昏几 个 时 间的 推 移 , 而 半 黄 来 写 自己 留在 家 中 生 活 的 空 虚 、 聊 , 表 达 自己对 丈夫 那 种 无 以 夜 以 继 日的相 思之 情 。
词作 哀婉凄 清的词风上我们看到 了一个风雨 中踽踽独行的女 词人 , 当我们担心她无力抵御 风雨之 时, 但 她却从容走过辛酸
凄 楚 的心路 历 程 。然 而 , 让 我敬 佩 的 是 她 面对 坎 坷 始 终 坚守 更
这位皇上嘲讽 了 柳永不求富贵的态度 , 将他削职为民, 成为
“ 自衣卿相”让他去风前月下填词。 旨一下, , 圣 罢了柳永的官职 , 柳永奉 旨却哈哈大笑 :当今做官的都是不识字之辈 ,怎容得我 “
活 令 李清 照 的视 野 更加 开 阔 , 巧更 加成 熟 。南 渡 对 于李 清 照 技 个 人 来 说 也 许是 她 的不 幸 , 对 于 整 个 中国 文学 史 而 言 , 但 却是 中 国 文学 史 的大 幸 。生 活 磨炼 了李 清 照 , 将 李 清 照 的词 锤 炼 也 得越 发 炉 火纯 青 。
柳永是景韦 进士 , 占 他的诗词文采常常使一些高官所敬慕 , 但

品评宋词,走近“二安”

品评宋词,走近“二安”

学过两首词作,你最想对 作者说些什么呢? 请以“我想对辛弃疾(李 清照)说„„”的形式,谈谈 你的想法。
写作训练:
1.在当今社会,你怎样看待 “爱国”的 表现方式? 2.以“少年愁滋味”为话题,谈谈中学 生应如何排解忧愁,保持乐观心态?
4.最后三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 比黄花瘦”历来为人所称颂,请分析为什 么以“黄花”来写哀愁呢? 这句比喻新奇传神,言情含蓄,以人比花, 即景设喻,极其自然。重阳节黄昏菊花清瘦 的形象,能生动地写出作者憔悴的形象和淡 淡哀愁,加上菊花以幽雅高洁为品质,与作 者的精神有相同之处。本句写离愁相思之情, 不露不俗,含蓄蕴藉。
一个青年人能够率领万夫,当然是不平凡的了, 在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年代,孙权放眼全国,胸 怀大志,用武力平定江东一带的割据势力,统一了东 南地区,形成与蜀、魏鼎足而立的争雄局面。
总结:
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 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 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 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 愤懑。
下片句句皆好,尤后三句最妙,直抒离别的极度 悲苦,传达了特定环境中特定人物的特定情感, 富于创造性,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1.词中哪些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刁镇中学张泽峰
豪 放 派
代表词人:苏轼 辛弃疾 (两人并称“苏辛”) 苏轼:以一曲“大江东去,浪淘尽”,冲击北宋词坛。 苏轼也自然成了豪放派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为“豪放派鼻 祖”。 代表作:《水调歌头》《念奴娇》《江城子》 辛弃疾:有“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之称。其词热情 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 主,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 代表作:《西江月》《破阵子》《稼轩长短句》 后人评价:苏词清放,辛词雄放。 其他名作: 张孝祥 《六州歌头》 陈 亮 《贺新郎· 寄辛幼安和见怀韵》等

宋代100位重要词人

宋代100位重要词人

宋代100位重要词人在宋代文学史上,有许多杰出的词人,他们以其出色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世人所瞩目。

本文将重点介绍宋代100位重要的词人,探索他们的创作特点和影响。

一、欧阳修(1007-1072)欧阳修是宋代文坛的巨星,才华横溢,作品精彩纷呈。

他的词作以婉约清新,贴切感人著称。

欧阳修的代表作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描写了秋夜的寂静与孤寂,令人为之动容。

二、柳永(984-1053)柳永是宋代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词人之一,他的词作多情调缠绵,笔调婉转动人。

《雨霖铃》是他的代表作,意境深远,感人至深,被誉为柳永词的巅峰之作。

三、苏轼(1037-1101)苏轼被誉为文学巨子,他的词作以豪放洒脱著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最为著名的词作之一,词中倾诉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意义的反思。

