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念奴娇·西湖和人韵》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辛弃疾:《念奴娇》原文加赏析

辛弃疾:《念奴娇》原文加赏析

辛弃疾:《念奴娇》原文加赏析本文是关于经典美文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辛弃疾:《念奴娇》原文加赏析瓢泉酒酣和东坡韵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

药笼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

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三杰。

休叹黄菊凋零,孤标也应有,梅花争发。

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

万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

故人何在?长庚应伴残月。

【赏析】本词前有小序云:“瓢泉酒酣,和东坡韵”,是作者闲居铅山瓢泉时的感兴之作。

“ 和东坡韵”,指步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之韵以追和。

东坡的原词,是贬官闲居黄州的所作,在抒发政治上失意的感慨这一点上,与辛词有相似之处。

辛词也以健笔抒豪情,风格上极力追步东坡。

今存稼轩词集中,和苏东坡《念奴娇》(大江东去)原韵之作共有四首,内容有相似和连贯处,疑为同时作。

第二首题下小注云,“再用前韵,和洪莘之通判《丹桂词》。

”洪莘之是洪迈长子,四词当作于稼轩赴闽前即绍熙元年或二年秋桂开时(1190或1191)。

时当稼轩江淮两湖为官解职后,郁郁不得志闲居于带湖(在江西上饶)。

这里所选为四首组词的第一首,像是总冒和序曲。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四十七岁谪黄州游赤壁时所作,为雄视千古抒发豪迈理想的绝唱名作。

稼轩写此组和作时年近半百,处境相类,心情与大苏亦有共鸣之处。

大苏作气魄宏伟浩歌壮烈横扫时空,实已难乎为继,正如鲁迅先生说自问非翻得出如来佛手心者大可不必动手。

稼轩敢于费力不讨好地来“和东坡韵”,当然不是角胜,大概是写下《念奴娇》这个词牌,大苏那股悲凉之气就袭上心头,不能自已。

但他还是没重复走怀古路子,而是另辟蹊径,尽情抒发自我反思,将志意和潜意识中心理障碍化为一系列诗的意象,成为烟云翻卷的长卷。

显示出另一种格调的宏伟。

稼轩和唱的第一首(即此所选),上片悲多于壮。

辛痛恨含混敷衍,但恰恰碰到上上下下含混敷衍的亡国环境,真是快男儿的悲剧。

念奴娇·梅_辛弃疾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念奴娇·梅_辛弃疾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念奴娇·梅_辛弃疾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念奴娇·梅_辛弃疾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念奴娇·梅宋代辛弃疾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译文梅花开枝头,枝头花影稀疏、花色浅浅,那天真自然的颜色何人能与之媲美?东君统领下的百花颜色绚丽、身姿百态,却无一株能有梅花之神韵,实乃可笑呀!梅花生长于水边,迎雪绽放,不借春风之力便能肆意绽放。

