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垂体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三、生殖细胞瘤
• 儿童和青少年多见 • 尿崩几乎见于所以病人 • 视力视野障碍 • 生长发育迟缓 • 下丘脑及垂体功能紊乱
四、脊索瘤
• 成年人多见 • 位于斜坡或鞍旁,累及蝶鞍,骨质改变明显 • 累及多组颅神经,头痛、视力减退、原发视神经萎
缩 • 内分泌检查正常
五、视神经或视交叉胶质瘤
Ⅴ级
大小mm 骨质及邻近结构改变
5
无
10 鞍底破坏,鞍膈轻度隆起
10-20 蝶鞍扩大,向鞍上发展
>20 明显鞍上发展,三脑室轻中度受压抬高
30-40 明显鞍上、鞍旁发展,三脑室明显抬高
>50
骨质明显破坏,扩展到前中颅窝,阻塞 三脑室和室间孔,出现脑积水
鉴
别
诊
断
Classification of pituitary tumors and tumorlike conditions
垂体瘤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pituitary adenoma)
• 泌乳素腺瘤(Prolactinoma):占40-60% • 生长激素腺瘤(GH-producing Adenoma)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ACTH-producing Adenoma) • 促甲状腺激素腺瘤(TSH-producing Adenoma) 促性腺激素腺瘤(FSH or LH-producing Adenoma) • 多分泌功能腺瘤(Plurihormonal Adenomas) • 无分泌功能腺瘤(null cell adenoma) • 恶性垂体瘤腺瘤(malignant adenoma)
• 两侧界 Two boundaries –颈动脉沟 Carotid
• 主要结构Main structure –蝶鞍Sella –垂体The pituitary –垂体柄Pituitary stalk –海绵窦及其穿经结构 Cavernous sinus and its passing structure –鞍上池The saddle tank –鞍上血管Saddle vein –视神经Optic nerve –视交叉Optic chiasma –视束及下丘脑The optic tract and hypothalamus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规范

经蝶手术入路评价
切层平 行于鼻 蝶线, 范围包 括蝶窦 和蝶鞍 区
二、垂体影像解剖学
✓ 垂体解剖学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 ✓ 腺垂体来源于胚胎时期Rathke’s囊的向上移行。
腺垂体:
✓ 正常矢状位呈半月
或新月形,上缘形
态取决于鞍隔孔的
7天
妊娠前
大小和垂体功能状
态,冠状位呈长带
状
✓ 信号均匀,与脑组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规范
内容提要
❖ 一、垂体影像学检查方法
❖ 八、鞍区及鞍旁肿瘤的
❖ 二、垂体影像学解剖
鉴别诊断
❖ 三、常见鞍区病变的临床表现 ❖ 四、鞍区病变分析原则 ❖ 五、垂体病变影像学诊断思路 ❖ 六、垂体肿瘤治疗后随访 ❖ 七、神经垂体病变影像诊断价值
✓ 1、鞍内肿瘤 ✓ 2、鞍上肿瘤 ✓ 3、鞍旁区肿瘤
✓ 正常垂体柄偏位是由于正中隆起中心和蝶鞍中心不位于同一纵切面上, 当该两中心点位于同一纵切面上时, 垂体柄发生偏位则称垂体柄移位
垂体后叶的偏位 ,为正常发育变 异,不要误为肿 瘤,发生率为 21.4%
垂体后叶强化早于垂体其它部,最后整个垂体均匀强化。
SE T1WI
频率SE编T码1W方I向(f/:s) SI
垂体激素分泌细胞团有相对固定的位置分布
垂体前叶
✓ 两侧叶:泌乳素PRL、生长激素GH为主 ✓ 中间部: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DH和催产素
✓ 垂体的血供 ✓ 正常垂体的MRI动态增强强化特点:
垂体后叶→垂体柄→腺垂体结节部→腺 垂体两侧叶
垂体组织的序贯强化方式与其血液供应有关
