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2019版: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全文)

2019版: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全文)一、概述(一)定义根据第4版"心肌梗死全球定义"的标准,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损伤[血清心脏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升高和/或回落,且至少1次高于正常值上限(参考值上限值的99百分位值)],同时有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包括:①急性心肌缺血症状;②新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③新发病理性Q波;④新的存活心肌丢失或室壁节段运动异常的影像学证据;⑤冠状动脉造影或腔内影像学检查或尸检证实冠状动脉血栓[1]。
(二)分型根据第4版"心肌梗死全球定义",将心肌梗死分为5型[1]。
1型: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急性破裂或侵蚀,血小板激活,继发冠状动脉血栓性阻塞,引起心肌缺血、损伤或坏死。
须具备心肌损伤和至少1项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
2型:为心肌供氧和需氧之间失平衡所致心肌梗死,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急性破裂或侵蚀、血栓形成无关。
3型:指心脏性死亡伴心肌缺血症状和新发生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或心室颤动,但死亡发生于心脏生物标志物的血样本采集之前或发生于心脏生物标志物明确升高之前,尸检证实为心肌梗死。
4型: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相关心肌梗死(4a型)、冠状动脉内支架或支撑物血栓形成相关心肌梗死(4b型)及再狭窄相关心肌梗死(4c型)。
5型: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相关心肌梗死。
为便于确定即刻治疗策略(如再灌注治疗),在临床实践中通常根据有缺血症状时心电图是否存在相邻至少2个导联ST段抬高,将心肌梗死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2,3,4]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5,6,7]。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路径实施变异分析

科室进行实施 。但 在 实施过 程 中发现 进入 临床 路 径
的患者并不是都 能沿 着 临床路 径所 预定 的流程 完 成 各项诊疗护理工 作 , 由于患者 个 体差 异 等诸 多 因素 , 出现诊疗处 理偏离 了标准 临床路径 的现象 , 即发生 了
变异 。本文通过分析 我院在 实施 S E I T M 临床路 径 与
按 照临床 路 径 表 实 施 , 有 出 现 任 何 变 异 ;2 没 1人
t e h s i y t m.I o a s n,fwe a a in r u o t e sa f Mo t a ai n r e a ie,a d s me we e c n h opt s s l a e n c mp r o i e rv r to swe e d e t h tf. i s v r t swe e n g t i o v n o r o —
tno ycrilnaco ( T MI eet ae ntea togh si .T evrt n nteipe ettno eci c i f oa a i rtn S E )w r r t i h uhr opt o m d f i e d 1 a h a ai si h m lm nao ft li i o i h n
t l be r l l .Ba e n t e f d n s o t l srt ge r a e n a a in e r a e oa s d o h n i g ,c n r tae i swe e t k n a d v r t s d c e s d,S h u l y o d c ls r i e m— i o i o O te q a i fme i a e vc s i t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路径课件

尽快准备和开始急诊“溶栓”治疗
从速准备和开始急诊PCI治疗
实验室检查(溶栓或急诊PCI前必查项目)
建立静脉通道
血清心肌酶学和损伤标志物测定(不必等结果)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20
到达急诊科主要诊疗工作(31—90
分钟)
做好患者“急诊室导管室CCU”安全转运准备
确定再灌注治疗方案;
对拟行“直接PCI”者,尽快术前准备(药物、实验室
检查、交待病情、签署知情同意书、通知术者和导管
室、运送准备等);
对拟行“溶栓治疗”者,立即准备、签署知情同意书
并尽早实施;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19
重点医嘱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特级护理、卧床、禁食
镇静止痛
版 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临床表现
持续剧烈胸痛>30分,含硝酸甘油不缓解
(NIG);
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
0.1mv ;
心肌血清生化标记物(肌酸激酶CK.CK同功酶
MB,心脏特异的肌钙蛋白和肌红蛋白)升高。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3
治疗方案的选择 及依据:
