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的生长变化(好用)
蚕的一生6个变化过程

蚕的一生6个变化过程
蚕的一生中6个变化过程是卵、幼虫(蚕)、蛹(茧)、成虫(蛾)、小蚕期、大蚕期,具体介绍如下。
1、卵:是卵圆形,比小米粒还小一点,颜色为灰绿色或灰紫色,每平方厘米约1700-1800粒。
2、幼虫(蚕):蚕的外形分头、胸、腹。
头部就是平常所说的嘴,胸部三环节,有胸脚三对,腹部十环节,有腹脚四对。
每平方厘米蚁蚕约2100-2300头。
3、蛹(茧):熟蚕上簇后约第5天化蛹。
蛹体纺缍形,黄褐色。
4、成虫(蛾):具有白色鳞毛翅膀一对,但不能飞。
交尾产卵2-天后死亡。
一只蛾约产卵400-600粒。
5、小蚕期:一般一龄至三龄称小蚕期。
第一龄:从孵化到第一次脱皮前,称第一龄。
眠期叫头眠。
龄期经过三至三天半。
初期蚕体细小,满身刚毛,体色黑褐如蚁,故称蚁蚕。
第二龄:第一次脱皮后到第二次脱皮前称第二龄,眠期叫二眠。
二龄经过比其他各龄都短。
第三龄:从第二次脱皮后到第三次脱皮前,称第三龄。
6、大蚕期:四龄至五龄称大蚕期,第四龄:从第三次脱皮后到第四次脱皮前称第四龄。
眠期叫四眠。
俗称大眠。
龄期经过约五至六天,蚕体斑纹更为清楚。
第五龄:从第四次脱皮后到上簇,称第五龄,经过约7~8天。
蚕体肥大,斑纹清晰,从蚁蚕到五龄盛食期,体重约增加1万倍。
蚕的成长历程数据表

蚕的成长历程数据表
1. 引言
蚕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其养殖和丝绸产业对许多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蚕的成长历程对于提高养殖效率和丝绸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蚕的成长历程数据表,以帮助养殖者更好地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
2. 数据表
下表为蚕的成长历程数据表:
说明:
- 龄期:蚕的生长阶段,从蛋期开始到成虫期结束。
- 持续时间:每个龄期的平均持续时间。
- 平均体重:每个龄期蚕的平均体重。
- 食量:每个龄期蚕的平均每天食量。
- 温度要求:蚕在不同龄期所需的适宜温度范围。
3. 结论
蚕的成长历程数据表提供了蚕在不同龄期的平均体重、食量和温度要求等关键信息。
养殖者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合理安排蚕的养殖环境和饲养管理,以促进蚕的生长发育和提高丝绸产量。
请注意,以上数据为平均值,具体数值可能会因品种、饲养条件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建议养殖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获得更好的养殖效果。
蚕的一生6个变化过程

蚕的一生6个变化过程
蚕的一生确实会经历多个不同的发育阶段,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1. 卵期:
蚕从卵开始其生命周期。
雌蛾产下的蚕卵呈椭圆形,初为淡黄色或黄色,经过数天后颜色逐渐变为赤豆色、灰绿色或紫色,进入固定色阶段。
2. 孵化期(蚁蚕阶段):
卵孵化出幼虫,新生的幼虫体型极小,全身覆盖黑褐色刚毛,形似蚂蚁,因此被称为“蚁蚕”。
蚁蚕出生后立即开始摄食桑叶,通过不断进食迅速长大,并且体色随着生长而转变为青白色。
3. 蜕皮与成长:
幼虫在生长过程中会有4次蜕皮,每次蜕皮前停止进食并进入休眠状态,然后蜕去旧皮成为下一龄蚕。
从蚁蚕到五龄蚕,每蜕一次皮代表进入一个新的龄期,即一龄蚕、二龄蚕、三龄蚕、四龄蚕和五龄蚕。
4. 熟蚕阶段:
当蚕达到五龄末期时,体态变得透明肥大,食量显著减少,体内充满丝腺分泌的丝液,不再吃桑叶。
熟蚕会选择合适的位置开始吐丝结茧,利用自身的丝围绕自身形成一个椭圆形的茧,这个过程称为“作茧自缚”。
5. 蛹期:
在茧内,蚕完成变态,转化成蛹,这个阶段也称潜蛹或预蛹期。
蛹在茧内继续发育,体内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变化,最终由蛹形态转变成成虫形态。
6. 羽化期:
经过大约14天左右,成熟的蛹内部发生最后的变化,蚕蛾通过破茧而出,这个过程称为“羽化”。
羽化后的成虫为蚕蛾,雄蛾和雌蛾交配后,雌蛾会产下新的蚕卵,完成生命的循环。
这就是蚕一生六个主要的变化过程。
蚕的生长变化

雄蛾
雄蛾 雌蛾
体型 触角颜色 爬行速度
小
黑色
快
大
灰色
慢
蚕蛾是什么?