✓ 部分性空蝶鞍:小于4mm,强化方式及程度正常
✓ 空蝶鞍:垂体受压菲薄位于鞍底,强化方式及程度正常, 蝶鞍可扩大
垂体瘤

垂体瘤垂体瘤(pituitary tumours)是一组由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残余上皮细胞来源的肿瘤。
临床上有明显症状者约占颅内肿瘤的10%,无症状的微腺瘤较常见。
以前叶的腺瘤占大多数,来自后叶者少见。
此外,鞍旁组织发生的肿瘤如脑膜瘤、胶质瘤、室管膜细胞瘤等可侵入鞍内,多种转移癌可累及垂体,须与原发性垂体瘤鉴别。
本病患者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大多在30~50岁之间。
【病因和发生机制】垂体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研究曾出现过两种学说,即垂体细胞自身缺陷学说和下丘脑调控失常学说。
现基本统一起来,认为垂体瘤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起始阶段和促进阶段。
在起始阶段垂体细胞自身缺陷是起病的主要原因,在促进阶段下丘脑调控失常等因素发挥主要作用。
即某一垂体细胞发生突变,导致癌基因激活和(或)抑癌基因的失活,然后在内外因素的促进下单克隆的突变细胞不断增殖,逐渐发展为垂体瘤。
一、垂体瘤细胞自身内在缺陷现在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弄清大多数有功能的及无功能腺瘤是单克隆源性的,源于某一个单个突变细胞的无限制增殖。
发生变异的原因为癌基因的激活和(或)抑癌基因的失活。
二、旁分泌与自分泌功能紊乱下丘脑的促垂体激素和垂体内的旁分泌或自分泌激素可能在垂体瘤形成的促进阶段起一定作用。
三、下丘脑调节功能紊乱下丘脑抑制因子的作用减弱对肿瘤的发生可能也有促进作用。
【分类和病理】垂体瘤的分类:①按内分泌功能分类:根据肿瘤细胞有无合成和分泌具有生物活性激素的功能,可分为功能性垂体瘤和无功能性垂体瘤。
功能性垂体瘤又可按其分泌的激素不同而命名,如PRL瘤,GH瘤,ACTH瘤,TSH瘤,LH/FSH 瘤及混合瘤等。
②根据影像学检查特征分类:如根据垂体肿瘤的大小,可分为微腺瘤(直径<10mm) 和大腺瘤(直径>10mm);根据肿瘤扩展情况及发生部位可分为鞍内,鞍外和异位性垂体瘤;根据有无侵袭周围组织,可分为侵犯性和非侵犯性垂体瘤。
③按免疫组化和电镜持征分类,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在高倍镜下就可将不同腺瘤进行分类,必要时亦可根据其超微结构特征来协助分类。
垂体腺瘤

2,促甲状腺激素(TSH) ,其作用是促进状腺激素的合成。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其作用是促进肾上腺合成糖
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性激素。
4,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促卵泡成熟激素(FSH), 5,催产素(垂体后叶素) 含缩宫素和抗利尿激素。 6,泌乳素(PRL)和血管加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ADH) 。
垂体大腺瘤:蝶鞍扩大,鞍底下陷,鞍内见突向鞍上的肿块,T1WI 及 T2WI 呈 等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垂体柄显示不清,视交叉受压上抬。
垂体大腺瘤:蝶鞍扩大,鞍底下陷,鞍内见突向鞍上的不规则肿块,肿块可见 「束腰征」,T1WI 呈等信号,T2WI 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垂体 柄显示不清,视交叉受
4.此外还有一种叫做“甲状腺功能减低继发垂体增生 ”的疾病,这病其实是我们喉结下的甲状腺“太懒了不 工作”,而垂体只好憋着劲催它,结果自己变得越来越 大;有经验的医生会注意到患者有乏力、便秘、皮肤干 、水肿等等甲状腺功能减低的表现,而避免误诊为“垂 体腺瘤”,因为这种情况下做了手术病情不但不缓解, 还会进一步加重!
