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名校模拟试题

合集下载

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一模模拟(调研卷)语文试题(一)(解析版)

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一模模拟(调研卷)语文试题(一)(解析版)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年高考模拟卷(调研卷)语文(一)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汇报:原创性的研究往往是高风险的研究。

在科研人员的评价方面,如何建立更好的评价机制,让科研人员能心无旁骛、坐住坐稳“冷板凳”?张杰:确实,最具创新性的研究往往是高风险的研究。

紧紧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当前,我们还需要在整个科研评价体系开启更多的改革。

应该看到,在传统的以论文为主导的评价体系下,一些科研人员会更倾向于做更容易发表论文的“自由探索”,即做“能发表论文的科研”。

可以说,这种现象不仅在物理学,也在其他一些学科中发生。

事实上,当科研人员都倾向于从事更容易发表论文的研究,这种急功近利的风气不仅给年轻人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也会有损学科和科研的健康发展。

不过,也可以看到,我国的科技创新激励体系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

比如,我所在的激光聚变联合研究团队中,有两位重要成员分别来自中科院物理所和上海交通大学,是我们8轮大型联合实验的实验诊断值班长。

他们对于激光聚变实验诊断有着独到的理解和高超的技术,去年,他俩因为对激光聚变研究作出的实际科研贡献,而非因为发表论文,在各自的单位都晋升为研究员。

又比如,我们项目中的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已有多名科研人员凭着实际科研贡献而不是简单的论文发表,获得了职称晋升。

可以说,这样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对科研人员本身是一种激励,对更多年轻的科研人员和学生来说,也无疑带来正向的激励。

因此,在大科学研究中,从长远来看,科研人员在从事重要科学问题的探索中可能取得进展甚至突破却不能发表更多论文,应该把这些贡献纳入实际的科研奖励和资助体系。

2024届天津市重点名校全国高考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二)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天津市重点名校全国高考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二)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天津市重点名校全国高考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国之所需、民之所急,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方向。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第二次卫生革命”面临挑战,慢性病成为难解方程式。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大家把目光聚焦在了中医药学上。

当前,我们看到,()。

能不能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①是中医药发展的关键②可以说③不善于传承,创新就没有基础④不善于创新,传承就缺乏动力。

青蒿素的发现,就是屠呦呦等科研人员从祖国传统医药学得到启示,进而进行创新的成果。

“单打独斗”式的科研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集智攻关。

我们要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建成以围绕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城中医医疗中心为龙头,融预防保健、康复和疾病治疗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应当胸怀祖国、敢于担当、团结协作,共同答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考题,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中医药,这体现出它虽古老,但却历久弥新B.古老的中医药历久弥新,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接受它C.古老的中医药历久弥新,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D.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古老的中医药,这使它历久弥新2.依次填入文中空处的标点,下列表中最恰当的一项是A.A B.B C.C D.D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建成以围绕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为龙头,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B.建成围绕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融预防保健、康复和疾病治疗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C.建成以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为龙头,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D.建成围绕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为中心,融预防保健、康复和疾病治疗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名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名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一、现代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富有魅力的语言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

然而,在享受汉语魅力的同时,我们也应关注汉语的传承与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关于汉语的说法,正确的是()A.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B. 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下降C. 汉语是世界上最富有魅力的语言之一D. 汉语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2. 文章第一段中,“近年来”指的是()A. 几年前B. 近几年C. 几十年前D. 几百年前3. 下列关于汉语传承与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A. 汉语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B. 汉语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加强教育投入C. 汉语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关注年轻一代D. 汉语的传承与发展不需要关注国际交流4. 文章第二段中,“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凸显”的原因是()A.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B. 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C. 汉语教学的发展D. 以上都是5. 文章最后一段中,“我们也应关注汉语的传承与发展”这句话的作用是()A. 总结全文B. 引出下文C. 承上启下D. 强调重点(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6. 简述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及其变化。

