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变化

合集下载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C
A
C
三、日出日落时刻比较
例1、如图,已知甲地白昼比丙地白昼长56分钟,完成: (1)乙地白昼比丙地白昼长_______分钟。 (2)甲地日出比乙地日出___(早/晚)______(时间)。 (3)乙地日出比丙地日出____(早/晚)____(时间)。 (4)甲地日出比丙地日出____(早/晚)____(时间)。 (5)在40°N纬线上与丙地相同时间日出的经线度数是_______。



C
D
E
F
1、 读右图回答: (1)该图是__月__日的光照图,它所表示的节气是 。 (2)A、B、C、D 四点昼长分别是 、 、 、 。 (3)C点日出时间是 , D点日出时间是: (地方时)。
A
D
10、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 9 时 0 分 0 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下列各题。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A、22时 B、14时 C、20时 D、16时 (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A、16小时 B、14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3)此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美国中部小麦黄熟 B、中国江淮流域干热 C、地中海北岸连日阴雨 D、拉普拉塔河正值枯水期
2、我国沿海处30°N的某校地理课外小组,在某日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 6:40、16:40。回答 1)该地此日的夜长时间为: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14小时 2)这一天巴西的阿雷格里港(30°S)的昼长时间为: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14小时 3)学校所在的经度约为: A、120°E B、125°E C、122°E D、116°E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变化、四季五带划分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变化、四季五带划分

练习:
1、对于我国来说,下列节日白昼最长的是( C ) A、元旦 B、春节 C、儿童节 D、国庆节
2、下列日期中,北京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是( A ) A.国庆节 B.八一节 C.五一节 D.春节 3、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B

(2010·烟台高一检测)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
A>G>D=E>C>F>B。
三、季节更替和五带
产生的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导致太阳辐
射的时空变化
自转 黄赤交角
公转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四季 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五带
(一)四季划分
1、天文四季
夏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季和秋季:夏季与冬季之间的过渡季节
3、不同半球但纬度同的地区一地昼长会等于另一地
的夜长 4、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5、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
线条分别表示出春秋分、夏至和冬至全球冬至日
1、北半球冬至日,下列城市白昼由长到短排 序正确的是( )
C
A.广州、北京、哈尔滨、杭州 B.哈尔滨、北京、杭州、广州 C.广州、杭州、北京、哈尔滨 D.哈尔滨、广州、北京、杭州
北半球: 1、昼长夜短 (昼最长) 2、纬度越高昼越长 3、北极圈及其以北出 现极昼 南半球:
夏至日
1、昼短夜长(夜最长) 2、纬度越高夜越长 3、南极圈及其以南出 现极夜
夏至日
B A C D A
侧视 图
S
北极上空俯视图
南极上空俯视图
下图是一幅以极点为中心的光照图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公转的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公转的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
3.有无极昼和极夜现象?
66.5°N-90°N有极夜; 66.5°S-90°S有极昼;
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
(1)北极和南极地区存在极昼现象的时间长度分 别是?
北极极昼:3.21-9.23 (北半球夏半年) 南极极昼:9.23-次年3.21(北半球冬半年)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北极圈-北极点 是极昼 南极圈-南极点 是极夜
光照图中如何判断昼夜长短?
由于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每天都 发生 变化 ,最北可到达 北回归线 ,最南可到 达 南回归线,因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
日期
6.22
前后 9.23 前后 12.22前后
3.21 前后
节气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春分日
太阳直射点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赤道
B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23.50N(北回归线)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春分日A(3月21日前后)CE 00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D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23.50S(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地移动,叫 做太阳的回归运动。南、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点能够 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界线,一年只有一次直射,而它们 之间的地区一年可以得到两次太阳直射。
地球的公转
回忆:地球自转知识知多少
方向 周期 旋转轴 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转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一天(约24小时) 地轴
昼夜交替 时间的差异
思考:什么是公转?
定义
公转
地球在自转的时候,也在绕太阳公转
方向 周期 旋转轴 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西向东 一年(约365天)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季节变换知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季节变换知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季节变换知我们生活的地球,始终处于不停歇的运动之中。

而地球的运动所带来的地理意义,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其中,昼夜长短和季节变换就是两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在绕着太阳公转的同时,也在不停地自转。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这就导致了地球表面有的地方处于白昼,有的地方处于黑夜。

而随着地球公转位置的变化,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也会发生改变。

在北半球,春分日和秋分日这两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也就是说,白天和黑夜的时间长度是一样的。

而从春分日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逐渐变长,黑夜逐渐变短。

到了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黑夜最短。

相反,此时南半球的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从夏至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逐渐变短,黑夜逐渐变长。