玉洁冰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绝,其品格超凡入圣。

还记得它曾经迎寒自开,被那梦醒后的佳人隔窗轻摘,插戴鬓边,是何等的荣耀。

现在虽然飘泊天涯,形体消瘦,但风韵仍不减当年,依然冰清高洁、傲骨无双。

不管是万里风烟还是一溪寒月,都未能欺侮得了它。

不如远离这尘世喧嚣,归入山林,至少仙宫中还有个人在想念它。

注释阿谁:疑问代词。

犹言谁,何人。

东君:司春之神。

篽(yù):禁苑。

琐窗:为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

标格:风范,风度。

阆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鉴赏这是一首咏物词,是咏梅花的。

梅花腊月发花、多白色,也有红色者,以坚贞耐寒著称,历代文人多咏之。

词的上片写梅之风韵。

开头二句写其颜色。

“疏疏淡淡”,谓其花影稀疏,花色浅淡,颜色天真自然,没有什么能与其天然的风韵相比。

“笑杀”二句紧承上文,对此做进一步描写。

在这里,作者使用映衬的手法,言在东君的管领下,有的花白,有的花红,红红白白,颜色甚多,但山下千林花太俗,都没有梅花的`神韵,枉称为花,实在可笑。

“雪里”二句写其凌寒独放。

言梅花长在水边,开在雪里,一味清新,十分幽静,温柔明秀,远非桃李可比。

“骨清”二句是赞美梅花玉洁冰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绝,具有超凡入圣的品格。

古诗念奴娇·西湖和人韵翻译赏析

古诗念奴娇·西湖和人韵翻译赏析

古诗念奴娇·西湖和人韵翻译赏析《念奴娇·西湖和人韵》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

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红涵湖碧。

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

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石。

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

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

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

醉中休问,断肠桃叶消息。

【前言】《念奴娇·西湖和人韵》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一首词。

此词描写西湖夏日红莲绿荷周遭覆蔽的画面以及雨打新荷的声息动态,十分生动传神。

表达了词人不得伸展、抑郁不平和悲凉幽愤之情。

【注释】香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匣子。

李商隐《骄儿诗》:“凝走弄香奁,拔脱金屈戍。

”宝镜:借喻太阳。

云锦:宋文同《题守居园池横湖》:“一望见荷花,天机织云锦。

”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横湖》:“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

卷却天机云锦段,从教匹练写秋光。

”处士: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

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号西湖处士。

鹤随句:《诗话总龟》:“林逋隐于武林之西湖,不娶,无子。

所居多植梅畜鹤。

泛舟湖中,客至则放鹤致之。

因谓梅妻鹤子。

”宋沈括《梦溪笔谈》:“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

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

良久,逋必桌小船而归,盖常以鹤飞为验也。

”飞仙:《十洲记》:“篷莱山周回五千里,有圆海绕山,无风而洪波百丈,不可往来,唯飞仙能到其处耳。

”望湖楼:《临安志》:“望湖楼在钱塘门外一里,一名看经楼。

干德五年钱忠懿王建。

”桃叶: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王献之爱妾名桃叶,尝渡此,献之作歌送之曰: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翻译】雨打荷叶溅起一片水珠、可比明珠照苍璧;湖中映月、恰似香奁收宝镜;荷花相次开去、仿佛云锦初织构出一幅浓淡相宜的画卷。