四、辛弃疾(1140-1207)辛弃疾是宋代文学史上杰出的爱国词人,他的词作充满激情和浪漫色彩。

《青玉案·元夕》以其豪情壮志和豪放洒脱的笔墨,表达了对故国的热爱和忧愁。

五、李清照(1084-1155)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中最负盛名的一位,她以《如梦令》等词作赢得了后人赞誉。

李清照的作品充满了哀叹和无奈,通过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人世间无常的领悟。

六、周邦彦(942-1017)周邦彦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的词作以婉约清新见长。

他的代表作《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透过繁华背后的空虚,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七、王安石(1021-1086)王安石是宋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词作以其独特的抒情阳刚之风著称。

《登飞来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八、秦观(1049-1100)秦观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词作以其细腻的感情和独特的才情而闻名。

《鹊桥仙·纤云弄巧》表达了对仙境人间的向往和对爱情的追求。

九、范成大(1126-1208)范成大是南宋时期的杰出词人,他的词作以含蓄、纯洁见长。

说一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词作名篇。

说一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词作名篇。

说一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词作名篇。

苏轼(1037-1101)、李清照(1084-1155)和辛弃疾(1140-1207)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们的词作给中国文学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以下是几位词人的名篇:1.苏轼:苏轼的词作精湛而多样,融合了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和时事感慨。

其中最著名的名篇之一是《水调歌头》。

这首词由七段组成,以抒发个人失意、人生感慨为主题,表达了对流年逝去的哀叹和对人生艰难的反思。

这首词以其流畅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饱满的情感,被誉为苏轼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2.李清照:李清照的词作充满了女性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擅长表达爱情、离愁别绪等主题。

其中最著名的名篇之一是《如梦令》。

这首词描述了一位女子对离别情人的思念之情,以深情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痴迷和对离别的惆怅。

《如梦令》以其悲切的情感、婉约的语言和温婉的情感风格成为李清照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3.辛弃疾:辛弃疾的词作豪放奔放、抒发激情慷慨。

他的词作多涉及爱国、忧国之情,以及对战乱、社会动荡的忧虑。

其中最著名的名篇之一是《青玉案·元夕》。

这首词以元宵佳节为背景,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社会批判展现了战乱带来的人民苦难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青玉案·元夕》以其雄浑激昂的词调和强烈的社会关怀,被视为辛弃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些名篇代表了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的不同风格和主题,表达了词人们深刻的思想情感和对人生、爱情、社会的思考。

它们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宋词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课件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宋词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课件
•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 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
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 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 ,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 空荡的秋空冷冷清清,冰冷的江水伴随着天 空流向远方,一片秋色,天无边无际。
•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 远望山岭,无限惆怅与愤恨,只见国家还剩 那如玉簪如螺髻的片片山岭。斜下的太阳照 着这亭子,一只孤雁在凄婉绝望地叫着,楼 上只我一个江南游子斜倚栏杆听着这声声凄 厉的鸣叫。
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
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 寒蝉凄切 • 骤雨初歇 • 凝噎 • 暮霭
chán zhòu yē ǎi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
《满庭芳》:“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 树犹如此:典出《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 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此处以“树”代“木”,抒发自己不能抗击敌人、 收复失地,虚度时光的感慨。 • 倩:请托。读音 qiàn • 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女子。 • 揾:wèn。擦拭。

宋词代表人物

宋词代表人物

宋词代表人物1、苏轼:北宋词人,开创“豪放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后人称为“词圣”。

上榜理由六点:他是宋代现存宋词数量第二的词人;开创了“豪放派”;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扩大词的表现功能,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

2、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上榜理由五点: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将赋的方法移植于词;柳永第一次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使词走向平民化、大众化,从而宋词获得了新的发展趋势;他是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人,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3、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并称“苏辛”,后人称为“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上榜理由三点:他是宋代现存宋词数量第一的词人;苏轼打开了豪放派大门,但辛弃疾是第一个真正走进豪放派大门的词人;辛弃疾对宋词改革发展中的贡献还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

4、李清照: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与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人称“词中皇后”、“千古第一女词人”。

上榜理由两点:创“易安体”,对后世影响深远;李清照的词有音律声调的和谐美。

5、秦观:北宋婉约派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李调元称赞其"为宋一代词人之冠"。

上榜理由三点:他能把小令中含蓄缜密的韵味带进慢词长调,从而弥补了柳永以赋法填词所带来的不足;他使得慢词的创作走向成熟;秦观的感伤词作形成了词史上影响巨大的抒情范式。