根据《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应用
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2-8天
调脂治疗:他汀类药物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临时医嘱:
心电图
心肌损伤标
志物
26
住院第4-6天
(急诊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时间到达急诊科(0—10分钟)到达急诊科(11—30分钟)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建立静脉通道□心电和血压监测□描记并评价“18导联”心电图□开始急救和常规治疗□急请心血管内科二线医师会诊(5分钟内到达):复核诊断、组织急救治疗□迅速评估“溶栓治疗”或“直接PCI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确定再灌注治疗方案□对拟行“直接PCI”者,尽快术前准备(药物、实验室检查、交待病情、签署知情同意书、通知术者和导管室、运送准备等)□对拟行“溶栓治疗”者,立即准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尽早实施重点医嘱□描记“18导联”心电图□卧床、禁活动□吸氧(鼻导管、面罩无创通气、有创通气□重症监护(持续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等)□开始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和“常规治疗”咀嚼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各300mg(无禁忌症)□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特级护理、卧床、禁食□镇静止痛□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尽快准备和开始急诊“溶栓”治疗□从速准备和开始急诊PCI治疗□实验室检查(溶栓或急诊PCI前必查项目)□建立静脉通道□血清心肌酶学和损伤标志物测定(不必等结果)主要护理工作□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吸氧□实施重症监护、做好除颤准备□配合急救治疗(静脉/口服给药等)□静脉抽血准备□完成护理记录□指导家属完成急诊挂号、交费和办理“入院手续”等工作□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完成护理记录□特级护理□观察并记录溶栓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及救治过程□配合监护和急救治疗□配合急诊PCI术前准备□做好急诊PCI患者转运准备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白班夜班白班夜班医师签名注:适用于STEMI发病<12小时者,择期PCI患者不适用本流程。
时间到达急诊科(31—90分钟)住院第1天(进入CCU24h内)主要诊疗工作□ 做好患者“急诊室导管室CCU”安全转运准备□ 密切观察并记录溶栓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和救治情况□ 尽早运送患者到导管室,实施“直接PCI”治疗□ 密切观察并记录“直接PCI”治疗中的病情变化和救治过程□ 溶栓或介入治疗后患者安全运送至CCU继续治疗□ 重症监护和救治□ 监护、急救和常规药物治疗□ 密切观察、防治心肌梗死并发症□ 密切观察和防治溶栓和介入并发症□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诊断、鉴别诊断、危险性分层分析、确定诊疗方案□ 预防感染(必要时)□ 实验室检查□ 梗死范围和心功能评价□ 若无血运重建治疗条件,尽快将患者转运至有血运重建条件的医院□ 危险性评估重点医嘱□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特级护理□密切观察并记录溶栓治疗和直接PCI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和救治过程□持续重症监护(持续心电、血压等监测)□吸氧□准备溶栓、直接PCI治疗中的救治□实施溶栓治疗□实施直接PCI治疗长期医嘱:□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特级护理□ 卧床、吸氧□ 记录24小时出入量□ 流食或半流食□ 保持大便通畅□ 镇静止痛□ 重症监护(持续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心肌酶动态监测□ β阻滞剂(无禁忌证者常规使用)□ ACEI(不能耐受者可选用ARB治疗)□ 硝酸酯类药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应用□ 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2-8天□ 调脂治疗:他汀类药物临时医嘱:□病危通知□ 心电图□ 感染性疾病筛查□ 床旁胸部X光片□ 床旁超声心动图主要护理工作□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特级护理、完成护理记录□ 配合溶栓治疗监护、急救和记录□ 配合直接PCI观察、监护、急救和记录□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特级护理、护理记录□ 实施重症监护□ 配合急救和治疗□ 做好转运回CCU的准备□ 维持静脉通道(包括中心静脉)、静脉和口服给药□ 抽血化验□ 执行医嘱和生活护理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白班夜班白班夜班医师签名时间住院第2天(进入CCU24-48h)住院第3天(进入CCU48-72h)主要诊疗工作□继续重症监护□急性心梗和介入并发症预防和诊治□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治疗效果评估和诊疗方案调整或补充□继续重症监护□心电监测□上级医师查房:梗死面积和心功能再评价□完成上级医师查房和病程记录□继续和调整药物治疗□确定患者是否可以转出CCU重点医嘱长期医嘱:□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特级护理或Ⅰ级护理□卧床或床旁活动□流食或半流食□保持大便通畅□吸氧长期医嘱:□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Ⅰ级护理□床上或床旁活动□半流食或低盐低脂普食□保持大便通畅□间断吸氧注:如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加用胺碘酮;如发生心衰,加用利尿剂等药物;低血压者可给予多巴胺。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精)