共同点:
都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都有一 对触角,胸部都有 三对足。
外形特征 行 动 食 物 时 间
卵 蚕 蛹 蚕蛾
椭圆形, 紫黑色等
不动
不吃
圆筒形,有
环节,青白 爬行
色
吃桑叶
纺锤形、褐 受刺激才 色、有环节 动
不动
白 胸 部色、 分,腹分三头不会、会振飞动,翅但膀
蛾
蛾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另一种形态。
蚕蛾是怎样的?
头 胸
腹
头部
触角 复眼
口器
胸部
足白色鳞毛 Nhomakorabea翅
两对翅,但短小,失去飞
口器退化,不再进食。 行能力
刚羽化的蚕蛾的身体湿润,翅下垂, 柔软皱缩,但很快变干。
它们在做什么 蛾交尾
蚕产卵
蚕和蛹的比较(一)
翅
气门 体节
蚕和蛹的比较(二)
复眼
如何区别雌蛾和雄蛾
蚕宝宝用腹足抓住眠的场所, 抬起身体的前半部分静止不动。
蚕为什么要做个茧 把自己包起来呢?
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 中的另一种形态。
比较蚕和蛹的不同与相同?
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
蛹体形粗短,纺锤形,分头、胸、腹三部 分,头部很小,身体缩短,为深褐色。
还能看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 节还在吗?
复眼 触角的 原始体 胸足
由 10个环节组成 ,第3、4、 腹部:
5、6、节各节各生有一对腹 足。为蚕的运动器官,使身体 前行。第10节有一对尾足,可 用来夹持物体。共5对腹足,第 8节背后面生有尖形肉质突起, 称尾角。在胸部第1节和腹部前 8节两侧各生有1个小黑点是气 门,是蚕的呼吸器官。
蚕宝宝生长观察日记-观察日记

蚕宝宝生长观察日记-观察日记
4月12日气温25度星期日
今天,我把蚕卵拿出来,铺在白纸上,放在一个纸盒里,盖上扎好孔的盖子,放在桌上。
注意不能让太阳晒到。
蚕卵逐渐变大、变白、透明。
4月20日气温27度星期一
蚁蚕孵出来了,我把准备好的新鲜桑叶切成条状喂给蚁蚕吃。
注意:一定要让蚁蚕吃饱吃好,喂养的桑叶一定要保持新鲜干燥,并要经常清理粪便和残叶。
4月28日气温27度星期二
又过了一个星期,蚕宝宝有一些反常,不吃桑叶,有时一动也不动。
这就是蚕宝宝要蜕皮的现象。
蚕宝宝一般每隔一周蜕皮一次。
经过4次蜕皮之后,蚕宝宝比以前更白、更胖了,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就不再吃桑叶了,身体也发亮了,这时的蚕宝宝就要开始结茧了。
5月21日气温29度星期四
一早,为了方便蚕宝宝结茧,我用木棍给蚕宝宝搭了一个架。
放学回家,我发现小木棍上有一些凌乱的茧丝,可能是蚕给自己结茧制造的支架吧。
没有两天,蚕越来越小,被它吐出的大量的丝包围住,就这样,蚕茧做好了。
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
这就是我所观察到的蚕的生长过程。
1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日记

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日记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日记(精选8篇)时间如快马般匆匆,一天又过去了,我们一定有不少所感触的事情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日记了。
如何把日记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日记(精选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日记1上上周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11条小蚕。
小蚕看起来很可爱,爬来爬去的找桑叶吃。
我把一片一片的叶子放进去后,发现它根本吃不了,因为它太小了。
奶奶说,要把桑叶剪成细面条状的桑叶,我就照做了。
过了一会,我回来一看,刚才我放的桑叶已经快被吃完了。
瞧,它们吃得多香啊!蚕宝宝长得可真快!到我家三天,已经变得大多了。