鸟在空中上下飞舞,鱼在水里游动吐泡,鱼鸟己习惯于逐堡歌追游人,嬉戏觅食了。

辛弃疾《念奴娇·洞庭春晚》诗词赏析

辛弃疾《念奴娇·洞庭春晚》诗词赏析

辛弃疾《念奴娇·洞庭春晚》诗词赏析念奴娇·洞庭春晚宋代:辛弃疾洞庭春晚,旧传恐是,人间尤物。

收拾瑶池倾国艳,来向朱栏一壁。

透户龙香,隔帘莺语,料得肌如雪。

月妖真态,是谁教避人杰。

酒罢归对寒窗,相留昨夜,应是梅花发。

赋了高唐犹想像,不管孤灯明灭。

半面难期,多情易感,愁点星星发。

绕梁声在,为伊忘味三月。

译文洞庭春喝得比较晚,洞庭湖的春天也来得晚,旧时相传大概就这样,但确实人间物之绝美者。

收拾瑶池的时候,把她从瑶池移到朱栏这边来的,是倾国仙姝。

能够透出室外散发阵阵的香味,使黄莺隔帘而语,姑射仙子,玉肌冰骨,洁白如雪,令人神移。

月夜下的姿态,怎能不使狄仁杰避让?酒宴归来,对着寒窗,仿佛记起昨夜乘醉赏花,梅花应该正在开放。

犹如楚襄王梦见巫山神女而使宋玉赋高唐一样,久久不能忘怀,不管灯的明亮或者熄灭,如此美好晤面恐难以后再难遇见了,不过多情之人易于伤感,以致为愁而鬓发斑白。

犹如听了韩娥的歌声,舜的音乐,萦绕脑际,经久不忘,甚至达到食而不知其味的痴迷境地。

注释念奴娇:词牌名,又名《酹江月》《大江东去》,双调一百字,前后阕各四仄韵,一韵到底,不甚拘平仄。

洞庭春:又为酒名。

这里也指洞庭的春天。

尤物:旧称*女子。

亦指物之绝美者。

瑶池:神话中称西王母所住的地方。

龙香:指龙涎香。

人杰:当指狄仁杰。

高唐:宋玉有《高唐赋》。

难期:难以实现。

星星发:斑白之发。

绕梁声:即馀音绕梁。

忘味三月:《论语·迷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极言《韶》乐之美。

创作背景这首词约作于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或二年。

作者罢官,一直在带湖家中闲居,春天一个晚上独自饮酒微醉,闻见花香,思念故人,所以写下这首词。

赏析这首词是咏梅的,主要是用拟人手法描述所咏之物,也是在抒发对佳人的思慕之情。

词开头三句写其美,写其给人的总体印象。

刘后村咏梅诗说:“世间尤物难调护,寒怕开迟暖怕飞”(《全芳备祖前集》卷一)作者说他所咏之物“旧传恐是,人间尤物”,使用“尤物”二字,一方面说明它是“物之绝美者”,另一面也暗示出所咏之物为梅。

古诗词拼音版《念奴娇·西湖和人韵》原文译文赏析

古诗词拼音版《念奴娇·西湖和人韵》原文译文赏析

古诗词拼音版《念奴娇·西湖和人韵》原文译文赏析《念奴娇·西湖和人韵》拼音版(辛弃疾)wǎn fēng chuī yǔ, zhàn xīn hé、 shēng luàn míng zh ū cāng bì。

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

shuí bǎ xiāng lián shōu bǎo jìng , yún jǐn hóng hán h ú bì。

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红涵湖碧。

fēi niǎo fān kōng , yóu yú chuī làng , guàn chèn sh ēng gē xí。

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

zuò zhōng háo qì, kàn gōng yī yǐn qiān shí。

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石。

yáo xiǎng chù shì fēng liú, hè suí rén qù, lǎo zu ò fēi xiān bó。

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

máo shè shū lí jīn zài fǒu , sōng zhú yǐ fēi chóu xī。

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

yù shuō dāng nián , wàng hú lóu xià, shuǐ yǔ yún ku ān zhǎi 。

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

zuì zhōng xiū wèn , duàn cháng táo yè xiāo xī。

念奴娇古诗译文及赏析

念奴娇古诗译文及赏析

念奴娇古诗译文及赏析念奴娇李清照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销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注释⑴念奴娇:词牌名。

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双调一百字,前后阕各四仄韵。

⑵重门:多层的门。

⑶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⑷险韵诗:以生僻而又难押之字为韵脚的诗。

人觉其险峻而又能化艰僻为平妥,并无凑韵之弊。

⑸扶头酒:易醉之酒。

⑹征鸿:远飞的大雁⑺玉阑干:栏杆的美称。

慵:懒。

⑻烟敛:烟收、烟散的意思。

烟,这里指像烟一样弥漫在空中的云气。

⑼晴未:天气晴了没有?未,同否,表示询问。

参考译文萧条冷落的庭院,吹来了斜风细雨,一层层的院门紧紧关闭。

春天的娇花即将开放,嫩柳也渐渐染绿。

寒食节即将临近,又到了令人烦恼的时日,推敲险奇的韵律写成诗篇,从沉醉的酒意中清醒,还是闲散无聊的情绪,别有一番闲愁在心头。

远飞的大雁尽行飞过,可心中的千言万语却难以托寄。

连日来楼上春寒泠冽,帘幕垂得低低。

玉栏杆我也懒得凭倚。

锦被清冷,香火已消,我从短梦中醒来。

这情景,使本来已经愁绪万千的我不能安卧。

清晨的新露涓涓,新发出的桐叶一片湛绿,不知增添了多少游春的意绪。

太阳已高,晨烟初放,再看看今天是不是又一个放晴的好天气。

赏析《念奴娇·萧条庭院》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

此词为春闺独处怀人之作,是词人早期作品。

政和六年(1116年),清照三十三岁。

这年三月初四,夫婿赵明诚游览距青州约一百七十里的名刹灵严寺。

夫君离她而去,深闺寂寞,她却无可奈何。

断肠心事难以寄托,于是在满怀思念之时创作了这首闺怨词。

作者从一场春雨中引发出种种难以排解的愁绪,上片由春闲引发对远人的思念;下片通过抒写春寒之日的凄清,反映作者百无聊赖的心情。

辛弃疾:《念奴娇》原文加赏析

辛弃疾:《念奴娇》原文加赏析

辛弃疾:《念奴娇》原文加赏析辛弃疾:《念奴娇》原文加赏析瓢泉酒酣和东坡韵倘来轩冕,问仍是、今古人世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当今坚壁。

