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学表现

合集下载

多发性骨髓瘤的CT及MR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的CT及MR诊断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年12月第14卷第12期MMJC ,Dec 2012,Vol 14,No.12多发性骨髓瘤(MM )是血液系统中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浆细胞在骨髓内克隆性增殖,引起溶骨性骨质破坏;血清中出现克隆免疫球蛋白,尿中出现本周蛋白,最后导致贫血,肾功能受损。

而CT 和MR 可以敏感地发现骨质破坏,在临床诊断MM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2012年期间15例MM 患者,均经骨髓穿刺证实;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40~77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骨痛、胸背痛、贫血、发热等症状。

1.2检查方法15例MM 均行MR 及CT 检查。

CT检查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 ,MR 检查用西门子1.5T 。

利用PACS 系统进行临床资料收集整理。

2结果2.1MM 的分布及数目15例中病变累及胸椎14例,腰椎5例,颅骨2例,肋骨2例,胸骨1例。

2.2MM 的CT 表现MM 行CT 检查,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见图1),发生于肋骨、脊柱常合并病理性骨折;侵犯髓外主要表现为软组织肿块(见图1)。

2.3MM 的MR 表现MM 行MR 检查,SE 序列T1主要表现为低信号(见图2),T2抑脂序列主要表现为等高信号(见图3);胸腰椎椎体压缩变形;椎间盘信号正常。

3讨论3.1临床特点MM 好发于成年人,多在40~70岁,男性多于女性;MM 早期主要表现为骨痛,原因可能是瘤细胞在骨髓腔内增殖的同时,激活破骨细胞,导致骨质疏松及骨质破坏,据统计大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

MM 好发于富含红骨髓的骨骼,如:脊柱、肋骨、颅骨、骨盆多见;此外胸骨及肩胛骨、锁骨也可见。

尸检证实约70%的骨髓瘤可见有髓外浸润,以肝脾肾、淋巴结多见[1]。

临床症状不典型,常与其他疾病混淆;CT 和MR 检查可较早发现骨质破坏,可为临床诊断MM 提供重要依据[2]。

作者单位:222000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多发性骨髓瘤的CT 及MR 诊断丁继海张毅111··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年12月第14卷第12期MMJC,Dec2012,Vol14,No.123.2影像学诊断MM的CT表现:经过对本组病例的观察,骨髓瘤的骨质破坏并非如传统观念上都是成穿凿样骨质破坏,骨髓瘤的骨质破坏呈多样性,可能是与瘤细胞的浸润程度及生长活跃程度有关。

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CT及MRI临床表现研究

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CT及MRI临床表现研究

影像研究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2月 第3卷第4期3 讨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为临床常见病,其主要是指病原微生物进入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并对其造成损伤,从而所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急性或慢性疾病。

该病的发生率较高,且呈逐渐增长趋势,且该病还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等特点,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极大,甚至可遗留严重后遗症,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及安全[2]。

因此,临床上必须要予以充分重视,及时明确诊断,并予以患者有效治疗,以尽可能的改善患者预后。

临床研究显示,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的原因较多,而细菌、病毒感染所致的炎症反应等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近些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及医疗技术的改进,临床上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方式也逐渐增多[3]。

其中MRI与CT均为临床上检查该病的常用方式,且两者具有扫面迅速、检出图像质量高等特点,并可直观、清楚的对患者的颅内结构性变化情况进行显示,有利于观察患者神经系统感染病变情况。

故而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其中CT诊断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准确的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情况进行反应;而MRI则可有效的对钙化及软组织见的区别进行区分。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经MRI 检查异常率为92.8%,经CT检查异常率为55.1%;两种诊断方式对比差异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且两种检查方式对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的检出率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

提示MRI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对疾病的检出率更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CT对软组织结构的检出率较低,而MRI则可有效的对病变软组织进行分辨,且可快速的检测出组织细胞上的微小病变,故而其检出率相对更高。

综上所述,MRI及CT监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中均可发挥一定作用,但MRI的诊断率显著高于CT检测,为尽可能提高诊断效果,临床上可选择两种方式联合诊断。