到了秋分日,又回到昼夜等长的状态。

接着,从秋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继续变短,黑夜继续变长。

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到一年中最短,黑夜最长,南半球则相反。

昼夜长短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着诸多影响。

比如,在白昼较长的季节,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和工作。

而在黑夜较长的季节,我们需要更多的照明来保证生活和工作的正常进行。

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昼夜长短的变化也至关重要。

在某些农作物的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光照时间来促进生长和发育。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季节的变换。

季节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时,不同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不同而产生的。

在北半球,一般把3、4、5 月划分为春季,6、7、8 月划分为夏季,9、10、11 月划分为秋季,12、1、2 月划分为冬季。

当然,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季节的变换带来了气温的变化。

在夏季,气温较高,天气炎热,人们往往穿着轻薄的衣物,喜欢进行游泳、避暑等活动。

地球公转的四个意义

地球公转的四个意义

地球公转的四个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主要有四个,分别是正午太阳⾼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即春、夏、秋、冬);五带的形成(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详解(1)引起正午太阳⾼度的变化①太阳光线对于地平⾯的交⾓,叫做太阳⾼度⾓,简称太阳⾼度(⽤H表⽰)。

同⼀时刻正午太阳⾼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个地⽅的正午太阳⾼度的⼤⼩。

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度为90°,在晨昏线上,太阳⾼度是0°。

②正午太阳⾼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交⾓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度的变化。

③正午太阳⾼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度就是⼀⽇内最⼤的太阳⾼度,它的⼤⼩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有规律地变化。

例: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呢?(太阳⾼度⾓⼩,冰雪反射率⼤,冰层厚海拔⾼)。

(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由于黄⾚交⾓的存在,除⼆分⽇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道除外)。

地球⾃转⼀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天长;夜弧长,则⽩昼短。

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3)四季更替①从天⽂四季:夏季就是⼀年中⽩昼最长、正午太阳⾼度最⾼的季节。

以24节⽓中的⽴春、⽴夏、⽴秋、⽴冬为起点。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会产⽣天⽓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农业⽣产,有如:“⾕⾬前后种⽠点⾖”的谚语。

黄⾚交⾓是影响天⽂四季的直接原因。

这是因为:正午太阳⾼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纬⼩,春秋⼆分,从⾚道向两极递减;夏⾄⽇,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前后正午太阳⾼度达最⼤值,冬⾄⽇前后达最⼩值。

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众所周知,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方式,公转一周就是一年,那么你知道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是什么吗?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及相关资料,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随纬度变化(1)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东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3)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2.随季节变化(1)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2)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日最小(3)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当太阳直射时,太阳高度最大,为90°,太阳每年直射两次二、昼夜长短的变化1.夏半年(春分至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2.冬半年(秋分至次年春分)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三、四季的划分1.天文四季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2)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3)春、秋:冬、夏两季的过度季节2.气候四季北半球: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四、五带的划分1.依据:太阳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2.划分:(1)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2)南、北温带:回归线到极圈之间(3)南、北寒带:极圈到极点之间●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更替1.产生原因:(1)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亮的球体(2)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2.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1)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2)夜半球:太阳高度小宇0°(3)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3.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二、地方时1.概念因为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叫做地方时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1.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2.规律:地表沿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纬度越高,偏转越大3.对河流的影响(1)北半球,右岸冲刷,左岸淤积(2)南半球,左岸冲刷,右岸淤积●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区别首先地球表面的点都在围绕着一根通过地心的轴(自转轴,也叫地轴)做圆周运动,这种圆周运动称为地球自转。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地球公转的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教学设计》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地球公转的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教学设计》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3.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及时总结和反
思,在平时生活中多积累生活经验,对提高教学技能和
技巧也有帮助。
识,但对于其原理的掌握及运用,还不是很熟练。
教学目标
1.能够判读昼夜长短变化的侧视图和俯视图等; 2.掌握昼夜长短变化时间的计算;
学生基于高一年级对这个部分的学习的积累,大部
分已经认知昼夜长短变化的原理,但对于这部分高考怎
么来考,考点怎么突破还存在较大问题。学生学习本内
学生学习能 容困难在于难以从宏观上去把握地球运动所带来的变
学生思考并解决。
5.昼夜长短的状况——看“位置”。
着重强调:如何在光照图中判断昼夜长短变化。
给出二分二至日光照图,请学生描述二分二至日的
昼夜长短情况,并思考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这里
的“位置”指谁的位置?
结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的状况,太
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该区的
高纬度走白昼时间越长。
6.昼夜长短的变化——看“移动”
播放动画,请学生看昼夜长短在二分二至日的变化
情况,总结规律
“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规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
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
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
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10 月 1 日和 1 月 1 日北京的昼长并积极说出自己的解 题方法。学生计算并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
3.昼夜长短的计算:掌握一天时间分布,理解计算 教学过程 方法:
(1)昼长=(12 时-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 ×2
夜长=24-昼长=(24 时-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 ×2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分析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分析

