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背常识的古训
科学违背人伦道德的例子

科学违背人伦道德的例子中国古代共同社会有伦理准则,谓之“人伦”,即指人之间相互尊重、有仁慈、对待对方讲究客气择言,以及诚信、友善、和静,社会上有一定的道德等。
可是,科学研究的发展也越来越快,把科学学问与人的修养联系在一起,但是有时科学的发展会与人伦道德产生矛盾冲突,以下就讨论一下科学违背人伦道德的实例。
以第一个例子来说,中国唐朝时期,有一位叫韩愈的学者,他发明了一种雷管,有时他会为了证明雷管的安全性,夸张地说"用这种雷管,可以把一角山头或者河岸炸毁",以此来给当时的相公们做秀。
韩愈这种行为违反了当时社会的道德伦理规范,在中国古代社会,"老百姓的安危面前,百姓的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尊重老百姓的生存权利也是社会道德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韩愈的这种行为恰恰违背了这种规范,存在潜在的危害性,显然不符合伦理道德的要求。
第二个例子,发生在20世纪,当时因为战争地缘政治,人类遭受到极高的压力。
以德国为例,为了应对敌人,德国干部决定进行大规模的遗传设计,应用遗传学来进行实验,研制出体积小、弹药量多的武器,最初属于原子弹,却最终却引发了大规模的恐怖活动,实验受到了众多焦点,有一名大德国人把这视为英雄的贡献,但他只考虑科学的发展,看不见道德的衰退,而当时德国的实验只注重对人类的改变,忽视了人类本身的道德,即使改变了人类本质,也改变不了道德标准,把实验当成发明来利用,是违法道德规范的。
再有一个例子,这次来自现在的世界,一些高科技的研究机构采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的手段,对用户数据进行了大量的分析,这些研究机构对用户数据的收集,义务性来确保用户隐私安全,但他们把用户的隐私作为准则,勉强的用科学的手段去利用,这就违背了道德伦理的要求,显示出他们缺乏人性和道德意识,只注重科学学问的发展,忽略了人类本质生活上必要的道德伦理准则。
综上所述,科学违背人伦道德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
古今中外,都有人把科学发展放在社会道德以上,一味地影响人们的理想,影响他们的行为道德规范,以致违反文明准则,对折叠整个社会道德正面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力,这就是科学违背人伦道德的实例。
国学文化丨那些被误解的名句

国学文化丨那些被误解的名句在中国文化氛围中,名人名言占的地位是很重的,很多名家说的话,往往被人当成指导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不二准则。
尤其是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对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
但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俗语名言中,也有一些话被人刻意或无知地曲解,背离了话语者本身的意义与初衷,迷惑了天下万千受众……1无毒不丈夫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民间谚语联对一字之差,演变成反面派的“真理”!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话绝对是中国众多以讹传讹的话中最离谱的一个例子之一,初中生也应能轻易看出这其中的不妥之处。
首先,这无毒不丈夫,就跟古人所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
大丈夫,自然是说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什么时候恶毒阴损,暗箭伤人的这种前缀也能放在前边来形容大丈夫了?原来,这句民间谚语本来是个很好的句子,里边充分运用了对仗。
显示出了一份阳刚有力的气魄,一个胸怀坦荡的男人形象就跃然于纸上。
2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原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论语·阳货》因为《论语》的这句话,有人就解读为孔子歧视女性,甚至被认为是男尊女卑的始作俑者,虽然很多人这么认为,特别是现代人更加这么认为,但还是有人在为孔子鸣不平。
众所周知在49年后的中国大陆自始至终给老夫子戴着一个意识形态的帽子,因此这些辩护的声音也就难以被世人所知了。
孔子一贯的思想是平等、仁爱,爱人如己,他怎么会歧视女人。
所以这句话是指君王身边的小人。
这些人,亲近了会变得无礼傲慢,远离了又会心生怨恨。
就是说你作为一个君主,对那些后宫没什么本事的拍马小人太亲近了,他们就会得意忘形,忘了自己的身份,开始用你的权力胡做非为,而你疏远她们吧,她们又要埋怨,是非常麻烦的事。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易经》比较费解的是“君子以自强不息”。
很多人都把它理解成“君子应当自强不息”,一字之差,差之千里。
经常被误读的10个文史常识