吴堡县医院内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一、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ICD10:I21.0- I21.3)(二)诊断依据。
1. 持续剧烈胸痛>30分,含服硝酸甘油(NTG)不缓解;2. 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0.1mv;3. 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CK、CK同功酶MB、心肌特异的肌钙蛋白cTNT 和cTNI、肌红蛋白)异常升高(注:符合前两项条件时,即确定诊断为STEMI,不能因为等待心肌标志物检测的结果而延误再灌注治疗的开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1. 一般治疗2. 再灌注治疗(1)静脉溶栓治疗(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①无溶栓禁忌证,发病<12小时的所有患者,尤其是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者;②无条件行急诊PCI;溶栓指标:从急诊室到溶栓治疗开始(door-to needle time)<30分钟。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21.0- I21.3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疾病编码;2. 除外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疾病或严重机械性并发症者;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就诊当天所必需的检查项目。
1. 心电、血压监护;2. 血常规+血型;3. 凝血功能;4. 心肌损伤标记物;5.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6.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丙型肝炎、HIV、梅毒等)。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查:1. 血脂;2. 尿、便常规+潜血、酮体;3. 床旁胸部X光片。
(七)选择用药。
1. 抗心肌缺血药物: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2.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常规合用);3. 抗凝药物: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4. 调脂药物:他汀类药物;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6.镇静止痛药:吗啡或杜冷丁。
2019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完整版)

2019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完整版)2019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完整版)基于不断丰富的临床循证证据结果,第四版“全球心肌梗死定义”横空出世,对心肌梗死这一概念进行了更加全面、完善的阐述。
我国医学工作者“与时俱进”,结合各国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和我国国情,于2019年底发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以下简称“新指南”)再灌注治疗更新要点HEARTLECTURE2020(一)在再灌注策略的选择上,新指南强调PCI与溶栓并重发病<3h的STEMI患者,溶栓治疗的即刻疗效与直接PCI基本相似;有条件时可在救护车上开始溶栓治疗(Ⅱa,A)。
同时,新指南强调应严格把控院前溶栓指征,患者必须具备以下全部四个条件,即:1、急性胸痛持续30min以上,但未超过12h;2、心电图相邻2个或2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0.1mV、胸导联≥0.2mV或新出现的LBBB或RBBB;3、年龄≤75周岁;4、不能在120min内完成急诊PCI。
发病3~12h,直接PCI优于溶栓治疗(I,A),优选直接PCI。
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应在溶栓后60~90min内评估溶栓有效性,溶栓失败的患者应立即行紧急补救PCI;溶栓成功的患者应在溶栓后2~24h内常规行直接PCI策略(急诊冠脉造影后,根据病变特点决定是否干预IRA)(I,A)。
初始溶栓成功后缺血症状再发或有证据证实再闭塞,推荐行急诊冠状动冠脉造影和PCI(Ⅰ,B)。
EARLY-MYO研究结果提示,对于入选的344例症状发作6h内、预计PCI相关延迟(FMC-to-B减FMC-to-D)60min的STEMI患者而言,溶栓+侵入策略的完全再灌注成功率高于直接PCI。
