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书法对联赏析
清朝著名嵌名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清朝著名嵌名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应该对清朝著名嵌名联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概括其特点和作用。
可以根据以下内容进行编写:清朝时期,嵌名联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广泛流传并备受推崇。
嵌名联是一种将名言警句、诗词歌赋等文字嵌入到装饰艺术品中的创作方式,形式多样,可以嵌于屏风、匾额、屏条等传统艺术品上。
清朝著名嵌名联具有独特的特点,首先是其精细的工艺。
嵌名联作品深受工匠们的注重,他们运用细腻的刻工和巧妙的构思,将文字与艺术相结合,使作品更加精美独特。
其次,这些嵌名联常常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追求。
清朝著名嵌名联的文字多以经典名篇、古代名人名言等为素材,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哲理和感悟,给人以启迪和警示。
此外,这些嵌名联作品还经常与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嵌名联艺术风格。
清朝著名嵌名联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品,能够增添室内外环境的美感和艺术氛围,为人们打造了一种高雅、典雅的居住环境。
其次,嵌名联作为一种文化表达方式,传递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含义。
通过嵌名联,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智慧的传承和延续,了解到清朝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追求。
此外,嵌名联还能够启发人们的思维,引起人们对生活、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启示作用。
综上所述,清朝著名嵌名联以其精细的工艺、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成为了清朝时期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组织并介绍清朝著名嵌名联的相关内容:1. 清朝嵌名联的起源- 通过探讨嵌名联的历史背景和起源背景,介绍嵌名联在清朝兴起的原因。
2. 清朝著名嵌名联的特点- 探讨清朝著名嵌名联的艺术特点,包括题材选择、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特点。
3. 清朝著名嵌名联的作用- 分析嵌名联在文化传播、礼仪习俗、艺术表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展示其在清朝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清联三百副》赏析51

《清联三百副》赏析51本期责编丨大漠胡杨270、湖心亭彭玉麟胜地足流传,直博得一代芳名,千秋艳说;赏心多乐事,且看此半湖烟水,十顷荷花。
[简注]湖心亭:在江苏南京莫愁湖。
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号退省庵老人,清湖南衡阳人。
诸生。
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
官至水师提督,兵部尚书。
有《彭刚直公诗集》。
“一代”句:因南北朝时歌女莫愁在此居,故湖名“莫愁”。
“千秋”句:相传明太祖和中山王徐达在莫愁湖胜棋楼下棋。
徐达棋艺较高,却每次都输给朱元璋。
有一次下棋,朱元璋以为又是赢局。
徐达指着棋局说:“请皇上细看全局。
”朱元璋仔细一看,才发现徐达用棋子摆成“万岁”二字,心中大悦,就将这座楼和莫愁湖都赐给了徐达。
为此湖留下了美丽的传说。
联语由“胜地”入题,引出千秋轶事,点缀莫愁湖胜境宜人,赏心乐事,留连忘返,尽在这烟水荷花的美丽的景色之中。
情中有景,诗中有画。
见《中华对联大典》271、平湖秋月亭前人凭阑看云影波光,最好是红蓼花疏,白蘋秋老;把酒对琼楼玉宇,莫辜负天心月到,水面风来。
[简注]平湖秋月:在浙江杭州西湖小孤山东侧。
其旧址原为明代的平湖堂。
平湖秋月亭三面临水,每逢秋夜天清气爽,皓月当空,看月落湖中,千顷一碧,故名“平湖秋月”。
阑:同“栏”。
红蓼:一种开红花的水草。
白蘋:生长于浅水边,开白花的草木植物。
秋老:指深秋季节。
琼楼玉宇:见前注。
此指代月宫。
上联描绘深秋平湖的美景;下联点缀平湖的夜色。
湖光月色,切“平湖秋月”之题。
联语绘景淡雅,清纯自然,富有诗情画意。