药笼功名,酒垆身世,惋惜蒙头雪。

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三杰。

休叹黄菊凋谢,孤标也应有,梅花争发。

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

万事从教,浮云往来不断,枉了冲冠发。

故人安在?长庚应伴残月。

【赏析】本词前有小序云:瓢泉酒酣,和东坡韵,是作者闲居铅山瓢泉时的感兴之作。

和东坡韵,指步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之韵以追和。

东坡的原词,是贬官闲居黄州的所作,在抒情政治上失落的慨叹这一点上,与辛词有类似之处。

辛词也以健笔抒豪情,风格上竭力追步东坡。

今存稼轩词会集,和苏东坡《念奴娇》(大江东去)原韵之作共有四首,内容有类似和连接处,疑为一起作。

第二首题下小注云,再用前韵,和洪莘之通判《丹桂词》。

洪莘之是洪迈长子,四词当作于稼轩赴闽前即绍熙元年或二年秋桂开时(1190或1191)。

时当稼轩江淮两湖为官解职后,郁郁不得志闲居于带湖(在江西上饶)。

这儿所选为四首组词的榜首首,像是总冒和序曲。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四十七岁谪黄州游赤壁时所作,为雄视千古抒情豪放抱负的绝唱名作。

稼轩写此组和作时年近半百,境况相类,心境与大苏亦有共识之处。

大苏作气势雄伟浩歌壮烈横扫时空,实已难乎为继,正如鲁迅先生说自问非翻得出如来佛手心者大可不必着手。

稼轩勇于费力不讨好地来和东坡韵,当然不是角胜,大概是写下《念奴娇》这个词牌,大苏那股悲惨之气就袭上心头,不能自制。

但他仍是没重复走怀古路子,而是另辟蹊径,纵情抒情自我反思,将志意和潜意识中心理障碍化为一系列诗的意象,成为烟云翻卷的长卷。

显现出另一种风格的雄伟。

稼轩和唱的榜首()首(即此所选),上片悲多于壮。

辛怨恨含糊唐塞,但恰恰碰到上上下下含糊唐塞的亡国环境,真是快男儿的悲惨剧。

《庄子缮性》: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倘来,寄者也。

倘来轩冕出此,说自己偶尔当官,乘轩戴冕乃一时之寄,自己良心并不在于此,但国家民族危急存亡之秋,自己却放废闲居,当今成了人世何物?对自己的疲软无能很不满足。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辛弃疾《念奴娇西湖和人韵》阅读习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辛弃疾《念奴娇西湖和人韵》阅读习题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小题。

念奴娇•西湖和人韵辛弃疾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

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红涵湖碧。

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

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石。

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

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

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

醉中休问,断肠桃叶消息。

【注】指西湖处士林逋。

他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

桃叶: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爱妾的名字。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词开篇用“晚风”“新荷”点明了词人游西湖的时间是初夏的一个傍晚。

B.“惯趁笙歌席”看似闲笔,其实非常重要,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C.词的下阕想象林逋梅妻鹤子的生活,表达出词人想去隐居而不得的无奈。

D.尾句照应了“看公”二句,劝友人恣意游湖,尽情饮酒,不必挂怀桃叶。

15.本词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都使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西湖美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 分)14. C “表达词人想去隐居而不得的无奈”错误,表达词人对林逋这样的风流处士的仰慕之情。

15. (6分)视听结合。

本词从听觉描写雨打荷叶之声,从视觉描写碧水彩霞、飞鸟游鱼之景;白诗从听觉描写黄莺呜叫,从视觉描写春水初涨,绿杨成阴之景。

动静结合。

本词既描写了彩霞映碧水的静景,又描写了鸟在空中飞、鱼在水里游的动景;白诗既有对西湖的水、云、杨树、白沙堤的静态描写,又有黄莺争栖、新燕啄泥的动态描写。

色彩映衬,本词用红霞与碧水相映衬,白诗用绿杨与白沙堤相映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念奴娇·西湖和人韵》诗词赏析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辛弃疾《念奴娇·西湖和人韵》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念奴娇·西湖和人韵
宋代:辛弃疾
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