基于此证据,新指南新增推荐:对于发病时间<6h、预计PCI延迟≥60min或FMC 至导丝通过时间≥90min的STEMI患者应考虑给予半量阿替普酶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并对IRA行PCI治疗,相比直接PCI可获得更好的心肌血流灌注(Ⅱa,B)。
2019ESC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南(中文版)

2017ESC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管理指南(中文版)——欧洲心脏协会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管理特别工作组 2017年8月26日,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发布了最新版本的《急性心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管理指南》,这一指南梳理了急性STEMI 救治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对部分理念和概念进行了修订,从诊断、再灌注策略选择、药物治疗以及并发症处理等诸多方面原指南做出了进一步更新。
该指南的发布对于我国进一步做好急性STEMI救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简介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管理指南更新的标准:基于由临床试验得出的证据或专家共识。
即使最出色的临床试验,其结果也要公开进行解读,具体治疗措施应根据所在的临床环境或资源进行调整。
1.1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定义为:有心肌损伤的证据(定义为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升高,至少一次超过99%参考上限值),临床症状与心肌缺血性相符。
考虑到要立即实施一些治疗措施,如再灌注治疗,有持续胸部不适或提示缺血症状,并且ECG至少两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考虑诊断STEMI。
1.2STEMI的流行病学 缺血性心脏病是全世界范围内导致猝死的最常见原因,且其发病率仍在上升。
然而在过去30年内,欧洲地区由缺血性心脏病导致死亡的发生率却在下降。
欧洲地区每年因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的人数为180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20%,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差异。
虽然STEMI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逐渐下降,而NSTEMI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却在逐渐升高。
STEMI在年轻人中发病率较老年人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近期几项研究指出STEMI后期死亡率下降可能与再灌注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抗栓治疗以及二级预防有关。
尽管如此,其死亡率仍居高:ESC注册研究显示不同国家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为4%-12%,血管造影注册研究显示STEMI患者第1年死亡率约为10%。
尽管女性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平均年龄较男性晚7-10年,心肌梗死仍是女性致死原因中的首要原因。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版更新解读-PPT文档资料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9,43(5):380-393
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
我国研究: 无条件进行直接PCI,溶栓治疗仍是较好选择
延迟患者溶栓后PCI和直接PCI治疗12个月生存率比较
症状发作 呼叫EMS 到达PCI中心 直接PCI
患者延迟
4.2%
运输延迟
门-球延迟
13%
HR(95%CI):1.042(1.014-1.071);P=0.003
HR(95%CI):1.13(1.048-1.22);P=0.002
院前系统延迟 系统延迟 治疗延迟
19%
HR(95%CI):1.19(1.11-1.27);P<0.001
建立1年后 补救PCI
转运PCI
2019 STEMI指南3: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和规范化胸痛中 心是缩短FMC至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时间的有效手段(I,B)
研究1:入选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行PCI的STEMI患者资料,分为胸痛中心建立前1年组(93例)和建立后1年组(149例),探讨规范化胸痛中心模式对 STEMI患者PCI的门-球时间和预后影响。研究2:回顾性收集以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为急救指挥中心、周边30多家非PCI医院建立的区域救治网络建 立前后STEMI患者资料,分为网络建立前20个月组(102例)和建立后20个月组(264例),评估网络建立后对患者再灌注和近期预后的影响 1. 向定成,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9;41(7):568-571 2. 段天成,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9;8:641-645.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9,43(5):380-39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定患者是否可以转出CCU