见《古今联语汇选》(一)272、大观亭前人五千年皖公何在?地接东南,消除浩劫;选胜快登临,尽教鹤唳丹霄,鸥盟黄浦,拓此一亭佳景,荡涤胸襟;寄语墨客骚人,莫辜负新秋风月。
卅六载贱子重来,天开图画,俯仰狂吟;凭栏休感慨,试看龙峦叠翠,鹅屿浮青,聘我百战壮怀,放开眼界;收揽练湖潜岳,依然是旧日山河。
[简注]大观亭:见前注。
皖公:春秋战国时有皖国。
汉置县,属庐江郡,在今安徽潜山县西北。
【精品欣赏】清末民初文人书法对联欣赏(二)

【精品欣赏】清末民初文人书法对联欣赏(二)楹联,又称对联、对偶、桃符等。
其发端于古代诗文辞赋之对偶句,扎根于中国传统哲学之思想。
它是中国人特殊思维方式和民族文化积淀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联在形式上具有可读性、可视性,同时又具声律协调等美学特质。
自其产生之日起,便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在内容上,它既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等要求,而又表现出极强的包容性,雅俗共赏,自由灵活。
诗之精炼蕴藉,赋之铺陈夸张,词之中调长调,散文之自由潇洒,皆可见于对联之中。
其涵盖古今,包罗万象,陶冶性灵,发人深思。
或赞日月星辰、清风朗月之自然;或言亭台楼榭、庙宇园林之胜迹。
或仰观俯察,感人生之际遇;或一觞一咏,畅斯人之幽怀!或辞藻堆叠,情真意切;或短小精悍,意味绵长。
清际以来,文人墨客、风流雅士于优游里、雅趣间,于考镜源流的治学中,无不对楹联这种艺术样式的创作书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或置之座右,励志修身;或嘤鸣四海,布德化育。
他们将这种特殊的艺术样式,打造成为人类文明史的又一高峰。
荣宝斋秉着宽广的学术视野和强烈的文化担当,收藏了大量有清一代直至民国以来的名家楹联作品。
其中有名家重臣、经师大儒、书画巨擘之墨迹,亦有科第、世家、各地名流之手泽。
虽岁月更迭,书迹却流光溢彩,笔墨如新。
作品所蕴含的浓厚文人气息成为这一时期书法的重要特质。
它既是中国近现代书法史的真实再现,也成为文人书法在二十世纪初的最后一抹余晖。
——范存刚(选自《墨鸳鸯:荣宝斋藏近现代名家楹联作品集》前言)李鸿章(一八二三—一九〇一)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通过其存世的大量墨迹,看到了他书法的非凡功底。
据榻合目联165cm×33cm×2释文:据榻然香即同供佛,合目数息便是修真。
清代对联鉴赏(72副)

清代对联鉴赏(72副)001(作者:王夫之)自题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楹联鉴赏:王夫之(1619-1692),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
湖南衡阳人。
此联为作者于其湘西草堂所作。
上联言志,发誓要将儒学经典“六经”中治国安邦的道理研究透彻并图有所创新。
一个“责”字,足见其甘当重任、开拓进取的抱负。
下联抒情,自愿远离尘世,隐于僻壤,生死由天,过着如活埋般的生活。
一个“乞”字极具震撼力。
全联用语奇,含意深,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002(作者:陈芳潮)题春联人因爱富常离我春不嫌贫又到家楹联鉴赏:这副春联别出心裁,上联写人情淡漠,正应了那句“富有远亲,贫无近邻”,表现了对世俗的厌恶。
下联豁达,有春风入室,当然情绪为之一转,自得其乐了。
此联用反对手法,语言通俗晓畅而意味深长。
003(作者:王士祯)自题联淡如秋水闲中味和似春风静后功楹联鉴赏:王士祯(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自号渔洋山人,山东桓台县新城人,顺治进士。
如秋水明净从容,作者以此表达宁静淡泊的情怀。
似春风温和平静,则显示了一种待人接物的态度。
这与“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作为修身养性的格言联。
004(作者:乾隆)题北京涵远堂联西岭烟霞生袖底东洲云海落樽前楹联鉴赏:爱新新觉罗.弘历(1711-1799),清朝第四代皇帝高宗,年号乾隆。
涵远堂是颐和园中谐趣园的正殿,意为恩被四海之堂。
西岭指北京西郊群山,东洲指昆明湖。
本联写景瑰丽,烟霞灿烂,云海苍茫,如诗如画。
远景近景收放自如,动静相生,活脱脱地描绘出这位高居庙堂的皇帝在举手投足之间,独揽胜景的潇洒风度。
005(作者:纪昀)题居室联家居化日光天下人在春风和气中楹联鉴赏: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人。
乾隆十九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曾任《四库全书》总编纂。
“化日光天”,即“光天化日”,形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春风和气”,形容人的态度温和、表情轻松。