一天,我发现有一条比较大的蚕,头仰着不吃桑叶,我着急了,它是不是生病了啊?妈妈说:你仔细观察,它正在蜕皮呢!我说:它为什么要蜕皮呀?妈妈说:因为它要长大呀!我又问:为什么我就不蜕皮呢?妈妈说:你是通过吃饭吃菜长大的呀!我发现蚕蜕皮的过程非常艰难,小蚕使了很大的劲,才蜕了一层皮。
成长的代价很大啊!但是,小蚕依然很勇敢的去面对,这一点,我很佩服小蚕。
这个周末,姐姐一家要来西安。
姐姐问我需要什么,我连忙说:桑叶!桑叶!小蚕长大了,吃的太厉害了,小桑树已经招架不住了。
姐姐门前有一棵大桑树,她答应给我带一大包桑叶。
姐姐终于来了,带了好大一包桑叶。
我急忙拿出桑叶喂我的蚕宝宝。
今天它们终于可以饱餐一顿了!听!沙沙的声音!蚕宝宝在感谢我哩!我的蚕宝宝结茧了,它结茧的时候嘴里吐着丝,头不停地摆来摆去,把自己网在茧里面。
吐啊吐啊,用了好长时间,才结成一个椭圆形的茧。
有的茧是淡黄色的,有的是雪白的。
蚕结茧后,自己会变成蛾子。
会下好多蚕卵,自己也就死了。
我好舍不得可爱的蚕宝宝啊!它太具有牺牲精神了!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日记2前天晚上,我的唐阿姨送给我了几只又细又瘦的蚕宝宝。
它们的身体只有半厘米长,一毫米粗,它的前身是白色的,后身是黑色的,感觉很脆弱。
我刚看到它的时候,它们都在吃桑叶,可到晚上的时候,它们就不怎么动了,第二天的时候,又开始动了,这说明它们也会睡觉。
蚕的生长变化记录表

蚕的生长变化记录表
蚕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对于生产和饲养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蚕的生长变化,我们可以创建一张蚕的生长变化记录表。
在这个记录表中,我们可以记录蚕的各个生长阶段的变化,包括蛹化前后的体重、体长、颜色等方面的变化。
此外,还可以记录蚕的饲养环境,如温度、湿度、饲料种类等。
首先,我们记录蚕的幼虫期的变化。
幼虫期一般持续约25-30天,我们可以每天记录蚕的体重和体长的变化。
蚕的体重和体长会逐渐增加,在幼虫期末期会观察到幼虫开始变得不活跃,并且皮肤颜色变暗。
接下来,我们记录蚕的蛹化过程。
蚕开始蛹化时,会停止进食,并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停止活动。
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记录蚕的体重和体长的最后变化情况,以及蚕蛹的颜色。
通常蚕蛹会呈现出淡黄色或褐色。
最后,我们记录蚕的蛹化后的变化。
蚕蛹进入蛹室后,会逐渐转变为蛾。
此时,我们可以记录蚕蛹的蛾的体重和体长的变化情况,以及蛾的外观特征,如翅膀的颜色和形状等。
除了记录蚕的生长变化,我们还可以记录蚕的饲养环境。
蚕的饲养环境对其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记录饲养容器的温度和湿度,以及饲料的种类和喂养的频率。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并优化饲养条件。
通过创建和记录蚕的生长变化记录表,我们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从而提高蚕的养殖效益和生产效率。
同时,这也为研究蚕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
写蚕的生长过程作文(3篇)

写蚕的生长过程作文(3篇)你知道蚕是怎么生长的吗?不知道吧!那我们就一起去观察一下,探索一下,去发现它生长的秘密吧!一天早上,我来到学校对面买蚕卵,刚看到的时候,蚕还没有出生,我小心翼翼地用纸把蚕卵包了起来,带着它我飞快地跑回了家,回到了我的房间,把纸里面的蚕卵一只一只放进了一个盒子里,我目不转睛在观察起来,就在这时,一个芝麻大的尾巴突然冒了出来,不一会儿,一只完完整整的蚕出生了,蚕刚生出来是黑糊糊的,灯照在蚕的身上闪闪发亮,可爱得不得不了。
很快傍晚到了,我的蚕一只一只的全孵了出来,我开心极了,放了几片鲜嫩发亮的桑叶进去,它们慢慢地吃着,有些小蚕害羞地躲到了桑叶下面吃,有些小蚕傲慢地在桑叶上面吃。
到了我该睡觉的时候了,我轻轻地盖上盒子,小心地把盒子藏了起来。
第二天早上,我把盒子盖打开,惊奇地发现,蚕宝宝长大了,变长了,已经有一厘米多了。
啊!我的蚕怎么都白了呀,啊!我的蚕头上的皮肤皱巴巴的,难看死了,像一位老太太脸上的皱纹。