7. 简述汉语传承与发展的挑战。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离骚》节选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乙】《长恨歌》节选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2025届河北省沧州市示范名校高考冲刺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5届河北省沧州市示范名校高考冲刺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5届河北省沧州市示范名校高考冲刺语文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叶落桃园刘庆邦大叔第一次从往家里写信是1979年,从他1949年离开大陆,时间整整过去了三十年,如果他离开大陆时还是一个青年的话,三十年后他差不多已经变成了一个老人。

后来大叔回忆说,为了写这第一封信,他不知流了多少眼泪,眼泪不知打湿了多少信纸。

算起来,他的父亲母亲都七十多岁了,他不知父母还是不是在世。

他担心这一辈子恐怕不一定能见到父母了。

一想到这里,他就禁不住流下泪来。

大叔把信寄给在香港九龙的朋友,由朋友转寄到大陆的河南省沈丘县刘庄店镇南面三里的刘楼村。

在信封上,收信人大叔没写三爷的名字,写的是自己的名字,他的名字叫刘本德,我们村还有一个叫刘本德的,他是刚刚摘帽的地主家的儿子。

队长从大队里把信捎回后,就交给了村里的刘本德。

村里的刘本德确有一个舅舅在香港居住,他以为是舅舅给他寄的信。

他拆开信,找识字的人把信念来念去,信上的话跟他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于是,他把信退还给了队长。

既然信已经拆开了,队长就把信交给一个在村里教小学的老师,让老师在吃饭场里把信念一念,看看这封信跟村里人到底有没有关系。

老师念信时,三爷也在饭场里吃饭。

三爷对这封信并没有很注意听,他不会想到会有人给他写信。

但是,当他无意中听到写信人自我介绍说:我的大名叫刘本德,我的小名叫天增,天增?三爷听到“天增”二字,如在晴天里听到天边传过来的一声雷,他一下子愣住了,同时他的手不由得哆嗦了一下,手里的饭碗差点儿掉在地上。

北京市海淀区市级名校2025届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市级名校2025届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市级名校2025届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上海拥有的咖啡店,但这一家无疑是其中的。

它只供应4种咖啡,且一天只营业4个小时。

门口的告示提醒:非经营场所,不对外营业。

“这里不是普通的咖啡店,而是‘自闭症实践基地’。

”咖啡馆创始人曹小夏说,“做咖啡不是目的,跟人交流才是目的。

”自闭症患者被称为“冰箱里的孩子”,有语言及社会交往行为刻板、智能障碍等特征,而教育和训练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这家“自闭症实践基地”便是通过卖咖啡、服务顾客的形式,帮助自闭症患者进行职业锻炼,使他们学着独立跟陌生人打交道,进而融入社会。

这个过程漫长而艰难,非常简单的微笑鞠躬说“欢迎光临”,老师就要教80分钟,且要每天重复训练以免患者忘记,但老师和“顾客”都不厌其烦。

为了帮助这些患者走出自己的世界,慈善人士及相关部门不遗余力,一起用爱心、耐心和宽容为这些患者营造一个“仿真”的温馨世界。

然而,仅有爱心、耐心和宽容是不够的,( )。

走出这间咖啡店,他们所面对的真实世界要复杂得多,这就需要更专业的指导、更科学的训练、更长久的等待以及更多力量的支撑。

因此,要呼吁更多的社会主体关注自闭症患者,帮助他们改善病痛、生存能力、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胜枚举别具一格干预孤独B.不一而足独辟蹊径干涉孤独C.不一而足别具一格干预孤苦D.不胜枚举独辟蹊径干涉孤苦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会导致他们沉溺于这个特殊环境B.还要培养他们走向真实世界的能力C.特殊对待会让他们更加受到歧视D.过分宽容会让整个探索失去意义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帮助他们改善病痛和生存能力,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而融入社会。