[转载]邓石如龙门对长联欣赏
![[转载]邓石如龙门对长联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32c9461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14.png)
[转载]邓⽯如龙门对长联欣赏原⽂地址:邓⽯如龙门对长联欣赏作者:乾坤⾕主沧海⽇,⾚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彭蠡烟,潇湘⾬,武夷峰,庐⼭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窗。
---邓⽯如(清)此联书于嘉庆改元春正⽉(1796年春)。
上联⾔,九处名⼭胜⽔集合了神州古国的胜景奇观,这些都绘成了图画挂在我书斋的墙壁上,供我观赏领略。
沧海⽇:海⽔沧⾊,⼀望⽆际,⽇出之时景⾊壮观。
历代以泰⼭极顶观东海⽇出为最。
⾚霞城:⾚城,⼭名,位于浙江天台县西北六⾥,⼭上⾚⽯屏列如城,望之如霞,故称“⾚城栖霞”。
峨眉雪:指雄奇壮观的四川峨眉⼭雪景。
巫峡云:四川巫⼭县东巫峡两岸有著名的巫⼭⼗⼆峰,诸峰纤丽奇俏,常有云雾缭绕,为胜景奇观。
洞庭⽉:洞庭湖有“⼋百⾥洞庭”之称,洞庭⽉⾊美不胜收。
范仲淹《岳阳楼记》描绘道:“⽽或长烟⼀空,浩⽉千⾥······”彭蠡烟:江西鄱阳湖⼜称“彭蠡湖”,湖上烟波浩淼,蔚为奇观。
潇湘⾬:指“潇湘夜⾬”,为“潇湘⼋景”之⼀。
⼴陵涛:即⼴陵(今扬州)曲江潮。
庐⼭瀑布:江西庐⼭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
庐⼭瀑布为奇观。
下联⾔,九位名⼈及其绝艺收藏于我⼭中书屋之橱窗,供我研究探讨。
少陵诗:杜甫(712-770)诗中尝⾃称少陵野⽼,有“诗圣”之誉,其诗被称为“诗史”,有《杜⼯部集》。
摩诘画:王维(699-759)字摩诘,其诗、画在盛唐时代颇负盛名。
左传⽂:春秋时左丘明所撰《春秋左⽒传》,保存了⼤量史料,⽂字优美,记事详明,是中国古代史学和⽂学名著。
马迁史: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部纪传体通史,记事起于传说的黄帝,迄于汉武帝,⾸尾共三千年左右。
该书不仅是⼀部不朽的史学名著,在⽂学史上也享有很⾼的地位。
薛涛笺:薛涛(768-831)唐代著名⼥诗⼈。
曾为乐妓,时称⼥校书。
清对联——邓石如

清对联——邓石如邓石如(1743-1805.10),原名邓琰,字石如,号顽伯、完白山人、古浣子,又号笈游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等,人称邓怀宁,因避清仁宗(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名讳,故以字行,安徽省怀宁(今潜山县)人。
出生寒士之门,少好篆刻,工四体书。
祖辈“潜德不耀”的人品和“学行笃实”的学业及骜岸不驯的性格对成长具有潜移默化之功。
清代中叶著名书法家、篆刻家。
人推为清代第一。
少好篆刻,工四体书,生性廉洁。
清乾隆六年(1741年)9岁时读过1年书,停学后采樵、卖饼饵糊口。
后又靠写字、刻印谋生。
在江宁大收藏家梅镠处8年,“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寒暑不辍”。
不久得到曹文埴、金辅之等人的推奖,书名大振。
成名后以书法篆刻自给,喜好游历名山胜水,常一筇一笠肩背行李游走百里。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20岁即开始了一生的游历生涯,浪迹江湖,到处寻师访友。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起在两湖总督毕沅处做了3年幕僚。
张惠言、包世臣都曾向其学习书法。
一生伴随着刻苦自励,倾注艺术的全部生活内容几乎就是“交游”二字。
不求闻达,不慕荣华,不为外物所动,不入仕途,始终保持布衣本色,这完全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我行我素、自由自在的“逍遥”人生。
擅书法、篆刻,初学李斯、李阳冰,后学《禅国山碑》、《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石鼓文以及彝器款识、汉碑额等。
时人对其书艺评价极高,称之“四体皆精,国朝第一”。
篆刻突破陈规,自开面目,人们推崇其在篆刻史上杰出的贡献,而尊称为“邓派”,也称“皖派”。
书法篆隶双美、沉着雄厚,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而篆书成就在于小篆。
小篆以斯、冰为师,结体略长,却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特别是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对篆书一艺的发展作出不朽贡献。
隶书则从长期浸淫汉碑的实践中获益甚多,能以篆意写隶,又佐以魏碑的气力,其风格自然独树一帜。