其它还有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 型垂体瘤,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腺垂体FSH和 LH细胞分泌FSH和LH,FSH正常值:120ug/l,LH为40ug/l 。垂体FSH/LH腺瘤时,FSH/LH增高,垂体功能低下时, FSH/LH低。临床主要表现为女性月经紊乱、不育,男性 主要表现为男性性功能低减、不育等。激素分泌型肿瘤 可以是单独发生,也可以是两种以上激素分泌增多的混 合性肿瘤,临床表现也有相应的混合症状。
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口服地塞米松0.5毫克,1次/6小时 ,共2天。于服药前及服药第二天5留24小时尿查尿游离皮质醇, 于服药前及服药第三日晨8时抽血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 醇。服药后尿游离皮质醇应抑制到<69nmol//24h,血皮质醇应 <82.8 nmol/L。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MRI发现垂体瘤的敏感性为45%~100%
在垂体MRI的检查中,脂肪抑制技术显得很 重要,此技术可克上界平 或下凹,尤其在与漏斗连接处,仅少数腺体 上界上凸
垂体柄
正常垂体柄宽度小于3~4mm,90%正 常人比基底动脉细
正常中间部可见到低密度小囊肿,不能误 认为病变
11 蝶鞍前后径为7~16mm,平均11.5 mm 蝶鞍前后壁间之最大水平距离作为标准 测量
深径之测量:正常范围7~14 mm,平 均9.5 mm 前后床突之连线到鞍底最低点 间之距离作测量标准
12 在颅骨侧位片上蝶鞍的正常形态可分 为:椭圆形,圆形,扁平形三种
13 垂体位于碟鞍垂体窝内,其上方为视 交叉,视交叉上方为丘脑下部,垂体借助 极短的垂体柄与丘脑下部相连
多无分泌功能 肿瘤均一等密度,其次为高密度,约1/4囊变 肿瘤鞍上部分多为圆型或分叶或不规则形,
边缘锐利
肿瘤常侵蚀鞍底,可侵入蝶窦,使蝶鞍扩 大 对称性或非对称性
肿瘤向上延伸,鞍上池充盈缺损,压迫视交 叉下部
肿瘤向后延伸,大脑脚受压倾斜,脚间池部 分或全部消失
肿瘤向左右方向生长,可使海绵窦及窦内 血管挤压 手术证实仅少数侵入海绵窦,大 多未受侵犯
A组在垂体前――垂体上动脉前组――从 垂体结节部的前上方穿入垂体实质内向前
下方走去
B组在垂体后――垂体上动脉后组――从垂 体柄的后方进入垂体实质内,形成血管网,向 垂体前叶方向走去
丘脑下部与垂体远部的关系及血液供应
垂体下动脉
垂体血液供应的另一个来源
左右各一条,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后部发 出→向内进入垂体窝底→在接近垂体下方 时,每一侧垂体下动脉分为两小支进入垂体
ACTH的靶腺为肾上腺皮质,所以ACTH 分泌增加时,则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导 致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症
垂体肿瘤MRI诊断

空蝶鞍形成机制
鞍隔孔膜薄、孔较大(大于 5mm )或鞍膈缺损, 蛛网膜下陷鞍内,脑脊液进入蝶鞍,使蝶鞍上部 扩大。 少数空蝶鞍与脑脊液漏、脑积水有关; 颅内高压可致蛛网膜腔隙疝入鞍内形成。
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
垂体前叶明显缩小、 扁平紧贴鞍底,鞍内 空虚,充满脑脊液, 形成类似部分空蝶鞍 改变; 垂体柄明显缩短或消 失,后叶高信号区消 失; 在鞍上池中垂体柄的 顶端有高信号的小结 节,为异位的神经垂 体即垂体后叶
注意 中间囊部和某些技术伪影在 MRI上可以与微腺瘤表现相似
垂体瘤(大于10mm)