【参考文献】[1]安庆华,郑玉明,孙志宝,等.3种诊断技术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与临床意义比较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8):1721-1723.[2]李桂霞.磁共振成像联合脑脊液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9):910-913.[3]韩钊定,郭萍,杜永国,等.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行脑CT 检查的价值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4):915-918.1 引言从现在临床表现来看,多发性骨髓瘤属于一种病情发展缓慢的疾病,病情隐藏也比较久,当患者入院检查的时候,全身已经有很多骨质都已经损害了,这类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身上,也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的MRI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的MRI表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IMAGING TECHNOLOGY1999年 第15卷 第7期 Vol.15 No.7 1999多发性骨髓瘤的MRI表现张华 潘自来 江浩 丁晓毅 管永靖 宋琦 倪根雄 沈军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MRI表现。

方法 分析23例多发性骨髓瘤的MRI表现类型。

结果 MRI类型包括:正常型3例(13%);弥漫型8例(34.8%);灶型7例(30%);弥漫加灶型2例(8.7%);“盐和胡椒”型3例(13%)。

5例合并椎体压缩性骨折,其中4例见于弥漫型。

结论 对多发性骨髓瘤进行MRI分型有助于观察其骨髓异常的状况,其MRI表现可能与临床分期及预后有一定的联系。

[关键词] 骨髓瘤,多发性 磁共振成像MRI Features of Multiple MyelomaZhang Hua,Pan Zilai,Jiang Hao,et alDepartment of Radiology,Ruijin Hospital,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200025) [Abstract]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MRI features of multiple myeloma.Methods The MRI patterns of bone marrow involvement in 23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were analyzed.Results MRI patterns included:3 normal(13%);8 diffuse(34.8%);7 focal (30%);12 diffuse and focal (8.7%);3‘salt-and-pepper’(13%).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were found in 5 patients,and 4 of them occurred in diffuse patterns.Conclusion The MRI grouping is helpful in assessing the bone marrow involvement of multiple myeloma,the MRI features may correlate to clinical stage and prognosis. [Key words] Myeloma,multiple MRI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以原发性恶性浆细胞在骨髓中无节制地增殖并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生成为特征的浆细胞恶性肿瘤。

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学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学表现
治疗意义:了解骨质疏松程度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骨密度测定表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密度普遍增高,呈现骨质硬化的特征。
原因:骨质硬化是由于骨髓瘤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导致骨质密度增加。
诊断价值:骨质硬化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影像学特征之一,对于诊断和评估病情具 有重要意义。
与其他疾病的鉴别:骨质硬化也可见于其他骨疾病,如骨关节炎、骨折等,但骨髓 瘤的骨质硬化通常更为弥漫和严重。
血管侵犯是骨髓瘤细胞侵犯血管壁的一种表现。 MRI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骨髓瘤细胞侵犯血管的情况。 血管侵犯通常表现为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等异常信号。 血管侵犯是评估多发性骨髓瘤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多发性骨髓瘤的 PET-CT表现
肿瘤代谢活性的 概念
PET-CT在肿瘤代 谢活性检测中的 原理
骨膜反应表现为骨膜增厚、 骨质破坏和骨膜新生骨形成
骨膜反应是骨髓瘤细胞侵犯 骨膜时引起的骨膜反应
骨膜反应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影 像学表现中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骨膜反应有助于多发性骨髓 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多发性骨髓瘤的 PET-CT表现
肿瘤代谢活性与 疾病进展和预后 的关系
肿瘤主要分布在骨髓腔内 可侵犯骨皮质和骨膜 可累及骨髓、淋巴结和软组织 肿瘤分布情况与疾病分期相关
疗效评估标准:根据PET-CT的SUV值和病灶变化情况评估疗效
SUV值的意义:SUV值越高,肿瘤活性越强,疗效越差
病灶变化情况:通过观察病灶大小、形态、密度等变化情况评估疗效
疗效评估的临床意义: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 量
多发性骨髓瘤的骨 密度测定表现
骨密度测定表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密度普遍降低,骨质疏松明显 发生机制:肿瘤细胞侵蚀骨质,破坏骨小梁结构,降低骨密度