长期医嘱:
注:适用于STEMI发病<12小时者,择期PCI患者不适用本流程
时间 主要 诊疗 工作
重点 医嘱
到达急诊科(31~90分钟)
住院第1天(进入CCU 24小时内)
□做好患者急诊室导管室CCU安全转运准备
□监护、急救和常规药物治疗
□密切观察并记录溶栓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和救治情况
□密切观察、防治心肌梗死并发症
重点 医嘱
住院第2天(进入CCU 24~48小时)
住院第3天(进入CCU 48~72小时)
□继续重症监护
□继续重症监护
□急性心梗和介入并发症预防和诊治
□心电监测
□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梗死面积和心功能再评价
□上级医师查房:治疗效果评估和诊疗方案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和病程记录
调整或补充
□继续和调整药物治疗
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升高(至少超过99% 参考上限),并至少伴有以下1项临床指标。
• 1. 急性心肌缺血:STEMI典型的缺血性胸痛为胸骨后或心前 区剧烈的压榨性疼痛(通常超过 10~20分钟),可向左上 臂、下颌、颈部、背或肩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大汗 和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可发生晕厥。含服硝酸甘油不能完 全缓解。应注意典型缺血性胸痛等同症状和非特异性症状。
治疗方案的选择:
1. 一般治疗: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有效镇痛 等
2. 再灌注治疗 (1)直接PCI(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
①发病时间在12小时内且有持续性的ST段抬高的患 者均推荐再灌注治疗。
②在无ST抬高但怀疑有进行性缺血心肌梗死的患者 满足以下至少一条均推荐血运重建:血流动力学不稳 定或心源性休克;反复或进行性的药物难以控制的 胸痛;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及心跳骤停;MI的机械 性并发症;急性心衰;间歇性ST段抬高。
同意书、通知术者和导管室、运送准备等) □对拟行溶栓治疗者,立即准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尽早实施
重点 医嘱
□描记18导联心电图 □卧床 □吸氧 □重症监护(持续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开始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和常规治疗
主要护理 工作
病情 变异 记录 护士签名 医师 签名
□建立静脉通道 □给予吸氧(按需) □实施重症监护、做好除颤准备 □配合急救治疗(静脉/口服给药等) □静脉抽血准备 □完成护理记录 □指导家属完成急诊挂号、交费和办理入院手续等工作 □无 □有,原因: 1. 2.
院
□梗死范围和心功能评价
□危险性评估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长期医嘱:
□特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密切观察并记录溶栓治疗和直接PCI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和救治过程 □特级护理
□持续重症监护(持续心电、血压等监测)
□卧床、吸氧(按需)
□吸氧(按需)
□记录24小时出入量
□准备溶栓、直接PCI治疗中的救治
二、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 (ICD10:I21.0- I21.3)。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发病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到达急诊科时间:
年月日时分
溶栓开始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PCI开始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 溶栓剂优先采用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3)CABG:
当 STEMI 患者出现持续或反复缺血、心源性休 克、严重心力衰竭,而冠状动脉解剖特点不适合行 PCI 或出现心肌梗死机械并发症需外科手术修复时可 选择急诊 CABG。
3.药物治疗:抗栓治疗包括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 治疗、抗心肌缺血治疗、调脂治疗等。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特级护理、卧床、禁食 □镇静镇痛 □静脉滴注硝酸酯类药物 □尽快准备和开始急诊溶栓治疗 □从速准备和开始急诊PCI治疗 □实验室检查(溶栓或急诊PCI前必查项目) □建立静脉通道 □血清心肌酶学和损伤标志物测定(不必等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完成护理记录 □特级护理 □观察并记录溶栓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及救治过程 □配合监护和急救治疗 □配合急诊PCI术前准备 □做好急诊PCI患者转运准备 □无 □有,原因: 1. 2.