名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案

名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奋不顾身(fèn)色厉内荏(rěn)B. 轰轰烈烈(liè)震耳欲聋(lóng)C. 精卫填海(tián)破釜沉舟(fǔ)D. 谈笑风生(shēng)雕梁画栋(diāo)答案: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我国政府一贯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友好往来。

B. 对于这种做法,我们不能不表示坚决反对。

C. 由于这次考试难度较大,所以及格的人数不多。

D. 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他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老师批评他上课不专心,没心思听讲。

B. 这个问题已经讨论了很长时间,但还是没有结果。

C. 我们要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反对铺张浪费。

D. 她长得漂亮,学习又好,是学校里公认的美女学霸。

答案: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在我国,许多失学儿童渴望得到帮助。

B. 通过这次培训,使大家提高了业务水平。

C.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D. 这个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答案:C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B. 在这次比赛中,他表现出了顽强的毅力。

C. 我们要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D.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答案:C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通过描写秦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了秦朝统一六国的必然性。

B. 文章以秦人的性格特点为线索,展现了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

C. 文章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秦人的刚烈、勇猛、尚武等特点。

D. 文章以秦人的性格特点为依据,阐述了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答案:D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秦人的刚烈、勇猛、尚武等特点。

高中语文2023高考名校模拟作文题练习(共5篇,附写作指导和参考范文)

高中语文2023高考名校模拟作文题练习(共5篇,附写作指导和参考范文)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太极图中,黑色与白色均衡对称、稳定和谐地组成一幅美的画图。

二者相交相融,互生互动,共同构成的“中和”之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

“对立者可以共构,互殊者可以相通。

”这种“中和”地看待万事万物的人生态度和思维方式,包含着清醒睿智的哲思,时至今日,依然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活的长河奔涌向前,有些人慨叹“历尽千帆,归来已不再少年”,而在另一些人看来,“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如果说“千帆过尽”注定无法改变的,那就坦然接受,换一个角度看,“千帆过尽”又何尝不是一种丰厚的经历和经验,带着这种心态再品“仍是少年”“不再少年”也许就是各有其妙了。

以上材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意义?你更支持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三、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要再说别人有的是背景,你有的是背影!请记住,这个时代,就是你的背景!不要再自嘲“小镇做题家”!请相信,唯有时代,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容得下最大的梦想。

都说时代匆匆!请明确,时代哪有脚,走的总是人。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体验。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四、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华五千年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汉语,许多表达赞赏的语句都成为经典。

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调研(三)语文试卷(解析版)

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调研(三)语文试卷(解析版)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年高考模拟卷(调研卷)语文(三)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人的肚子长期填饱时,他的愿望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比生理需要更为高级的需要立即显现,这些需要而不是生理需要将控制这个生物。

当这些需要依次被满足后,更为高级的需求将出现,以此类推,进行下去。

如果生理需要得到较好的满足,对首先出现的一套新的需要,我们可以将其概略地归类为对安全的需要。

我们前面谈到的那些生理需要同样也存在,只是它们相对于这些需要处于更低的层次罢了。

我们也可以说,所有的感受器官、反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力都主要是谋求安全的工具。

此外,在饥饿的人身上,我们发现这种占支配地位的目标不仅强烈影响他当前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且决定他未来的人生观。

事实上,也有人认为其他一切事物都没有安全重要(甚至有时得到满足的生理需要现在也被低估),处于这种情况下的一个人,如果他对安全的需要持续强烈的话,就可以说他只为安全而活着。

我们起初只关注成人的需要,但通过观察婴儿和儿童可能对了解成人的安全需要更有效,因为在婴儿和儿童身上,这些需要表现得更简单更明显。

威胁或危险之所以在婴儿身上表现得更清楚,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会抑制自己的反应,但社会上的成人被教会要尽可能地抑制自己的反应。