瘤体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等信号或较 高信号。 肿瘤形态显示可以明确垂体腺瘤与视交叉、两侧海绵窦 的关系。 坏死、囊变区在T1加权上呈更低信号,在T2加权上呈高 信号。 垂体卒中为急性出血和垂体腺瘤梗塞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伴有严重的头痛、高血压和视觉突然丧失。
侵袭性垂体腺瘤 的MRI判断
侵袭性垂体腺瘤可以侵袭海绵窦、鞍底骨质和蝶窦,其中 以海绵窦受累为MRI的一个重要征象。
垂体腺增强往往低于邻近的海绵窦。两侧海绵窦信号强度 不对称是海绵窦受侵犯最敏感的征象,然而特异性差。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受包绕特异性高,但敏感性差。一些作 者倾向于以下判断:
1.如果肿瘤包绕颈内动脉达67%或以上,海绵窦累及可以确诊 2.如果海绵窦显示不清楚或海绵窦上、内侧壁与肿瘤相连,应高度怀疑; 3.如果肿瘤包绕颈内动脉小于25%或海绵窦内、上壁未与肿瘤接触, 可 以明确海绵窦未累及。
灰结节异位瘤 (错构瘤)
增强扫描后肿瘤有强化
生殖细胞瘤
•肿瘤在MRI T1加权像上, 为等或稍低信号,在T2加 权像上呈等信号。 •增强扫描,肿瘤组织显著 强化,肿瘤囊变和钙化成 分无强化,呈低信号。 •肿瘤转移较早,顺脑脊液 种植转移
垂体大腺瘤MRI影像及分级(二)

垂体大腺瘤MRI影像及分级(二)知识要点1、无功能大腺瘤是指没有激素分泌功能的垂体腺瘤,事实上,临床上常见的主要是促性腺素瘤(gonadotropic adenoma)和零细胞腺瘤(null-cell adenomas)。
它们导致的症状主要为视力、视野障碍和头痛,或者压迫垂体前叶导致激素水平低下。
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体检发现。
2、70%的垂体大腺瘤会向鞍上突,鞍上部分的肿瘤会出现分叶;鞍隔会像皮带一样束缚中肿瘤,使其成为沙漏状。
约有8%的大腺瘤会向下突入蝶窦腔;还有30%的大腺瘤会像侧方扩张,往往是单侧图像侧方海绵窦。
3、增强扫描会使大腺瘤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但强化的程度不能代表大腺瘤的血供程度;相反,在T1w和T2w上,肿瘤内部线样流空低密度影能提示肿瘤内部的供血动脉存在。
病例影像1、鞍隔与视交叉垂体大腺瘤突破鞍隔像鞍上发展,鞍隔像一个腰带勒住大腺瘤使其向一个沙漏样;腺瘤顶部挤压视交叉,在T2W上可以看到被压薄的视交叉。
2、新鲜出血与混杂信号大腺瘤上部后方在T1增强上有高信号,在T2W上表现为低信号版混杂影,提示腺瘤内部有新鲜出血3、陈旧出血与液平陈旧性出血液化后形成囊腔,当患者躺卧扫描时,出现囊内气-液平面,在T2W上十分明显。
4、正常垂体腺在T2W上大腺瘤内部信号混杂,正常垂体被肿瘤推挤到右侧;在T1W增强图像上,正常垂体被增强显影。
5、硬膜尾征在T1W上,大腺瘤后方的垂体后叶呈高信号;在T1增强扫描上,可以看到大腺瘤前方前颅底硬膜强化显影(脑膜尾征)6、肿瘤血供在T1W上可以看到大腺瘤内有“线样'低信号,这是肿瘤内部的供血小动脉;T1强化上这些小血管因流控效应,也呈现出低信号;在矢状位上,可以看到大腺瘤内有不均匀强化,但这不能提示肿瘤的内部血供;DSA造影可以看到肿瘤内的小动脉(running artery),以及肿瘤形态弱染色。
垂体瘤的分级Wilson-Hardy分级(根据腺瘤的扩张和侵袭进行分级)腺瘤的扩张(Extension):0级:微腺瘤,在鞍内,鞍底形态完整1级:腺瘤直径<10mm,位于鞍内,肿瘤仅使鞍底扩大2级:腺瘤直径>10mm,使得整个或局部蝶鞍扩大,鞍底完整未破坏3级:腺瘤直径>10mm,蝶鞍扩大并有局灶性破坏,部分肿瘤突出鞍区4级:腺瘤弥漫性扩散,蝶鞍结构难以识别,腺瘤侵入周围海绵窦、视神经、颞叶等结构(ps:0级和1级腺瘤属于非侵袭腺瘤;2-4级腺瘤属于侵袭性腺瘤。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规范

吕发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
内容提要
❖ 一、垂体影像学检查方法
❖ 八、鞍区及鞍旁肿瘤的