经常被误读的10个文史常识1、炙手可热“炙手可热”字面意思是手一接近就感到很热,使人接近不得,引申比喻为一些人权势很大,气焰嚣张。
关于这个成语,也有历史渊源。
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后来任用李林甫为宰相,政治开始腐败。
公元745年,封杨玉环为贵妃,纵情声色,奢侈荒淫,政治越来越腐败了。
李林甫死后,唐玄宗便任命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做宰相,把朝廷政事全部交杨国忠处理。
一时间,杨家兄妹权势熏天,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公元753年,杨贵妃等到曲江江边游春野宴,轰动一时。
诗人杜甫对这种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的行为极为愤慨,写出了著名的《丽人行》一诗,诗中说:“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J 讽刺了杨家兄妹生活的奢侈和权势的显赫。
意思是,杨家权重位高,没有人能与之相比;千万不要走近前去,以免惹得丞相发怒。
宋代李清照《逸句》诗:“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J 现代作家沙汀在《淘金记》中说:“亲眼看见他成了这镇上炙手可热的红人,而且目空一切J所用“炙手可热”含义都与杜甫诗中表达的意思相同。
因而,从古到今,炙手可热都为嚣张跋扈之意,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了该词的本义。
2、曾几何时唐代诗人韩愈曾经写过一首题为《东都遇春》的长诗。
诗中说: ”尔来曾几时,白发忽满镜J其中,“曾几时”后来就固定为一个词语“曾几何时”,这个成语在后来的诗文中多有运用,比如以下两句:“补官扬州,公得谢归。
曾几何时,讣者来门J—(王安石《祭盛侍郎文》)“回首分携,光风冉冉菲菲。
曾几何时,故山疑梦还非J—(赵彦端《新荷叶》)从词面上讲,“曾”是“曾经”的意思,"几何”意为“多少”. 翻阅各种辞书可知,“曾几何时”都解释为“时间过去没多久”,而《现代汉语词典》则直接举出例句:“曾几何时,这里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3、“衣冠禽兽”原是褒义“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
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
法制教育小知识法律常识

法制教育小知识法律常识法制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法制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工作。
那么你对法制教育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法制教育小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法制教育小知识1、如果你遭遇飞来横祸,如被从楼上掉下来的花盆或路边的广告牌砸着或是你掉进了没有盖好且没有设警示牌的井而受伤,你可以将它的管理者告上法庭。
2、“父债子还,夫债妻还”的古训不合法。
如果负债人有超过他遗产数额的债务,你可以不还。
3、被公安机关传唤或拘役的最长时间是24小时。
4、如果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没委托律师,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律师援助义务的律师为你提供法律帮助。
5、别人借你的钱,一定要到期催还;到期之后两年内未催要,你将失去自己的权利。
6、如果你未满18周岁的孩子夜不归宿,你必须对孩子进行教育,否则你就违法。
7、如果你和一个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你就不能随便调动,除非你在双方约定的试用期限内或者企业未按合同支付你劳动报酬。
8、精神病人在神志清醒时犯罪,也要承担法律责任,重要的是要有充分证据证明这一点。
9、喝醉酒犯罪,法律不饶你。
10、如果你对行政机关对你罚款、扣销执照、行政拘役等行为不服,你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11、不管你是否年轻,但你应关心你的单位是否依法参加了社会保险。
12、如果你看到歹徒正在对一名妇女施暴,你可以拔刀相助,直至犯罪分子不再实施犯罪即可。
13、继承权是男女平等的,嫁出去的姑娘不是泼出去的水,别忘了父母遗产,也有你一份。
不过你必须尽到赡养义务。
14、如果你想写遗嘱,一定要注明年月日,并亲手签名。
让人代书,一定要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代书人,见证人和遗嘱人都要签名。
15、如果您是一位劳动者,在您遇到劳动争议时,如果您希望通过仲裁解决,那您应该在发生纠纷后60天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
16、如果您获得了赠品或者奖品,但赠品或奖品存在质量问题,那您照样可以向销售者提出维修,调换,或者赔偿。
17、如果您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使您的人身或者财产受到伤害,如果您想起诉,您应该在两年内起诉,过了两年您再起诉,法院就不会受理了。
违背常理又合乎逻辑的例子

