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遗文化园研学旅行

合集下载

活化与传承——非遗研学旅行模式与意义解读

活化与传承——非遗研学旅行模式与意义解读

活化与传承——非遗研学旅行模式与意义解读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习俗、庆典、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器械、物品和文化场所。

非遗代表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它们与自然和历史息息相关,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类智慧的宝藏。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下,许多非遗文化逐渐面临着被遗忘和消亡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非遗研学旅行模式应运而生。

非遗研学旅行作为一种结合实践体验与知识分享的教育方式,在传承和活化非遗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非遗研学旅行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参观、体验和学习非遗项目,让学生亲自感受和参与非遗文化的传承过程。

非遗研学旅行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生动且多元化的学习平台。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非遗项目的背后故事,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并将这些传统文化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非遗研学旅行在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方面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许多非遗项目是在特定的地域和社区中发展起来的,它们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风俗息息相关。

通过非遗研学旅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进一步认识到非遗文化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的意识,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行动中。

同时,非遗研学旅行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非遗项目中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和智慧,通过与非遗传承人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可以受到启发,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非遗研学旅行也提供了一个跨学科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融汇各种知识和技能。

非遗研学旅行还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许多非遗项目都与当地的手工艺品、传统工艺和特色产品相结合,通过非遗研学旅行,可以为当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学生们的参与也可以帮助非遗项目实现传承与发展的平衡,推动非遗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非遗研学旅行模式在当前的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研学旅行课程实例

研学旅行课程实例

研学旅行课程实例近年来,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学校和家长的关注和支持。

研学旅行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阔视野、体验实践的机会,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下面,我将以一次研学旅行课程为例,详细介绍研学旅行的内容和意义。

这次研学旅行的目的地是浙江乌镇,乌镇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学生们在这次研学旅行中,将参观乌镇的各个历史遗迹,了解乌镇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在旅行的第一天,学生们参观了乌镇的古建筑群落。

他们亲自走进古老的房屋,感受到了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同时,学生们还通过参观乌镇的古运河和桥梁,了解了古代水利工程的发展和运用。

通过这些亲身体验,学生们对于传统建筑和水利工程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第二天,学生们参观了乌镇的博物馆和博物馆。

博物馆展示了乌镇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工艺品。

学生们通过观看展览和参与互动活动,了解了乌镇的传统手工艺和制作工艺。

他们还亲自动手制作了一些手工艺品,体验了传统工艺的魅力。

通过这次参观,学生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动手实践和创造力。

第三天,学生们参观了乌镇的非遗传承项目。

他们亲眼目睹了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例如剪纸、刺绣等。

学生们还有机会亲自学习和体验这些传统技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这次亲身体验,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除了参观和体验,学生们还参加了一系列的团队合作活动。

例如,学生们分组进行了一次“乌镇寻宝”活动,他们需要根据线索,在乌镇的街巷中寻找指定的地点和物品。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不仅锻炼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还增加了对乌镇的了解和记忆。

通过这次研学旅行课程,学生们不仅丰富了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乌镇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工艺,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同时,学生们还提高了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推荐)研学旅行课题研究方案3篇汇总

(推荐)研学旅行课题研究方案3篇汇总

学校研学旅行二日半课程实施方案注:除下列基本研学课程外,各学校可根据自己学校特点,对实施方案提出要求,我们可定向设计研学课程方案。

第一天◆“青春起航”中午12:00在指定地点集合,愉快的研学旅行活动开始了,下午16:00到达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

◆我的营地我做主——整理自己的舒心小窝(时间:16:10—16:50)熟悉住宿环境,按照已经安排好的床铺入住非遗园学生营地,按照辅导员的要求,自己动手整理被褥,打扫床铺。

按照部队的军被要求折叠成规定的样子,并给与打分。

锻炼孩子的动手实践和自理自立能力。

◆雏燕展翅,入营仪式(时间:17:00—17:20)开营典礼,辅导员分组对接营队队员,大家一起为营队起个响亮的名字,升营旗,选旗手,选班长,安全培训等,宣读成长励志誓言。

◆多彩研学(中华巨型砖雕长廊)(时间:17:30—17:50)世界之最,高3米、长400米巨型砖雕《西游记》,让学生感受徽州砖雕的无穷魅力。

◆晚餐(时间:17:50—18:30)在欢声笑语中,营员之间加强了解与沟通,与辅导老师沟通策划第二天晚上篝火晚会的节目。

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

◆徽梦水舞——文化与科学的完美融合(时间:18:30—19:00)观赏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打造视觉完美体验式大型演出—徽梦水舞,通过声、光、电、火、音乐、喷泉、多媒体艺术为一体的具有震撼力地展现盛世花篮、世纪跑泉、海鸥飞翔、孔雀开屏、喷火、气泡泉、和冷雾等表演,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现代科技与艺术结合的魅力和震撼,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力量,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科技的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就寝(时间:20:00—21:30)洗漱、洗涤自己的贴身衣物等。