6、周邦彦:北宋词人,被后人称为“词家之冠”、“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

上榜理由两点:周邦彦是婉约词之集大成者,使婉约词在艺术上走向高峰;促进词体声律模式的进一步规范化、精密化,开创格律派。

宋词中最经典的五首宋词,每首都值得背下来,你最欣赏哪首

宋词中最经典的五首宋词,每首都值得背下来,你最欣赏哪首

宋词中最经典的五首宋词,每首都值得背下来,你最欣赏哪首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

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那么,在宋代现存的宋词中,最经典的有哪五首呢?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是宋代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2、《苏幕遮·怀旧》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安乡魂,追女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现存诗作只有《苏幕遮》、《渔家傲》、《御街行》三首,《苏幕遮》榜上有名是因为《苏幕遮》这个词牌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无变体。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柳永和《雨霖铃》:柳永(约984?1053),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人。

政治上不得志,怀才不遇,放荡不羁,喜欢和民间艺人、歌女交往。

他对词的发展也作出重大贡献,形式上由字数较少的小令发展为字数较多的慢词;语言上突破文人雅词,吸收了民间俚俗语言;表现手法上形成婉约风格。

代表作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中,作者把依依惜别的离情和肃杀冷落的秋景融合在一起,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的大文学家、书画家。

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

苏轼本人在1057年(嘉?二年)中进士。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他反对新法的一些措施,受到贬谪。

哲宗时,他任翰林学士等,官至礼部尚书,后来又被贬谪。

在政治上他倾向于保守。

对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他却是赞成的。

在文学方面,他是革新的主将。

他的词开豪放的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他以诗为词,扩展了词的内容,包括怀古、咏史、说理、谈玄、感时伤事以及对山水田园的描绘和对身世、友情的抒发,达到了“无意不可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