违背常理又合乎逻辑的例子违背常理又合乎逻辑的例子:1. 鸡蛋先于鸡出现:按照常理,鸡蛋是由鸡生下来的,但如果考虑到进化理论,那么在某一时刻,一种与现代鸡非常相似的鸟类生下了一个略微不同的蛋,这个蛋中孵出来的就是第一只真正的鸡。
2. 时间的循环:按照常理,时间是线性的,是从过去到未来不断前进的。
但如果考虑到量子物理的观点,时间可能是循环的,过去和未来可以同时存在,而且可以循环回到过去。
3. 利用时间倒流来预知未来:按照常理,时间是单向的,无法倒流。
但如果假设存在一种能够倒流时间的技术或现象,人们可以通过观察过去来预知未来,这将违背常理却又合乎逻辑。
4. 虚拟现实中的身体感受:按照常理,虚拟现实只是一种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模拟的体验,没有真正的身体感受。
但如果考虑到未来科技的发展,可能会有一种虚拟现实技术,让人们可以在虚拟世界中真正感受到触觉、温度等身体感官。
5. 自然界中的反物质存在:按照常理,自然界中没有反物质存在,因为反物质与正物质相遇会发生湮灭反应。
但如果考虑到宇宙的奥秘,可能存在某种未知的机制,使得反物质可以稳定存在于某些特定的环境中。
6. 人类可以通过意念控制物体:按照常理,人类无法通过意念来控制物体,只能通过肢体运动来实现。
但如果考虑到人类大脑的潜力和未知的能量形式,或许会有一种技术或者能力,使人们可以通过意念来操控物体。
7. 动物也具有情感和思维:按照常理,只有人类才具有情感和思维能力,而动物只是机械地做出反应。
但如果考虑到动物的智慧和情感,可能会有一种新的科学发现,证明动物也具有情感和思维能力。
8. 人类可以通过遗传基因改变外貌:按照常理,人类的外貌是由基因决定的,无法通过遗传基因来改变。
但如果考虑到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或许可以通过改变遗传基因来改变人类的外貌。
9. 意识可以离开身体存在:按照常理,人类的意识是与身体相连的,无法离开身体存在。
但如果考虑到灵魂或者非物质的存在,可能会有一种证据或者科学发现,证明意识可以离开身体存在。
违反常识的十大现象

违反常识的十大现象近年来,一些违反常识的现象层出不穷,让人们不禁感到惊奇和困惑。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关于违反常识的十大现象吧。
一、沙漠山丘移动在以往的认识中,沙漠上的沙丘是不能移动的,但事实上,不仅可以移动,而且还会在风的作用下在沙漠间进行游走,甚至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毁灭生命和农作物。
二、海底火山海底火山又称为海底喷泉,水下溶岩向外喷发的现象。
虽然海底火山并非罕见的现象,但我们常常会认为火山只存在于陆地上。
三、蜜蜂的飞行能力根据传统的空气动力学理论,蜜蜂是不可能飞行的。
但我们都知道,蜜蜂每年都会为我们带来甜美的蜜糖,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蜜蜂可以通过震动翅膀来产生一个气流来实现飞行。
四、白天的月亮我们通常认为,白天时不存在月亮,只有黑夜才能看见月亮。
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白天的月亮同样存在,只是由于日光的照射,使得月亮变得非常不显眼。
五、权力导致脑损伤研究表明,过多的权力会导致人类大脑产生损伤,这一现象在领导和高管当中特别明显。
人们认为拥有权力可以让人们更加聪明,然而事实上却恰恰相反。
六、黑洞黑洞可以吞噬一切物质和光线,使得它成为了宇宙中最神秘和不可思议的存在之一。
七、北极海洋变暖北极海洋的温度正在不断上升,这种情况对全球气候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这种发展趋势违反着对北极的一般认知和昨日的预测。
八、肥胖人数增加这可能听上去有点荒谬,但现实中的确是如此。
随着世界各地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由此导致了肥胖和其他健康问题的加剧。
九、水能被压缩这一点似乎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但任何东西都会有自己的密度和质量,因此我们认为无法对水进行压缩。
然而,事实上,水也能像气体一样被压缩到非常小的空间。
十、猫的秘密语言猫可以通过身体语言和声音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感受,但这些信号是很难认识和理解的。
然而,出于对生物的兴趣和实践的需要,现代科学家正在进行研究,寻找可以理解猫语言的方法。
总的来说,这些违反常识的现象,生动地诠释了我们对周围事物的认知是多么有限。
最不靠谱的十条古训