洗漱后,与伙伴们一起酣然入睡。

可别忘了写下你的一天研学旅行的日记哦!第二天◆起床,整理内务(时间:7:00—7:30)◆早餐(时间:7:30—8:00)◆我的课堂在路上(时间:8:00—9:00)乘车前往研学旅行教育课程已确定的研学点,开始一天课程。

研学旅行调查报告(优秀10篇)

研学旅行调查报告(优秀10篇)

研学旅行调查报告(优秀10篇)曲阜研学旅行报告篇一我们的一年级期末考试考完了,于是我们小队组织赴崇文塔开展“感知千年国学文化,领略三秦非遗风光”的研学旅行活动。

因为我妈妈怀小宝宝了,所以让我哥哥带我去的,早上八点钟,我们在学校门口集合等车。

上车后郭子康发给我们一些我吃的,我们就吃了起来,一会儿就到崇文塔了,开始了我们的研学之旅。

我们先去了博物馆参观,讲解员阿姨给我们讲了崇文塔的由来,对我印象最深的是院子里放的缸,讲解员阿姨问我们这个缸的作用是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但是没有人答对,讲解员阿姨只好公布答案,这个缸其实是用来盛灭火的水。

然后,我们又去了国学馆,讲解员阿姨给我们讲了老子、孔子的故事。

接着,我们去了秦腔馆,了解了秦腔的。

历史和艺术魅力,最后,我们还去了陕商文化馆,了解陕西商人的故事。

我们逛完博物馆,我们又去捏陶泥,我用陶泥捏了好几次还是没捏好,最后,是老师帮忙才弄好的。

捏完陶泥我们又去画马勺,老师对我们说,马勺是用来给马喂水的。

我们画完了马勺,又去学习,了腰鼓,老师教我们了四个八拍,开始是慢慢的,后来就变快了。

学习完了腰鼓,崇文塔研学之旅就这样结束了。

曲阜研学旅行报告篇二期盼已久的暑假到来了,随之学校组织的研学之旅也开始了。

这是我第一次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独自一个人出远门,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研学之旅。

第一天我们去了西安有名的海洋馆。

在那里我们看见了各种各样的鱼儿和海豚、海狮、海象的表演。

我们还看了《驼铃传奇》秀,从《驼铃传奇》秀里我知道了那时人们追寻驼队丝绸之路的危险。

第二天,上午我们便去了半坡遗址,了解了半坡人的一些打猎工具,吃饭时用的罐子,一些美丽的花纹和半坡人怎样织布的过程。

下午我们制作了一种叫“埙”的乐器,我们在听老师讲时觉得很简单,可是当我们操作起来时就感觉很难。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说时容易,做时难。

第三天,上午我们去参观了梦寐以求的西北工业大学,老师还带我们做了一个飞机模型。

基于研学旅行课程中的非遗项目教学设计研究——以荆楚非遗传承院项目为例

基于研学旅行课程中的非遗项目教学设计研究——以荆楚非遗传承院项目为例

[摘要]研学旅行课程是组织与实施整个研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课程直接影响到研学的实施效果。

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收集与实地调研等方式,在调研了湖北省目前非遗项目开发现状的基础上,以荆楚非遗技能传承院非遗项目为例,探讨其非遗项目的研学旅行课程教学设计,以期具有一定的实践借鉴意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课程;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04-0116-02基于研学旅行课程中的非遗项目教学设计研究①———以荆楚非遗传承院项目为例王斯斯,亓秀鋆(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湖北荆州434000)研学旅行活动是近年来推行的新的综合实践育人模式,是研究性学习和旅游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研学旅行课程在整个研学旅行环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设计作为课程的重要部分,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是检验实施效果的重要依据。

一、湖北省非遗项目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现状《中小学德育指南》中明确指出:“利用历史博物馆、文物展览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湖北省教育厅印发的《湖北省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指南(试行)》对研学旅行课程内容分类中指出:“通过参观考察历史文化遗迹、人文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历史博物馆、民族风情、美术馆、演绎影视城等而开发的旅行课程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民俗性、文化性、地域性、实践性等特点,非遗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对保护和传承非遗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从目前的调研情况来看,湖北省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营地)中,仅有少部分基地(营地)根据自身基地特点,涉及非遗类项目的研学旅行。

其中荆楚非遗技能传承院是唯一一家以非遗类为主题的研学旅行省级基地。

从调研看,目前非遗类研学旅行课程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倾向于参观类的研学课程;一种是倾向于体验类的研学课程,或者两者相结合。