清代四大名联

清代四大名联
清代四大名联是指清代文人创作的四句连续对联,具有独特的艺
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这四大名联是:「尘世众生皆苦海,唯有
慧心能度我」;「山水有形容无限,文字无言识千般」;「飞世百年,睡过千殇,却又岁月静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失道,黄
金万劫」。
第一句联:“尘世众生皆苦海,唯有慧心能度我”,表达了世间
万物皆为苦海,唯有通过慧心,才能实现解脱和拯救自我。
这句联运
用比喻手法,将人们的生活比作苦海,强调了通过悟道的智慧,才能
摆脱苦难,得以超脱。
第二句联:“山水有形容无限,文字无言识千般”,通过比较山
水和文字的特点,表达了山水之美具有广阔无限的意境,而文字却能
识别和表达千般万象。
这句联运用对比手法,强调了山水和文字各自
的表现力和魅力,突显了文字的独特之处。
第三句联:“飞世百年,睡过千殇,却又岁月静好”,通过对人
生的描述,展现了时光的流转和人生的短暂。
这句联通过形象的表达
方式,表现了人生百年虚幻短暂的真实性,同时又寄托了岁月静好的
美好愿望。
第四句联:“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失道,黄金万劫”,通
过对人生境界的描述,表达了修行和迷失之间的截然不同。
这句联运
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了修行者通过得道可以得到升华和超脱,而迷失
者则会陷入无尽的苦难和轮回。
清代四大名联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内涵,在文学史上占
据重要的地位。
这四句联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真
实和哲理,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紫禁城楹联赏析_韩崇文

坤 宁 宫 洞 房 东 门 两 侧 楹 联
缓 温! 馨 "
联 和 三 大 殿 的 楹 联 有 很 大 的 不 同 " 联
坤 宁 宫 是 清 朝 正 宫 皇 后 的 正 寝 !这 里
四 !皇 家 祈 福 !金 萱 并 茂
政
楹宽 学
字藏
等王谟
形臣
亲
柱厚 养
写书
帝谟指
式关
岂 为 天 下 奉 一 人 "
惟 以 一 人 治 天 下 #
# 天 乃 锡 王 勇
)
& 表 正 万 邦 ’ % 语 出
( 尚 书
仲 虺 之
弘 敷 五 典 %无 轻 民 事 惟 难 #
表 正 万 邦 %慎 厥 身 修 思 永 !
乾 清 官 正 殿 御 座 两 侧 楹 柱 上 的 楹 联
二 修% 身 养 性 仪% 表 天 下
或 化 用 的 办 法 %表 达 统 治 者 的 意 愿 #
( 诗 经
小 雅
天 保 * + & 如 月 之 恒 如%
天 所 覆 %地 所 载 %万 年 常 巩 海 山 图 #
日 之 升 %月 之 恒 %八 表 同 登 仁 寿 域 !
楹 联 赏 析
对
联
! 第 一 四 页
楹 联 赏 析
对
联
! 第 一 五 页
集阁藏热
福
语的
成是书爱
有
舒楹
书 架 上 图 书 蕴 古 含 今 !借 学 术 融 洽 君
闲 居 * +& 天 无 私 覆 %地 无 私 载 %日 月 无 私
& 九 有 ’ 即% 九 州 #& 三 无 ’ %( 礼 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书法对联赏析
程恩泽龙门对长联图
清代是我国书法艺术集大成阶段。
在“以书取士”之风下,经清代科举之路选拔的两万名进士,几乎人人写一手好书法。
他们的别字楹联,多隐藏着书家特殊的期望与祝福。
即将收展的首届海南民间收藏精品展上,一组清代对联书法依旧引人注目,他们之中大多是当时的进士或“三甲”:程恩泽、汪洵、谭延闿、张岳崧、喻长霖、林世熹……
与其他朝代不同,清代盛行“以书取士”,尤以乾隆时代更甚。
当时,文人若想考取功名,首先要练就一手好书法,因而清中晚期的进士几乎人人写得一手好书法。
省收藏家协会理事、字画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李有骨介绍,清代可谓中国书法最繁荣的时期,是一个集大成的时代,当时流派纷涌、个性奔放,丝毫不逊于唐代的楷书、宋代的行书、明代的草书。
起自五代的对联书法,则是将文学艺术与书法艺术结合得最好的一个品种。
李有骨说,此次海南民间收藏精品展展出的清代对联书法,代表了中国古代极高的对联书法水准,他们的别字楹联,多隐藏着书家特殊的期望与祝福。
程恩泽:龙门对长联图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涛匡庐瀑布合宇宙奇观绘之斋壁,青莲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
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襄阳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于山窗”。