最短;北半球昼最
昼现象;北极圈及其以
北两侧递减
短,夜最长
北出现极夜现象
南极圈及其以 北半球昼最
南出现极夜现 图 北回归线 长,夜最短; 自北回归线向南
象;北极圈及其 C (或 23°26′N) 南 半 球 昼 最 北两侧递减
以北出现极昼 短,夜最长
现象
智能提升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2014·浙江)地球上某点,每天该点经过昏线的地方 时不断前移,则该点所在地与时间段匹配正确的是( )
【答案】 (1)D (2)C
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又叫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 线和地面(水平面)的夹角。如图。正午太 阳高度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即地方 时 12 时的太阳高度。
全球范围看: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 度角为 90°;从直射点开始,太阳高度向 四周降低,呈同心圆分布(即等太阳高度 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 0°。例如太阳 直射在(15°S、60°W)时,太阳高度的分 布如图所示,图中 a、b、c、d 四点都位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 线,都是正午太阳高度。
东 南 ( 纬 度 越 高 越 偏 西 南 ( 纬 度 越 高 越 偏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
南);晚于 6 时日出 南);早于 18 时日落 南半球昼长夜短
注: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极圈,则出现极昼 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 时日出,24 时日落);若是南极圈, 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 时日出,24 时日落)。
【说明】 a.上述时间均为地方时。b.此方法适用于昼夜 长度或者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③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a.昼(夜)长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南北半球相同纬度地区: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 同纬度数的夜长(昼长)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各地的昼夜 均等长,为12个 小时。
二、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 短
纬度越高, 昼越长 北极圈及其以内 出现极昼
二、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 长
纬度越高, 夜越长 北极圈及其以内 出现极夜现象
填一填: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 律(北半球为例) 太阳直射赤道
春分 太 阳 直 射 北 夏至 回 归 线 太 阳 直 冬至 射 南 回 归 线 秋分 太阳直射赤道
夏至
北回归线 赤道

春分
秋分
次年 春分
23º 26´S
南回归线
冬至
一、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一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思考
1.二分二至日时全球昼夜长短分别是如何分布的? 2.二分二至日时全球昼夜长短与纬度高低分别有什么 样的关系? 3.极夜或极昼出现在哪里?
二、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晨昏线经过极点, 与经线圈重合。
德军为何选在6月22日发起进攻,能说说你的看法么? 6月22日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长达到年内最大值。而前苏联地 处高纬,当天更是3点就已日出,这对德军炮火准备和空袭十分 有利。
四、练习
说出处于下列时间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 及未来一周昼夜长短变化趋势
教师节 国庆节 劳动节 元旦
昼长夜短;白昼变短,黑夜变长 昼短夜长;白昼变短,黑夜变长 昼长夜短;白昼变长,黑夜变短 昼短夜长;白昼变长,黑夜变短
返回
四、练习
北半球冬至日,下列城市白昼由长到 短排序正确的是( C ) A.广州、北京、哈尔滨、杭州 B.哈尔滨、北京、杭州、广州 C.广州、杭州、北京、哈尔滨 D.哈尔滨、广州、北京、杭州
返回
地球,我们美丽的家园
感谢您的聆听
夜 半 球
我有发现:
随着地球公转一周, 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纬线和 纬线之间往返移动。 演示:
让地球仪停在地球公转轨道上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位置,注意观察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
一、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为什么太阳直射点会移动呢?
一、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3º 26´N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变化
情境导入:
升旗时间 6月21日 9月22日降旗时Βιβλιοθήκη 19:47 18:12 16:53
12月21日
04:46 06:02 07:33
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 不透明的球体,太阳 光线只能照亮地球的 一半,产生昼夜现象。 加上地球自转产生昼 夜交替现象 昼 半 球
三、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的应用
探究活动
1941年6月22日3时许,德国突然对苏联不宣而战,以190个师,1830架飞机, 大举进攻苏联。由于前苏联方面毫无防备,损失惨重,苏联西部的重要城市、交 通枢纽、军事基地均遭到毁灭性打击。苏军在德军猛烈突袭面前,在一个月内损 失60多个师,160万人,战线全线溃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