我上学要迟到了,我像火箭一样跑到了学校,在课上我一直在想着我的蚕宝宝,也不知道一会儿我回家,蚕宝宝又长成什么样子。
终于熬到了放学,我像风一样冲出学校跑回了家,打开家门,迫不及待地来到我的房间,看,呀!这些蚕宝宝怎么翻黄了呀,也长大了许多,我去捡了几片大桑叶放进盒子里,那些小东西争先恐后地,好像从来没有吃过似的抢了起来,小蚕的嘴巴像一把小剪刀,一夹就进嘴了,埋头不停地咔嚓咔嚓,那声音真像动人的乐曲。
晚上到了,我仔细观察着,一些很长的小蚕开始吐丝了,网丝越来越长,越来越多,把蚕通通包住了,吐出的丝颜色是白白的,形状像一个大的汤圆。
我又伤心又高兴,高兴的是小蚕一个个长大了,伤心的是又要和蚕儿们分别了。
蚕宝宝是我的好朋友,它吃得很少,吐出来的丝却很多,它吃的是桑叶,吐出来的去是用途广泛的蚕丝,它把这些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人们。
它乐于奉献、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蚕真可爱,是我们的朋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我发现蚕是怎样行走的(
4、我发现蚕是怎样吃东西的( 5、我还发现了(
蚕体是长圆筒形,由头、胸、腹三个明显体 段构成 ,青白色。
头
胸部
胸足
腹足
腹部
头部:较小,位于蚕体的最前方,呈扁圆形。
蚕如何吃桑叶?
咀嚼式口器
刺吸式口器
若蚕的口器和蚊子的口器一样,行吗?
胸部:由三个环节组成 。每一胸节的腹面有一
吐丝前,食欲下降,躯体发黄发亮,变透明。 吐丝时,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 吐丝后,蚕身体变小,潜伏在内。
蚕花较多时间寻找适合做茧的地方。
蚕用腹足抓住眠的场所, 抬起身体的前半部分静止 不动。
外形特征 行
卵 蚕 蛹 蚕蛾
共记多少天
动
食 物
不吃 吃桑叶 不动 不吃
时
间
椭圆形, 紫黑色等
圆筒形,有 环节,青白 色
尾角
气孔
半月形斑紋
头部
尾足
腹足
胸足
蚕宝宝还会怎么变?
阅读教材P26相关内容猜想
1、为什么蚕开始不怎么吃叶子了,身体也发 黄发亮了?
蚕准备吐丝了!! 2.蚕吐丝前,蚕农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呢?
蚕吐丝前,应该为它搭个小架 子,或用纸做些小格子,以便 它在那里结茧。
吐丝结茧了。。。
症状如下: 身体变黄变透明 皮肤紧绷、缩短 不爱吃桑叶了 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 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 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 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
• • • • • •
①你发现蚕蜕了几次皮? ②蜕一次皮用了多少时间? ③蜕皮前蚕有什么反常的情况? ④蜕皮前和蜕皮后的蚕有什么不一样? ⑤你认为你的蚕还会蜕皮吗? ⑥你认为蚕为什么要蜕皮呢?
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
1、蚕的身体分为(
)( )
)(
)
2、我发现蚕有(
(
)对足,分别长在 )
对胸足共三对胸足。
作用:
1、协助口器把持桑叶取食。 2、吐丝时用于结茧。 3、对爬行仅起辅助作用。
胸足
腹部:
由 10个环节组成 ,第 3到6节各节各生有一对腹足。 腹足为蚕的运动器官,使身 体前行。第10节有一对尾足, 可用来夹持物体。共5对足, 第8节背后面生有一个尖形肉 质突起,称尾角。在胸部第1 节和腹部前8节两侧各生有1 个小黑点,这些小黑点有什 么作用呢?
交流蚕宝宝的生长变化
☆
蚕蛻皮了
*蚕宝不吃不动且头抬得高高的時候,叫做 「眠」。 *蚕「眠」后,蚕开始从头到尾「蛻皮」。 *在蚕宝宝时期,一支五龄蚕总共会蛻皮四次 。
眠中的蚕,顏色也改变
蛻下的皮和旧头骨
蚕宝宝每蜕皮一次就会长长一些, 长一龄。
蜕
皮
• 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蚕蜕皮是因为蚕的身体要长大了,表皮限制了身体的生长。
1、哪些变化直接反映了蚕的生长?
2、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式来记录蚕 的生长变化?