多发性骨髓瘤影像学

多发性骨髓瘤影像学

多发性骨髓瘤影像学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以浆细胞在骨髓内异常增殖而引起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
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要点。

在X线检查中,多发性骨髓瘤的骨质破坏表现为多发性小圆形透亮区,骨质呈“蜂窝状”改变。

这种表现称为“骨砂样改变”,是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性X线征象之一。

此外,骨瘤、软组织肿块和骨质破坏也可
见于X线片上。

CT检查对于评估骨髓瘤的生长情况和周围结构的受累程度具有重
要意义。

在CT图像上,多发性骨髓瘤呈多灶性分布,可见到病灶周围软组织肿块和邻近组织器官的受累情况。

CT检查有助于及时明确病变
的范围和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MRI检查是多发性骨髓瘤影像学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

MRI技术对
软组织的显示更为敏感,可以清晰地显示骨髓瘤的部位、大小、形态
及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

在MRI图像上,多发性骨髓瘤呈“低信号”或“等信号”影像,病变周围软组织也可能受累。

核素显像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放射性
同位素的摄取和分布情况能够清晰显示骨骼的代谢活动和异常改变,
对于病变的定位和评估至关重要。

核素显像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
地进行诊断,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和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

X线、CT、MRI和核素显像技术各有优势,结合应用可以全面评估病变的特点和范围,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导。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方案,做到及时明确诊断,有效进行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诊断徐光勇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云南普洱 665000[摘要] 目的探讨研究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诊断价值,以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诊断水平。

方法分析在2021年7月—2021年7月入该院治疗的经过骨穿或是通过病检被证实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的20例患者的不同影像技术资料,X线片、CT以及MRI,得出相应的影响诊断学特点。

结果 20例患者经过X线检查,其中15例(75%)患者出现了各类型的溶骨性损害,其损害部位主要在头颅(18例)、胸椎(16例)、腰椎(16例)、肋骨(10例)以及骨盆(10例),其中12例的患者还伴有骨质疏松的并发症;而CT检查12例,不仅对于X线片的影像学诊断有检视,得出骨破坏,还有5例,检测出X线片未能明确显示、检出的肋骨、骨盆、椎体附件破坏和一些软组织破坏等问题;最后的脊柱MRI检查8例,其中正常型1例,其中灶型3例,弥漫型3例,灶型+弥漫型1例,椒盐型1例(阳性率90%)。

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有利于影像诊断的特征,影像学的判断为临床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在进行X线检测确诊需要治疗或是未显示但临床可疑的患者可疑采取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的CT检查,作为X线片的补充,而有条件的或情况较复杂需要观察病变的采取MRI检查。

通过临床、影像、实验室和病理资料的多方联合提高诊断符合率。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影像学诊断;X线片;CT;MRI[中图分类号] R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1)03(b)-0007-02The Imaging Diagnosis of Multiple MyelomaXU GuangyongDepartment of Radiology, Puer People’s Hospital, Puer, Yunnan Province,665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aging diagnostic value of multiple myeloma,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maging diagnostic level of multiple myeloma.Methods Different kinds of imaging data, such as X-ray films,CT and MRI of 20 cases of patients diagnosed as multiple myeloma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2021 to July,2021 by bone marrow puncture or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correspo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diagnostics was concluded.Results By X-ray examination,it was found that of the 20 patients,15 cases(75%)had various types of osteolytic damage;the damage parts were mainly in the head (18 cases), thoracic vertebra(16 cases),lumbar vertebra(16 cases),ribs(10 cases), and the pelvis(10 cases);12 cases of patients complicated by osteoporosis. And 12 cases by CT examination,not only for X-ray film imaging diagnosis were reviewed, it was concluded that bone damage; rib, pelvic,vertebral appendages damage,soft tissue damage and other problems of 5 cases weredetected by CT but the X-ray failed to clearly show.The final 8 cases underwent spinal MRI, including 1 case of normal type,3 cases of focal type,3 cases of diffuse type, 1 case of focal type and diffuse type,1 case of salt and pepper type(positive rate 90%).Conclusion For imaging diagnosis of multiple myeloma tumor characteristics, imaging judgment provides effective data support for clinical practice.CT examination with high density resolution, as the supplement of X-ray examination,can be given to the patients diagnosed by X-ray examination and needed treatment,or whose symptoms were not detected by X-ray examination but the patients were suspected to have the disease in clinical practice.MRI examination can be given to patients who have good economic conditions or need observing lesions because of complex symptoms.Th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can be improved through the combined use of clinical, imaging examination, laboratory examination, and pathological data. [Key words] Multiple spinal cord tumor; Imaging diagnosis; X-ray film; CT; MRI[作者简介] 徐光勇(1968-),男,云南普洱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放射诊断。