清代嘉庆进士程恩泽的这幅龙门对长联图,洋洋洒洒共74字。
上联摄景,集合了神州古国的九处胜景奇观———泰山极顶观东海日出、赤城栖霞、峨眉山雪景、巫山十二峰、洞庭月色、鄱阳湖奇观、潇湘夜雨、扬州曲江潮、庐山瀑布,可谓五彩纷呈;下联取文,提及我国古代九位名人及其绝艺:杜甫的诗、王维的画、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司马迁的《史记》、薛涛的小笺诗、王羲之的书法、庄子的道家经典著作《南华经》、司马相如的汉赋、屈原的《离骚》,可谓绮章叠秀。
李有骨介绍,所谓龙门对,是指上联从右边读起,下联从左边读起,上下联的落款刚好能对在一起。
此联上下气脉连贯,一气呵成,内容之丰富、气势之恢宏、写作方法之独绝,令人击节赞叹。
其实据史料考证,这对龙门对的原创者乃明代诗人李东阳:“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潮,匡庐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青莲诗,摩诘画,右军书,左氏传,南华经,马迁史,薛涛笺,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这副《题书斋联》历来被誉为是奇联绝对,联中绝唱,在中国楹联史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而后,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对《题书斋
联》内容略有修改,将其与书法结合在一起创作了龙门对,自此盛传不衰。
到了程恩泽,更是将书法艺术发挥得琳璃尽致,又赋予这幅龙门对书法价值。
慈禧:楷书七言联
“望隆梅鼎资调燮,宠渥芝纶介寿康”。
在人们的印象中,慈禧只会玩弄权术,很少有人知道她能书会画的一面。
其实,慈禧博学多才,能书善画,书法长于行书、楷书,绘画有花卉等传世。
慈禧御笔书法,多为大幅行书或楷书。
现在可见的有“寿”“福”“龙”“美意”等,尤其是“福”“寿”最常见,主要用来赏赐大臣,以示恩宠。
我省藏家收藏的慈禧龙纹手绘卷楷书七言联,上联右上角钤篆书“大雅斋”起首印,长方形,双凤对抱,这是慈禧在书画上的常用印。
大雅斋为慈禧斋名,在故宫长chungong 内。
下联钤“海涵春育(朱文圆印)”和“知乐仁寿(白文方印)”两印,皆为慈禧的常用印。
这件作品从内容上看,应是慈禧赏赐给大臣的贺寿联,其书法用笔粗壮厚重,装裱华丽大气,较为恰当地显示了慈禧太后的特殊地位与作品内容的喜庆色彩,在气势和风格上与慈禧书法相当吻合,代笔的可能性不大,
广东省文史馆研究员、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龙志航评价,慈禧书法字体遒劲有力,颇见功底,可以用“底气足”来评价其书法作品,其特有的霸气、能耐、野心,使其书法
显出一种雄浑的气概,大异于一般妇人之作。
谭延闿:颜字七言联
“衣裁大布如亭长,船设低篷学钓翁”。
作者谭延闿是清代钱沣之后又一个写颜字的大家。
谭延闿是湖南茶陵人,1904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912年加入guomindang;1922年后追随孙中山,历任大元帅府内政部部长、秘书长。
作为guomindang政府里的高官,他历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
人们评价,他的字亦如其人,有种大权在握的气象。
从民国至今,写颜字的人没有出谭延闿右者。
他尤以颜字楷书誉满天下,可以说他一生基本都在攻颜书。
谭延闿早期曾模仿刘石庵,中年专意钱南园、翁松禅两家,晚年则参米南宫。
他的行书将刘石庵与钱南园相互熔于一炉。
其点画之丰满圆润、挥洒从容乃似石庵,而浑健苍劲,体势阔疏朗,气势夺人处又似南园。
“谭延闿是进士出身,入翰林院,有很高的学养。
能巧妙地从前人书中吸收营养,从而形成了自己宽博温厚、含蕴性灵、雄健开阔的韵致。
此对取自陆游诗《戏咏村居》,此联中谭延闿放低姿态,在友人面前表现了一种谦恭。
”李有骨说。
汪洵:颜体八言联
“高山景行望道未远,阳春法曲和音匹希”。
这是晚清进士汪洵送友人之书法对联。
汪洵官至翰林院
编修,后辞官不做,客居上海,以写书为生。
他与张祖翼、吴昌硕、高邕之同称海上四大书法家。
他的书法摹颜真卿,得其神骨,又参以他帖而有变化之,工力甚深。
李有骨说,汪洵的书法非常有特色,归结起来可说是颜体的功力和自己的变化。
这幅对联应是汪洵原创送给友人的,读后给人一种排比式整齐的音韵美。
众所周知,书画收藏可拓宽视野,增长知识,但对联却更甚。
李有骨说,从内容上看对联多是写的诗句、格言、警句,有许多是作者自撰。
特别是有些对联的边款,字写得又多又长,这种现象是任何书画形式都少有的。
想弄明白就得去查资料,查资料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这是就对联收藏的无穷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