因此,即使成人感到安全受威胁时,我们也可能不会从其外表上看出来。

当婴儿被打扰或突然跌倒,因巨响或闪光而受惊,或者其他不寻常的感官刺激,被粗暴对待,从母亲怀中跌落,或感到失去依靠时,他们就如同遭遇了危险一样做出完全的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A.和(huò)稀泥骨(gú)气土坯(pī)踮脚(diǎn)B.船坞(wū)间(jiàn)隔祓 (fú)除搀扶(chān)C.呶呶(náo)不休骨髓(suǐ)阿(ē)胶酽(yàn)茶D.扒(pá)窗而入堰塞(sè)湖窨(yìn)井豆豉(chǐ)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大学毕业了,一向勤奋学习的李楠考上了研究生,而讲究吃穿玩的孙博却不得不摆上了服装地摊,不过这也算各得其所了。

B.在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的舞台上,选手们个个锦心绣口,演唱的歌曲优美动听,展示的才艺令人惊叹。

C.近日甲型H1N1流感疫情持续蔓延, 一项有利于防止疫情大面积扩散和聚集性爆发的政策呼之欲出。

D.在纪念“5·12”抗震救灾一周年之际,我们更要痛定思痛,大力普及灾难救援知识,发展灾难紧急救援技术。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义明确的一句是 ( )A.我国自主研发的神州七号载人飞船不辱使命,标志着我国宇航员在太空行走的难题已得到成功破解并逐步走向成熟。

B.据初步分析,已造成254人遇难、35人受伤的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非法矿主违法生产、尾矿库超储引起的。

C.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机构对发生在中国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高度关注,并相信中国政府为保障公共卫生健康作出贡献,有能力处理好这一事件。

D.一月份统计显示,我国CPI同比涨幅已经连续8个月逐月回落,说明国家扶持农业生产、增加供给、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宏观调控政策已取得成效。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黄梅时节,忽阴忽晴,原野间绿荫沉沉,给摇曳的小草挡住,就生出几缕与波纹直交的浪痕,相互交错着。

①萎黄的叶尖成行成列地散点在水面上②有的尚未插秧③田里面积水盈盈④微风吹过,波纹如绉⑤看去白茫茫的一片,只偶然有几根草露出水面⑥有的刚刚插下了秧A.④②⑤⑥①③ B.③②①⑥⑤④C.③⑥①②⑤④ D.⑤②⑥①③④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创新航天是航天文化的特质航天领域是最具创新活力也最需创新精神的领域之一,创新既是发展动力,也是根本出路,是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

有了创新,甚至是奇思妙想,才有载人航天,才有奔月探月,才有太空行走,才有深空探测。

因此,创新航天是航天文化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是航天文化的特质。

创新作为一种文化,已成为各个领域、各项事业乃至国家建设的主流,成为推进事业发展进步的精神和动力。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作为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航天事业进行的每一项科研试验,都是高科技实践活动,都是艰巨的创新实践。

中国航天战线的科技专家坚持自主创新,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取得巨大成功,在世界航天科技领域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适应新形势、履行新使命、完成新任务、谋求新发展,就必须把创新作为航天建设与发展的本质特性,推动发展思路创新、管理手段创新、组织指挥创新、技术领域创新,以及理念、方法、制度的创新。

在航天领域培养和倡导创新精神,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搞创新,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航天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航天试验的成功率。

必须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和航天建设大趋势,适应航天科技迅猛发展的需求,下大力气抓好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技术研究。

必须依托高素质的专家方阵和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科研攻关。

必须坚持走开放式科研之路,注重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合作交流,联合集智攻关,不断提高航天试验的能力和水平。

要坚持立足实际搞创新。

创新有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综合也是一种创新,不能认为创新就一定要在科学上取得重大突破,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重大原理。

提倡技术创新,更多的是应用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通过科研攻关,突破关键技术,解决航天科技中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解决制约航天建设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和现实问题,不断促进航天试验能力的提升。

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航天试验的高风险特性,决定了在航天领域搞创新的特殊性。

要不断适应新型号、新技术、新装备的需要,大胆改革创新。

同时,又要着眼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和“零风险”、“零差错”的要求,确保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这就决定了航天领域的创新,必须建立在反复论证、稳妥可靠的基础之上。