283骨髓瘤医学影像学

283骨髓瘤医学影像学
,伴骨膨胀。多发于长 骨、肋骨、胸骨和肩胛骨
• 骨质硬化
• 少见,又称硬化型骨髓瘤,可见于治疗后
• 软组织肿块
• 破坏区周围
• X线正常者
• 骨质改变轻微或病灶较小
影像学表现—CT
• 更早地显示骨质细微破坏、骨质疏松、骨外侵犯 • 典型表现为弥漫性分布、边缘清楚的溶骨性破坏
(二)骨髓瘤
myeloma
• 起源于骨髓网状细胞的恶性肿瘤,又称浆细胞 瘤
• 可单发或多发,孤立性骨髓瘤(单发者)少见; 多发者又称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
• 晚期可广泛转移
临床与病理
• 最初在髓腔内蔓延,继而破坏骨皮质、软组织 • 瘤细胞分浆细胞型和网织细胞型 • 多见于40岁以上的患者,男多与女 • 好发部位:红骨髓部位(头颅、脊椎、肋骨、骨
区,无明显骨膜反应,常见软组织肿块 • 胸骨、肋骨破坏多呈膨胀性 • 椎体后缘骨质中断或破坏,为肿瘤侵犯硬膜外的
可靠征象
影像学表现—MRI
• 能显示骨破坏出现之前的骨髓内改变,对发现病 变,确定病变的范围非常敏感
• 骨破坏或骨髓浸润区在T1Wl上呈边界清楚的低信 号,多位于中轴骨及四肢骨的近端
• 弥漫性病变则为多发、散在点状低信号,在高信 号的骨髓背景的衬托下,呈特征性的“椒盐状” 改变,T2Wl上呈高信号,STIR序列病灶高信号
盆、胸骨及四肢长骨近端等) • 临床:全身骨骼疼痛,软组织肿块及病理性骨折 • 化验:全血细胞减少,血沉增快,高钙血症,高
蛋白血症。Bence-Jones氏蛋白(+)
影像学表现—X线表现
• 广泛性骨质疏松
• 以脊椎和肋骨明显,常伴病理性骨折
• 多发性骨质破坏

多发骨髓瘤CT影像表现

多发骨髓瘤CT影像表现
较 慢 的静 脉 畸 形 的显 示 较 敏 感 , 本研 究 S WI 均 能 清 晰 的 显 示 引流静脉及髓静 脉 , 呈 显著 低信 号。同时 , S WI Mi n P 图 能 直 观 地 观 察 到 引流 静 脉 的形 态 特 征 、 引流去 向 , 清 晰 显 示 静 脉 血
E 2 3 高强 , 贺业新 , 李军东 , 等 .磁 敏 感 加 权 成 像 在 脑 静 脉 畸 形 中 的 诊断价值E J 3 .山 西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 2 0 1 1 , 4 2 ( 7 ) : 5 8 0 .
・ 9 8 ・
中 国冶 金 工 业 医 学 杂 志 2 0 1 5年 第 3 2卷 第 1期
C h i n Me d J Me t a l l I n d u s ,F e b r u a r y . 2 0 1 5 ,Vo 1 . 3 2 No . 1