他用词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音律的束缚。

他的散文明白畅达,同韩、柳、欧及其父弟并称。

他还擅长书法,独创一格,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善画竹,主张神似。

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父李格非为北宋晚期学者;母亲系状元孙女,读书很多。

李清照自幼受到良好教育。

18岁嫁给太学生出身的金石考据家赵明诚。

婚后两人诗、词唱和,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生活优裕、美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有词牌,即曲调。一定的词牌反映着一定的声情。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如《水调歌头》、《念奴娇》、《如梦令》等等。
词的篇幅长短不一,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一90字以内)
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词的段落也有数种,一段的称为单调,两段的称为双调,三段或四段的称为三叠或四叠,其中以双调者为多,通常把双调词的第一段称为上片、前阕或上阕,第二段称为下片、后阕或下阕;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据记载,宋仁宗在考中进士的名单里发现了柳永的名字,竟一笔勾掉,说道: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这明摆着是欺负人,可皇帝一言既出,铁板上钉钉,柳永的仕途从此就算是断了。他一气之下,干脆署名“奉旨填词柳三变”,他还真有几分倔脾气。不过,在小农社会里要想不依附皇权那是行不通的,他最后还是不得不改掉柳三变这个容易引起误解的名字,改名柳永,走考进士做官这条路。
《宋词四首》背景资料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诗经→先秦散文(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楚骚→汉赋→魏晋骈文→唐诗→宋词→元曲→ 明清小说
宋词简介:
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作词又称填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歌唱。
词又称长短句、诗余,最早出现在唐、五代时期。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1093,元佑更化期,神宗去世,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旧党入朝任要职。召还,遭两党攻击,出知杭,颍,扬,定州。(杭州苏堤)
④1093-1101,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打击旧党。被惩处。五十九岁贬惠州。六十二岁贬儋州。
⑤徽宗即位后,苏轼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五岁。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谥为“文忠”。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苏轼把自己的生活全方位撒进词的沃野,用独自从生活中浓缩出来的哲理去进行培育,使词万紫千红,争妍斗艳,开出了有深度的,经得起琢磨的意境。如今,他依然坐在四川老家三苏祠这里构思诗词;站在第二故乡海南这里观照人生;又静静地卧在河南郏县这里净化他一生的悲苦。苏东坡这个名字,将永远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千秋才女李易安——李清照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解说李清照:
古代寥寥可数的女诗人,能毫无愧色与第一流的男性诗人比肩而立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千秋才女李清照。李清照出身书香门弟,父亲李格非是颇有名气的学者和散文家,丈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学家,所著《金石录》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李清照从小就才华出众,诗和散文都很出色,还擅长书画,词更是宋词中独树一帜的名家,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她善于把口语锤炼得浅切平易、活泼动人,富于表现力,用于塑造鲜明的艺术形像。
柳永一辈子不得志,只做过几任小官,最后大概是穷死的。因为据说还是由一些歌伎凑钱,才把他发送了。然而有了“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一这声喊叫,足可以使他不朽了。
旷世奇才苏东坡——苏轼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
解说柳永:
真正的宋词是从柳永开始的,宋词到柳永才完全摆脱了五代那种含蓄委婉的词风,采用或创制大容量的长调,层次丰富的铺写,融抒情,叙事,说理,写景于一体,展示宋代市民生活,这才是宋词不同于前代的地方。
柳永原名柳三变,主要活动于仁宗时期,也就是十一世纪上半叶后期。他出身官宦人家,但年轻时行为比较放荡,经常出入歌楼酒馆,与歌伎舞女厮混,因而不为统治集团所重。他精通音律,乐工有什么新鲜曲儿都请他填词。据说凡有井水喝的地方,就有人会唱他的词,可见他在中下层人民大众中名气有多大。他在一首词里说,既然时代抛弃他,金榜题名没有指望,那就不如干脆听其自然,在歌楼酒馆里与意中人寻欢作乐,抛开人世虚幻的功名——
一代豪杰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易安和幼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享年68岁。
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中说:“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经历了一场旷世未遇的人生劫难的苏东坡,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
解说苏轼:
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予的无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伤痛百般走投无路的绝境。孤独无依之中,再嫁张汝舟。张汝舟早就觊觎她的珍贵收藏。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随即不断口角,进而谩骂,甚至拳脚相加。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后发现张汝舟还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李清照便报官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经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编管柳州。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3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9日之后获释。古代词坛上最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终于就这样在孤寂中沉落了,这实在是那个时代的遗憾。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李清照脍炙人口的名篇。关于这首词,还有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据说赵明诚读到这首词后,既欣赏又不服气,他一气写了五十多首,把这一首也夹在里边,请朋友评定高低,那个朋友认为五十多首词中,只有三句是神来之笔,那就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用词来凸现英雄人物,在词坛开辟豪放一派,苏轼这个首创之功,值得大书特书。从苏轼起,词才从歌楼酒馆里唱着玩儿的风流小曲,开始变得讲究身份,敢与诗平起平坐了。他是词坛的千里马,他是杀入词坛的赵子龙。任何难于驾驭的题材,在他面前也不敢不俯首投降。他那支能唤醒春风的笔,点向哪里,哪里就是万紫千红的花坛。
如果没有那一场以杀死歌声为快的文字狱,苏轼这个旷世奇才,该会在词中留下多少欢声笑语,供后人吟咏。然而,历史不接受假设,苏轼只能在历史的回音壁前,唱出自己的悲哀、悲愤和无穷的悲郁。其实,苏轼根本不可能像李白那样,说走起身就走,因为到宋代,已经不是“大道如青天”的时代,已经不允许跟着感觉走了。
公元1126年靖康之变发生,这时李清照43岁,这一翻天覆地的变故,彻底惊破了她温馨的小夫妻梦,她带着十五车书,随难民潮逃到江南,三年后丈夫去世了。在古代,一个女人中年丧夫就等于失群的孤雁,时时处处都受着灾难的窥伺。她孑然一身,流寓在杭州,绍兴和金华一带,在她的词中,早年那种清脆可口的闲愁再也找不回来了,剩下的只是凄厉和苦涩。
辛弃疾初来到南方时,对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赵构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应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虽然他干得很出色,但由于深感岁月流驰、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也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
解说辛弃疾:
公元1161年,金朝的篡位皇帝完颜亮率大军南侵,想一举消灭南宋,22岁的辛弃疾在山东济南拉起一支两千人的队伍,与耿京领导的另一支声势浩大的义军并肩作战。第二年,他从南宋回来复命时,叛徒张安国已杀耿京投降金朝。辛弃疾当机立断,带领五十名忠义军人,直冲张安国巢穴。当时,张安国正在与金将饮酒,辛弃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他拿下,一阵风跑了。等金人发觉,带兵来追,早已无影无踪。一代豪杰辛弃疾就以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闯入了南宋的政坛和词坛。
——林语堂《苏东坡传》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朱德同志在四川眉山市“三苏祠”的题词语
诗中“三父子”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