阅读教材P24相关内容思考讨论
1、哪些变化直接反映了蚕的生长? 蚕的体长、颜色、食量、排便、 活动情况直接反映了蚕的生长 变化。
2、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式来记录蚕 的生长变化?
我们可以采用拍照、画图、写观察 日记(或填写记录表)、制作标本 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以 S 型 及8 字型的方式吐丝。
将五龄蚕移入纸做成的方格中时, 蚕就开 吐丝,大约经两昼夜就完成了。一只蚕所 吐的丝,其长度可达1000至1500米。
1、开始吐丝的五龄蚕。 2、吐丝中的蚕宝宝,最初在方格的周围吐丝,以固定茧的位置。 3、蚕宝宝以八字形吐丝,已略具雏形的蚕茧。 4、成形的蚕茧。
4或5天 蚁蚕到五龄蚕蜕皮四次
四龄蚕
4或5天
五龄蚕
6 至8 天
• 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四次
蚁蚕摄食后称第1龄蚕,第一次眠后称第2 龄蚕,依次类推,第四次眠后称第5龄蚕。 眠期的幼虫不吃不喝。幼虫发育到5龄末期, 逐渐停止取食,蚕体收缩,排空消化道, 呈透明状,此时叫熟蚕。
阅读教材P24相关内容思考讨论
科学知识2
胸足:由3小节组成,最下端有黑褐色钩爪,作 用是把持桑叶。 腹足:是柔软无节的肉质突起,先端圆盘状,内 缘密生黑褐色钩爪,作用是使身体前进。 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气门,呼吸用的。 运动:呈波浪式重复前行。 吐丝前的蚕:不吃桑叶,身体发黄发亮 吐丝后的蚕:身体变小,藏在茧内。 怎样吐丝: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
家蚕在蜕皮过程中,吐出少量的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上, 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象睡着了一样称为眠。
• 蚕宝宝每隔几天就要眠一次,不吃不喝也不动,经过眠之 后,就会开始蜕皮,每蜕皮一次的蚕就多了一龄,要蜕四 次皮就到了五龄蚕。
蚁蚕
眠 蜕皮 眠 蜕皮 眠 蜕皮 眠 蜕皮 茧
一龄蚕
4或5天
二龄蚕
3或4天
三龄蚕
蚕的腹足及其钩爪
尾角
气门
尾足
腹足
蚕身体两侧共有几对小黑点? 9对 分别在什么部位? 胸部1对,腹部8对
气门 • 蚕的呼吸器官——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气门),
气门和蚕体内的气管相连,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进出 口。
如果仅把蚕的头部放入水中,身 体留在外面,蚕不会死。相反, 如果把蚕的身体放入水中,头部 留在外面,蚕就会死掉。
不动 爬行
35天 13天 8天
纺锤形、褐 受刺激才 色、有环节 动
白色,分头、 不会飞,但 胸、 腹三 会筒状。 头:较小,呈扁圆形,位于蚕体的最前方。 胸:是头部后面的三个环节,每个环节腹面 长有一对足,称为胸足。 腹:胸部后面的十个环节。第6、7、8、9 节及第13节各有一对腹足,第13节腹足因为 在尾部,因此也叫尾足。
目标检测
填空: 1、蚕生长过程中,(体长)、颜色、(吃食情况)、 排便、活动等方面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2、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 这叫(蜕皮); 3、蚕的外形是(长圆筒)形,身体分为(头)、 (胸)、( 腹 )三部分;用(口器)吃桑叶,用 ( 腹足)爬行,用(气门)呼吸; 4、当蚕身体发黄发亮、不吃食时,它将(吐丝)。
*蚕的身体有13节 *蚕的身上有8对足;分別是胸足3对(1-3节), 腹足4对(6-9节),尾足1对(13节) *蚕背上的「尾角」在第11节 *第五环节上的背面斑纹半月形斑纹 ( 四龄蚕 后最明显) *蚕的身体 側 面有两排小黑点,那是它的呼吸器官, 叫做气孔(蚕的呼吸器官),共有9对。
蚕的外形
1、蚕宝宝用腹足抓住 眠的场所,抬起身体的 前半部分静止不动
2、经过3-4小时,在第一胸 节上出现灰白色的三角形斑 点
3、经一日左右,蚕体开始蠕动收缩,并 从头部的后面的裂口中爬出来
4、蜕下来的皮是米黄色的、 薄薄的,皱缩成团。
5、蜕皮以后一段时间内,蚕 一动不动,直到皮肤硬化以 后才开始吃桑叶。