引流静脉 , T2 WI 上 表 现 为 流 空 低 信 号 影 。S wI 图显 示 畸形 血 管范围较其他序列大 , 表现为扭 曲、 增 粗 和 不 规 则 的 低 信 号 异 常血管影 。
[ 3 ] Hu J , Yu Y, J u h a s z C, e t a 1 . MR 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we i g h t e d i ma g i n g
( S WI ) c o mp l e me n t s c o n v e n t i on a l c o nt r a s t e n h a n c e d T1 we i g h t e d M RI i n c h a r a c t e r i z i n g b r a i n a b n o r ma l i t i e s o f St u r g e . We b e 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蛋白尿、管型尿、急性肾功能衰竭
M蛋白引起的临床表现
高钙血症(Hypercalcemia)
• 典型的症状 • 恶心、呕吐、厌食
• 多尿、脱水
• 神志模糊,甚至昏迷
M蛋白引起的临床表现
3、高粘滞综合征
• 视网膜:视网膜静脉呈袋状,可渗血和出血。
• 中枢神经系统:头昏、眼花、视力障碍、手足麻木, 严重可影响大脑功能而昏迷。 • 心血管系统
发病情况
•MM在全部肿瘤中占1%、占血液学肿瘤的10%。
•在美国,MM已超过白血病成为仅次于淋巴瘤的 第二位血液系统高发肿瘤。
•诊断时的中位年龄为60岁,40岁以下发病很罕见。 •男女之比约为3:2。
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
骨髓瘤细胞对骨骼和其他组织器官的浸润与破 坏所引起的临床表现

1. 骨骼疼痛和破坏 2. 髓外浸润 3. 贫血表现
无功能性免疫球 蛋白 免疫缺陷 感染 贫血
高钙血症
骨痛
神经系统症状
多发性骨髓瘤的特殊类型
• 孤立性骨髓瘤
少数骨髓瘤仅有单个骨骼损害,称为孤立性骨 髓瘤。
• 髓外骨髓瘤
孤立性骨髓瘤可见于软组织,如口腔及呼吸道 等,称之为髓外骨髓瘤。
• 不分泌型骨髓瘤
极少数患者血清或尿中不能分离出M蛋白(约 1%),称之为不分泌型骨髓瘤。
骨骼破坏
血清出现克隆的免疫球蛋白
正常免疫球蛋白
本周蛋白尿 贫血 肾衰
骨髓瘤细胞的发生
正常浆细胞
行使正常功能
凋亡 (细胞程序化死亡)
电离辐射、遗传因素、病毒感染、化学物质 癌基因、抑癌基因突变 骨髓微环境、细胞因子、粘附因子的刺激
骨髓瘤细胞
异常克隆M 蛋白
病因和发病机制
• 病因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人类8型疱疹病毒参与 了骨髓瘤的发生. • 目前认为骨髓瘤细胞起源于B记忆细胞或幼浆细 胞。 • 进展性骨髓瘤患者骨髓中IL-6异常升高,认为IL-6是 骨髓瘤细胞的生长因子,促进了骨髓瘤细胞的增生, 抑制骨髓瘤细胞的凋亡.
多发性骨髓瘤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 1、正常:约10%临床确诊病例,X线表现为正常。 2、骨质疏松:好发部位的局部骨质疏松。 3、多发性骨质破坏:穿凿状、蜂窝状、鼠咬状、 皂泡状、蛋壳样。 4、骨质硬化:很少见,治疗后较多出现 5、软组织改变:病变周围可出现,胸膜下可出 现,不跨越椎间隙。
患者男,60岁, 贫血、头疼、纳 差、无力。
• 肾功能不全
M蛋白引起的临床表现
4、出血倾向
• 血小板减少 • 血小板功能降低 • 血液粘滞性增高
表现: 鼻出血和皮肤紫癜, 内脏出血
M蛋白引起的临床表现
血 象
• 正细胞、正色素型贫血 • 红细胞缗钱状排列
• 血沉增快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
单克隆蛋白
淀粉样变性 高粘血症 肾功能衰竭 细胞因子释放 骨质破坏 骨髓浸润
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
尊敬的Bence Jones医生: 试管内为一种比重非常高的尿标本.煮 沸后会变得有些不透明,加入硝酸时会起 泡,带点红色,并变得相当清亮,冷却后又 变成您现在所见到的粘稠样子,加热可使 它再次液化.它究竟含有什么物质? Thomas Watson 1845年11月1日 星期六
骨折压迫神经可能发生对称性的神经炎,截瘫, 脊髓神经根病,肌萎缩和感觉障碍。
骨破坏好发部位:头颅→椎体→肋骨→骨盆→肢体
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一)
骨髓瘤细胞增生引起的临床表现
髓外浸润:
肝、脾、淋巴结及肾脏等受累器官肿大。肝大者 约占40 % ,半数有脾大。