❖ 二、垂体影像学解剖
鉴别诊断
❖ 三、常见鞍区病变的临床表现 ❖ 四、鞍区病变分析原则 ❖ 五、垂体病变影像学诊断思路 ❖ 六、垂体肿瘤治疗后随访 ❖ 七、神经垂体病变影像诊断价值
✓ 正常腺垂体的高度:矢状位和冠位均 可测量。
✓ 正常垂体的高度与其功能状态有关。 最大高度根据不同人群有不同标准- “6,8,10,12(mm)原则”: 6mm:婴儿和儿童 8mm:正常成人 10mm:青春发育期、哺乳期妇女 12mm:孕后期和产后妇女
✓ 正常垂体的最小高度不应小于4mm
Kitamura E,etal. AJNR 2008,29:1257– 60
垂体瘤的临床评价
闭经-溢乳:>81.7%可能有肿瘤,>1年增至94%。
闭经:43.8%可能有肿瘤。 症状评价 月经紊乱伴溢乳:21.4%可能有肿瘤
溢乳:17.2%可能有肿瘤。
月经紊乱:肿瘤的可能性较小(12.5%)。
✓ 常结合内分泌检查来评价症状学改变。
✓ PRL增高的药物性原因:消化道药物、镇静药物、降
鼻咽癌颅底侵犯,累及垂体
垂体组织破坏提示为恶性病变
肺 癌 颅 内 及 鞍 区 转 移
✓鞍区转移性肿瘤,
较少见(1%),鞍
上下同时存在,垂体
破坏性改变,其它区
域常合并转移病灶
(二)垂体的高度
1、垂体高度增大:垂体高度大于相应标准(681012准 则);区分生理性增生、反馈性增生和垂体肿瘤
生理性增生:青春期、妊娠、哺乳期垂体由于内分泌激素 需求增加,垂体增高,以正中结节部隆起,两侧对称,强 化方式及程度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仁爱 | 精诚 | 融汇 | 卓越
(五)分类 垂体瘤分类 1、病理性质:良性、恶性;腺瘤、腺癌 2、分泌激素能力:功能性、无功能性 3、分泌激素种类:GH瘤、PRL瘤 4、根据肿瘤大小的不同,将垂体腺瘤分为
微腺瘤:最宽直径<10mm 大腺瘤:最宽直径>=10mm
仁爱 | 精诚 | 融汇 | 卓越
仁爱 | 精诚 | 融汇 | 卓越
MR早交班
付莉 2019.06.24岁,5天前无明显诱因突
发头痛,头晕,伴呕吐,约4天前左侧 眼脸突然不能睁开,至今无明显好转。
• 图片
仁爱 | 精诚 | 融汇 | 卓越
仁爱 | 精诚 | 融汇 | 卓越
仁爱 | 精诚 | 融汇 | 卓越
6.脊索瘤 多发于斜坡,低度恶性,可见多发、散在,斑片样钙化, 常离心样,临近骨质破坏,无瘤旁水肿,T1低信号、 T2高信号或混杂信号。增强:轻、中度强化。
仁爱 | 精诚 | 融汇 | 卓越
• (四)影像表现
MRI: ①平扫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多数呈高信号, 大腺瘤内可见囊变、坏死、出血,肿瘤越大,出 现的几率越高。 ②肿瘤呈圆形、椭圆形,向鞍上生长典型者呈 “哑铃症”、“雪人征”。冠状扫描显示肿瘤呈 哑铃状,这是由于肿瘤伸于鞍上,中部受鞍隔束 缚之故。 ③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强化明显,囊变坏死、出血 或钙化不强化。
仁爱 | 精诚 | 融汇 | 卓越
3、垂体大腺瘤合并囊变、出血:蝶鞍扩大,鞍底下 陷,鞍内见突向鞍上的不规则肿块,T1WI 呈稍低及 高信号,T2WI 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 化;垂体柄、视交叉显示不清。邻近骨质吸收、破坏。
仁爱 | 精诚 | 融汇 | 卓越
(五)鉴别诊断:
1、颅咽管瘤 发生于垂体上方,常常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囊性病变在 T1WI上可呈高信号或低信号取决于囊内物质,在T2WI上 表现为高信号,其实性部分和囊壁增强扫描时明显强化。 其区别于垂体大腺瘤的重要一点是能找到正常垂体。
垂体瘤的影像学表现及 鉴别诊断
仁爱 | 精诚 | 融汇 | 卓越
(一)鞍区解剖 鞍区占位首先应熟悉鞍区解剖,其冠状位解剖如图, 这也是显示垂体的最佳层面。在这个层面上有我们熟 悉的“工”字形结构,其中上面一横为视交叉,中间 一竖为垂体柄,下面一横为垂体。
仁爱 | 精诚 | 融汇 | 卓越