住院日期:
年月日
出院日期:
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10天
实际住院日:
天
时间
到达急诊科(0~10分钟)
主要 诊疗 工作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建立静脉通道 □心电和血压监测 □描记并评价18导联心电图 □开始急救和常规治疗
到达急诊科(11~30分钟)
□急请心血管内科二线医师会诊(5分钟内到达):复核诊断、组织急救治疗 □迅速评估溶栓治疗或直接PCI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确定再灌注治疗方案 □对拟行直接PCI者,尽快术前准备(药物、实验室检查、交代病情、签署知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中国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及治 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15年),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管理指南》(ESC, 2017年)、《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 版)》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中国药师 协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急性ST 段抬 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国家卫 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中国药师协会, 2016年)。
□尽早运送患者到导管室,实施直接PCI治疗
□密切观察和防治溶栓和介入并发症
□密切观察并记录直接PCI治疗中的病情变化和救治过程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溶栓或介入治疗后患者安全运送至CCU继续治疗
□上级医师查房:诊断、鉴别诊断、危险性分层分析、确定诊疗方案
□重症监护和救治
□预防感染(必要时)
□若无血运重建治疗条件,尽快将患者转运至有血运重建条件的医 □实验室检查
(5)床旁胸部X线片和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查:
(1)血气分析、D-二聚体、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 蛋白或高敏C反应蛋白。
(2)负荷超声心动图、心脏 MRI、SPECT 或 PET。
(七)选择用药
1. 抗心肌缺血药物: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
2. 抗血小板药物:常规阿司匹林和P2Y12受体拮抗剂 联合应用(DAPT),对于阿司匹林不耐受或胃肠道反 应较大者,可考虑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替代。直接PCI 患者首选强效的P2Y12受体拮抗剂(替格瑞洛) ,如不 耐受,则可应用氯吡格雷。DAPT一般需12 个月以上, 缺血高危和出血风险低的患者可适当延长 (替格瑞洛 剂量可减至60mg,每日2次)。有无复流或有栓塞并发 症,应使用糖蛋白(GP)Ⅱb/Ⅲa 抑制剂。
主要护理 工作
病情 □无 变异 1. 记录 2. 护士签字 医师 签名
□有,原因:
□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 特级护理、护理记录 □ 实施重症监护 □ 配合急救和治疗 □ 维持静脉通道(包括中心静脉)、静脉和口服给药 □ 抽血化验 □ 执行医嘱和生活护理
□无 □有,原因: 1. 2.
时间 主要 诊疗 工作
(九)术后住院恢复7~10天 (十)出院标准
1.生命体征平稳。 2.心电稳定。 3.心功能稳定。 4.心肌缺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冠状动脉造影后转外科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 2.等待择期PCI。 3.有合并症、病情危重不能出CCU和出院。 4.等待择期CABG。 注:适用于STEMI发病<12小时者,择期PCI患者不 适用本流程。
7.镇静镇痛药:可静脉用吗啡,极度焦虑患者应考 虑中度镇静药物(一般为苯二氮䓬类)。
8.质子泵抑制剂(PPI):DAPT 时尤其是高危消化道 出血者,应联合应用PPI,优先选择泮托拉唑或雷贝 拉唑。
(八)介入治疗时间
发病12小时内的STEMI应立即再灌注治疗,根据 病情选择溶栓或直接PCI。发病12小时以上的STEMI, 若仍有心肌缺血症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可酌情 行PCI。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手术内置物:冠状动脉内支架。
3.术中用药:抗凝药(肝素等)、抗血小板药 (GPⅡb / Ⅲa受体拮抗剂)、血管活性药、抗心律 失常药。
4术后第1天需检查项目:心电图(动态观察)、心 肌损伤标志物(动态监测)、血常规、尿常规、大便 常规+隐血、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心力衰竭 的生化标志物。
• 2. 新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STEMI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为 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呈单相曲线)伴或不伴病理性 Q波、 R波减低(正后壁心肌梗死时,ST段变化可以不明显),常 伴对应导联镜像性 ST段压低。
• 3.影像学证据显示有新发生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 4.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内有血栓。
芦定,血运重建术后应停用。
□调脂治疗:他汀类药物,必要时需加用其他种类的调脂药物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酌情)
□质子泵抑制剂(酌情),优先选择泮托拉唑或雷贝拉唑
□伴随疾病的治疗药物
临时医嘱:
□病危通知
□心电图
□感染性疾病筛查
□床旁胸部X线片
□床旁超声心动图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特级护理、完成护理记录 □配合溶栓治疗监护、急救和记录 □配合直接PCI观察、监护、急救和记录 □做好转运至介入中心的准备
3.抗凝药物:可常规使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或比 伐芦定。
4.调脂药物:若无禁忌证,应早期开始高强度的他汀 治疗,且长时间维持,必要时需加用其他种类的调脂 药物。
5.ACEI或ARB:若无禁忌证,所有患者应使用 ACEI, 不耐受者可用ARB替代。
6.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已接受 ACEI 和β受体 阻滞剂治疗的患者,若LVEF≤40% 且合并心力衰竭 或糖尿病,应使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