据传承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非遗类的研学旅行课程还是比较受中小学生的欢迎。

传承非遗文化遗产研学活动的作文

传承非遗文化遗产研学活动的作文

传承非遗文化遗产研学活动的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传承非遗文化遗产研学活动的作文篇1标题:难忘的非遗文化之旅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参加的一次非常难忘的研学活动。

这次活动是由学校组织的,目的是让我们亲身体验和了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什么是非遗呢?简单来说就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比如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戏曲、曲艺、杂技、民族民间游艺、手工技艺等等。

这些独特的文化瑰宝凝聚着先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活动开始前,老师们给我们讲解了一些基本知识,让我们对非遗有了初步的认识。

接下来就是实地考察的环节了,我们乘车前往位于附近的一个古镇。

一走进古镇,就仿佛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了几百年前的世界。

小巷小路曲曲折折,高低错落的房屋鳞次栉比,独特的建筑风格令人目不暇接。

我们首先参观了一家制作木版年画的作坊。

老师娓娓道来木版年画的由来和制作过程,我们都被这种古老的民间手工艺术所吸引。

工匠师傅现场示范了刻版、上色、拓印等步骤,我们还亲自动手试着印制了自己的年画作品,虽然做工很粗糙,但是那种亲手创造的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接下来我们前往一家制陶作坊。

陶艺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从陶器的造型到纹饰,都凝聚着祖先的智慧和审美观。

工匠师傅手把手教我们和泥、打坯、拉坯、装饰等全过程。

看着自己亲手捏制的小陶罐渐渐成型,我感到无比兴奋。

虽然形状有些些扭曲,但这正是它与工业制品不同的可爱之处。

下一站我们领略了皮影戏这一神奇的民间艺术。

师傅先为我们讲解了皮影戏的历史渊源和独特魅力,随后就现场表演了一出精彩的皮影剧目。

看着那些皮影人物在幕布上精湛的表演,我完全被深深吸引住了。

剧终时,师傅还特意教我们如何操作皮影人物,虽然很笨拙,但这份亲身体验让我终生难忘。

除此之外,我们还欣赏了布袋木偶戏、剪纸艺术、民间吹打乐等多种非遗项目。

无论是雕刻精湛的布袋木偶,还是别具匠心的剪纸作品,抑或是悦耳动听的民间音乐曲调,都让我大开眼界,对中华民族灿烂多彩的传统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

研学旅行,让生活更精彩【八年级作文】

研学旅行,让生活更精彩【八年级作文】

研学旅行,让生活更精彩【八年级作文】为了加强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今年暑假,学校开展了“研学旅行”的活动,带我们走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园。

因为我从来没有参加过这类活动,所以我就不假思索地报名了。

盼啊盼,这一天终于来了。

一大早,我就满心欢喜的拖着大包、背着小包去学校集合,和同学们一起坐上了前去旅行的大巴车,以为这一定会是个轻松有趣的旅行。

车子行了两三个小时,终于到了目的地,因为太过疲惫,所以我一下车就奔向了我一直向往的集体宿舍。

哇!蚊帐、枕头、床单全部都是天一般的蓝色,我陶醉于其中,心想,我们这次的旅行一定就像这蓝色的宿舍一样:“美丽”、“清新”。

可是,事实总是残忍的。

当我真正开始研学旅行的时候,本来亮丽的“蓝色”心情一下子变成了昏暗的“灰色”了,确切地说,应该是闪着亮光的“灰色”吧。

第一次当我们一下装有空调的车后,一股热浪就直袭过来,同学们的额角很快便渗出了汗珠,太阳如一团火球似的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燃起了一把火,烧得我们喘不过来气来。

这时,有的同学就开始埋怨了,我也热得脸上通红,但是既然来了,就没有放弃的道理。

我们排好队准备进入渡江战役纪念馆,一进门就被眼前壮观的景象给惊呆了,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雕刻,把红军战士的各种神态刻画的栩栩如生,每一个细节都那么完美。

我们向前走着,又看到了一艘古船,虽说船身已经有所毁坏,但是依旧掩盖不了它的“雄风”,我好像看到了红军战士们正在划着这条船渡江。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行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的徽派建筑群中,观看了文化与科学完美融合的奇妙景观,欣赏了世界之最的巨型砖雕《西游记》,聆听了非遗文化大讲堂,充分体验到了徽州建筑的工艺美和徽派文化的精华。

我们还观赏到中华古陶馆、古木雕馆和古砖雕馆,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心中由然升起了一种为中国文化而感到骄傲的心情。

我不得不承认,这三天里,每一天都很累,每晚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到宿舍,面对的都是一张张苦瓜脸,一个个叫苦连天的同学。