最不靠谱的十条古训中国传统文化,固然是有好的东西,或者说还很多。
但是,有些东西,至今还在让我们犯迷糊。
下面提到的10句话,有的值得商榷,有的干脆就是忽悠。
不信你仔细看看:1,人之初,性本善(出自《三字经》)中国人大事不明,首先就是人人耳熟能详的《三字经》给闹的。
《三字经》开篇就说“人之初,性本善”。
西方人认为“人性本恶”,或“生有原罪”,中国人却截然相反,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
东西方文化,也就因此一直背道而驰。
按照《三字经》的说法,人的本性是好的;一个人即使犯了错误,他的本质也是好的;一个人即使犯了罪,也是情有可原的。
据此实行“人治”,执行“弹簧法规”,也就顺理成章了。
如果从宗教的角度劝导公民,我倒觉不如忽悠“生有原罪”、“人性本恶”更能让人知耻而后勇。
即使在中国,也有荀子“人性本恶”之说,可惜被“尊孔”一言堂给遮住了。
善与恶,对和错,除了最浅显的道理,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人本性是善还是恶,有罪还是没罪,谁能给一个科学说法?恐怕是不可能的。
今天我们应该明白,无论人性善恶,只要出自一个角度,说神马都是浮云。
过去农民起义、造反是叛逆、忤逆,现在咱知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才是硬道理。
你不仁不义,凭什么要我安分守己?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这句话用意在古代也说得过去。
在今天看来,说话者的立场显然有问题。
说话者本人,已经站在老百姓得对立面。
你和老百姓对立了,当然就得“防”着。
已经对立了,是否甚于“防川”,已经不重要了。
遗憾的是,历代政客从中领会出来的,就一个“防民之口”的“防”,他们只会干一种事——堵老百姓的嘴。
老百姓说一句“反”话(包括无意的),就给你整个死罪。
后来加码到诛九族、十族。
不过,他们的下场呢?周厉王逃了,逼出了一个“共和”。
可惜这个共和只是一个年号,有“共和”之名,没“共和”之实;后来短命的秦朝死于同理,汉唐宋貌似温柔有加,实际也是刀光剑影;明清以后,特务机构诞生,防民之口越演越烈——从这个角度说,中国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不让老百姓说话”的历史,而且从未改变。
不尊重教学规律的古代事例

不尊重教学规律的古代事例
以下是一些不尊重教学规律的古代事例:
1. 秦始皇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了统一思想,下令焚烧大量书籍,坑杀了许多知识分子,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教育的规律,阻碍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明朝八股取士:明朝时期,科举考试采用八股文的形式,考生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来写作,这种考试方式限制了考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不利于培养真正的人才。
3. 清朝文字狱:清朝时期,统治者对知识分子进行了严厉的打压,许多人因为文字狱而被处死或流放,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教育的规律,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这些事例都表明,不尊重教学规律会对社会和个人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重视教育的规律,尊重知识和人才,促进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违背常识的古训——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古训”特别多。
千百年来人们都想当然的认为,老祖宗传下来的信条岂能有误?上一代人用这些话来教育下一代,下一代再用这些话来为自己的行为找证据。
就这样,大众的思维陷入误区的深潭而不能自拔。
类似的一个古训: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然而,真正的现实世界里,情况正好相反,应该是:
小河有水大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
这是一条真理,不论长江还是黄河,都是靠无数支流汇合而成的。
试想一下,这些支流都干了,黄河、长江还会有水吗?
古往今来,很多官老爷们都那这句话来糊弄大众,为自己敛财做理由。
千百年来,人们陷入这种“尚同思维”文化的误区深渊而不能自拔,我们应该明白:只有每一个下属都有智慧,一个领导才能有智慧。
只有每一个下属都有创意,一个领导才能有创意。
只有每一个下边的人都遵纪守法,一个领导才能做到按章办事。
只有大众都富裕了,国家才算真正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