“成熟的就不要轻易改动”,这是航天最重要的经验,同时也是失误和失败的惨痛教训换来的一条铁律。

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必须经过反复试验、反复论证,确保万无一失才能付诸实施。

这是一个优化过程,优化也是创新。

(取材于《光明日报》2008年10月7日文,有删改)5.下列对创新的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创新是推进各个领域、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精神和动力。

B.创新能够使我国航天领域永远保持发展的活力。

C.创新是推动我国航天事业不断攀高峰的动力。

D.创新是我国航天文化中特有的最具活力的部分。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建立在反复论证、稳妥可靠基础上的创新是航天领域创新的特殊性,是由航天试验的高风险性决定的。

B.要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C.只要在航天建设与发展中坚持创新,就能适应新形势,履行新使命,完成新任务,得到新发展。

D.航天创新的目的是提高航天建设质量和效益,提高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航天试验的成功率。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我国航天事业中已成熟了的技术,今后不能改动,因为这能保证航天试验的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B.我国航天领域坚持创新精神,完成了载人航天、奔月探月和太空行走,下一步的奋斗目标是深空探测。

C.我国航天事业今后的发展思路、组织指挥、技术领域会不断创新,理念、方法、制度也会不断创新。

D.吸收别人的科技成果,解决我国航天建设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和现实问题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一10题。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

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

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

陈咸为御史中丞,坐漏泄省中语下狱。

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

咸掠治困笃,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

卒免咸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

迁冀州刺史。

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

从事自请且留此县,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

博心知之,告外趣驾。

乃见自言者,使从事明敕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

欲言二千石①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

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

”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

吏民大惊。

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

博杀此吏,州郡畏博威严。

迁琅邪太守。

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吏皆移③病卧。

博问其故,对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

”乃召见诸曹吏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

斥罢诸病吏,白巾出府门。

郡中大惊。

其折逆人如此。

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迁廷尉,职典决疑,当谳②平天下狱。

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掾吏,谓曰:“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

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

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

”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

博皆召掾吏,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

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

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节选自《汉书·薛宣朱博传》)【注】①二千石:指郡太守。

②谳(yàn):审判定罪。

③旧时公文的一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公卿子著材知名著:显著B.博本武吏,不更文法更:更改C.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论:论罪,判定罪行D.正监以为博苟强强:逞强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博办事“奇谲”的一组是①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②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③博本武吏,不更文法④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⑤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⑥视事数年,大改其俗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博性格开朗、喜爱交游。

尽管出身低微,但是他刚直仗义,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相识相知,并在关键时刻以他的智谋舍身救人。

B.朱博有良好的应变能力。

有个狡猾的官员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立即斩杀了组织者,解散了投诉者,判处如神。

C.朱博打击陋习毫不客气。

刚到琅邪太守任上,就免去了一批故意装病作态的官员。

几年时间使琅邪的陋习有了很大的改变。

D.朱博处事凌厉。

每次升调改换官职到一个新的岗位,他常常先在下属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和威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

四、(23分)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

⑵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

(3)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①一灯明。

[注]①篱落:篱笆。

⑴诗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句用语巧妙,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4分)⑵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是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情感的?(4分)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⑴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苏洵《六国论》)⑵,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塞上长城空自许,。

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青楼梦好,。

(姜夔《扬州慢》)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小桥①横在山之陬,水之滨,卧在江南烟雨里,北国迷茫风雪中,无论石拱的,木架的,无论藤编的,舟浮的,简素的,玲珑,野朴,永远是小桥的品格。

比之现代的长堤大坝,小桥没有宏丽的桥头堡,没有高大的石墩跨梁,甚至连雕龙绘凤的栏杆也常常略去。

就那么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

②然而,这一撇,曾经跨越了多少危崖峭壁,急流险滩,茫茫岁月,给行路人带来希望和信心向着遥远的彼岸不停地追索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