髓外骨髓瘤:孤立性病变仅见于软部疼痛. 4月前胸腰椎片示胸10左侧椎弓根有骨质破 坏.胸10椎体后部似有塌陷.


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和骨折 骨痛为早期主要症状
主要病变在扁骨,而成人不再造血的四肢 长骨较少受侵犯。胸、肋、锁骨连接处发生串 珠样结节者为本病特征。 少数病例仅有单个骨骼损害,称为孤立性 骨髓瘤。

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一)
骨髓瘤细胞大量增生引起的临床表现
骨骼破坏:
骨痛:开始一过性、轻微、短暂而局限。咳嗽负重 时加重,疼痛部位与病灶部位吻合,骨折时可呈 放射性束带感。 骨折:可自发的发生也可活动后诱发。

血浆蛋白异常引起的临床表现
1. 2. 3. 4. 5. 感染 肾功能损害 高粘滞综合征 出血倾向 淀粉样变性和雷诺现象
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一)
骨髓瘤细胞大量增生引起的临床表现
1. 骨骼疼痛和破坏
2. 髓外浸润
3. 贫血表现
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一)
骨髓瘤细胞大量增生引起的临床表现
骨骼疼痛和破坏:
M蛋白引起的临床表现
1、感染(Infection)
• 体液免疫缺陷 • 细胞免疫下降
最多见的是肺炎,其次为尿路感染。
病原菌: G-、G+ 菌,真菌多见。如阴沟杆菌、肺炎克
雷白菌、大肠艾稀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白 色念球菌等。
M蛋白引起的临床表现
2、肾功能损害
• 发病机制: • 游离轻链沉积病 • 高钙血症 • 尿酸过多 • 感染 • 肿瘤侵润

神经浸润。 可发展为浆细胞白血病。
POEMS 综合征:多发性神经病变(P )、器官肿 大(O )、内分泌病(E )、单株免疫球蛋白血症 (M )和皮肤改变(S )
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一)
骨髓瘤细胞增生引起的临床表现
髓外浸润:
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一)
骨髓瘤细胞增生引起的临床表现
贫血表现:

除因大量骨髓瘤细胞排挤正常造血组织 外,还与肾功能不全、慢性病性贫血和 营养因素等有关。
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二)
M蛋白引起的临床表现
1. 感染:易发生细菌性肺炎和尿路感染,甚至败 血症。也可有病毒感染。 2. 肾功能损害。 3. 高粘滞综合征:临床出现头晕、眼花、手足麻 木、心绞痛和慢性心功能不全等。 4. 出血倾向:原因是M蛋白致血管壁和血小板功 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还有血小板减少等。 5. 淀粉样变性和雷诺现象。
50~60℃
90~100℃
室温
50~60℃
概念
定义: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
骨髓内有浆细胞(或称骨髓瘤细胞)的克隆性增殖,
引起溶骨性骨骼破坏,血清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抑,尿内出现本周
蛋白,最后导致贫血和肾功能损害。
概念
多发性骨髓瘤 浆细胞(骨髓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