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红涵湖碧。

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

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
石。

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

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

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

醉中休问,断肠桃叶消息。

译文
雨打荷叶溅起一片水珠、可比明珠照苍璧;湖中映月、恰似香奁收宝镜;荷花相次开去、仿佛云锦初织构出一幅浓淡相宜的画卷。

鸟在空中上下飞舞,鱼在水里游动吐泡,鱼鸟己习惯于逐堡歌追游人,嬉戏觅食了。

与友人豪饮,突然聚焦在“一饮千石”的友人身上。

遥想林逋那段风流的生活,现在鹤随人去。

林逋死后,上升仙界成为飞仙之长。

茅舍疏散的篱笆现在还是那里吗,松竹已经没有昔日的景色了。

不禁感慨当年,望湖楼看到水天一色的景色。

醉中休问,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期待的情人。

注释
1.香奁(lián):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匣子。

李商隐《骄儿诗》:“凝走弄香奁,拔脱金屈戌。


2.宝镜:借喻太阳。

3.云锦: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横湖诗》:“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

卷却天机云锦段,从教匹练写秋光。


4.处士: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

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号西湖处士。

5.鹤随句:《诗话总龟》:“林逋隐于武林之西湖,不娶,无子。

所居多植梅畜鹤。

泛舟湖中,客至则放鹤致之。

因谓梅妻鹤子。


6.飞仙:《十洲记》:“篷莱山周回五千里,有圆海绕山,无风而洪波百丈,不可往来,唯飞仙能到其处耳。


7.望湖楼:《临安志》:“望湖楼在钱塘门外一里,一名看经楼。

乾德五年钱忠懿王建。


8.桃叶:《古乐府》注:“王献之爱妾名桃叶,尝渡此,献之作歌送之曰: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赏析
《念奴娇·西湖和人韵》是吟咏杭州西湖的词。

此词把自然美与人物美融合在一起来写。

别有一番风味。

词的上片吟咏西湖美景。

开头三句写雨打新荷的声音。

荷而曰新,风而曰晚,点明游湖时是初夏的一个傍晚;顶风冒雨,不嫌其烦,反觉雨打新荷“声乱明珠苍避”,悦耳动听,其游兴之高可想而知。

“谁把”二句写雨过天晴,红日西沉,满天云霞倒映湖中。

碧水彩霞,相映成趣。

“红涵湖碧”四字,色彩对比鲜明,西湖湖光山色之美便隐寓其中了。

“飞鸟”三句写鱼鸟追逐游船的场景。

“翻”“吹”二字用得特别好。

“翻”,言鸟在空中上下飞舞;“吹”谓鱼在水里游动吐泡。

“惯趁空欲席”鱼鸟己习惯于逐堡歌追游人,嬉戏觅食了。

这看似闲笔,其实非常重要,它不仅表现出西湖的自然美,而且表现出入与自然的和谐美。

“坐中”二句上承“空歇席”写与友人豪饮。

这既点出游兴之豪,又由今人之豪联想古人之逸,自然地过渡到下片对林逋的回忆。

词的下片缅怀西湖名士。

林逋少孤力学,刻志不仕,结庐西湖孤山,逋不娶,无子,所居多植梅蓄鹤。

有鹤妻梅子之称,其咏梅诗尤负盛名。

“遥想”三句,描述的就是林逋的这段生活。

“遥想”二字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过片用“遥想”一样,可以说是思接千载,有力地振起了全词。

彭孙遹《金粟词话》说:“林处士鹤妻梅子,可称千古高风矣。

”这也许就是此词所说“处士风流”的含义。

“鹤随人去,已作飞仙伯”,是说林逋死后,不仅上升仙界,而且成为飞仙
之长,这和称李白为滴仙人,说石曼卿死后成仙主芙蓉城一样,说明其人不凡。

林逋是这样一个风流人物,总会让人怀念林逋。

“茅舍”二句写林逋故居己不可见,松竹也非畴昔可比。

给人一种人去楼空之感。

“欲说”三句宕开一笔,写云与水。

和上片“云锦红涵湖碧”相照应,谓人已不见,物也不存,只有闲话当年望湖楼下,云水忽上忽下,变幻不定的情景了。

“醉中”二句收合并映带“看公”二句,意谓尽情饮酒。

您意游湖,不必去想桃根桃叶的故事,并以桃叶反衬林逋,缴足了“遥想处士风流”之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