垂体两边结构为海绵窦,海绵窦外侧壁内有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的眼神经和 上颌神经通过。窦腔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 通过(如图)。
仁爱 | 精诚 | 融汇 | 卓越
垂体下方是鞍底,构成垂体窝,垂体窝下方 为蝶窦。显示鞍区较好的检查方法是MR, 图T1WI的冠状位是显示垂体疾病的最佳方 位。
仁爱 | 精诚 | 融汇 | 卓越
(二)定义 垂体腺瘤是发生在垂体前叶上的肿瘤,是常见的 神经内分泌肿瘤之一,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 10-15%。垂体腺瘤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从9% 到65%不等,说明垂体腺瘤的发生率是非常高的, 只是多数病人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而已。绝大多 数的垂体腺瘤都是良性肿瘤。
仁爱 | 精诚 | 融汇 | 卓越
(四)临床表现
1、激素分泌异常:泌乳素腺瘤患者闭经、溢乳、不育;生 长激素腺瘤患者巨人症及肢端肥大症,甲亢症状等。 2、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视神经、视交叉受压后患者 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和眼底改变。 3、内分泌代谢紊乱:性腺功能障碍,肾上腺皮质功能障碍, 甲状腺机能减退等。 4、头痛:主要位于眶后,前额和双额部,程度轻,间歇性发作, 多系肿瘤直接刺激或鞍内压增高,引起垂体硬膜囊及鞍膈 受压所致。
仁爱 | 精诚 | 融汇 | 卓越
(三)病因
具体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从机理上去探 讨有两方面: 一是由于下丘脑分泌的一些促进垂体生长的激 素过于旺盛,从而促进垂体产生了垂体瘤; 二是垂体前叶的某一种的腺垂体,分泌细胞过 多,产生了垂体瘤; 此外,在遗传方面研究表明,大部分垂体瘤不 遗传,但在患有多发性肿瘤的患者身上会有一 定的遗传倾向。
仁爱 | 精诚 | 融汇 | 卓越
1、垂体微腺瘤:蝶鞍不大,鞍底无下陷,垂体 左侧见类圆形异常信号,T1WI 呈低信号, T2WI 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垂体柄 居中,视交叉形态正常。
仁爱 | 精诚 | 融汇 | 卓越
2、垂体大腺瘤:蝶鞍扩大,鞍底下陷,鞍内见突 向鞍上的不规则肿块,肿块可见「束腰征」, T1WI 呈等信号,T2WI 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呈明 显均匀强化;垂体柄显示不清,视交叉受压上抬。
仁爱 | 精诚 | 融汇 | 卓越
2.Rathke囊肿 最常见的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 Rathke囊肿信号变化特点主要与囊内容物(蛋白质、黏 多糖、胆固醇等)有关,影响T1驰豫时间的主要是蛋白浓 度。 增强:无明显强化。
仁爱 | 精诚 | 融汇 | 卓越
3. 生殖细胞瘤 好发于鞍区和松果体区,肿瘤可有分叶少有囊变, 呈等T1长T2信号,强化明显。肿瘤可随脑脊液 到处播散,此肿瘤对放疗敏感。
仁爱 | 精诚 | 融汇 | 卓越
4. 脑膜瘤 有脑膜瘤典型的等T1等T2表现,增强明显,脑 膜尾征。多数能明确判断出为脑外病变,边缘 较清楚。可有钙化在CT上呈高密度,部分恶性 脑膜瘤具有恶性肿瘤征像。发生于鞍节结的脑 膜瘤,增强时明显增强,并有脑膜尾征。
仁爱 | 精诚 | 融汇 | 卓越
5. 鞍旁动脉瘤 多是颈内动脉瘤,表现为流空的血管信号, 由于涡流影响信号可不均匀,强化时明显增 强,可定位于海绵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