研学旅行作文

研学旅行作文

研学旅行作文研学旅行作文【推荐】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研学旅行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研学旅行作文1鸟儿们叽叽喳喳的啼鸣,啄破了黎明前的黑暗,一轮崭新的太阳从地平线上破壳而出,这是一个明媚的春日。

我好不容易盼来了新学期的研学旅行。

我不像昔日那么贪睡,早早就醒了。

狼吞虎咽的用完早餐,就背着包奔向学校去集合。

心里面是按捺不住的快乐。

我们坐着大巴车,一路欢歌笑语。

经过大约两个小时的车程,终于抵达了白鹿原。

白鹿原东南依山,三面环水,由风化黄土堆积成原。

导游老师告诉我们,白鹿原原名万寿山,因有白鹿出现,原上成了五谷的粮仓,即使遭遇干旱,只要能长出幼苗,就总会有收成。

曾有民谚流传:“白鹿原、长寿山,见苗收一半”。

于是此地得名“白鹿原”。

除了这个美丽的传说,也有史籍记载“新丰县西有白鹿原,周平王时白鹿出。

”,“平王东迁时,有白鹿游于此原,以是名。

”。

由此可见,遥远的2700多年以前就已经有关于白鹿原名称来历的历史了。

我们的队伍像一条长龙,慢慢的向原顶前进。

同学们一边走一边聊,我冲在最前面。

没多久,就有人累的气喘吁吁,快要跟不上了。

导游几次停下来喊着口号鼓励他们。

在半山腰一块稍平的地上,大家坐下来稍微休整了一下。

导游告诉我们,后面的一段山路会比较陡。

一听到爬陡坡,很多人一下子更蔫了。

我依旧兴奋地向前冲,从导游老师身边经过时,他一把抓住我的背包带,喘着气说:“小伙子,你行啊!”,他就被我这么半拖半拉的拽上了原顶。

呵呵,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叹!在顶峰,我们以村民的角色进入“乡约立威”祠堂,跟着“族长”诵读了“蓝田吕氏乡约”,体验了旧社会家族聚会的宗法生活场景,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介于律法与宗法之间的成文乡约。

导游老师说,《吕氏乡约》是最早的传统家规,“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是它的精华所在,这千年文化如同涓涓细流,源远流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非遗文化园研学旅行
致家长的一封信
亲爱的家长和同学们:你们好!
2013年,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函》,省教育厅同时颁发了《关于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了全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其目的在于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让学生能在旅行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因此研学旅行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非常重大。

2014年,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为深化研学旅行的开展成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扩大研学旅行的范围,规范研学旅行的课题设置,完善中小学生基础教育体制改革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

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培养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是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重要的基地,也是安徽省规模最大的基地,它位于合肥市北城卧龙山自然生态风景区,占地面积3500亩,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园、省政府861重点项目、合肥市政府1346重点项目,并获省政府颁发的优秀非公有制企业,安徽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陶行知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素质教育创新基地、安徽省旅游业十二五开局年十佳旅游项目、安徽省旅游业2012年度十佳旅游项目、安徽省文化企业100强等多项殊荣。

根据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精神,我们经过专业的教育团队研发,吸取国内先进地区经验,并征求学校教师和学生意见,设计了从小学至高中研学旅行教育课程手册和教学用书,手册和教学用书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对各项教育课程进行了周密的安排。

1.教育方式注重参与和体验。

通过非遗文化体验、生态体验、社会公德体验、集体生活体验、体能训练、手工制作、职业体验等形式和途径,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感悟中升华,在实践中体验,让学生在旅行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
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

2.教育内容密切联系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注重素质拓展。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孩子认识自我,理解道德,懂得反思,懂得感恩和孝道,增进学生对
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素质拓展活动,
磨练学生意志,激发潜能,提高自控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让学生学会团结协作,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教育课程设计丰富多彩,趣味盎然。

非遗园研学旅行活动参与体验方式多样,既有参观欣赏,又有手工制作;既有生活体验,又有心理疏导;既有研究
学习,又有素质拓展。

活动内容涉及面广,既有传统文化教育,又有生态教育;
既有社会公德教育,又有体能拓展训练。

让每个学生在这里都能找到自我,收获
快乐,增强能力,自我发展。

我们相信每位学生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兴趣乐园,每位学生都会感到不虚此行,受益匪浅。

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园为每一位学生购买安全保险,实行全封闭式管理,配备专人对学生的吃住行学进行统一管理,并制定了《学生
研学旅行安全管理办法》和《学生研学旅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从而使研学
旅行工作正常开展。

目前中国非遗文化园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已经试运行近一年,先后接待近百所学校几十万中小学生,受到广大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我们也真诚地欢迎
您的孩子参与!
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安徽省研学旅行服务有限公司……………………………………………………………………………………………………………………………………
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研学旅行教育课程回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